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六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設計理念】
薩特曾說過:閱讀就是自由的夢。這句話無論怎樣的咀嚼都是對閱讀太詩意的解讀,但不能否認的是閱讀是一種生命活動,是一種感悟,一種體驗!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主要以生為本,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在閱讀體驗中感悟文本。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同時,為使語文學習與積累、應用結合起來,注重篇章寫法的指導,學習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
【學習目標】
1、認識課文的8個生字,能正確地讀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通過理解課文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品味感悟課文的優(yōu)美語言,感受人與動物的濃濃親情。
4、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學習重難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鷗深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視頻片段,樂曲《江河水》,《老人與海鷗》的PPT課件。
2、學生準備:
課前預習課文,收集關于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學習流程和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明確學習目標,引起學習興趣
1、閱讀本單元導語,明確單元學習重點。
2、展示搜集到海鷗的圖片,了解海鷗及昆明的海鷗勝景。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點明學習專題、提示語文學習重點,使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僅帶著興趣,而且目的明確。
二、引導學生質疑,指導初讀課文
1、讀課題引導質疑:
(學生預設問題可能有:老人是誰?老人與海鷗感情怎樣好?海鷗是怎么樣的?老人和海鷗之間有什么故事?課文敘述了一件什么事?)
2、帶著這些問題閱讀課文,先自己默讀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課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獲得初步的閱讀體驗。
三、檢查初讀效果,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分節(jié)讀書,教師正字正音。
2、你認為哪些段落寫的好,多讀幾遍。仔細體會一下文章中的感情。
3、課文主要寫了老人和海鷗的什么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己讀書,進一步從整體上告知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精讀,可以獲得個性和的閱讀體驗。為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四、再讀課文,初識老人
1、讀課文一二自然段,然后說一說老人有哪些特點?
2、抓住描寫老人外貌特點的句子讀一讀。
3、老人從城郊來到翠湖是為了什么?
4、你覺得這一位老人有什么特點?
5、交流關于海鷗老人的資料。
五、作業(yè)布置
1、抄寫課文的生字詞。
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課前師生交流,設置鋪墊導入課文
1、說說你喜歡的小動物,最好具體地說說你怎樣喜歡它?小動物喜歡你嗎?它又是怎么喜歡你的?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故事,今天我們就來深入體會體會。
齊讀課題:老人與海鷗。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所設問題目的在于引出動物是有感情的,以及初步認識情感表達的具體行為。學生從自己的生活體驗入手,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情趣,迅速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與老師交流的勇氣,為課文的重難點學習作了不漏痕跡地巧妙鋪墊。
二、快速瀏覽課文,整體感知人鷗深情
1、快速瀏覽課文,用一句話概括老人和海鷗之間是怎樣的一種情感。
2、老人與海鷗之間是:(預設答案:老人愛海鷗,海鷗愛老人。板書:愛。)
三、仔細研讀課文,析詞析句感悟人鷗深情
1、研讀愛鷗段,感悟老人情:
、 仔細讀文,思考作者在這些具體的事例中抓住那些詞句來表達老人對海鷗的摯愛之情,劃出相關句子。
⑵ 讀課文,概括地說說作者寫了哪些具體的事例。請同學寫板書。
⑶ 在這些事例當中你認為哪些句子哪些詞語最能體現老人對海鷗的摯愛之情。小組選擇文段討論畫出相關詞句。
、 交流匯報:
、 預設一:喂海鷗──動作描寫。
重點詞語:小心地放退開一步撮起嘴順著欄桿邊走邊放
點撥:從這些詞語中體會老人是怎樣的心理,加個為什么。
② 預設二:給海鷗起名字──動作描寫。
重點詞語:唱著什么;海鷗的名字。
點撥:你的名字誰給你起的?老人把海鷗當作了誰?
