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十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zhì)量高水平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講讀課文,語句優(yōu)美,恰似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學習這篇課文會讓我們感受到充滿童趣動物世界,感受到小雞努力沖破蛋殼后,看到世界如此美麗的驚喜的心情。抓住課文的兩條線索(小雞的孵化過程;小雞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變化);借助課文插圖;抓住關鍵詞體悟小雞內(nèi)心活動;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領悟。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北菊n采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tǒng)一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fā)學生靈性服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使學生了解小雞的孵化過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鞏固掌握本課的9個生字,進一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周圍的世界美不美呀?有誰能為大家說一說周圍的世界美在哪呢?
學生自由表達他們眼中的美好世界,教師鼓勵評價。
2、以游戲的方式復習生字詞:
師:(出示課前準備的粘貼畫)小朋友,你們瞧,這幅圖畫上那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的世界多美呀!想得到它嗎?只要你們能闖過生字關,把圖畫上的生字讀準,讀好,就能得到它!現(xiàn)在趕快練習吧!
學生分小組相互讀詞語,相互評價,小組推薦優(yōu)勝者,再全班比賽,評出優(yōu)勝者,獎勵一幅粘貼畫。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
師:說說這幅圖美在什么地方?
學生思考后,教師指投影圖下的句子:“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讓學生認真的讀兩遍。
師:這句話中,哪些詞語是表示顏色的?能找出來后能用自己的畫筆畫出來嗎?
學生找出表示顏色的三個詞,想象畫圖。
教師分別出示投影,向?qū)W生展示“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樹木”和“碧澄澄的小河”。并讓學生對比自己的想象畫,加深對表示色彩的詞語的理解和認識。
4、復習詩歌《家》(新課標蘇教版語文第一冊中課文):
師: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祖國多美呀!孩子們,你們能用我們以 前學過的一首詩來贊美它嗎? 齊背詩歌《家》。
。ㄔO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地感知課文,產(chǎn)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把過去學過的知識與新知聯(lián)系起來,起到以舊帶新的目的。)
二、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談話引入,提出朗讀要求:
師: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要通過這節(jié)課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學得的本領!展示什么本領呢?第一,展示我們讀課文的本領;第二,展示我們小朋友寫字的本領。有信心嗎?好,老師要求你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句子的意思。(學生多種方式朗讀課文)
師:現(xiàn)在老師就來考考大家,看你們能否把課文意思讀懂?
2、 出示問題,指導閱讀:
、、小雞在蛋殼里認為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小雞啄破蛋殼看世界很容易嗎?
學生自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小組討論。
教師板書關鍵詞予以提示:“先――后來”、“睡――醒了”;“看見――想”“啄呀啄呀”、“很久”、“才”學生自由回答問題,師生共同評價、補充。
⑵、小雞想象的世界和它看到的世界一樣嗎?小雞看到如此美麗的世界,它的表現(xiàn)會怎樣?它又會說些什么呢?
⑶學生自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想象回答問題。
教師板書:“一撐”、“就·撐破了”!皣\嘰嘰”,“慢慢”。
教師朗讀課文,讓學生邊聽讀邊想象課文中的情境并準備對教師的朗讀水平進行評價。
教師引導并衷懇接受學生的評價。
。ㄔO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在于,以學生的閱讀為主,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充分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感悟
1、師生合作引讀課文并配上音樂:
師:看來,小朋友把課文讀懂了,現(xiàn)在老師也想讀讀課文,要想賽過老師,你們的眼睛可要盯好課文,注意老師的手勢,看誰接得好!
師生共同玩搶接讀比賽 。
2、師:小朋友讀得非常流利,老師覺得大家讀課文時再加把勁就更感人了。你們誰喜歡哪一部分課文就讀那部分課文。一會兒,讓大家評一評你讀的聲音是否洪亮,有沒有適當?shù)膭幼骱捅砬椤?/p>
學生自己練習后展示讀課文的本領,師生共同評價。
3、出示頭飾:
師:老師這里有4頂神奇的蛋殼,只要你戴上它就能變成這個對未來充滿幻想的小雞。誰喜歡演小雞?指名愿意展示的學生戴上。
師:現(xiàn)在你戴上蛋殼的頭飾就變成誰了?想想,小雞的聲音、動作、表情是怎樣的? 請戴頭飾的同學上臺表演,下面的小觀眾注意聽他是否把高興和驚奇的心情讀出來,有沒有動作和表情。
表演結(jié)束,把頭飾獎勵給參加表演的學生。師生共同評價。
。ㄔO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進一步讀好課文,活躍課堂氣氛,努力創(chuàng)設開放的、民主的、和諧的課堂氣氛。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四、指導書寫:
小朋友剛才欣賞了很美很美的圖片,讀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課文,那么,你們還能寫出很美很美的字嗎? 出示生字,讓學生觀察結(jié)構(gòu),說說要寫好這些字,要注意什么?教師范寫,學生描紅,作業(yè)展示,評議。
。ㄔO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字型掌握漢字的結(jié)構(gòu),養(yǎng)成寫好漢字的習慣。)
五、指導背誦:
教師指導學生背誦課文,學生嘗試當堂背誦課文。
六、作業(yè):
畫畫寫寫:《美麗的世界》。
要求學生課下在回憶課上內(nèi)容的同時,想象畫出身邊美麗的世界。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1、形變:物體發(fā)生形變是力作用的結(jié)果,形變方式有形狀和體積的改變,任何物體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發(fā)生形變,只不過有些形變程度很小,只有通過儀器及實驗手段才能明顯顯示出來,在力的作用下不發(fā)生形變的物體是不存在的。形變的種類有兩種,一種是彈性形變,一種是非彈性形變。
2、彈力:彈力是接觸力,物體間產(chǎn)生彈力,兩物體必須接觸且發(fā)生彈性形變,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兩接觸物體是否發(fā)生彈性形變,可用假設法來判斷,若假設接觸的物體間有彈性形變,則有彈力作用,若物體所處的狀態(tài)與事實不相符,則假設不成立,無彈力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伲朗裁词菑椓皬椓Ξa(chǎn)生的條件;
②.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正確畫出力的方向;
、郏缽椓Υ笮〉臎Q定因素及胡克定律。
2、過程與方法
、伲岣咴趯嶋H問題中確定彈力方向的能力;
、冢ㄟ^探究彈力的存在,是學生體會假設推理法解決問題的巧妙。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觀察和了解形變的有趣現(xiàn)象,感受自然界的奧秘,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及彈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內(nèi)容及應用。
2、難點:接觸的物體是否發(fā)生形變及彈力方向的確定。
【授課類型】新授課
【主要教學方法】講授法
【直觀教具與教學媒體】 黑板、粉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問題1:力的定義是什么?
——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問題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使物體形狀發(fā)生改變。
問題3:能夠舉出一些外力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改變的例子?
——壓縮彈簧、擠壓海綿、用手彎曲直尺、小鳥壓彎枝頭、拉動橡皮筋等。
二、新課教學
(一)彈性形變和彈力
問題4:以上例子中各物體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物體的形狀或體積都發(fā)生了改變。
結(jié)論: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上面所舉的例子中,在外力的作用下物體的形變都非常明顯,用肉眼可以看的很清楚,但有些形變非常微小,無法看清。例如書本放在桌面上,桌面發(fā)生的形變;人站在地面上,地面發(fā)生的形變。這些形變我們需要通過儀器及實驗手段來判斷。任何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都會發(fā)生形變,只不過形變有大有小。
演示:①.用力擠壓海綿,海綿發(fā)生形變,松手后恢復原狀;
、冢昧鹌そ,橡皮筋斷裂,無法恢復原狀。
總結(jié):物體發(fā)生形變,在撤去外力后,有些能恢復原狀,如例子中的海綿,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而有些物體由于形變過大,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從而不能恢復到原狀,這種形變叫做非彈性形變,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任何物體的形變?nèi)绻^了彈性限度,將不能恢復到原狀。
演示:①.被彎曲的直尺上放一粉筆頭,放手后粉筆頭被彈起;
、冢焕斓南鹌そ钌戏乓恍〖垐F,放手后小紙團被彈飛。
問題5:為什么粉筆頭、小紙團會被彈起?
