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 <form id="etzky"></form>
          <td id="etzky"><tr id="etzky"></tr></td>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時間:2024-07-03 10:47:46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優(yōu))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優(yōu))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

            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shù)學》(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二節(jié):認識路線。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在辨認方向的基礎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jīng)過的地方。

            2.借助認識路線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與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重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難點: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經(jīng)過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笑笑一家特別喜歡旅游,他們聽說撫順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決定開車到撫順來旅行,可是他們沒來過,不知道車往哪開,誰能幫著想想辦法?

            有了路線圖,還要認識路線圖才能不迷路,所以認識路線很重要,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路線”。

            到了撫順,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勞動公園去玩,應該做幾路公交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一)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的行駛路線

            (1)從十道街出發(fā)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再向 行駛 站到勞動公園。

            1、瞧,這里是一張1路車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線圖。仔細看圖,你能按照1路公交車的路線說一說,我們乘車從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勞動公園?請你當小司機,手握方向盤自己說一說。

            2、小組討論,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二)從勞動公園到十道街的行駛路線

            1、笑笑游完勞動公園要回到十道街又該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2)從勞動公園出發(fā)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再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十道街。

            2、把結(jié)果記錄在練習卡上。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4、對照答案訂正錯誤。

            (三)看路線圖回答問題

            (1)小明從三道街出發(fā)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車的?說說他的行車路線。

            (2)小紅坐了3站在百貨大樓下車,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車的?她又是怎樣走的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課件演示。

            (3)你想從哪兒到哪兒去?在小組內(nèi)交流你的行車路線。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在小組內(nèi)交流。

            小結(jié):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jù)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

            三、自主參與、拓展練習。

            1、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圖。

            說出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填在書上。

            學生匯報,課件演示。訂正錯誤。

            2、笑笑為了感謝同學們?yōu)樗嘎罚埬銈兊健昂I蠘穲@“去游玩,但是我們要先弄清它的內(nèi)部路線圖,防止迷路。我想這一定難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樂園“彩圖)

            提問:a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qū),果樹林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么方向?

            b居民區(qū)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笑笑游完撫順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龍?zhí)洞髰{谷游玩,這是龍?zhí)洞髰{谷的路線圖,她應該怎樣走?

            五、總結(jié)評價。

            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一張從家到學校的導游路線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作出簡單的預測。

            2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和分析、預測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實驗經(jīng)歷收集、數(shù)據(jù)、用統(tǒng)計圖表呈現(xiàn)出來,并分析數(shù)據(jù)的全過程。

            2看懂統(tǒng)計圖表,能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準備:

            草稿紙

            這次實踐活動安排的是一個小實驗,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這一活動,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用統(tǒng)計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長的規(guī)律?梢蕴崆耙恢懿贾媒o學生做這個小實驗,并提出實驗的要求,如溫度、濕度適當,堅持每天同一時間測量記錄等。有條件的班級也可以同時在教室布置一處實驗角,由專人負責。沒有黃豆用綠豆代替也可以的。實驗7天后完成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這里應該注意,要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實驗的全過程。如果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可以去請教家長、老師,也可以自己查閱書本。讓學生從小就體驗實驗的過程,對他們的成長是有利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二、出示要求:

           。1)把幾十粒黃豆泡在水中,一天后將水倒掉,蓋上一塊濕布。

           。2)待黃豆發(fā)芽后,選擇一顆豆芽測量長度并記錄。

            (3)填入下表,并制成統(tǒng)計圖。

            三、布置任務。

            1自己參與實驗的全過程,有問題可以及時向老師或家長請教。

            2我們一周后,看看你的統(tǒng)計圖。

            可以與同伴說一說,從這個圖中你看到了哪些變化?