、 預設三:喚海鷗──神態(tài)、語言描寫。
重點詞句:老人的話;5個感嘆號的使用;得意
點撥:注意觀察這一段的標點符號,你看到了什么?為什么?表達老人極其喜悅的心情。
、 預設四:談海鷗──語言、神態(tài)描寫。
重點詞語:小模樣海鷗飛處帶詩來吉祥鳥、幸福鳥可惜我去不了企盼。
點撥:表達老人無限的眷戀和深深的遺憾。
、 小結:的確,老人對海鷗的愛就體現在喂海鷗的動作里、給海鷗起的名字里、呼喚海鷗的語氣里、談海鷗的語言和神態(tài)中,通過這些具體的描寫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老人對海鷗的愛。
、 播放視頻、升華情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使學生初步感知了老人和海鷗之間的真摯感情。使學生從理解與玩味中獲得閱讀的愉悅,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有體驗地朗讀課文,獲取閱讀體驗,在充分體會重點詞句意思的基礎上,體會具體的語言表達具體的情感,從而感悟文本的妙趣。
2、品讀送別段,感悟海鷗情:
、 讀課文,畫出描寫海鷗情感的句子,體會作者怎樣把海鷗對老人的感情寫具體的?梢园涯愕睦斫馀c感受寫在句子旁邊,進行批注。讀表達海鷗情感的句段。
、 預設點撥:海鷗從見到老人遺像到我們要拿走遺像這一段時間,海鷗的感情、心理有沒有變化?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抓重點詞句按順序來體會這種變化的'情感。
、 交流并感情朗讀。
、 預設一:
重點詞語:突然飛來翻飛盤旋連聲鳴叫。
點撥:聯系上文理解,十幾年如一日、每天必來的老人十幾天沒來,放大的老人的照片此時在老人的眼里就是活著的老人。海鷗也許認為。聯系下文理解,叫聲與平時大不一樣,平時什么樣?平時老人來干什么?
、 預設二:
重點詞語:紛紛落地素立不動守靈
點撥:出示圖片,理解素立不動守靈。海鷗們也許知道。
、 預設三:
重點詞語:撲大聲鳴叫
點撥:炸了營是指肅立不動的海鷗此時全飛起來了,速度如何?哪個詞最能體現?理解撲,海鷗對老人有著怎樣的情感?
3、拓展運用:
海鷗在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深情厚意。如果海鷗此時會說話,也許會說什么?
4、配樂感情朗讀課文15~17自然段,讀出海鷗的心情,感受海鷗對老人的尊敬和愛戴。
設計意圖:真正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對話。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不僅僅是停留在字、詞、句、段、篇地教學上,停留在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的層次上,而是充分引導學生的個體生命在現實或特定環(huán)境中的感悟、體驗和交流,讓學生在回環(huán)往復的朗讀中去意會、感悟、體驗、產生同感,讓學生盡可能的進入老人與海鷗那浩瀚無邊的情感世界,去領略、品味老人和海鷗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激發(fā)人與動物和諧之情
1、老人與海鷗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昆明人自發(fā)捐款為老人雕刻的塑像于今年的1月18日在翠湖邊落成。
2、學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么?關于老人與海鷗、關于人與動物。
3、拓展生活中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欣賞圖片,出示作業(yè)一:閱讀《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4、關于這篇文章的寫法你有什么收獲,出示作業(yè)二:學習本課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表現人物情感的方法,寫一篇你或你周圍的人與動物的故事。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在理解、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滲透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體會情感和人文價值,把語文教學拓展延伸,從學到用的有效落實,使語文課堂的語文味更濃些。
【板書設計】
老人與海鷗
愛
喂海鷗 突然飛來 翻飛盤旋 連聲鳴叫
動作:給海鷗 起名 紛紛落地 站成兩行 肅立不動
語言:喚海鷗 撲過來 大聲鳴叫
神態(tài):談海鷗
人鷗深情
設計意圖:本板書由師生合作而成,彰顯了行文思路,凸現了文章主旨,突出了文章表達上的特點,畫龍點睛地濃縮了文章的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上課鈴響了,老師走進教室,師生互相問好后,學生坐下)
師:同學們,這一單元的生字,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集中學完了。
現在,我們復習幾個生字(老師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課中的生字卡片進行演示,讓學生集中讀、個別讀、再對比較難的字進行分析。)
同學們,誰會分析“掰”字的字形結構?