引導學生回答:形變的物體要恢復原狀,會對和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就被彈起。我們把這個力叫做彈力。
問題6:如果粉筆頭、小紙團與形變的物體不接觸,會受到彈力嗎?
引導學生回答:不接觸一定不會受到彈力。
總結(jié):彈力的產(chǎn)生需要兩個條件,直接接觸并發(fā)生形變。
(二)幾種彈力
學習了彈力的定義,我們通過幾種常見的彈力進一步來研究彈力的問題。 問題1:課本放在桌面上,根據(jù)我們以前所學的知識,課本和桌面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呢?
——課本多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課本的支持力。
問題2:它們是彈力嗎?為什么?
——它們是彈力,因為它們符合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接觸并且發(fā)生形變。
教師精講: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由于重力作用而壓迫桌面,使書和桌面同時發(fā)生微小的形變。書要恢復原狀,對桌面產(chǎn)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彈力F1,這就是書對桌面的壓力;桌面要恢復原狀,對書產(chǎn)生垂直于書面向上的彈力F2,這就是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學生活動:靜止的放在傾斜木板上的書,書對木板有壓力,木板對書有支持力,知道學生畫出力的示意圖,分析壓力和支持力的方向。
物體;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引導學生分析靜止時懸繩對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導學生得出結(jié)論:懸掛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緊懸繩,使重物、懸繩同時發(fā)生微小的形變。重物由于發(fā)生微小的形變,恢復原狀時對繩產(chǎn)生豎直向下的彈力F1,這是重物對繩的拉力;懸繩由于發(fā)生微小的形變,恢復原狀時對重物產(chǎn)生豎直向上的彈力F2,這是懸繩對重物的拉力。
結(jié)論:拉力是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彈力有無的判斷可以采用假設法。
產(chǎn)生彈力必須要接觸,但接觸的物體之間不一定有彈力。引導學生分析如圖4中靜止的小球與墻壁之間是否有彈力。
結(jié)論:墻壁與小球之間沒有彈力?梢圆捎眉僭O法,假設墻壁與小球之間存在彈力F,則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會靜止,會向右運動,這與題目中小球靜止相矛盾,所以墻壁對小球沒有彈力。
這是判定相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否有哦彈力的基本方法,說明兩物體接觸但沒有發(fā)生形變。
。ㄈ┖硕
結(jié)論:壓力、支持力都是彈力。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壓的
演示:①.直尺彎曲不同的程度彈射粉筆頭,彎曲程度越大,彈射越遠。 ②.橡皮筋拉伸不同的程度彈射小紙團,拉伸程度越大,彈射越遠。 引導學生得出結(jié)論: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形變消失,彈力也隨之消失。這是對彈力大小的定性描述。
想要定量描述彈力與形變的關系,一般來說是比較復雜的,但是彈簧的彈力與形變的關系是比較簡單的。彈簧的彈力與彈簧的伸長量或壓縮量滿足關系式:
F=kx
即彈簧的彈力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這個式子是由英國科學家胡克首先發(fā)現(xiàn)的,因此叫做胡克定律。式中,F(xiàn)表示彈力,x表示彈簧的型變量(既可以是伸長量,也可以使縮短量),k表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其單位是牛/米,符號是N/m。生活中常說有的彈簧“硬”,有的彈簧“軟”,指的就是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不同,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和彈簧的粗細、材料、長度、直徑、繞法等有關,它反映了彈簧的特性。每根彈簧都有其特定的勁度系數(shù)。
【布置作業(yè)】 課本56頁問題與練習2、3、4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認識樹林能抗拒狂風、阻黃沙、隔煙霧、擋噪聲,給城市,給人們帶來整潔與安寧。
2、增強環(huán)保意識,養(yǎng)成愛護樹木、草地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讀課文,體會樹林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教學準備:
1、課文配套的課件、幻燈片。
2、歌曲《小松樹》的磁帶。
3、一枚卡紙做的軍功章。
4、課前讓學生了解狂風、黃沙、煙霧、噪聲會給人們帶來哪些災害。
教學過程:
一、揭題
這節(jié)課,老師先帶大家去一個城市走走。(在鋼琴聲中看城市風光圖的幻燈片)
說說,這個城市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家說得沒錯,可你知道秘密在哪嗎?是因為有一群群特殊的衛(wèi)兵在日夜守護著它,人們親切地稱他們?yōu)榫G色的衛(wèi)兵。(揭題,齊讀)[動聽的音樂,美麗的城市,給人以美的享受,讓人對綠色的衛(wèi)兵油然而生一種喜愛之情]
二、入情入境,觀看錄相
a)想了解他們嗎?好,就滿足大家的愿望,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
b)談談你所了解到的?(生說,師做相應的板書)[以看錄象的直觀形式,不僅生動,而且文中一些重點詞不說自解。]
三、自由讀課文,學習重點段
小朋友們了解得還真不少,會看,會聽,還會思考,真不錯。哎呀!戰(zhàn)斗開始了,綠色的衛(wèi)兵同來犯的敵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讓我們趕快去看看吧。
a)打開書本,邊讀邊找出寫戰(zhàn)斗的部分,用劃出敵人的表現(xiàn),用波浪線劃出綠色衛(wèi)兵的表現(xiàn)。然后同桌分工合作讀一讀。
b)指名小組合作讀,后評價。
你能根據(jù)自己的體會,讀給大家聽聽嗎?哪一組先來試試?(在評價的過程中,通過討論,再讀,使感情更深層次地得到體會。)
c)隨機理解挽起手臂筑成長城。[這兒通過邊讀邊演的方式更能激發(fā)讀的愿望,教師卻忽略了]
d)分角色引讀。
e)進行想像說話訓練,體會綠色衛(wèi)兵的功勞。
小朋友們,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么?這是一枚軍功章,只有立了功的人才能得到它?你覺得老師可以給綠色的衛(wèi)兵帶上嗎?說說你的理由。[通過沒有綠色的衛(wèi)兵,會()。的討論,反饋交流,更深層地認識到綠色衛(wèi)兵的功勞,使感情得到了升華。]
四、表演讀
看來這軍功章帶在綠色衛(wèi)兵的身上一點也不過分,小朋友們,你們愿意把綠色衛(wèi)兵的這種勇敢用表演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嗎?
指名表演評價再表演[由于時間關系,安排的環(huán)節(jié)太多,課堂中沒有實施。也許與前面的讀結(jié)合能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
五、總結(jié)
綠色衛(wèi)兵的勇敢確實值得敬佩,不過你們的演技也很值得敬佩,把掌聲送給自己。
a)小朋友們,此情此景,你想對這群可愛、可敬的綠色衛(wèi)兵們說些什么呢?
b)了解了綠色衛(wèi)兵的作用,今后的你會怎樣做?
我代表大家謝謝你,代表我們的城市謝謝你,代表我們的地球媽媽謝謝你!
c)音樂渲染氣氛,以畫激情
這枚軍功章帶在了這名衛(wèi)兵的身上,但功勞是屬于他一個人的嗎?是呀,一棵孤樹不頂用,一片樹林擋狂風。讓我們拿起畫筆,今天我們在黑板上種下我們心中的那棵小樹苗,相信!明年在義烏這片土地上,充滿生機的小樹會一棵棵挺立起來。(在音樂聲中一組組上臺畫畫)
d)讓我們再一次滿懷贊美和感激之情,來讀一這篇文章吧!
[最后以畫激情,在音樂的渲染下,通過說服性的言語,學生明確了城市的美麗需要靠大家愛護草地,樹木,多植樹才能實現(xiàn)]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課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體現(xiàn)了人和樹之間密切、和諧的關系。學生在朗讀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受到爺爺愛護小樹的行為的感染,從小養(yǎng)成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字。
2、認識刂、冫、人、灬四個偏旁。
3、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4、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教學準備:
1、字卡
2、畫有冬天和夏天小樹的黑板
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
你們喜歡小樹嗎?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有可愛的小樹的課文。
板書課題:爺爺和小樹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嗎?
