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八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 學科領域
本教學設計方案所適用的學科領域是:語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術、音樂,突出主要學科語文。
二、 學習目標任務
1、 情感目標
。1)、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認知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 了解五彩池神奇、美麗的特點。
。3) 了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養(yǎng)唯物主義精神。
2、 技能目標
。1)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感悟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2) 熟悉電腦網(wǎng)絡操作,培養(yǎng)學生高級思維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自我表現(xiàn)的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三、 學習難點分析
1、 了解五彩池的特點以及池水顯出不同顏色的原因。
2、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含義,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 設計思想:
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進行個別化教學,讓學生運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興趣,提高閱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能力等。
五、 設計思路:
1. 情景揭題,資料收集。(激發(fā)學習興趣)
2、討論交流,質(zhì)疑問難.(培養(yǎng)質(zhì)疑能力)
3、 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培養(yǎng)閱讀分析、語言積累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交流評價,獲得真知。(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
5、拓展學習,升華感情。(培養(yǎng)高級思維能力、知識積累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6、練習鞏固,大膽創(chuàng)新。(培養(yǎng)自我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7、作品展示,體會成功。(培養(yǎng)賞析、評價能力)
8、總結評價,談談感受。(培養(yǎng)自我總結、自我評價能力)
六、課件設計思路
1、學習區(qū)
。1)、知識窗(有豐富的圖片、文字、視頻、動畫、錄音等與課文相吻合的靜動態(tài)資料,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A、:五彩池的音像畫面。B、媒體顯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體顯示視頻“寶石般的水池”及文字 :五彩池的各種形狀,近景、遠景、全景、特寫。D、媒體顯示:各種形狀的水池。E、媒體顯示:視頻“五彩池”,徜徉在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聽著美妙的音樂讓我們美美地讀好課文,再來一起欣賞美麗的畫卷。F、媒體顯示:“流動的水池”:明明是清水,為什么在水池里會顯出不同的顏色來呢?G、媒體顯示:高低不平的石筍、細膩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圍的樹木花草長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麗的景象。H、視頻“三棱鏡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講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國地圖,九寨黃龍的地理、環(huán)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歷史地位和景區(qū)介紹以及
風土人情、民間傳說;五彩池的景區(qū)介紹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J、
。2)、小字典(有生字的讀音、書寫筆順、部首、近反義詞、同音詞、組詞,以及相關成語等資料。學生在自學生字時,可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信息,進行自學。)資料來源于第七冊教參書及《字詞句段篇》
。3)、小導師(對課文的重點段句進行導學。,幫助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3、 展示區(qū)(網(wǎng)上學生作品)
4、 賞析區(qū)A、寫景美文集錦B、有關九寨黃龍的美術、攝影、音樂作品。C、九寨、黃龍、五彩池的圖文介紹。D、九寨、黃龍的導游圖。
5、網(wǎng)上探索區(qū)(給學生提供相關網(wǎng)站) 七、學習過程
。ㄒ唬、 情景揭題,資料收集
1、在悠揚的樂曲聲中,課件播放五彩池 風光,師指引學生細看池水的斑斕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狀,揭示課題,讓學生提出問題:這是什么地方?它為什么這樣美麗,這樣神奇? (課件:五彩池的音像畫面。)
2、那就讓我們通過生活,通過網(wǎng)絡走進五彩池,去收集有關五彩池的資料吧。分析:自學能力是獨立學習的能力,是觀察、理解、綜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學生在預習、自學中確定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養(yǎng)成良好自學習慣,而學校開發(fā)的網(wǎng)絡平臺為他們進行課前預習質(zhì)疑提供了極大方便。預習的目的是了解學習內(nèi)容。但切實達到“先學再教”則應首先解決學生預習中的困難和盲目性。教師精心設計自學提綱,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自學。這樣為理解領悟課文較深刻的內(nèi)容奠定了基礎。自己能讀書,不待老師講,先學后教的模式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充分得到體現(xiàn)。網(wǎng)絡平臺已成為課上、課下學生學習的伙伴。
(二)、討論交流,質(zhì)疑問難
分析:在學生收集到充分的資料以后,我們看到了他們內(nèi)心的激動與自信,于是我們組織他們進行交流討論。只見他們就像一個個小專家,利用多媒體平臺,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們或侃侃而談,或爭得面紅耳赤,或洗耳恭聽,或靜靜欣賞。我們驚嘆于他們的博學,同時也驚嘆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大功能。
。ㄈ、合作探究,自主學習(讓學生在集體環(huán)境下充分利用網(wǎng)絡環(huán)境自主學習,探究解決問題。可網(wǎng)上交流、小組協(xié)作等方式。)
1、課文圍繞五彩池的美麗、神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方面?(板書:數(shù)量、形狀、顏色、成因)
2、檢查交流預習情況。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找出容易出錯的字,查閱小字典,幫助記憶。
。2)引導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并說說自己了解到了些什
分析:自學能力是獨立學習的能力,是觀察、理解、綜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學生在預習、自學中確定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養(yǎng)成良好自學習慣,而學校開發(fā)的網(wǎng)絡平臺為他們進行課前預習質(zhì)疑提供了極大方便。預習的目的是了解學習內(nèi)容。但切實達到“先學再教”則應首先解決學生預習中的困難和盲目性。教師精心設計自學提綱,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自學。這樣為理解領悟課文較深刻的內(nèi)容奠定了基礎。自己能讀書,不待老師講,先學后教的模式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充分得到體現(xiàn)。網(wǎng)絡平臺已成為課上、課下學生學習的伙伴。
(四)、交流評價,獲得真知
交流第二、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體會到了什么?并用朗讀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2、學生交流
。1)理解句子A:“那是個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車來到藏龍山,只見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斌w會到:水池很多。從哪里體會到的?(漫山遍野、大大小。┟襟w顯示:大大小小的水池:是呀,據(jù)資料統(tǒng)計藏龍山上的水池有400多個。把水池多的意思讀出來。齊讀句子。水池真多,還有誰來交流?
