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華【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積累文言知識,培養(yǎng)和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把握人物個性化的語言與動作,鑒賞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進而領(lǐng)會人物思想;
品味文章簡練的語言之美。
3、情感價值觀目標:學習孔子勇于擔當并執(zhí)著不輟的人生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文言知識,提高閱讀能力,感受孔子的精神魅力;
難點——學習塑造人物的方法,品味簡練的語言之美。
三、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 指導歸納 研討分析
四、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介紹先秦諸子概況以及孔子與《論語》
一、導入
上半學期我們學習了有關(guān)語言的知識,我們知道現(xiàn)代漢語是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為語法規(guī)則的,F(xiàn)代白話文是我們國家從封建社會轉(zhuǎn)型為社會主義社會階段附帶產(chǎn)生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在這一階段,我們國家涌現(xiàn)出了數(shù)量眾多的文化偉人和強人。我們把時代向前推進,在我們國家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階段,它又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呢?
對了,這就是我們今天開始要學習的“先秦諸子”。
二、先秦諸子簡介
1、何謂先秦諸子?
——先秦諸子是指春秋戰(zhàn)國時代各學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們的著作。春秋時期,教育開始普及,這時候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階層,叫新士人。他們能文能武,博學多才,多給大夫做家臣。這個階層還包括大批受過教育最終拋進平民階層的沒落奴隸主貴族。新士人有獨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書立說或者發(fā)表言論,成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現(xiàn)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他們也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思想、文化財富。
2、諸子的價值?
主要在三個方面:諸子爭鳴現(xiàn)象的歷史借鑒價值
諸子各有建樹,著書立說,哲思發(fā)人深醒,閃爍思想的光芒
諸子為推行各自的思想,各盡妙手,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文學表現(xiàn)藝術(shù)
3、諸子概況:(可以讓學生閱讀課前的簡介)
先秦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陰陽等,在本課程中,我們將主要學習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儒家是由孔子開創(chuàng)。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論語》《孟子》
墨家是由墨子所創(chuàng)立的學派,在戰(zhàn)國時期,墨家與儒家之學并稱為顯學。《墨子》
道家是由老子所創(chuàng)立的學派。這一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老子》《莊子》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韓非子》
先秦的諸多經(jīng)典,都是我國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從文體上看,它們都基本上屬于議論文。以它們所代表的文章,對于后人來說,可以說是具有無窮的魅力。這些著作流派眾多,而且其中充滿了卓越的智慧。這一時期就流派風格之多、哲思之深、影響這遠、原創(chuàng)作之強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是絕后的。
三、儒家思想及其《論語》:(學生敘述,教師概括)
1、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統(tǒng)治的思想。儒家傳統(tǒng)經(jīng)典即六經(jīng)或六藝,即《易》《書》《詩》《禮》《樂》《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造者。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禮,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張中庸之道,反對"過"與"不及"。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薄
