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疾名人的勵志事跡 推薦度:
- 名人勵志故事事跡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名人勵志事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要用到事跡的地方還是很多的,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后進的作用。擬起事跡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勵志事跡,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勵志事跡1
貝多芬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1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 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并領(lǐng)取工資 補貼家用。到了17歲,媽媽病逝,家中只剩下2個弟弟,1個妹妹和已經(jīng)墮落的爸爸。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征,他的不幸是1個孩子難以承受的。 盡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fā)不盡的情懷。 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于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nóng)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聾疾苦戰(zhàn)。 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tài)中創(chuàng)作的,是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斗,最終戰(zhàn)勝命運。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 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xù)出現(xiàn)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彼麍孕拧耙魳房梢允谷祟惖木癖l(fā)出火花”!邦B強地戰(zhàn)斗,通過斗爭去取得勝利 !边@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1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 他卻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
名人勵志事跡2
勤學,說來容易,做來難,有些同學學習成績很差,就以為是自己的頭腦笨,不聰明,或者說老師沒有教好。在我看來,成績不好,不是天資與教師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自己平時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不認真,不勤于學習。
我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高爾基也說過:“天才出于勤奮“。這些話都說得很對,譬如說大發(fā)明家愛迪生,為了研究出理想的白織燈,進行了上千次的試驗,幾乎所有的`金屬都被他試驗過了,正是憑著這種勤奮刻苦的精神才取得“白織燈“的成功,成為人世仰慕的發(fā)明大王。幾乎所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部勤勞刻苦、奮斗競爭的歷史,絕少有靠投機巧取勝的,可見,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與刻苦,勤學分不開的。
