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哪種好
談談小學語文課堂語用教學的幾種方式
【摘要】語文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一門學習語言和文字的學科。語文教學的根本落腳點在于語言文字的應用,也就是所謂的語用教學。本文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簡要分析當今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一些弊端,并重點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語用教學,將圍繞“讀、惑、析、仿、創(chuàng)”五個字展開分析和探討,希望找尋出一條適合小學語文語用教學的道路,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用教學
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貫穿于中小學的教學之中。然而我國的語文教學,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一直存在“高耗低效”的現狀,教師花的精力不少,學生學習的時間也不少,但是卻收不到很好的效果,高考作文中比比皆是的錯別字、語言不通的句子,混論不清的結構,都在告訴我們,我們的語文教學并不成功。原因為何,原因就在于語文教學尚停留在語形、語法和語義的教學上,而不是真正落腳在語用教學上。也正因為中國語文教學的現狀令人堪憂,教學方向指向不明,因此2011年小學語文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目標和語文課程性質進行了重新定位,這個定位中非常鮮明地突出了“語言文字運用”,強調語文課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標是“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
文字運用能力”,也就是說要突出“語用教學”。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進行語用教學呢?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將圍繞“讀、惑、析、仿、創(chuàng)”五個字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加強一個“讀”字
我國有句話叫作“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一句話道出了閱讀對于語言運用的重要性。語言的運用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yǎng)成的,需要長期的閱讀積累,原因就在于“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只有通過不斷的閱讀,才能逐步加深對詞義、句義的理解,才能掌握各種修辭的妙處,才能真正感受文章的美感,才能識透語境,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妙處。我在教學中,一直非常重視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體味語言的運用。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一課時,在講課前讓學生通讀全文,通過閱讀,加上優(yōu)美的課件畫面,學生完全被作者筆下的桂林山水所吸引,被作者優(yōu)美的語句所吸引,然后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找出自己比較喜歡的句子,結果有的同學喜歡課文中描寫山的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有的同學喜歡課文中描寫水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也有的同學喜歡課文最后一句“溪水輕輕拍著竹筏,青山徐徐從兩邊退去,人們會有一
種入詩入畫的感覺。”通過閱讀學生體味到了語言的魅力,無形中學習了用語言描寫山水的方法。
二、解除一個“惑”字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作為教師,在從事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認真了解冰潔大學生的疑惑,如此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實現語用教學。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傾聽學生的疑問。在教學中,教師總是會提前布置學生課前預習,然后每個人都要提出課文中無法理解和掌握的問題,在講課前進行匯總,在課堂上統一進行解決。比如在學習《日月潭》一課時,老師讓同學們通過預習,提出問題,有的同學說:“老師,‘潭’跟‘湖’有什么區(qū)別呢?”老師就告訴他:湖是指積水的大泊,潭是指深水坑,另外湖是指由河流的泥沙淤積而形成的水域,潭應該是由于水流的直接沖擊形成的。從而引導學生掌握了這兩個字的使用范圍。
三、強調一個“析”字
中國漢語文化博大精深,語言文字的運用,有著很深的奧妙,一句話為什么這樣說?好在哪,為什么不能換一種說法,不好在哪?,一句詩為什么要用著一個字,為什么不能換一個字。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上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在語境中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帶領學生分析文章或詩詞中詞句的運用,引導學生感受坐著的語言運用的不俗之處。比如在教授《暮江吟》時,老師問學生:“誰能找一個字,代替‘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字啊,有的`同學說“照”字,有的同學說“灑”字,有的同學說“映”字,教
師然后又引導學生說“你們覺得用哪個字好?”,學生都不約而同說“鋪”字,老師告訴學生:“對,詩中說道是‘殘陽’,因此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象“鋪”在江上,很形象,所以在寫作時,我們也應該結合不同的語境進行用詞”。通過引領學生分析,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美之所在。
四、引導一個“仿”字
古今中外,很多作家的經歷告訴我們:寫作可以模仿,如李白仿崔顥的《黃鶴樓》而寫出了名詩《登金陵鳳凰臺》。魯迅的《狂人日記》模仿果戈理的《狂人日記》,這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對于小學生而言,正是語文打功底的時候,作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模仿課本中精彩的語句,模仿作者的表現手法,引導學生在模仿中進行遣詞造句,提升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比如在學習《匆匆》一課時,課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如將逝去的日子比作針尖上的一滴水;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整篇課文非常優(yōu)美,真正將“流失的時光”寫活了。在課堂上,我?guī)ьI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之美,朗讀背誦課文段落,分析各種修辭手法,然后給學生留下了課外作業(yè),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中優(yōu)美句段,模仿句段,描寫自己曾經生活中時間怎樣一點一滴的溜走的情形,結果很多學生通過模仿,運用修辭手法,寫出了不錯的散文。
五、嘗試一個“創(chuàng)”字
模仿雖然可以給學生一個標準,一個指導,但是語用教學不能僅
