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教案15篇[實用]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語言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語言教案1
一、目標
1.引導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講講中初步學會兒歌《小雞》。
2.認識相關字:雞、尖、黃、啄。
3.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準備
1.創(chuàng)設情景:柵欄里有一群活的小雞、飼料、小米。
2.圖片2張、字卡(相應漢字:雞、尖、黃、啄)、小雞頭飾每人一個。
三、過程
(一)情景感知
1.帶領幼兒來到柵欄前去觀察小雞。提問:“小雞是什么樣子的?”引出兒歌“小小雞,真可愛”。
2.觀察小雞的`外形、動態(tài),引出兒歌“東跑跑,西跑跑。啄啄小米,嘰嘰嘰”。
(二)體驗理解
1.看小雞的照片,完整感受兒歌。
2.結(jié)合兒歌認識相關字“雞、尖、黃、啄”。
例如,老師用手指著“雞”字,引用兒歌的句子反復讓幼兒感受、認讀。
3.用動作理解漢字。
(三)內(nèi)化遷移
1.聽聽音樂,帶上小雞頭飾,念念兒歌,做做小雞可愛的樣子。
2.邊聽音樂,邊看著兒歌讀讀、認認漢字。
四、提示與建議
1.可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學習兒歌《小雞》。
2.結(jié)合兒歌認識相關字“雞、尖、黃、啄”。
3.該活動適合3~4歲的幼兒。
附兒歌:
小雞
小小雞,真可愛。尖尖嘴,黃黃衣。
東跑跑,西跑跑。啄啄小米嘰嘰嘰。
小班語言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繪本內(nèi)容,知道尿床是一件難為情的事。
2、能夠根據(jù)食物猜出尿床的小動物,大膽表述小熊沒有尿床的原因。
3、愿意養(yǎng)成不尿床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小兔、小貓、小猩猩、小象、小熊圖片、PPT
三、活動重點:
能夠根據(jù)食物猜出尿床的'小動物,大膽表述小熊沒有尿床的原因
四、活動難點:
為自己能養(yǎng)成睡前尿尿不尿床的好習慣而自豪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小熊圖片)。
1、小朋友,今天來了一個小客人,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誰?(小熊)
2、讓我們一起來和小熊打個招呼吧。
3、小熊還請來了很多好朋友,看看都有誰?(出示小動物的圖片)
。ǘ└鶕(jù)食物猜測尿床的小動物,用故事里的話進行表述。
。ㄈ┐竽懕硎鲂⌒軟]有尿床的原因教師小結(jié):因為小熊每天睡覺前都會去廁所小便,即使要小便了也會馬上爬起來去廁所,當然不會尿床嘍。
。ㄋ模┨接懭绾勿B(yǎng)成正確尿尿的好習慣。
1、小朋友,請你想想我們怎樣才能和小熊一樣做個不尿床的好寶寶呢?(引導幼兒說說在幼兒園里我們睡覺前要做些什么呢?)