。ɡ糜H切的對話,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學生下面的學習做好情感上的鋪墊,針對課題,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找尋答案吧。自己拼拼拼音,讀讀課文,拿也鉛筆劃一劃不認識的字。
。ㄔ谧宰x時,要求應具體、到位,另外,引導自讀時語言應盡量帶有鼓勵性。在學生讀課文時,培養(yǎng)學生讀讀劃劃的習慣。)
教師指導
你有哪些字不認識?從字卡里找出來,貼到黑板上。
。ㄗ寣W生找不認識的字,利用這種生字呈現(xiàn)方法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以使其集中注意力。)
引導學生學習,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組詞辨義。
組織學生分小組學習剩余生字,交流識字的方法。
匯報,反饋。
(識字的教學我采取先在教師指導下全班學習,再分組學習的方法是為了讓學生先明確感受一定的識字方法,再交流。)
認識偏旁刂、冫、人、灬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依據(j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要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還要能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據(jù)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它取材廣泛,修史態(tài)度嚴肅認真,記事翔實,內(nèi)容豐富。作為史家之絕唱,其記敘事實、刻畫人物、反映社會的功力是值得每一個師法和玩味的!蛾惿媸兰摇纷プ£悇、吳廣的活動為線索,向我們重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農(nóng)民起義的畫面。作品不僅有起義發(fā)起的經(jīng)過的敘述,更有起義主要領導人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和起義前途的規(guī)劃,使人讀后對這場聲勢浩大的斗爭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同時,在整個起義發(fā)起的過程中,兩位領導人物又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和各自的個性,是閱讀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要把每一個閱讀者帶入當時的情境,去感受當時的危機、奮起與風云變幻,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總以文章的情節(jié)為基礎和依托,了解梗概,描述個中場景、人物和細節(jié),表達出自己的愛憎感受。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唯物史觀
閱讀原始典籍,了解陳勝吳廣起義發(fā)生的原因與經(jīng)過,樹立學生的唯物歷史觀,學會客觀地看待歷史、評價歷史人物并從中生發(fā)對歷史發(fā)展的思考與感悟。
2.緊扣線索、集中敘事的記敘方式
本文以陳勝、吳廣兩個人物的活動為線索,串起大澤鄉(xiāng)起義的全部過程,在其中還插入了兩個人物對當時形勢以及起義前景的分析。文章不蔓不枝,情節(jié)集中,行文清晰明了。
3.刻畫人物的方法
文章的核心人物是陳勝,作品用他少年時不同于凡人的鴻鵠壯志來鋪墊壯年的驚天動地的壯舉,用共舉大事的吳廣來襯托他善于審時度勢的政治眼光和善于謀斷的領袖才干。教學中要抓住這一重點,體會《史記》高超的寫人技巧。
4.閱讀淺易文言文方法
教學中應教會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積累古代詞語,嘗試和練習辨析詞的古今意義的差別,辨析相同詞語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下的不同意義,在把握大體內(nèi)容的基礎上,對精彩環(huán)節(jié)和重點內(nèi)容要能夠復述甚至誦記,以不斷增強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方式
1.多樣化的誦讀
文言文要加強誦讀,在誦讀的基礎上達到理解,但是對誦讀的理解不能過于偏頗和狹窄,而應該通過不同方式來呈現(xiàn)。有對全文的全面朗讀,有對重點內(nèi)容的重復朗讀,有對關鍵語句的反復品讀,有拈連相關內(nèi)容的聯(lián)讀,甚至還可以有以文言原文為表述形式的表演讀,以不同的誦讀方式來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不同目標。
2.比較與辨析
本文文言詞語樸拙,許多詞語字形雖同但是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下表達的意義大不相同,尤其是與現(xiàn)今的意義往往相去甚遠,教學中通過對具體語言環(huán)境的把握來捕捉這些詞語的意義差別,辨析漢語在古今發(fā)展歷程中詞義發(fā)生的變遷。
3.思考和感悟
西人有云讀史使人明智(培根語);國人又說以史為鏡,可以知得失。陳勝吳廣的斗爭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它在社會價值觀念上實現(xiàn)的突破是極具顛覆性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閱讀本文,可依據(jù)歷史背景,思索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可結(jié)合作品描述,感受主人公的個性和靈魂;可透析敘事語言,琢磨《史記》特有的史家手筆
教學過程
一、在追憶中復現(xiàn)
以俗語引出古今中外反抗壓迫的例子,導入陳勝吳廣起義一事,并借助學生印象簡單回憶這一歷史事件的概貌,為深入學習做鋪墊
二、在合作中疏通
通過合作討論、交流分享朗讀疑難文言語句,辨析字形相同的文言詞語存在的多種意義,為深入閱讀課文做進一步鋪墊
三、在審讀中發(fā)現(xiàn)
引導和鼓勵學生以發(fā)現(xiàn)的眼光來閱讀課文,通過自由式的審讀捕捉文言語句后包含的信息和思想,對陳勝吳廣共謀大計、鼓動士卒這兩段文字做重點朗讀,引導學生感受人物特點
四、在評價中感悟
引導學生就陳勝人物個性、文章刻畫人物的技巧做歸納性的評價,對前一階段自由式的閱讀予以梳理并把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向課外閱讀
【教學實錄】
一、在追憶中復現(xiàn)
師:有一句老話,不知道你們這個年紀的孩子熟不熟悉,所謂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
生:(齊答,有的笑)反抗。
師:不知道笑的同學是出于什么原因。可以告訴我嗎?
生:(遲疑后終于開口)平時覺得學習壓力太大了,想發(fā)泄一下時就這樣給自己找理由的。
師:(微笑)這個理由也沒錯啊。這句話道出了一個自然規(guī)律,壓力過大當然會產(chǎn)生反作用力啊。不過,說出這句哲言的人本意可不在此。有同學能告訴我它本來是說什么的嗎?
生:聽歷史老師經(jīng)常講。說的是被壓迫者總是會奮起反抗的,而斗爭的原因不在別人,就在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壓迫。
師:這是一位政治家對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高度總結(jié)。大家能舉出你熟悉的歷史事實嗎?
。ㄉe例,略)
點評由一句歷史規(guī)律發(fā)散開來,幫助學生積累人文修養(yǎng),發(fā)展發(fā)散思維。
師:剛才大家提到了我國古代陳勝吳廣反抗秦王朝的斗爭。我們一定對這件歷史史實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哪一位同學向我們簡單介紹經(jīng)過。
生:陳勝吳廣被征發(fā)去修長城,結(jié)果他們在大澤鄉(xiāng)的時候因為下起了大雨,道路被阻斷,貽誤了服役報到的期限,按照當時秦朝的法律要被判處誅滅九族(,那時秦朝的法律特別殘酷),于是他們就拼死反抗,起義斗爭了。
師:這位同學講述的基本上符合史實,不過可不夠繪聲繪色了。這樣聽來,大澤鄉(xiāng)起義好像就是一件很平常容易的事了。(眾笑)不過,還是要感謝他幫助我們重新恢復了對陳勝吳廣大澤鄉(xiāng)起義的大致印象。(師正色)大澤鄉(xiāng)起義是在怎樣的背景和環(huán)境下發(fā)起的?在嚴酷的管制下陳勝吳廣如何能夠發(fā)起翻天覆地的壯舉呢?陳勝憑借什么成為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農(nóng)民起義掌旗人的?讓我們隨著一位二千多年前的偉人的講述,把目光投向那刀光劍影、風云變幻的歷史深處吧。
點評學生對歷史事件大致內(nèi)容的回顧,在學習者心底勾勒出學習對象的一個粗略輪廓,為工筆描繪、審慎修飾打下了基礎。這是學習建構(gòu)的發(fā)端。
二、在合作中疏通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把讀不順的句子勾畫下來,一會大家共同解答。(生自由朗讀)
生:這個句子太長,我總讀不順──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生:應該讀成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師:為什么你讀成這樣的節(jié)奏呢?
