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民間諺語(經典)
導語: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三伏天將至,那么關于三伏天的諺語有哪些?下面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 三伏天的民間諺語,希望對您有幫助!
三伏天的民間諺語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
夏至無雨三伏熱 (川) 夏至無云三伏燒 (陜) 夏至鳴雷旱三伏(桂)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五九四十五,頭戴秋葉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
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三伏是什么意思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后,雖然白天漸短,黑夜?jié)u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fā)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多于散發(fā)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于地面散發(fā)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fā)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 三伏天的民間諺語經典】相關文章:
民間的諺語02-17
經典的民間諺語03-10
民間經典諺語精選01-10
夏至的民間諺語04-15
回族民間的諺語04-15
民間諺語節(jié)選03-16
農業(yè)民間諺語03-31
春天的民間諺語03-12
小寒民間諺語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