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匯編六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學會文中生字新詞,尤其是四字詞語或成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病⒗斫馇乇R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
3、通過讀寫結合切實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憑借課文的語文材料,感受中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通過讀寫結合切實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揭題:今天,我們學習第十九課──秦兵馬俑(齊讀課題)。
。、創(chuàng)設情境:
。保梗罚改辏乖,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在參觀秦兵馬俑后留下了這樣的贊詞:“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跡,秦俑的發(fā)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3、交流感受,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世界的奇跡,民族的驕傲)
。础⒃僖淮巫屛覀儩M懷自豪地讀一讀:
秦兵馬俑。
二、預習匯報,交流共享
。、談話過渡:
從你們的朗讀聲中,老師感受到了你們滿腹的自豪。想必,課前同學們也一定作了充分地預習。咱們一起交流分享預習成果。
2、依次匯報,相機引導:
⑴ 介紹傭及秦兵馬俑。
、 讀準生字詞。
、 圈劃出文中的四字詞語和成語,理解。
、 正確、流利地讀文。
、 理清條理,領會第三自然段的過渡作用。
三、精讀課文,體悟積累
。薄Ⅲw會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 播放錄像,說說感受。
、 師述:
走進語言文字,你會有更深的感受。
、 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并劃出規(guī)模宏大的詞句,簡要寫寫體會。
⑷ 集體交流:
預設1:
“已發(fā)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二萬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
引導透過一系列數字感悟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結合課文中的數據“五十個籃球場”“八千個兵馬俑”,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達方法。
預設2:
“站在高處鳥瞰,……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苯涣鞲惺,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一段補充資料,師讀,設問:
從這段文字,你又有了哪些新的體會?再感情朗讀最后一句。
。、了解兵馬俑的多種類型,感受他們威武的氣勢:
、 過渡:
如果說秦兵馬俑恢弘的氣勢讓人折服的話,那它的眾多的類型、鮮明的形象,就更令人驚嘆不已。
、 課文介紹了兵馬俑的哪幾種類型,快速瀏覽4~7自然段,找一找。
、 在學生了解了兵馬俑的各種類型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閱讀喜好,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類,認真讀一讀那一段,然后結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讀后的感受。
、 在四人小組內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可以有感情地朗讀,可以演一演某一角色,還可以用生動的解說來介紹。
、 出示相應的畫面,集體交流。
。场⒆呓R俑,感受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精品:
⑴ 走近兵馬俑,仔細端詳,你會看到什么呢?
、 放聲朗讀第八自然段,想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 在學生談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讀一讀這一段,看看兵馬俑都有著什么樣的神態(tài),然后師生配合讀。
⑷ 扣省略號,“……”省去了什么呢?還有的兵馬俑會是什么樣子,它們又在想著什么?作者留給我們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創(chuàng)造……當你與作者一道思緒馳騁,神游兵馬俑,就會用想象的翅膀觸摸到兵馬俑的神韻,品嘗創(chuàng)造的快樂。請同學們也用“有的……好像……”來寫一段話。
(出示一組畫面)
、 交流:
有感情地讀一讀。
四、暢談閱讀感受,激發(fā)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1、師小結后,引讀最后一段。
2、再次播放錄像:
利用撼人心魄的音樂和氣勢恢宏的畫面,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交流:
透過畫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场⒖偨Y:
秦兵馬俑,這沉睡了幾千年的藝術瑰寶,一朝醒來,震驚了全世界。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yōu)閾碛羞@顆獨放異彩的明珠而感到驕傲。其實,關于秦兵馬俑,還有很多等待著我們去發(fā)現、探究。此時設問:學完了課文,你對秦兵馬俑還有哪些感興趣的疑問?教者向學生推薦一些站,將學生的學習延伸至課外。
【板書設計】
秦兵馬俑
規(guī)模宏大 類型眾多
。ɑ趾霘鈩荩 (惟妙惟肖)
舉世無雙 享譽世界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性目標:
(1)寫田字格里的6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
。2)正確認讀12個生字。
。3)借助拼音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課前教師可以找來一些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互相親近的照片或圖片,通過課件展示出來,供學生欣賞,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
2、激情導入:你一定和小動物親近過,玩耍時過,你一定也感受過和小動物在一起時的幸福和快樂。有這樣一個小朋友,他也特別渴望和小動物親近親近,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提示課題:《尖尖的`草帽》
二、聽讀感知:
教師配合動畫課件復述課文。這樣設計是因為這篇文章整體是圍繞孩子的心里活動展開的,沒有對話,段落很多,句式很長,所以教師如能結合課件聲情并茂的復述 課文,像講故事一樣,以美的視聽激活文字,使師生共同沉浸于故事里,小朋友美好的想法和感受中,激起學生強烈的讀書欲望,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有助于學 生揣摩人物內心的情感。
三、初讀感悟,讀中識字
1、在激起了孩子閱讀欲望后,順勢引導學生借助拼音逐字逐句地嘗試著朗讀課文,在試讀的過程中識字,正音,并把生字畫出來,反復認讀,把不懂的句子畫下 來,多讀幾遍。最后標出自然段。(這一步是留給學生自己鍛煉,學習的機會,教師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2、交流學習情況:
(1)指出讀課文(引導學生互評、正音)
。2)識字,認讀(逐步縮小語言環(huán)境,把句式長的句子去掉拼音,單獨拿出來認讀,把生字用不同顏色標注出來,再逐步讀詞、讀字,解決字音問題)。
。3)再讀課文,這次要讓學生充分讀,讀充分,力求讀的通暢,同桌兩人還可以互相合作,練習朗讀。在反復的讀中感悟語文。
四、細讀體悟
在學生初步感知,感情課文后,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小朋友是怎么發(fā)現小蜻蜓的?在哪兒發(fā)現的?”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這部分有一重點句:“ 它的翅膀亮得像鍍上了一層金子”。這里教師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你見過小蜻蜓嗎?在哪兒見過,它是什么樣子的?”從而理解句義!澳强吹竭@么可愛的 小蜻蜓,你有什么想法?”展開學生的想象,也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回憶,然后互相交流。教師在這時候也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師生相融。然 后接著引導“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體會著等等,并把你從中體會到的,感受到的在小組里互相交流(這時學生在四人小組里互聽互讀,互相交流, 互相啟發(fā),在小組交流中重點引導學生感悟文中“我”心理的幾次變化,從一開始第一次猜想,滿懷希望,很有信心到希望落空,但僅僅一剎那,很短的時間,心中 的希望又一次點燃了,又一次充滿期待。就是這樣一個情感的變化過程,非常細膩。
在全班交流感悟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親身的情感體驗去談。
例:“我在草帽下笑著,我等待著經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引導學生想象“我為什么要微笑”,“我在等待時會想些什么呢?”這個問題繼續(xù)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學 生可能會想到:“小蜻蜓,你飛過來吧,和我玩吧,我們一起做游戲!薄皠e害怕,我不會傷寒你,我很喜歡你,我們可以做朋友”等等,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同時結 合學生生活:“你有沒有象這樣的等待過,你當時是什么心情?”聯系學生的生活再去體驗,體會著去讀,通過自由讀, 讀,齊讀,在讀中感悟,教師在此基礎上,適時引導“此時此刻,你們想不想和小蜻蜓親近親近,那我們把它叫下來吧!讓它飛下來,和我們玩一玩!贝丝痰膶W生 已經完全融入其中,帶著此時的感受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再去讀文。情因感而生,這種情感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在一步步由淺入深的朗讀過程中,學生的心與文中的“ 我”越來越貼近,直至完全相融,此刻的學生已經不是在讀,而是用整個心靈去感受,去表達,最大程度的感受讀書的快樂享受語文的快樂。
五、聯系生活,加深體驗
1、這個小朋友有這么多美好的想法,你從中有什么感受?
2、你有沒有類似于像文中的小朋友這樣的想法或經歷?你是怎樣和小動物親近的?