2、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說的太棒了,只要我們在睡覺前先上一個廁所,有小便的時候自己起來上廁所,或者睡前不喝水就不會尿床了。
。ㄎ澹┩暾蕾p繪本故事1、其實呀,這些小動物都隱藏在一個有趣的故事里,你們想聽嗎? 2、播放音樂,完整欣賞繪本
。┙Y(jié)尾。
小班語言教案3
工具與材料:
場景布置:草地、山羊家、小牛家、小雞頭飾、音樂等
重難點:重點:能在與他人交談中正確運用禮貌用語如:“你好”、“謝謝”、“不客氣”、“再見”等。
難點:初步嘗試在特定的情況下運用不同的祝福語。
解決:情景創(chuàng)設法、示范引導法
活動過程:
(教師扮演雞媽媽、小朋友扮演小雞、兩名幼兒分別扮演山羊和小牛)
一、問聲好
1、小雞們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問好。
2、得知山羊生日,一起為他采青草。
二、過生日
1、到山羊家:問好并嘗試說說祝福的'話
2、發(fā)現(xiàn)小牛沒有來,打電話詢問。
三、探病友
1、到小牛家:問好并嘗試說說祝福的話
2、互相道別。
活動目標:
1、在情境對話中正確運用禮貌用語,并能在交談中注意傾聽他人的話。
2、初步嘗試運用不同的祝福語,體會同伴間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小班語言教案4
教案目標:
1、了解故事《小雞過河》,學習禮貌用語以及詞組:寬寬的、窄窄的。
2、做一個懂禮貌、聰明能干的孩子。
3、愿意積極表現(xiàn)自己,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案準備:
電腦課件:小雞過河
教案過程:
一、音樂導入:小雞的歌1、欣賞小雞的歌師:看看,這張圖片上有什么?哇,有這么多小動物呢,他們會發(fā)生什么好玩的故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今天天氣真好,兩只小雞一起出去玩。你們看,他們唱著歌走來了。(幼兒欣賞課件:小雞邊走邊唱:嘰嘰嘰嘰嘰,我們小手拉小手,嘰嘰嘰嘰嘰,一同去郊游。)(小雞的歌根據(jù)歌曲《郊游》改變。)2、幼兒唱小雞的歌師:小雞的歌真好聽,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幼兒學唱)。
師:讓我們唱著歌,陪著小雞一起去郊游(幼兒看課件邊走邊唱)。
(開始部分以小雞的歌引起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學學、唱唱、走走中不知不覺地加入到活動中。并將此歌貫穿到下面的活動中。)
二、分析理解故事
。ㄒ唬┑谝粭l河
1、師:兩只小雞走呀走,被什么擋住了去路?小雞能過河嗎?為什么?
2、師:誰會來呢?讓我們一起來喊一喊。(幼兒回答后一起喊小動物的名字,當喊到長頸鹿時,有應答聲。)長頸鹿會怎么幫助小雞過河呢?
3、師:長頸鹿幫助了小雞,小雞會說什么?長頸鹿怎么說?(學習禮貌用語。)
(二)第二條河
1、師:兩只小雞再往前走(幼兒手拉手一起唱歌:嘰嘰嘰嘰嘰……)又碰見什么?這條河是怎么樣的?(出示字卡:寬寬的)讓我們一起來比劃一下。
2、師:誰會來呢?(幼兒再次喊小動物的名字,喊到烏龜時有應答聲。)烏龜有什么本領?猜一猜他會怎么幫助小雞?
3、師:烏龜幫助了小雞,小雞會說什么?烏龜怎么說?(學習禮貌用語。)
。ㄈ┑谌龡l河
1、師:兩只小雞唱著歌又往前走,(幼兒一起邊走邊唱)又看見什么?這是一條怎么樣的河?(學習詞:窄窄的。)
2、師:那小雞能不能過河呢?這兩只小雞不但有禮貌,而且非常聰明非常能干,他們說要自己想辦法過河,有什么好辦法呢?(幼兒討論后回答。)
3、師:小雞想出了什么辦法呢?(幼兒欣賞小雞搭橋過河的情景。)(通過啟發(fā)性的提問,讓幼兒在看看、說說、猜猜、喊喊、學學中了解故事內(nèi)容,學習其中的禮貌用語,同時也發(fā)展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1、師: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師:你喜歡這兩只小雞嗎?為什么?
四、遷移講述經(jīng)驗,說一說自己的`本領。
1、師:小雞聽大家夸獎他們,真高興,你們聽小雞在說什么?(小雞:"嘰嘰嘰,小朋友,你們有什么本領能告訴我們嗎?)