生:它的意思是指陳勝吳廣把隊伍假稱為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隊伍,根據(jù)大意就可以分出朗讀的節(jié)奏了啊。
師:看來這位同學已經(jīng)掌握了文言文朗讀的一點關鍵竅門啊。朗讀的節(jié)奏一定要根據(jù)詞句的意義來斷讀。大家一定要掌握這個規(guī)律。來,我們試著讀讀這樣一類的長句。
生: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生: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
師:不錯,大家都讀得很準確。如果沒有讀不順的句子了的話,請大家分組合作,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共同審聽他的朗讀,看有沒有發(fā)生分歧的地方。在聽的過程里,還要注意把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標記出來,然后提交給小組的同學們,依靠大家的力量來理解。如果在小組內(nèi)決定不下來的疑惑,一會兒我們?nèi)嗤瑢W來集中攻關,好嗎?(學生自由組合,朗讀,討論,教師巡回指導合作學習的進程)
師:大家在小組內(nèi)有什么爭論不決的問題嗎?請?zhí)岢鰜,讓全班同學也多一次合作探討的機會啊!
生:我們遇到了一個用課本的注釋解釋不通的詞語。第二段中,課本對書的解釋是寫的意思,可是得魚腹中書怎么也講不通。
生:你們看到的當寫的意思的書字是丹書帛曰里的書;得魚腹中書里的書指的是寫的那個東西,或者就叫字條吧。
師:同樣的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意思是不一樣的。我看,大家現(xiàn)在就來做一個小比賽吧,大家一起來找找這篇課文里字形相同但意義不同的字,比較一下他們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看那個組找得多,比較得好。(生合作查找)
。ㄓ懻摻涣。如等死,死國可乎和公等遇雨中的等,扶蘇以數(shù)諫故和廣故數(shù)言欲亡中的數(shù)和故有小組將本文中多個之字的意義加以辨析)
師:看來老話說的一點不錯,獨木難成林,只有眾人拾柴才能火焰沖天啊。大家的相互合作使我們每個人的學習收獲十分豐富,學習效率特別的高。這樣人人貢獻一點、人人擁有一片的好方法可要堅持和發(fā)揚。
點評本文篇幅長,文字還算淺易,文言詞語分散在文章中各個角落,比較和辨析工作適合采用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實施。以恰當?shù)睦幼龊煤献鲗W習的示范,通過交流共享學習的成果,并對合作學習給予鼓勵,使合作者不斷增強合作意識。
三、在審讀中發(fā)現(xiàn)
師:通過剛才的朗讀和辨析,相信同學們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了一定把握,我們回頭來看看剛才那位同學的講述有沒有不實之處呢?
生:剛才他講到大澤鄉(xiāng)起義是爆發(fā)在陳勝吳廣被征發(fā)去修長城的途中,其實不是,本文寫道:二世元年七月,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事件發(fā)生的背景是在被征發(fā)到戍守漁陽的途中。
師:是啊,這個細節(jié)有點張冠李戴了。剛才這位同學讀到一句二世元年七月,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就讀出了事件發(fā)生之前的背景,你從這句話中還讀出了什么呢?
生:我還了解到當時的貧富之間的矛盾十分激烈?
師:(饒有興趣)哦?
生:閭左是窮人的代稱,也就是只有窮人被征發(fā),富人卻可以免除這樣的苦差。
師:有見地。真是一個深刻的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你的發(fā)現(xiàn)呢?
生:我還注意到這里好像也交代了陳勝吳廣起義的基本隊伍。也就是說,他們發(fā)動起義開始斗爭時,反抗的力量就是這九百人。
點評做好發(fā)現(xiàn)式閱讀的啟發(fā)和示范,點燃學生課堂閱讀探究的引線。
師:不錯。就是這九百人卻點燃了顛覆大秦王朝的烈火。三位同學的閱讀是十分有效的,他們的閱讀是在不斷的發(fā)現(xiàn)中前進和收獲。讓我們用這樣的方法再來閱讀課文,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ㄉ喿x)
生:我發(fā)現(xiàn)陳勝年輕的時候就有超乎常人、不同凡響的志向。他少時與人傭耕,別人嘲笑他不可能富貴時,他就發(fā)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心聲。
生:陳勝吳廣之所以走上造反之路的原因是因為秦朝的統(tǒng)治實在是太殘酷了。課文中寫到: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貽誤期限就要全部斬首,實在是嚴酷。
生:陳勝吳廣選擇反抗的原因我覺得在于死中求生。當時已經(jīng)貽誤期限,亡亦死,舉大計亦死,不管是逃跑還是起來造反都是死罪一條,而后者還有一線生機。
師:你說的是絕處求生是不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生:我覺得當時秦王朝是該滅亡了,因為它已經(jīng)失去了民心。陳勝的話中有一句說道: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統(tǒng)治已經(jīng)引起了天下公憤。
生:我發(fā)現(xiàn)陳勝非常有頭腦,他分析當時的情況很準確。而且,他還謀劃起義后打出公子扶蘇、楚將項燕的旗號。這一招十分英明:自己這幫人屬于平平之輩,沒有什么號召力,而一個公子扶蘇,是大秦皇子,而且百姓多聞其賢,一個是項燕,數(shù)有功,愛士卒,這兩個人都是秦王朝的受害者,而且在老百姓中口碑都很好,而老百姓又不知道他們具體的下落,以他們?yōu)槠焯杹矸纯贡┣,老百姓一時候分不清虛實,但卻能夠迅速產(chǎn)生影響,贏得民心。
生:吳廣也很有頭腦,而且有犧牲的精神。在發(fā)動起義的時候,他拿自己來使了苦肉計,就故意說要逃跑,導致秦兵毆打自己,這樣就激起了士卒的共同的憤怒。
生:你還漏了一句話──吳廣素愛人,士卒中多為用者。這說明吳廣很有人緣,也就是說他會團結(jié)人。
師:會團結(jié)人,這可是一項很重要的才干!大家知道他屬于哪一類人的才干嗎?
生:領導者、組織者的才干。
師:(首肯)吳廣是一個有領導和組織才干的人,那陳勝也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嗎?
生:陳勝一樣有這樣的才干。文章中寫道:有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能夠?qū)菑V發(fā)號施令,不說明這種才干嗎?
師:陳勝怎么能夠?qū)菑V發(fā)號施令的呢?同是共謀大事、并肩戰(zhàn)斗的兩個人,應該是不分上下的?
生:他們商量好了的。。ū娦Γ
師:這個說法恐怕值得推敲。兩個人里能對另一個人發(fā)號施令的人必定有過人之處,否則也難以令人信服。大家再閱讀課文,討論一下,看看有沒有這方面的發(fā)現(xiàn)。(生討論)
生:我們討論后覺得陳勝比吳廣更有頭腦。文章中分析當時形勢、提出假稱扶蘇、項燕部隊的是陳勝,這證明他比吳廣更有謀略。
師:果然有眼光。過去,我一直佩服司馬遷文章敘述語言的高明,簡簡單單一句陳勝曰、一句吳廣以為然就把兩個人的個性差別不露聲色地展現(xiàn)給后人,想不到今天我們的同學們居然能有這樣細致的領悟,這一點我令我更加佩服。來來,我們接著來談自己閱讀中的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當時的人都很愚昧。他們都非常害怕鬼神?吹紧~肚子里的字條后,固以怪之;聽到神廟里的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就驚恐,還指目陳勝。
生:我從這里感受到陳勝吳廣兩人的精明。他們要舉大事,但是自己沒什么影響力,無法讓所有人都信服,只好采用這個辦法通過裝神弄鬼來宣傳自己嘍。不知情的一般人肯定這樣想:從魚肚子里挖出來字條,怎么可能?除非是從天而降的天書;神廟里的喊聲是狐貍精在喊,這簡直是鬼神在傳達的天意。這樣不就把人唬住了嗎?