但是有些同學學習成績差不說,上課還不聽講,不是睡覺就是玩,根本不去學習,這個樣子成績又怎么會好得起來呢?也有些同學自以為天資聰明,驕傲自滿,上課不聽講,下課就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中,我們不如想一下,既然天資和勤奮都是成功的來源,我們是否可以只保留天資而舍去勤奮呢?王安石在一片篇題為“傷仲永“的文言文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江西金溪縣有個方仲永,自幼天資聰慧,方仲永的父親為了得到人們的夸獎和錢財,天天帶著仲永去別人家里幫別人題詩,不讓他學習,由于仲永沒有時間看書,學習,才能漸漸衰退,20歲時,方仲永已經(jīng)完全變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了。
14歲是一個特殊的年齡,將告別孩提時代,邁入青春大門,這是少年邁向青年的重要時期,所以這一時刻很重要,要在起步的第一天就踏上正道,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青春是人生的花季,青春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它是我們一生中最充足、最美好的部分,也是最寶貴的部分,所以把握青春即把握好了人生,因此邁好青春第一步才至關(guān)重要。
名人勵志事跡3
把自己定位為一粒種子
一個少年聽說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馬云來到自己的學校演講,就特地趕了過去。恰好馬云的演講中有一個互動環(huán)節(jié),請聽眾提問,馬云現(xiàn)場解答。于是,少年提出了郁悶了很久的問題:我努力學習,成績也算中上等,可是在班里還是默默無聞,沒人注意到我。雖說我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塊金子,但我把自己當金子看待,每天起早貪黑,勤奮努力,我相信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可是為什么就是沒有得到同學們的賞識呢
馬云略一思索,微笑著說:你給自己的定位不準確呀,你不要把自己定位為金子。
少年問:那定位成什么呢
馬云說:你要把自己定位為一粒種子。接著,他解釋說,是金子固然總會有發(fā)光的那一天,但金子是被動的,它不會自動掀掉埋沒在它身上的泥土,它需要被挖掘和發(fā)現(xiàn)。如果永遠沒有被人挖掘和發(fā)現(xiàn),金子就會終生被埋沒在土壤中,永無出頭之日。人生有限,我們耗不起呀!因此,當我們遭遇埋沒時,不妨做一粒種子,主動把埋在身上的泥土,當作是激發(fā)自己成長的土壤,不斷汲取養(yǎng)分,積蓄向上的力量,讓自己的夢想生根發(fā)芽,用不了幾年就會成長為一棵高大的樹。你想想,一棵高大的樹聳立在眼前,誰會視而不見呢
三根弦的小提琴
1995年11月18日,小提琴家伊薩克帕爾曼在紐約林肯中心的艾弗里費舍大廳舉辦音樂會。
如果你聆聽過帕爾曼的音樂會,你就會知道登臺對于他多么不容易。他小時候患過小兒麻痹癥,兩條腿上都有支架,只能拄雙拐行走?此纯嗑徛匾徊讲阶哌^舞臺會令人感到很難過。
他緩慢但是莊嚴地走到椅子前,坐下,慢慢把雙拐放到地板上,打開腿上的夾板,一只腳向后拉,另一只向前伸,彎下腰拿起小提琴放到頜下,向指揮點頭示意開始演奏。
聽眾對他的這一套動作已習以為常。他上臺坐到椅子上的過程中他們靜靜地坐著,他打開夾板時,每個人滿懷敬意保持肅靜,等待他開始演奏。
但這一次出了點差錯。他剛拉完頭幾個小節(jié),小提琴上的一根弦斷了,每個人都能聽到它崩斷的聲音就像屋里響起一聲鞭炮。人們都知道這聲響意味著什么,都知道他該做什么。
大家想象著他會站起身,再把夾板裝上,撿起雙拐走下舞臺,或是換一把琴或是找根新弦。但他沒有這樣做,相反,他停頓片刻,閉上眼睛,然后示意指揮再次開始。
伴奏響起,他從剛才中斷之處重新拉起,用從未有過的激情、力量和虔誠演奏著。
每個人當然都明白。用三根弦演奏交響樂是不可能的,你知,我知,但伊薩克帕爾曼不想知道。
你可以看出他在腦海里調(diào)整、變化、重譜著作品,一個時刻,聽起來似乎他在把琴弦變調(diào)以獲得它們從未發(fā)出過的聲音。
演奏完畢,廳里一陣駭人的寂靜,然后人們起立歡呼,四周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全體起立,吶喊喝彩,用這些方式表達他們是多么欣賞帕爾曼所做的一切。
他微笑,拭去額頭上的汗水,用一種平靜、深沉、虔誠的語調(diào)說:你們知道,有時,藝術(shù)家的任務就是要弄清楚用自己所剩所余的一切還能創(chuàng)造出多少音樂。
多么鏗鏘有力的話語,從聽到那一刻起就印刻在我的心里。這大約也就是人生的定義不僅對于藝術(shù)家,而且對于我們所有的人。