            四、。

            反思: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小組學習的能力。

            2、學會運用平均分。

            3、 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 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5、初步認識 “平均分”

            6、 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7、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三、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各種食物若干。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shù)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二)、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jié)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生觀察匯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寫下板書:平均分

            (2)、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么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fā)現(xiàn)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四)、學習平均分

            1、 教學例2:把10個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匯報分法。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3、 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并說出自己的分法。)

            (設計意圖):體現(xiàn)分法的多樣化;開放題拓展知識,開拓學生思維。

            (五)、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匯報。

            2、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3、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

            (設計意圖):從多方面加深學生對平均分的認識;開放性的活動使學生多角度認識平均分,為以后學習有余數(shù)的除法打下基礎。

            六、教學結(jié)束:

            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想法和收獲?請同學們寫出來。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統(tǒng)計表。

            2、使學生在練習中,在收集、整理、分析、決策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掌握本單元內(nèi)容。

            教學重點:

            體驗統(tǒng)計過程,能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

            教學難點: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教學教法:

            探究性實踐作業(yè)。根據(jù)學生的實踐作業(yè)進行分析、推理、判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出示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統(tǒng)計表。

            2、使學生在練習中,在收集、整理、分析、決策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掌握本單元內(nèi)容。

            二、出示自學指導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6題。

            1、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

            調(diào)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情況,并將結(jié)果填入第6題表格內(nèi)。

            出示統(tǒng)計表。

            提問:要完成這項統(tǒng)計,你準備怎么辦?

            2、引導學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舉手或組內(nèi)報名,小組匯報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強調(diào)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

            3、從你的統(tǒng)計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建議?

            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討論: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說說買哪幾種水果合理。

            三、探究新知,自主探索

            1、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

           。1)談話:同學們,我們班誰的家里有車?(家里有車的同學舉手,了解學生家里有車的情況。)

            這么多同學家里有車,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各種各樣的車輛越來越多,你們看,幾個同學正在統(tǒng)計一個路口10分鐘內(nèi)所通過的各種交通工具的數(shù)量。根據(jù)他們的記錄結(jié)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車、大巴車、小轎車、摩托車各開過多少輛嗎?

           。2)小組內(nèi)分工,分發(fā)記錄單。

            學生填寫,匯報,教師展示。

            種類 面包車 大巴車 小轎車 摩托車

            輛數(shù) 6 8 33 12

            (3)回答問題。

            這個路口10分鐘內(nèi)通過的哪種車最多?哪種車最少?(小轎車最多,面包車最少。)

            <<<12>>>

            如果再觀察10分鐘,哪種車通過的.數(shù)量可能最多?(放手讓學生討論,說出理由。)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5題。

            出示統(tǒng)計表,要求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回答問題:每種書有多少?

            回答問題(1)和(2)。

            討論:圖書室要新買一批圖書,你有什么建議?

            四、當堂檢測

            完成教學“練習一”的第7題。

            1、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

            讀懂統(tǒng)計圖。

            圖中1格代表( )份。

            說說每天的銷售情況。

            2、哪天賣出的《電視報》的數(shù)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議?(學生自由發(fā)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電視報》,上面的數(shù)據(jù)應該怎么表示?

            小組討論,互相說說。

            指名回答說出數(shù)據(jù)。

            教師小結(jié):如果數(shù)據(jù)比較大,用一格有時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們在讀條形統(tǒng)計圖時,先要讀懂每格表示多少。

            五、課堂小結(jié)

            你覺得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感覺自己表現(xiàn)得怎么樣?

            六、 抽查清

            下面是本班同學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情況記錄

            動畫片:12人 電視。10人 體育:9人 新聞:8人

            把上面的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并回答問題。

            節(jié)目 動畫片 體育 電視劇 新聞

            人數(shù)

           。1)喜歡( )電視節(jié)目的人數(shù)最多。

           。2) 共調(diào)查了( )名同學。

            種類 連環(huán)畫 故事書 科技書 其他書

            數(shù)量 20本 35本 45本 40本

           。3)如果是你看電視,你會選什么節(jié)目?

            下表是二(2)班圖書角的藏書情況

           。1)哪種書最多?

           。2)圖書角的藏書共有多少本?