師:恩!這一招為起義做好了輿論準備!
生:那我覺得那個卜者也非泛泛之輩,居然教他們卜之鬼!這也應該是一個無比智慧的人,也算一個幕后策劃者。
生:我有點奇怪,為什么這個人不去告密呢?
師:問這不正是說明天下苦秦久矣,秦王朝已經(jīng)失去民心,這個人應該也是希望它的滅亡的吧。
生:剛才那位同學說吳廣使用苦肉計,這個啟發(fā)了我。我看陳勝吳廣還非常懂得兵法,他們在發(fā)動起義時使用了一招破釜沉舟。他們殺死了看管他們的將尉,這樣即使有人還想有什么退路都不可能了。
師:一定要說他們非常懂得兵法,恐怕還是說得有些遠了,還是善于謀略說得準確些。不過破釜沉舟的評價很精彩,我還愿意加上一條──攻心為上。大家看殺死將尉之后他們對群眾說的那一番話。我們請一位同學模仿當時的樣子來表演朗讀一遍,大家體會體會這些話是不是句句攻心。
(指名學生表演朗讀召令徒屬曰敬受命。)
生:是。聽了這番話,明白反正是死路一條,不如奮起斗爭還有可能有條活路。
生:不僅可以有活路,說不定還能有榮華富貴大好生活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師:要么是死,要么是斗爭!在這個選擇面前,誰都會不會放棄生的機會,當然會一鼓作氣,同仇敵愾,拼死一搏。也就是這種一鼓作氣,同仇敵愾,拼死一搏的力量勢如破竹地突破了大秦的血腥的統(tǒng)治。
生:我發(fā)現(xiàn)
點評在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教師不是輕松了,而是更加緊張。面對學生自由發(fā)現(xiàn)得到的各式的答案,學生產(chǎn)生的各樣思考,教師要因勢利導,或點明、或提煉、或矯正、或激發(fā)、或推促、或撥轉(zhuǎn)、而且不能制造學生心理壓力,只有教師真正把自己當作學生先學一步同學,才可能有這樣的狀態(tài)。
四、在評價中感悟
師:同學們,當張開發(fā)現(xiàn)的眼睛時,文章就為大家展開精彩的面目。這么多的發(fā)現(xiàn)幫助我們把陳勝吳廣起義這一歷史事件梳理得清楚明了,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了《史記》的風味。陳勝這個人物給你什么啟發(fā)和感受?《史記》在刻畫陳勝這個人物的寫法上有什么可取之處?你能就這兩個問題中任意一個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嗎?想一想,后面這個問題還可以討論一下。把自己的意見拿出來和大家分享。(生思索,或討論)
生:陳勝是一個富有政治眼光的人物,他能夠判斷和分析形勢,制定行動方針,并大膽地付諸實踐,這種敢想敢干的精神令我欣賞。
生:陳勝少有壯志,不甘平庸,后來終于成就大事?梢姡r候養(yǎng)成的個性對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
生:陳勝在殘酷的統(tǒng)治下敢于奮起反抗,這種挑戰(zhàn)命運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生:文章刻畫陳勝采用了襯托的寫法,用吳廣來襯托他,寫出他擁有別人不具備的政治頭腦。
生:《史記》寫人還注意鋪墊──陳勝少年時期擁有鴻鵠之志,后來做處驚天動地的行動,少年時期為后來做了很好的鋪墊。
師:說實話,僅憑節(jié)選的一部分《陳涉世家》就來談陳勝,憑短短四段文章就來論擁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名著《史記》,實在是有點坐井觀天,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讀完這篇《陳涉世家》,也可以更多地去了解這部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和它背后的故事。
點評結(jié)尾處激發(fā)學生課外走進《史記》,體現(xiàn)出課堂學習永遠不是語文學習的重點,而應該成為學生更自由更主動的學習的起點。
【教學反思】
1.小組合作的形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和方法十分有益。要善于選擇便于開展小組合作的學習任務,做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時時關注學習進程,并給予適時的指導,甚至作一位參與者直接介入其間,啟發(fā)合作者的思維,矯正合作中的偏差,幫助合作者獲得學習收獲,展示合作成果,這樣,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和習慣就會不斷成長成熟。
2.在自由閱讀中有所思考和發(fā)現(xiàn)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文敘事性強,如果只求把握情節(jié),閱讀就會流于膚淺,古代作品的寫作技法、歷史人物的個性特點、史傳作品的語言味道就不能得到品味。激勵學生從古語樸言中去領悟一些東西,發(fā)現(xiàn)一些東西,就能幫助我們不知不覺跨過古今語言的障礙并領會作品深層的東西。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把握其讀音、詞義。
2、整體把握故事內(nèi)容,理解作品戰(zhàn)爭的主題。
3、把握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動描寫,深層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4、揣摩語言,著重品味關鍵性語句的豐富意蘊及表達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5、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用血肉凝結(jié)的深厚情誼。
【教學重點】
把握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用血肉凝結(jié)的深厚情誼。
【教學過程】
一、導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在炮火燒灼了的戰(zhàn)場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一位南斯拉夫母親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jié)婚花燭,點在一位蘇聯(lián)紅軍士兵的墳頭。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目睹那悲壯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結(jié)成的情誼。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西蒙諾夫,蘇聯(lián)俄羅斯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yè)于高爾基文學院。1942年加入共產(chǎn)黨。創(chuàng)作以戰(zhàn)爭題材為主。作品有劇本《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長篇小說《日日夜夜》,詩集《友與敵》。這些作品均獲斯大林獎金。1949年10月訪問中國。1950年出版《戰(zhàn)斗的中國》一書,描寫中國人民進行的解放戰(zhàn)爭。1959至1971年發(fā)表的三部曲(《生者與死者》《軍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寫從戰(zhàn)爭初期蘇聯(lián)紅軍在西部邊境的潰敗,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羅斯戰(zhàn)役的勝利,具有廣闊的歷史畫面和生動的戰(zhàn)時生活的細節(jié)描寫,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動和性格變化比較少。三部曲獲1974年度列寧獎金。
通訊是記敘文文體的又一實用文體,也是報紙常用的文章樣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訊、事件通訊等。它和新聞一樣,要求及時準確地報道現(xiàn)實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但報道的人和事比新聞更具體更系統(tǒng)。通訊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根據(jù)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對材料進行精心的選擇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寫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質(zhì)意義。通訊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敘事,也常用描寫、抒情、議論,以使人物更加鮮明,事件更加生動。
三、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選兩位同學復述課文。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教師提示學生復述時應抓住記敘的六要素。
明確:1944年9月19日,蘇聯(lián)紅軍在南斯拉夫保衛(wèi)戰(zhàn)中,與德國鬼子展開了激烈的爭戰(zhàn),在紅軍偷襲薩伐河上的一座橋時,一位紅軍戰(zhàn)士英勇犧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親不忍紅軍烈士暴尸戰(zhàn)場,冒著德國人的炮火安葬紅軍戰(zhàn)士。她用雙手舀干彈坑里的積水,把烈士的遺體拖進彈坑,擺正遺體,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雙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墳堆,埋葬了烈士。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結(jié)婚蠟燭點在墳頭上,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
四、分析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深層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1、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關老婦人的片斷。
學生齊讀相關片斷。
2、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未說一句話,作者通過行動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要求學生展開想像,推想文中老婦人的心理活動。
教師提示:選擇典型畫面推想,如老瑪利·育乞西看著那戰(zhàn)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么人?墒歉浇粠В挥谜f人,連一個活東西都沒有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她想告訴人們什么?她想了半天,心里是怎么想的?
再如她穿過方場,到了那戰(zhàn)死的蘇聯(lián)士兵身邊,她用力把那尸身翻過來。她輕輕理好了他的頭發(fā),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彎過來,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她坐在那里,靜靜地,一小時,也許兩小時。老婦人為什么要這樣做?她做這一切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坐在那里,靜靜地。她想了些什么?
