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閱讀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男W六年級閱讀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1、走近冰心作品
學習目的:
1、學生匯報在“冰心閱讀月”活動中的閱讀情況,啟發(fā)引導學生在課外利用多種途徑收集、整理學習資料,促使學生更廣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點,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風格。
2、通過交流、展示、朗讀、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鞏固和豐富學生的積累,指導學生感悟、欣賞冰心作品鮮活的神韻,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以冰心為代表的優(yōu)秀兒童文學的興趣。
學習內容:
交流在“冰心閱讀月”活動中閱讀的作品,并通過誦讀、研討等形式來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學習準備:
1、課前開展“冰心閱讀月”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2、課件(內含冰心頭像、冰心名句集錦等)。
3、學生自制有關冰心作品的書簽、書法作品、美術作品等。
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主題
學生進入情境。
老師利用課件和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用班德瑞的優(yōu)美音樂作背景,及教師深情的詩化語言,營造出學習氛圍,將學生引進冰心作品愛的意境使師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匯報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簡要介紹所了解的冰心。
2、讀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記住了哪些?是從哪兒讀到的?
了解兩個問題:
(1)簡要介紹你所了解的冰心。(引導學生了解冰心作品中體現的童心、母愛、對大自然之愛的主題。)
(2)你讀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記住了哪些?是從哪兒讀到的?
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在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質和量,問題(1)通過匯報交流對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認識和了解,給學生勾畫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輪廓,彌補個人課外閱讀的片面性;問題(2)則重在了解學生收集資料的途徑和整理、閱讀資料的方法,增進交流,引導學生“取長補短”,啟發(fā)學生學習運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三、回顧學習方法
回顧在學習《海倫凱特》時用“抓精彩語段,用情去讀,用心品味”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麗,語句優(yōu)美,同時又抒發(fā)作者某種思想感情的特點,用“抓精彩語段,用情去讀,用心品味”的學習方法去品讀。回顧舊知,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從學生的認知出發(fā),挖掘已知經驗,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讓他們在交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欣賞、品味作品
1、學生尋找自己的閱讀伙伴,組成閱讀小組,在小組內用“抓精彩語段,用情去讀,用心品味”的.學習方法去品讀最喜愛的作品。并請推薦同學,參加集體匯報。
2、自主合作,集體賞析。
(1)、引導學生按自己的閱讀興趣自行分組朗讀、品味。
(2)、自主合作,集體賞析。
請各小組將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學展示,我們共同來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師適時點撥。
引導學生按自己的閱讀興趣自行分組朗讀、品味。通過各種朗讀形式展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促使學生以更大的熱情主動投入整理、賞析同類作品。
讓學生充分談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學生自己閱讀、感悟過程。
五、推薦名句段
學生用情去讀,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師推薦名段。(課件展示)通過配樂朗誦、調動學生頭腦中貯存的知識積累,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愛”的主題。旨在促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拓展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六、總結,留有余味,學生回味,細聽
通過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動,我們對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這位偉大的兒童文學家冰心,深深打動了在場的你們、我們、他們以及天下所有愛好她作品的人們。希望同學們在課外再繼續(xù)去品味冰心作品。
師生的情感都融入冰心作品的“愛”中。冰心的名篇佳句,將久久地停留在學生心中。
2、成長的美麗
——《草房子》閱讀指導課
【指導目的】
1、通過指導幫助學生了解《草房子》的內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點。
2、品味《草房子》語言,感受語言后面的思想,感悟每個人物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挫折,以及在苦難中綻放出的美。
3、掌握閱讀長篇小說的一些方法,能在自我閱讀中循法而讀。
【指導重點】
1、品味《草房子》語言的特點,深入了解《草房子》中人物的特點,及每個人物在成長過程中綻放出的炫目的美。
2、掌握閱讀長篇小說的一些方法,能在自我閱讀中循法而讀。
【指導過程】
一、導入
讀《草房子》有一段時間了,喜歡嗎?很多人都喜歡它。
1、出示:(配樂讀)
《草房子》是一首詩。
———肖復興
《草房子》就是當代中國之《愛的教育》。
———崔道怡
讀《草房子》真正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文學的享受、藝術的享受,是一種真、善、美的享受。 ———樊發(fā)稼
2、很多人都知道創(chuàng)作有三重境界,老師覺得讀書也有三重境界。
出示:
第一重:翻書,看封面,看作者,看故事簡介,看序言,看目錄等,了解一本書最基本的內容。
第二重:讀書,被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一口氣將書讀完,對書的內容有大致的了解,但缺少思考。
第三重:品書,邊讀邊思,邊讀邊注,讀出思想,讀出感受,品味語言的魅力,表達的精彩。
3、你覺得你達到了哪一層境界?
