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姓氏有哪些
我們國家舉行重大會議,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擔(dān)任同樣職務(wù),或其他場合如書的編者、作者為多人時,排順序往往是“以姓氏筆劃為序”。那么什么是姓氏?姓、氏是一樣的,還是不同的?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中國古代的姓氏知識,歡迎閱讀!
中國古代的姓氏有哪些 篇1
許慎《說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從女、生,生亦聲!卑喙獭栋谆⑼ǖ抡摗肪砭旁唬骸靶照,生也,人稟天氣所以生者也!薄蹲髠鳌る[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這都說出了“姓”的本義是“生”。因此人們普遍認(rèn)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緣、血統(tǒng)、血族關(guān)系的種族稱號,簡稱族號。作為族號,它不是個別人或個別家庭的,而是整個氏族部落的稱號。據(jù)文獻(xiàn)記載,我們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為了“別婚姻”,“明世系”、“別種族”。它產(chǎn)生的時間大約在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時期。
姓是怎么來的?人們推測,姓的由來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guān)系。在原始蒙眛時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圖騰崇拜物,比如說麥穗、熊、蛇等都曾經(jīng)是我們祖先的圖騰,這種圖騰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標(biāo)志。后來便成了這個部落全體成員的代號,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數(shù)量畢竟是有限的、可數(shù)的',所以,純正的遠(yuǎn)古時代留下來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據(jù)《春秋》整理出來的“古姓”有:媯(今河北涿鹿有媯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風(fēng)、贏(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歸、曼、羋(楚姓)、隗(原北方少數(shù)民族姓)、漆(瞞)、允等22個姓。這些姓中近半數(shù)帶女字旁。所以,人們推測,姓的產(chǎn)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會。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學(xué)者又從《說文》、《山海經(jīng)》、甲骨文、金文等較古的文獻(xiàn)中整理出幾十個古姓(約59個,章太炎得52個,他人又從金文中得嫘等7個),這樣加上原有的也不過80幾個,可以想見,這只是遠(yuǎn)古實際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點(diǎn)是可以肯定的,那時候的姓決沒有我們今天講的“姓”多。我們這里可以羅列幾個從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關(guān)于姓的數(shù)字。
、俦彼我院蟮姆饨ㄉ鐣L期作為兒童識字讀物的《百家姓》(北宋錢塘無名氏編),共收入502個姓氏(其中單姓342個,復(fù)姓60個。開頭曰:“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wèi),蔣沈韓楊……”)
、谒未嶉浴锻ㄖ尽ば帐下浴分薪y(tǒng)計古代姓氏共有1745個。
、勖鞔擦衷壕幮迏巧虻热藫(jù)當(dāng)時戶部所藏戶籍編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個。(開頭曰:“朱奉天運(yùn),富有萬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
、芮宕滴醯塾H自審定《御制百家姓》,(開頭曰:“孔師闕黨,孟席齊梁,高山詹仰,鄒魯榮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
、萸迦藦堜缎帐蠈ぴ础贰ⅰ缎帐媳嬲`》中說古姓氏有5129個。
、拗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大陸學(xué)者閻福卿等曾編輯出版過《中國姓氏匯編》共收姓氏5730個。其中單姓3470個,雙字姓2085個,三字姓163個,四字五字姓12個。臺灣省也出版過《中華姓符》共收姓氏6363個,但里面有異體字重復(fù)收入的情況。
、邠(jù)中國語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員會漢字處1984年的抽樣調(diào)查及有關(guān)專家的估計,直到今天還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個以上。(氣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編《當(dāng)代百家姓》據(jù)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認(rèn)為:目前,我國常用的姓約400個,按當(dāng)時人口數(shù)算,前100個姓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于董蕭,程曹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薛葉閻,余潘杜戴夏鐘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譚廖周熊金陸,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顧侯郎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這100姓占全國總?cè)丝诘?7%以上。其中李王張劉陳5姓就有3億多人口。李8700萬、王8000萬、張800萬、劉6000萬、陳5000萬。全國各城市的大姓情況也不一樣,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張王陳李徐朱周吳劉沈。)這個數(shù)字跟我們前面說的所謂遠(yuǎn)古即有的純正的“姓”相去太遠(yuǎn)了。那么另外那些也被稱作姓的字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現(xiàn)代姓的主要組成部分“氏”,下面就來介紹“氏”。