又如,拂曉前,紅軍戰(zhàn)士來尋找契柯拉耶夫的尸體,老婦人又拿出一支蠟燭點燃在烈士的墳頭。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老婦人為什么不說話?為什么鞠躬?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評價。
3、要求學生談談對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 學生自由討論。
、 選兩位同學發(fā)言。
明確:老婦人飽受德國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對蘇聯(lián)紅軍滿懷敬意。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她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她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jié)婚的喜燭點在了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xiàn)出深沉而強烈的母愛。
老婦人思想感情概括起來就是敬愛和哀痛。
4、探究思考:
提問:這篇戰(zhàn)地通訊非常感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的藝術效果是如何產(chǎn)生的?請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感受來談。有人認為:文章突出小小的燭光,意蘊深遠。有人認為:事件本身很感人。有人認為:文章一再寫德國人的炮火,在如此險惡的環(huán)境中,更突出老婦人行為的感人。有人認為老婦人把一生中最珍愛的結(jié)婚喜燭獻給紅軍戰(zhàn)士,這一點很感人。
歸納總結(jié):首先作者著力描寫了感人的因素。感人的因素有四點。一是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不顧個人生死;二是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異常吃力,烈士犧牲的精神是老婦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對待烈士如親人,表現(xiàn)出母子親情;四是老婦人獻出一生中的最愛,悼念紅軍戰(zhàn)士。
其次,突出蠟燭,突出燭光,更是作品成功的關鍵。結(jié)尾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像抒情詩,贊美燭光,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五、揣摩語句,體味文章豐富的意蘊
多媒體顯示(顯示一題回答一題):
1、路并不遠,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了三次。最后,她總算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她已經(jīng)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許有一小時。
(把這句話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好不好?為什么?)
2、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時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 45年前她結(jié)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為什么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3、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這里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4、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jié)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lián)青年的墳頭。
(這段文字如果寫成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好不好,為什么?)
學生默讀、品味,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
1、改后效果不太好。原句的描述,情景歷歷在目,仿佛老婦人的喘息聲都能聽得見,十分感人。改后過于籠統(tǒng),不夠細致。
2、補充說明這支蠟燭的來歷,表現(xiàn)了老婦人奉獻給紅軍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貴的感情。
3、黑色,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黑色圍巾,渲染了肅穆氣氛,表達了老婦人的哀悼之情。
4、不好。原句勾畫了經(jīng)戰(zhàn)爭破壞后的環(huán)境,勾畫了燭光的背景,炮火燒焦了的土地炸彎了的鐵器燒死了的樹木,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踐踏。原句再次點出這支蠟燭的非常來歷,足以表現(xiàn)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原句不寫老婦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說南斯拉夫母親和一個蘇聯(lián)青年,揭示這種感情的意義,是兩國軍民感情的集中表現(xiàn),這種感情達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師生共同品味結(jié)尾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的含義。
明確:這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lián)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
六、課堂小結(jié)
蠟燭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獻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蠟燭將穿透戰(zhàn)爭的陰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断灎T》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這首頌歌將永遠回蕩在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頭。讓我們?yōu)榧t軍烈士致哀,讓我們用行動表達對南斯拉夫母親的崇敬之情吧!我們熱愛和平,我們期盼著世界遠離戰(zhàn)爭,人類遠離罪惡的那一天!
七、布置作業(yè)
用拂曉、瓦礫、地窖、鞠躬、顫巍巍等五個詞寫一段話,要求自然合理。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談話
小朋友們,你們好!我叫徐遠敏(板書),你們可以叫我徐老師。初次與你們見面,我本該先自我介紹一下,可我這個人沒什么特點,也沒什么優(yōu)點,更沒有多少的缺點,讓你們馬上記住我,難呀。你能記住我了嗎?為什么?
謝謝你們,能記住我。
走進這幢房子,我就感覺自己像似一個灰姑娘(灰姑娘的故事聽過嗎?我現(xiàn)在就是灰姑娘),魔術棒給了我一次和你們?nèi)?)小朋友交流和學習數(shù)學的機會,我真是太幸運了,所以我今天也一定要記住我們?nèi)?)班的每一個同學,你叫什么?誰能介紹一下我們?nèi)?)班的一些情況。我們班共有幾個人?女生有幾人?
我們通過交流相互都有些了解了,相信接下來數(shù)學學習會讓我們成為知己,F(xiàn)在,我們可以開始上課了嗎?師生問好!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產(chǎn)生需要。(約5分鐘)
1、如果我把這四蘋果分給他們兩個,我可以怎么分?
生:每人兩個。
師:為什么這樣分?
生:這樣公平。
師:這種分法,數(shù)學上叫什么分?
生齊說: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誰能用一個式子表示這種平均分。
生:4 2=2(教師板書)
2、我再想把這2個蘋果平均分給這兩個小朋友,每個人幾個?用哪個式子表示。
生:2÷2=1(師板書)
4、我再把這個蘋果平均分給后面兩個小朋友,(師用小刀切出蘋果)每人又得到幾個?用哪個式子表示
生:1÷2=0.5(師板書)
5、半個,可以用0。5表示,還可以用怎么表示呢?(學生40妙鐘沒有學生發(fā)言,但在思考,教師也沒有引導,)
6、師:你們想知道數(shù)學上還可以用什么表示嗎?生:想
7、師:數(shù)學上還可以用這個數(shù)來表示(板書1/2)
師:誰知道它怎么讀?
生:一分之兒;
生:二分之一;
師:它叫二分之一,我們應該從下往上讀(師在分數(shù)旁邊畫上一個箭頭)
生齊讀
師:這個數(shù)叫做分數(sh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分數(shù)(板書:認識分數(shù))
生;沒有平均分。
師:你能再說一遍嗎?(生重新再說一遍)
生:我把窗戶……
生:我把文具盒……
6、師:圖形、黑板、鉛筆,其實就是把什么平均分成兩份?
生:物體、東西
師:其實就是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的它的1/2。
7、如果我把這個一排同學人數(shù)看作是一個東西,把它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生:1/2。
師:那這個1/2里有多少個人?
生:4個。
師:如果我把全班同學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這個1/2里又有多少人。
生:1/2
生:18人。
三、認識其他分數(shù)(約8分鐘)
1、師: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不只只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兩份,有時候可能要分成3份、4份……更多的份數(shù)。
師:現(xiàn)在,我要把這個圓形平均分給四份(教師對折,再對折),我取其中的一份,用一個什么分數(shù)來表示?
生齊答:1/4
師:如果取其中的兩份,又用哪個分數(shù)來表示
生:2/4
師:你知道我要出哪個分數(shù)?
生:3/4
師,那我要取幾份?
生:3份
師生齊叫出4/4
3、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個分數(shù)?他們有什么特點?
生:他們都是平均分
生:他們都是把圓形中的一部分
師:請同學們聽清楚老師的問題:是觀察這幾個分數(shù)有什么特點?
生:他們的分母都是4
師:為什么都是4?
生:因為他們都是把圓平均分成了四份
生:分子一個比一個多。
師:為什么?
生,分子代表他們?nèi)〉姆輸?shù),所以才會這樣
師:那也就說分子表示的是……
生:涂色部分的份數(shù)。
生:所取的份數(shù)。
2、如果我把這個圓形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幾分之幾?
生:1/8(板書)
師:5份又是幾分之幾?
生:5/8(板書)
師: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又是多少?
1/100(板書)
師板書29/100,它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把這個圓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29份。
3、師:現(xiàn)在,你能說出一個分數(shù)嗎?
生:2/5,3/9、23/50……
師:我們能把所有的分數(shù)都說出來嗎?
生:不能,有無數(shù)個。
目的:1、認識其他的分數(shù);2、讓學生知道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感悟:學生在觀察比較1/4、2/4、3/4、4/4的特點中,知道了分子和分母所表示的意義,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很成功,在后面的練習中得到了驗證。讓學生任意說出一個分數(shù),全班36個人,3/4的人得到了發(fā)言,學生參與面廣。
四、鞏固練習(約8分鐘)
1、師:小朋友,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分數(shù),那我要考考大家,哪些小朋友是真正了解分數(shù)? 用下面的分數(shù)表示涂色部分對嗎?