2、關(guān)于《論語》
《論語》,儒家經(jīng)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內(nèi)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互談論,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資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長短不一,前后兩章之間也不一定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
關(guān)于書名的來源,班固《漢書藝文志》中有這樣的解釋:"《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論lún:編纂。
3、語錄體的特點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書,主要體式有四種:a直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 b答問體,即先指出問者及所問問題,然后記錄孔子的回答 c對話體,記錄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間的對話經(jīng)過情形 d一邊記敘事情的經(jīng)過,一邊記錄孔子的言論。
4、孔子的地位
影響深遠的歷史人物,神化的先哲實際上也只是——不得志的政客
倫理道德的研究者
教育的堅定實踐者
四、自由誦讀第一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五、作業(yè):自學本篇,疏通字詞,思考課后問題。
第2課時:積累文言知識,歸納文言現(xiàn)象,把握課文內(nèi)容
一、導入 我們知道孔子是個受后人尊崇的人,但是,孔子活著的時候也是個不得志的政客,他又是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的呢?這2個課時,我們就來看看孔子活著的時候,他的人生態(tài)度,看看能不能給今天的我們一點生活的啟發(fā)。
二、解題
學生翻譯,并探討文章的主題
三、感知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其余學生糾錯,教師最后正音
2、學生翻譯課文,復述5則對話的要點,并找出翻譯上的難點
3、教師針對學生的翻譯和問題,歸納總結(jié)文言現(xiàn)象
A、實虛詞 封人請見——見:引見
何患于喪乎——患:擔憂 喪:丟失官位
天下無道久矣——道:仁政,德政
夫執(zhí)輿者為誰——夫:那,那個
為孔丘——為:是
是知津矣——是:這 津:渡口
而誰以易之——以:與
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徒:一類人
往者不可諫——諫:匡正,挽回
以杖荷DIAO——以:拿
殺雞為黍而食之——為:做 食,拿東西給人吃
見其二子焉——焉:兼詞“于之”
奚自——奚:哪里
B、通假字 桀溺——“桀”通“杰”
是魯孔丘與——“與”通“歟”
而誰與易之——“而”通“爾”
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辟”通“避”
植其杖而蕓——“蕓”通“耘”
使子路反見之——“反”通“返”
C、古今異義 遇丈人——丈人:(古義)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今義)妻子的父親
明日——(古)第二天
。ń瘢┟魈
不仕無義——無義:(古)違背臣對君應有的政教倫理原則
(今)沒有義氣
D、詞類活用 孔子下——下,名做動,下車
植其杖而蕓——植使動,使…直立
止子路宿——止使動,使…留下來
不仕無義——仕,名做動,出來做官
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廢,形做動,廢棄
欲潔其身——潔使動,使…高潔
E、文言句式 何患于喪乎
子路宿于石門——狀語后置
隱者也——判斷句
出曰:“二三子…?”
趨而辟之
子路從而后——省略句
而誰與易之——固定句式——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四、小結(jié)課堂,誦讀第2、4兩節(jié)
五、布置思考題: 1、課后練習一
2、文章從那些角度表現(xiàn)了孔子的“勇于擔當”的精神?
第三課時:學習表現(xiàn)手法,感受孔子的精神魅力
一、導入 前面我們疏通了本課的文言字詞知識,這節(jié)我們來具體認知一下孔子的形象,同時來看看《論語》用什么樣的手法表現(xiàn)孔子的精神。
二、探討以下問題,分析表現(xiàn)技巧
1、你從文章那些地方看到孔子勇于擔當?shù)木衿焚|(zhì)的?
2、概括一下,以上材料從那些角度表現(xiàn)孔子的形象的?
3、除了“勇于擔當”這一形象外,你還能從材料中看到哪些有關(guān)孔子的特點和信息
4、除了孔子外,文章中還有幾個人物,想一想,他們是些什么人?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透過他們,你能看到怎樣的時代特點?
5、小結(jié):A孔子的形象——以天下為己任,勇于擔當,并執(zhí)著而不輟,在當時以有廣泛的影響
B通過人物的對比,通過人物的語言行為神態(tài)表現(xiàn)人物形象
三、品味簡潔的語言之美
思考以下問題:
1、當封人見孔子出來后,說了一句怎樣的話,他為什么這么說?文章為什么不具體表現(xiàn)?
2、如何理解“是知津也”這句話?
3、為什么楚狂趨而辟之?
4、想一想,“耰而不輟”和“植其杖而蕓”在文中起什么樣的作用?
