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端午的隨筆散文
導(dǎo)語: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下面cnfla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關(guān)于端午的隨筆散文,希望對您有幫助!
篇一:端午的情結(jié)
輕盈的時間,消失在指尖隙縫里,空留剎那間的模糊的背影,蔓朔了我佇立的張望的季節(jié)。
些許的悵惘,些許的蜜意,交織在淡藍日漸依稀可辨的紫陌。紛至沓來的是,荷韻的清涼,蠶豆的淡甜,粽子的飄香。
而你,踏著深深淺淺的夢行,飄香四溢行歌,裹著碧綠的心事,永恒不變的五月的涉水的相逢,于端午節(jié)邂逅而牽念。滿嘴的香溢于唇齒相依,盈滿開來。不知不覺,走進了不管是屈原的記憶,抑或是伍子胥悲壯的歷史,與此同時民間加以豐富而傳奇,些許期盼驅(qū)邪些許警示,無不共同燦爛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蘊含。期待中沐浴了,去年剛成為法定的國家休息日。翹首,以湖北‘端午申遺’取得初步進展,雖然比韓國“江陵端午祭”整整晚了四年,但是,同樣說明了我們中國對待非遺的進一步的重視。
告別了一月的梅弄,二月的鐵梗海棠含苞待放了,于是大團大團的櫻花迫不及待爛漫了三月。暮春的落紅,寂寞了四月,然而,一抹芳香,縈繞于煙波的江南,徜徉在你我的記憶深處,守望中滑入了夏的荷韻。在經(jīng)年的十指路口,彷徨地張望,不忍心的回首,驀然。相識,相知,珍惜,內(nèi)疚參差不齊。忘不了飄香搖曳的約定,如是用永恒的遙遠跋涉生命的長河。
知道么,我們不需要人生的跨季,就如你淺淺的來,淡淡的釋放五月的陽光,呼吸潮濕的干燥空氣。漣漪了層層疊疊折射憂郁的藍色,只是去懷想六月飛雪的疼痛,在疼痛中學(xué)會用藍色,挽留,彌補缺陷的完美。
其實,五月是溫馨的,隨手掬得的陽光,如你的心情漾漫,穿過了歲月的枝搖葉蔓,倒映守望的繁華,情親的牽掛,解讀著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蘊涵。
于是,五月也是浪漫,即使暖和的風(fēng),風(fēng)的背后也篆刻了溫柔的背影,拂拭著你容顏的滄桑。別忘了,只是讓我們別忘了,曾經(jīng)的'美麗,曾經(jīng)的那些牽手的相約,點點滴滴稀稀疏疏的日子。依然,一分悸動,心跳的聲音需要我們?nèi)ヱ雎,知道?心瓣的律動,如詩的平仄,傾瀉在笨拙的指尖,與你收拾。
我們,也許知道,五月初五丈量不了了你我的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知道,用心走過的五月,一直記錄著你我的生命每一撇,每一捺,不管,你在我夢里,還是在夢外,同樣值得我們回味。
或許如此,嘴角揚起的笑容,會閱讀滄桑的相濡以沫;果真如此,眼角晶瑩的淚珠,不僅僅是疼痛,更,抑或是幸福的抒寫,相約的美麗。
篇二:端午
一個有著諸多傳說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猶記得幼小時的我對節(jié)日的渴望,因為又可以不用上課了,又可以走親戚了,又可以吃最愛的雞蛋了,最重要的還是又可以看龍舟比賽了。
時至今日,雖然不在那么的渴望節(jié)日了,但是對端午的印象依然是如此的相似,每當(dāng)端午來臨之前總是會連續(xù)下幾天的雨,這是悲傷的雨,只是,這是為誰而悲傷呢?小溪滿了雨依然,池塘也滿了,雨依然,最后西河也滿了。
西河,承載兩岸人們龍舟夢想的母河被這不知所謂的悲傷淹沒了。悲從何來?為今日而悲還是為那不知真假對錯的遠古歷史而悲。至少我不認為一個人能承受如此深沉的悲傷,但歷史卻一次次的在重復(fù)著,似乎在刻意的讓我們銘記著什么,人死人生,一代又一代,我們銘記的'那些又有多少能永恒的長存。
這是必然的結(jié)果嗎,只是人類的記憶到底能承載多少歷史呢?沒有那么多的原因,記憶總會有被遺忘的那一刻。或許端午留給我們現(xiàn)代人最多的就是能夠那一天的假期把。但我們所生存的這片天這片地卻依然悲傷,他們是永恒的,屬于他們的記憶依然永恒。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xí)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篇三:端午情思