3/4 2/3 3/5 1/2
2、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3、看到這個圖,你會想到哪些分數(shù)?
五、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約5分鐘)
1、今天,我們通過分一分,認識了分數(shù)這個新朋友。那我們回顧頭來看看,分數(shù)與我們的老朋友除法,有沒有聯(lián)系?
4 ÷ 2 =2
2 ÷ 2 =1
1 ÷ 2 =1/2
1 ÷ 4 =1/4
1 ÷ 8 =1/8
學生觀察后:
生:有聯(lián)系。
生:分子就的被除數(shù),分母就是除數(shù)。(教師用箭頭表示)
師:其他同學,也發(fā)現(xiàn)了嗎?
師:如果,我寫一除法式子,你知道等于多少嗎?1 ÷ 8
生齊答:1/8
師:板書2 ÷ 3等于多少
生:2/3
師:真得等于2/3嗎?這個知識大家可以課后去研究一下,以后我們也會學到。
2、通過練習,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知識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如果我們能善于發(fā)現(xiàn)數(shù)學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那我們就一定能學好數(shù)學。
六、課堂總結(jié)(3分鐘)
師: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鐘聲馬上要響起,魔力馬上就要消失了,在最后的這一分鐘的時間里,我想做一個調(diào)查: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收獲嗎?靜靜地想一想。
師:有收獲的請起立?用一個分數(shù)怎么表示?
生:36/36
師:我采訪幾個小朋友,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
認識了一種新的數(shù)——分數(shù)。
生:用分數(shù)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
師:謝謝,你們的收獲,你們的快樂,就是我這次灰姑娘之行的最大收獲。你們的表現(xiàn),我也非常的滿意(板書1/1)。下課,朋友們,再見!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道樂音由音調(diào)、響度和音色三個特征。
2、常識性的知道音調(diào)的高低與聲源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距聲源的遠近有關,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的音色不同。
3、能從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樂音有音調(diào)、響度和音色的區(qū)別。常識性知道音調(diào)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離聲源的遠近有關,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的音色不同。
4、通過觀察聲波的圖形,初步學習利用儀器進行探究,觀察圖形進行分析的方法。
5、通過觀察波的圖形,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科學探究不能光憑人的感觀,還要借助于儀器,初步建立利用儀器進行測量的觀念。
教學重點: 音調(diào)及響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
1、音調(diào)及響度的區(qū)分
2、音色
教具選擇: 刻度尺 橡皮筋 鉛筆 音叉 紙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聲是怎樣產(chǎn)生的?
2、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比較聲在固、液、氣三種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
3、人耳的聽聲頻率范圍以及頻率的有關知識。
二、新課教學
1、情境創(chuàng)設,提出問題
、 播放兩段音樂的片段,其中一段為音樂歌曲,一段為機械噪音。讓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是哪一些,由此提出樂音和噪音的區(qū)別。
、铺岢鰡栴}:其中音樂歌曲都屬于樂音,那他們同樣是歌曲,又有什么區(qū)別?啟發(fā)學生自己提出聲音又大小,高低之分。同時,不同的樂器,不同的人的聲音各有什么區(qū)別。
⑶總結(jié)樂音的三個特征。
并提出問題:這些特征又與什么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呢?
2、過程展開
A、音調(diào):聲音的高低。
實驗探究音調(diào)的高低,組織學生用刻度尺做此實驗。然后進行討論: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同,所發(fā)生的振動現(xiàn)象有什么不同?由此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主觀感受的音調(diào)高低和刻度尺振動的快慢有什么關系?記錄下表
伸出長度
振動的快慢
振動的頻率
發(fā)聲的音調(diào)
1/4
1/3
1/2
3/4
再次提出頻率的概念,并復習其單位。強調(diào)一下音調(diào)決定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一般情況下聲源振動的頻率大,主觀感受的音調(diào)就高。
學生閱讀書43頁“一些聲音的頻率表”,
總結(jié):音調(diào)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diào)越高;
頻率越小,音調(diào)越低。
一般說,兒童的音調(diào)比成人的高,女同學的音調(diào)比男同學的高。
實驗探究:探究吉他弦線在以下哪種情況下彈撥時發(fā)出的音調(diào)高?
讓學生用橡皮筋模擬吉他弦來做這個實驗。
結(jié)論:越細、越短、越緊的聲源發(fā)出的音調(diào)更高;
越粗、越長、越松的聲源發(fā)出的音調(diào)更低。
B、響度:聲音的大。◤娙酰┙凶鲰懚龋步幸袅。
提問:如果你想要聽到更響的聲音,你會怎么辦?那你覺得響度又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活動:把直尺的一部分伸出桌子,保持伸出桌子的部分長度不變,分別用不同的力度撥動直尺。
注意觀察 1、 刻度尺的振動幅度有什么不同?
2、 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
(1)結(jié)論:力度越大,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老師活動:敲擊音叉,前面和后面的同學聽到的聲音有什么差別?梢宰屚瑢W到教室外邊或者更遠的地方來聽。
。2)結(jié)論:響度與人與聲源的距離有關。
總結(jié):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振幅)、距聲源的距離等有關。
C、音色:又叫音品。
兩個同學同唱一句歌詞(或者同說一句話),讓學生區(qū)分分別是哪位同學演唱(說)的,進而向?qū)W生提出問題:你是憑什么區(qū)分出他們呢?學生會感性地認識到不同聲源發(fā)出聲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①、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D、聲波的圖形 (書中第44-45 頁分別介紹)
波形圖有:波峰、波谷。頻率的高低:圖形曲線中,波峰(波谷)出現(xiàn)的個數(shù)多少,表示頻率的高低。
振幅的大。簩曉凑駝臃鹊拇笮.
三、小結(jié):樂音的三個特征、定義、決定因素
A、振動越快,頻率越大,聲音越尖銳,音調(diào)越高
B、越細、越短、越緊的聲源發(fā)出的音調(diào)越高
教學反思
1、以聽聲為主線,恰當?shù)氖褂昧宿r(nóng)村教學的實驗器材,讓學生在豐富的聽覺體驗中反復感受聲音的三個特征,使學生的認識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很好地突破了“音調(diào)與響度這兩個易混淆概念、聲波圖”等的教學難點。
2、以學生參與為主線,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討論等方式,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分工協(xié)作、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使不同展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發(fā)展,提高了學習效率。
3、學生對樂音三個特征的認識和展示實驗探究過程,學生代表的準確描述、學生間的密切配合,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很好的做到過渡自然、流暢、科學、有效展示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合作學習能力和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
4、教學過程中討論交流、聽聲、實驗探究等,都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來展開,讓學生在體驗、合作和探究中學習聲音的三個特征,氣氛熱烈,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好。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觀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識、探究植物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在讀中感悟課文的韻律美,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知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有關網(wǎng)站、演示課件或相關的掛圖。
2、學生自己讀課文,預習生字詞,想一想:我會怎樣記住這些生字。
3、學生了解有關“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的知識。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利用網(wǎng)絡、課件或掛圖,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了解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文
1、由秋天植物的種子成熟引入,設問導入課文。
2、齊讀課題:
⑴ 知道“植物媽媽”“孩子”分別指植物和它們的種子。
、 用補充課題的方法了解課文大意。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其余學生聽、辨,糾正字音。
2、學生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3、學生自己讀課文,要求:
、 勾畫交流:
課文中講到了哪幾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
⑵ 提出自己沒有讀懂的地方,并作上符號。
4、教師和學生一起整理出需要重點解答的問題。
三、帶著問題,在朗讀中感悟
1、讀第1節(jié):
啟發(fā)提問:誰讀懂了“四海為家“這個詞語?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說說自己的看法。練習讀好問句。
2、朗讀2、3、4節(jié):
、 說一說:
你最欣賞哪一位媽媽的辦法?為什么?
