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 <form id="etzky"></form>
          <td id="etzky"><tr id="etzky"></tr></td>

          大班數(shù)學《測量》教案及設(shè)計

          時間:2022-12-15 15:56:29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數(shù)學《測量》教案及設(shè)計(通用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shù)學《測量》教案及設(shè)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數(shù)學《測量》教案及設(shè)計(通用9篇)

            大班數(shù)學《測量》教案及設(shè)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探究及學習準確的測量方法,并能將測量的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中。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結(jié)果也不同。

            3、對生活中的事物感興趣,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活動重、難點:

            1、 重點:按照正確的步驟用工具測量

            2、 難點: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也越少。

            活動準備:

            鉛筆、路線圖每人一份。測量工具:回形針、火柴、吸管。音樂

            活動過程:

            1、 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是小狗的生日,它邀請了很多好朋友。小狐貍也想?yún)⒓。小狗說:“小狐貍只要你量出你家到我家有多長,我就讓你參加!毙『傉f:“行。”小狐貍它會量,你們會量嗎?

            2、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觀察。

           。1)師講解操作要求:請小朋友不要搬動小椅子,用盒子里的回形針去測量一下小狐貍到小狗家的距離,看看你用了幾個回形針。記在心里,呆會兒告訴大家好嗎?

            (2)交流:你的測量結(jié)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測量的?你來示范給大家看好嗎?(強調(diào):一個緊挨著一個測量,用投影儀展示測量方法,首尾相接。)

            3、探究方法,表達見解。

           。1)小狐貍高高興興地參加了小熊的生日聚會。別的小動物聽說后也很感興趣。它們說要是只有一根回形針能不能測量出準確的距離呢?你們說能不能?請小朋友搬好小椅子用你的方法去測量一下吧。測量完后別忘了在記錄表上記下你用了幾根回形針?

           。2)師巡回指導,隱形提示:盒子里老師還準備了白紙、鉛筆,你需要的話可以用上去。)

           。3)引導孩子交流操作情況,統(tǒng)計測量結(jié)果。提問:你是怎么測量的?測出來的距離是多少呢?你是用什么方法來測量的?(先找到起點,從起點開始放回形針,在末尾處做好標記,第二次測量的時候就從做標記的地方開始量,每量一次都要做上標記,最后看看量了幾次。

            (4)引導幼兒探究最準確的一種測量方法,你認為什么方法測量最準確呢?

            4、運用方法,再次測量。

           。1)我們幫助了小動物,他們都很開心。小熊也很想知道自己家到小狗家有多長。這次測量就要用上我們剛剛學到的正確的方法來測量。今天我還為你們準備了火柴棒、吸管?纯催@兩條一樣長的路,用兩種不一樣的工具來測量結(jié)果如何呢?測量完后,別忘了把結(jié)果記錄在上面。

           。2)引導幼兒用剛剛學到的準確的方法測量。

           。3)引導幼兒交流測量結(jié)果。教師展示在黑板上。你測出來的結(jié)果是多少呢?兩條路都是一樣長的,為什么吸管測出來是2,火柴棒測出來的是3呢?原來這兩根東西怎么樣呢?(吸管長,火柴棒短)。兩樣測量工具長短不同,測出來的次數(shù)也不同。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shù)就越多,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就越少。

            5、認知沖突,激發(fā)欲望。

            小朋友,如果讓你來量一下我們的教室有多長,你會選擇回形針嗎?為什么?你覺得用什么工具比較合適呢?下次我們來量一下我們的教室吧。

            大班數(shù)學《測量》教案及設(shè)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加深對歐姆定律及其應用的理解,知道測量電阻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

            通過進行伏安法測量電阻的實驗,進一步掌握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方法,學會用伏安法測量電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做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并觀察試驗現(xiàn)象分析結(jié)果,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實驗設(shè)計能力,并養(yǎng)成求真務(wù)實、細致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根據(jù)實驗原理設(shè)計電路圖,并且能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