這一環(huán)節(jié),又一次聯系學生已有的經驗。學生通過聯系生活加強體驗,使認識得到升華。
六、識字教學:
本課有6個生字:尖、以、著、帕、要、把一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在識字過程中,力求引導學生自己識字。
七、作業(yè):
1、講一個你和動物的趣事。(引向生活,把語文打開。)
2、展閱讀:童年書架里的相關文章。(從主題上繼續(xù)升華,通過擴展文進一步鞏固生字)。
3、字練習:習字冊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成語“狐假虎威”的寓意。
2 認讀文中20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掌握多音字“悶”。
3 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重點:認讀文中20個生字并朗讀理解韻文是重點。
教學難點: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難點。
教學方法:故事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頭飾、布景、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 理解課文內容,正確熟練地朗讀、背誦課文。旁記:
2 學習生字識字形。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識記字形
教學難點:理解成語“狐假虎威”的含義。
教學用具:生字卡片,小動物圖片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我們今天學習<狐假虎威>(板書:<狐假虎威>)這一課的2比較少,通過預習,認識了沒有?好.現在我請小朋友讀讀課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讀正確。(指名讀課文。老師糾正了“呀”讀音,告訴小朋友,在課文中應讀第一聲,并領讀,另外告訴小朋友,“納悶”的“悶”應當兒化。
二、學習課文
1、小朋友讀的不錯,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歡,誰能看著圖,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師出示圖畫)小朋友自己先練習說一下。
2、誰來給大家說說呢?(學生到前臺給大家講故事)
3、(表揚學生講的不錯。)誰能用一句話來把這個故事講出來。別看講的少,課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讀一下課文,想一想。
(學生默讀)仔細讀課文,課文中有一句話就把這個故事的內容概括出來了,也就是說,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說出來了,誰能找到,請劃下來。
4、根據回答出示:“狡猾的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
你能不能將這句話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話說出來。(學生回答)
5、是的。這句話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這樣看來,“假”在這里的意思就是
(學生可能會說:“狐貍的威風是假的,;老虎的威風是真的!
6、是嗎?你再把最后一節(jié)好好的讀一讀,想一想。(生讀“狡猾的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保┛闯鰜砹藛?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我們來看看字典中有沒有“借”的意思。(學生迅速)
。ㄉ卮穑
8、這下我們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貍借用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了。下面我們認真的讀一讀這個故事,要讀得正確、流利、讀出感情。(指名讀第一節(jié))
(1)、生讀: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尋找食物,一只狐貍從老虎的身邊竄過,老虎撲過去,把它逮住了。
。2)、“竄”是什么意思,可以換個詞語嗎?
。3)、學生可能回答“跑”。師問:為什么不用“跑”呢?我們再來請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竄”到底有什么不一樣?(學生)
(4)、學生回答:逃跑、亂跑
。5)、那么在這里是亂跑還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來了,狐貍緊張不緊張(緊張)大家再讀一讀,看誰能大家感到緊張。(自讀后指名讀)
9、請小朋友自己讀一讀3—6小節(jié),看誰讀懂了,怎樣讀狐貍和老虎的對話,(學生讀的時候,師板書: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誰懂了?能做個動作給老師看嗎?(學生可以自己做做動作)(請其中一個做有趣的學生上臺給大家表演一下,師在一旁讀“狡猾的狐貍眼睛骨碌一轉。)
。2)、這就是“骨碌”的意思,從這句話中,你看出了什么?(狐貍在想注意,在想點子)
。3)、是的!俺吨ぷ印钡摹俺丁倍畣幔浚ɡ蠋熣f,邊用手做出“拉”的動作)
。4)學生可能會被老師的動作覺得是“拉”的意思。
(5)、不錯,那“扯著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長?(邊做動作把喉嚨拉長)這受得了嗎?想想是把什么拉長?讀一讀就知道了?(學生讀句子)讀懂了嗎?是把什么拉長?(把聲音拉長)
(6)、對就是把聲音拉長,狐貍告訴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個“我”字要拉的長一點,而且要讀出問的語氣。注意“我”后面是一個問號。(學生再讀,師范讀,齊讀,)
。7)、第四節(jié)狐貍說的一段話很難讀,大家看看,怎樣讀,用什么樣的語氣讀,才能把老虎蒙住。(學生讀)
指名讀:老天爺派我來管理你們百獸,你吃了我,就是違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膽子。(注意在學生朗讀后進行適當的評價,在聲音讀大的基礎上,鼓勵孩子要將自己的表情放進去)
師范讀,學生練讀。
。8)、一生上臺讀。師: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動作抓住學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師蒙住的話,你就沒命了。(該生朗讀如果不佳的話,就可以再請一位讀一讀)
。9)、你胡說,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沒有到退休的年齡,老天爺怎么不讓我當大王了呢?你的話我不信!