生:(一個學生發(fā)言說)“掰”字是左中右結構,兩手中間一分開,就是“掰”字。(這個學生還用兩只小手做了一個“掰”的動作。)
〔分析準確,比畫得當,動作示義,一目了然!
師:好!(老師接著問)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結構誰會分析?
生:(一個男孩舉手,大聲說)“蹦”字是左右結構,山下有個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師表揚同學們把生字記得牢固)
〔根據字形結構特點,把一些筆畫多的生字化整為零,編成簡短的口訣,形象有趣,幫助學生識記,這也是一種識字方法,這樣做,小學生對所學的生字,想起口訣會認,背著口訣能寫。〕
師:現在,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學生齊聲回答)好!
(教師板書課題)
(老師一邊講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邊演示幻燈片,彩色的小猴子動來動去,同學們仔細地看著畫片、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故事。)
師:這一課的生字我們學過了,老師又把這個故事講了一遍,現在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學生打開課本,先小聲預讀課文,然后集體大聲朗讀了一遍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很好,F在我們一起來分析這篇課文。
大家看,這只小猴子從山上下來后,先到哪里?
生:(學生齊聲回答)走到一塊玉米地里。
(老師把彩色玉米圖片掛在黑板的第一條線繩上)
師:玉米結得怎么樣?
生:(齊答)玉米結得又大又多。
(老師指導學生看課文中第一幅圖畫,再把詞語卡片“又大又多”也掛在第一條線繩上。)
師:小猴子看見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樣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玉米,扛著往前走。
(老師把“非常高興”的詞語卡片豎掛在黑板上的線繩上,把“就”字的卡片掛在“非常高興”的右面的中間線繩上。接著在第一條線繩的右端掛上“掰”、“扛”的卡片。)
師: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們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幾個問題,邊看圖、邊思考,自學下面幾段課文。(老師同時掛上小黑板后,請一名學生念一遍問題。)
生:(念題)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見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學生念完后,同學們小聲讀起課文,同桌互相討論,氣氛比較熱烈。)
師:誰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看到又大又紅的桃子,心里非常高興。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圓的西瓜,心里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著西瓜往回走?匆娨恢槐谋奶男⊥米樱浅8吲d,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師:結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沒有追上兔子,結果一樣東西也沒有得到,所以只好空著手回去了。
〔由于課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構段方式,老師重點指導第一段,其余幾段通過引導學生自學來理解課文,從小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黑板的板書如下:
〔老師將課文里的關鍵詞語,用圖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組合:橫觀為段,豎顯特點,連接起來,全文可見,使故事內容提綱挈領,條分縷析,對于幫助學生理清層次、把握重點、概括大意、歸納中心,定有裨益。〕
師:同學們,我們學完了課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師讓學生看著黑板上的圖片、字卡,復述課文。幾個同學都很流利地復述課文。這時,老師便趁熱打鐵,及時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見了許多可愛的東西。它扔了這個抓那個,結果什么也沒得到,一件事也沒做好。
現在大家想一想,你們平時做事情時,有沒有像小猴子一樣的做法呢?
(小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小聲嘀咕,互相議論,小手都舉起來了。)
生:我預習生字時,拿字典查字,有時第一個字沒查出,就去查第二個字,第二個字沒記住,又急著學第三個字,結果沒有預習好。
生:我打掃衛(wèi)生也和小猴子一樣,地沒掃完,就去搶著擦桌子,桌子沒擦完,又去掃院子,結果人家把教室打掃干凈了,自己一件事也沒做好。
師:同學們聯系小猴子的做法,檢查自己,這很好。今后我們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樣,扔了這個去抓那個,結果什么也沒做好。我們不論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終,認認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這樣才能有收獲。
〔老師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先將小猴子的行為與小學生的實際掛鉤,這種由物及人,從課文內容到生活實際的過渡,是同一現象的類比,屬生動直觀的感性認識,易被學生接受。再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實現了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然后,用“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終,認認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這樣才能有收獲”的哲理指導學生日常行為。這一教學過程既體現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又進行了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我們再看看黑板上這些圖畫,畫的是什么?(老師用教桿反映著四張圖畫)
生:畫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師:這些詞屬于什么詞呢?(教師以前曾初步講過識別幾種常用實詞的方法。)
生:是名詞。
師:對這些表示事物名稱的詞叫名詞。
(老師用教桿指著詞語卡片中的“大”、“多”、“紅”、“圓”等詞)這些詞是什么詞呢?