。2)理解句子B:“無數(shù)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著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輝,好象是鋪展著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斌w會到:水池很美。請學生聽師范,讀邊聽邊想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
生:看到了寶石。媒體顯示視頻“寶石般的水池” :五彩池的各種形狀,近景、遠景、全景、特寫。
師:寶石很美,晶瑩剔透。藏龍山上的水池就像寶石一樣,鋪展在綠地毯上,在陽光照耀下,光彩奪目。把水池的美讀出來。女同學齊讀句子。水池除了美,還怎么樣?
。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積不足一畝,水深不過一丈。小的像個菜碟,水很淺,
用小拇指就能觸到池底!斌w會到:水池很好玩。媒體顯示:大小深淺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讀出好玩的意思。男同學齊讀。
(4)理解句子D“池邊是金黃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帶,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圍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像葫蘆的,有像鐮刀的,有像盤子的,有像蓮花的??”體會到:水池的形狀很多,各種各樣。師:那省略號說明什么?
生:還有很多形狀,作者沒有都寫出來。媒體顯示:各種形狀的水池。請同學發(fā)揮想象力,想想還有哪些形狀的?學生交流。
師:作者運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現(xiàn)給了我們,我們能通過朗讀把它表達出來嗎?齊讀句子。
3、小結:這一自然段作者通過數(shù)量、形狀寫出了五彩池的美麗神奇。媒體顯示:視頻“五彩池”徜徉在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聽著美妙的音樂讓我們美美地讀好課文,再來一下欣賞美麗的畫卷。五彩池真美啊!美得讓我驚奇。
4、默讀課文第三段,找找課文中用了幾個“卻”字,去掉這些“卻”字再讀讀,看看能體會到什么?學生交流。媒體顯示:有著各種顏色的水池師生對讀,再次感悟。(顏色的神奇)小組賽讀。指導朗讀。師:五彩池僅僅是五種顏色嗎?請同學換個詞語說說。換詞練習。
分析:重點深究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訓練學生理解語言文字,體會思想感情,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過程。教學中,我們充分網(wǎng)絡的優(yōu)勢,利用創(chuàng)設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導學習探究,給他們“動眼看、動耳聽、動口說、動腦想、動手做”的機會,精心設計,突破重點難點。兒童學習的過程是認識能力日益提高的過程。遵循兒童的學習思路來組織教材
,突破重點,應選擇好適當?shù)姆绞剑M織新的結構類型。如學生自讀二自然段后,教師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進行朗讀體會,通過讀書、探討、查資料,領悟到五彩池大小不一、深淺不同,像寶石一樣美。當教師顯示五彩池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時,學生的發(fā)表欲特強,他們說,有的像彎彎的月亮,有的像燃燒的楓葉,有的像五角的星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說話能力。
交流第四自然段。媒體顯示:“流動的水池”:明明是清水,為什么在水池里會顯出不同的顏色來呢?請同學讀讀課文,打開知識庫找找有關的資料,同桌的同學共同探討其中的奧秘。小組交流。
小結成因:(1)池底長著許多石筍,高低不平。媒體顯示:高低不平的石筍。
。2)石筍表面凝結著一層細膩透明的石粉,陽光透過池水,石筍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鏡,把陽光折射成各種不同的色彩。媒體顯示:視頻“三棱鏡演示光的色散”講述:作者是在夏天去五彩池,陽光特別強烈,被石筍折射成各種色彩。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1.教學目標
1.理解成數(shù)的意義,會進行成數(shù)和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之間的互相改寫。
2.能應用成數(shù)進行有關的計算,進一步提高百分數(shù)實際應用的能力。
2.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 理解成數(shù)的意義,正確解答有關成數(shù)的實際問題。
學習難點 能把成數(shù)轉化為百分數(shù)后,再根據(jù)解決百分數(shù)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3.教學用具
教具準備:PPT
4.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5分鐘)
出示新聞消息。
1.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產(chǎn)二成。
2.某商場因經(jīng)營不善,今年的收入比去年減少一成。
3.今年某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中,男生占六成。
請你選擇一句,說說它是什么含義。
同學們解釋得到底對不對呢?學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進入新課。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25分鐘)
1.理解成數(shù)含義。
學生預習教材第9頁1~3自然段。
。1)思考:什么是成數(shù)?