           。3)圖書角要買一批新書,你有什么建議?

            板書設計: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5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國家首批課程改革實驗區(qū)之一,有20xx多名學生,34個教學班。我班學生綜合素質(zhì)較好,知識掌握較靈活、扎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較強,喜歡做數(shù)學游戲。

            〖課堂實錄片斷〗

            師: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搜集資料,已經(jīng)了解到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鳥類有1166種,而且同學們都非常喜歡鳥。今天森林里的鳥兒要舉行一場競賽,邀請我們也去參加,和它們比一比,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板書課題:比一比。)

            師:首先各隊鳥兒報數(shù)。

            (杜鵑報告:在這片森林里,我們有982個兄弟姐妹。啄木鳥說:我們有1084只。)

            師:兩種鳥都不少,哪種鳥更多?

            生:啄木鳥。

            師:誰愿意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我們。

            生:我是根據(jù)數(shù)的位數(shù)來比較的。982是三位數(shù),1084是四位數(shù),四位數(shù)比三位數(shù)大,所以啄木鳥比杜鵑多。

            師:老師記住了你的方法,我寫出來,你們看對嗎?

            (師板書:四位數(shù)比三位數(shù)大。)

            生:是的。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體重才約2克,長約6厘米,今天它們也派代表來了(出示蜂鳥圖片,3756只)。還有一種鳥天生會做針線活,用植物纖維或者蜘蛛絲當線,用嘴當針,用爪子將葉子合卷,然后一針一線地把葉片縫成口袋形,做成小巢,結(jié)線時還要打小結(jié),了不起吧!它們的'名字叫縫葉鶯(出示縫葉鶯圖片,4184只)。

            師:這兩種鳥哪種數(shù)量多?

            生:縫葉鶯多。

            師:很好!像蜂鳥和縫葉鶯的只數(shù)都是四位數(shù),該怎樣進行比較呢?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討論,看誰有好辦法。

            生1:我們小組討論的是,如果這兩個數(shù)都是四位數(shù),就比較千位上是幾,比如4184是四千多,3756是三千多,所以4184>3756。

            生2:也可以說看兩個數(shù)的最高位,誰大這個數(shù)就大。

            師:我知道了你的意思,看老師寫出來是你要說明的方法嗎?

            (板書:數(shù)位相同時,最高位上的數(shù)大的那個數(shù)就大。)

            生2:是這樣的。

            〖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谶@節(jié)課中,這句話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尤其是當我介紹世界上最小的鳥和會做針線活的縫葉鶯時,學生都在聚精會神地聽,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目光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課改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外,還要有淵博的知識,精心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主動。

            新課程特別提倡所學內(nèi)容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而且本單元主題也是生活中的大數(shù)。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只考慮到增強趣味性,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而忽略了“生活化”這一點。如果我能大膽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課前布置學生調(diào)查家中電器的價格,然后課堂上匯報各種商品的價格并進行比較,這樣更能與生活緊密結(jié)合,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真正把知識用于生活,增強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效果會更好。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6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23頁例1,練習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過比較分析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體驗到可以用多種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訣求商的簡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多種方法求商。

            教學準備:

            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故事。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看圖,思考問題:小猴摘了幾個桃子?猴媽媽準備分給幾只小猴?

            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組動手分一分,并說說分的過程。

            (2)、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我們通過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給4只小猴。如果我們不動手分,那該怎樣想呢?

            學生交流想法。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12÷3的商是幾?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小結(jié)。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為下面的抽象思維作準備,使學生由直觀向抽象過渡。通過相互交流、啟發(fā)達到共同發(fā)展的效果。讓學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引導學生完成第24頁的“做一做”第1題。

            (1)、要求學生利用口訣獨立解決,并想想這些題目有什么特點。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匯報。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學生認真觀察圖,說說圖意。然后獨立完成。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2、3題。

            【設計意圖】:寓學習于游戲中,并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體會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一樣時商是1。

            四、課堂總結(jié)。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會寫、讀乘法算式。

            難點:使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20根小棒。

            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出示游樂場圖

            師:小朋友們注意看圖,游樂場不少小朋友都去過,那里有不少的數(shù)學知識,動一動腦筋把它們找出來。先看圖上的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在做什么?

