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戲曲歷史手抄報素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戲曲手抄報素材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jīng)典的手抄報吧,手抄報是傳遞信息,宣傳知識的有效工具。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手抄報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戲曲手抄報素材,歡迎大家分享。
戲曲由來
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后人所說的“南戲”、“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tǒng)戲劇文化的通稱。,
戲曲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其主要特點,以集古典戲曲藝術(shù)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男扮女(越劇中則常見為女扮男);二是劃分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三是有夸張性的化裝藝術(shù)--臉譜;四是“行頭”(即戲曲服裝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樣和規(guī)格);五是利用“程式”進行表演。中國民族戲曲,從先秦的"俳優(yōu)"、漢代的“百戲”、唐代的“參軍戲”、宋代的雜劇、南宋的南戲、元代的雜劇,直到清代地方戲曲空前繁榮和京劇的形成。
戲曲作文
我們吃過晚飯之后,阿姨開著車帶我和小弟弟來到了老太婆那里去看戲。我們先和老太婆她們問好,就往看戲的地方走去了,戲還沒有開始,臺下已經(jīng)是人山人海,就連旁邊也圍滿了人,忽然我發(fā)現(xiàn)舞臺旁邊有一個牌子,上面寫了祝福語和告示語。
過了一會兒,臺上立刻變得燈紅酒綠,上面的大屏幕放出了一張張美麗的圖片,接著第一個人就上臺了,開始唱起來了歌,第一個唱完了,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一個個人唱得越來越高,越來越驚心動魄。沒過一會兒,我就餓了,于是就拿著一點錢去旁邊的小攤上買了點吃的回來,接著我就邊吃邊看,吃著吃著,東西就吃完了,看著看著,戲就結(jié)束了。沒想到在結(jié)束了之后還加演了歌舞和清唱的新貍貓換太子。
在開始之前,他們就把布線拉上了,只聽見幾聲“嗞嗞”的聲音,布就往兩邊拉開了,只見幾個人一個接著一個上臺了,全部都上臺了后,他們就開始說話了,他們的聲音南腔北調(diào),讓我聽不懂。但他們在說完話后,總是要唱上幾句歌詞,他們唱的歌詞就容易聽懂,因為他們唱得歌詞在旁邊的小屏幕上都會放出來。下面的內(nèi)容越來越精彩,但是看著看著就看了一半了,我就越來越想睡覺了。于是我就提出要回家了。他們都同意了,我們就回到老太婆家和他們說了聲再見,就坐著車回家了。
到了家后,我洗完臉后,躺在被窩里睡覺,但腦海里還回憶著那些畫面。
戲曲作文
淮劇是我家鄉(xiāng)中戲曲劇種之一,它原名叫江淮戲,流行于淮陰、鹽城等地。
淮劇的表演人物不限,并且演員的服裝、化妝不像京劇那么復(fù)雜、那么講究;旧现灰┥夏闼硌莸闹鹘堑娜说囊路,化妝也是一樣,如要扮演一位老太婆,只需穿一身老太婆的服裝,和戴一頭假白發(fā),再化妝成一個老太婆的樣貌就能夠了,不像京劇,臉上畫臉譜,服裝還要穿得像
展翅要飛的燕子似的。
淮劇的唱聲也不像京劇那么粗或細,并且淮劇表演的整個過程中,有很少的唱段,不像京劇表演過程中基本都要唱,還要在場上在走來走去,做出一些隨表演的變化而變化的表情,可淮劇則就不那么麻煩,只要你稍稍改變一下聲帶,做一些極奇簡單的動物和表情就能夠。
比較有名氣的淮劇有:《對舌》、《趕腳》、《巧奶奶罵貓》和大戲“九蓮十三英”(即《秦香蓮》、《藍玉蓮》等9本帶“蓮”字的戲和《王二英》、《蘇迪英》等13本帶“英”字的戲)。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后,還編出了一些現(xiàn)代的淮劇。這些淮劇,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給我的家鄉(xiāng)的人民帶來了歡樂。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淮劇,一個具有活力、頗具魅力的戲曲劇種。
戲曲諺語
1、字不清,唱不明。
2、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3、好花得綠葉配,好角得眾人扶。
4、若要戲路通,全靠幼時功。
5、練到老,唱到老,學到八十不算老。
6、藝高人膽大,膽大人藝高。
7、勤學通百藝,苦練出真功。
8、藝不離手曲不離口。
9、有狀元徒弟,沒狀元師傅。
10、一臺戲得合手,不合手戲準丟。
11、百日笛子千日簫,小小胡琴拉斷腰。
12、要想藝深,就得用心。
13、知戲文戲理,才能唱出好戲。
14、凈行要撐,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當中。
15、寧給十吊錢,不把藝來傳。
16、坐一竄,照顧四面八方,要叫人人看見。
17、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18、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靠個人。
19、心跟神合,神跟貌合,貌跟形合。
20、內(nèi)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21、百藝不如一精。
22、千斤話白四兩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23、要想學好藝,先得做好人。
24、一清二混三不見。
25、字不正聽不清,腔不回不中聽。
26、名師出高徒。藝多不壓身。
27、私下練,臺上見。
28、唱戲碰了釘,才知藝不精。
29、臺下靜,聲小也能聽得清。臺下動,聲音再大也沒用。
30、只有狀元徒弟,沒有狀元師父。
【戲曲手抄報素材】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中國戲曲歷史手抄報素材08-11
秋天手抄報素材07-30
精選國慶手抄報素材03-18
秋天手抄報素材10-10
讀書手抄報素材04-20
燈籠手抄報素材02-22
有趣的漢字手抄報素材10-04
愛班級手抄報素材10-21
拒絕毒品手抄報素材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