生:是形容詞。
師:對!這些說明事物、描寫事物樣子、好壞的詞叫形容詞。誰能用這些詞造句呢?(學生爭著發(fā)言)
生:冬于,王奶奶買的蘿卜又大又多。
生:農民伯伯種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學校里種的西紅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個又大又紅的氣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
師:同學們這些句子造得都比較好。
(老師用教桿指著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詞,讓學生讀。有的學生還邊讀邊做動作。“扛”,兩手舉起往肩上一放;“捧”,兩手在胸前做捧的動作;“抱”兩手抱成一個大圓形……)
〔一般為說,表示相近動作的詞語,其細微區(qū)別,小
學生不易掌握。然而,他們能夠比畫出不同動詞所表示的不同動作,可見學生對詞義理解得透徹。〕
師:這些詞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動詞。
師:對!同學們再想一想,表示動作的動詞,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為手腳和“動”最有關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師表揚了這個同學會想問題。接著又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動詞。學生議論。老師用幻燈片打出學過的帶“扌”、“辶”、“足”部首的動詞進行復習。)
師:(老師小結)形容詞和動詞都能用在名詞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樣子、動作,可以把事物說得更具體、更形象、更生動。現在我們做一個填空練習,老師用幻燈片打出來,看誰能填上適當的形容詞或動詞。
(同學們舉手發(fā)言,填詞)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紅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黃)的桔子
(為了加深對形容詞的理解,教師用幻燈又打出一組題來。同學們爭著填詞。)
(火紅的)太陽(紅紅的)果子(勇敢的)戰(zhàn)士
(綠色的)森林(粉紅的)桃花(親密的)朋友
(溫暖的)春天(又大又圓的)西瓜(天真活潑的)孩子
〔低年級語文在進行識字教學的同時,重視詞和句的訓練,無疑應予肯定。老師采取組詞、造句,填空練習等方式,有益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詞或詞語。至于幾種常用實詞的定義及基本特征,學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學實踐的再檢驗。〕
(學生做完練習,鈴聲響了,下課。)
從小、求實、創(chuàng)新
《小猴子下山》課堂教學評析
本課為“集中識字、分步讀寫”實驗第三輪一年級的一節(jié)閱讀課。此項實驗以統(tǒng)編教材為基本內容,把小學語文教學劃分為兩個階段:即前兩年集中識字,讀寫啟蒙;后三年讀寫并重,全面提高。
僅就本節(jié)課而言,至少具有“從小、求實、創(chuàng)新”之特點。
對于剛剛步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閱讀課如何進行?把握他們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接受能力至關重要。米老師采取編口訣記難字,以動作示詞義,用圖片、幻燈等手段輔助于教學,兒童化的語言,這些做法都是服從兒童實際,體現了一個“小”字。
從實際出發(fā),利用課文結構特點安排教學。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達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師在教學中透過課文形式的特點、抓住主要內容,較好地處理了課文形式和內容的關系。對于課文第一件事詳講,其余引導學生自學。抓住關鍵詞語不放,提出恰當的問題思考,聯系學生實際正面誘導。注意讓小學生從主要詞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的訓練,不只使低年級以詞句訓練為重點的教學要求落到實處,有益于學生了解課文的意思,而且對學生以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為進行篇的理解的訓練奠定的基礎。再者,米老師在教學中,還利用本課圖文對應的編排特點,以具體的畫面形象,幫助小學生理解抽象的語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語言文字,促進學生加深對具體形象的畫面的認識,圖文密切配合。這樣做,把學生觀察和學習表達聯系起來,把發(fā)展思維和發(fā)展語言結合起來,無疑,促進了學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識字教學,全國兩大流派,一是分散識字,一是集中識字。平心而論,各有所長,各有其短。實驗力圖兼蓄所長,補其所短。于是,將教材每單元課文中出現的生字集中起來,以類相聚、分類相比,按形聲字、同音字、基本字帶字,偏旁部首歸類等方式組合,循其特點,教一個字,學一批字。謂之曰,小單元集中歸類識字。小單元集中歸類識字,從識字角度看,由于每單元閱讀課文均在本單元分組集中識字之后,因而使剛剛學過的生字在閱讀課文時得到復現,從新的角度予以重視,在新的情境中獲得鞏固。從閱讀角度看,為小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掃除了生字障礙,易于喚起閱讀興趣,利于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學生早閱讀多看書,益于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孫權勸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初中語文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是一個名人單元。文言文《孫權勸學》,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4、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