僅局限于模仿,語用教學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靈活恰當的運用語言和文字,也就是說要突破模仿的局限,進行語言文字應用的創(chuàng)新。很多知名的作家,雖然一開是從模仿起步,但是最終他們之所以成為“大家”,因為他們最終有了自己獨樹一幟的語言風格,因此,教師在語用教學中,在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語用的基本知識后,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嘗試去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造中進行對比,進行分析,提升學生對于詞句的認識和把握。如在教授《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我引導學生熟讀課文,并分析課文中的寫作手法,分析作者如何說明地球的唯一和重要。然后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希望學生同樣用“只有一個地球”作標題,寫作一篇作文,作文可以涉及任何題材,大膽想象。結果有的同學從環(huán)境保護出發(fā),在文章中寫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應該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將她打扮得漂漂亮亮”,也有的同學從人類和平出發(fā),寫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應該避免戰(zhàn)爭,保衛(wèi)和平”,通過創(chuàng)作,讓學生們認識到了,同樣一個作文標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釋和寫作。
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文字的應用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積極地去思考、去探索、去總結語用教學的方式和方法,筆者認為:只有想方設法打開“語用之燈”,才能照亮語文教學。
小學語文教案哪種好篇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種新模式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教會學生一些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應該通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閱讀課堂教學應該走開放之路,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評價、教學手段等要開放,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必須把學生當做課堂教學的伙伴,尊重、鼓勵和支持學生。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參與教學設計,可以師生互評、生生互評,評價標準應該是多維立體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閱讀教學新模式
小學語文教學強調知識的講解分析,或側重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習、檢測教學效果,或注重語文技能的訓練。它們強調的是語文知識技能的掌握,往往忽視了學生主體的情感和自主發(fā)展的需要,而學習語文知識沒有情感的投入是枯燥乏味的,抑制了學生主觀上自我發(fā)展的能動性。教學手段應該充分體現現代教育媒體的作用,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策略的設計研究等。下面筆者談談在語文教學中采用的新模式。
這幾項活動,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相互滲透,彼此相關。自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重要形式。它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地閱讀,包括自主地選擇閱讀方式、閱讀的內容。教師通過激發(fā)興趣、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策略選擇閱讀的方式:個人讀、集體讀、分角色讀,朗讀、默讀,邊讀邊思,邊讀邊問、邊讀邊交流等。自悟即自我感悟,指在大量感觸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領會蘊含語言文字之中的奧妙、韻味、言外之意。小學語文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必須強調大量地感觸語言文字材料,培養(yǎng)語感,領悟文章的含義、作者的感情及表情達意的方法等。語言學習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的提問、分析、講解不能代替學生的領悟,每節(jié)課必須留有足夠的時間“空白”,讓學生靜思、自悟,還要常常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啟發(fā),在研討探究的情境中有所領悟。
語文課堂教學的自主表達方式是讀、說、寫、唱和畫。自主表達是在教師的點撥、啟發(fā)、引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對學習成果運用不同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中進行表達。如感情朗讀,口頭表述,寫學習心得,表格、提綱,甚至是體態(tài)語言、音樂、圖畫等各種方式表達學習成果。
自讀、自悟、自主表達是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三項基本活動。由讀開始,以讀促悟,由讀而引發(fā)表述,以述啟讀,以述引悟,三者既是相對獨立的活動,又是和諧統一的學習思考過程。
小學語文教案哪種好篇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幾種記字方法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低年級的識字量明顯增多,如何幫助學生正確、有效地記憶字形,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一個重要探究課題,在我的平時語文教學中,我盡量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yǎng)識字能力。我總結出來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利用基本字記憶字形
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獨體字,把這些簡單易記的獨體字當作基本字,利用基本字加一筆、減一筆或合起來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字形。例如:“日”加一筆是“目”、“目”減一筆是“日”、“大”加一畫是“天”,“天”減一畫是“大”,這樣既能幫助學生記憶新字,同時又讓學生區(qū)別開了這些形近字。
二、利用部首的變化在比較聯系識字。
在生字中有許多相近的字,在學習時,不讓學生單獨去認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現,在比較中識字,在聯系中區(qū)別。如:學習“目”字,可與“日”字相比較,“日”太陽只有一個,所以“日”里只有一橫,“目”眼睛有兩只,所以,“目”里有兩橫。如;學習“她”字,可與“他”“地”相聯系比較,在學生觀察比較后,讓他們總結出:這三個字的右邊都是“也”,但又有不同,男人他是亻,女人她是女,地是土。這樣,學生通過比較它們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義,便不會混淆了。
【小學語文教案哪種好】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假如》教案04-01
小學語文教案08-31
小學語文拼音教案08-28
小學語文教案《語文園地二》09-28
漁父小學語文教案11-11
小學語文教案:《觀潮》04-05
小學語文《打電話》教案12-16
《觀潮》小學語文教案09-20
小學語文教案(15篇)03-08
卡羅納小學語文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