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十八歲和其他語文課堂教案
設計指導思想:本專題的主要學習方式為活動體驗,所謂體驗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及引導、鼓勵、充分調(diào)動學生個體的閱讀興趣,使新的教學內(nèi)容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聯(lián)系,并加以內(nèi)化、體認、內(nèi)省并感悟教學內(nèi)容,從而實現(xiàn)學生內(nèi)心自主性精神生長的過程。而教科書所提供的學習材料,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文與作業(yè),它僅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選擇。所以我在設計本文的教學時,嘗試改變單一的方式,圍繞“青春”,抓住十八歲這個特定的年齡階段,使學生結合自我體驗,更深入地與文本對話,并學會與他人交流,分享經(jīng)驗與感受。
教學目標:
1、通過與家長、同學的對話和交流,加深對青春話題的感受和思考。
2、嘗試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解讀文本。
3、通過課文的閱讀和體驗,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進一步完善自我人格。
重、難點:感受平等溝通對人際交往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
1課時
預習安排:
回家和父母共讀本文,并請父母寫一段讀后感。
教學過程:
導入:(由一則公益廣告導入)
師:大家一定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位母親在給自己老母親洗腳的時候,她年幼的兒子剛好目睹了這一經(jīng)過,等她下班回家的時候看見兒子端著一大盆水搖搖晃晃地過來要給她洗腳。這一場面曾深深打動了我,而今天一位母親寫給兒子的一段話同樣令我感動。
。ù笃聊煌队迟Z憑玉媽媽寫的一段話:)
讀完揚子的《十八歲和其他》,感觸很深。孩子上初中的時候,常為他的成績不理想而著急,偶爾也對他發(fā)脾氣。其實,現(xiàn)在想來,孩子在辛苦、努力學習的過程中,作為父母應該給他更多的鼓勵,盡可能象朋友那樣去理解和幫助他,盡可能培養(yǎng)他的獨立能力,F(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我們有理由去寵愛他們,但更有必要去教會他們理解別人、關愛別人。
他們所處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比我們激烈得多,但為了將來能更好地生存,不得不激勵他奮發(fā)努力(雖然我們有時也很矛盾)。
但作為父母,和作者一樣,總是希望他們能過得快樂而充實!憑玉,我相信你,不會讓自己,也不會讓父母老師失望!
。ㄍ瑢W們仔細閱讀上述文字)
師:我想問大家,讀了這段文字以后有什么感受?
生:很感動,賈憑玉能遇到這樣的媽媽真是幸運。(同學們笑)
師:那你覺得你自己不幸運?
生:那倒也不是,仔細想想,我的父母可能沒有他的媽媽那樣的文筆,但心是一樣的。
師:恩,這讓我想起一句古話,叫什么來著……
生齊答:可憐天下父母心。
師:對,其他同學還有其他感受嗎?
生:我覺得賈憑玉的媽媽很會鼓勵人,我看了也心潮澎湃了。
生:其實我們心里也很矛盾的,我們也希望父母能真正理解和支持我們。
師:那大家再仔細看看這段文字,賈憑玉的媽媽有哪些地方和作者想到一塊去了?
。▽W生速讀課文)
生:比如都能體諒孩子讀書的艱辛。
師:能舉出具體例子嗎?
生:第13頁“現(xiàn)在你正為準備大專聯(lián)考而深感讀書之苦”
師:還有嗎?
生:對子女都有一種最深沉、最無私的愛。如第11頁倒數(shù)最后一行“東東,假如人生能夠重來一次,我真會情愿溺愛你的!”還有翻過來第五行“人生如有知己,應該以自己的孩子為最!
師:那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感受過這種深沉、無私的愛呢?
生:就是我十六歲生日,爸爸送了我一件禮物,是我第一次理發(fā)時他自己收集的我的胎毛,我覺得這份禮物太貴重了,當時就哭了。(掌聲)
師:說得真好,我都被感動了。還有嗎?