5、小結(jié)語言特點:簡練而富于韻味
四、探討課后練習題一
五、小結(jié)課文,聯(lián)系目前的十中,說一說我們應如何面對母校的未來。
六、布置作業(yè):預習下文。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圖畫和學習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3個部首,理解文中的反義詞;會認讀5個字。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2.難點:學會本課的生字和部首。
教具準備:投影儀、生字卡片、掛圖。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lián)系生活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平時我們看了許多畫,今天請同學們仔細地來看一幅圖,看看這幅畫畫面上畫了些什么?(用紅筆板書:山、水、花、鳥)畫的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結(jié)合日常生活中看到過的“山、水、花、鳥”的情景,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1)想一想,如果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嗎?(模模糊糊、沒有顏色、看不清)
(2)如果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從近處聽,會有什么聲音?(有嘩嘩的流水聲)
(3)各種花過了開花的季節(jié)就會怎樣?(不再開了,看不到花)
(4)鳥停在樹上,人來到鳥的前面,鳥就會怎么樣?(鳥就會受驚,會飛走)
小結(jié):我們?nèi)粘I钪锌吹降纳、水、花、鳥是這樣的,那么畫上的山、水、花、鳥是怎樣的?作者又是怎樣寫畫上的.山、水、花、鳥的呢?請跟老師來看看。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補充詩句。
1、請一位同學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畫中的“山”有沒有顏色?要求學生把看到的告訴同學。(板書:遠看有色。)
2、請一位女同學來到畫的前面聽一下“水”有沒有聲音?要求把聽到的告訴同學。(板書:近聽無聲。)
3、請一個同學說說,圖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節(jié)開的?(春天)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了,為什么它還開著?
(板書:春去還在。)
4、請一同學到畫前面來模仿一下平時趕鳥的情景,讓別的同學看看鳥怕不怕?即它會不會飛走?板書:人來不驚。
三、齊讀詩句,板書課題。
1、齊讀詩句。
2、給詩加上題目。
3、弄清題目與詩句的關(guān)系。(謎底謎面)
四、自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找出生字并劃上線,多讀幾遍,記住字音。
3、誰愿意把課文讀給老師聽一聽。(指名讀)
4、愿意讀的站起來讀。
五、齊讀課文,試著背誦。
1、齊讀課文。
2、試著背誦。(以最先用紅筆板書的“山、水、花、鳥”四個字為線索來背。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能認讀本課4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嚼”。
2、能通過自讀,能比較準確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阿德情感的變化。了解老李對阿德深厚的父愛,懂得珍惜親情。
3、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能寫出人物評價。
教學重點:
1、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阿德情感的變化。
2、了解老李對阿德深厚的父愛,懂得珍惜親情。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寫出人物評價。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課外資料介紹:出示《一生的安慰》學生自讀。初步感知感恩的意義。
2、今天學習《父親的麥芽糖》學生齊讀課題。
3、檢查預習出示詞語:不領(lǐng)情、自卑、討厭、咀嚼。
正確讀出這一組詞語,請找到含有“嚼”字的句子,給這個字注音。出示句子:“阿德張大嘴咬了一口,細細的咀嚼著,而他此時的心情,就像嚼在嘴里的麥芽糖餅一樣,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
訂正
想想課文中這些詞語寫誰的感情變化。
板書
兒子:出示詞語:疼愛、果腹、沉默寡言、寂寞、興奮。
正確讀出這一組詞語,這一組詞在課文中是寫誰的?那個詞語的意思與(充饑)的意思相近。“寡”這個字在課文中另一個組詞是什么?沉默寡言、抑郁寡歡都表示?
板書
父親
在認讀生字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運用詞語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話,以訓練學生運用詞語的能力,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內(nèi)容,了解大意。
4、小結(jié):通過檢查得知,大家在預習時不但解決了字音、字義的問題,還熟悉了課文內(nèi)容。這樣的預習效果好。
5、準確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1)出示準確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標準,(準、全、簡、明、)
(2)小聲讀或默讀課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3)出示兩個學生概括的主要內(nèi)容,利用標準,根據(jù)關(guān)鍵信息串連法,出示關(guān)鍵信息給這兩名同學評價一下。改正說明理由。
(4)自改后,指名讀一讀。
。5)小結(jié):我們根據(jù)標準,運用了串聯(lián)重要信息的方法,準確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使我們對課文產(chǎn)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二、自學重點,升華感情
1、默讀課文,思考出示阿德為什么討厭麥芽糖?后來為什么又主動吃爸爸做的麥芽糖?