。2)舉1~2例說明成數(shù)含義。
學生獨立預習后小組交流。
指名學生匯報預習情況。
教師小結。(根據(jù)學生匯報的成果適時講解、板書。)
2.教學例2。
。1)出示例2: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jié)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
。2)認真讀題,理解題意。
、佟敖衲瓯热ツ旯(jié)電二成五”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谶@道題是把誰看成單位“1”?
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交流結果。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板演后集體訂正。
(4)總結提升。
有關“成數(shù)”的問題和前面學習的百分數(shù)問題相比,它們有什么聯(lián)系?
學生集體交流后,指名學生回答。
學案
學生閱讀新聞消息,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1.(1)預習教師布置的內(nèi)容并解決提出的問題。
。2)舉例說明成數(shù)的含義。
2.(1)學生思考例題。
。2)組內(nèi)交流,談談自己對本題的理解。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此題。
(4)學生談談此題與百分數(shù)問題的關系。
三、鞏固練習(5分鐘)
完成教材第9頁“做一做”。
提出問題:把誰看作單位“1”?和例題相比,有什么不同之處?
2.完成教材第13頁第4題。
四、總結收獲。(5分鐘)
1.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
2.布置作業(yè)。
五、課堂小結
“成數(shù)”對學生來說是個陌生的詞語,教學開始,呈現(xiàn)幾則含有成數(shù)的例子,讓學生充分表達對句子含義的理解,由此引出本節(jié)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教學中,主要采取“放”的形式,首先讓學生預習教材,并通過小組交流理解“成數(shù)”的含義;其次,讓學生根據(jù)例題進行分析,獨立列式計算;最后,通過對比,總結出成數(shù)問題與百分數(shù)問題的關系,調(diào)動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六、課后習題
1.把下面的“成數(shù)”改寫成百分數(shù)。
三成(30%)六成(60%)
七成五(75%)十成(100%)
2.把下面的百分數(shù)或分數(shù)改寫成“成數(shù)”。
40%(四成) (七成)
(九成五)85%(八成五)
3.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因蟲害嚴重,比去年減產(chǎn)了一成,去年的產(chǎn)量是450千克。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產(chǎn)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450×(1-10%)=405(千克)
答: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產(chǎn)量是405千克。
4.文化小學有學生1200人,只有一成五的學生沒有參加意外事故的保險。參加了保險的學生有多少人?
答案:1200×(1-15%)=1020(人)
答:參加了保險的學生有1020人。
板書
成數(shù)
三成 = 3/10 =百分之三十
五成= 5/10 = 百分之五十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認識14
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遇到不幸,不要灰心,別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體會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發(fā)展變化的,只要堅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會改變的。
[教材分析]
《丑小鴨》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8單元《成長的經(jīng)歷中》的第三篇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jù)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鴨》而改編,寫的是一只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故事。故事中的丑小鴨是一個面對艱難曲折的歷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說明了要相信自己,當別人嘲笑自己時不要自暴自棄的道理。故事寫得十分感人,貼近兒童生活,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本課內(nèi)容淺顯,故事性強,情節(jié)引人入勝,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文中的字詞極富表現(xiàn)力,詞匯豐富,理解課文內(nèi)容主要靠自己讀書,自己意會。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和吸收內(nèi)化時間,以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學生分析]
我班共有學生45人,絕大多數(shù)來自農(nóng)村。面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動畫比較感興趣,而生動活潑、形式新穎、色彩鮮艷的刺激物最容易成為他們注意的對象。好動愛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現(xiàn)欲強是學生另一顯著特點。他們雖然聰明活潑,但缺乏認真細致,讀起書來往往流于形式。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觀性,指導學生感情地朗讀,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教學設計]
一、課件導入,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嗎?
2.對,這就是一只美麗的白天鵝?吹剿阆胝f些什么?