2、幼兒講述。(小雞表揚小朋友如:嘰嘰嘰,你真能干。)(欣賞了兩只能干的小雞的故事,再讓幼兒遷移講述經(jīng)驗來說一說自己的本領,幼兒會很感興趣。)
五、教師帶幼兒一起進行情景表演。
師:現(xiàn)在老師當雞媽媽,你們當小雞,媽媽帶你們?nèi)ソ加巍?/p>
附:小雞過河兩只小雞一起出去玩。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
長頸鹿來了,把長長的脖子架在河上。兩只小雞過了河,對長頸鹿說:"謝謝!"長頸鹿說:"不用謝!"兩只小雞再往前走,又碰見了一條寬寬的河。
一只烏龜過來了。烏龜馱著兩只小雞過了河。
兩只小雞有禮貌地說:"謝謝烏龜。"烏龜說:"不用謝!"兩只小雞又往前走,看見一條窄窄的小河。
小雞說:"這條河很窄,我們可以自己搭一座橋。"兩只小雞銜來樹枝,搭了一座樹枝橋。
兩只小雞從樹枝橋上過了河。
他們高興地歡呼:"我們走自己搭的橋過了河。"
小班語言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說說、學學、玩玩的過程中讓幼兒學兒歌、編兒歌,體會文學活動帶給小朋友的快樂。
2、通過小朋友對于喜愛的小動物的熟悉度嘗試仿編兒歌,從而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力。
3、幼兒嘗試與同伴交流、與成人交流。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知識的準備:熟悉幾種動物的叫聲、習性、特征等。
2、材料的準備:小雞玩具一只,米粒若干。
各種動物的圖片若干,并貼在活動室四周。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雞玩具,引起幼兒興趣。
1、老師提問:這是誰呀?
看看小雞在干什么?
小雞最喜歡吃米粒啦,她吃到米粒就怎么樣呀?
(很高興很高興我們用一個詞來表示:歡歡喜喜)
二、學兒歌、編兒歌。
1、我們?yōu)樾‰u說一首兒歌:
小雞小雞,嘰嘰嘰嘰,吃到米粒,歡歡喜喜。
2、(出現(xiàn)小羊)小羊:“小朋友也為我說一首兒歌吧!毙∨笥迅鶕(jù)小羊的叫聲及喜歡吃的東西編兒歌。
小羊小羊,咩咩咩咩,吃到青草,歡歡喜喜。
3、(出現(xiàn)小狗)小狗也請小朋友為他編兒歌。
小狗小狗,汪汪汪汪,吃到骨頭,歡歡喜喜。
4、小雞、小狗、小羊聽到小朋友為他們說的兒歌真高興,旁邊還有許多動物也想請小朋友為他們說兒歌,先選一只喜歡的.動物,為他編一首兒歌,編好以后說給客人老師聽。
三、總結(jié)評價。
鼓勵幼兒大膽說給客人老師聽,請客人老師給編的好的小朋友刻上五角星。
活動反思:
童謠的瑯瑯上口的節(jié)奏感給幼兒帶來了快樂的情緒。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朗讀兒歌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jié)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朗讀兒歌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兒歌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起到輔助的作用。
小班語言教案6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文學作品的趣味性。
2、理解動詞:摘、拉、推、塞。
3、樂意在實踐活動中說一說,做一做。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培養(yǎng)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活動準備:
1、秋天的果園圖片以及故事配套圖片。
2、自制的教具:熊媽媽和熊寶寶紙偶各一個。
3、各種水果、紙箱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摘水果、運水果。
師:美麗的秋天到了,果園里都結(jié)滿了水果,看,果園里都有些什么水果呀?
師:我們一起來摘水果吧!摘蘋果、摘鴨梨、摘香蕉,瞧!還有什么水果呀?(葡萄)葡萄是什么顏色的?(紫色的)我們一起來摘紫色的葡萄。
師:摘了這么多的水果呀,我們怎么把它們拿回家呢?哦!這里有箱子,我們把水果塞在箱子里,用箱子把水果運回家吧!我們一起來塞水果,塞蘋果、塞鴨梨、塞橘子……把箱子都塞的滿滿的,現(xiàn)在我要把水果拿回家了。阿唷阿!箱子太重了,我拿不動,怎么辦呀?我們想個辦法來把它們拿回家吧!
。ㄏ茸鐾频膭幼,引導幼兒一起做做),除了推,我們還可以怎么樣呢?(做拉的動作)下面請小朋友幫忙一起把箱子運回家吧!
