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五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fā)。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復習導入
1、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26課《水》,作家馬朝虎在《水》一文中,以回憶的筆調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特殊的圖畫,一群特殊的人們,一種特殊的生活經歷和感受。老師這兒有一首小詩,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出示: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冰心《繁星》
(指名兩位讀)
2、是啊,童年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水就是馬朝虎的童年夢,因為我出生在一個——(引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請我喝水,不如——,所以童年的我有個最大的期盼,誰知道?(雨天洗澡、)在炎炎的夏天希望——(勺水納涼)
二、體悟水的珍貴
1、為什么下雨天和納涼讓我們如此期盼呢?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細細去品讀這段生活的滋味。請同學們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字中的畫面。(生自由讀書)
2、這段文字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呢?如果請你有文中的詞語來說,你會選擇什么詞?(欣喜、歡樂、痛快)
3、一場雨,讓哪些人如此的痛快呢?雨中的人們是如何的興奮和痛快?如果你再次走進這段文字,仔子細細地朗讀,你會對雨中的這種興奮和痛快感受得更深刻。(學生再次大聲的讀)(出示)
交流:
。1)“脫得光溜溜的”:
師:全身光溜溜的,這時,孩子們眼中只有……(生:水)心里面也只有……(水)
。2)“奔跑跳躍、大呼小叫”:
師:把這兩個詞連起來讀讀(示范)生讀
師:會讀書的孩子,不僅從文字中看到畫面,還能聽到文字背后的聲音,雨中的孩子在叫什么?喊什么?(真痛快,下雨天終于來了,我終于洗到澡啦……)
提示:把你高興的勁兒說出來。大聲喊。
(3)我們一起把高興的勁兒讀出來(奔跑跳躍、大呼小叫)
。4)你還從她朗讀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痛快和興奮?(生談)
師:作者說“我們在盡情地享受水帶給我們的撫摸與清涼”,什么叫“盡情的享受”?(想怎樣就怎樣)
師:全身“脫的光溜溜的”叫……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就叫做……“仰起頭大口地吃著來自空中的水”也叫做……
(5)引讀:一場雨讓孩子們盡情地享受,大人們也加入了進來,只是他們還略帶羞澀(引讀)——男人們穿著短褲,女人們則穿著長衣長褲。
(6)透過這場令村民欣喜若狂的雨,你還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ㄎ铱吹揭晃焕先怂每菔莸氖纸又炜罩械乃,喃喃地說"終于下雨了") 我在雨中看到了一位姑娘,他正在洗去臉上積了多日的污垢,正在攏一攏秀發(fā);我看到了一位小伙子,他光著上身,舉著雙臂,大聲呼喊著,"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你還看到了什么?(我還看到了樹,正在咕咕地喝著水.我還看到牛羊們都跑出來,仰著頭喝水)
(7)同學們,這不就是雨中的一場狂歡嗎?干裂的土地,黝黑的身體,想啊,盼啊,什么時候能下場雨啊,你聽,嘩啦啦,下雨啦,讓我們一起投入這歡快的雨中吧。(配樂朗讀)
4、如果沒有這樣一天天的期盼,沒有這樣一日日的渴望,也就沒有下雨天如此的痛快,這樣的日子就象我們過節(jié)一樣,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熱,那么在炎炎的烈日中我們又期盼什么呢?(用一勺水沖涼)
(1)母親的一勺水,到底給我們四兄弟帶來什么不一樣特殊的感受呢?讀讀課文四、五、六自然段。聽好要求,讀出自己,想象文中人物的體會,第二爭取讀出問題就更好了,第三,做好批注。寫在旁邊。
(出示:讀出自己、讀出問題、做好批注)
。2)這勺水到底給我們帶來怎么樣奇妙的感受呢?誰先來。(交流)
哪些同學對他這句話也有感受的?(每一寸皮膚都在渴望著水……)
這是何等的滿足?還有,嗎?