3.其實在它小的時候并不快樂。不信,你們看!(播放動畫)
4.動畫看完了,那它小的時候為什么不快樂呢?(相機板書:丑小鴨)
[評:教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導入來滿足學生的視覺期待,使學生探究新知的熱情高漲,達到“一發(fā)而不能收”的境地。]
二、檢查預習,了解學情
1.匯報預習情況。
2.小組合作,檢查識字情況。(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3.生字挑戰(zhàn)游戲:挑戰(zhàn)其他同學,隨便問他關于生字的情況,如:字音、組詞、小魔術、造句子……
4.檢查課文讀得是否通順。(教師了解學生的讀文情況)
[評:識字在傳統(tǒng)的教法中是比較枯燥無味的。而課改后的識字,教者把它做為游戲的主要內(nèi)容,用別開生面的形式與學生見面,讓學生感到其樂融融。三年級學生有一定的預習能力,教者把讀文識字向課前開放,一是節(jié)省了課上的有限時間,二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細讀課文,體驗情感
1.讀一讀課文,看自己是不是讀正確、讀流利了。讀完后和同桌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師檢查)
2.快速瀏覽課文,從課文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和大家說一說。(有的說:“我知道別的小動物都嘲笑它,叫它丑小鴨,于是它傷心地離開了家”;有的說:“大家都不喜歡,我覺得丑小鴨很可憐”有的說:“我知道丑小鴨仰望著潔白美麗的天鵝從天上飛過時又驚奇又羨慕!保
3.教師相機點撥:丑小鴨驚奇時會是什么表情?(呆呆的、嘴巴張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圓圓的……)
4.默讀課文,畫出描寫丑小鴨和白天鵝的詞語,邊讀邊體會。(學生反饋)
5.學生質(zhì)疑:當丑小鴨看見白天鵝時會想什么呢?(眾生:天鵝真美。∫俏乙材茏兂砂滋禊Z那該多好!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該多好啊……)
6.正因為天鵝有的而丑小鴨沒有,但他又希望自己有,這就叫“羨慕”。想一想,你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羨慕別人呢?(指導朗讀)
7.丑小鴨遇到了種種不幸,那它后來怎樣了呢?你能不能把丑小鴨當時的心情讀出來。(師生評價)
8.回歸整體,體會情感。
。墼u:教者在此起彼伏的問題情境中,引發(fā)學生思考,放飛學生思維想象的情愫。在不斷的生成中去認識事物,在多元的評價中找到思維的融合點張揚了個性,培養(yǎng)了學生評論批判意識。]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同學們,因為丑小鴨長得丑,大家都討厭它,他傷心地離開了家,期間又遇到了種種不幸,后來他知道自己是一只美麗的白天鵝,非常高興,快樂。學了這篇課文我想你一定有很多話要說,老師給你一個機會!
對小鴨子說————
對鴨媽媽說————
對獵狗和小鳥說——
對同學說——
對老師說——————
同學們,假如你就是丑小鴨,經(jīng)歷這么多苦難,終于變成白天鵝,你最想做些什么?(我要去幫助那些被人看不起的動物,和他們一起玩,讓它們感到快樂;丑陋不等于心靈不美,我們不能嘲笑、欺負那些長得丑的動物;愛美之心人人都有,我要讓所有人知道我的美麗;我最想做的,就是找那些欺負過我的人算帳,把它們身上所有的缺點說出來,讓它們在眾人面前難堪,能打過的要讓它們嘗嘗我的厲害。
同學們,你覺得這只白天鵝會選擇你們的哪些做法,為什么?(采用不同方式有的表演、有的談體會……)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只要你有信心,一定會發(fā)現(xiàn)自己超越別人的地方。
。墼u:此時的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表達思想感情的空間,任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馳騁,迸射出耀眼的光芒,使之與作者、文本、教師、同伴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而學生的回答源自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折射出了不同的個性色彩,有的切合文本意義構想和教學活動的價值取向,可謂標準化基礎上的“個性化”,可與以支持;有的同學見解雖有個性,但顯然偏離價值取向。老師沒有放任自流,而是啟發(fā)學生討論、表演、思考體會到白天鵝有高貴的外表更有善良的美好心靈,不會做出不道德的復仇行為,也不會炫耀自己的外表。在個性化空間的表達、交流過程中,學生們對所謂真正美的認識更深刻,真正避免了評價在潛層面上徘徊。]
。劢虒W反思]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發(fā)展不是一個完全外塑的結果,而是一個在認識、實踐中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作為生長點,讓學生去參與知識的構建。認真傾聽孩子們的回答,敏銳地捕捉到個體學生背景中已經(jīng)擁有和欠缺的東西,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交流彼此的看法,產(chǎn)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集思廣益,把學習引深、拓寬。
教學中,我特別關注學生已知經(jīng)驗,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是課程標準的重要觀念,但這是不是等于課堂上老師只能唯學生視聽,跟著學生的尾巴走呢?答案是否定的。課改使教師實現(xiàn)了從“主宰者”到“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的心理換位,但并不等于課堂上“放散羊”,并不等于降低教學目標,而是不斷增強“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的服務意識,增強為學生成長、發(fā)展負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當課堂上出現(xiàn)自讀不領悟、討論無結果、探究難深入的時候,教師不能再旁觀、再等待,而要以平等的朋友身份,把學生從天馬行空或死胡同中拉回來,進行適時的引導、幫助、點撥,從而調(diào)整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進入自我激發(fā)、自我定位、自我適應、自我調(diào)整、自我規(guī)劃、自我控制的良好運轉狀態(tài)。
本設計自感遺憾之處還是讀的空間不大,這是我在今后教學中應努力克服的。