            學生觀察畫面,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引導。解決問題

            算一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過山車上坐了多少人?5個小吊車的車廂呢?

            交流計算方法和結(jié)果。

            4.師:小朋友們,要分別算出玩各種游戲的人數(shù),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其他方法嗎?那么就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尋找。

            新課

            擺圖形游戲

            要求:A用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所學過的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B擺好后,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C同桌交流,把算式寫在紙上。

            引入乘法

            指名學生說加數(shù)相同的`算式,教師板演。

            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們的共同特點:每個等式中的加數(shù)都相同。

            師:算幾個相同數(shù)連加,除了用加法外,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乘法。(板書課題)

            以3+3+3+3+3+3=18為例,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師: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6個3連加的和是18)

            師:求6個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教學乘號的寫法)

            師: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63=18讀作六乘三等于十八.用乘法算6個3連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寫加數(shù)3,寫件36=18這個算式怎樣讀(板書)

            4..嘗試

            請學生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同桌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指名回答,完整板書。

            5.小結(jié):比較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得到:求幾個相同數(shù)連加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練習.

            指導讀書P46上半部分,并質(zhì)疑。

            書P46做一做

            讓學生說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在蕩秋千

            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指名校對,并說說算法及想法。

            3練習九第1題

            看清圖意,獨立完成。

            組織交流。

            4.練習九第4題.

            觀察圖意,確定()里分別填幾。

            獨立填寫乘法算式及讀法。

            指名校對。

            5.乘法算式的讀法與寫法

           。1)45635224

            33265543

            開小火車讀、齊讀等形式。

           。2)5乘42乘74乘89乘1

            指名4人板演,其余寫在紙上,并校對。

            6.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改寫成乘法算式?指它寫出來。

            4+4+43+5+76+6+6+62+2+2+2+2+2

            四.小結(jié)。

            1.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知識?

            2.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shù)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shù),在這兩個數(shù)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jié)課,每個小朋友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乘法知識。

            五.作業(yè)

            《隨堂練習》P31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8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66頁例3、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能用三角形、長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圖形拼出組合圖形,并能通過想象給拼出的圖形取名。

            2.讓學生經(jīng)歷拼圖的活動過程,加深學生對簡單幾何圖形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3.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jīng)歷拼組圖形的過程。

            【教學準備】

            師生都準備一些組合圖形。

            【教學過程】

            一、引出問題

            教師:小朋友,你們聽說過七巧板嗎?(學生可能有的說聽過,有的說沒有)這里有一段錄像,介紹了關于七巧板的有關情況,我們一起看一看。

            把教科書第36頁的`內(nèi)容制作成課件,播放完后,讓學生了解七巧板的情況,并初步感受到用一些基本的幾何圖形可以拼組合圖形。

            教師:看了剛才的錄像,你知道些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可以拼成一些有趣的圖形,想試一試嗎?

            板書:拼組合圖形。

            二、自主探索

            1、看一看,拼一拼

            教師通過多媒體出示教科書第35頁例1中的樹、魚、帆船圖。

            教師:這些你們都認識嗎?它們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發(fā)表意見后教師指出:其實,它們可以看成是一些基本圖形的組合,你能想象出它們是由哪些基本的圖形組合的嗎?請用你們的圖形拼一拼。

            學生獨立拼,拼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時注意:學生拼的不一定與教科書上的完全一樣,只要學生說得出道理,看起來又像就可以。

            2、拼一拼,說一說

            教師:生活中你喜歡哪些動物?

            學生自由說一說。

            教師:想象一下,你喜歡的動物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閉眼自由想象。

            教師:你能把你喜歡的動物用幾何圖形拼出來嗎?