            【難點】

            組裝電路,分析實驗,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以及對電阻概念的理解認識。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問題引入:如何測定一個定值電阻的大小?先引導學生回顧上一節(jié)所學的歐姆定律的知識,然后得出根據(jù)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通過測量通過電阻的電流以及電阻兩端的電壓得出定值電阻的電阻值的方法。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一)設(shè)計實驗

            已經(jīng)討論出了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即測量電流和電阻根據(jù)公式得出電阻值。但為了減少實驗誤差,實際測量中要改變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多次測量電壓以及電流的值,求出每次的電阻值,最后求出電阻的平均數(shù)。其中串聯(lián)一個滑動變阻器,移動滑片,就可以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和流過的電流。電路圖如圖所示:

            所用器材有:電源、開關(guān)、定值電阻、滑動變阻器、電流表、電壓表、導線若干。

            (二)進行實驗

            首先,根據(jù)電路圖連接電路。在連接電路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在實驗過程注意哪些問題,比如,連接電路時,開關(guān)應處在斷開狀態(tài);閉合開關(guān)前檢查滑動變阻器是否處于阻值最大處;電壓表電流表的支付接線柱的正確連接等。且應該提醒學生通過“試觸”進行測量工具量程的選擇,在閉合開關(guān)前仔細檢查電路連接情況。在學生連接完電路后,應該檢查學生的電路連接情況,確保電路連接沒有問題。

            其次,閉合開關(guān),通過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來改變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注意應提醒學生不能將滑動變阻器調(diào)節(jié)的太狠,也不能超過測量工具的量程,并且指導學生設(shè)計表格將所測量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最后,斷開開關(guān),整理器材,收拾儀器,結(jié)束實驗。

            (三)分析實驗,得出結(jié)論

            讓學生利用記錄在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以及公式,計算出不同電壓電流情況下定值電阻的阻值,并求出平均值,各組同學互相討論看看其他組得到的結(jié)果,分析實驗結(jié)論。

            根據(jù)所做的實驗,可以看出,在各個電壓下測量的阻值變化不大,且與平均值較為接近。當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改變時,通過它的電流也隨之改變,但電壓和電流的比值不變,即電阻不變。同時也證明了電阻時導體自身的一種性質(zhì),它的大小由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決定,與電壓和電流無關(guān)。

            在實驗中,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大小,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以及流過電阻的電流隨之改變,說明串聯(lián)在電路中的變阻器的阻值改變時會影響其他用電器的電壓以及電流。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練習

            利用如下電路測量未知電阻的阻值,測量結(jié)果如下圖,試讀出讀數(shù)并計算被測電阻的阻值。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jié)作業(yè)

            將上述實驗中的定值電阻換成小燈泡,用同樣的方法測定小燈泡的電阻。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計算出小燈泡的電阻,比較計算出的幾個數(shù)值,跟測量定值電阻的結(jié)果相比較。

            大班數(shù)學《測量》教案及設(shè)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遠近。

            2.能按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工具。發(fā)展分析能力。

            二、重點和難點

            1.重點:能按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工具。

            2.難點: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正確測出物體之間的遠近。

            三、材料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

            1.材料:長短不同的繩子、小棒,……。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在活動區(qū)中創(chuàng)設(shè)相關(guān)的問題情境,如:小熊的家在兩個車站中間,它從家里出發(fā)去車站,到哪個車站更近些?

