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原文及賞析
導(dǎo)語:《一棵開花的樹》是席慕蓉(穆倫·席連勃)于1980年10月4日創(chuàng)作的一首抒情詩。作者通過對一棵開花的樹的描寫來表達(dá)作者對于自然的感悟。以下是小編帶來的一棵開花的樹原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原文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jié)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jīng)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dāng)你走近
請你細(xì)聽
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賞析
這是作者寫給自然界的一首情詩。作者在生命現(xiàn)場遇見了一棵開花的樹,在替它發(fā)聲。”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讀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詩,她表示“有點(diǎn)猶疑”。但她同時聲明,詩人的解讀只是其中的一種,因為讀者的解釋也有權(quán)威性。
全詩共三節(jié)。第一節(jié)抒寫了“ 我” 對“ 你” 的深切期待。“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jié)一段塵緣” 癡人癡語, 癡得讓人感動。你能說這不可能嗎? 五百年太長, 但和巫山上的神女相比, 五百年又太短。為愛而期待,千年萬年又何妨。這是一個美麗的夢, 盡管美麗得有點(diǎn)憂傷。這里詩人運(yùn)用夸張的手法, 先聲奪人, 把熱烈、誠摯的愛涂抹得如此濃重。詩的第二節(jié), “ 我” 以樹的形象出現(xiàn)。“ 樹”作為一個意象承載了“ 我” 的愛的全部內(nèi)涵。五百年的誠心終于感動了佛, “ 佛于是將我化作一棵樹, ” 詩人為何要將“ 我” 化作一棵樹呢? 這正是詩人的匠心所在。“ 我” 作為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jīng)的路旁, ” 日日夜夜守望著愛情, 堅貞不渝, 何等的熱烈、執(zhí)著。這種感情非此意象難表達(dá)。詩的第二節(jié)接著寫道: “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花開還要“ 慎重” , 可見不是隨意開放, 只是為“ 你” 而開放, 將“ 我” “ 最美麗的時刻” 奉獻(xiàn)給“ 你” 。“ 朵朵” ,花開熱烈,正因為“ 我” 對“ 你” 愛得熱烈。“ 前世的期盼” 照應(yīng)詩的第一節(jié)“ 求了五百年” ,說明這種熱烈的愛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由來已久,使人聯(lián)想到愛情的逾久彌堅。
詩的'第三節(jié)寫“ 我” 的心靈低語。“ 當(dāng)你走近請你細(xì)/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顫抖的葉” 發(fā)出的微響是來自我心底對愛的聲聲呼喚,因此,“ 顫抖” 的不再是葉,而是“ 我”熱切期盼的心,可“ 你” 卻沒有停留地走過去,“ 我” 的傾訴付諸東流。無論何種原因, 這種結(jié)局對“ 我” 來說都是殘酷的、令人心碎的。既然花只為“ 你” 開放, 而“ 你” 卻“ 無視地走過, ” 那花還為誰榮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飄零的分明是花瓣,卻又不是花瓣,看似矛盾,實則是物化的情感;ㄗ燥h零,人自惆悵,令人回味無窮。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一棵開花的樹原文閱讀及賞析10-14
一棵開花的樹詩歌10-19
一棵開花的樹作文02-06
一棵開花的樹-初三記事02-25
堅持是一棵會開花的樹作文03-19
心靈是一棵會開花的樹作文02-05
誠信是一棵會開花的樹作文09-17
一棵開花的樹作文(通用30篇)01-04
一棵開花的樹作文(通用45篇)11-02
《心是一棵會開花的樹》閱讀答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