            請試一試吧。學生先獨立拼,拼好后與同伴交流,說一說拼的組合圖形像什么,用了哪些圖形。

            全班交流時,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說出拼的圖形像什么,促進學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三、課堂活動

           。1)完成第37頁第1、2、3題。

            (2)拼圖比賽:我心中的航天飛機。

            四、課堂小結(jié)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總結(jié)。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9

            設計說明

            1.設計有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教案注重設計有趣的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習題的選取上,不僅選取的內(nèi)容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還大力提倡解題方法的多樣化,給學生留有更大的思維空間。在習題的呈現(xiàn)上,大膽選取生活化的內(nèi)容,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題目變得鮮活、生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復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思維能力。

            在復習形式上,重視小組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留有充分發(fā)揮的空間。在學生獨立復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和過程,在合作交流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xiàn)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復習效率。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本節(jié)課我們復習克和千克以及推理的知識。(板書課題:克和千克、簡單的推理)

            ⊙探究疑難,梳理知識

            1.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用適當?shù)姆绞礁爬ㄐ缘卣淼诎藛卧偷诰艈卧膬?nèi)容,可以用畫圖的方式表示出這兩個單元的知識結(jié)構(gòu)。

            2.教師提示整理知識的一般方法。

            3.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jié)構(gòu)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教師尋找整理得較全面、較有邏輯性的學生作品,全班展示,并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和學習。

            4.教師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jié)構(gòu)圖向?qū)W生展示。結(jié)合知識結(jié)構(gòu)圖,引導學生回憶這兩個單元所學的知識:

            克和千克

            推理

            5.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對以上的學習內(nèi)容,你有什么疑問?學生交流知識經(jīng)驗。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整理的方法,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整理,并將整理的結(jié)果制成圖表。通過學生的交流、匯報,梳理重點、難點,在解讀制作的知識結(jié)構(gòu)圖后進行對照,讓學生的知識脈絡更清晰、明了。

            ⊙復習重點,強化提高

            1.復習常用的質(zhì)量單位。

            (1)課件出示問題。

            常用的質(zhì)量單位有哪些?怎樣區(qū)分這兩個單位?

            (2)集體交流。

            預設

            生1:常用的質(zhì)量單位有克和千克。

            生2: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

            (3)舉例說明: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約是1克?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約是1千克?

            預設

            生:一塊口香糖的質(zhì)量約是1克,兩袋鹽的質(zhì)量約是1千克。

            2.復習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

            (1)課件出示問題。

            1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2)指名匯報。

            1千克=(1000)克

            3000克=(3)千克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換算方法: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乘它們之間的進率;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3.復習常見的測量工具。

            (1)引導學生回憶常見的質(zhì)量測量工具有哪些。(天平、盤秤、彈簧秤、體重秤等)

            (2)進一步質(zhì)疑:如何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3)學生小組探究,集體交流。

            預設

            生:稱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天平用“克”作單位。稱比較重的物品用盤秤和彈簧秤,稱體重用體重秤,它們都用“千克”作單位。

            4.復習秤的使用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117頁7題,引導學生交流秤的使用方法。

            (2)學生交流,反饋:指針指著幾,就表示所稱物品有多重。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復習單位的選擇。

            (1)課件出示問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梨重150( );

            一個西瓜重6( );

            一個雞蛋重50( );

            一只公雞重2( );

            一個漢堡重280( );

            一桶油重5( )。

            (2)學生小組交流如何填寫正確的質(zhì)量單位。

            (3)明確方法:先明確1克和1千克大約有多重,然后以它們?yōu)闃藴蔬M行填空。

            (4)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0

            一、引入課題。

            播放《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配音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聽后談感受與收獲,引出并板書課題:辨認方向。

            二、調(diào)動原有經(jīng)驗,感知現(xiàn)實中的新方向。

            (一)、復習。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哪四個方向?(東、南、西、北)你能在教室里辨認嗎?如果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你怎樣辨認這些方向?(觀察太陽、樹木、利用指南針……)

            (二)、探究新知。

            1、你還聽說過哪些方向?(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果有學生說出南東、北東、南西、北西,教師也應有意識地對應板書。

            2、借助人們生活語言習慣,統(tǒng)一對方向的描述性詞語。

            3、活動體驗一:讓學生嘗試在教室里指一指東南方向,并思考:為什么把這個方向稱之為東南呢?