生:都寫到了對孩子讀書的一種矛盾的心理,如緊接上一句“雖然極端同情你卻不能不鼓勵你,甚至鞭策你盡全力去爭取這一場殘酷競爭的勝利。
生:還有,他們所處的時代競爭沒有我們這么激烈,如“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雖然我們讀書也曾感到‘光宗耀祖’、‘十年寒窗’一類的傳統(tǒng)壓力,但并沒有象你們這樣喘不過氣來的考試與升學的逼迫”。
生:都意識到了和孩子之間的矛盾都是因為缺少交流和溝通,如第12頁“不過,一切悲劇的造成,都由于父母與子女之間有時不能象朋友般地吧問題攤出來談談”。
師:同學們都講得很好,也印證了我們剛才的一句話:可憐天下父母心?梢,天下父母的心也是相通的。那么,大家有哪些意見或建議可以提給父母呢?說不定我下次去家訪時可以給你們帶去。
生:不用的,我們自己直接去提好了,剛才不是說悲劇是因為缺少溝通嗎。
生:我覺得我媽媽還是把我管得太緊了,兩周好不容易休息一次,也不讓我出去。
生:我的父母跟密探似的,老是打聽我的電話是誰打來的。如果是異性,就更神秘兮兮了(全班哄笑)。
生:我的父母過于看重考試的結果,從來不問我的學習過程?荚伊司桶盐乙活D臭罵。
生:我老爸老媽和我至少有十個代溝(同學們笑)。
師:說來聽聽。
生:人們不是講三年一個代溝嘛,在年齡上就差不多就有十個了。(再次哄笑)
生:我建議我的父母學學人家的父母,多給我們一些自由的空間,多留點時間和我們溝通溝通。
師:同學們提了這么多意見和建議,兩代人之間產(chǎn)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氉x課文,小組討論后歸納)
生:流行觀念的影響;
生:父母的愚昧與落伍;
生:子女的盲目與急躁;
生:缺乏溝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師:大家想想,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缺少溝通,會有怎樣嚴重的后果呢?
生:會產(chǎn)生隔閡,甚至離家出走。
生:會迷戀網(wǎng)絡游戲。我有一個好朋友,原來是重點中學的一個好學生,父母平時都很忙,沒有去管他,后來就迷上了網(wǎng)絡游戲,甚至已經(jīng)到了無法自拔的地步,現(xiàn)在休學在家,去好多大醫(yī)院都看過了,也沒有用。
師:的確挺可惜的。
生:我原來聽說過一件事,好像是金華的一個好學生,因為父母管得太嚴,對他要求太高,缺乏溝通和理解,結果把他的母親給殺了。
師:這就是曾經(jīng)轟動一時的金華的“徐力殺母案”。
。ɑ脽羝队常┙衲辏保窔q的徐力是浙江省金華市第四中學高二學生。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母親吳鳳仙是金華縣食品公司職工。由于徐父長期在外地火車站工作,徐力從小到大基本上是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成長的。母親吳鳳仙工資不高,就幫別人加工毛線衣賺點錢供兒子讀書,讓孩子過著“吃穿全包,一心讀書”的生活。初中升高中時,徐力考進了學校的重點班,但高一上半學期排名全班倒數(shù)第二名。通過努力,高一下半學期,徐力一躍到了第10名。吳鳳仙喜出望外,要兒子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試都排在班級前10名。然而,悲劇也就從這時候埋下種子。去年11月底,吳鳳仙參加家長會議時得知,徐力這學期期中考試的成績排在班級第18名;丶液,吳鳳仙很生氣,狠狠地打了兒子一頓。徐力喜歡踢足球,吳鳳仙就說:“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斷。”重壓之下的徐力感到母親對自己管得太嚴,而且母親提出的目標無法實現(xiàn),深感委屈和壓抑。今年1月17日中午,徐力從學;丶页酝曛酗埡,想看會兒電視。吳鳳仙提醒兒子期末考試要考前10名。徐力回答說:“很難考的,不可能考得到!蹦缸又g再次為學習發(fā)生頂撞。絕望中,徐力從門口拿起一把木柄榔頭朝正在繡花的母親后腦砸去,將母親活活砸死。――2000年3月22日《浙江日報》
(全班寂然)
師:誰能說說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表面上看是過重的學習壓力和現(xiàn)行的教育制度,我認為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缺少溝通,沒有真正去試著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只看成績。還有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甚至高得讓孩子喘不過氣來。而孩子也沒有找到更好的途徑來向母親傾訴自己的苦惱。其實每個孩子也想把書讀好,但正如手指也有長短那樣,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xiàn)家長的期望的。
師:釀成這一悲劇的因素固然有許多,但顯然,父母與孩子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師:父母和子女之間是如此,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大家還能舉出其他的例子嗎?生:比如現(xiàn)代都市里的人,可能對門兩家互不相識,樓上樓下閃身而過,沒有交流,沒有溝通。上次我們小區(qū)有戶人家白天進賊,對面人家看見了也沒有及時打110,后來使小偷逍遙法外。人與人之間只剩下冷漠了。
生:比如馬加爵性格孤僻,平時里很少和同學交流,所以在一次打牌過程中與其他幾位同學產(chǎn)生矛盾,最終殺害了這四位同學,在斷送了自己前途的同時,也斷送了其他四戶家庭的的幸福。
師:又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可見人與人之間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性。那大家有沒有想過,如何更好的去和自己的父母、和身邊的老師同學溝通交流呢?