二、以檢查的方式,初步走進人物。
老師出題考考大家:
1、《草房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人。這部小說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說發(fā)生的時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時中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簡要介紹當時的背景,及作者生活)
2、出示:猜謎語
(1)得了鼠瘡,經歷了死一樣的痛苦。(桑桑)
。2)從小沒有父母,身世離奇,被人欺負。 (紙月)
。3)過繼到邱二爺家,經歷了洪水后家毀人亡的痛苦。 (細馬)
(4)因為禿頭,自尊受損,在抗爭后被人冷落。 (禿鶴)
(5)因家庭變故,輟學放鴨,在孤獨中經受磨練。 (杜小康)
(6)自幼無父母,并常年生病吃藥。 (溫幼菊)
3、小結:老師發(fā)現大家至少已經達到了第二層境界了。不錯,我們只是小學生,真正達到第三層境界并不容易。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將帶領大家走進第三重境界——品書。
三、品書,感悟成長之美。
過渡:這本書很長,將近15萬字,我們無法一一品味,老師幫大家選出代表性的人物,讀思品相結合,相信大家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獲。
(一)走進禿鶴
1、談談你眼中的禿鶴。(引導抓住禿鶴的變化來講。)
2、幫助學生理出禿鶴的成長路線。
A三年級前,禿鶴()。
出示:
禿鶴一直生活得很快活。有人叫他禿鶴,他會很高興地答應的,仿佛他本來就叫禿鶴,而不叫陸鶴。
有人一定要摸,那也可以,但得付禿鶴一點東西;要么是一塊糖,要么是將橡皮或鉛筆借他用半天。
B三年級時,禿鶴()。
出示:
禿鶴的頭現在碰不得了。誰碰,他就跟誰急眼,就跟誰玩命。人再喊他禿鶴,他就不再答應了。
C為了長頭發(fā),禿鶴( )。
禿鶴就坐在凳子上,一聲不吭地讓父親用切開的姜片,在他的頭上來回擦著。父親擦得很認真,像一個想要讓顧客動心的銅匠在擦他的一件青銅器。禿鶴很快就感到了一種火辣辣的刺痛。但禿鶴一動不動地坐著,任由父親用姜片去擦。
D長不出頭發(fā),禿鶴( )。
禿鶴不肯起來,淚水分別從兩眼的眼角流下來,流到耳根,又一滴一滴落在泥土上,把泥土濕了一片。
禿鶴沒有再戴那頂帽子。禿鶴與大家的對立情緒日益強烈。禿鶴換了念頭:我就是個禿子,怎么樣!
E匯操中,禿鶴( )。
當表演進行了大約三分之二,整個過程已進入最后一個高潮時,一直面孔莊嚴的禿鶴,突然將頭上的帽子摘掉,扔向遠處。那是一頂黑帽子,當它飛過人頭時,讓人聯想到那是一只遭到槍擊的黑烏鴉從空中跌落下來。
F因報復,禿鶴( )。
他完全被籠罩在熱氣里。偶爾吹來一陣大風,吹開熱氣,才隱隱約約地露出他的身體。誰也看不到他,他也看不到別人。禿鶴覺得這樣挺好。他就這么坐著看,讓那濕潤的熱氣包裹著
他,撫摸著他??
G文藝匯演中,禿鶴( )。
他將大蓋帽提在手里,露出頭,就當紙月在場,驢拉磨似的旋轉著,數著板。那個連長出現時,是在夏日。禿鶴就是按夏日來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卻是隆冬季節(jié),寒氣侵入肌骨。禿鶴不在意這個天氣,就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動作,額頭竟然出汗了。
H演出后,禿鶴()。
禿鶴用嘴咬住指頭,想不讓自己哭出聲來,但哭聲還是抑制不住地從喉嚨里奔涌而出,幾乎變成了號啕大哭。
純凈的月光照著大河,照著油麻地小學的師生們,也照著世界上一個最英俊的少年??
(帶領學生品讀這些語句,從中感受禿鶴的思想,感受禿鶴的成長過程,感受語言的精妙。)
3、小結:禿鶴真的長大了,長成了月光下最英俊的少年。
4、總結讀法:
讀法指導:
讀《草房子》這樣的小說,我們一定要善于將人物的故事整合起來,感受人物完整的成長過程,這樣才能真正走進人物。
品味語言時要善于扣住關鍵句段,入情入境地讀,讀讀想想,還可以圈圈注注,這樣你就能讀出自己的思想。
11、出示讀后感片段:
。1)少年禿鶴戰(zhàn)勝自己,嬴得了別人對他的認可,埋怨是不會戰(zhàn)勝任何人,跟自己比,戰(zhàn)勝自己,以德服人!