。10)、暗示學生接下去說:不信,我?guī)愕缴稚钐幾咭惶,讓你看看我的威風。(說完后老師松手)
小結:下節(jié)課我們就跟狐貍到森林去走一走,現在休息一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上節(jié)課同學們讀得真好,特別是那位學生學狐貍蒙老虎的話,口氣大,又神氣。連我都被蒙住了,F在,咱們接著往下讀。下面7、8兩節(jié)就是寫他們到森林去的情景。這兩節(jié)寫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須要先讀好他們。
二、學習課文
1、(學生讀課文,然后指名讀課文,老師板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
2、現在請五位小朋友,分別扮演狐貍,、老虎、小兔子、小野豬、小鹿。其他的
小朋友當導演,導演更了不起。各位導演看看狐貍和老虎誰在前,誰在后,為什么?請讀書,根據書上的要求指導。(學生根據書上的內容進行回答)
3、這兩位導演讀書很認真,,那么小兔啦,野豬啦、應在什么地方?(應該在森林深處,要站的遠一點。)
4、看來小朋友讀書很認真,都是出色的導演,下面請意味小朋友讀7、8兩節(jié),由五位扮演動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讀,“狐貍”在前面大搖大擺的走,“老虎”在其后東張西望。)
5、問;老虎,你在東張西望些什么?(學生回答)
。▽W生繼續(xù)表演,小動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聲,撒腿就跑。
6、問:(鹿)你為什么跑,怕誰呀?
7、請學生進行評價。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一些詞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讀的時候一定會讀的特別有感情。大家讀。(學生讀課文)
9、小朋友,看到小動物們逃走了,它會怎么想的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課前準備
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看到祖國的錦繡山川,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日新月異的變化時,你是否為祖國的日益強盛感到驕傲?是否為自己是一位中華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中華少年》。
初步感知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后,同桌間互相檢查。
。2)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討論交流
(1)指名讀詩,讀后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閱讀欣賞課前收集的有關歷史典故、傳統(tǒng)風俗的資料和圖片。
整體把握,難句理解
。1)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蓮”“乳燕”“雛鷹”“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讀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養(yǎng)了中華少年?(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3)讀第6.7自然段,感受四個“不”句和四個“要”句的鮮明對比,它們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中華少年建設中祖國的堅強決心。)
。4)齊讀第8自然段,體會詩歌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
。5)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對詩句含義的理解,詩句的表達方法及內心情感體驗。)
誦讀,激發(fā)愛國情懷
(1)自由朗誦
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誦
甲、乙、丙、丁分配朗誦或四人小組合作讀,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誦。
。3)表演朗誦
配上音樂,化裝表演朗誦。
總結升華
交流對有詩歌朗誦的體會。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課前交流一下:
孩子們,上課之前我們做一個游戲,好嗎?待會兒屏幕上會出現三組詞語,老師只讓大家齊讀一遍,看看只讀一遍,聰明的你能一下子記住幾個詞語?(屏幕出示)同學們表現真棒,相信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更精彩的表現!
