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品德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fā)言者更好的表達。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那么一般演講稿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品德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品德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人生最高的學歷是人品》
人品,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人的品德,它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張名片,也是衡量一個人修養(yǎng)高低重要準則。
好的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榮耀。它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是沒有證書的最高學歷。它比財富、能力更具備人格魅力。
人的品德修養(yǎng)自古受到高度的重視,德才兼?zhèn)浞Q為圣賢之人;有德無才稱為善良之人;無才無德稱為無用之人;有才無德稱為危險之人。
由此可見,品德是至關重要的。那么人品具體表現在那些方面呢?我們認為兩個方面最為重要,那就是誠信和友善。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論述。
誠信就是指做人誠實守信。先說誠實:相信大家讀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男孩新得了父親送的小斧頭,玩鬧之中砍掉了父親心愛的兩顆櫻桃樹。父親回來了,看到心愛的櫻桃樹倒在地上十分生氣。小男孩明白自己闖了禍,可他從來不愛說謊,就對父親承認了過失,父親明白后,不僅沒有責罵他,反而原諒了男孩,他說:“我的好兒子,爸爸寧愿損失1000棵櫻桃樹,也不愿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希望你做誠實的孩子!边@個男孩就是后來美國最偉大的.總統華盛頓。
在我們校內也傳揚著“誠信之縫”的故事:一天,高中部的一名同學不小心把學校的地球儀碰落在地上,摔了一個大大的裂縫。他卻主動找到學校,說明地球儀是他不小心摔的,愿意賠償。這件事情雖小,體現的卻是濟外學子的誠實和勇于擔當的精神!為了讓每一個濟外學子都擁有誠實的可貴品質,這個裂痕被稱為“誠信之縫”。
說到守信,大家一定很熟悉“曾子殺豬”的故事。曾子之所以為殺掉家里唯一的一頭豬,就是為了給兒子樹立守信榜樣,教育兒子做一個信守承諾的人。記得西漢初年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特別守信用。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無論有多么困難,他一定要想方設法辦到。以致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笨梢姡匦诺目少F。
再說友善,三字經開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又有“百善孝當先”的古訓,古有“二十四孝”千古流芳,今有“孝心少年”梁榮感動中國。梁榮是內蒙古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媽媽突發(fā)腦淤血,導致左半身偏癱,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爸爸離家出走,小梁榮承擔起了照顧媽媽的責任,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再看我們身邊的故事:20xx年11的一天下午放學時,一位步履蹣跚的老大爺在經過學校附近時突然栽倒在地上。當時學校附近人來人往,卻沒有一個人將老人扶起,我校的五名同學見狀,馬上扶起老人并將其送往醫(yī)院救治,幾名同學說,這本就是義不容辭的事情,如果下次還有這樣的事發(fā)生,也會毫不猶豫的救人。幾位同學的善舉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贊賞。
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fā)揚誠信和友善這些良好的道德品質,它們是保障人品的最堅實的盾牌。人品的好壞,不一定體現在大事上,更多的時候,是體現在一言一行的細節(jié)上。
例如誠實守信,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隨便夸下海口
例如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愛同學,與朋友保持融洽的關系
古人云:“世間技巧無窮,唯有德者可用其力,世間變幻莫測,唯有人品可立一生!”一個人的品德如何,是對一生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新學期已經開始,我們不僅要在學習上勤奮刻苦,努力拼搏;同時,也要以德修身,提高自己的人品。牢記“做事先做人,成才先成人,擁有好人品”這句箴言,讓人品成為人生中最高的學歷!
關于品德演講稿2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很高興能代表167班進行本次國旗下的演講,我演講的題目是:道德的底線。
思想道德素質是一個民族文明素質的體現。我們無法想象一個人如果失去了道德品質,怎樣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又怎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仔細想想,這些都無疑是一個習慣問題。古羅馬西塞羅說過:“習慣是第二天性”。就像你早上起床就想到刷牙,這本應該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為什么現代中學生連這些起碼的道德習慣都不能做到。而現今,走出校門,就能看到這樣一些畫面:公交車上的乘客對站著的老人視而不見;游客面對近在咫尺的垃圾桶卻隨手把垃圾丟在了地上;路邊的花草被踐踏得奄奄一息也無人顧及??這些都是生活中十分細微的.問題,可大多數的人選擇了忽略。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熒幕上看到了這樣一些鏡頭:在雅安地震的災區(qū)現場,許多醫(yī)生、軍人、志愿者正在為了一條條生命而舍生忘死,來不及去考慮種種危險和困難。在他們身上,我們似乎能看到有一道道光芒在閃爍,它照亮了每一寸土地,溫暖了每一縷春風——那就是道德。的確,大災之后有大愛,可是我們仔細地想一想,難道非要有天災人禍降臨在眼前,人類才肯重新點燃內心的道德之火嗎?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的問題。
我們的道德底線不應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逐漸消磨,相反,我們更應該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讓它不斷在實踐中堅固。老師們,同學們,從你我開始,讓道德成為我們心靈深處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關于品德演講稿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誠為首信,德為上品》。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fā)展提供啟示。我們的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是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
從歷史中走來,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我們歷來重視誠實守信的道德修養(yǎng)。早在兩千多年前,睿智的孔子,就用畢生的精力著書立說,闡述誠信是人生立身之本,是國家立業(yè)之本。遙望歷史,我們忘不了商鞅立木取信,獲得百姓信任,從而推行了新法;季布一諾千金,被傳為千古佳話。同時,我們也沒有忘記商紂失信,加速國家的滅亡;吳三桂失信,留下千古罵名。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民族的存亡之根。一個不講誠信的個人是社會的危險品,而一個不講誠信的民族則是沒有前途的民族。