[設計點評]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以讀為本,鼓勵評價。引導學生在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悟出感情,在讀中品詞析句,進行語言訓練。并且讓學生在評價中自悟自得,使學生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ǘ┳儭敖探滩摹睘椤坝媒滩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媒體動畫再現(xiàn)課文情境,靈活用“文”,把動畫作為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語言文字訓練的材料,把文作為提高朗讀能力和品析詞句的一個范例。教學中,教師更為關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蘊含的知識目標,而是追求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得發(fā)展。
。ㄈ┘ぐl(fā)想象,鼓勵創(chuàng)新。在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較深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能看圖理解圖意,并能發(fā)揮想像說請圖意
2。能按時間順序?qū)懸欢瓮、連貫的話
3。懂得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二、重點:
按時間順序?qū)懸欢我馑纪樳B貫的話
三、難點:
能根據(jù)畫面發(fā)揮想像,把一段話的意思寫具體
四、過程:
1。導入新課
說說你每天是幾點鐘起床,起床以后會做些什么
出示課題《起床以后》
2?磮D簡述
出示三幅圖,用幾句話簡單地說一說圖意
3。逐幅觀察、想象、說話
a)第一幅圖
想象擴展丁丁怎么知道6:30已經(jīng)到,該起床了?聽見鬧鐘鈴聲或媽媽的招呼聲,丁丁會想些什么?怎么說?又是怎樣疊被子的?
b)第二幅圖
討論:丁丁起床后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c)第三幅
合理想像,把這幅圖的意思說具體
4。連貫敘述
d)用上表示時間順序的詞(6點30分,7點20分)
e)自由說、指名說
5。寫話訓練
f)把這段話寫下來
g)講評修改◆[20xx年11月11日]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
《梅花魂》源于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本單元的專題是“月是故鄉(xiāng)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遠離故鄉(xiāng)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學習本組課文時,要引導學生充分讀書,用心體會,積累書中美好的語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縷縷、幽芳、漂泊、唯獨、頓時、稀罕、離別、大抵、精神、品格、靈魂、骨氣、民族、氣節(jié)、磨難、欺凌、境遇、畢竟、梳理、衰老、珍藏、華僑、能書善畫、風欺雪壓、頂天立地、低頭折節(jié)、淚眼蒙朧”等詞語。讀讀記記“頗負盛名、玷污、秉性、涼颼颼、眷念”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并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
【課前準備】
1、查閱遠程教育資源,制作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課件;查找有關梅花的資料,了解梅花的特點。2、學生自學生字新詞;學唱《我的中國心》。3、音樂《紅梅贊》《我的中國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氛圍,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2、音樂《紅梅贊》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
3、師:賞美麗的紅梅,聽優(yōu)美的歌曲,我們眼前似乎綻放著“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誰能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梅花的句子嗎?
。▽W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快速瀏覽課文)
4、交流。
生1:“故鄉(xiāng)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
生2:“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
生3:“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5、師:同學們讀書真用心,找得也非常準確。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學習《梅花魂》(板書課題 6、梅花魂)。同學們,你們對《梅花魂》的“魂”是怎樣理解的?
6、學生自由交流;歸納:魂,指的是精神,也就是梅花的精神。
7、師:是啊,梅花只不過是一種植物,它何來之魂?讓我們帶著疑問走進課文,解答我們心中的疑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畫記號(生字新詞、最感興趣的句子)
2、學習新詞,掃清障礙。(課件出示新詞)
讀準字音:分fè外、抹mā凈、低頭折zhé節(jié)
重點理解:頗負盛名、不甚在意、頂天立地、(不)低頭折節(jié)
3、再讀課文,合作學習
思·議:想一想課文通過哪幾件事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4、各學習小組推選代表發(fā)言交流。
5、指導、訂正。
課文圍繞梅花,共寫了五件事: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還常流淚。②外祖父對墨梅圖分外愛惜,“我”不小心弄臟,他竟大發(fā)脾氣。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了。④外祖父將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了“我”。⑤分別那天,外祖父又把繡著梅花的手絹送給“我”。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師:同學們,課文在寫這五件事時候,幾次寫到了外祖父的“哭”,你知
道一共有幾次?外祖父為什么而哭?
生1:課文共三次寫到了外祖父的哭。分別在第2節(jié)、第11節(jié)、第15節(jié)。
2、師:你找得非常準確,說明你讀書是多么的細心呀!誰能讀一讀描寫“三哭”的句子?