中國古代的姓氏有哪些 篇2
由于人口的繁衍,原來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這些部落為了互相區(qū)別以表示自己的特異性,就為自己的子部落單獨(dú)起一個本部落共用的代號,這便是“氏”,當(dāng)然也有的小部落沒這樣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邊沿用舊姓,一邊有自己的“氏”。這些小部落后來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們又為自己確定氏,這樣氏便越來越多,甚至于遠(yuǎn)遠(yuǎn)超過原來姓的規(guī)模。
從時間上來講,這已是父系氏族社會的事情了,氏帶上了這個時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說是姓的分支。《通簽·外紀(jì)》說:“姓者統(tǒng)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本秃苣苷f明二者的關(guān)系!靶铡笔遣蛔兊模笆稀笆强勺兊。顧炎武也說“氏一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秦漢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場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嚴(yán)格規(guī)定,漢代以后,姓氏不加區(qū)分,姓氏合一,統(tǒng)稱為姓。最明顯的標(biāo)志是《史記》,根據(jù)現(xiàn)有姓氏、推究它們的來源或者說最初確定它為姓氏的緣由,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前面提到過,帶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媯、贏等,這是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長的名姓稱號。
(2)以動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為姓氏。如馬、牛、羊、豬、蛇、龍、柳、梅、李、桃、花、葉、谷、麥、桑、麻、粟、山、水、林、木、風(fēng)、云、河、江、金、石、鋼、鐵、玉等,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圖騰。
(3)以封國、采邑或職官、爵位為姓。如齊、楚、燕、韓、趙、魏、秦、魯、蔡、鄭、陳、宋、阮;司徒、司馬、司空、樂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孫、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職官名目繁多,故此類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職業(yè)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東方(伏羲住處)、西門、東門(魯莊公子遂后代封住地)、東郭、南、百里、歐陽(越王勾踐,被封在烏程歐陽亭)、陶、巫、卜、醫(yī)等。
(5)以祖先族號、謚號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莊、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還有幾種變種,突變情況):
A、皇帝賜姓。如劉邦賜項伯姓劉。李煜賜奚廷圭(墨務(wù)官)姓李。
B、為避災(zāi)難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吳被殺后,子孫逃到齊國,改姓王孫;陳厲公子陳完,在陳內(nèi)亂后逃到齊國做了大夫,改姓田。
C、為避皇帝或圣人諱而改姓。如荀改孫,莊改嚴(yán),丘改邱等。
D、嫌原姓復(fù)雜、字多而改姓。如司馬簡姓司或馬或馮,歐陽簡姓歐。
E、少數(shù)民族主動從漢姓。如北魏孝文帝規(guī)定鮮卑族人改用漢姓如陸、穆、賀、于等,皇族帶頭,由原來的姓拓跋改為姓元。
F、另外,拓跋、單于、宇文、長孫、呼延、尉遲、耶律、完顏,愛新覺羅等都是少數(shù)民族姓的漢語譯音。有些少數(shù)民族姓在譯成漢語后,嫌字太長就簡化,如愛新覺羅,改姓羅,金。從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場合的“貴姓”、“尊姓”、“按姓氏筆畫為序”中的姓,實際上包括了古姓、氏這兩方面的內(nèi)容。
另外,古代姓氏還有幾點(diǎn)值得注意:
、賾(zhàn)國前,貴族才有姓氏,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因為“姓所以別婚姻”,“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通志·氏族略序》)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考之于《傳》,二百五十五年之間,有男子而稱姓者乎?無有也!
那么男子稱什么呢?1、貴者稱氏;2、賤者則以職業(yè)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醫(yī)和、優(yōu)孟,這些職業(yè)名后來才成了姓。當(dāng)時是通稱。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岸Y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傳》),“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國語》)有人認(rèn)為里面隱含了樸素的優(yōu)生學(xué)。
春秋時,魯昭公娶吳女為夫人,兩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稱吳孟子。
、垡驗椤靶铡逼鹬皠e婚姻”的作用,貴族男子又不稱姓,故女子稱姓特別重要,為了給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區(qū)別,就形成了對女子的特殊稱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綴、后綴。
A、前綴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謚號為前綴:如晉姬、武姜、文贏。
C、加氏、女、母、姬、媼、嫗等后綴,如張氏、商女、孟母、吳姬、趙媼等。