            學生可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指名匯報,總結(jié):東方與南方的中間,是東南方。

            以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辨認東北、西南、西北三個方向。

            (三)、深化體驗。

            1、活動體驗二: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學生先自主找一找,再指名匯報。

            2、活動體驗三:指名兩位同學到講臺前,讓其他同學說一說學生甲在學生乙的什么方向?學生乙在學生甲的什么方向?然后思考討論交流:同是兩位同學,但對他們位置的描述卻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使學生真切體驗到方向的相對性。

            二、生活經(jīng)驗升華,探究地圖新方向。

            (一)、復習。

            教師出示方向板(小黑板出示)誰能在老師的方向板上標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指名板演?偨Y(jié)強調(diào):方向板上的方向特點。

            (二)、探究新知。

            1、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在方向板上標出其余四個方向。學生可小組交流合作、互相幫助,教師巡視指導,最后匯報總結(jié),展示自己制作的方向板。

            2、出示課本第22頁的教學掛圖,讓學生借助方向板辨認并口述各種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哪個方向?

            完成“認一認”。

            3、深化感知。說一說動物園在學校的哪個方向?學校在動物園的哪個方向?

            三、拓展應用。

            1、指導學生完成第23頁“練一練”的第1題。

            教師先讓學生說一說在地圖上看到了什么?這是哪個國家的地圖?學生回答后,教師可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強調(diào)向北的方向標,然后進行辨識方向的訓練。

            2、指導學生完成第23頁“練一練”的第2題。

            先讓學生小組內(nèi)互說,再全班交流。

            四、全課小結(jié)。

            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xiàn)有什么評價?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10頁,例3及練習二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過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在實踐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準備:學具、主題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引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春游嗎?喜歡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凍問題的'情景圖。(不顯示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瞧!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畫面,你獲得了什么信息?圖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問題?

            3、學生觀察畫面,交流信息。

            【設計意圖】:用學生喜歡的春游活動引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歡去春游的地方,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愿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探求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1、學習例3。出示例3主題圖。

            2、分組探討解決“能分成幾份”。

            師:你能應用你收集的信息幫他們解決.問題嗎?你有什么辦法?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后交流本組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結(jié)果。

            3、全班交流反饋,及時評價。

            4、小結(jié):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求8里面有幾個2,8里面有4個2,就可以分4份。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具體感知“每2個分一份,8個分成這樣的4組,就要分4份。讓學生在交流中借鑒學習同學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成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作用。

            三、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

            1、課本第12頁的第5題。

            問:圖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問題?

            你能幫小熊分分看。(引導學生幫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動手分。引導學生思考:有幾個小動物就餐?一雙筷子是幾根?并說說怎么分。)

            2、練習二第6題。

           。1)第6題。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畫面,你獲得了什么信息和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過程和結(jié)果。

            四、開放題。

            1、學生獨立操作。

           。1)用15個方木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個木塊。

           。2)每個長方體用3個木塊,可以擺()個長方體。

            思考: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學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組里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提供具有思考性的問題情景,如“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以突出平均分的實質(zhì)是“每份分得同樣多”,加深對“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開放題提供給學生廣闊、自由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深入探究,鼓勵學生盡量說出與別人不同的例子,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

            五、課堂總結(jié)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學生進一步進解除法意義,熟練計算除法算式。

            2、進一步正確讀、寫萬以內(nèi)數(shù)。

            3、熟練計算萬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學生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除法意義與計算:

            1、出示書上主題圖:你看到了什么?

            2、怎樣計算?

            3、為什么用除法?說說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計算?