一、復習引入課題
1、開學初,我們就學習了一首詞,還記得嗎?請大家一起背一遍。
2、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再學習一首張志和寫的詞——《漁歌子》。(板書課題)“漁歌子”是詞牌名,你還知道有哪些詞牌名嗎?
二、指導朗讀,初步感知。
1、請大家打開書本,翻到110頁。
出示學路指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詞。提示:
仔仔細細讀上四遍,前兩遍要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詞念得字正腔圓;后兩遍要注意把詞讀通順,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
2、出示詞語認讀。強調多音字“塞sài”,看插圖理解“箬笠、蓑衣”。
3、詩詞在古時候是用來唱的。讀的時候很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誰再來念念?讀出它的節(jié)奏,讀出它的韻味。
4、教給大家一個聲音清亮的方法:坐正,挺胸,抬頭看前面??再念一遍。
三、理解句意,感受如畫的江南美景
1、張志和不僅是著名的詞人,還是有名的大畫家。他常常把畫畫的技巧融入到寫詞當中,他的好朋友大書法家顏真卿是這樣夸他的,說他的詞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意思就是說,他寫的詞就像一幅畫。默讀這首詞,看看詞中為我們描畫了哪些景物?拿上筆,做上記號。
2、數數,有多少景物?整首詞27個字就描寫了9種景物,詩詞就是這么簡潔。正是應為簡潔,這些景物的顏色呀、姿態(tài)呀都沒有寫進去,那請同學們展開想像,說說這些景物是怎樣的?
師先說:怎樣的西塞山?
生:翠綠的西塞山
生:危峰兀立的西塞山
生:陡峭的西塞山
生:山清水秀的西塞山
師:怎樣的桃花?
生:粉紅的桃花
生:多姿多彩的桃花
生:姹紫嫣紅的桃花
師:怎樣的斜風?
生:微微的斜風
師:細雨?
生:蒙蒙的,涼涼的
師:流水、白露、鮭魚?選一個說說?
生:鮮美的鮭魚時快時慢的流水
3、這些景物加了顏色、姿態(tài),生動多了。那能不能把這些顏色、姿態(tài)送到這首詞中,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色?
4、在他們兩個的描述中,你覺得這里的景色怎樣?(美麗如畫)(板書)
5、張志和把江南寫得多美。∑鋵嵅粌H張志和寫江南,還有許多寫江南的詩詞。 (課件出示:白居易《憶江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四、入境如情,體悟心情
1、這首詞中,不僅有這些景物,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人,這個人是怎樣的穿著?怎樣的姿態(tài)?
生:悠然自得的漁夫
生:漁夫在斜風細雨中遲遲不想回家,好像沉浸在這美麗的意境中
板書:悠然自得 人
2、此時的漁夫心情如何?
生:高興,有鱖魚釣
生:舒暢
生:興奮,他想,今天的晚餐有著落的
生:平和,笑瞇瞇的。
師是啊,表情都看到了。
完善板書:
美麗如畫 景
悠然自得 人
興奮舒暢 情
3、詞中沒有一個字寫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句子所描寫的景物中體會到詩人的心情。)
補充另一首詞《天凈沙 秋思》你再看看,這個人的心情如何?是興奮舒暢的嗎? (悲哀、憂愁)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 雖然沒有學過這首詞,但是聰明的孩子,你們能從作者筆下的景物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
你看,張志和筆下的白鷺、桃花、鱖魚、斜風細雨??你們就是從這些景物中窺伺到作者的心情。這首詞,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幅江南春時的美麗景色,還通過景物感受到詩人悠閑自得、興奮舒暢的心情。
再讀讀這首詞,請問,這里的“歸”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 深探“不須歸”
1 同學們,讓我們聯系時代背景去感悟張志和“不須歸”的情懷。
詞人張志和年少得志,曾經是朝廷命官,后來因得罪權貴被貶官,他干脆辭官不做,隱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賞為樂,以釣魚為趣,自稱"煙波釣徒",過起了天大地大四處是我家的游歷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
所以這里的不須歸是指回哪里?后來朝廷派人找張志和回去做官,張志和說斜風細雨不須歸。這里的歸又是指回哪里?