點撥
出示4自然段:因此,他從小就討厭麥芽糖,討厭這個到處都散發(fā)這麥芽糖味道的家,討厭同學們叫他“麥芽糖阿德”,討厭爸爸這份賣麥芽糖的工作。
這是一個什么句式?你試著把感受阿德讀出來。
如果,你的情況和阿德一樣,你會怎樣做?(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事實)
2、出示:“爸……”阿德望著滿頭白發(fā)、駝著背、腳上裹著石膏、雙手撐著拐杖的父親,一句話也說不出口。他覺得父親老了,真的老了。
師:出示:這是對人物哪方面的描寫?從中體會到什么?你從人物的外貌體會出老父親的辛勞,從語言上有什么體會?其它方面呢?
3、出示:“爸……”阿德看著眼前這個為他辛苦一輩子的父親,看著滿屋子的麥芽糖罐兒,聞著濃濃的麥芽糖味兒,呆呆地愣住了。
師:孩子們仔細讀讀這兩段話,阿德前后這兩聲爸有什么不同嗎?(理解讀)
出示圖片:仔細端詳著蒼老的父親,他年輕過嗎?仔細端詳這個家呀,那是養(yǎng)育自己長大成人的家,熟悉它嗎?此時此刻阿德們想說什么?把你的理解讀進去。指名讀(體會讀)
師生進行全文的一個串讀重點體會老李對阿德的愛
4、出示:阿德張大嘴咬了一口,細細的咀嚼著,而他此刻的心情,就像嚼在嘴里的麥芽糖餅一樣,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
(1)“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备鞔碇裁?它們的順序能調(diào)換嗎?為何
最后是句號而不是省略號?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
。2)故事讓我們感覺酸酸的,眼眶濕潤了,讓我們感覺甜甜的,幸福感從心底蕩漾而出。再回到課文中,細細品味放音樂《懂你》指名讀分角色朗讀9-10
作為讀者我們?yōu)橛羞@樣的結(jié)局欣慰,感動。
5、我們曾經(jīng)學過很多關(guān)于“父愛、母愛”這一題材的文章,有一個雙目失明的小男孩在母親的耐心陪同下,經(jīng)過長時間的認真練習,終于打中了立在遠處的瓶子。有這樣一個片段《看不見的.愛》;在極度干旱的沙漠地區(qū),一頭老牛用以死抗爭來的水,給自己的孩子喝,《母愛》;他們都是寫人記事的,(有事件回憶— 片段----寫法)作者通過對主人公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描寫,刻畫了生動的人物現(xiàn)象,突出了人物的品質(zhì),就像今天的老李父子。讓我們銘記,使我們感動通過重點片段的回顧,幫助學生系統(tǒng)整理寫人的方法。
三、讀寫結(jié)合,深化主題
1、回顧一下全文,勾畫板書出示關(guān)于父愛的小詩。
2、師:你們看作者善于思考,善于表達。你學完了課文以后,對老李、對阿德肯定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父愛、感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讓我們拿起筆來,把它寫下來。交流修改。
揣摩寫法,體會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質(zhì),寫出對人物的評價,把語文的讀寫結(jié)合結(jié)合起來,動筆落在實處,把訓練落到實處。
板書設(shè)計:
幸福 感恩 甜甜的
理解 酸酸的
脆脆的
父親的麥芽糖 父愛
語文教案 篇4
1、使用教材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
2、教材分析
這首新詩用象征手法說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無數(shù)座山,要不畏艱苦跋涉。詩人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意象壯美,意蘊豐富,在詩意的美中融入深刻的人生哲理,給人啟迪,催人奮進。
3、案例設(shè)計思想
通過“導入,學習新課,談人生經(jīng)歷”這三大板塊教學,使學生掌握本文的有關(guān)知識(字詞積累,朗讀技巧,思想內(nèi)容,寫作特點等),并能在反復朗讀與交流的過程中體悟人生道理,樹立正確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
4、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積累字詞,如“癡想、隱秘、誘惑、喧騰”等;學會正確朗讀。
過程與方法:在朗讀與探討中領(lǐng)會詩中“山”與“!钡乃囆g(shù)形象蘊含的意味。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由“山”與“!斌w味通往理想之路就要不畏艱苦跋涉的道理,由此正確對待困難。
5、教學重點
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體味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6、教學難點
鑒賞詩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
7、教學方法