            4、學生列式計算。

            5、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6、師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學生開火車進行口算。

            二、復習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

            1、師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讓學生讀數(shù)。

            2、說說萬以內(nèi)數(shù)的怎樣的?

            3、師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數(shù),讓學生說一說萬以內(nèi)數(shù)的寫法是怎樣的?

            4、師出示書上第120第5題,說說哪一些是準確數(shù),哪些是近似數(shù)?

            5、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是準確數(shù),哪些是近似數(shù)?

            三、復習萬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

            1、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第6、7題。

            2、交流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四、復習估算:

            1、學生獨立完成書第三者121頁第8題,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結(jié):只要作出正確的判斷,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總結(jié):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3

            一、說教材

            這一節(jié)課是是建立在二年級上冊所學的內(nèi)容表內(nèi)乘法的基礎上,為今后學習各種除法、除法應用題及分數(shù)的含義打下基礎。因此,這一課的教材中設置了活動情境,實際操作,想想分分,鞏固練習這樣幾個層次,完成對新知識的牽引,讓學生由已知感受末知,從末知探求新知。

            二、設計理念

            我在設計本堂課的依據(jù)的理念是:新課標指出每一堂課都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以探究為手段,積極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以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為目的,最終讓學生形成一種新型的數(shù)學思想,養(yǎng)成數(shù)學能力,體驗生活與數(shù)學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通過分分擺擺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樣分才是平均分,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淺的感知除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意識。

            3、能用學到的平均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此我還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每份同樣多才是平均分,而難點則是平均分的分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曾經(jīng)聽過為這樣一句話:“課伊始,趣味鮮;課進行,趣味濃;課結(jié)束,趣末盡”,說明在一節(jié)課中“趣”字應該貫穿始終,而起始階段的“趣”味顯現(xiàn)就尤為重要,它不僅能牢牢的抓住學生的心,而且能縮短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通過擺一擺,分一分,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2、教學例2。

            讓學生自動動手分東西,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ㄈ╈柟叹毩暎由罾斫。

            留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是為了讓學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識,同時也能反饋于教師,讓教師了解本堂課、本班學生存在的缺陷,以使做到堂堂清。

            1、判斷題(叫學生判斷這樣是不是平均分)檢驗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引導學生弄清楚是怎樣圈的,然后填一填。

            讓學生聯(lián)系操作過程再說一說:一共有幾個,按每幾個一份來分的,分成了幾份。

           。ㄋ模┛偨Y(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樣分東西才是平均分,還學會了用每幾個一份的方法來分東西。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大量有關平均分的現(xiàn)象。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觀察、操作活動,能夠用自然的語言描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

            2、了解折、畫、比、量等多種認識圖形的方法,體會研究圖形方法的多樣性。

            3、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獲得空間和圖形知識的經(jīng)驗,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

            明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畫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長方形紙、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大家喜歡玩捉迷藏嗎?老師把我們學過的兩個平面圖形藏在了這兩張圖片里,一張是數(shù)學書的封面,另一張是郵票,你能找出來嗎?

            生:數(shù)學書封面后面是長方形,郵票的后面是正方形。

            (教師板書:長方形、正方形)

            師: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你都知道哪些?

            生: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

            生:長方形有兩條長長的邊,兩條短短的邊。

            生:長方形長邊叫做長,短邊叫做寬。

            師:大家知道的可真多,那到底是不是像我們說的那樣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進一步去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師板書:長方形與正方形)看看它們的邊和角都有哪些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喚起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了解,再通過對“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你都知道哪些?”問題的回答,更好的了解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知程度,并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究體驗、加深理解

            1、長方形特點。

            師: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請大家找出一張長方形紙。

            (課件出示要求)要求:你可以借助直尺和三角板,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看看長方形的邊和角都有什么特點。(教師指出邊和角)

            生:動手操作實踐。

            師:同學們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對長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將折和量的過程進行演示)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了量,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教師板書:四個角都是直角)