            四、設(shè)計思路

            自然測量的教學中有兩個要點:測量工具的選用和測量工具的正確使用。

            測量工具的選用反映了幼兒的分析能力。教學中要提高幼兒的分析能力,必須讓他們有機會實踐自己的想法,然后讓他們帶若問題進行測量活動。提高工具選用的有意性,這樣在交流討論時幼兒才能自覺意識到測量中工具選用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時也能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測量工具的使用是自然測量教學的.難點。幼兒不能主動發(fā)現(xiàn)測量中工具之間銜接的重要性。所以,在幼兒實踐的基礎(chǔ)上,要組織幼兒討論。讓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解決的方法,并讓幼兒通過再次操作達到理解,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五、活動流程

            分散探索—>集中探索—>交流討論—>繼續(xù)探索

            1.分散探索。在活動區(qū)中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讓幼兒通過探索積累

            大班數(shù)學《測量》教案及設(shè)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wěn)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jù)這一特點制作水鐘用來計時。

            過程與方法: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根據(jù)記錄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實驗觀察的重要性;激發(fā)研究用水計時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

            滴漏實驗

            【教學難點】

            滴漏實驗

            【教學準備】

            有關(guān)水鐘的資料、每個小組一個鐵架臺、一個漏杯、一個量筒、裝300毫升水的燒杯、電子表,實驗記錄單,毛巾一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們還曾經(jīng)利用流水來計時,他們是怎樣設(shè)計這種計時工具的呢?

            2、揭題:用水測量時間。(板書課題)

            二、古代的水鐘:

            1、播放用水計時的錄象資料。

            2、學生獨立閱讀課本P54有關(guān)古代水鐘的內(nèi)容。

            3、嘗試解釋這些水鐘是怎樣計時的?

            4、討論:古人是怎樣想到用流水來制作計時工具的?水鐘的字捉必須解決什么問題?

            三、滴漏實驗:

            1、師出示滴漏實驗裝置,介紹課本P55上的滴漏實驗。

            2、實驗一: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

            3、匯報交流實驗結(jié)果。討論:結(jié)果為什么會存在差異。

            4、根據(jù)自己小組的記錄結(jié)果,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5、實驗二:測量記錄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6、反饋:我們的推測與實驗結(jié)果接近嗎?想一想:為什么?

            7、引導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嗎?

            能讓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嗎?

            古人是怎樣保持水鐘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樣的瓶子里裝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時間將怎樣變化?

            板書設(shè)計:

            用水測量時間

            古代的水鐘: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實驗:流100毫升水需要( ),

            推測:流10毫升水需要( ),流50毫升水需要( ),流300毫升水需要( )。

            大班數(shù)學《測量》教案及設(shè)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溫度計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知道氣溫是會不斷變化的。

            活動重點:

            記錄溫度的變化。

            活動難點:

            比較、驗證溫度的變化。

            活動準備:

            溫度計、自制溫度計、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1、測量溫度:

            “你們知道今天幾度?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兒自由講述了解氣溫的多種方法。)

            認識溫度計,了解溫度計的作用:

           。ǔ鍪咀灾茰囟扔嫞┝私饪纯潭鹊姆椒ǎ罍囟缺砩系臄(shù)字表示溫度,一格表示一度,紅色的水銀柱會有變化。

            2、感受溫度的變化:

            到戶外讓幼兒直接感知陽光下和陰涼處不同的溫度(用炎熱、涼爽、溫暖、冷冰冰等詞匯來描述)。

            3、記錄溫度的變化:

           。1)將溫度計分別置于陽光下和陰涼處進行測量,并記錄結(jié)果進行比較、驗證。知道溫度是會變化的。

           。2)想一想為什么在陽光下和陰涼處會有這樣的變化?

           。3)還有什么辦法使溫度計發(fā)生變化。

            大班數(shù)學《測量》教案及設(shè)計 篇6

            教學目標

            學生用硬紙做成的圓錐體、乒乓球、直尺、三角板、五分硬幣、棉線、圓柱體形鉛筆,每人各一套。

            教師圓錐體、球、三角板、直尺、輪子、印好一條無規(guī)則曲線線段的紙、金屬絲(后二件發(fā)給學生,人手一張和一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教師你的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最大距離是多大?先自測,后請你用毫米刻度尺實際測量一下。

