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 <form id="etzky"></form>
          <td id="etzky"><tr id="etzky"></tr></td>

          孔孟經(jīng)典名言警句

          時間:2022-09-24 23:29:52 名言警句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孔孟經(jīng)典名言警句大全

            在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常常會遇到需要使用名言的情形吧,名言主要是指人們普遍熟悉的成語、俗語、諺語、格言、詩詞等。為了幫助大家積累更多名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孟經(jīng)典名言警句,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孟經(jīng)典名言警句大全

            孔孟經(jīng)典名言警句1

            1.仲弓問仁,孔孟經(jīng)典語錄。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敝俟唬骸坝弘m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顏淵》)

            譯文: 仲弓向孔子問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說:“出門辦事,如同會見貴賓那樣謙恭謹慎,治理百姓,如同進行重大祭祀活動那樣嚴(yán)肅慎重。自己不想得的東西,不想做的事情,絕不要強加于人。(如果能這樣做,那么)為國家辦事就沒有了怨恨,處理家里事也沒有了怨恨!敝俟f:“我雖然不聰敏,請讓我按照您的話去做吧!

            2.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論語·里仁》)

            譯文: 孔子說:“富貴是所有的人都所希望的,但不通過正當(dāng)?shù)耐緩降玫剿,就不能夠接受。貧賤是人們都不喜歡的,但不通過正當(dāng)途徑,也不能隨便擺脫。君子違背了“仁義”道德,怎么可能成名呢?君子即使在吃一頓飯那樣短的時間里也不能違背仁的原則,流離失所時要這樣做,動蕩變亂時也一定要這樣做。”

            3.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

            譯文:孔子說:“聰明智慧的人愛水,有仁德的人愛山。聰明智慧的人活躍,有仁德的人沉靜。聰明智慧的人常樂,有仁德的人長壽!

            4.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wèi)靈公》)

            譯文:孔子說:“志士仁人決不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損害仁義的事情,而是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恪守仁義的原則。”

            5.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

            譯文:子游問什么是孝,孔子說:“現(xiàn)在所謂孝順,總說能夠奉養(yǎng)父母就可以了。(但這卻是很不夠的,因為)對狗對馬,也都能做到飼養(yǎng)它。如果對父母(只做到奉養(yǎng))而不誠心孝敬的話,那和飼養(yǎng)狗馬有什么區(qū)別呢?”

            6.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人要是沒有誠信,那就沒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了。就象牛車、馬車上沒有車轅與橫木相接的部分,牛車、馬車怎么能夠行走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論語·學(xué)而》)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檢查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實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誠講信用呢?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是否復(fù)習(xí)了呢?”

            8.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看到賢人,就應(yīng)該想到要向他看齊;看到不賢的人,就應(yīng)該自我反省,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

            9.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譯文:孔子說,“品德好呀,顏回啊!一竹筒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狹小的巷子里,一般人都忍受不了這種困苦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愛學(xué)樂善)的快樂。品德好呀,顏回啊!”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xué)習(xí),三十歲學(xué)成自立,但很多事情是到四十歲才明白。五十歲時,我知道萬事都有天命;六十歲時,什么話都能夠聽進去;到了七十歲,就是隨心所欲也不會超越法度和規(guī)矩了!

            11.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譯文:葉公向子路問孔子的近況,子路沒有回答?鬃诱f:“你為什么不這樣說:‘他的為人,(為了追求一個崇高的理想,)經(jīng)常發(fā)憤得忘記了吃飯,高興得忘記了憂愁,連快要老了都不知道,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啊!’”

            12.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論語·公冶長》)

            譯文:子貢問道:“孔文子(的謚號)為什么稱‘文’呢?”孔子說:“他才思敏捷而又喜愛學(xué)習(xí),不以向低于自己的人學(xué)習(xí)為羞恥,這就是叫他‘文’的原因!

            13.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霸娫唬喝缜腥绱,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論語·學(xué)而》)

            譯文:子貢說:“貧窮而不去巴結(jié)奉承,富裕而不驕傲自大,這種人怎么樣呢?”孔子說:“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貧窮仍然快快樂樂,富裕而愛好禮義的人!弊迂曊f:“《詩經(jīng)》說:要像加工骨頭、牛角、象牙、玉石一樣,經(jīng)過切磋琢磨(才能成為精美的器物),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端木賜呀,我可以開始同你談?wù)摗对娊?jīng)》了。告訴你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你就可以知道未來的事!

            14.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孟子·公孫丑上》)

            譯文:孟子說:“人都有不忍傷害別人的心。先王有不忍傷害別人的心,才有不忍傷害別人的政治。用不忍傷害別人的.心,施行不忍傷害別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會像在手掌中轉(zhuǎn)動它那么容易。……沒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的,不是人;沒有謙讓心的,不是人;沒有是非心的,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開端,羞恥心是義的開端,謙讓心是禮的開端,是非心是智的開端。人有這四種開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樣!