師:涼涼的風加上涼涼的水,感覺好極了。
生:……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的水,母親很節(jié)約水資源。
師:你感受到水的氣息了嗎?(感受到干渴)全身的毛孔都充滿了對水的`渴望。
生:母親……“餓壞了。我感覺到我們對水的渴望不僅是渴,而且是餓。
師:(引讀)
師:“餓“了,真的”餓“了,真的”餓“壞了。同學們,你們看,因為餓壞了,。才有了著期盼的眼神,因為餓壞了,才有了排隊取水的耐心,才因為餓壞了,有了這一路挑水的艱辛,更有了雨天洗澡,勺水納涼的舒心。水就象可愛的小精靈在逗弄著我們的每一個細胞,再讓我們輕輕讀讀這種餓壞的感覺!(配樂朗讀)
師:其實這段話也打動了老師,瞧,老師把它改成了一首詩,想聽聽嗎?(師配樂朗讀)
聽了老師的朗讀,你有怎樣的感覺?(水太珍貴了)
。3)一勺水令我們有了非常幸福的感覺,我們不難發(fā)現,這里雖然缺水,但他們卻充滿快樂、幸福,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幸福。再來讀讀冰心的小詩。你一定更有感悟。(配樂齊讀)
(4)水是珍貴的,這與水有關的童年也是(引說)——珍貴的。
同學們,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想說的嗎?(珍惜水,從我做起)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系,掌握整點、半點并知道其規(guī)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yǎng)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3.教育幼兒每天準時來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培養(yǎng)愛科學的意識和激發(fā)幼兒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鐘表展覽館”的教學環(huán)境。
2.人手一只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3.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容的圖片(起床、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4.可以用來自制鐘面的有關材料(如長短針、1~12的數字、各種形狀和造型的硬板紙或吹塑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嘗試情境,激發(fā)幼兒嘗試欲望
邊聽“在鐘表店”里的音樂,邊把幼兒帶進“鐘表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找找、比比這些鐘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什么要設計、制造這些鐘表?
二、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表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9、3、6)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
讓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幼兒人手一只時鐘)
提問:
1.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上)
2.請小朋友把時針從12撥到1上,看一看分針有什么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撥鐘試一試,然后把你的發(fā)現告訴大家。
4.得出結論:當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分針就要走12個數字(一圈),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fā)現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建立正確概念
1.教師操作演示:一只鐘兩根針都指在12上;一只鐘時針撥到1上,分針撥到12上;另一只鐘時針撥到12和l的中間,分針撥到6上。
2.提問:①三只鐘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它們分別代表幾點鐘?②整點時,分針總是指在哪里?半點時,分針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點整時,時針應在哪個數字上,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1點半時,時針指在哪里?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
3.老師歸納:整點時,時針指在一個數字上,分針總是指在12上;半點時,時針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分針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①按老師的要求撥整點、半點;②結合日常生活圖片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互相檢查準確與否,并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字。
五、教師總結時鐘的有關知識內容
六、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功能,重點說明時鐘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呢?(啟發(fā)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的用途)
2.教師歸納:時鐘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鐘,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的用處可大啦。
七、出示時鐘演變過程的圖片,讓幼兒簡單了解從古到今計時器的變化,激發(fā)幼兒嘗試探索知識的興趣
師:古時候沒有鐘,人們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來計時。日晷在常州的天寧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聰明的叔叔阿姨設計、制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鐘、工藝鐘、手表、懷表),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小朋友,你們現在好好學習,長大后也來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美的鐘和表,好嗎?
延伸活動:
提供制作鐘的材料,鼓勵幼兒制作時鐘模型。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本課是形聲類識字分為課文、插圖、課后練習三大部分。其中課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組形聲字幾這些形聲字分別組成的詞語;第二部分是一首兒歌。
1.學會本課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識不寫,認識新偏旁:包字頭和食字旁。
2.認學生了解行聲字的結構特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能按筆順把字寫端正、寫美觀。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學習聲旁“包”
1.出示書包,學生回答,引出“包”。
2.板書;包
二、學習4個行聲字
1.看圖啟發(fā)
2.學習“炮、包、飽、泡”4個字
3.齊讀生字、詞語。
三、指導練習寫字
1.出示范字,認學生仔細觀察“炮、包、飽、泡”。
2.分別指導:后3個字都是左窄右寬的字,注意兩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書寫示范。
4.學生練習書空、描紅、仿寫。