            生:我用直尺量了量,發(fā)現(xiàn)長方形兩條短邊的長度一樣,兩條長邊的長度一樣。

            生:我用折一折的方法,將長方形上下兩條邊重疊,發(fā)現(xiàn)兩條邊一樣長;再將長方形左右兩條邊重疊,發(fā)現(xiàn)這兩條邊也一樣長。

            師:大家通過量一量和折一折的方法,都發(fā)現(xiàn)了上下兩條邊相等,左右兩條邊相等,上下邊是相對的邊,在數(shù)學中我們把它叫做對邊,除了上下這組對邊外,還有左右也是一組對邊,所以在長方形中,也可以說是,對邊相等。(教師板書:對邊相等)

            教師評價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jié):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對邊相等。

            2、正方形特點。

            認識了長方形的特點,你能用剛才研究長方形的方法來研究一下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點嗎?

            要求:請你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來研究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

            生:動手操作實踐。

            師:同學們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對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將折和量的過程進行演示)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了量,發(fā)現(xiàn)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教師板書:四個角都是直角)

            生:我用直尺量了量,發(fā)現(xiàn)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

            生:我用了折一折的方法,先將上下兩條邊重疊,發(fā)現(xiàn)上下兩條邊一樣長,再將左右兩條邊重疊,發(fā)現(xiàn)左右兩條邊一樣長,再將對角重疊,發(fā)現(xiàn)相鄰的兩條邊一樣長,所以說,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教師板書:四條邊相等)

            教師評價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jié):正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相等。

            師:同學們太棒了,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都找了出來,請再仔細看一下黑板上它們的特點,有哪些相同點,哪些不同點。

            生:相同點是它們四個角都是直角,不同點是長方形對邊相等,而正方形是四條邊相等。

            【設計意圖】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發(fā)現(xiàn)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同時加強了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體驗,降低了對特點認識的難度。

            3、認一認

            師:其實,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每條邊都有它們自己的名字,請你自己看答題卡的認一認,說說它們都叫什么名字。

            生:長方形長長的邊叫做長,短短的邊叫做寬;正方形的四條邊都叫做邊。(教師板書:長、寬、邊)

            師:長方形中有幾條長?幾條寬?

            正方形的四條邊中,只有這一條叫邊嗎?

            生:長方形中有兩條長,兩條寬。(邊指邊說)

            生:正方形四條邊相等,所以四條邊都叫做邊。

            【設計意圖】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后,讓學生通過自學的方法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各邊的名稱,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邊的認識。

            三、實踐應用、鞏固概念

            1、你能畫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嗎?(在格子圖中)

            學生動手畫一畫,交流匯報。

            2、、用一張長12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紙折正方形,最大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厘米?

            學生拿一張長方形紙動手操作折一折,集體交流、討論,教師最后用課件演示操作過程,得出結(jié)果。

            【設計意圖】在練習部分設計了三道題目,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第三道題目是鞏固對長方形特點的理解,可能稍微有些難度,但通過動手折一折,對學生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

            四、總結(jié)提升

            通過本節(jié)課,我們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進一步研究,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5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76~7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過程,理解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算理,會口算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會筆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乘法。

            2.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鋪墊

            師:同學們好!大家看,今天誰來做客了?(大象)大象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數(shù)學問題呢?

            請三個學生板演第1題,其余學生完成第2、3題。

            1.筆算。

            13+1320+6132

            2.口算。

            243315

            625879

            40+4030+30+30

            20+20+20+20

            3.口答。

            8個十是()。

            10個十是()。

            15個十是()。

            56個十是()。

            師:(指學生板演的豎式)三道題目答案中個位上的6表示什么?十位上的2呢?

            生:(略)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師:看來小朋友以前的知識學得非常扎實。大家看(出示第76頁例題的情境圖)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7-02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2-22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優(yōu)秀03-28

          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2-07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2-26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05-14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9篇03-30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精選20篇)11-25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5篇02-15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辨認方向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