            學生目測、實際測量、進行匯報。

           。ㄓ休^多同學目測與實際測量相差較大。或不能讀出目測值。進行討論分析后教師表揚目測水平高的同學并糾正讀數(shù):若用厘米為單位,應讀出小數(shù)下二位數(shù)值;若用毫米做單位,應讀出小數(shù)下一位數(shù)值)。

            教師用你測出的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距離測課桌的寬度,再用刻度尺直接測量課桌寬進行比較。

            學生實際操作。進行討論。得出用刻度尺直接測量準確。

           。◤土曔_到培養(yǎng)學生的目測能力、記住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距離、用刻度尺測量的實際操作能力、記錄讀數(shù)的能力)

            二、引入新課

            教師拿出預先印好一條無規(guī)則曲線的紙問:這條曲線如何測量?同學們準備好的錐體的高、乒乓球的直徑、這根金屬絲的直徑(很細)又如何測量呢?讓我們在這堂課中學習、解決。

           。ㄗ寣W生稍議論一下后,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二、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三、新課講述

            1.曲線長度的測量(板書)

            教師拿出剛才印好一條曲線的紙問同學:這條曲線能直接用刻度尺來測量嗎?

            學生不能。

            教師那么誰能想辦法測出這條曲線的長度?

            學生可以用一條棉線沿曲線放過去,在棉線上標出曲線的起點和終點,然后把棉線放直,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長度,就是這條曲線的長度。

            (學生往往忘掉講在棉線上標出起點和終點,讓大家討論、完整)。

            把紙發(fā)下去(或預先發(fā)好),讓學生實際測量,讀出數(shù)值。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糾正讀數(shù)記錄中的錯誤。

            教師這條曲線比較短,我們?nèi)菀紫朕k法進行測量,那么操場跑道一圈的長度我們又怎樣測量?

            討論片刻。教師引導同學看課本13頁第二節(jié)的第三段后拿出輪子,請同學敘述測量方法。

           。]有看書時,有的同學會說,先用刻度尺測出一步的長度,然后用走路的方法在跑道上走,記住步數(shù)n。則跑道的長就是一步的讀數(shù)乘以步數(shù)n。教師應該肯定這種測量方法,進行表揚,同時指出這種方法不夠準確)

            教師歸納,這種方法是一種“化曲為直”的測量方法。(板書)

            2.圓錐體高的測量(板書)

            教師拿出錐體問同學:錐體的高是否可以用測量一條曲線的長度的辦法來進行測量呢?(學生肯定說不能)。我們可以用直尺和三角板配合的辦法來測量。請你用這兩個測量工具測一下你制作的圓錐體的高。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二人小聲討論,進行測量。

            教師巡視,不斷指出錯誤測量方法,讓幾組學生分別匯報測量錐體高的方法,指出正確的測量應如課本第十四頁圖1-8那樣,并且在講臺上演示。(讓學生注意直尺為什么放在桌子邊進行測量)

            (學生測量中往往出現(xiàn):

           、偃前迮c直尺的位置與課本第十四頁圖1-8所示的位置相反放置,教師要指出,這樣放置不容易使直尺水平,會影響測量的準確性。

            ②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放在錐體的頂端,進行測量,犯與①一樣的問題。

            ③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沒有完全與直尺重合。

           、軠y量中沒有注意直尺的零刻度)。

            3.微小量的測量(板書)

            教師如果我們測量的物體很小或很薄、很細。如物理課本的一頁紙的厚度、漆包線的直徑。而測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測出它們的厚度和直徑呢?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看課本第十四頁最后一段,指出,用毫米刻度尺測不出一張紙的厚度,也測不出二張紙厚度,但是能測出一百張紙的厚度,而一張紙的厚度只要把測出的厚度除以總張數(shù)就可以知道了,這種測量稱累計法測量法。然后讓學生測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并且提出,在累計法測量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