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吳王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曾隨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襲破關羽,占領荊州,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伤筒粣圩x書,孫權多次勸說,他總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學,這不,孫權又來勸說了,結果如何呢?今天咱們一起來看《孫權勸學》。
(解說:由故事導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馬光與《資治通鑒》
師: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這部書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說到司馬光,我們對他少年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司馬光(幻燈演示)。
三、解讀
師:《孫權勸學》究竟怎樣個勸法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文章,先聽老師來讀,聽的時候注意掌握字、詞的讀音。(配樂朗讀)
(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及時指導,特別強調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讀文章,疏通文意,有疑問的劃出來
師:學習文言文我們要多積累文言詞語,標注一下你覺得本文需要特別記憶的文言詞語。(幻燈演示)
生甲:當涂、辭、治經、涉獵、見往事
生乙:即更
。ń庹f: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理解及積累是文言文的教學重點。先疏通文意,再作重點記憶,合乎學生學習的思維規(guī)律。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四、整體感知
師:大家齊讀課文,讀完后請幾位同學復述、概括故事情節(jié)。
生: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呂蒙聽勸開始學習,學業(yè)大有長進的故事。
生:這個故事講孫權兩次勸學,呂蒙始就學,后大有長進。
師: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開始學習,學的效果看來不錯,文章中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生:呂蒙與魯肅的對話。
師: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都是通過人物對話來展現的,那我們把人物對話部分挑出來。
(解說:這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自讀及概括能力)
五、課文研析
師:全文幾個人物?幾次對話?
生:全文3個人物;3次對話。
師:同學們帶感情讀,把握人物形象。
師:三次對話語氣一樣嗎?
生:不一樣。孫權第一次勸學時態(tài)度非常堅決!安豢刹粚W”,,雙重否定,語氣堅決。第二次時隱隱有不滿、責備。魯肅與呂蒙對話表現的是驚異。
生:孫權第二次勸學是有不滿,但我以為更多的是關心、愛護,F身說教,語重心長。
生:魯肅與呂蒙對話時,魯肅是驚異,呂蒙是自豪。
師:權蒙對話孫權是王,對蒙的勸說態(tài)度懇切,蒙肅同為將士,對其變化之大顯示出驚異、贊嘆。
師:下面我們請同學挑人物讀,大家注意聽,看他讀的好不好?哪句話讀的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ㄍㄟ^有感情的讀,學生容易理解把握人物)
師: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哪位同學敢挑戰(zhàn)他?
師:他讀得怎么樣?
生:精彩!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讀出了感情。
師:讀出了感情,恰當的說應該是讀出了“語氣”。哪個詞體現了語氣?
生:“邪”
師:什么語氣?
生:反問。
師:“邪”是表示反問的語氣詞,相當于現在漢語的“嗎”。文中還有其他語氣詞嗎?
生:有。“耳”、“乎”。
師:分別表什么語氣?
生:“耳”是表示限制的語氣詞,相當于現在漢語的“罷了”,
“乎”是表示感嘆的語氣詞,相當于現在漢語的“啊”。
(語氣虛詞的積累)
師:根據剛才我們分析的,分小組有感情的讀文章,一會兒找同學分角色讀。(兩組同學分角色讀)
師:同學們讀得非常好。哪一組同學能拋開課本,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再加工給我們來個小課本劇表演。(一組同學上臺表演)
師:再現了當時的場景,演繹了一段白話《孫權勸學》,讓我們也是刮目相待呀!