他是個要把自己一生奉獻給在四根弦小提琴上演奏的人。突然間,演奏進行時。發(fā)現(xiàn)只剩下三根弦,而那一晚他只用這三根弦演奏出了比他以前用四根弦奏響的更美妙、更神圣、更難忘的音樂。
所以,我們有時在這個動蕩不安、變數(shù)不定、眼花繚亂的世界上的任務就如同演奏音樂,開始時我們傾其所有而為之。然后在不可能時,用我們還擁有的一切去創(chuàng)造。
讓世界看到你
他出生在意大利一個叫拉斯泰爾扎的小村莊,父母經(jīng)營著一個葡萄園。每天早晨一睜開眼,他就可以看到好看的葡萄藤和橄欖樹,就可以看到莊園里的流水、小橋,還有小鳥站在五線譜一樣的電線上淳樸的.鄉(xiāng)村美景引燃他童年的快樂如藍色火焰般燃燒,富有音樂天賦的他,7歲開始學鋼琴,隨后又練習吹長笛、薩克斯和彈吉他,累了的時候,他最喜歡約一幫小伙伴一起去騎馬、踢足球
如果不是在學校的足球賽場上被足球打中眼睛,他甚至忘記了自己從小患有先天性青光眼,忘記了一雙眼睛經(jīng)過20多次手術(shù)仍然沒有治好。而這一次意外,讓弱視的他變成了全盲。
世界在一個12歲的少年眼前突然消失,他想不明白自己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母親開導他、勸慰他,得到的卻是他聲嘶力竭的咆哮:這么美的世界,我卻再也看不見這一生,我除了在黑暗中無聲無息地死去,還能做什么我這樣活著又有什么意義他淚流滿面,母親也心酸到眼紅。那一天,在母親用手背為他擦眼淚的時候,從來寡言少語的父親拍了拍他的肩膀,附在他耳邊說了一句悄悄話。母親沒有聽清楚丈夫?qū)鹤诱f了什么,但她驚異地發(fā)現(xiàn)兒子的淚水戛然而止。
第二天,她發(fā)現(xiàn)兒子第一次摸索著走出了家門,回到了孩子們中間。母親還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出門前,他像失明前那樣端坐在鏡子前,問自己的模樣是不是帥帥的,然后要母親把他打理得熨熨帖帖。從那以后,他開始回到了波洛尼亞盲人學校,靠點字樂譜重新學起音樂。他學習非常勤奮,最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進了比薩大學法律系。在大學的四年里,他一邊學法律,一邊勤練吹拉彈唱,并在課余到一家酒吧兼職彈琴唱歌,自己掙錢交學費。
他30歲那年,一位17歲的少女被他精湛的琴技、浪漫的歌聲、茂盛的胡子和一頭野性的頭發(fā)迷醉,而他表演時始終不變的笑臉,更是讓她心生憐愛。不知是不是意外的愛情為他帶來了好運,那一年,世界著名音樂大師弗蘭科科瑞利在都靈招募學生公開授課,他欣喜若狂,立刻報考并幸運地成了大師的學生。1992年春天,搖滾歌星祖凱洛想和帕瓦羅蒂合唱《求主憐憫》,之前,祖凱洛請他錄制試音帶以便帕瓦羅蒂試聽。沒想到,帕瓦羅蒂聽了之后大為贊賞,問道:這個人是誰,我認為你們不需要我了,我不會比他唱得更好。
1994年,他應邀參加帕瓦羅蒂的個人慈善音樂會,與大師同臺演唱。他在獲得圣莫雷音樂節(jié)最佳新人獎后,各種世界級音樂獎都朝他砸來,從1995年至今,幾乎所有重要場合都有他出現(xiàn):拳王亨利的告別賽、教皇現(xiàn)身的圣餐典禮、邁克爾杰克遜的慈善音樂會、英國女王一年一度的皇室綜藝演出、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紀念911遇難者和平音樂會除此以外,他還受到過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小布什和意大利總統(tǒng)的接見,先后到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世界各地進行過數(shù)十場個人演唱會,他被人贊為:帕瓦羅蒂逝世后最偉大的男高音歌唱家。
現(xiàn)在,他是盧卡Boccherini音樂學院的院長,同時還擁有自己的制作公司,僅他的CD《浪漫曲民歌及詠嘆調(diào)》就在全球售出了2000多萬張,這對銷量一直徘徊在數(shù)千張的古典音樂來說,堪稱奇跡。
名人勵志事跡4
魯迅筆名的意義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開端與中國近代偉大的思想家、作家、革命家魯迅的名字有關(guān)。在崇尚科學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剛剛開始的時候,魯迅就用他犀利的散文和小說為之吶喊,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和旗手。魯迅向許壽昌解釋說,用“魯迅”這個名字的原因之一,就是取“愚”和“快”的意思。他認為自己笨手笨腳,只有勤奮,才能在一定時間內(nèi)收到和別人一樣的'效果。有人說魯迅是個天才。魯迅自己說過:“有天才的地方,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喝咖啡。”
