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學習我是快樂的小糖果活動教案
設計意圖:
隨著上海市二期課改的不斷深入,在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幼兒園數學教育強調數學與生活及其他活動的整合。數學活動以主題為線索,以幼兒為中心,以生活經驗為基礎,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和探究能力!渡虾J袑W前教育綱要》指出:3歲幼兒行動自如,認知范圍擴大,逐步形成了一些與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的實物概念。他們對數學的學習依賴于生活中對具體事物的反復自由探索和親身體驗。因此我們應根據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采用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生活化的、具有童趣的方式表現(xiàn)數學教育內容,讓幼兒在幼兒園的游戲活動、教學活動、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掌握數學。
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數概念不是直接教會的。”這說明幼兒形成數概念必須通過自身大量的感知,通過與具體實物互動,從經驗中逐步獲得。因此,一個有教育價值的數學活動必須以幼兒的現(xiàn)有經驗為起點,將數學教育與他們所關心的事物、興趣和對生活的情感有效地連結在一起,這樣才能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數學概念和獲得豐富的數學知識。
花花班正在進行“糖果甜蜜蜜”的主題活動,幼兒對各種糖果非常感興趣,他們喜愛吃甜甜的糖果,對糖果的名稱、形狀等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而小班上學期數學活動目標之一是感知一一對應,并能說出什么東西多了、什么東西少了或是一樣多;谶@些因素,我設計了學習活動“我是快樂的小糖果”。
活動目標:
愿意跟著教師一起游戲;在說說、玩玩中,感知、體驗一一對應,并能說出什么多了、什么少了或是一樣多。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增強幼兒對糖果的興趣和感知;了解和分析幼兒關于一一對應的經驗。
材料準備:塑料圈13個;糖果頭箍12個;與幼兒人數相匹配的糖盒若干、糖若干、塑料筐12個(三種顏色:紅、藍、綠各4個)、裝糖盒的藍色格子架三個(里面是一格一格的)、遮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扮成糖果寶寶,引出游戲
1.你們喜歡吃糖嗎,吃過哪些糖?今天我們把自己變成糖果寶寶好嗎?我這里有許多漂亮的糖果頭箍,等會兒每個寶寶去選一個戴。記住,一個寶寶只能戴一個頭箍!
2.幼兒扮成糖果寶寶——每個幼兒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糖果頭箍戴在頭上。
3.大家互相看看是不是一個寶寶戴一個糖果頭箍?
【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幼兒通過扮演糖果寶寶的游戲情景,初步感知、理解一一對應!
二、游戲“糖果寶寶找家”
1.念兒歌:“我是快樂的小糖果,跟著媽媽做游戲,扭一扭、轉一轉,糖果寶寶回家了,一個寶寶一個家。”
2.看看哪里是你們的家?
。ㄅ!這些圓圈就是你們的家。等會兒糖果媽媽說,糖果寶寶回家了,每個寶寶就要快快回到自己的家。每個家只能待一個糖果寶寶哦。)
。1)第一遍玩游戲(邊念兒歌邊玩):
“我是快樂的小糖果,跟著媽媽做游戲,扭一扭、轉一轉,糖果寶寶回家了,一個寶寶一個家。”
教師和糖果寶寶一起核對:是不是一個寶寶一個家。糖果寶寶和家一樣多,所以大家都找到家了。
。2)第二遍玩游戲:
每個糖果寶寶都找到了家,好像多了什么呀?
多了一個家,那少了什么呀?(糖果寶寶少、家多。)
。3)第三遍玩游戲:
為什么這個糖果寶寶沒有找到家?(少了一個家。)
那多了什么呀?(糖果寶寶多,家少。)
【通過念兒歌,玩“糖果寶寶找家”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情景中感知什么東西多了、什么東西少了或是一樣多。】
三、游戲“裝糖”
1.娃娃家的小客人要來做客,我們給他們送點糖好嗎?
2.我們先一起來裝糖。這里有許多糖盒,等會兒請每個寶寶去拿一個糖盒,然后把糖裝進糖盒。記。阂粋糖盒裝一粒糖。
3.幼兒每人一個糖盒,開始裝糖,教師巡回指導。
4.寶寶們,糖盒和糖一樣多嗎?(引導幼兒講出多1個糖盒、少1粒糖等)。
5.原來多了糖盒、少了糖都不行。只有糖盒和糖一樣多,才能一個糖盒裝一粒糖。
【前一環(huán)節(jié)“糖果寶寶找家”是以集體活動的形式開展,本環(huán)節(jié)的游戲是讓幼兒進行個別化操作,讓幼兒將獲得的數學概念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并通過教師的個別指導,進一步了解每個幼兒對這個數學概念的掌握程度,給予個別回應與指導。】
四、送糖盒去娃娃家的格子里
1.現(xiàn)在為這些糖盒裝上蓋子,把它們送到娃娃家放糖盒的格子里。記住:一個格子放一個糖盒。
2.幼兒蓋蓋子,并將糖盒放進擺糖盒的格子里。
【學習活動不僅要關注幼兒的認知發(fā)展,也要關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及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將裝好的糖盒送到娃娃家放糖盒的格子里的過程,不僅使整個活動達到高潮——且再次驗證幼兒對于一一對應概念的運用,同時也讓幼兒在潛移默化的游戲情景中學會自己整理物品!
專家點評:
這個活動以游戲形式進行,符合剛入園小班幼兒的特點。游戲讓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簡單重復的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幼兒在歡快、輕松的氣氛中參與、體驗、感受和學習初步的數學知識,游戲與學習有效融合。
活動中,教師將集體活動的環(huán)節(jié)與個別化操作體驗的環(huán)節(jié)有機整合,充分滿足了幼兒自我學習、自我內化的需求。讓幼兒將已有經驗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活動目標的達成度比較高。
活動中,教師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及提供的教玩具充分滿足每個幼兒的需求(幼兒扮糖果寶寶,戴頭箍;給幼兒提供了三種顏色的筐即具有三個維度),這些教具能很好地為幼兒的游戲服務,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理解數學概念。正如心理學家皮亞杰所說的:“對兒童來說,邏輯數理知識的獲得,不是從客體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fā)現(xiàn)和從自身內部構建數學關系的!
活動中,教師追隨幼兒、順應幼兒,始終以游戲的口吻積極引導、回應幼兒,關注到每個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并給予大量表達表述的機會。從幼兒的語言表征中進一步加強他們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幼兒學習的內在潛能被充分激發(fā)。
【小班學習我是快樂的小糖果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糖果寶寶小班教案11-06
《我是快樂的小蝸!芬魳方贪12-11
各種各樣的糖果小班教案12-08
《快樂小螃蟹》小班美術教案12-11
小班音樂活動小茶壺教案09-03
小班數學《糖果店》教案01-27
小班數學教案:包糖果01-05
《我是小彈簧》中班教案11-10
幼兒園小班教案《快樂小幫手》04-06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糖果爸爸》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