他的大哥張松齡擔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寫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勸弟弟回家。(課件出示張松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下面,我來當哥哥,你們當張志和,我們一起來對讀兩首詞。
“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齊讀)不須歸。
師:(指生)志和啊,你為何不歸?
生1:西塞山的風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風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愛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這么好,我想多玩會兒。
2 是啊,你們真是張志和的知音。據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每次垂釣,
他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能釣到魚嗎?師:是啊,世人哪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
3 讓我們像張志和那樣,獨坐著,任清風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撲鼻而來,一起
讀——[音樂響起]
4 這首《漁歌子》流傳至今,已上千年。來,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
讓它在我們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恒畫卷吧!
6、后來大家都非常喜歡這首詞,里面有一個句子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在大家寫文章的時候常常被用到。你覺得是指哪一句?為什么?
。何魅??因為景色美麗,一看到美麗的景色,就想起這句詩。
:青箬笠??
7、如果朋友看見我在雨中散步,問我,咦,你怎么不回家呢?我可以用一句詩回答他——斜風細雨不需歸
如果有一個人遇到了困難,經歷了艱難,他也可以用一句詩安慰自己——斜風細雨不需歸
看來斜鳳細雨不僅指自然界的斜鳳細雨,還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教師小結:現在,到底詞會流傳哪一句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首詩還會千古流傳,一定還會流傳下去,從同學們中間流傳下去。最后我們在這首音樂中結束這堂課。
板書:
美麗如畫 景
悠然自得 人
興奮舒暢 情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背誦全文,讀出文章的韻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2、感悟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學習記事、寫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簡潔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
1、重點:結合課文來理解一些詞和句的含義。
2、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預習準備】
1、解決生字詞注音;
2、看注釋、查工具書試翻譯課文;
3、查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作品;
4、找古今中外有關描寫月亮的詩詞句。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劉禹錫西江月[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長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交流有關描寫月亮的詩詞句。
2、作者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蘇軾有不少隨筆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種情調,或表現一片心境。本篇課文就出自蘇軾的一部筆記《東坡志林》,僅83字的寫景小品,看似單純寫景,實則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尋味。
3、有關背景:
本文是蘇軾于元豐三年(1080年)2月到達黃州貶所,名義是團練副使卻有職無權,無事可做。寫本文之時,他在黃州貶所已近四年,但蘇軾的心胸卻很坦然。累遭貶謫,仍然樂觀,曠達。并不悲傷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閑人。因貶得閑,便自放于山水之間,雖在賞明月,觀竹柏,自樂其樂,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適也包含了失意情懷的自我排遣。
二、初讀感知內容
1、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子停頓。
如: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
念/無與為樂者 水中/藻荇交橫 再次朗讀。
2、聽錄音確定朗讀的節(jié)奏,請一位同學范讀,大家評價。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合作翻譯全文。學生質疑,討論解疑,理解課文內容。
三、思讀探究感情
合作探究,分小組討論:
1、作者為什么想著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戶外?
2、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
3、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文章的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四、賞讀品味語言
1、創(chuàng)造情境,請大家一起吟誦描繪月下美景的語句,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繪月景的?作者描繪的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
2、探究:在作者寫景的基礎上,我們來續(xù)寫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適?(⑴ 叢中蛙鳴不斷。⑵ 村中狗吠雞鳴。⑶ 幾處納涼人笑語陣陣。)為什么?
五、延讀拓展積累
1、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與作者對話:當你面對如詩似畫的月色,難道不想對蘇軾說點什么嗎?
2、看圖寫景抒情
六、板書設計
描繪──庭中月色
貶官 謫居
追求──美好事物
人生觀
熱愛生活、曠達處世
【教學設計方案匯編六篇】相關文章: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匯編7篇03-11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匯編六篇02-04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匯編四篇01-30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匯編8篇01-07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匯編5篇01-03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匯編九篇11-2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9篇07-15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4篇06-23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匯編10篇06-14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匯編5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