師:哎呀,真累呀!讓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二、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邊觀察圖片邊欣賞故事。
1、出示圖1
師:熊媽媽的果園里結(jié)滿了哪些水果?(說出水果的顏色)
熊媽媽和熊寶寶在干什么?(摘水果)
我們一起跟熊媽媽和熊寶寶來摘水果。(做摘的動作,邊摘邊說:摘了一個又一個,摘了一個又一個)
2、出示圖2
師:熊媽媽和熊寶寶摘了一個又一個,裝了滿滿一車子,熊媽媽在干什么?(拉車,做拉車的動作)熊寶寶在干什么?(推車,做推車的動作。)
3、出示圖3
師:看,水果把屋子都怎么樣了?(塞的'滿滿的,做塞的動作)熊媽媽和熊寶寶沒地方住,只好住在外面了。天黑了,好冷!熊媽媽和熊寶寶凍的睡不著覺,怎么辦呢?熊媽媽和熊寶寶想出了一個什么辦法?(用水果蓋間大房子)
4、出示圖4
師:我們看看熊媽媽和熊寶寶的水果屋是怎么做的呀?(用西瓜做墻,用蘋果做屋頂,用梨和葡萄做門窗。)美麗的水果屋蓋好了。
5、出示圖5
師:水果屋里的桌子和椅子也是用什么做的?(熊媽媽、熊寶寶和小動物在一起吃水果,真開心。)
三、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師:這個故事好聽嗎?小朋友想不想也來講一講這個好聽的故事呢?我們看著圖片一起來講一講這個好聽的故事吧。◣熡卓磮D一起講故事。)
四、結(jié)束活動
師:小朋友,我們剛才摘了很多水果,我們有這么多的水果可以干什么呀?(可以以賣水果、可以搭水果屋······)
師:我們真的可以也能搭個水果屋嗎?那我們?nèi)ピ囋嚳矗脝幔?/p>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我準備了課件,讓幼兒更直觀的“看”這個故事。剛開始時,我用熊寶寶咧嘴笑的圖片引出故事人物,幼兒很感興趣。接著由熊寶寶為什么笑來引出故事的圖片,幼兒看的都很認真專注,也能根據(jù)教師的問題來說一說,做一做,但是此處幼兒的完整表達還是欠佳,我的問題也并未點到點上,問題對于幼兒來說過于復雜,比較難以回答,下次課時可做適量更改。
本節(jié)課我著重教授了“摘、推、拉”這3個動詞。當熊寶寶摘水果時、熊寶寶推車子時、熊媽媽拉車子時,我分別要求幼兒來學一學,加深體會這些動詞的使用和動感,增加趣味性。但對于這篇故事的趣味性,幼兒不是體會的很深,原因有可能是對于小班孩子完整表達語句的水平還較低,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對于為什么要搭水果屋、水果屋搭成后小動物們的喜悅,幼兒表現(xiàn)的興趣不濃厚,積極性不高。
本節(jié)課目標基本達到,但是對于小班的孩子的定位,我還是有些錯誤,對于完整句子的表達和發(fā)散性思維,小班的孩子還是處于一個較弱的階段,不能在問題中出現(xiàn)過于復雜的話語,動作要更加有趣一些,讓幼兒更感興趣。
小班語言教案7
活動目標:
在小貓釣魚的游戲情境中,對磁鐵吸物的現(xiàn)象有觀察和探索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經(jīng)驗回顧
教師:貓寶寶們,你們會釣魚嗎?釣魚的時候用到什么呀?魚竿上有個彎彎的'什么?
二、小貓釣魚
1、出示魚竿
1)教師:看媽媽今天買了一根新魚竿,你們猜猜,這個沒有鉤子的新魚竿能把小魚釣起來嗎?
2、第一次釣魚
1)教師:媽媽給你們每個寶寶都準備了一個新魚竿,寶寶等會兒一人拿一根去試一試,看看這新魚竿能不能釣到魚?
2)幼兒操作
教師指導:你釣到魚了嗎?
3)交流討論
——教師:寶寶們,你們的新魚竿釣到小魚了嗎?
——幼兒觀察兩邊魚竿。提問:它們哪里不一樣?