            15.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譯文:廚房里有肥嫩的肉,馬棚里有壯實的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饑色,野外有餓死的尸體,這如同率領(lǐng)著野獸來吃人啊!野獸自相殘食,人們見了尚且厭惡,而身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卻不免于率領(lǐng)野獸來吃人,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

            16.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譯文:齊宣王在雪宮接見孟子。宣王問道:“賢人也有這種快樂嗎?” 孟子答道:“有。人們得不到這種快樂,就要抱怨他們的君主了。得不到就抱怨他們的君主,是不好的;作為百姓的君主卻不與百姓同樂,也是不好的。君主把百姓的快樂當(dāng)作自己的快樂,百姓也就會把君主的快樂當(dāng)作自己的快樂;君主把百姓的憂患當(dāng)作自己的憂患,百姓也就會把君主的憂患當(dāng)作自己的憂患。樂,同天下人一起樂,憂,同天下人一起憂,這樣還不能稱王天下的,是從來不會有的。

            17.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孟子·盡心下》)

            譯文: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輕些。所以得到許多百姓的擁護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諸侯,得到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諸侯危害了土谷之神,那就改立諸侯。

            18.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譯文:景春說:“公孫衍和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發(fā)起怒來,諸侯們都會害怕;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泵献诱f:“這個怎么能夠叫大丈夫呢?你沒有學(xué)過禮嗎?男子舉行加冠禮的時候,父親給予訓(xùn)導(dǎo);女子出嫁的時候,母親給予訓(xùn)導(dǎo),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至于大丈夫,則應(yīng)該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上,走著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時候,便與老百姓一同前進;不得志的時候,便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富貴不能使我驕奢淫逸,貧賤不能使我改移節(jié)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這樣才叫做大丈夫!”

            19. “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孟子·公孫丑上》)

            譯文:“我能識別各種言論,我善于培養(yǎng)我的浩然之氣!薄八鳛橐环N氣,最為盛大,最為剛強,靠正直去培養(yǎng)它而不傷害它,就會充塞天地之間。它作為一種氣,是要和義與道相配合的;沒有這些,它就會萎縮。它是不斷積累義而產(chǎn)生的,不是偶然地有過正義的舉動就取得的。如果行為有愧于心,氣就萎縮了!

            20. 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萬物之理我都具備了。反問自己,所具備的道理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快樂沒有比這更大的了。努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求仁的道路沒有比這更近的了!

            孔孟經(jīng)典名言警句2

            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2、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為。

            3、君子五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4、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

            7、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8、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

            9、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10、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1、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2、吾日三省吾身。

            13、仁遠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14、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1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17、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18、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1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1、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2、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2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2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孔孟經(jīng)典名言警句3

            一、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二、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三、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四、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五、仁則榮,不仁則辱。

            六、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七、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八、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九、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十、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怨矣。

            十一、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十二、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十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十四、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十五、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十六、人皆可以為堯舜。

            十七、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十八、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十九、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二十、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二十一、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二十二、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二十三、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二十四、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二十五、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二十六、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二十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二十八、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二十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xué)為先。

            三十、剛毅木訥,近仁。

            三十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三十二、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三十三、德不孤,必有鄰。

            孔孟經(jīng)典名言警句4

            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2、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6、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

            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8、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9、放于利而行,多怨。

            10、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11、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2、脅肩諂笑,病于夏畦。

            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4、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斯孔子受之矣。

            15、不違農(nóng),谷不可勝食也。

            16、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怨矣。

            17、仁人無敵于天下。

            18、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1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20、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2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

            24、人皆能夠為堯舜。

            25、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2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27、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8、國人皆曰可殺。

            29、出于其類,拔乎其萃。

            30、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31、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3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33、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4、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5、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36、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3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4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41、以五十步笑百步。

            42、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43、人有不為也,而后能夠有為也。

            44、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45、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46、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47、仁者榮,不仁者辱。

            48、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49、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50、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5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52、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53、道不一樣,不相為謀。

            54、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55、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5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58、食色,性也。

            59、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60、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61、能夠托六尺之孤,能夠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62、惟孝順父母,能夠解憂。

            6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64、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65、登泰山而小天下。

            66、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7、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68、彼一時,此一時也。

            69、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70、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71、居移氣,養(yǎng)移體。

            72、王顧左右而言他。

            73、永言孝思,思孝惟則。

            74、不學(xué)禮,無以立。

            7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76、君子和而不一樣,小人同而不和。

            77、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8、志,氣之帥也。

            79、人不能夠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80、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81、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82、溫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

            8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84、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85、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86、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8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88、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89、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90、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關(guān)于誠信的名言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薄额仠Y》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薄缎l(wèi)靈公》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薄秾W(xué)而》

            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憲問》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為政》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衛(wèi)靈公》

            子曰:“可與共學(xué),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quán)!薄蹲雍薄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薄缎l(wèi)靈公》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衛(wèi)靈公》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薄缎l(wèi)靈公》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怨矣!薄缎l(wèi)靈公》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薄都臼稀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勿自辱焉。”——《顏淵》

            孟子關(guān)于誠信的名言

            1、彼一時,此一時也

            2、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5、盡信書,不如無書

            6、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7、人不可以無恥

            8、仁人無敵于天下

            9、仁者榮,不仁者辱

            10、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14、以五十步笑百步

            1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6、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19、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20、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23、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