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集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一、復(fù)習舊知,導入新課
1、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一個迷宮,迷宮中有許多生字,只要學生讀對了讀音就可以順利地走出迷宮了。
2、同學們對上節(jié)課的生字掌握得非常好,誰來讀一讀課文?
(生讀文)
二、質(zhì)疑問難
1、請同學們思考:
通過讀,你們發(fā)現(xiàn)課文有什么特點了嗎?
(每一句話上下行字數(shù)相同,都含有一組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或詞語)
2、這就是對子,也叫對聯(lián)。對聯(lián)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語言形式。我們在朗讀對子時要注意節(jié)奏,韻腳要收得干脆,不要拖長。
3、教師拍手示范讀,學生一齊拍手讀。
(是──非;長──短;虛心──驕傲;誠實──虛偽)
三、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本課要求書寫的生字,說一說這些生字都是什么結(jié)構(gòu)的,寫時要注意什么。
(本課要求書寫的.字有五個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都應(yīng)該寫得左窄右寬,但是,要引導學生觀察其中一些細微的差別:“短、對”二字,只是左邊略窄于右邊;而“冷、淡、情”三個字,左邊明顯地窄于右邊。“熱”字中間一點不能丟掉。)
2、教師示范書寫,注音提示容易寫錯的筆順和筆畫,如:
“淡”右上的“火”要捺變點;“情”字右下的“月”第一筆是豎,不是撇等。
3、學生練習書寫:
教師巡視指導。
四、拓展練習
1、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個對子,請把它寫下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課外收集一兩條對子,讀給同學聽。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句中的停頓
2、正確進行翻譯
教學重點
同上
教學難點
1、幾個句子的停頓
2、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3、 幾個難句的大意
預(yù)習要求
1、掌握下列字的讀音及意思:
隸、扳、謁、邑、稱、泯、矣、焉、耶
2、朗讀課文,畫出文中不清楚停頓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人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千古名言,一語道破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終生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成為順應(yīng)時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進行學習,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個神童、一個天才,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銷蝕成一個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傷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證。
二、檢查預(yù)習
1、檢查預(yù)習一:指名朗讀,師生共同指正。
2、檢查預(yù)習二: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指正。學生齊聲朗讀。
可能出現(xiàn)的句子停頓[可根據(jù)需要投影]: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3、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4、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5、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 6、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7、余聞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請一位朗讀比較好的學生范讀一遍課文,教師隨時指正。
全班齊讀全文。
三、作者作品簡介
提問: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學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來給大家談?wù)劊?/p>
。▽W生講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四、題解
(教師)講述:本文是一篇隨筆。
[投影]隨筆,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種。古代隨筆常借一件事來抒發(fā)作者的情感或闡述某種觀點。短小活潑,意境雋永。
。ń處煟┨釂枺赫l能說說題目“傷仲永”的“傷”是什么意思?
明確:哀傷,嘆息。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讀課文,掌握大意
(教師)講述:王安石哀嘆方仲永什么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疑問,自由朗讀課文一遍。
。ㄒ唬⿲W生自由誦讀。
(二)學生自讀課文。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參考老師補充注釋(可四人小組探討),掌握大意。
教師補充課文注釋[幻燈]
。1)理解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1、“即書詩四句”書:名詞活用為動詞,寫。
2、“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日:名詞活用為狀語,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對……感到驚奇。
4、“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活用為動詞,把……當賓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詞活用為動詞,認為有利。
。2)理解幾個詞語
1、“養(yǎng)父母”養(yǎng):贍養(yǎng)。 2、“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一鄉(xiāng):全鄉(xiāng)。
3、“或以錢幣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縣的人
5、“從先人還家”從:跟從。 6、“前時之聞”:以前聽到的名聲。
7、“卒之為眾人”卒:最終。眾:普通。 8、“如此之賢也”賢:(有)才能。
9、“且為眾人”且:尚且。 10、“固眾人”固:本來。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學”省略句,省略了賓語,即“不使(之)學”:不讓(仲永)學習。
2、“還自揚州”倒裝句,正確的語序是“自揚州還”: 從揚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詞,即“受之(于)天”:從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賦予的
學生質(zhì)疑,教師點撥。
。ㄈz測自讀效果。四個大組口答競賽。(要求學生合上書本)
[幻燈](1)朗讀下列句子,要求讀準句中的停頓
1、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2、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3、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4、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父異焉 5、環(huán)謁于邑人
2、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6、泯然眾人矣
3、稍稍賓客其父 7、賢于材人遠矣
4、或以錢幣乞之 8、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ㄋ模┓g課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詞義正確
。ㄎ澹┏醪礁兄n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們明白了作者為什么要“哀嘆”仲永了嗎?(學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誦讀課文
七、教師小結(jié)
本文記敘了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樣的觀點呢?我們又能得到那些啟示呢?下堂課,我們再進一步學習。
八、作業(yè)
1、抄寫文下注釋一遍
2、熟讀課文,背誦最后一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2、揣摩本文精當?shù)恼Z言
3、學習本文詳略得當?shù)膶懛?/p>
教學重點
同上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2、3
預(yù)習要求
思考文后練習一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yù)習,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資過人,表現(xiàn)在哪里?在課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變化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
3、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還有什么新的、獨到的見解嗎?