            學生①與課本內(nèi)的紙厚度不一樣的不能測進去。如課本的面、底、彩圖紙。

           、趶垟(shù)最好湊成容易計算的數(shù)。

           、勖宽摱家獕壕o。

            學生實際測量,教師巡視,指出測量中的錯誤。如看刻度時視線與刻度尺要垂直;刻度要貼近被測物體;刻度不能斜放等,為下一節(jié)課伏筆。(因為在微小量測量過程中容易暴露這幾方面的錯誤測量)

            教師歸納,這是一個“化薄為厚”的累計測量法。

            四、鞏固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看黑板一起歸納: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化曲為直”的曲線長度測量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組合對錐體高進行測量。“化薄為厚”的累計法對微小量進行了測量。同時對認真測量的同學進行表揚。號召同學們學習他們積極思考,認真進行科學測量的學習態(tài)度,調(diào)動同學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五、目標達成實際測量題

            1.用五分硬幣和毫米刻度尺測量剛發(fā)下的那張紙上的曲線。

           。ㄓ貌煌瑴y量工具測量同一條曲線的長度,是曲線測量的反饋題)。

            2.用毫米刻度尺和直角三角形測量乒乓球的直徑、圓形鉛筆的直徑。

           。ㄓ孟嗤瑴y量工具測量不同的物體的直徑,是錐體高測量的反饋題)。

            3.用一支圓柱形的鉛筆和刻度尺測量金屬絲的直徑。

           。ㄓ貌煌臏y量工具測量不同物體的微小長度,是測量微小量的反饋題)。

            通過測量,學生對前二個反饋題,做得較好,而第三個反饋題,開始時有不少同學無法著手測量,通過討論,引導,也能較好完成,但是有的同學繞線時,一圈圈不能緊壓,教師要指出為什么一圈圈要壓緊。

            六、布置作業(yè)

            1.思考題:

           、偃绾握_使用刻度尺進行正確測量?

            今天的測量中你做得怎么樣?

            ②誤差與錯誤有什么區(qū)別?

            ③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

            ④怎樣可以減小誤差?

            2.課本第14頁練習二(1)、(3)做在練習本上(4)要求同學去實際測量,下節(jié)課匯報討論。(指定一個籃球場)。

            大班數(shù)學《測量》教案及設(shè)計 篇7

            【目標】

            一、入修自然測量,操作節(jié)制準確的測量行動措施。

            二、曉得量具的是非與測量的功能有關(guān),量具越長(或者大大年夜)測患上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或者。y患上的次數(shù)越多。

            三、火伴之間能互相合作,斗膽勇敢的交流。

            【豫備】

            測量器械(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黑板、摸箱、標識表記標幟

            【過程】

            一、導進:將幼兒分成五組,舉行跑步競賽。

            師:你們曉得剛才跑了有多遙?有什么法度榜樣曉得呢?(量一量)

            二、提出測量要求:這里有良多質(zhì)料,每一組磋議一下選一種質(zhì)料舉行測量,并將測量的器械以及功能記錄下來交給教員。

            三、幼兒第一次考試測驗測量,教師察瞅幼兒的測量行動措施是不是準確,并誘導幼兒與火伴合作。

            四、請測量行動措施正誤的兩組幼兒分袂演示,師生評論爭論哪種行動措施測出的功能更切確。教員講授準確的測量行動措施(第一次測量的收場處是第二次測量的起頭,按次接著量)。

            如幼兒測量的都準確,也請一位幼兒樹模,教師加以表明。

            五、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行動措施是不是準確,舉行第二次測量驗證第一次的測量功能。

            六、請每一組推舉一位幼兒介紹本組的測量功能。

            七、提出問題,誘發(fā)幼兒思慮:為什么測量的功能不同樣?(因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長、有的短,量具越長(或者大大年夜)測患上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或者。y患上的次數(shù)越多。

            八、游戲:找寶躲。第三次考試測驗測量。

            幼兒從摸箱里摸出一張畫有寶躲所在的標識表記標幟圖,依照圖舉行測量,找到寶躲。

            九、收場小結(jié):克期咱們學會了用各種器械舉行測量,還曉得了測量的功能以及量具的大大年夜小、是非有關(guān)。除克期用的量具外,還有哪些馬糊象可以用來測量呢?小朋友日后找一找、試一試好嗎?