生2:每當讀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生3:“??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生4:“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
3、品味“三哭”
一哭:教“我”唐詩、宋詞時。體會外祖父的思鄉(xiāng)情
、賻煟和瑢W們,從課文中我們不難看到,對外公的記憶,都是作者在幼年時期的記憶了。從課文的插圖中我們不難看,當時她只是一個四五歲的孩子,雖然她記住了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于是,外祖父的言行使她產(chǎn)生了好多好多的疑惑,那么小小年紀的“我”有哪些疑問呢?
、谥该懈星榈乩首x第2自然段。
③交流。
生:她不懂得外祖父在教唐詩宋時,為什么會落淚。
師:同學們,你們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
生:老師,我從課外閱讀資料中了解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背鲎蕴瞥娙送蹙S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出自唐朝詩人王維的《山中送別》;“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背鲎员彼卧娙饲赜^的詞《浣溪沙》。這三首表達的是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或依依惜別情。
生:老師,我認為,當時身居異國的外祖父的情況就與身居異鄉(xiāng)的王維差不多。身居它鄉(xiāng)的王維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因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家中的親人;而身居異國的外祖父,他永遠都回不了祖國,更見不到家鄉(xiāng)的親人,讀詩詞,正好勾起了他對故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所以他就落淚了。
師:同學們體會得是多么深刻!是呀,詩句是不濃濃的鄉(xiāng)思,讀詩的外祖父何嘗不是這樣!
、苷n件出示課文中的插圖。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輲煟簭恼n文的第二自然中我們不難看出,外祖父非常慈祥、和藹可親——
“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可是,當我在一幅墨梅圖上留了個臟手印時,外祖父為什么要“訓斥我媽”呢?
生: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外祖父對那一幅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當“我”弄臟了墨梅圖時,便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絲慢慢抹凈。可見他對墨梅圖是多么的喜愛。
生:老師,我認為外祖父不僅僅是對墨梅的愛惜,更是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因為梅花是祖國最有名的花,她與祖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他愛墨梅圖,愛梅花,就是對祖國無限的愛。
生??
師:同學說得太好啦!是呀,梅花是中華民族的魂,也是每一個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的魂!從對梅花的喜愛中,我們看到的是外祖父不變的中國心!
二哭,得知不能回國時。體會外祖父無法回家的傷感。
1、對話朗讀4—13自然段。
2、品讀第二次哭的情感。
師:同學們,外祖父當?shù)弥梢曰貒,也他自己卻不能回去時,卻在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面前放聲地哭了起來,你們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前面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時,其中有這樣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薄皻w”和“愁”真切反應了外祖父的思鄉(xiāng)之情、回歸之情。而當有機會回到故鄉(xiāng)的時候,他卻不能回去,他又怎能不哭呢?
生:這一哭,哭出的是他內(nèi)的無限感傷!
生:這一哭,體現(xiàn)的是他對故鄉(xiāng)、對祖國的無限深情!
師:這一哭,所表現(xiàn)的是這位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無限愛。
3、重點朗讀第13自然段,體會外祖父這段話的深刻含義。
①畫出重點詞語。
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ㄓ??愈??相當于“越??越??”)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
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
、邳c撥歸納!懊坊ɑ辍笔侵福鹤钣衅犯、最有靈魂、最有骨氣。頂天立地,不低頭折節(jié)。(理解“秉性”)
③深入品味外祖父說的.話!八麄儭笔侵刚l?為什么把“他們”比作梅花?你知道中華民族有哪些有氣節(jié)的人物?(文天祥、岳飛、劉胡蘭、江姐、錢學森、小英雄雨來、??)
三哭,送“我們”上船時。深入體會外祖父的思鄉(xiāng)情愛國情。
交流:①在什么情況下,外公第三掉淚?你是從哪個詞感受到外公哭了?(淚眼蒙朧)
、谕庾娓赴颜鋹勖坊▓D送給了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鄉(xiāng)了?你是如何理解外公這一舉動的?
四、賞讀課文,升華情感。
1、品味外祖父兩次送“我”梅花的意義。
第一次送“我”用白杭絲綢包的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的墨梅圖。
第二次在船上遞給“我”一色雪白細亞麻布上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
2、指名有感情地示范性朗讀第13自然段;全班齊讀第13節(jié)。
3、男女生輪讀首尾兩自然,體會這兩節(jié)的聯(lián)系及這樣的好處。
五、拓展延伸,積累知識
1、朗讀《故鄉(xiāng)》(“閱讀鏈接”)《斗笠》(選學課文2)
2、齊唱《我的中國心》
3、課后積累三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山中送別》《浣溪沙》
4、課件播放音樂《我的中國心》。
板書設計:
6、梅花魂(陳慧瑛)
梅花 魂
朵朵冷艷、縷縷幽芳 最有品格
愈寒冷、愈風欺雪壓 最有靈魂
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外祖父
分外愛惜墨梅圖 頂天立地
送我墨梅圖不低頭折節(jié)
送我梅花手絹
。ň炷钭鎳男模
看到梅花??想起??外祖父(首尾呼應)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為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課前準備】
關于重點句的課件。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觀察過蟲子嗎?那你看到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字詞檢查。
3、交流反饋。
三、梳理內(nèi)容,明確場景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里看見了什么?