四、作業(yè)
1.抄寫課后練習中的詞語。
2.練習讀兒歌。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給“包”找朋友。
2.讀生字新詞。
二、學習兒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
2.教師師范。
3.指名讀,正音后再練讀。
4.觀察插圖,認學生說說看到的景色。
5.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練習寫生字。
1.指導學生觀察范字:滿、吐、嘴
2.重點指導:
滿:左窄右寬,右上部是“草”的上面,下邊是“兩”。
嘴:左窄右寬,右上部是“此”,下邊是“角”。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描紅、仿寫。
四、課堂練習
1.擴詞
2.加邊旁組詞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課文精解與編排意圖
課文的題目給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記憶中關于故鄉(xiāng)最美好、最迷人的一個印象。作者先寫了自己最喜歡桂花,喜歡它迷人的香氣,接著寫了搖桂花的事情,最后寫了離開家鄉(xiāng)后賞桂花,給母親帶桂花,卻時時想起故鄉(xiāng)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讀著這篇文章,感覺到桂花的香氣彌漫在字里行間,作者的思鄉(xiāng)情也縈繞在心頭,像桂花的香氣一樣濃郁且溢滿字里行間。
選編這篇課文,目的是使學生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同時,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略讀課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法點睛
審題,初讀課文,理清作者寫作思路。──精讀深思,研究作者寫作目的及表達特點。
、僮プ≌n文三處描寫桂花香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用詞(“侵”字)用景用物等表達方式抒情的特點。②研讀“搖桂花”,體會作者懷念童年,懷念故鄉(xiāng)的深情及作者用事抒情的特點。③研讀“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體會作者母親懷念家鄉(xiāng)之情及作者表達方式的特點。──回讀全文,歸納用人事景物表達童年樂、思鄉(xiāng)情的寫法特點
──評價歸納,轉換運用
學習目標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tài)、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寫作思路。
3.指導學生抓住事例及景物自讀自悟,體會作者思戀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的。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敘事、寫景的重點語句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和對家鄉(xiāng)的懷念之情。
學案
教案
學習提綱
1.審題,“桂花雨”什么意思?跳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關于桂花的什么事?
2.按“小時候念在家鄉(xiāng)──中學時在杭州”的提示把課文分成二段。“小時候”主要寫了()、()、()、()那幾件事!白x中學時”主要寫了()、()二件事。
3.勾畫“小時候”“念中學的時候”作者愛桂花、搖桂花、賞桂花的語句,思考批注體會。
(1)勾畫“喜歡桂花香”的語句,思考批注,表達了作者()思想感情。
(2)搖桂花的原因和目的各是()();“搖桂花”的動作有();“搖桂花”的美妙樂趣是()。搖桂花透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賞桂花”“帶桂花”中“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這句話表達了母親什么思想感情?
4.全文主要寫了()的事情,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主要用()的寫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審題,初讀課文,理清作者寫作思路。小時候:1.愛桂花2.送桂花3.搖桂花4.收桂花──讀中學時:5.賞桂花6.帶桂花
二、精讀深思,研究作者寫作目的及表達特點。
1.研讀作者愛桂花香的語句。
抓住課文三處描寫桂花香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用詞(“侵”字)用景用物等表達方式抒情的特點。
2.研讀“搖桂花”,體會作者懷念童年,懷念故鄉(xiāng)的深情及作者用事抒情的特點。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fā)其愛護樹木,保護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
2、學會生詞,理解字詞,讀懂古詩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感受古詩的意韻
4、掌握學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燈片,與詩歌相協調的音樂帶一盒
教學過程:
一、習舊引新,激發(fā)興趣。
二、解題知人,感受美
出示燈片,觀察圖畫,說說畫了什么?
解題:詩人賀知章也和同學們一樣喜愛春天的柳樹,他用詩歌贊美了柳樹(介紹作者)
三、逐句解釋,理解美
1、范讀全詩
2、學生試讀,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師生釋詞
4、析句
第一、二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分別表現了整棵樹與樹枝的什么特點?詩人看到這么細嫩的柳葉,是怎么想的?把三月春風比作什么?
5、請學生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賞境誦讀,抒發(fā)美。
1、教師誦讀,配上音樂。
2、師啟發(fā):在詩人筆下,柳樹是多么美妙,請同學們帶著喜愛柳樹,熱愛春天的感情去朗讀古讀,在讀中體會美。
五、小結學法
六、布置作業(yè):
、懦旁娫嚤
、七x擇學校中一種植物試作詩一首
簡評:
課堂教學中,能運用燈片圖畫配樂朗讀等各種形式與手段,多感官讓學生體會古詩的意境之美,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結束時的作業(yè)布置非常好,能使學生的這一思想感情付諸于筆端,在文章中表達出來。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五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10篇02-1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總六篇03-07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總五篇11-29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九篇06-02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六篇06-2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10篇07-2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8篇07-14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8篇06-27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10篇11-3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九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