4)實驗驗證
1)教師:真的是這個黑黑的東西把小魚都釣起來了嗎?我也來試試。
2)教師驗證
3)小結(jié):其實,這個寶貝叫磁鐵,我們也可以叫它吸鐵石,磁鐵真大本領,能吸住小魚把它釣起來。
3、第二次釣魚
1)教師:剛才,有了磁鐵的幫忙,我們很容易就釣起了小魚,現(xiàn)在池塘里的小魚想和寶寶們玩?zhèn)捉迷藏的游戲,它們都悄悄地藏進了泡泡里,唉,那這新魚竿能不能吸住藏在泡泡的小魚,并把它釣起來呢?
2)幼兒自由猜想。
3)幼兒再次操作
4)教師驗證:媽媽可有點不相信,磁鐵的本領真的有這么大嗎?
5)小結(jié):真的呀,磁鐵太神奇了,藏在泡泡里的小魚也能“咻”的一聲釣起來,釣魚真開心!
三、活動延伸
吃餅干,教師:餅干做好了,你們想吃嗎?媽媽也想吃,釣魚真開心,還能做成餅干吃。
小班語言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 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
2、 嘗試創(chuàng)編兒歌,結(jié)合兒歌做動作,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難點:嘗試創(chuàng)編兒歌,結(jié)合兒歌做動作,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
二、活動準備
1、事先在墻報上貼上藍色的紙作為天空,綠色的紙作為山丘。
2、《美麗的天空》幼兒用書第2—3頁。
3、不同形狀的白云圖片。
4、圖畫紙、膠水、棉花。
5、圖畫紙、膠水、棉花。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3頁,教師教幼兒朗讀兒歌《美麗的.云》,一邊朗誦兒歌,一邊在墻報板上貼上不同形狀的白云圖片。
2、請幼兒想一想:“飄”是什么意思,怎樣做動作才是“飄”。
3、教師帶領幼兒一邊朗誦兒歌,一邊嘗試用身體做出各種動作。
4、鼓勵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兒歌,并先做示范引導幼兒,例如有時像個大蘋果,有時又像小花貓。
5、請幼兒利用白色的圖畫紙,自己剪出不同形狀的“云”,在上面貼上棉花,然后貼在藍色的墻報紙上。
6、粘貼完成后,與幼兒一起欣賞墻報板上的美麗的天空。
四、活動評價
1、能朗誦兒歌《美麗的云》
2、能口頭創(chuàng)編兒歌。
小班語言教案9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秋風、落葉和小動物的親密關系。
2、能大膽想象不同人物走過小路的不同情景。
3、主動參與傾聽。講述。表演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配套掛圖或(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樹葉小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秋風起來了,秋風起來了,小樹葉離開了媽媽。)小朋友門你們好,我是樹葉媽媽,你們知道我的樹葉寶寶去哪里了嗎?原來這些樹葉寶寶都躺在這兒呢!
2、出示圖片或(播放課件)。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俟适碌拿纸惺裁?
、诠适吕锒加姓l?
③我們再來聽聽看故事里的小動物走過小路都發(fā)出什么聲音?
二、分段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內(nèi)容
1、欣賞第一、二段。
問:聽,什么聲音?(學說:悉索悉索)小刺猬在樹葉上干什么呀?
2、欣賞第三段。
問:看,誰也來了?(小白兔)小白兔走過小路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它在小路上干什么呢?”(學習詞語:踢踏踢踏)
一起來學習小白兔跳舞的樣子。
3、欣賞第四段。
問:誰來學學小蚱蜢是怎么來到小路的?猜猜小蚱蜢會在樹葉上干什么?發(fā)出什么好聽的聲音?”(學習詞語:吱嘎吱嘎)
幼兒模仿小蚱蜢動作。
4、欣賞第五段。
問:小刺猬對風兒說了什么?為什么風兒踮著腳尖輕輕走過小路?(幼兒一起學說小動物說的話)
三、表演故事加深理解。
1、師幼一起完整的講述故事一遍。
2、幼兒表演故事。
出示樹葉小路,(今天樹葉寶寶也來到我們活動室,現(xiàn)在我們也來扮演小動物,在這條神奇的`小路上走一走,如果你喜歡,可以輕輕地跟著說,也可以把小動物說的話用動作表演出來,看誰表演得最好)。
四、擴展幼兒思維:
除了小白兔、小刺猬、小蚱蜢,還會有哪些小動物走過小路?會做什么?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
教師鼓勵幼兒充分想像,邊說邊用動作表示,如小貓等走過小路,它在樹葉上做早操,幼兒模仿小貓做早操的動作,小鴨走過小路……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小路上走一走。
小班語言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習畫圓圈的方法。
2、培養(yǎng)幼兒對弱者的同情心和要保護弱者的責任感。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課件、畫有小雞的畫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參與的興趣。
1、聲音導入
播放雞叫聲,幼兒猜猜是什么動物的叫聲?