。2)“或許,我應該面對!”這是“禿鶴“這個少年教給我的。朋友們,請記住,過錯是承擔,而不是逃避。
(3)天生禿頂的禿鶴由懵懂無知到出于對尊嚴的執(zhí)著堅守。演出了令人發(fā)笑又令人心酸的悲喜劇。禿鶴的鮮活形象具有一種巨大的魔力,它令我們深深回望我們的少年時代——回望當年我們這個人生最重要的階段曾有過的類似的快樂與傷痛。曹文軒寫的不僅僅是禿鶴。 (讀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貴在得法后,讀出自己的感受。)
(二)走進杜小康
1、讓學生交流他們心目中的杜小康。
如:生活優(yōu)越,處處與眾不同;沉船事件后,輟學放鴨?圩£P鍵的感人的段落,細品。 他們能一連是多天遇不到一個人。杜小康只能與父親說說話。奇怪的是,他和父親之間的對話變得越來越單調,越來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對話,他們幾乎不知道再說些其他什么話,而且原先看來是必要的對話,現在也可以通過眼神或者干脆連眼神都不必給予,雙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
那是一個荒無人煙的世界。天空、蘆蕩、大水、狂風、暴雨、鴨子、孤獨、憂傷、生病、寒冷、饑餓??這一切,既困擾、磨難著杜小康,但也在教養(yǎng)、啟示著杜小康。當杜雍和因為鴨群連續(xù)幾次誤入人家的魚塘,幾乎吃盡了塘中剛放養(yǎng)的幾萬尾魚苗,被憤怒的當地人扣下小船與整個鴨群,而陷入一貧如洗的絕望時,他萬萬不會想到這段時間的生活給了兒子多少珍貴的財富!杜雍和不吃不喝地躺在魚塘邊上時,杜小康也一動不動地坐在了他的身邊。
他有父親的悲傷,卻并無父親的絕望,F在,倒什么也不怕了。他坐在那里,既沒有向人家哀求,也沒有向人家發(fā)怒。他反而覺得父親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因為他們的鴨子毀掉了幾十戶人家的一片希望,就像他們也被毀掉了希望一樣。杜小康是坐在那里咀嚼著油麻地的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會去咀嚼的,由大蘆蕩給予他的那些美麗而殘酷的題目。他不可能立即領悟,但他確實比油麻地的孩子們提前懂得了許多??
2、在校門口擺攤賣東西。
他坐在校門口的小橋頭上。令油麻地小學的老師和學生們都感震驚的是,這個當初在油麻地
整日沉浸在一種優(yōu)越感中的杜小康,竟無一絲卑微的神色。他溫和、略帶羞澀地向那些走過他身旁的老師、學生問好或打招呼。
“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許就是杜小康!”
3、讓學生自己說讀了杜小康之后的感受。
4、出示讀后感:
(1)是什么讓杜小康懂事了?不是一味地溺愛,不是得意地炫耀,更不是舒適的生活,而是挫折,是困難,是逆境,沒有經歷過痛苦的生活,怎會領略幸福的可貴?美麗的人生,不是擁有一切,得到一切,而是在逆境中學會堅強,學會做人。
。2)是孤獨讓杜小康成長了起來,是挫折讓杜小康堅強了起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當杜小康坦然地站在油麻地小學門口賣東西時,他已經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擔。我仿佛看到了紅門的將來,一定會在他堅毅的目光下重新興旺起來。
。ㄈ┳灾鹘涣鳎约合矚g的人物,圍繞變化與成長展開。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指導。
(四)小結:
1、禿鶴長大了,杜小康長大了,桑桑長大了,細馬長大了,紙月長大了??成長就是一種美麗。
2、出示:
成長的美麗
在鄉(xiāng)野純凈的天空下,
在油麻地金澤閃閃的房檐下
我聽到竹筍拔節(jié)的聲音
我聞到了花苞綻開的芳香
冬夜的苦練中
禿鶴
長成了月光下最英俊的少年
洪水的洗禮下
細馬
用瘦弱的肩膀頂起了家的脊梁
孤獨的蘆葦蕩中
杜小康
堅毅的站立在了生活的路口
病痛的折磨下
桑桑
綻開了不屈的微笑
成長在苦難中開始
成長也因苦難更加美麗
3、總結:
讀書是個性化的過程,今天老師帶著大家讀出了成長的美麗,當你自己用心讀時,一定還會讀出其他感人的東西。
當我們品味著這些語言時,我們在讀中思考,我們看到了語言后面的東西——思想。如果我們再次回頭細細品味,我們還將看到語言的另一種魅力——表達的精彩。留著有你們的嚴老師帶你們再次走進《草房子》。
四、推薦好書。
好書就是我們成長道路中的摯友,明燈。老師希望大家多讀好書,并能爭取達到讀書的
【小學六年級閱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12-05
英語閱讀教學方法12-06
關于英語閱讀教學方法12-05
小學六年級Lesson29《Surprise !》英語教案設計04-09
文學常識和名著閱讀教學案02-22
幼兒國學經典閱讀教學思考論文03-24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02-14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30
小學班會活動設計方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