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著名教育家演講稿
演講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的今天,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著名教育家演講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著名教育家演講稿1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論習慣: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十分重視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他認為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此,葉圣陶專門寫過《"習慣成自然"》和《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等文章。這些文章雖然寫于20世紀40年代,但至今讀來倍感親切,文中所闡述的主要思想對當今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仍不乏啟示意義。
養(yǎng)成習慣貴在躬行實踐作為一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實踐家,葉圣陶先生非常強調(diào)在習慣養(yǎng)成中的身體力行。他認為,要養(yǎng)成某種好習慣,要隨時隨地加以注意,躬行實踐,才能收到相當?shù)男ЧK猿R姷氖吕齺碚f明這個道理。他在《"習慣成自然"》一文中寫道,"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zhèn)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zhèn)動手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zhèn)把書本打開,認認真真去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真?zhèn)把公民應做的一切認認真真去做",這樣,我們"所知"的才能逐漸化為我們的習慣,成為相應的能力和素質(zhì)。
"習慣成自然"就是能力什么是"成自然"呢?葉圣陶先生認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么心,仿佛本來就是那樣的意思"。他舉例說,"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這兩種能力的形成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成自然'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強強地做一做,就說明我們還不具有那種能力"。他進而指出,"通常說某人能力不強,就是說某人沒有養(yǎng)成多少習慣的意思。比如說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說李四表達能力不好,就是說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的習慣。因此,習慣養(yǎng)成得越多,那個人的能力就越強。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的習慣"。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習慣,增強能力葉圣陶認為,"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孔子一生"學而不厭"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有兩種壞習慣不能養(yǎng)成葉圣陶認為,習慣不嫌其多,但有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習慣多多益善。這兩種習慣就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和妨害他人的習慣。何謂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呢?葉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習慣的養(yǎng)成來說明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的害處。他說,"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臉漱口,每事要有頭有尾,這些都是一個人的起碼習慣。有了這些習慣,身體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碼的健康,但這些習慣不是短時間內(nèi)就形成的,要逐漸養(yǎng)成。在沒有養(yǎng)成的`時候,多少需要一些強制功夫,自己得隨時警覺,直到'習慣成自然',就成為終身受用的習慣?墒侨绻谙葲]有強制與警覺,今天東、明天西,今兒這樣,明兒又那樣,就可能什么習慣也養(yǎng)不成。久而久之,這就成為一種習慣,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這就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最要不得"。這種習慣與其他種種習慣沖突,一旦養(yǎng)成,其他種種習慣就很少有養(yǎng)成的希望了。
那什么又是妨害他人的習慣呢?葉圣陶舉例予以了說明。他說,"走進一間屋子,砰的一聲把門推開,喉間一口痰上來了,撲的一聲吐在地上,這些好象是無關(guān)緊要的事。但這既影響他人學習和工作,又可能傳播病菌,一旦習以為常,就成為一種妨害他人的習慣"。妨害他人的習慣是惡劣品質(zhì)形成的重要根源葉圣陶先生認為某些人的不良品質(zhì)的形成,一個重要的病根在養(yǎng)成了妨害他人的習慣。他說,如果一個人不明了自己與他人的密切關(guān)系,不懂得愛護他人,一切習慣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極有可能成為一個惡人。附:葉圣陶簡介:
葉圣陶(1894~1988),中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作家,江蘇蘇州人,原名葉紹鈞。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長兼總編輯,教育部副部長等職務。他大力提倡白話文,是我國語文教材改革的先行者,主持編寫了新中國第一套通用教材——全國中學、師范學校語文課本。葉圣陶一生著作繁多。
著名教育家演講稿2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拿破侖.希爾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對于小學生而言,沒有什么比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更重要的事情了。作為班主任老師的我,更覺得肩上責任的重大,今天在孩子的心田播種下什么,將意味著孩子未來可以收獲什么。從幼兒園步入小學的這班孩子,什么都需要從頭教起。上課前的準備、上課的坐姿,怎么舉手,怎么回答問題,怎么傾聽,怎么握筆,怎么認字、寫字??排隊的要求,吃飯的要求,做清潔的要求??孩子的每一步都需要我們的指引和幫助,細細想來,這一切真的是一個龐大而細致無比的工程!疲憊之余,望著孩子們那天真可愛的一張張笑臉,想到家長朋友們那樣地支持我們的工作,心里又覺得每一點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每一天的忙碌日子都是幸福的??