、僬b讀法。詩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達一種信念,一個哲理,意象壯闊,詩意跌宕。通過反復誦讀,體味詩歌的思想感情及凝煉形象的語言。
②聯(lián)想想像法。用于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關(guān)于“山”與“海”,特別是“無數(shù)座山”的象征意義的理解,要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激活思維,以求深層探究。
③討論點撥法。用于對詩歌意蘊的分析。
8、課前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鋼琴曲《大!贰Un文錄音);投影儀;幻燈片;CAI課件。
學生:自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9、課時安排
1課時
語文教案 篇5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這首詞,就是“清代第一詞人”納蘭性德(又名納蘭容若)的傳世之作《長相思》。20xx年10月,全國首屆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觀摩會在江蘇無錫舉行。王崧舟老師憑他的才情,憑他的智慧,憑他對新課標的體認和對作品的詩意解讀,對這首詞作了激情演繹。
一、起——如此冰霜如此路
師:同學們,在王安石的眼中,鄉(xiāng)愁是一片吹綠了家鄉(xiāng)的徐徐春風,在張籍的筆下又成了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請大家自由地把《長相思》這首詞仔細讀四遍,前兩遍爭取把生字、多音字念得字正腔圓,后兩遍爭取把詞念通順,注意內(nèi)部停頓。(學生讀)
師:來,孩子,你來讀一讀。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詞當中的一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念錯。(學生朗讀)
師:讀得字正腔圓,真好!帮L一更”的“更”是個多音字!榜猷l(xiāng)心”的“聒”是個生字,他都念準了。來!我們一起讀一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鳖A備起!
。ㄉx一遍后,教師讀一遍,學生跟著又讀一遍)
……
師:讀古代的詩詞,我們不但要把它讀得正確、有節(jié)奏,還要讀出味道來。
。ㄒ粚W生站起來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師:好一個“故園無此聲”,有味道。
。硪晃粚W生朗讀)
師:好一個“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來,我們一起讀!
。▽W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詞讀到這兒,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
生:我感覺到了納蘭性德非常思念家鄉(xiāng)。
生:我感覺到了納蘭性德因為思念家鄉(xiāng)而連覺都睡不好了。
師:是的。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長相思》這首詞。(學生有感情地齊讀《長相思》)
[賞評]
從王安石、張籍兩位詞家的鄉(xiāng)愁切入,引發(fā)學生探尋本課納蘭詞中的離愁別恨,這樣的導入自然是最適切,也是最“詩意”的。之后,深諳反復誦讀乃古詩詞研習之道的王老師祭出了“朗讀”的法寶,學生由讀準字音開始,直至讀得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終于不僅讀出了“味道和感覺”,也在讀中感知了詞的大意。古人把讀書時的品味揣摩喻為“春雨潤花、清水溉稻、魚入水中、溪流濯足”,可見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語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二、承——望斷關(guān)山萬千重
師:長相思啊長相思,作者為什么會如此的長相思?請大家默讀這首詞,看看插圖和注解,然后試著去想一想這首詞大概在講什么意思。(學生默讀)
師:好了,王老師提兩個問題,看看你對這詞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第一個問題,作者的“身”在哪里?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關(guān)外的路上。
生:他的身可能在高山上。
生:他的身可能在營帳里面。
師:一句話,作者的身在征途上。(稍做停頓)那么他的心在哪兒?
。ㄟB問數(shù)名學生,均答故鄉(xiāng)或故園)
師:好的,在故園。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板書“身在征途、心系故園”)把它連起來(用圓圈圈住這八個字),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體會?