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應當身體力行,言必信、行必果,做一個誠實守信、品德高尚的人。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文化強調“君子喻于義”、“君子坦蕩蕩”、;強調“德不孤、必有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蔡元培先生說過:“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fā)達,適足助其為惡!钡赖轮趥人、之于社會,都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便是崇德修身。
德是首要,是方向。德行體現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心有德,就會在對待事情時總是自然地流露出高雅的氣質和平和的態(tài)度。這種高雅的氣質和平和的態(tài)度不來自于你的外貌,而是源于你的修養(yǎng)。它們會讓其他高尚的人忍不住想接近你,并很自然地靠攏在你身邊,期望成為你的助力。
內心有德,就能發(fā)自內心地感受到身邊世界之美,并能將其轉化為自己相對愉悅的心情。德為上品。當你真正的具備了“德”,你便可以自然而然地通過自身的體驗感知到更多的優(yōu)秀品質。
“誠為首信,德為上品”。人若能秉持誠信則會獲得極大的心靈平靜。同學們,下周馬上進行期末考試,它不僅將檢驗你最近的學習成效、學習能力,更是在檢驗你的`誠信、你的品德。
誠信是一種自尊、自重、自愛;真實的自我、坦蕩的自我、誠信的自我便是一種光榮。讓我們用扎實的知識,良好的品格,求真的態(tài)度向老師、向父母、向同學、更向自己交上一份真實的答卷。
當我們能坦然的運用誠信的尺度來衡量自身時,我們的生活會更真實,我們的微笑會更燦爛。讓我們在激揚青春、開拓人生、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壯麗篇章!
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關于品德演講稿4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師德,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擁有一個無私奉獻的教師,是學生的幸福;擁有一支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的光榮。為了更好的讓師德深入到每一個教師的一言一行中,從本學期開始,我們將通過一系列活動,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讓師德內涵在工作行動中加以落實升華。
加強師德修煉,看似很難,實則很簡單,關鍵在于你想不想做,愿不愿去踐行。只要你持之以恒去做。師德的'修煉,或許通過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可以達到一定的“修煉”效果,有一句名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它說明了人們最崇尚知識高的人,最尊敬有德行的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身教最為美,知行不可分。既然老師是為人師表的人,就應該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美好形象去影響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做教師的首先就要立好德。我從以下幾點來描述我做的工作:
(一)、愛崗敬業(yè)。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yè),志存高遠,勤懇敬業(yè),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zhèn)湔n上課,認真批改作業(yè),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二)、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三)、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guī)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四)、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guī)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五)、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業(yè)務,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水平。
作為教師我將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對得起我這圣神的職業(yè),對學生的家長有個交代!
謝謝!我的演講完畢!
關于品德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此話出自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的《傳習錄》,它的含義是:種植物必須將樹木的根系培養(yǎng)好,修養(yǎng)品德的人必須先培養(yǎng)好自己的心性。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想培育一課大樹,要從樹根培育;要想教育一個人就要從德開始。
楊柳從小樹苗到大樹,需要經過種樹人不斷地澆水、修剪、精心管理,方能成為棟梁之材。種樹可謂難矣!培育一個人才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一步步深造。在這漫長的過程中,牽動著多少人的心弦,凝聚著老師和家長多少心血,更不用說攻讀者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了?梢姺N樹難,樹人更難。
而教書育人,育德樹人這項偉大而神圣的工作就落在了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家庭、每一位老師的肩上。
培養(yǎng)一個人的心性和德性的起點,得先從家庭教育做起,若家庭中父母注重個人修養(yǎng),有良好品質,尊重他人,孝敬父母,善解人意,正直而富有愛心,那么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受著影響,起碼他的心是向善的,他勢必處理問題時時冷靜的,有理智的,或許還是充滿魅力的。所以,家庭教育無疑時培養(yǎng)心性,最有效的.方法。
其次,培育好一個人的心性和德性,特別是對于像正午太陽似的青少年來說,學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删湍壳皝砜,傳統禮儀的教育在大多數學校是嚴重缺失的,學校本該是育德樹人最集中的場所,但真正重視孩子們這方面培養(yǎng)的卻寥寥無幾。當前情況下,不論是學校,家長還是學生無不把成績,升學放在第一位。由此看來,育心教育在學校這個主教育陣地是漸漸消失了。
再次呼喚,讓傳統教育中的禮儀、謙讓、道德、文明等一切好的行為回歸家庭,回歸學校,回歸社會,讓“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這句話真正落實到學習生活中,真正理解它的意義吧!
【品德演講稿】相關文章:
品德之星事跡12-08
品德評語(精選140句)07-12
品德作文400字11-16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02-07
小學品德工作計劃03-15
品德教研工作計劃03-17
品德生活工作總結01-16
美好品德的名言警句大全03-14
品德之星事跡材料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