2、故事展開
視屏:許多小雞在跟著音樂做早操,他們做得太認真了,吸引來了很多的小伙伴。突然小雞們都停下來了,提出疑問。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猜其原因。小雞一群一群的走了,幼兒驚奇的發(fā)現(xiàn):雞群后面來了兩只狼,可有四只小雞還沒來得及逃走。
二、各抒己見,想法設法來保護小雞。
師:小雞就要被狼吃掉了,我們該怎樣保護他們呢?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讓幼兒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有的.要為小雞蓋一座房子,有的要為小雞圍個柵欄,有的要變成巧虎超人把小雞帶走,還有的要變成奧特曼把大灰狼打死……這樣引起了幼兒極大的參與興趣。]
三、積極參與,保護小雞。
1、教師示范畫圈圈保護小雞。
師:老師想了一個最簡潔的保護小雞的方法,我們畫個圈圈把小雞圈起來,不要讓大灰狼吃到它們。教師示范畫圈,幼兒徒手畫圈。師:其中兩只小雞被吃掉了(視屏演示),為什么?
[設計意圖:這兩只小雞之所以被吃掉,是因為圈圈的起點和終點沒有連起來,這樣設計是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以及明白畫圈圈時一定要起點和終點連起來。]
2、幼兒畫圈圈保護小雞。
教師提醒幼兒畫圈圈時一定要起點和終點連起來,且不能把小雞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露在外面。
四、展示自己的成果。
活動評價,展示畫圈圈作品。
五、拓展延伸
為小雞準備更多的安全場所(畫更多的圈圈)。
小班語言教案11
活動目標
通過這個故事使小朋友認識到:小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jié)友愛。
能簡單復述故事內(nèi)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重點難點
1、小鴨怎樣幫助小雞過河。
2、小雞是怎樣把小鴨從土坑里救出來。
3、小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jié)友愛。
活動準備
小雞和小鴨去河對岸玩的圖片5張。
活動過程
1、出示小雞的圖片:問小朋友:“這是誰?”讓小朋友認識小雞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問小朋友:“小雞會不會游水?”
2、出示小鴨的圖片,讓小朋友認識小鴨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問小朋友:“小鴨會不會游水?”
3、告訴小朋友小雞和小鴨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他們要到河對岸去玩。
4、小雞不會游水,怎樣過河呢?讓小朋友看小鴨背小雞過河的'圖片,讓小朋友認識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
5、在河對岸上玩會怎么樣呢?出示小鴨掉進土坑的圖片。讓小朋友自己看,自己說。
6、小雞是怎樣想辦法把小鴨從土坑里救出來?出示圖片,讓小朋友看到小雞提來一桶又一桶水,倒進土坑里,坑里的水滿了,小鴨得救了。
7、出示小雞和小鴨在河岸上高高興興玩耍的圖片,再次讓小朋友認識到: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團結(jié)友愛。
8、故事小結(jié):小朋友,你們在一起玩耍,要像小雞和小鴨一樣: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jié)友愛。
教學反思
能利用直觀教學法,讓幼兒邊看邊聽,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自從小朋友聽了這個故事以后都能團結(jié)友愛、互相幫助、互相關心。
小班語言教案1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學習詞:橡皮膏、接、撐、扶、抓。
2、鼓勵幼兒大膽說出日常生活中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3、嘗試學習設計安全標志。
設計意圖
