南征閱讀理解答案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楓樹林。
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注】此詩是大歷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陽前往長沙途中所作。此時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與《登高》相比,本詩的景與情關(guān)系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
2.本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復(fù)雜心情?請簡要分析。
(6分)
參考答案
1.①《登高》以哀景寫哀情:借蕭瑟凄涼的悲秋之景來抒發(fā)作者孤苦悲涼之感;
、诒驹娨詷肪皩懓椋航杳烂蠲匀说拇航皝矸匆r作者愁苦悲哀、無以自遣的心境。(第一點2分,第二點3分)
2.①羈旅悲愁:常年躲避戰(zhàn)亂,漂泊偏遠的地方,偷生落淚;
、诖估隙嗖≈畤@: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纏身,孤苦伶仃,滿懷悲嘆;
、坌南党ⅲ簝(nèi)心不忘君恩,總是北望長安;
、芸酂o知音:多年自吟自嘆,沒有知音傾聽理解。(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二:
。1)這首詩首聯(lián)描寫了一幅怎樣的圖景,這幅圖景與全詩感情很不協(xié)調(diào),這樣寫有什么作用?(3分)
【參考答案】首聯(lián)寫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夾岸,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極目四望,楓樹成林。這是一幅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圖景。然而這春江上的盎然生意與旅程中的憂郁情懷很不協(xié)調(diào),這樣寫是以樂景寫哀,觸發(fā)作者的羈旅悲愁,產(chǎn)生先揚后抑的藝術(shù)效果。詩人借此不協(xié)調(diào)來展現(xiàn)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苦惱。
。2)這首詩寫出了作者晚年怎樣的生活狀況和心態(tài)?(3分)
【參考答案】 “偷生”二句狀寫詩人長年顛沛流離的生活,遠適南國的詩人光景無多,前途渺茫,泣下沾襟。 “老病”二句,道出了詩人晚年思想上的矛盾。詩人年老多病卻迫使他南往衡湘,但仍然一片忠心,想望著報效朝廷。詩人“老病”還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對此作了回答。杜甫是有政治抱負的,可是仕途坎坷,壯志未酬, “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未見有知音”,能有幾人理解?這正是杜甫晚年悲劇生活與矛盾思想的自我寫照。
三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春岸”兩句用羅列幾個名詞或名詞短語成句的手法描寫了南行途中所見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夾岸;云帆一片,極目四望,楓樹成林。
B.詩歌表現(xiàn)的是詩人凄苦的心境,卻以明媚的江上春光開頭,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歡快的氣息抹洗得干干凈凈,產(chǎn)生了先揚后抑的藝術(shù)效果。
C.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樂景襯哀情,抒情極為沉痛。
D.“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戰(zhàn)場,都表達了一種無力報國的悲哀。
E.“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過工對,把詩人矛盾心情加以鮮明對照,給人很深的印象。
2.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簡要說明。(6分)
參考答案
1. CD(C項,《登高》沒有以樂景寫哀情。D項,抒發(fā)的是老病孤獨,顛沛漂泊的悲哀)(5分,對一項給2分,對兩項給5分)
2.①“偷生”兩句表達了詩人遠離家鄉(xiāng)、長年顛沛流離的羈旅悲愁之苦;②“老病”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年老多病、按理北歸長安卻南征衡湘的命運坎坷之苦;③最后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賞識之苦;④雖然如此,但“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現(xiàn)出詩人渴望報效朝廷的情懷。(每個要點2分,答對三點得6分)
賞析
杜甫詩《南征》,作于唐大歷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陽往長沙途中所作,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詩作反映了詩人死前不久極度矛盾的思想感情!按喊丁倍鋵懩闲型局械拇航吧。“偷生”二句表現(xiàn)了詩人長年顛沛流離,遠適南國的羈旅悲愁!袄喜 倍,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杜甫仕途坎坷,壯志未酬,在詩壇的光輝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視,三、四兩聯(lián),正是杜甫晚年生活與思想的自我寫照。整首詩悲涼凄楚,令人愴然而涕下。
這首《南征》是大歷四年(769)春,杜甫從岳陽赴長沙途中所作。寫作這首詩歌時,距詩人去世只有一年。在詩歌中表現(xiàn)了詩人晚年極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詩歌首先寫道:“春岸桃花水,云帆楓樹林!边@兩句首先寫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上句“春岸桃花水”是說,春水方生,桃花夾岸。詩人描繪了初春時節(jié)的景象。特別要注意的`是,詩人在這里運用了非常式句,以此突出了“春水”之美。下句“云帆楓樹林”是說江水中云帆一片,極目四望,楓樹成林。這里,詩人運用了借代修辭手法,即用“帆”代船。詩人這樣寫,暗示了自己的人生和生活就如同天上的“云”一樣,無依無靠,四處漂泊。上句“桃花”和下句“楓樹林”都是很喜艷的色彩,但詩人卻用“云帆”來暗示了其中蘊含的凄涼之情,也就是詩人運用了以樂景表哀情手法,不但表意含蓄,而且思想深刻,情韻豐富。
頷聯(lián)寫道:“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 “適遠”就是到遠地去。這兩句承上“漂泊”意而來,表現(xiàn)了詩人長年顛沛流離,遠適南國的羈旅悲愁。詩人面對如此美景,怎么也高興不起來。這兩句的意思是說,長期茍且偷生地生活在可以避災(zāi)禍的地方(指詩人生活的成都),住在遠離家鄉(xiāng)的地方更加傷感。其中,一個“更”字更加表現(xiàn)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這里,詩人觸景傷情,不泣下沾襟,傷感無比。
接著頸聯(lián)寫道:“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边@兩句接上而轉(zhuǎn),寫出了詩人在思想上的矛盾。上句“老病南征日”是說詩人此時已是年老多病,本當(dāng)北歸長安,然而,他卻要南往衡湘。下句“君恩北望心”是說即使“老病南征日”,也要有一片忠心,報效朝廷。其中“君恩”是指經(jīng)嚴(yán)武舉薦,蒙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一事。這兩句詩人運用對偶的手法,其中,上句的“南征日”與“北望心”六字是工對,將詩人的矛盾心情加以鮮明對比,強調(diào)了詩人對國家的忠心,暗示了詩人“致君堯舜上,但使風(fēng)俗淳”的不了志向與情懷。
最后尾聯(lián)寫道:“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痹娙恕袄喜 边不得不“南征”,也許就是詩人的命運——漂泊。然而,詩人對此也做了回答。這兩句的意思是說一生苦苦地自歌自吟,未見有幾個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我們知道,杜甫是有政治抱負的,有絕代才華,然而仕途坎坷,壯志未酬,一生苦吟,已到了老病垂暮之年,還未被人理解和重視。所以,詩人在這里發(fā)出“未見有知音”的感慨。也許他清醒了,認(rèn)識了這個社會,也許他真的找回了自己,看清了自己這一生的不幸。我們從這最后的詩句中,感受到了詩人杜甫晚年的凄楚悲涼,無以自遣的心境。
在藝術(shù)上,首先,以樂景寫哀情。其次,展示了矛盾心境。再次,借景抒情。
【南征閱讀理解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抉擇閱讀理解及答案12-18
《所思》閱讀理解及答案11-22
《題畫》閱讀理解及答案05-05
濕地的閱讀理解答案12-14
《隧道》的閱讀理解及答案12-06
錯過的閱讀理解及答案11-18
繁星春水閱讀理解及答案04-27
《指紋的奧妙》閱讀理解附答案01-05
胡楊之地的閱讀理解答案12-21
經(jīng)驗之談閱讀理解及答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