名人勵志事跡5
霍金,一個大腦,一個神話,一個當代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一個科學名義下的巨人……或許,他只是一個坐著輪椅、挑戰(zhàn)命運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大約48小時后,他又回到了辦公室投入工作。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起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jīng)完全無法移動之后,他仍然堅持用可以活動的手指驅(qū)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
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zhuǎn)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jié)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當然,霍金也嘗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躍入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1985年,霍金動了一次穿氣管手術(shù),從此完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其艱難地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名人勵志事跡6
他12歲隨親戚到美國讀書,后來邊工作邊讀書。他曾經(jīng)做過18份工作,賣過菜刀,賣過汽車,當過餐廳服務員……在他20歲的時候,他的存款還是零。
一次,他在看車展時,一輛奔馳S600令他艷羨不已,他站在車子旁邊,讓太太給他拍了一張照片,并把這張照片釘在墻上。
后來,他經(jīng)商不斷走向成功。他的助理向他討教成功的經(jīng)驗時,他說:“你要成功的話,就給自己貼個夢想板!闭f著他從一個牛紙袋里拿出那張自己和奔馳S600的合影,照片上有被釘過的小孔。他接著說,以前一直覺得它實在太貴,不敢想,不敢買,后來,就把它釘在夢想板上,天天看,并朝這個目標奮斗,最終夢想實現(xiàn)了。
他說,一直把夢想貼在自己的房間里,實現(xiàn)一個,收起來一個,放到抽屜里。從小目標到大目標,最后他所定的目標基本上都實現(xiàn)了,現(xiàn)在他成功了,身價已數(shù)億。他的著作,他的.錄音,他的課程內(nèi)容都被人瘋狂地收藏。他就是當今華人中最著名的成功學專家陳安之先生。
在奮力打拼的道路上,你不妨把自己的夢想貼出來,經(jīng)常激勵自己努力拼搏。當一個人的夢想,思想和行為完全一致的時候,往往會產(chǎn)生極大的力量。
名人勵志事跡7
堅持,是一種態(tài)度,是大家必有而又難得珍存的一種態(tài)度。因此,堅持也需堅持。
尖銳的上課鈴刺激著大家還未緩神的大腦,各個同學的臉上都笑意中夾雜著悲憤:“真討厭!昨天考試沒讓復習,今天考試突然來襲,不知明天又會有哪個老師不明不白地臨時測試……”同學們都七嘴八舌地互相“傾訴苦衷”,我也不例外,誰叫我與他們一樣都是同一團隊里的——學生!
“老師來了……”沒等我反應過來,只能隨風起浪似的與同學們同時住了嘴?荚嚲碜雍杖坏碾y,我不禁輕輕地皺了眉頭。
筆不知被我快虛脫得手晃蕩了幾下,才進入正題——附加題。
“咳,大家都快看到附加題,這次把這一題算入總分,總分110分!”什么!我覺得數(shù)學老師似乎存心刁難我,讓我在大眾面前出一次丑。老師帶有“殺”意的雙眼好像有意無意地盯著我,難道她瞧見了我的心中無底了?頓時,雜亂的數(shù)字已變得多而復雜。我想:滿分不能就此而空虛!汗水從掌心滑到筆桿,滑得令我心里恐慌,安神不定;勝利不能就此而丟棄!汗珠順著下巴滴滴落在卷子上,讓本來
弄得我手足無措的'字跡變得更模糊了;努力不能就此而浪費!身為自身的我,怎能坐視不管呢?我不相信我的滿分就將要被寂靜而又驚慌所取代!秒針一格一格地挪動著,走得是那么令人疼痛,滑得是那么有些無情,我恨自己的懦弱!
為什么我不能與別人一樣在緊要關(guān)頭奮筆疾書呢?我要為我自己而奮斗!