4、最后一段作者講了什么道理?
明確:
1、“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 第一階段:幼時天資過人
第二階段: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
第三階段:又過七年后變成平庸之人
3、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資好的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變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資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連普通人都趕不上了。
二、揣摩語言
[講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簡潔,本文語言尤為精練。文章前兩段敘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詩立就”的神童到“泯然眾人”的過程及原因,僅用了158個字,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句甚至每個字都有其豐富的表現(xiàn)力。
[例]
1、“世隸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對“未嘗識書具”“不使學”的必要鋪墊,既襯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成他命運的家庭背景。
2、“啼”:一個字生動地寫出方仲永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tài)。
請同學們嘗試著到文中發(fā)掘發(fā)掘。
(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表意見。
明確:
1、“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奇之”“賓客其父”“乞之”:三言兩語就從旁襯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華。
3、“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僅一句話就刻畫出方仲永父親貪圖小利、愚昧無知的形象。
4、“不使學”:三字看似平淡,卻也點明了仲永終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敘事:僅以一“見”一“聞”一“問”就交代了方仲永后來的變化和結(jié)局。
6、結(jié)尾議論:言簡意深,說理嚴謹。
以上,教師可摘要啟發(fā)講解。
三、質(zhì)疑探究
[投影]
文章敘述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變化的三個階段,你認為哪一個階段寫得最詳細?說說你的依據(jù)。再想想:作者為什么要詳寫這一階段呢?
明確:
方仲永才能出露時的幼時階段詳寫;理由略;詳寫這一階段,意在說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確實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這個時期,就已經(jīng)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種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學”。以方仲永為反面的例子,來說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體驗與反思
[投影]
你怎樣認識“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guān)系,即“人的天資”與“后天教育”的關(guān)系?假如你認為自己很聰明的話,讀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啟發(fā)?假如你認為自己還有點笨,讀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啟發(fā)?
學生自由發(fā)言。
五、教師小結(jié)
本文寓理于事,通過方仲永5歲到20歲才能發(fā)展變化的故事,說明了人的天資和后天成才的關(guān)系。
由此看來,人的成長,關(guān)鍵在后天接受學習提高自身素質(zhì)。像方仲永這樣天賦高的神童,不學習,最終也變成了普通人一樣。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學習,不然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辦不到。老師贈送你們一條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們珍惜讀書機會,好好學習,長大后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六、作業(yè)
1、完成文后練習三
2、摘抄有關(guān)“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通過讀課文,使學生理解這節(jié)課的特殊之處,喚起學生作為子女應(yīng)用的關(guān)心與孝敬父母的意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教學難、重點:
體會孩子們內(nèi)心的變化,喚起他們關(guān)愛父母的意識。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兩篇課文《拐彎處的回頭》和《母親的賬單》,誰還能記得他們是講的什么?
是。「改笇ψ优膼凼菬o私而偉大的,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的對么?那你是否以同樣的感情愛著我們的父母呢?今天就讓我們上《一節(jié)特殊的課》(板書),感悟為人子女的我們應(yīng)該怎樣愛父母。
二、初讀課文:
1、什么是特殊?
2、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特殊的一節(jié)課是怎樣的?
。ǎ保┳杂勺x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邊讀邊圈出課后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多讀幾遍。(要求標段。)
。ǎ玻┳x后想一想,這節(jié)課為什么是特殊的?它的特殊在哪里?