2、交流反饋:
、 它們的村子散布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里,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 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蟲,一只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
作者是怎樣想象的?(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 隨著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終于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群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nèi)褙炞⒌卣裰岚,……這是只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 我目光追隨著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理解“追隨”)
、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么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么?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huán)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松。有這樣的環(huán)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會發(fā)現(xiàn)這“草蟲的村落”,才會發(fā)現(xiàn)──(生齊讀)
“我發(fā)現(xiàn)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總結回顧,布置作業(yè)
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在草蟲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在那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為什么說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到下節(jié)課再去學習。
作業(yè):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作者認為“草蟲的村落”是個“快樂天地”?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請大家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畫句子。
二、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1、從“歸來的游俠”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⑴ 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著。它不斷地左沖右撞,終于走出一條路。
、 作者為什么把黑甲蟲稱作“游俠”,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 你從哪里看出甲蟲是勇敢的?
小結:從這位勇敢的小俠客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成功者的喜悅,他是快樂的。
⑵ 云游四方,回到家鄉(xiāng),同伴們是怎么招呼游俠的?你感受到它們的快樂了嗎?
2、從“村民的和諧生活”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抓住“駐足癡望”、“攀談地很投機”體會小甲蟲們不但同類之間相處得很好,和異類的關系也十分的融洽。他們在這個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樂融融。)
3、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我的目光為一群音樂演奏者所吸引,它們差不多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jīng)讓陽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理解甲蟲們所在的音樂廳很美,是“天然”的。
甲蟲音樂家們?nèi)褙炞⒌卣駝又岚颍瑑?yōu)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yōu)于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只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
、 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音樂家演奏出來的音樂。
⑵ 作者認為甲蟲的叫聲“優(yōu)于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抓住“音韻”、“靈泉”,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 小蟲們特有的靈性和才智讓作者佩服。讀好這句話。
4、從“村民的勞動”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現(xiàn)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著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著路。是什么力量使它們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蟲們這么勤勉地奔忙,你讀懂了嗎?
(生活的快樂,以及對家庭的責任,促使甲蟲們勤勞地工作著,在勞動的同時,它們也快樂著。)
小結:通過交流,我們體會到甲蟲們在自己的天地中快樂地生活著,勞動著,也快樂地創(chuàng)造著。
三、升華情感,進行練筆
小甲蟲們不但有生命,還有靈性。這是作者用心觀察的結果。
1、自由讀最后兩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體悟作者對田野、對大自然充滿了喜愛之情。)
2、只要我們能像作者一樣用心去觀察,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很多,說說你去觀察過什么?
3、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把自己觀察過的小蟲寫下來,寫的時候要學習作者的寫法,融進自己的感受,等會兒我們看誰寫得最生動。
4、交流反饋。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重點段落;簡要概述故事內(nèi)容。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的意思,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文中人物對給予一詞的詮釋。
3、觸發(fā)學生的真情,讓給予內(nèi)化為己有。
【教學重點、難點】
從男孩的言行,從保羅的兩次誤解中,讓學生領悟給予是快樂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引出話題
1、說說你什么時候最快樂?
根據(jù)學生回答總結板書:
索取是快樂的
2、索取的反義詞是什么?
板書:
給予
(指導讀正確。)
3、索取是快樂的,但我們今天的課題卻與之大大相反。
板書:
給予是快樂的
齊讀課題;
4、過渡:
課題給予是快樂的這句話說起來容易,真正懂得他的真義是不簡單的,課文中的保羅也是如此,不信你讀讀課文。
二、初讀,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保羅是一下子就明白給予是快樂的這句話嗎?
板書:
開始后來
⑴ 學生準備。
、 交流。
3、讓我們再來讀一次課文,感受那一個個動人的場景,體會那一個個場景里人物的內(nèi)心。
(1~7、8~15。)
三、賞讀,體會真情
1、讀著課文,有一句話讓我想到了很多:
出示:
他們?nèi)齻人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 他們?nèi)酥傅氖签ぉぐ鍟?/p>
保羅、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
、 交流難忘:
──小男孩的弟弟為什么難忘?
(第一次乘車親眼看到圣誕之夜的風光而難忘。)
──小男孩為什么難忘?
(讓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歡樂而難忘。)
──保羅為什么難忘?
(可能學生會說是因為保羅讓兄弟倆得到了快樂而難忘或是他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而難忘。)
2、保羅難忘的只是這個結果嗎?我說,不是!我想,讓他永遠記憶猶新的更會是那晚他明白給予是快樂的這句話的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有了兩次錯誤的想法,是小男孩用自己的言行教會了他要懂得給予。
──第一次錯了
、 保羅是在什么樣的情形下有第一次的錯誤的想法?這錯誤的想法是什么呢?
