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贈劉景文》古詩賞析
導(dǎo)語:《贈劉景文》這首詩是蘇軾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時所作。下面cnfla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贈劉景文》古詩賞析,希望對您有幫助!
《贈劉景文》原文
贈劉景文⑴
荷盡已無擎雨蓋⑵,
菊殘猶有傲霜枝⑶。
一年好景君須記⑷,
正是橙黃橘綠時⑸。
《贈劉景文》古詩注釋
⑴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jiān),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并以詩歌唱酬往來。
、坪杀M:荷花枯萎,殘敗凋謝。擎:舉,向上托。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蔷諝垼壕栈ǖ蛑x。猶:仍然。傲霜:不怕霜動寒冷,堅強不屈。
、染涸腹糯酰蠓褐笇δ凶拥木捶Q,您。須記:一定要記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fā)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nóng)歷秋末冬初。
《贈劉景文》古詩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jié)啊。
《贈劉景文》古詩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jié)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苕溪漁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致,“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初冬景物,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對劉氏品格和節(jié)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fēng)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
《贈劉景文》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蘇軾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時所作。蘇軾在杭州見劉時,劉已五十八歲。經(jīng)蘇軾向朝廷竭力保舉,劉才得到小小升遷。不想只過了兩年,景文就死去了。蘇軾感劉人生坎坷遭遇,應(yīng)當時景色作此詩作。
《贈劉景文》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學(xué)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嘉?(宋仁宗年號,1056~1063)年間“進士”。其文汪洋恣肆,豪邁奔放,與韓愈并稱“韓潮蘇海”。其詩題材廣闊,清新雄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贈劉景文》古詩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蘇軾石鐘山記原文及賞析03-17
白居易《清明夜》古詩賞析10-21
古詩望廬山瀑布的詩意賞析07-27
曹操古詩觀滄海的原文加賞析10-28
柳永雨霖鈴古詩原文及賞析03-02
重陽節(jié)古詩《登高》原文及賞析10-14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閱讀答案及賞析05-31
古詩賞析作文400字(通用20篇)08-09
法國文學(xué)家雨果的名言10-21
王冕《墨梅》閱讀答案及文言文翻譯賞析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