。ㄔ趯W生讀課文的過程中,檢查學生字詞認讀情況。)
三、整體感知:
。、那么哪位同學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性的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病⒛敲凑l來說一說,這節(jié)課為什么是特殊的?它的特殊在哪里?(學生答不出來也可,在整個分析完這節(jié)課后再說也可。)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細讀課文,體驗感悟。
。ㄒ唬├蠋熢谶@節(jié)課上向同學們一共提了幾個問題?在回答每一個問題時同學們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板書:三個問題 學生表現(xiàn)
。、第1自然段在描寫同學們的表現(xiàn)時都用了哪些詞?
“齊刷刷”“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等詞語。從這些詞里可以看出來什么?
可以體會到孩子們的興奮和幸福的心情,也可以看出父母都是那么無私的愛孩子。(指導學生用高興歡快的語氣朗讀。)
。、第3自然段在描寫同學們的表現(xiàn)時都用了哪些詞?與前文有什么不同?
“安靜”“依然很安靜”“默默地舉起手”。與前文形成鮮明對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讓讀者印象深刻。
。场⒌4自然段在描寫同學們的表現(xiàn)時都用了哪些詞?
“寂然無聲”“沉默著”“沉默著”體會到孩子們后悔,慚愧的心情。(指導學生用不好意思,難為情的語氣來朗讀。)
(二)1、畫出孩子們沉默時的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變化的語句。
動作—目光,全躲開了。低著頭或望著窗外。都沉默不語。
心理變化—忍受著、不安?歉疚?懊悔?(理解這些詞的意思)
2、說一說你的體會?(沉默正是因為他們有了這個意識)
。、展開想像,孩子們沉默了,他們在想什么?
。、“最珍貴的東西”是什么?(對父母的愛)
說明在孩子的心中也是同樣的愛著父母,只是這種愛已經(jīng)成為習慣,沒有意識到自己應(yīng)該做一些關(guān)愛父母的事。
。ㄖ笇в脙(nèi)疚,不安的語氣來朗讀。)
。ㄈ薄⒌冢蹲匀欢卫,孩子們七嘴八舌在談?wù)撌裁矗?/p>
。、教室里又熱鬧起來了,與沉默前的熱鬧有什么不一樣?
從“孩子們七嘴八舌的發(fā)言中和教室里又熱鬧起來”體會到孩子們能從身邊小事做起,從實際行動中去關(guān)愛孝敬父母。
。ㄖ笇Ю首x這段時,前半部分用后悔、內(nèi)疚的語氣來讀,后半部分用熱鬧、高興、歡快的語氣來讀。體會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ㄋ模薄ⅰ爸灰惚磉_了自己的愛,再稚拙的禮物,他們也會覺得珍貴無比的”,對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只要有一份愛心,無需注重形式)
。、這一段里的“稚拙”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分別談?wù)勛约旱睦斫猓缓笾笇Ю首x)
。ㄎ澹薄⒆屛覀冊僦販匾幌逻@節(jié)特殊的課。最后交流“這節(jié)課特殊在哪里?”它的特殊在哪里?(生交流后的匯報)
2、這篇文章都通過對人物的哪個方面的描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我們班的同學有哪些人知道父母的生日?有哪些同學為父母祝賀過生日?
。础⑷绻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就按課文中老師的建議去做吧!
二、拓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你體會到父母的愛了嗎?舉例說說
。、你準備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報父母?
三、總結(jié)全文:
在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愛父母、體諒父母的辛苦,幫助他們何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除了父母我們還應(yīng)該愛身邊所有的人,懂得給予比得到更快樂。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聽讀,了解主要情節(jié)。
2.學習通過別人的語言、行動來襯托人物心理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寫方法。
3.抓住文中重要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4.領(lǐng)會本文所表達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通過聽讀,了解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
2.通過別人的語言、行動來襯托我的心理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1.通過別人的語言、行動來襯托我的心理活動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寫方法。
2.領(lǐng)會本文所表達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從課文題目看,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2.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語言,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尊嚴。學習熱愛民族的語言,就是維護國家的尊嚴,就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但是有一個小孩在剛剛愛上了自己民族的語言時,卻失去了學習語文的機會,讓我們一起走近作家,隨著他筆下的人物一起進入語文課堂。(板書:別了,語文課)
二、默讀課文,走進文本
默讀課文。引導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自由閱讀。
三、交流閱讀感受
1.在自由閱讀的基礎(chǔ)上,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談自己閱讀的體會、感受以及困惑。
2.結(jié)合課文,談?wù)勛约鹤罡袆踊蛘咭灿型械牡胤健?/p>
四、整理歸納,多層次讀文
1.分角色朗讀。
2.表演再現(xiàn)。
五、質(zhì)疑悟讀
1.陳小允為什么不喜歡語文課?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重點品讀有表現(xiàn)“我”的心理變化的語段,分析我的心理產(chǎn)生變化的原因。
3.存疑總結(jié):當?shù)弥约杭磳⒑图胰艘泼窈M鈺r,我的心里不禁為自己可以不用默寫而竊喜,可見我對語文是厭惡到了極點?墒,面對張先生的鼓勵和禮物,我的心里又產(chǎn)生了哪些變化呢?我是不是依然討厭語文呢?