由于小朋友都喜歡探索周圍的新奇事物,加上他們的判斷能力、應變能力比較弱,容易導致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又由于家長的溺愛,造成孩子生活上的依賴,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也比較差。所以我們選擇了"橡皮膏小熊"這一活動內(nèi)容,引導幼兒講講小熊受傷的原因,同時通過設計標志使幼兒了解如何避免事故的發(fā)生,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知道一些粗淺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活動準備
1、 貼著橡皮膏的玩具小熊。
2、 每人一盆已切割成小塊的圖片。
3、 圖文傳送器,圖片四幅。
4、 畫紙、蠟筆。
5、 課前已認識過一些標志。
活動過程
1、 出示貼著橡皮膏的玩具小熊,引起幼兒的好奇。
學習詞:橡皮膏。
2、 通過玩拼圖游戲,讓幼兒找出小熊受傷的原因并說出來。
3、 利用圖文傳送器出示圖片,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讓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記住故事中的角色,初步理解小熊在活動中沒有保護好自己所以受傷了,并學習詞:接、撐、扶、抓。
4、 組織幼兒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5、 幼兒設計安全標志,并與大家分享設計成功的快樂。
A、 幼兒設計標志。
B、 把個別幼兒設計的'標志放到圖文傳送器上向大家介紹。
C、 鼓勵幼兒把自己設計的標志向聽課的老師介紹。
活動延伸
1、 把設計出來的標志張貼在相應的地方,以引起全園小朋友的注意,提高全體幼兒的安全意識。
2、 鼓勵幼兒繼續(xù)設計各種安全標志。
小班語言教案13
活動目標
能夠理解兒歌內(nèi)容,并學念兒歌。
能夠理解游戲規(guī)則,喜歡和同伴玩游戲。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小雞吃米》兒歌音頻及圖片。
紙面教具:《雞媽媽頭飾》;《米粒》。
活動過程
教師佩戴紙面教具《雞媽媽頭飾》,扮演雞媽媽,導入主題。
——嘰嘰嘰,嘰嘰嘰,小朋友們你們好,你們知道我是誰嗎?
——我是雞媽媽,今天我要帶我的小雞寶寶去吃米,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兒歌音頻及圖片《小雞吃米》,引導幼兒欣賞并學念兒歌。
1、播放兒歌音頻及圖片《小雞吃米》第1遍,引導幼兒說說兒歌內(nèi)容。
——小雞們是怎么吃米的?
——它們吃飽了嗎?
——小雞們吃飽后心情怎么樣?
2、再次播放兒歌音頻及圖片《小雞吃米》2—3遍,帶領幼兒學念兒歌。
出示紙面教具《米!罚瑢ⅰ懊琢!比鲈诮淌抑醒氲牡匕迳,帶領幼兒玩游戲“小雞吃米”。
1介紹游戲規(guī)則:
1)教師扮演“雞媽媽”,幼兒扮演“小雞”。“雞媽媽”和“小雞”一起念兒歌前兩句,邊念邊走去教室中央吃米。
2)接著“雞媽媽”反復念兒歌第三句“吃一粒,又一粒”,“小雞”開始吃米,即撿起地上的'“米!。
3)當“雞媽媽”念兒歌最后一句時,“小雞”趕緊停止吃米,跑回“雞媽媽”身邊。吃的米最多的“小雞”獲勝。
2邀請兩位幼兒演示玩法。
3帶領幼兒集體玩游戲“小雞吃米”。
——小雞們,你們吃飽了嗎?
——吃了幾粒米?
小班語言教案14
活動目標:
1. 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多吃糖、睡覺前吃糖對牙齒有害。
2. 初步懂得要保護牙齒,要養(yǎng)成刷牙漱口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小河馬拔牙》課件。
2.小河馬手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偶,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我們小二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他是誰呀?(河馬)
師:恩,是小河馬。今天他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想)那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吧!
二、播放課件,熟悉故事
播放課件至“媽媽,我的牙疼死啦!”