生:我發(fā)現(xiàn)了納蘭性德他既想保家衛(wèi)國,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生:我還覺得納蘭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總是有家鄉(xiāng)的。
師:是的。那就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長相思》,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感受、心情讀出來。放開聲音,按自己的節(jié)奏讀。(學生再讀)
師:孩子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讓我們一起隨著納蘭性德,走進他的生活,走進他的世界,隨著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和情景?(教師播放背景音樂《愴》并深沉、深情地范讀)
生:我看見了士兵們翻山越嶺到山海關(guān),外面風雪交加,士兵們躺在帳篷里翻來覆去睡不著,都在思念他們的故鄉(xiāng)。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因為思念家鄉(xiāng),睡不著那樣的情景。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望著天上皎潔的明月,思鄉(xiāng)的情緒更重了。
……
。圪p評]
語文課既要書聲瑯瑯,又須靜思默想。誦讀過后,王老師的導讀策略轉(zhuǎn)為讓學生“默讀這首詞,看看插圖和注解,然后試著去想一想大概在講什么意思”。由“非常思念家鄉(xiāng)”而過渡到對作者“身”在哪里、“心”在何處的叩問,這是極其自然的步步遞升。正是因為有了這一輕巧而精準的“點擊”,學生又在潛心涵泳中真切地體悟到了詞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幽怨哀愁。其間,教師隨機點撥和深情范讀則又對特定場景作了的強力煽情和有效渲染。
三、轉(zhuǎn)——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師:你們看到了那么多的畫面。但是,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記憶里面,他的家鄉(xiāng),他的故園,又是怎樣的畫面和情景呢?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xiāng)、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背景播放《琵琶語》音樂,學生寫片段。)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xiāng)鳥語花香,納蘭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們在巷口玩耍嬉戲;放學歸來的孩童們放下書包,趁著風放起了風箏……
生:我看到了那個晴朗的天氣,妻子正繡著錦緞,孩子們在門外的草地里玩耍,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逮螞蚱,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生:我看見了晚上月光皎潔,星星一閃一閃的,他的親人坐在窗前望著那圓圓的月亮,親人是多么希望納蘭性德能回到家鄉(xiāng)與他們團聚!
師:天倫之樂,溫馨融融。但是現(xiàn)在,這樣的畫面,這樣的情景全破碎了。
。ò鍟蟠蟮摹八椤弊,指名學生再讀《長相思》)
師:在這里沒有郊外的踏青,沒有
語文教案 篇6
在當今語文教學中,師生的擺位問題至關(guān)重要。如何正確處理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角色,是提高課堂效率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筆者在教學實踐探索中認為,教師可依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扮演好以下這些角色:
一、導演目前,在眾多語文教改呼聲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方式已被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模式所代替。 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是主導與主體的關(guān)系,即導演與演員的關(guān)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葉瀾說: " 沒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育就可能蛻變?yōu)?‘ 訓獸式 的活動。 " 要當好一名出色的 " 導演 " ,首先要對 " 劇本 " (教學內(nèi)容)了如指掌。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學生讀、說、演,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在課堂上只不過是作引導和點撥。例如:在教《核舟記》時,讓學生充分地研讀課文,老師只作個別難詞上的點撥,重點在體會文中對 " 核舟 " 上人物的生動描寫。這時,讓學生分組討論,并自找搭擋,分別扮演蘇東坡、黃魯直及佛印,還有舟尾的兩個舟子的情態(tài)。學生的扮演情況怎么樣 ? 這跟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關(guān),老師也不要急于去糾正或評價。讓學生仔細觀察,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他們發(fā)言,指出表演學生的優(yōu)缺點。再請其他學生表演,在觀察與比較中提升對課文的理解。又如,《變色龍》一課的學習,在學生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老師把課文編成小劇本,讓學生表演小話劇。老師適當指導學生的表演細節(jié)和道具運用,導演的角色在這里就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再如《陳毅市長》一課,就是現(xiàn)成的劇本,更加適合于發(fā)揮師生之間導演與演員的關(guān)系,共同學好、演好這場戲。這樣一來,語文課就活躍起來了。這里最重要的是,學生要當好演員必須認真地研讀好課文。