。ń庹f: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充分朗讀課文,讓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課堂氣氛,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自讀古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表達、表演能力)
師:呂蒙在孫權的再三勸說下,開始讀書學習,并取得良好的讀書效果。文中有兩個成語突出表現了呂蒙進步之大,請大家找出。
生: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幻燈演示)
六、體驗反思
師:昔日吳下阿蒙,經過發(fā)奮努力,讓同僚刮目相待,說到這我們不禁想到前幾天學的一篇文章《傷仲永》,讀完這兩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聯系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生:學習對一個人來說,確實很重要。
生:仲永受于天而不受于人,最終泯然眾人;呂蒙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刮目相看。通過對比體現出開卷有益。
生:活到老學到老。呂蒙那么大年齡才開始學習都讓人刮目相待,我們更應該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師:好,活到老學到老,我把這句話送給大家。仲永天資聰穎,因后天沒有學習,最終泯然眾人;呂蒙那么大年紀才開始就讀,但經過努力,讓人刮目相待。看來讀書確實有益。
(解說: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學生的感情體驗,注重學生表達能力培養(yǎng)。把這兩篇課文比較閱讀,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開卷有益的中心,引起學生感情共鳴,避免教條式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七、拓展延伸
師:古今中外,許多仁人志士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誰能說一些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嗎?
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生: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生: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
生:書到用時方恨少。
師:“書到用時方恨少”,讓我們一起
多讀書,讀好書。最后送大家一句話,我們師生共勉“窮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解說:課外知識積累是語文資源充分利用的一個方面,注重學生課外知識的積累是
提高學生
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手段。)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勸學————不學
。☉┣校
吳下阿蒙
又勸————就學
(關心)
刮目相待
論議————結友
。@贊)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自讀課,故事性很強,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放在了朗讀上,通過自由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課本劇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這節(jié)課中得以充分體現。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我愛畫畫》是一堂口語交際訓練課,本課配有一幅圖畫,內容是四個小朋友在邊畫畫邊交談。圖中人物動作鮮明,表情生動。教學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表演等形式,激發(fā)學生交際興趣,培養(yǎng)學生大方、有禮貌的聽說態(tài)度,訓練學生用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樂意把自己的畫介紹給大家。
2、培養(yǎng)學生用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大方、有禮貌的聽說態(tài)度。
教學用具:
掛圖、彩筆、紙、畫。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氛圍,激趣導入
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請了幾個愛畫畫的小朋友來做客。你們瞧,他們來了。(出示掛圖)咦?這四個小朋友怎么這么面熟呀?他們是——(眼尖的學生發(fā)現是自己班上同學的名字,大聲念出。念到名字的學生走上講臺扮演圖中的小朋友。)讓我們認真觀察他們做些什么,說些什么?
小明:小惠,你畫的是什么?
小惠:我畫的是草地上一座房子,小白兔在屋里煮飯,屋頂的煙囪正冒煙呢!平平,你呢?
平平:我畫的是一張桌子,桌子上有一盤蘋果。我最愛吃大蘋果。敏敏,你畫什么?
敏敏:我畫的是高樓大廈。小明,你畫好了嗎?
教師:謝謝小惠、平平、小明、敏敏的精彩表演。ㄕ坡暎
評點學生是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教師讓學生通過表演,模擬生活交際實際,喚醒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使學生增強了生活體驗,激發(fā)了思維與口語表達的環(huán)境條件和動力源,從而激發(fā)起學生交際的興趣。
二、以圖激趣,明確要求
教師提問:剛才幾個小朋友干什么,他們都說了些什么?
生:他們告訴其他小朋友自己畫了什么。
生:他們還對別人的畫提了意見。
師:他們是怎樣提意見的呢?是不是說:“你畫得不好,你畫得太難看……”?