師:哎呀,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呀?(牙疼)小河馬為什么會牙疼呀?誰來說說看?(幼兒討論)
師:小河馬的牙齒這么疼,我們小朋友誰愿意來幫幫它,想一個好辦法?(幼兒回答)
師:恩,我們小朋友可真聰明,想了這么多的好辦法。河馬媽媽也想了一個辦法,她帶著小河馬去找小猴醫(yī)生(播放課件至“我睡覺前吃糖了”)
師:小河馬的牙齒怎么樣了呀?(爛掉了)
師:哦,原來小河馬的牙齒都爛掉了,還長了黑斑。那小猴醫(yī)生接下來會對小河馬說什么呀?誰來猜猜看?(幼兒回答)
師:小朋友們說的都非常好,我們來聽聽看小猴醫(yī)生是不是這樣說的。(播放課件至“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這樣了”)
師:被我們小朋友說對了,小猴醫(yī)生真的'是這樣說的呢。小河馬現(xiàn)在知道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樣了。
師:接下來呀,小猴醫(yī)生要給小河馬拔牙了,請你豎起小耳朵聽聽看。(播放課件至故事結(jié)尾)
三、聯(lián)系實際,保護牙齒
師:小河馬的牙齒終于拔掉了。我們小朋友的牙齒有沒有像小河馬一樣痛過呀?怎么會痛的呀?(幼兒回答)有個小朋友她的牙齒很疼,去看醫(yī)生了。(播放錄像)
師:牙齒痛很難受,那我們小朋友要怎么保護牙齒呀?你有什么好辦法?(幼兒回答)
師:除了少吃糖和零食,睡覺前不吃糖以外,還要堅持刷牙。那刷牙要怎么刷呢?(幼兒回答)
四、學習刷牙歌
師:好的,現(xiàn)在我們跟著兒歌一起來刷牙。(結(jié)合圖譜學刷牙)
小班語言教案15
活動目標:
1.幼兒能認真觀察畫面內(nèi)容并充分想象,表達自己的見解。
2.通過畫面內(nèi)容,教育幼兒不要隨便離開集體。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通過視聽講結(jié)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圖片四幅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師:雞媽媽帶著小雞到草地上去捉蟲吃,小朋友你們猜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2.幼兒自由想象講述。
3.師:那我們來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相機出示圖片1)
二.看圖講述
1.圖片1:雞媽媽帶著小雞到草地上去捉蟲吃,雞媽媽對小雞說了些什么?小雞們是怎樣做的?小黃雞又是怎樣做的?
2.小黃雞不聽話,離開了大家。它會走到什么地方去呢?(相機出示圖片2)
3.圖片2:小黃雞走到什么地方去了?發(fā)生了什么事?小黃雞看到老貓來捉它,它表現(xiàn)怎么樣?誰會來救它呢?(相機出示圖片3)
4.圖片3:誰趕來救小黃雞的?雞媽媽是怎樣來救小黃雞的?請幼
兒做動作。誰能把這幅圖的意思完整的講出來的?幼兒講述
師小結(jié):雞媽媽趕來了,老貓?zhí)幼吡恕?/p>
5.圖片4:想一想,雞媽媽對小黃雞講了什么道理?小黃雞又懂得了什么呢?
6.看圖完整地把故事講述一遍。
個別講。集體講。(表揚講得好的幼兒)。
三.討論
1.平時我們外出活動時,可以離開集體嗎?為什么?
2.離開了集體可能會發(fā)生什么狀況?
3.幼兒討論并講述。
課后反思:
《不聽話的.小雞》是講小黑雞不聽媽媽的話,離開集體自己獨自出去玩遇到了危險,大花貓差點把小黑雞吃掉,最后雞媽媽把大花貓趕跑,救出小黑雞的故事。意在教育幼兒不能獨自離開集體,否則會有危險。這次的選材我自己覺得太陳舊了,選材太注重教育意義,不新穎,孩子不是很感興趣。
4.幼兒用繪畫表示出來。
【小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語言小班教案03-27
小班語言水果教案07-03
小班語言小鳥教案06-29
小班語言活動教案02-19
小班語言《春風》教案01-22
小班語言古詩教案11-16
小班語言游戲教案12-05
小班語言傘教案02-18
小班語言春雨教案12-31
小班語言雪花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