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角》教學設計
篇一:二年級下冊《認識角》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地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nèi)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對于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jīng)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jīng)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nèi)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設計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數(shù)學活動,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經(jīng)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認識角,發(fā)現(xiàn)角。從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中發(fā)現(xiàn)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過程與方法: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認識角,初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學生準備三角板。
【教法與學法】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學法的最優(yōu)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整節(jié)課將觀察、操作、演示、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等實踐活動加深體驗、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并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的優(yōu)勢,把靜態(tài)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tài)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見和內(nèi)在不可見的角印在腦子里,從而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diào)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認識角”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shù)學活動,并通過親身實踐、經(jīng)歷的過程,初步認識角。
【教學流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圖形朋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都是誰?(教師出示課件)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師:如果我們要將這些圖形分成兩類,你會怎樣分呢?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類,圓是一類。
師:說說你的理由,為什么這樣分呢?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的邊都是直的,圓是一個曲線圖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都有角,圓沒有角。(你真聰明!)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設計說明:課的引入從學生熟悉的圖形和分類的知識入手,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勝心及好奇心,這種方式很新穎、活潑,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后面的探索知識創(chuàng)設了很好的學習氛圍!
二、聯(lián)系生活,探索新知
。ㄒ唬┱医恰庇^感知角。
師:你身邊的哪些物體上面有角呢?誰愿意來說一說。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說說自己見過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生:數(shù)學書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師:請你用手指一指。(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
師:老師這也有幾個物體,請你仔細觀察一下,它們上面有角嗎?
師:(出示剪刀圖)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了角?給老師指一指。(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我們把它請出來。(課件展示)
師:鐘面上的角藏在哪兒?(讓學生找出兩根針組成的角)
生: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角。
師:我們把它請出來(課件展示)。紅領巾上的角呢?(課件展示)
師:下面,我們把上面的這些角請下來.
師:哦,原來角就是這個樣子的。
。ǘ┱J識角
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體:從屏幕中的鬧鐘、折扇、剪刀等實物圖中抽象出各種角,電腦閃爍出)。
2、摸角并感知角.師:剛才同學們說三角板上有角。請拿出你們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個角,用手摸一摸(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學生活動,教師指導。
3、認識角的頂點和邊。
師: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fā)現(xiàn)?
生1:角有個尖,它刺手。師:同學們,請你們用手摸一摸這個地方,是不是有同樣的感覺?
生:是師:我們就把這個地方叫做角的頂點。(課件展示)師:你還摸到了什么?
生2:我摸到角的兩邊是平平的、直直的。
師:我們把這兩條平平的、直直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課件顯示)
師:一起來看看,圖中的這些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生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ㄈ┊嫿恰⒔榻B角的名稱及讀寫法
師:你能在紙上畫幾個不同的角嗎?學生活動,教師做好指導。教師讓學生說說角的畫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畫一個角,并標出它的頂點和邊。
師:下面老師再來畫一個角,看看老師是怎樣畫的。教師畫角(我們先畫一點,這是它的??(點出一點)再從頂點起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邊。)這兩個角中,你更喜歡誰呢?
生:答。
師:為了便于區(qū)別這兩個角,我們還可以給它們?nèi)名字。比如第一個角,我們可以在角的兩邊張口的地方,用一個小“ )”線把兩條邊連起來,然后在它的后面寫上數(shù)字1。我們把這個角記作:∠1,讀作:角1。(教師板書)師:剩下的這個角可以怎樣表示呢?師:請同學們給自己畫的`角起個名字?然后把它記下來,讀一讀。
【設計說明:生活中學生對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對角的幾何圖形的認識還是第一次。教學時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在剪刀、鐘面、三角形紙等實物上找角,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屏幕,利用多媒體動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質(zhì)屬性,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特點,再通過摸角、畫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的特點。這樣,從直觀圖形到抽象概念,層次分明,過渡自然,學生容易接受,順利突出本節(jié)課重點!