生:小朋友都夸別人的畫畫得好。還很有禮貌。
(板書:說說自己的畫,夸夸喜歡的畫。)
評點教師通過語言比較,讓學生明確在評價別人時,應該多夸獎,必須有禮貌。同時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引出本節(jié)口語交際課的內容。
三、激情促說,雙向互動
1、學生在小組中交換提問,分別介紹自己畫了什么,然后再說說自己喜歡哪幅畫,為什么。
2、請說得較好的小組向全班展示畫,并介紹畫的內容,相互評畫。教師鼓勵其他同學對這個小組同學的畫和話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師:聽了這個小組同學的交談,下面的同學想對他們說什么嗎?
生:×××同學,你畫得真棒!(師:表揚你啦!你該怎么說?)
生:謝謝!
生:×××同學,你的畫要是……
。◣煟航o你提建議呀,你該怎么表示?)
生:謝謝你!我接受你的建議,一定把這幅畫畫得更好。
評點教師努力調動學生生活與語言積累,提示有關文明禮貌與交際內容的語言材料,使之受到正確的訓練,有效地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教師:還有很多同學的畫畫得很好,你們想看嗎?讓我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去別的小組觀賞別人的畫。把你最喜歡的畫記下。
評點讓學生自由走動,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畫,使學生真正成為活動參與者。
四、表揚鼓勵,課后延伸
教師:今天這堂口語交際課,每位同學不僅介紹了自己的畫,還學會了評別人的畫,相信今后咱們班會涌現出更多的小畫家,畫出更美的畫,把我們班裝扮得像個大花園。課后,我們將舉辦畫展,請學校的老師和大哥哥、大姐姐來我們班參觀。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活動目標:研究在自己讀過的書中,哪幾種動物出現的較多,他們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寫下研究結果,并與同學交流,看看同學與自己的結論和想法有什么不同。
活動重點:寫下研究結果并與同學交流。
活動準備:讀書,寫下自己的研究結論和想法。
活動時間:一周
活動過程:首先讀書,研究書中出現較多的動物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接著寫下研究結果,最后與同學交流,比較結論與想法有什么不同。
活動交流——書本中的動物
一、引言導入:
同學們,在眾多的故事書中,比如《丑小鴨》、《狼和小羊》、《舒克和貝塔》,都有大家熟悉的動物朋友。哪幾種動物出現較多?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把大家的研究報告拿出來與朋友交流共享。
二、小組交流。
1、分組交流,哪幾種動物出現最多?我最喜歡和最討厭的動物是誰?為什么?
由組長填表格或者寫下結果。
2、整理小組成員的發(fā)言,并選定代表準備全班發(fā)言。
3、選擇最有代表性的故事片斷進行表演,展示自己的想法。
三、全班匯報成果。
1、動物名稱及自己對他的印象。
2、喜歡或討厭及原因。
3、故事片斷表演。
四、教師小結:
童話故事是同學們喜歡的,故事中的動物更受到大家的喜愛,因為他們明確的代表了我們內心評判善惡美丑的標準。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就以這種標準去衡量別人和自己。找到自己的影子了嗎?愿大家多讀書。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目標點擊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高三語文 第三單元復習教學設計示例。
2.了解《紅樓夢》有關章節(jié)的故事情節(jié)。
3.了解寶玉、王熙鳳、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標
1.學習簡潔明快、準確生動、質樸自然、耐人尋味的敘述語言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2.閱讀有關章節(jié),力求較好地欣賞《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
二、要點回放
1.《紅樓夢》有關章節(jié)的思想內容。
(1)《訴肺腑》
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是《紅樓夢》故事情節(jié)的主線。本文通過寶黛傾訴肺腑,吐露心聲,表明他們的愛情已經成熟。
(2)《寶玉挨打》
所寫的是《紅樓夢》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現了賈政與寶玉父子兩代的思想沖突,明確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學詩》
以飽蘸深情的筆,謳歌了這精華靈秀所鐘的薄命女兒香菱。
(4)《抄檢大觀園》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觀園里拾到一個繡春囊而大發(fā)雷霆,質問鳳姐,風姐說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系,刑夫人的仆人王善保家的進讒言,提議夜里到大觀園各處一一抄檢,通過描寫一系列活動,表現了復雜的矛盾沖突,逆造了王熙風、晴雯、探春等幾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檢大觀園是賈府內部各種矛盾激化的結果,也是賈府由盛而衰的一個征兆。
2.分析有關章節(jié)中的人物形象
賈政:懼怕忠順府,聽信讒言,易于動怒,笞子時下手不知輕重,性格正統(tǒng)頑固。
賈寶玉:言談機敏,不善應酬,矢志不移,性情溫潤,善體貼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機,以退為進。
王熙鳳:指揮若定,管家風范。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時又熱情實在,富于同情心,不虛偽,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堅毅,不甘心庸俗的現狀,而發(fā)憤自強的女性形象,執(zhí)著精誠,虛心求教,努力追求,不達目的決不休止。