二、舵手在實施語文教學中,老師首先要正確、熟練掌握《語文教學大綱》的內(nèi)容,把握住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向。 在引導和點撥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讓學生隨意發(fā)揮,要符合教學的目的要求。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xiàn)了老師沒有當好 " 舵手 " 的現(xiàn)象:有的老師為了追求課堂的熱鬧氣氛,鋪陳出許多問題,為的是更多地鼓勵學生。然而老師多是片面地運用了以肯定為主的教學原則。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會被一些熱情的.稱贊搪塞過去,這無疑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造成消極影響。還有對學生的一些錯誤答問,不少老師顯得沒有太多的辦法;蛘咧缅e誤答問而不顧,找別的學生繼續(xù)回答;或者簡單否定其回答;或者就事論事地引發(fā)一番,不得要領(lǐng),這里的老師也沒能真正領(lǐng)會到學生錯誤的答問到底錯在哪里;或者直接出示正確的答案。以上這些情況,顯然老師不但沒有處理好自己的課堂角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妨害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思考、理解能力的發(fā)展。課堂教學中要求老師既要放得開,又要統(tǒng)得緊。讓學生在思考、討論、回答問題中得到鍛煉、提高,老師當好 " 舵手 " 這一角色是很關(guān)鍵的。例如:組織學生討論 " 愚公移山的精神意義所在 " 時,就有不少學生認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開山辟路,或是靠山吃山,發(fā)展經(jīng)濟;甚至有學生認為愚公是破壞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等等。對于這些同學的回答和討論,既要適當肯定,又要結(jié)合本文的學習目的,把同學們討論的共識引到 " 愚公移山精神 " 的現(xiàn)實意義上來;而不要過分強調(diào)愚公的做法,對于愚公的具體做法還需要放回到先秦時期去考察。這樣既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學生無的放矢討論問題,從而鍛煉、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準確性。
三、記者如今,學生作文的內(nèi)容及體裁都呈現(xiàn)開放的狀態(tài)。話題作文是近幾年高考的考試形式。 平時在組織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的時候,老師可就某一話題,讓學生說開去。這時,老師的角色就可以是記者,就話題有目的性地進行現(xiàn)場采訪。例如:關(guān)于 " 手 " 的話題,老師可以從 " 手 " 的形態(tài)、作用等角度采訪學生。有關(guān) " 門 " 的話題,老師可從實在的門、虛擬的 " 門 " 等角度采訪學生。再如 " 樹 " 的話題,老師采訪學生的角度就更多:各種各樣的樹;有形的樹,無形的樹;有人栽樹,有人毀樹。人們?yōu)闃涠Y贊,又為樹而嘆息。樹,寄托著人類熱切的希望;樹,蘊涵著人類豐富的感悟。提起樹,會有說不完的話語,會有自由飛翔的遐想。記者角色的扮演還可運用在課堂的點撥式、討論式等教學中。
四、主持人、裁判員教師的主導作用還要放在指導學生 " 自治 " 管理上,幫助學生形成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自學能力上。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語文教育改革家魏書生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十分重視學生的自立、自治。他還認為這種情況下的語文教學 " 一靠民主,二靠科學 " 。這樣一來,老師的角色扮演在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又產(chǎn)生了新的變化。例如:語文課中的一場辯論會,老師的角色就可以是主持人、裁判員(評論員)。一堂朗讀或誦讀課,老師同樣要擔當起主持人和評論員的角色。這些角色的出色扮演,就完全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xiàn),就是要徹底改變 " 教師中心 " 的專制型教學機制,把教師能夠扮演的各種角色,靈活地運用到各種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中去。同時,這也是遵循教學民主原則的重要體現(xiàn)。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毛遂挺身而出、勇紓國難的精神。
2.成語: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因人成事。
3.文言實詞:贊、目、奉、惡、處。
二、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人們常用“毛遂自薦”來比喻自己推薦自己,那么毛遂究竟何許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于冒著被人扣上“窮出風頭”的惡名的危險,自己推薦自己呢?今天就讓我們循著司馬遷的生花妙筆去結(jié)識一下這位具有超群的知識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ǘ┱w感知課文
1.教師范讀、正音,學生整體感知大意。
2.學生自讀,找出文中的生字難字,歸納總結(jié)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
3.教師點撥:
。1)通假字
合從于楚 “從”,通“縱”
其末立見 “見”,通“現(xiàn)”
使遂蚤得處囊中 “蚤”,通“早”
毛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 “奉”,通“捧”
公等錄錄 “錄錄”,通“碌碌”
(2)重點實詞
。3)古今異義
、倥c十九人議論 (兩個詞,今一個詞)
、诮癯胤轿迩Ю (土地方圓)
。4)特殊句式
①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定語后置)
②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于此矣。(狀語后置)
。ㄈ┱n文內(nèi)容研討
1.試分析: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讓楚王定盟約的?