生:剛才有人說了,溝通要以平等、尊重為前提,離開了這些,溝通就無從談起了。
生:我認為溝通要懷有一顆真誠的心。套用一句廣告詞:溝通,從心開始!(掌聲)
生:我認為我們還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地多替別人想想。
師:我們時常會感到父母和我們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那大家覺得是父母不愿意和我們交流嗎?
生:當然不是,他們都忙于自己的工作。
生:我好不容易回家一趟,除了吃飯,基本看不到他們,有時就是吃飯也碰不到。尤其是我爸,我媽倒是在的,就是嘮叨起來沒完沒了,更不用說溝通了。
師:是啊。我們的父母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對中年人來講,上有老,下有小,生存的壓力更大,就像剛才這位同學所說的那樣,父母不是不愿意和我們交流,主要是太忙了。那么大家發(fā)了這么多的牢騷,有沒有想過要為父母做點什么呢?
。ㄐ〗M討論)
生:有時想想父母也真的挺不容易的,平時應該多體諒父母,少和父母頂嘴。
生:在母親節(jié)的時候,送媽媽一束康乃馨。
生:禮拜天回家的時候幫媽媽做一次家務。
生:為媽媽洗一次腳。(先笑,后鼓掌)
師:好像都是想著為媽媽,有沒有想過為爸爸做點什么?
生:爸爸愛抽煙,想個辦法讓他戒掉。
師:有沒有想到好辦法呢?
生:暫時沒有。(笑)
師:課后,同學們一起幫他想想。還有嗎?
生:給爸爸買些好茶葉,因為他經(jīng)常要熬夜。
生: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來報答父母。做個真正的男子漢。
師:同學們剛才說的都很好,當然說到更要做到,我們就把這個問題作為課外作業(yè),在下周回來后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和父母溝通的結果。
師:(結束語)我們在希望得到別人尊重和理解的同時,也要尊重和理解別人。記得初中有一篇文章《珍珠鳥》,最后有這么一句話: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我改一改:理解和交流,也同樣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下面來聽兩首歌:毛阿敏的《燭光里的媽媽》和李鍵的《父親》(在歌聲中結束課文)
教后反思:
平等,對話,理解。這是打通兩代人之間隔閡的最好方式。父母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成長的關愛完全可以不用我們一般人慣用的強制約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達出自己的那種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什么是愛呢?楊子在這篇文章中告訴我們,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對孩子的愛。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這份讓人感動一生的愛意?同樣,也需要理解與尊重,也需要對話與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學會對父母感恩。
在新教材中,本課定位為“活動體驗課”。孫老師擯棄了枯燥的說教和單純認知學習的傾向,將學生引向社會和生活,使學生能用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去體會、感悟,從而實現(xiàn)學生自主性精神生長。
由一位家長來信的片斷切入,引導學生對文本展開認識,因為學生對文本已有整體感知,所以能很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將學習重心放到“溝通”和“學習”兩部分中,而這兩塊內(nèi)容又是極密切的,因而,學生以往的生活經(jīng)驗被喚醒、激發(fā),所以學生的思維活躍,發(fā)言踴躍。
為將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教師出示因缺乏溝通而釀成悲劇的真實典型的材料,學生在討論探究中更深切地認識倒溝通在人際關系中及其重要的作用。
環(huán)顧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始終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對溝通的深刻認識和對人應有的尊重,是在有條不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完成的。
“對話生成”與“文本解讀”是相互滲透、相互支撐的,落實到具體課堂上,這二者有的時候不免發(fā)生抵觸:強調(diào)了文本解讀所能達到的深度,就會影響課堂對話的生成,容易導致教師與學生主體地位的顛倒;強調(diào)了對話生成,就往往容易流于膚淺,未能達到文本或話題可能達到的理想深度,本課就存在這個問題。
【十八歲和其他語文課堂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四季服裝》-幼兒園大班其他教案10-20
綠色美學及其他的名人故事10-22
機械硬盤與其他硬盤的區(qū)別03-28
《愛情和其他魔鬼》讀后感12-21
期待十八歲的作文10-21
十八歲的天空作文10-26
十八歲的選擇作文10-14
青春的十八歲作文02-20
十八歲的青春作文12-22
十八歲的感悟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