最近開始教寫字了,寫字對6歲左右的孩子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握筆姿勢,坐的姿勢,每個字在田字格怎么擺放,每個筆畫怎么寫才漂亮??太多的細節(jié)需要一點點地規(guī)范。目前我們首先需要重視的是握筆姿勢,總有個別孩子很別扭地握筆,因為學前拿過筆畫畫什么的,錯誤的姿勢糾正起來很困難,我教給孩子握筆的兒歌,每一次寫字先規(guī)范姿勢,不求寫多,但求姿勢正確,一旦錯過最初的糾正期,以后要再糾正就很困難了,因為班上孩子有那么多,這也需要家長在家里幫助糾正,共同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握筆姿勢。
其次是寫好幾個基本筆畫,雖然教材是一邊寫字,一邊學筆畫,但我認為沒有寫好基本筆畫,孩子是不可能寫好字的。所以,我先教孩子寫好五個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教師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因為孩子的模范力是很強的,老師的板書就是孩子學習的最好典范。我也教給了孩子筆畫的兒歌,特別是撇和捺,學生要寫好難度很大!捌灿屑猓嘤心_”,經(jīng)過幾次的反復練習,孩子們也由“棒棒筆”漸漸地寫得有一點筆鋒了,這個時候我再用激勵的方式,把寫得好的作品在班上后墻及班級網(wǎng)站上展示,既表揚了寫得好的同學,也激勵著其他孩子不斷努力。
第三是教會孩子觀察,漢字的結(jié)構(gòu)是很美的,田字格可以幫助孩子把筆畫放在正確的位置,每次寫字前,我都會帶著孩子書空,掌握筆畫的順序,同時讓學生觀察每個筆畫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在書上描一描,最后才開始在本子上寫。學生寫的時候,老師還需要在旁邊觀察,及時糾正錯誤的握筆姿勢和坐姿,同時也不斷表揚寫得好的同學,使不同的學生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另外,我也讓孩子盡量不用橡皮,除了本子可以美觀,更重要的是養(yǎng)成想好了再寫的好習慣,為學生將來寫好鋼筆字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相信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孩子們會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愛上寫字,體會到漢字的美,接受到傳統(tǒng)書法的熏陶。同時也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的良好習慣,能體會到“一筆一畫學寫字,一生一世學做人”的真諦。
著名教育家演講稿3
著名教育家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長期從事講學活動,精心編撰了《四書集注》等多種教材,培養(yǎng)了眾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關(guān)注的,一是論述“小學”和“大學”教育,二是關(guān)于“朱子讀書法”。朱熹在總結(jié)前人教育經(jīng)驗和自己教育實踐的基礎(chǔ)上,基于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認識,把一個人的教育分成“小學”和“大學”兩個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的階段,并提出了兩者不同的教育任務、內(nèi)容和方法。朱熹認為8—15歲為小學教育階段,其任務是培養(yǎng)“圣賢坯璞”。鑒于小學兒童“智識未開”,思維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學教育的內(nèi)容是“學其事”,主張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具體行事,懂得基本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養(yǎng)成一定的行為習慣,學習初步的文化知識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強調(diào)先入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動,能激發(fā)興趣;以《須知》、《學規(guī)》的形式培養(yǎng)兒童道德行為習慣。朱熹認為15歲以后大學教育,其任務是在“坯璞”的基礎(chǔ)上再“加光飾”,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與重在“教事”的'小學教育不同,大學教育內(nèi)容的重點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對于大學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視自學,二是提倡不同學術(shù)觀點之間的相互交流。朱熹關(guān)于小學和大學教育的見解,為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鮮的內(nèi)容。
朱熹的著作:朱熹詞意境稍覺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薩蠻》(一)、《水調(diào)歌頭》(一)、《南鄉(xiāng)子》、《憶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薩蠻》(一)最有特色,該詞運用回文,每兩句互為顛倒,八句共四對,十分自然和諧,毫不牽強,而且頗有意境,構(gòu)思之精巧極矣,足見晦庵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除詞外,還善作詩,《春日》和《觀書有感》是他最膾炙人口的詩作。其詞結(jié)有《晦庵詞》。
我最認可朱熹的教育名言是: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著名教育家演講稿】相關(guān)文章:
著名的近義詞04-12
著名作家海明威(美國著名作家)10-27
有關(guān)著名的革命事跡05-22
著名的經(jīng)典成語故事07-27
著名的名人歷史典故01-24
愛的教育家長心得01-01
關(guān)于著名人物的事跡11-20
外國著名的兒童詩歌精選03-22
廣州羊城著名風景素材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