一葉紅葉,一葉黃葉,枯燥的落葉帶給我一個寧心靜闊的舞臺讓我唱獨角戲,我則是在草稿本上演算復雜的算式,像是計算這未來的人生……
我懂了!懂了題,也懂了人生……
人生不能沒有堅持,堅持是為人生開啟黃金大道的一扇門。因此,“堅持”也需要堅持。
名人勵志事跡8
霍金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yè)后他轉(zhuǎn)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fā)現(xiàn)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y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后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這次的不幸,繼續(xù)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fā)現(xiàn)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zhì)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fā)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jīng)出現(xiàn)問題,后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shù),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F(xiàn)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fā)后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zhàn)勝了疾病,創(chuàng)造了1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并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名人勵志事跡9
日積月累,成就必大
革命導師馬克思為了寫《資本論》,讀了1500多本書。在書中,他引用了十幾個學科和數(shù)百位作者的觀點,并留下了100多篇讀書筆記。列寧在《列寧全集》中引用了他讀過的'16000多本書。在研究帝國主義專題時,他在148本書、49種期刊上閱讀了232篇文章,寫了60多萬字的筆記。
名人勵志事跡10
被認為是傻瓜的科學家
愛因斯坦,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在他的童年時代就顯得不聰明。他三歲就學會了說話,所以他的父母認為他是個傻瓜。上學后,一位老師對他父親說:“你的孩子一事無成”,甚至命令他退學。16歲時,他申請了蘇黎世大學,但由于成績不佳而失敗。但他并不慷慨。通過勤奮的學習,他成了一位杰出的物理學奠基人。有個年輕人問他是怎么成功的.,他寫了一個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學習和工作,y代表好的學習方法,Z代表少廢話)。
名人勵志事跡11
霍金是誰?他是一個大腦,一個神話,一個當代最杰出的物理學家,一個科學名義下的巨人……或許,他就是一個坐著輪椅,挑戰(zhàn)命運的勇士。
他身殘志不殘。在21歲時他不幸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癥,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但他仍然是活潑好動的,這聽起來有點可笑。在他完全無法活動后,他用唯一一根可以活動的手指驅(qū)動輪椅在通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通過旋轉(zhuǎn)輪椅來向查爾斯王子炫耀,結(jié)果結(jié)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
一次,霍金做輪椅回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部劃破,縫了13針。但48小時后,他又回到辦公室投入工作。
1972年,他考查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fā)現(xiàn)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fā)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zhì)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fā)現(xiàn)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tǒng)計力學統(tǒng)一在一起。
1985年,他因為肺炎動了一次穿氣管手術(shù),徹底被剝奪了說話的權(quán)利,演講和回答只能靠語音合成器來完成。但他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探索著宇宙的起源。
名人勵志事跡12
在我的心中,總有幾顆永不熄滅的星星在閃爍,在這些星星中,魯迅爺爺這顆星星最明亮、最耀眼。
魯迅爺爺?shù)某晒,有一條很重要的經(jīng)驗,就是珍惜時間。關(guān)于時間,還有一個小故事呢。魯迅爺爺12歲在紹興城的“三味書屋”讀私塾,父親不幸患了重病在床,兩個弟弟還年幼,因此,他經(jīng)常上當鋪,跑藥鋪,還要幫媽媽干家務。有一天,魯迅爺爺在家?guī)蛬寢尪嘧隽它c事,結(jié)果上學遲到了。嚴厲的老師狠狠地責罵了他一頓。年少的魯迅挨了批評后,心中自是有很多的委屈。但懂事的'他并沒有和老師辯解什么,也沒有埋怨自己家世悲慘,他知道老師的嚴厲是對自己的負責和督促。誠懇地接受批評后,他決心做好精確合理的時間安排,不因為做家務或其他的事遲到了。于是,魯迅用小刀在書桌的右下角,正正方方地刻了一個“早”字,提醒和鞭策自己珍惜時間,發(fā)憤學習。
跟魯迅爺爺相比,我真是自慚形穢,媽媽總是提醒我,要抓緊時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而我總不以為然,認為時間很多,明日、后日,時間多著呢。讀了《名人勵志故事》后,我感觸很大,人的一生太短暫,如不及時抓緊,生命的火炬將白白燃燒。因此,即使在寒假,我也沒睡懶覺,當我在偷懶時,魯迅爺爺?shù)男蜗缶蜁霈F(xiàn)在我腦海里,時刻提醒我、激勵我。
我要向魯迅爺爺那樣,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為心中的理想而奮斗!