            大班數(shù)學《測量》教案及設(shè)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物測量,比較教師的大小。

            2、通過探索、知道比較物體大小應使用同一種測量的工具。

            3、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相互協(xié)商、共同解決困難。

            活動準備:

            1、 孩子已與初步的測量經(jīng)驗。

            2、 事先與平行班的老師聯(lián)系,做好幼兒測量活動的準備工作。

            3、 筷子、玩具、椅子、繩子,筆,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 談:哪個班的教室大

            故事引入:請問小朋友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二、 討論:怎樣測量教室的大小

            1、 怎樣才能知道哪個教室大,哪個教室小呢?

            2、 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棍子、繩子、椅子、紙玩具、塑料泡沫板等為測量的工具)

            3、 我們的教室是什么形狀的?怎樣測量?

            三、 探究:分組測量兩間教室并記錄

            1、 幼兒自由結(jié)伴,分組討論協(xié)商,如選擇什么物品作為測量的工具,怎樣測量,怎樣記錄。教師巡回觀察、傾聽,適時地引導幼兒解決小組間出現(xiàn)的矛盾。

            2、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教師巡回觀察、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鼓勵幼兒使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

            四、 分享: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jié)果

            1、 將各組的記錄結(jié)果張貼在黑板上,請幼兒邊看邊交流、討論測量的過程和結(jié)果。

            2、 引導幼兒觀察、分析記錄結(jié)果,說說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并在分析比較中獲的比較物體大小應使用同種測量工具的經(jīng)驗。

            3、 再次測量、比較教室的大小、引導采用不同測量工具的幼兒選擇同種工具再次測量、比較兩個教室的大小;對于采用同種測量工具的幼兒,鼓勵他們嘗試用其他工具再次測量、比較。

            活動結(jié)束:

            1、 嘗試用各種不同的物品作為測量物體的高度、長度等。

            2、 在多次的探索比較中體驗并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與測量結(jié)果的關(guān)系。

            大班數(shù)學《測量》教案及設(shè)計 篇9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93頁—95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周長、面積、體積等以及相應的單位;

            2.溝通幾種基本圖形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體積計算公式之間的聯(lián)系,數(shù)學知識方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體會轉(zhuǎn)化、類比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發(fā)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確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常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能綜合運用所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在生活中應用得非常廣泛,有時我們要計算它們的面積,體積等,這就需要我們了解一些數(shù)據(jù),運用到關(guān)于測量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圖形與測量”。(板書課題)

            二、回顧整理,建構(gòu)網(wǎng)絡(luò)

            1.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認識

           。1)我們學校的綜合樓準備粉刷和裝修,工人叔叔正準備做一些數(shù)據(jù)的測量,我們也參與到他們中間去,好嗎?

           。2)大家先想一想,測量哪些地方,會用到什么單位?

            問:什么是長度?什么是面積?什么是體積?

            2.測量單位及進率

            (1)我們知道測量除了數(shù)據(jù)之外還需要什么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長度、面積和體積各自的單位,并說出它們之間的進率。

            (2)說一說

            請大家說一說1米、1分米、1厘米分別有多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別有多大?

            3.前面我們已經(jīng)分類復習了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積,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來。

            4.匯報交流。交流時要說出每類知識點要注意的問題。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你認為最容易出錯的是哪部分內(nèi)容?有什么好辦法避免出錯?

