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漢賦四大家都有誰及代表作
【導語】:漢賦,無疑是古典文學中一種影響深遠的體裁。那么,漢賦四大家都有誰及代表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提供“漢賦四大家都有誰及代表作”,歡迎閱讀與分享。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CNFLA學習網(wǎng)的欄目!
漢賦四大家指司馬相如、楊雄、班固、張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傳世,在當時及后世文壇影響深遠,文譽其名。
司馬相如確立了漢賦勸百諷一的風格,代表作《子虛賦》、《上林賦》標志著漢賦的成熟。楊雄《甘泉賦》、《長揚賦》、《羽獵賦》則以司馬相如諸賦為藍本,在文學史上首開不遜于原作的模擬之風。班固代表作《兩都賦》,盛夸東漢之聲威。張衡所著《二京賦》比之《兩都賦》篇幅更長、結構更宏偉,被譽為“長篇之極軌”。
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的作品,標志著漢大賦的內容、風格的成熟。
四大家簡介: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前118年),西漢大辭賦家。字長卿,蜀郡成都人,本名司馬長卿,因崇敬戰(zhàn)國藺相如,改名相如。少好讀書、擊劍,曾為景帝武騎常侍,因景帝不好辭賦,辭官,游于梁會王門下。后回蜀,期間與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談。漢武帝后來看到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大為贊賞,召其入宮,司馬相如由此成為宮廷辭賦家。晚年任文園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
漢代,賦這種文體大盛,涌現(xiàn)出了一批善于寫賦的作家,而司馬相如則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除《子虛賦》外,司馬相如還作有《上林賦》、《美人賦》、《長門賦》等。其中,《子虛賦》、《上林賦》內容相連,以子虛和烏有先生爭相夸耀本國的故事為基本構架,極盡鋪敘、夸張、想象、排比之能事,氣勢恢弘,典故堆砌,文字華彩,從各個方面體現(xiàn)了散體大賦特點,奠定了散體大賦的體制,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長門賦》為代表的騷體賦對我國宮怨文學有不小的影響。因其文學影響,司馬相如被認為是與司馬遷齊名的重要作家。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言:“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賦二十九篇,其它古籍還引用了相如兩篇賦的一些文句和篇名。其賦作多佚,今僅存《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和《哀二世賦》六篇,其中《長門賦》與《美人賦》的作者仍有爭論。后人輯有《司馬文園集》。
揚雄
揚雄(前53—公元18),漢賦代表作家,與司馬相如并稱“揚馬”。字子云,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郫縣)人。適值王莽篡漢,被迫投閣,曾自殺未遂,后抑郁而死。
揚雄少時口吃,不善言談,默而好深湛之思。其家貧而好學,博覽群書,不慕富貴。揚雄早年酷愛辭賦,尤其仰慕同鄉(xiāng)作家司馬相如,曾模仿其作品著有《甘泉賦》、《羽獵賦》等。40多歲時,揚雄被推薦為漢成帝的文學侍從,期間寫了一系描寫天子祭祀、田獵的賦作。揚雄的辭賦在當時頗負盛名,但其后來卻認為這是“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并不再寫賦,而埋頭于撰寫時人并不懂的學術著作,以求傳之后世。揚雄仿《易經(jīng)》寫《太玄經(jīng)》,闡發(fā)自己的哲學思想;仿《論語》寫《法言》,主張文學應當宗經(jīng)、征圣,以儒家著作為典范。另著有語言學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漢語言的重要資料。因揚雄的重要影響,《三字經(jīng)》將其與老子、莊子、茍子、文中子(王通)并稱為“五子”。
原有文集,今已散佚,明人輯有《楊子云集》!短(jīng)》有北宋司馬光《太玄經(jīng)集注》、正統(tǒng)道藏《太玄經(jīng)集注》、明葉子奇《太玄本旨》諸本;《法言》有晉李軌《法言注》、北宋司馬光《楊子法言集注》諸本。
班固
班固(32—92),東漢前期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西北)人。出身官僚世家,其父班彪是東漢著名史學家。永元四年(92),因竇憲事件牽連入獄,同年死于獄中。
