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生應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
建立新的適應于高中的學習習慣開始時不容易,但是習慣一但建立,以后的學習就好辦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中生應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僅供參考,更多相關的知識!
高中生應養(yǎng)成的五大學習習慣
1.認真聽課
認真聽課適當做筆記,不放過任何聯(lián)想小結的機會是讀好書的關鍵。上課的內容有難有易,不能因為容易而輕視它,也不能因為困難而害怕它。容易的問題思維強度小,但所提供的思維空間卻很大,可以把自己的方法與老師的方法進行整合,對相關的問題進行小結,對問題的發(fā)展進行預測,為后面更難的問題準備更充足的思維慣性。這好比是騎自行車上坡,在平路上達到了一定的速度上坡也就容易了。很多同學往往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由于沒有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結果到了更難的問題就聽不懂了。因此,簡單的問題不愛聽就必然導致復雜的問題聽不懂,一段時間這樣就要退步,長期這樣就變成了差生。
2.弄清概念、性質與基本方法
弄清概念、性質和基本方法是每個學科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概念沒有弄清就去解題是沒有不碰壁的,正確理解概念再做習題就比較容易了,通過習題的演算反過來還可以進一步理解概念與性質。要弄清概念、性質和基本方法,就要先復習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與課本的相關內容。課堂弄不懂的問題課后一定要想辦法弄懂,已經聽得懂的內容也要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夠操作,若仍有問題最好動手做一遍,自己走過的路才可能成為熟路。有了準備再做作業(yè)效率會更高,解題在很多情況下就是檢驗你對概念、性質和基本方法掌握得如何。對學習的困難要有足夠的準備,不要貪眼前的快,學的太粗,長期下去會造成以后的慢,甚至一生的慢。因此一定要注意強化自己的基本功。在系統(tǒng)思考還沒有建立之時,千萬別放棄對簡單問題的思考。
3.經常復習原來學過的知識
小學初中的復習靠老師,高中的復習靠自己。因為高中的課程內容多,所以在課堂上不可能經常反復,一節(jié)課內容七天內不復習就有可能變得很陌生,最好是三天內復習一次。要把問題真正弄懂,可能要讀或做五、六遍甚至十幾遍,每次讀、或做總會有比原來更多的體會,我不相信人的頭腦學一遍做很少的習題就能夠把問題理解透徹。求學問從不知到知,從沒有印象到有印象,而且還要“印”的正確,“印”的清晰,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一定要通過多次的反復鉆研和練習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復習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疏理和總結,使之形成系統(tǒng),為解決以后的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常常要象過電影一樣把各科的常規(guī)問題過一遍,把各科的課本與筆記過一遍。
4.懂得、會做與習慣
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比別人更聰明、更加能說會道、他們是常常是在最恰當?shù)臅r侯用自已毅力與勤奮把該要學會操作,操作到熟練,操作到形成習慣為止。你要習慣于看課本課,課前要看、課內要看、課后還要看,直到真正弄懂為止。你要習慣于及時演練,時機把握的好不好對你來說至關重要,特別要珍惜課堂練習機會,珍惜例題重做時機。
懂得了到會做了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只有在懂得與會做之間架上習慣之橋才行!學習一種新的操作,我們往往會受原來的操作習慣、原來的習慣思維的支配,因此新的操作,新的思維取向的習慣的形成需要反復的練習才能做到。
新的操作習慣的形成的同時如果能克服掉原來的不好的習慣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原來你所具備的操作習慣與思維走向也是良好的習慣,如果就此而被你的新習慣毀掉,那是十分可惜的。
比方說學習打乒乓球,學會了推球,形成了推球的習慣,接著學會了削球,形成了削球的習慣,如果削球的好習慣毀掉了推球的習慣,能說你進步了嗎?只有在兩個好習慣之間在建立一個相互連結的習慣才行。弄懂與會做上架起了習慣之橋,在新舊習慣之間架起轉化之橋。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
對操作有困難的問題一定要反復訓練直到習慣,要加強對能否化簡操作的思考,要注意越是形式化的操作往往越脫離問題的本質,因此進行簡捷操作時要注意對問題的本質的思考。
一旦習慣養(yǎng)成,堅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而收獲也就水到渠成了。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的一段話:習慣仿佛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5.勤于發(fā)現(xiàn)問題,好于解決問題
中學的課程大都是被研究得比較徹底的問題。可以這樣說,一個聰明勤奮的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多少問題,就能夠學會多少知識。聽課、看書、做作業(yè),聽課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最重要的時機,大多數(shù)學生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以為“聽懂”就行,實際上,懂有真懂和假懂之分,懂有懂得深與懂得淺之分,不能夠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問題的學生,往往在碰到新的題目和題型時就束手無策了。解題也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重要手段,許多學生今天發(fā)現(xiàn)了三個問題,明天發(fā)現(xiàn)了三個問題,并沒有解決問題,到了第三天老師問他你有什么問題,結果他一個問題也提不出來。發(fā)現(xiàn)問題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達到真懂的境界。因此建議同學們要準備一本問題簿,把你發(fā)現(xiàn)的問題記在本子上。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自己獨立思考刻苦鉆研解決它,也可以通過與老師、同學共同探討來解決它。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困難,因此你要珍惜所發(fā)現(xiàn)問題,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一定要盡量加以解決,并且經常復習。發(fā)現(xiàn)問題雖然困難,但天天都有許多的機會,如果你養(yǎng)成了勤于發(fā)現(xiàn)問題、好于解決問題的習慣,對現(xiàn)在的學習和將來的學習 都有很大的益處。
高中生的五大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1、自主學習
進入高中之后,同學們最先需要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就是自主學習習慣。
高中的知識相比初中,難度上了好幾個臺階,因此基本上僅靠課堂上的幾十分鐘是很難掌握的,那么就需要同學們課下自己去摸索和學習。
同學們進入高中之后也不再是小朋友了,難道還等著老師或者家長去督促和監(jiān)督嗎?