3.領會所選章節(jié)的基本手法
《訴肺腑》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表現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點。
《寶玉挨打》情節(jié)聽跌宕起伏,錯落有致。
《香菱學詩》筆墨飽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濃,立意新穎,章法新巧。
《抄檢大觀園》情節(jié)頗為曲折矛盾復雜。
三、方法指津
本單元學習節(jié)選自《紅樓夢》的四篇課文。學習這四篇課文,要投入感情,展開想象,走進《紅樓夢》的藝術世界;又要“跳出來”,客觀地評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藝術特點,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高三語文 第三單元復習教學設計示例》。尤其要注意學習它的簡潔明快、準確生動、質樸自然、耐人尋味的敘述語言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同時,閱讀《語文讀本》中所選的《紅樓夢》有關的章節(jié),最好課外閱讀《紅樓夢》全書,力求較好地欣賞這部偉大作品。
四、考點例析
[考點]
1.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例題]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xiāng)之情,而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分析]此題重點是考查鑒賞古典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陀^世界中的一切具體的物象一旦進入詩中,便成為具有強烈感情色彩乃至具有深邃思想的詩的意象,這種現象,在美學理論中稱之為移情作用。一種深入人心的意象一旦形成,它甚至可以世代襲下去成為一個民族的某種心理象征。自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被作為一種惜別的象征之后,“折柳”便成為人們送別親友的感情表達方式。自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對美好的比喻之后,“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繼而流行,“桃花”就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征?偸侵貜湍撤N意象的蘊涵,必造成閱讀者的反感,聰明的詩人總是在尋找著表達的新意,所以楊柳、桃花在不同的詩篇里呈現出各異的內涵。例如,楊柳可以是依依惜別的感情寄托,但也可以因其報春的特征而勾引起少婦的閨思,甚至還能從它隨風擺動的形象發(fā)現某些與人格精神有關的蘊涵。桃花可以是美色的表征,也可暗喻夕陽或鮮血。所以詩的意象中雖然有一些出現頻率較高的自在的物象,但是它們的內涵和指向則不應受到限制和定位。
這首詩著重寫作者的一種思鄉(xiāng)之情。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從詩中看,又恰恰是由“聞”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因“折柳”曲,它屬于漢樂府古曲,以古代離別往往從路邊折柳枝送別來抒寫離別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寄托著惜別懷遠之意。說“折柳”在詩中的地位實為重要,可見是有根據的評價。但鑒賞詩歌見仁見智是正常現象,因此命題者沒有把這種評價絕對化,而是認為是否同意“關鍵”之說,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考慮給分。這種主觀性命題,更符合鑒賞的原則。
五、遷移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
波瀾,亦即情節(jié)波瀾,它是小說的縱向運動。對小說結構的考察,亦應包括對情節(jié)波瀾的考察。
總的說來,《紅樓夢》的情節(jié)推進并非大波大瀾、大起大落,不給人以大驚大喜的審美感受。從題材角度看,《紅樓夢》是一部家庭瑣事小說,從風格上看,它又是一部“不敢稍加穿鑿”的大寫實小說,這決定了《紅樓夢》的波瀾不驚。小說情節(jié)波瀾的基本面貌如此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六篇】相關文章: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八篇06-10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九篇11-28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匯總四篇10-10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匯總10篇10-08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集合10篇06-22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集錦九篇05-27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8篇06-05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9篇01-19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6篇01-08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4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