明確:按劍而前……今十步以內(nèi),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懸于遂手(示之以力)
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示之以利)
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示之以信)
2.有人說毛遂自薦是出風頭,你怎么看?
教師總結(jié):(1)自信是一種優(yōu)秀品質(zhì)。
(2)有膽。勇紓國難,精神可嘉。
。3)有識。知天下,有辯才,實現(xiàn)了定縱奇跡。
3.在今天,作為人才自身、用人的領(lǐng)導應該注意些什么?
教師總結(jié):(1)人才自身:不妨自薦(自薦并不等于出風頭,自薦是為了推銷自己;目的是為社會做貢獻,實現(xiàn)自身價值,不必介意用什么方法)。
。2)領(lǐng)導:不可妒才,努力相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四、歸納總結(jié)毛遂的人物形象
1.人物的出場不同凡響。《毛遂自薦》可以說是一篇人物傳記,但其開篇并未像一般的人物傳記那樣先交代人物的籍貫,而是渲染一種緊張的氣氛。秦軍大兵壓境,趙國于是派平原君前往楚國訂立聯(lián)合抗秦的盟約。平原君決定帶二十個門客一起前往。但“得十九人,余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在這關(guān)鍵時刻,毛遂挺身而出,“自贊于平原君”。平原君一行來到楚國后,與楚國的.盟約遲遲不能訂下來,“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此時,其他的門客一致推舉毛遂,毛遂于是“按劍歷階而上”。
2.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一用其他的門客襯托毛遂。當毛遂自薦后,“十九人相與目笑而未發(fā)也!憋@然瞧不起毛遂。但到楚國后,“與十九人議論,十九人皆服!毕纫趾髶P,表現(xiàn)了毛遂的才華。在盟約遲遲不能確定的時候,十九人一致推舉了毛遂。這又進一步表現(xiàn)了毛遂不同一般。二用平原君襯托毛遂。“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迸c毛遂的三言兩語,“遂定從于殿上”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突出了毛遂的膽識和辯才。平原君從開始不信任毛遂到最后“勝不敢復相士”,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彎,又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毛遂的才華。可見,對比襯托的運用,是本文刻畫毛遂的重要手段。
3.語言的個性化。平原君以錐處囊中為喻,說毛遂沒有才能。而毛遂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說自己并未處囊中,如果有機會的話就“非特其未見”而是“脫穎而出”。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毛遂說服楚王時的一段話。毛遂首先是壓之以“力”:“今十步之內(nèi),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懸于遂手。”一下子震住了楚王。再激之以“恥”:“一戰(zhàn)而舉鄢、郢,再戰(zhàn)而燒夷陵,三戰(zhàn)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弊詈髣又浴袄保骸昂蠌恼邽槌,非為趙也。”三言兩語,將盟約訂了下來。毛遂以極富個性的語言,表現(xiàn)了他過人的膽識和高超的辯才。
。ㄎ澹┮龑W生思考下列問題
1.平原君為什么不認識毛遂?
2.毛遂為什么要脫穎而出?
3.毛遂憑什么能說服楚王“定從”?
4.平原君為什么“不敢復相士”?
5.從毛遂自薦中我們受到哪些啟示?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09-19
語文《趕!方贪03-19
語文識字教案03-16
語文園地教案03-07
語文《燕子》教案12-26
《語文天地》教案03-23
語文樹教案12-06
語文優(yōu)秀教案12-19
《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