因此,同學們一定要學會主動和獨立地學習,這對以后的學習工作也是很有幫助的哦!
2、系統(tǒng)性學習
之前我們了解到了高中的知識框架更加完整,綜合性也更強,而且每一個章節(jié)都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相互關聯(lián)的,因此,系統(tǒng)性學習方法是更加適合高中學習的。
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應該更加宏觀的審視知識框架,然后在框架內的某個節(jié)點入手進行細節(jié)性的學習,而不是將知識網破壞掉,東拼西湊的學習。
3、總結性學習
高中學習進度是比較快的,因此同學們要養(yǎng)成養(yǎng)成及時歸納總結的學習習慣。
上面講了系統(tǒng)性學習,但是在學習初期,我們并不能看到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而這個知識系統(tǒng)是需要我們通過總結去整理出來的。
那什么時候需要去做學習總結呢?
首先,同學們可以按章節(jié)進行總結,每當完成一個章節(jié)的學習,同學們就可以對這一章節(jié)或者結合之前幾個章節(jié)進行一次總結;
其次,同學們也可以按周期進行總結,可以一周一次小型總結,一個月一次大型總結。
同學們在總結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知識和內容進行總結,還需要對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疑點和薄弱點進行總結哦!
4、反饋學習
同學們在定期總結學習之后,就需要進行反饋學習了。
什么是反饋學習呢?
反饋學習是指,在學習完一部分知識之后,要對這部分知識進行總結、復習和考查,并根據(jù)總結、復習和考查的結果對知識進行重溫和反思。
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多次進行這種反饋循環(huán),就會發(fā)現(xiàn)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了。
5、探索學習
其實探索性學習是主動學習的一種方法,其出發(fā)點還是主動、獨立的學習,只是探索的方式可以調動起同學們的興趣和好奇心,進而使同學們更加輕松的學習。
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需要先根據(jù)自身情況提出問題,然后根據(jù)問題,利用學習資料去尋求一種解決方法,最終在得出結果和結論之后,通過交流、咨詢等方式去進行驗證。
孩子上高中開始培養(yǎng)這五個學習習慣
第一個,用時間規(guī)劃自我監(jiān)督
學如逆水行舟,鋪天蓋地的作業(yè)和試卷壓下來總有時候覺得壓力大學不進去。而且高中科目多,教學任務重,沒有給老師手把手教你學習的時間,一切全憑自己努力,這就需要學生自己擁有很強的控制力,能夠自我監(jiān)督學習。
這里建議孩子們做學習計劃表。把課堂之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放進表格里,用表格完成度監(jiān)督自我學習。小優(yōu)經常在完成一項1小時以上的學習計劃之后,獎勵自己10分鐘的休息時間,如果學習任務超額完成,還能收獲一份特別美好的回憶,學習和放松兩不誤。
第二個,上交手機,心無旁騖
手機實在是太太太好玩了!用手機考驗自己的意志力也實在是太太太不劃算了。說起來手機上的眾多娛樂app都是千千萬萬工程師和運營人員根據(jù)人性的弱點做出來的,覺得自己能抵抗住誘惑實屬不智。想在高中三年里認真學習的同學,還是主動把手機上交給家長吧,拒絕干擾,清清靜靜把自己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當中。
第三個,邏輯導圖加快記憶
結構化思維是一種最基本的、最必要的學習方法,有結構化思維的人,學東西特別快——快速理解,加強記憶。怎么鍛煉和使用結構化思維呢?其實就是畫邏輯導圖。
比如說,我們常見的課本目錄,就是一種邏輯導圖。沒接觸過課本的同學,通過看目錄就能大致了解這本書究竟都講了些什么,甚至還能識別哪些是重點難點。再細化一些,課本里每個章節(jié)都有大小標題之分,把大小標題寫到紙面上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也是一種邏輯導圖。
邏輯導圖的應用十分廣泛,比如我們在背英語單詞的時候,老師會要求我們把一組相似度高、或者擁有共同前綴的單詞一起背,這組詞也是小小的邏輯導圖。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意識地把學習的內容畫成邏輯導圖,那么在記憶的時候就能“拔出蘿卜帶出泥”,學習的效率自然會提升。
第四個,錯題本——提高正確率
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對學生來說有些困難。但至少我們可以保證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三次、四次、五次……做個錯題本,錯誤的題目反復咀嚼,爭取考試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堅持下去孩子的正確率就能不斷提高啦!
第五個,日記本——為自己減壓打氣
高中生長期生活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情緒多多少少會收到負面影響,寫日記是一種不錯的情緒宣泄方式。記錄事件、記錄心情,不僅可以鍛煉語文表達能力,存儲作文素材,還能在畢業(yè)多年后成為這段熱血青春的紀念。
【高中生應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相關文章:
如何養(yǎng)成學習英語的好習慣01-15
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文11-18
怎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02-21
學習英語閱讀需要養(yǎng)成什么習慣01-15
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作文12-25
小學數(shù)學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09-08
習慣的養(yǎng)成作文12-03
養(yǎng)成好習慣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