            課前收集,組內(nèi)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ㄒ唬┨羁疹}。

            1.有一個長方體,正好可以切成大小相同的4個正方體,每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是24平方厘米,原長方體的表面積是( )平方厘米。

            2.把一個圓柱體的側(cè)面展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長分形的長是6.28厘米,寬是3.14厘米,這個圓柱體的底面半徑是( )厘米。

            3.18個相同的鐵圓錐,可以熔鑄成( )個和它們等底等高的圓柱體。

            4.一個圓環(huán)的外直徑是16厘米,內(nèi)直徑是10厘米,圓環(huán)的面積是( )。

            5.將棱長是8厘米的正方體木塊削成一個最大的圓柱,圓柱的體積是( )。

            6.棱長是3米的正方體木箱放在地上,占地面積( ),占空間( )。

            7.一個圓柱形水桶,里面盛50升的水正好盛滿,把一個正方形鐵塊放入桶中,就要流出30升的水,這個正方形鐵塊的體積是( )。

            8.一個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圖是個正方形,這個圓柱高是底面直徑的( )倍。

            9.用一根36厘米長的鐵絲焊成一個最大的正方體模型,它的表面積是( )。

            10.一個長20厘米、寬18厘米、高18厘米的長方體木盒(從里面量),可存放棱長為6厘米的正方體積木( )個。

            11.如右圖,一張直角三角形硬紙板,兩條直角邊AB與BC的比是1:2,AB長6厘米。如果以AB邊為軸旋轉(zhuǎn)一周,那么,所形成的圓錐體積是( )立方厘米。

           。ǘ┡袛囝}。

            1.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 )

            2.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圓錐都可以用公式V=sh求體積。( )

            3.容積是100升的油箱體積就等于100立方分米。 ( )

            4.一個圓柱削去6立方分米,正好削成一個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這個圓柱體的體積是9立方分米。 ( )

           。ㄈ┻x擇題。

            1.正方體的棱長擴大2倍,它的表面積擴大( )。

            A、2 B、4 C、8

            2.一個正方體和一個圓柱體的體積相等,高也相等,正方體的棱長4厘米,圓柱體的底面積是( )平方厘米。

            A、4 B、12.56 C、16

            3.壓路機滾筒在地上滾動一周所壓的路面積正好是壓路機滾筒的( )。

            A、底面積 B、側(cè)面積 C、表面積

            4.一個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圖是周長為2512分米的正方形,那么求這個圓柱底面積的正確列式是( )

            A、(2512÷3.14÷2) ×3.14

            B、(2512÷3.14) ×3.14

            C、(2512÷4÷3.14÷2) ×3.14

            5.小明家6月份的用水量是12( )。

            A、立方米 B、立方分米 C立方厘米 D 升

            6.把圓錐的側(cè)面展開,會得到一個( )

            A、三角形 B、長方形 C、扇形 D、圓形

            7.一個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圖是一個正方形,這個圓柱的底面直徑與高的比是( )。

            A、1:2∏ B、1:∏ C、2:∏

            8.將右圖中的硬紙片沿虛線折起來,便可成為一個正方體。這個正方體3號面的對面是( )號面。

            教學反思:

            復習在活動中進行:在復習長度、面積、體積的認識和多邊形面積間的關(guān)系時,通過摸、描、涂、量、折、剪、猜測、驗證等活動,讓學生在感知中深刻理解長度、面積、體積的意義,并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的豐富多彩,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越性,演示圖形的變化過程,把抽象難理解的內(nèi)容變得直觀形象。突出圖表和板書結(jié)構(gòu)圖在知識整理中的作用,運用圖表來對比分析相關(guān)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學生從這些圖表中理解知識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幫助學生形成整體認知結(jié)構(gòu)。

          【大班數(shù)學《測量》教案及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數(shù)學《自然測量》教案設(shè)計04-16

          測量「大班數(shù)學教案設(shè)計」02-05

          大班數(shù)學教案《測量》04-04

          大班數(shù)學《自然測量》教案01-20

          大班數(shù)學自然測量教案01-17

          大班數(shù)學有趣的測量教案06-09

          大班數(shù)學活動:有趣的測量_大班教案06-22

          我會測量教案大班數(shù)學教案11-21

          《自然測量》大班數(shù)學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