、 通過網(wǎng)站或課件演示,幫助學生了解蒲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學生在書上勾出關鍵詞語。
⑶ 相機指導朗讀,重點讀好關鍵詞語。
3、自由朗讀課文:
引導學生體會讀、表演讀。分小組進行朗讀比賽。
4、試著背誦課文。
四、實踐活動
1、讀課后“泡泡”里的話,說一說除了課文中講到的,自己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2、學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資料;通過網(wǎng)站了解一些典型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激發(fā)學生探索奧秘的興趣。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鞏固朗讀背誦,進行字詞訓練。
〖教學過程
一、鞏固朗讀、背誦
1、齊讀課文,回憶課文內(nèi)容。
2、分組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3、學生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節(jié)進行背誦,提高背誦興趣。
4、“接龍”方式檢查背誦情況。
二、進行字詞訓練,識記生字
1、讀“讀讀抄抄”里的詞語:
、 強調(diào)詞語重疊時輕聲的讀法。
、 仔細觀察:
這些詞語有什么相同點?只觀察不回答。
⑶ 學生試著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語。
2、識記生字:
⑴ 出示生字卡,讀生字,練習口頭組詞:
(“知識”中的“識”讀輕聲。)
、 學生交流:我用什么方法記住了哪一個字?
(區(qū)別“己”“已”的不同。)
⑶ 教師小結(jié)學生的識字方法,肯定學生的思維方式。
、 鞏固:
在網(wǎng)站中通過文字游戲了解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3、指導書寫:
、 重點示范獨體字的寫法:
(通過橫中線和豎中線確定筆畫位置。)
⑵ 示范三個女字旁的字的寫法:
(指名在黑板上寫,然后進行筆畫整理。)
4、練習寫一寫生字,教師課堂巡視,看筆順及寫字姿勢是否正確。
5、小結(jié)書寫情況。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A案
課題
10西藏高原
課型
批讀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習目標
1、運用學過的方法,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規(guī)范、美觀地書寫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根據(jù)旁批展開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麗神奇,富饒可愛。
3、嘗試邊讀邊做旁批,記錄自己的感受。
4、激發(fā)學生對西藏,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個美麗神奇、富饒可愛的地方,激發(fā)學生對西藏,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青藏高原》歌曲,老師解說:優(yōu)美的旋律激起多少人對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與追求。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西藏,感受她獨特的魅力。課前你搜集了哪些有關西藏的資料。聽歌曲,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自主朗讀,體會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兩大部分,怎樣分?為什么?
2、相機理解文中新詞:神奇、富饒
3、請生自學生字,利用生字卡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4、請生再讀課文,嘗試邊讀邊旁批,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
5、交流閱讀感覺,相互質(zhì)疑解答。自讀課文,思考問題,把課文分為兩大部分,并說明原因。理解文中新詞。自學生字。再讀課文做旁批。交流、質(zhì)疑、解答。培養(yǎng)孩子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的能力。
三、品味課文,領悟美景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清楚為什么喜歡。
2、其他同學補充,再集體有感情地朗讀,共同領悟美景,體會作者的情感。
3、有沒有哪位同學去過西藏。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領悟文中美境。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說明原因。
注意:
1、高原的天空還像什么?
2、用不僅而且說話。
3、第2段的寫作方法是先寫看到的,再寫感受。培養(yǎng)孩子的朗讀、感悟、想象能力。
四、創(chuàng)設情境,升華情感
1、作者筆下的西藏如此動人,攝像師眼中的西藏又是怎樣的呢?(播放配樂風光片)
2、你眼中或心中的西藏又是怎樣的?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和同學交流交流吧!
3、學完這一課,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欣賞風光片。
交流自己心中的西藏。
說讀完課文后的感受。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情趣,通過眼觀、口述來達到目標。
五、指導寫字
1、認讀生字,記生字。
2、擴詞。
3、認真寫字,注意漢字的形體美。認生字,記生字。
擴詞。
書寫生字。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寫字習慣。
作業(yè)設計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抄寫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
3、拓展收看《走進西藏》的電視紀錄片,在課堂上再交流自己的收獲。
板書設計
西藏高原 天空藍
山高
湖大
叢林密 風景美
雪峰終年不化
藥材珍貴
礦藏稀有
森林茂密 物產(chǎn)豐富
B案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方法,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會規(guī)范、美觀地書寫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根據(jù)旁批展開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麗神奇、富饒可愛。
3、嘗試邊讀邊旁批,記錄自己的感受。
4、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西藏高原的風光圖片或歌曲,課件。
2、準備磁帶《走進西藏》。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拓展視野
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有關西藏高原的資料,并做好用自己的話進行簡單介紹的準備。
二、資料交流,導入新課
1、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西藏高原的資料。
2、出示中國地圖,請學生上臺找出西藏高原。板書課文題目。
三、自讀感知,自主識字
1、第一次自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不認識的字,給帶有生字的詞語作上自己喜歡的記號,多讀幾遍帶有這些詞語的句子。
2、第二次自讀課文,要求一邊讀一邊圈出不理解的詞語,結(jié)合上下文,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它們是什么意思。讀完后想想,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好后跟學習伙伴交流,相互質(zhì)疑解疑。
3、檢測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指名讀學生喜歡讀的詞。讀得正確的全班同學跟讀。生不會讀或讀得不好的,請其他同學教讀,再一起練習。
。2)游戲:為圖片找朋友。屏幕出示生字詞、課文中的難詞及表現(xiàn)這些詞語意思的直觀畫面,指名讓學生上臺用鼠標把詞語拖到相應的圖片上,拖對了,同學們跟著讀兩遍。接著出示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指導讀正確。
。3)整體感知。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后,師生共同小結(jié)。
四、品讀感悟,自主體驗
1、以情激情。播放西藏高原風光錄像片,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想象,師生輕松進入課文情境。
2、師生交流欣賞后的感受。
3、學生帶著自己新的感受再自由讀課文。
思考: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兩大部分,怎樣分?為什么?(引導學生理解神奇富饒不僅而且等詞語)
4、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批下自己的閱讀感受。
5、交流閱讀感受,相互質(zhì)疑解答。
6、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清楚為什么喜歡。
7、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體驗。
假如你就是游人中的一個,來到了風光秀麗、富饒可愛的西藏高原,你會說什么?先說給同桌聽,再全班交流。
8、美讀升華,內(nèi)化情感。帶著品讀后新的體驗和感受走進西藏高原的美景中,美美地讀課文。先自由讀,再挑戰(zhàn)讀,看誰能通過朗讀把西藏高原的神奇美麗、富饒可愛最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
五、創(chuàng)設情境,快樂積累
師:西藏高原可真美呀!為了表現(xiàn)西藏高原的美,課文中哪些好詞佳句立下了大功?請你快把它們找出來欣賞吧!
生找,師建議、補充,展示自己積累的詞句和學生交流,提醒學生,將想要積累的詞句摘抄到語言積累本上,并要經(jīng)常翻翻語言積累本看看這些詞句,適時運用。
六、實踐活動
根據(jù)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以下實踐活動,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特長,選其中一至二項完成。
1、進一步查找有關西藏高原的資料,當一名小導游,向游客介紹西藏高原。介紹時,用上積累的好詞佳句。
2、以小組為單位辦一個西藏高原在我心中圖片展。搜集來的圖片要配上簡要的說明。
注意用上積累的好詞佳句。
3、搜集一些有關西藏高原的歌曲,利用班里的電教設備播放給同學們聽或自己唱給同學聽,也可以把歌詞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和同學交流感受。
4、仿照課文的寫法,試著為你喜歡的一處景點寫一段解說詞,當一回小導游。
附:板書設計
9、西藏高原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十篇】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十篇10-09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十篇07-2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10篇02-10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匯總十篇02-08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集錦十篇02-2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總六篇03-07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總五篇11-29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九篇06-02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六篇06-22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十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