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稱端午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重五。端午節(ji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是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白芷,喝雄黃酒。據(jù)說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jì)念屈原,至于蒿草艾葉香包等東西是為了辟邪,F(xiàn)在是我國法定假日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傳誦。
當(dāng)走在街上,家家戶戶都用艾草樹枝掛著香包和葫蘆,店鋪里也擺滿各色粽子,以及節(jié)日掛飾,不由得想起了流年里端午節(jié)的點點滴滴。
那時候奶奶還健在,奶奶是中國傳統(tǒng)的小女人,裹足,腳小小的,可一到端午節(jié)來臨就開始跺著小腳忙個不停。上街買糯米,竹葉,大棗等和做香包用的彩布線,疊葫蘆的彩紙。置辦齊就開始在家操持著做起粽子,繡起香包。奶奶的腳雖小,個子不高,可他的手特別巧,左鄰右舍都喜歡吃她包的粽子,掛她繡的香包。奶奶每年都要提前四五天把糯米用盆泡上,每天換著水,至今我也不懂為什么泡那么久的門道,只知道奶奶說這樣包出的粽子才有勁道,吃起來口感好。
端午那天奶奶總是早早起床,去野外踩回一大把艾蒿,還要把提前縫制好的香包裝上艾葉,用幾個艾蒿枝或樹枝奶奶踩著板凳踮著小腳把葫蘆掛在自家屋檐下,我們也少不了每人發(fā)個香包掛在腰上或脖子上,說:要給我們帶來好運。我們的香包都是裝的陳年艾葉,奶奶告訴我們這樣香氣大而久可以辟邪,那時喜歡和奶奶一起把香包掛在屋內(nèi)驅(qū)蚊,放柜子里防蟲。奶奶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是老風(fēng)俗,不知道傳了多少年,多少代!”
長大一些后,奶奶在給我掛香包時,我就羞于掛在脖子上,而是背地里拿下掛在包包或手機上,即適應(yīng)了辟邪的傳統(tǒng),也不至于傷到老人的心,實際上也挺時尚好看,有時也偷偷多拿幾個,送給朋友。玲瓏可愛,簡樸而富有美感。
直到奶奶去世的前一兩年,由于年邁奶奶手腳有些不聽使喚了,但他老人家仍樂此不疲的繡著荷包,包著粽子。奶奶包的粽子特好吃,勁道的糯米,再加上兩粒紅棗,用竹葉包好,兩頭尖尖,中間鼓鼓,再用線綁牢,怕竹葉開,然后用鍋蒸,可口的粽子就做好了。
奶奶喜歡把采來的蒿草掛在屋檐下,留著用。那年我受了潮濕,身上一片片小紅點,奇癢。一撓就猖起來,爸爸媽媽趕緊給我買藥,奶奶說是受了風(fēng),趕快取下她珍藏在檐下的寶貝,給我熬湯,用湯給我洗,又用塑料把我和湯罩在一起熏。說來也怪,經(jīng)奶奶這么一弄出了一身汗,病癥真的沒了。奶奶蠻有成就的臉流露出自豪的笑,就在此時我看到奶奶皺紋里都寫著幸福,我也跟著甜甜的笑了......
奶奶去世十多年了,媽媽就和奶奶一樣,年年每逢端午做著粽子,繡著香包,采著艾蒿,依舊掛于檐下,我們就這樣吃著奶奶和母親做的粽子長大了。今年母親也去了哥哥那里,在另一座城市遙望,今年我相信母親依舊會包粽子掛香包.....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看著那些櫥窗里展賣的`各色粽子和香包,不由得想起那些舊時光,想起奶奶,想起各居天涯的親人;想起母親,想起那身在異鄉(xiāng)的親人。他們是否也在望粽思親,是否為我備好香包?
年年端午,今又重陽,唯有流年里奶奶親手做的粽子最勁道,最回味悠長,親手繡的香包,最辟邪,最能帶來好運常常;經(jīng)年里媽媽做的粽子叫我最向往,最能香氣飄入我夢鄉(xiāng),媽媽縫制的香包叫我有了回家的渴望......
放一盞河燈,許一份愿望,寄一份相思,圓一個傳統(tǒng)而又現(xiàn)實的夢想:重五,我的鄉(xiāng)愁被拉得很長......
【端午的隨筆散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隨筆作文11-10
端午節(jié)作文隨筆范文10-03
端午節(jié)散文(通用34篇)12-04
端午節(jié)隨筆作文8篇11-11
端午節(jié)隨筆作文(8篇)11-11
2022年端午節(jié)隨筆作文11-11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散文(通用27篇)10-25
端午節(jié)隨筆作文(集錦8篇)11-11
中考散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