名人勵志事跡13
財寶來自有錢人的口袋
唐代“鬼才”詩人李賀的`成功在于積累。為了收集資料,他早上背著錦袋,騎著驢子,出門旅游,觀察生活。每當他有靈感,他就把它寫在紙上,放進錦囊里。有一天回家后,你可以拿出錦袋里積攢的鈔票,選擇在燈光下整理。你可以把有用的筆記保存在另一個錦囊中,以便以后寫作。
名人勵志事跡14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 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zhàn)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jīng)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fā)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yōu)秀共青團員"稱號。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創(chuàng)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F(xiàn)為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文學創(chuàng)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5大杰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xié)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名人勵志事跡15
15歲之前,她一直是個卑微女孩,卑微得像野外的一株小草,一直淹沒在塵埃里。
因為在她的右手掌心里,有一塊很大的黑斑,那塊黑斑,看起來是那么的觸目驚心。
所以,在學校里,女孩總是將右手握成拳,握得緊緊的,生怕被同學發(fā)現(xiàn)。
可是有一天,老師讓學生們做實驗,她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秘密”,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她右掌的黑斑。
一個叫塔尼的女同學,惡作劇般地掰開她的右掌,讓那塊黑斑醒目地呈現(xiàn)在全班同學的視線里。
那一刻,全班爆發(fā)出了一陣刺耳的哄笑。男同學甚至像看怪物那般地看著她。那一刻,她唯一的選擇只有沉默,還有內(nèi)心不為人知的痛楚。
16歲那年,班上來了一位新老師,叫卡斯·凱麗。那是一位溫柔美麗的女老師,她的聲音,動聽得像磁鐵一般,緊緊地吸引著班上的每一個同學。
一次,凱麗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夢想》。女孩寫道:“我的.夢想是能除掉掌心里的黑斑,不再受到同學們的嘲笑……”
在朗誦課上,凱麗老師用溫柔的嗓音朗誦了女孩的作文,從她的嘴唇里吐出的每一個音符,在教室輕輕地回蕩。
女孩起先很緊張,然而,當老師念到最后時,她發(fā)現(xiàn)教室里出奇地安靜,這種安靜,以前從未有過。
這時,女孩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我能請你上來嗎?”凱麗老師示意她走上講臺。
女孩遲疑了片刻,還是走了上去。凱麗老師舉起了她緊緊握著的右手,聲音是那般的動聽:“來,請你把手伸開!
在凱麗老師溫柔的目光中,女孩緩緩伸開了拳頭。暴露在全班同學眼前的,是那塊醒目的黑斑。
“其實,這塊黑斑是一顆痣,”凱麗老師環(huán)視了所有的同學,然后對女孩說,“它是時刻提醒你要樹立志向,追逐夢想。”
凱麗老師握緊了女孩的右手,放到她的胸前:“你是全班最幸運的孩子,因為你掌心的痣是別人所沒有的,它每天都會警醒你是一個掌心有夢想的人!”
教室里先是一片沉寂,隨著凱麗老師的話音落地,一陣又一陣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在教室里響起。
在淚水中,女孩第一次綻開了笑臉。
從那以后,這個“掌”握夢想的女孩,就開始了自己的逐夢之旅。雖然17歲那年,因為家庭貧困,她不得不中途退學,但這并沒有讓她停止追夢的步伐。在一家打字學校,她一邊工作,一邊自學。
憑借著驚人的毅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她先后成功地進軍法國電影界、文藝界、文學界以及政壇。
她就是被譽為法國新聞界“先鋒人物”的著名女記者、法國第一份新聞性雜志《快報》周刊主編弗朗索瓦茲·吉魯。
在自己寫的《記者職業(yè)》一書的扉頁上,吉魯說:“直到今天,我右掌上的那塊黑斑依然存在,但我以它為榮。它會時刻提醒我,追逐夢想的主動權(quán),緊握在我們自己的掌心里!
【名人勵志事跡】相關(guān)文章:
殘疾名人的勵志事跡03-30
名人勵志故事事跡02-08
名人的事跡11-07
名人的事跡優(yōu)秀09-26
殘疾名人的事跡06-29
名人的事跡【必備】10-12
名人的事跡通用12-03
名人的事跡15篇06-21
魯迅名人事跡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