班固自幼聰明早慧,年九歲,能寫文章,誦讀詩賦。所著《漢書》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書中為司馬相如、揚雄等賦家立有專傳。史家之外,班固也是漢朝一位重要的賦家和賦論家,其賦今存有《兩都賦》、《幽通賦》、《竹扇賦》等,賦論主要體現(xiàn)于《兩都賦序》及《漢書》有關賦家的傳論中。
班固受漢明帝賞識入朝修史時,洛陽正修造宮室、?槼勤,而關中父老仍希望朝廷西顧,建都長安。班固對此持有異議,遂上《兩都賦》,“盛稱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賓淫侈之論。”(《后漢書·班固傳》)此賦在蕭統(tǒng)《文選》中位列第一篇,開創(chuàng)“京都大賦”一體,對后世影響較大。
班固所著詩、賦、銘、誄、頌、書、文、記、論、議等四十一篇行于世!端鍟·經(jīng)籍志》著有《班固集》17卷,已散佚。明代張溥輯有《班蘭臺集》,傳于今。
張衡
張衡(78—139) 東漢偉大科學家、文學家。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南陽縣石板橋鎮(zhèn))人。生于官僚世家,父早亡,祖父張堪曾任蜀郡太守。永和四年(139),積勞成疾而卒。
作為一位文理兼修的大家,以科學家身份名垂后世的張衡,同時又是一位重要的'文學家,作品具有獨創(chuàng)性,尤長于詩賦。
張衡17歲時離開家鄉(xiāng),出外游歷,訪師求學,到達當時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的西漢故都長安,后來又在京師洛陽居住五、六年。沿途的山川風物、歷史古跡,以及參觀京城太學和結交文人學友,大大豐富了他的閱歷、開拓了他的視野,為之后創(chuàng)作《二京賦》打下基礎。東漢永初元年(107年),29歲的張衡“精思博會,十年乃成”《東京賦》和《西京賦》,總稱《二京賦》!抖┵x》在模擬班固《兩都賦》的基礎上,注入新鮮內容,特別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進行了諷刺,警告統(tǒng)治者不要樂極生悲,不要結怨于民,牢記“水所以載舟,水所以覆舟”。此外,張衡的小賦具有抒情的特點,打破了漢賦敷陳描寫的老一套,將漢賦從長篇大論的堆砌文字轉變?yōu)槭惆l(fā)心靈的短小篇章,為后來魏晉抒情小賦的大量出現(xiàn)打下了基礎。
《二京賦》外,另著有《南都賦》、《溫泉賦》、《歸田賦》、《思玄賦》、《四愁詩》等名篇,今人張震澤注有《張衡詩文集校注》。
其典型的代表作品:
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哀二世賦》《長門賦》《美人賦》。現(xiàn)存《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哀秦二世賦》六篇,另有《梨賦》、《魚賦》、《梓山賦》三篇僅存篇名。明人張溥輯有《司馬文園集》。
揚雄:《河東賦》、《羽獵賦》、《甘泉賦》、《長楊賦》。仿《論語》作《法言》,仿《易經(jīng)》作《太玄》。提出以“玄”作為宇宙萬物根源之學說,并強調如實地認識自然現(xiàn)象的必要,并認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駁斥了神仙方術的迷信。明人輯有《楊子云集》!端鍟·經(jīng)籍志》有《揚雄集》5卷,已散佚。明代張溥輯有《揚侍郎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班固:有《兩都賦》聞名天下。著有《班蘭臺集》。完成了《漢書》,不僅為后世同類史書奠定了規(guī)模,而且奠定了他在中國古代地理學史中的獨特地位。班固除給后世留下巨著《漢書》以外,他還寫了大量的`典引、詩賦、銘、頌等文章,在范曄(劉宋)寫《后漢書》時尚存41篇,除《后漢書》中保留的三篇外,其余大多散失。班固的地理學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漢書》中,尤其是《漢書·地理志》中。
張衡:散體大賦以《西京賦》、《東京賦》最為有名。還有《思玄賦》和《歸田賦》。 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漢賦四大家都有誰及代表作】相關文章:
漢賦四大家介紹及代表作11-10
都德的代表作10-19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11-04
大家都夸她作文05-21
大家都夸他作文05-28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一覽11-27
我們大家都環(huán)保初中作文10-23
漢賦特點有哪些09-26
幸福的代表作文10-24
杜甫的代表作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