(四)、練一練(課件)
師:好了,孩子們,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角,能不能和角成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來的表現(xiàn)了!
(1).辨角。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為什么?
。2).找出下邊每個圖形中的三個角。師:同學們打開課本62頁“認一認”中有一組圖形,你能從中找出三個角并標出來嗎?試試看。
【設計說明:教師的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的興趣大增,在學生對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讓學生做該練習,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增強分析、判斷能力。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合作探索、匯報交流,將學習主動權放給學生。而且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畫圖加深對圖形特征的認識,,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體現(xiàn)了小學低年級幾何教學的直觀性。并及時反饋,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三、總結評價 內(nèi)化延伸
師:生活中角都有哪些應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用一用)
結束:同學們,角的用處很大,角的秘密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找到更多的角,發(fā)現(xiàn)角更多的秘密。
板書設計:認識角記作:∠1讀作:角1
篇二:北師大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認識角》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1、先自己觀察、思考幾秒鐘,然后把你在生活中找到的角與小組內(nèi)的同學說一說。
2、與小組同學一起摸一摸找到的角,并說說角的頂點和邊的位置。匯報結果:你都在哪里找到角了?在摸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生活中的角的頂點都不是很尖,摸起來也不會扎手)你能知道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嗎?(為了保護我們不受到傷害。)這就是角在數(shù)學中與生活中的區(qū)別。有沒有興趣一起更深入的認識角的特點,探索角的奧秘呢。ò鍟赫J識)我們不但知道了角長得什么樣子,也知道了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你能把它畫出來嗎?看你們畫的那么好,老師也想試一試,你愿意把你畫角的方法告訴老師嗎?(教師邊畫邊引導學生說角的組成)強調(diào):畫完角后,一定要標上角符號。
板書:記作:∠1,讀作:角1.活動三:辨識角。
1、剛剛有消息從圖形王國傳來,糊涂法官遇到了難題,你們愿意去幫幫他嗎?
2、(課件出示圖形)這幾個圖形都說自己是角,別的圖形不是,你認為他們說得對嗎?為什么?
活動四:變一變
1、同學們剛才的表現(xiàn)非常棒,所以糊涂法官請大家一起玩?zhèn)變魔術游戲。在玩游戲前,要先做好準備工作。請根據(jù)你的課桌上的材料,先自制一個角。
2、指名請一名同學拿著自己做的角聽老師口令變魔術,其他同學睜大眼睛看仔細,看誰能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這個魔術中的大秘密!
聽老師的口令:請讓你的角變大一點點!請讓你的角再大一點點!請讓你的角變大一點點!請讓你的角再大一點點!
2、誰知道他是怎樣讓角變大變小的
3、張口越大,角就越大,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師:這說明角的大小與誰有關系?
4、趕快仔細看,淘氣也要變魔術了,(出示課件)
5、他是怎么變的?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奧妙?引導學生說出:兩條線變長了,角的大小沒有變。
6、板書結論: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
1、智慧島旅行。開啟智慧大門。“NMT”是智慧大門的密碼,解密的方法是正確數(shù)出這三個字母里角的個數(shù),大門就會自動打開。
篇三:認識角(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
教學目標:1、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使學生經(jīng)歷做角、感悟角有大小等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有大小的過程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教學重點: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角的表象并能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使學生感悟到角是有大小的并能初步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形紙板、五角星、三角尺、鬧鐘、剪刀、塑料小棒、硬紙條和釘子、折扇、鐘面模型等
教學過程:
一、設問置疑,導入新課出示學生熟悉的三角形紙板,問小朋友:這是什么?(生:三角形紙板)它是什么形狀的?(生:三角形)你知道它為什么叫三角形嗎?(生:因為它有三個角)誰能上來指一指,它的三個角分別在哪里?教師和學生一起指角,引導下面的學生用手一起比劃。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個新的平面圖形──角。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非常熟悉的三角形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將新知識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更加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與認識。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新知
。ㄒ唬┱J識角1、課件出示,小朋友們都非常喜歡的動漫人物──喜洋洋。 喜洋洋:“小朋友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神奇的數(shù)學王國里去探索角的秘密,你們一定都等不及了,快跟我一起走吧!”