⑵ 但是小男孩的回答卻讓他十分驚訝!
指導讀好小男孩的話。
⑶ 他明白給予是快樂的了嗎?
體會不由自主。
(聯(lián)系:圣誕夜相當于中國的除夕之夜,他應該快點回家和家人團聚。)
過渡:他真正懂得給予是快樂的了嗎?并沒有!因為他又想錯了。
──第二次錯了
、 保羅是在什么樣的情形下讓他有第二次的錯誤的想法?這錯誤的想法又是什么呢?
、 不過,這回他又錯了。小男孩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訴他的呢?
重點指導讀好小男孩的話。
(欣喜→鄭重。)
(個別讀,齊讀。)
⑶ 這回保羅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因為──(引讀12自然段)
如果讓你在把字前加個詞,你會加什么?為什么?
(連忙→不由自主。)
、 多么感人,多么溫馨的一幕啊!讓我們齊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3、小結:
這個圣誕夜,對于小弟弟,五彩的櫥窗、夜景讓他難忘;對于小男孩,他送給了殘疾弟弟一個最好的圣誕禮物,他感覺自己成了大人;對于保羅,他目睹了一幕人間真情,并在給予中品嘗到了一絲甜蜜與快慰,他同樣不會忘記這個夜晚。
學到這兒,我們回過頭再來看板書,你能加上一個字(板書:( ),!)將這兩句話連成一句話嗎?(索取是快樂的,給予更是快樂的!)齊讀。
四、拓展,內(nèi)化真情
是的,索取是快樂的,給予更是快樂的!
你們聽,老師有這么一個故事──
1、配樂朗讀《愛心樹》。
2、此時,你腦海中是不是浮現(xiàn)出許多熟悉而又親切的臉龐?你心里是不是有很多話想說?放在心里,讓我們珍視,讓我們珍藏,讓我們用今后一生的行動來詮釋!
五、板書
索取是快樂的,給予(更)是快樂的!
保羅
↙ ↗ ↘
小男孩 → 小男孩的弟弟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商的變化規(guī)律”在小學數(shù)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除法簡便運算的依據(jù),也是今后學習小數(shù)乘除法、分數(shù)、比的基本性質(zhì)等知識的基礎。教材中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技能,通過計算比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商的變化規(guī)律。這部分內(nèi)容不但可以鞏固所學的計算知識,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商隨除數(shù)(或被除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的規(guī)律。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通過觀察、比較、探討發(fā)現(xiàn)商的變化規(guī)律。
三、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編排特點和兒童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引導學生用眼觀察,比較相關算式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動腦去想,抽象出“變與不變”的規(guī)律;動口去說,概括出商的變化規(guī)律,讓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協(xié)同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
而學生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圍繞中心問題通過觀察比較,探究規(guī)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表述規(guī)律,應用規(guī)律,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發(fā)現(xiàn)、抽象概括、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
四、教學設計
一開始我選擇這一個內(nèi)容,還以為只學習“商不變的性質(zhì)”這一條規(guī)律,可是經(jīng)過仔細閱讀教材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要解決的是商的三條規(guī)律,這樣一來,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就很多,從量上來講就很足,一堂課要完成這么多的內(nèi)容,這給我上好這堂課出了一個大難題。于是,思考過后,要同時完成這些內(nèi)容,那么這節(jié)課就只能定位在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商隨除數(shù)(或被除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的規(guī)律,并且能應用這些規(guī)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材編排的時候,把被除數(shù)不變時,商隨除數(shù)變化而變化的規(guī)律放在最前面,接著是除數(shù)不變時,商隨著被除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的規(guī)律,最后是商不變的性質(zhì)。因為我們知道被除數(shù)不變時,商和除數(shù)是成反比例的,這對學生來講可能較難理解,于是,我把除數(shù)不變時,商的變化規(guī)律放在第一個,這樣在正比例的基礎上,再來學習反比例,學生想度來說較容易理解。
在整堂課中,始終圍繞著觀察算式、得出規(guī)律、表述規(guī)律和應用規(guī)律來進行教學。當然學生在學習這三條規(guī)律時,也是一條比一條輕松。第一條規(guī)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順利的得出,第二條第三條規(guī)律就放手讓學生學生自己去觀察算式,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表述規(guī)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在這里我要感謝那些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聽我試講,不斷幫我改教案、幫我指點的老師,真的感謝你們!另外,在我的課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懇請在場的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希望你們能給我多提一些寶貴的建議。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八篇】相關文章: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五篇11-30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七篇01-11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六篇06-22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7篇06-18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10篇06-06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9篇06-0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10篇02-10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8篇06-27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5篇01-17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匯編九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