【拓展】中國古代姓氏來源介紹
中國古代姓氏來源——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據(jù)有以下幾種:
、偻x反復(fù)。如屈原名平,字原,廣平為原。孔子學(xué)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顏回字子淵,諸葛亮字孔明,陶淵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屬此類。
②反義相對。晉大夫趙衰(減少意)字子馀(增多)。曾點(diǎn)(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績字無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趙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圻B義推想。趙云字子龍(云從龍);晁補(bǔ)之,字無咎;蘇軾,字子瞻(《左傳僖28年》:“君馮軾而觀之”);岳飛字鵬舉。
從以上三類可以看出,字與名有密切關(guān)系,字往往是名的補(bǔ)充或解釋,這叫“名字相應(yīng)”,互為表里,故字又稱作“表字”。這三種是主要的,另外還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況一般也歸入字的范圍。
命字方面與命名同樣,有著時代氣息,一個總的趨向是美詞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顯。
唐宋以后,由于理學(xué)加強(qiáng),一些繁文褥節(jié)越來越多,讀書人之間在稱呼上也大做文章,稱字,是為了表尊敬,但時間長了之后,漸感稱字還不夠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號。
五、號
號也叫別稱、別字、別號。《周禮·春官·大!罚骸疤枮樽鹌涿婪Q焉”。名、字是由尊長代取,而號則不同,號初為自取,稱自號;后來,才有別人送上的稱號,稱尊號、雅號等。
號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時期還不流行,葛洪、陶潛有號,當(dāng)時多數(shù)人沒有。到唐宋間才特別盛行起來,原因有二:1、倫理道德加強(qiáng),2、文學(xué)發(fā)達(dá),文人講究文雅。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圍擴(kuò)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來?v觀古人命號特點(diǎn),我們也可以概括為幾條。
自號一般都有寓意在內(nèi)。
1、或以居住地環(huán)境自號:如陶潛,自號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蓮鄉(xiāng),故自號青蓮居士。蘇軾,自號東坡居士。陸游,號龜堂。辛棄疾號稱稼軒居士。明武宗朱厚照自號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號天池釣叟,明神宗朱翊自號禹齋。乾隆晚年自號十全老人、古稀天子。咸豐(奕 )自號且樂道人。
2、或以旨趣抱負(fù)自號:杜甫,自號少陵野老,“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歐陽修晚年的自號。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金心農(nóng)自號出家庵粥飯僧,都體現(xiàn)了個人的旨趣。
3、有些人還以生辰年齡、文學(xué)意境、形貌特征,甚至驚人之語自號。
辛棄疾自號六十一上人,趙孟頫甲寅年生,自號甲寅人;元鄭元右,自號尚左生,明代祝允明自號祝枝指生,后在民間演變成祝支山。朱 尊,自號夕陽芳草村落,唐寅自號江南第一風(fēng)流才子,普救寺婚姻案主者。徐樹丕,自號活埋庵道人。
別人贈號主要有三種情況:
1、以其軼事特征為號。如李白,人稱謫仙人。宋代賀鑄因?qū)懥恕耙淮熈、梅子黃時雨”的好詞句,人稱賀梅子。張先因?qū)懥恕霸破圃聛砘ㄅ啊,“浮萍斷處見山影”,“隔墻送過秋千影”三句帶“影”字的好詩,人稱“張三影”。類似例子再如:
山抹微云秦學(xué)士——秦觀“滿庭芳”詞“山抹微云,天連衰草”
露花倒影柳屯田——柳永,《破陣子》詞中有“露花倒影”句。
張孤雁——張炎《解連環(huán)·孤雁》
紅杏尚書——宋祁(工部尚書)《木蘭花》“綠楊煙外曉春寒,紅杏枝頭春意鬧”。
現(xiàn)當(dāng)代作家的筆名、藝名也可算入號的范疇,有的是自號,有的是贈號。
郭沫若(筆名)原名開貞,巴金、夏衍、冰心全是筆名(自號),而非原名。
藝號(贈號):
張英杰——蓋叫天,牛俊國——牛得草,荀慧生——白牡丹,李慧敏——白玉霜,毛稚黃——毛三瘦。
2、以官職、任所或出生地為號。王安石稱王臨川;杜工部(杜甫),賈長沙(賈誼);王右軍(王羲之);湯顯祖稱湯臨川;康有為,廣東南海人,稱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稱孔北海;顧炎武,江蘇昆山亭林鎮(zhèn)人,人稱顧亭林。清代民謠“宰相合肥天下瘦”說的是李鴻章(合肥人),“司農(nóng)常熟世間蕪”說的是翁同和為常熟人,時任戶部尚書。
3、以封爵、謚號為號
諸葛亮封武鄉(xiāng)侯,人稱武侯;司馬光,封溫國公,岳飛,謚號武穆。
宋以后,文人之間大多以號相稱,以至造成眾號行世,他們的字名反被冷疏的情況。蘇軾一生有14類38個名號,魯迅先生一生(1881—1936)57歲,共用過140多個名號(主要是筆名)。
魯迅原名周樟樹,字豫才,改名樹人。1898年,第一次用筆名,戛劍生、樹人。1818年,《狂人日記》發(fā)表時,始用魯迅筆名。三十年代后更多,最多的為1933年26個和1934年41個。這兩年也是他的創(chuàng)作高峰,作品最多的時期。
由于號可自取和贈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變性。以至許多文人,有很多別號,多的可達(dá)幾十個,上百個,“別號太多,反成攪亂”(鄭板橋集題畫。靳秋四索畫),所以近代以后,尤其建國以來,文人用號之風(fēng)大減,不少人發(fā)表作品不用筆名,就用真名。少數(shù)文人存有別號,多為20世紀(jì)三、四十年代前就出名的文人。如魯迅曾自號書齋,綠林書室,且介亭;王力自號龍蟲并雕齋;姚雪垠,無止境齋;葉圣陶未厭居,俞平柏古槐書屋,此可謂遺風(fēng)。
【中國古代的姓氏有哪些】相關(guān)文章:
有答案的謎語有哪些04-11
合唱的好處有哪些09-02
悲傷的歌曲有哪些11-26
傷感的歌曲有哪些10-02
輕快的歌曲有哪些09-16
刺繡的針法有哪些05-07
聲樂的分類有哪些03-24
移調(diào)的方法有哪些03-02
音樂的曲式有哪些10-20
和弦的種類有哪些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