2、出示例1主題圖。喜洋洋:“小明和小紅兩位小朋友給我們帶來了哪些物品?” 讓學生觀察主題圖,指名學生口答。
。ㄉ杭舻、五角星、三角形紙板、紙工帶、三角尺、正方形、鬧鐘)喜洋洋:“它們上面都有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平面圖形──角,你能把它們都找出來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并且非常喜歡的動畫人物喜洋洋引出認識角的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3、自主合作找角。教師:拿出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物品,在小組里和小伙伴們說一說并指一指,它們的角分別在哪里。(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誰愿意把自己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看呢?(學生指角的過程中,教師注意指導正確的指角方法)4、抽象出角教師:前面我們已經(jīng)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和合作探究,找到了物體平面上的角,現(xiàn)在如果要把這些角從物體上“搬”下來,畫在紙上會是什么樣子呢?(多媒體出示剪刀、三角形和鬧鐘,然后演示角從它們上面抽象下來的過
【設計意圖】: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對角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但對角的幾何圖形還是第一次認識,因此,在教學時注重演示將角從物體上抽象下來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角的表象。5、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小朋友們想摸一摸角嗎?(生:想)請大家拿出自己的三角尺,摸一摸,感覺一下角的樣子。教師通過課件演示指出:角上尖尖的部分叫做角的頂點,從角的頂點起的兩條線叫做角的邊。教師:角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教師:你能指出課本上另外兩個角的頂點和邊嗎?和自己的同桌說一說。6、鞏固練習(1)想想做做1、2題喜洋洋:“小朋友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一些角的知識,現(xiàn)在你能完成下面兩道練習題嗎?”(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1、2兩題,學生搶答完成,復習新知)(2)找身邊的角教師:小朋友們,其實角是無處不在的,在我們的教室里就有許多角,你能找到他們嗎?學生觀察,找角,然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讓學生根據(jù)新學習的知識聯(lián)系自己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在實物上找角。既鞏固了新學習的知識,也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二)動手做角1、請小朋友們用事先準備好的兩根小棒搭出一個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2、請小朋友們到小組中,和其他的同學比較一下,你們搭的角有什么不同?(生:我們搭的角不一樣大)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學生做角這一活動過程,既能鞏固對角的圖形的認識,也能引導學生在做角的同時形成對角的大小的思考,為下面學習比較角的大小做了很好的鋪墊。
。ㄈ└形蚪堑拇笮
1、初步感受角的大小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你們搭的角不一樣大,那你們知道誰搭的角大誰搭的角小嗎?和同組的小伙伴們說一說。(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教師巡視給予指導)教師說明:角的兩條邊分的越開角就越大,靠的越近角就越小。
【設計意圖】:由學生的自主活動引出角是有大小的問題,然后再由學生自己探索出角的大小的比較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2、出示例2主題圖教師: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也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看看下面這三個鐘面,它們的時針和分針都行成了一個角,你能看出哪個角最大哪個叫最小嗎?(生:第一個最大,第三個最小)
3、角的大小比較學生活動:把兩根硬紙條釘在一起,做出大小不同的角。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角的演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角的大小的認識,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之間的關系。
4、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3題喜洋洋:“觀察紙扇打開和剪刀合攏的過程,它們的角分別有什么變化?”(多媒體先后演示紙扇打開和剪刀合攏的過程)
(2)想想做做第4題教師:拿出一張紙,用它折出一些大小不同的角,看誰折得最多。
【設計意圖】:又一次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三、拓展練習,鞏固新知1、一張長方形的紙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
【《認識角》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03-22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4-18
《認識分數(shù)》教學設計03-31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03-13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0-15
倒數(shù)的認識教學設計04-11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03-02
《分數(shù)的再認識》教學設計02-28
分數(shù)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12-01
6和7的認識教學設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