備課拓展 《別了,語文課》作者簡介 何紫(1938—1991),生于澳門,廣東順德人。在香港高中畢業(yè)后當過三年教師。后任《兒童報》編輯、《華僑日報》編輯、《幸福畫報》特約撰稿人。1971年辦兒童圖書公司。1981年創(chuàng)辦山邊社,出版普及讀物和兒童圖書。曾任香港兒童文藝協(xié)會會長。出版有《四十兒童小說集》《兒童小說新集》《兒童小說又集》《二十六短篇童話集》《我的兒歌》《那一棵榕樹》《我的童話》等。在大陸出版的作品集有《別了,語文課》《臭水溝旁的城堡》《何紫作品選》等。
憶讀書 冰心
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
我自從會認字后不到幾年,就開始讀書。倒不是四歲時讀母親教給我的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國文教科書第一冊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幾冊,而是七歲時開始自己讀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
那時我的舅父楊子敬先生每天晚飯后必給我們幾個中表兄妹講一段《三國演義》,我聽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園豪杰三結(jié)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聽極了。但是他講了半個鐘頭,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帶著對于故事下文的無限懸念,在母親的催促下,含淚上床。
此后,我決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國演義》來,自己一知半解地讀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雖然字音都讀得不對,比如把“凱”念作“豈”,把“諸”念作“者”之類,因為就只學過那個字的一半。
談到《三國演義》,我第一次讀到關(guān)羽死了,哭了一場,把書丟下了。第二次再讀時,到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場,又把書丟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時候才把全書讀到“分久必合”的結(jié)局。
這時我同時還看了母親針線笸籮里常放著的那幾本《聊齋志異》。聊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隨時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這對于我的作文課很有幫助。因為我的作文老師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著“柳州風骨,長吉清才”的句子,其實我那時還沒有讀過柳宗元和李賀的文章,只因那時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寫的。
因為看《三國演義》,引起了我對章回小說的興趣,對于那部述說“”的《水滸傳》尤其欣賞。那部書里著力描寫的人物,如林沖——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回,看了使我氣憤填胸!——武松、魯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極其生動的風格,雖然因為作者要湊成三十六天罡(gng)七十二地煞勉勉強強地寫滿了一百八人的數(shù)目,我覺得也比沒有人物個性的《蕩寇志》強多了。
《精忠說岳》并沒有給我留下太深的'印象,雖然岳飛是我從小就崇拜的最偉大的愛國英雄。在此順便說一句,我酷愛古典詩詞,但能夠從頭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那一首,還有就是李易安的《聲聲慢》,她那幾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寫得十分動人,尤其是以“尋尋覓覓”起頭,描寫盡了“若有所失”的無聊情緒。
到我十一歲時,回到故鄉(xiāng)的福州,在我祖父的書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給他的《茶花女遺事》,使我對林譯外國小說產(chǎn)生了廣泛的興趣,那時只要我手里有幾角錢,就請人去買林譯小說來看,這又使我知道了許多外國的人情世故!都t樓夢》是在我十二三歲時看的,起初我對它的興趣并不大,賈寶玉的女聲女氣,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厭煩,還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這部書看時,才嘗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個朝代和家庭的興亡盛衰的滋味?偠灾,統(tǒng)而言之,我這一輩子讀到的中外的文藝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從讀書中我還得到了做人處世的“獨立思考”的大道理,這都是從“修身”課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年到日本訪問回來后即因傷腿閉門不出,“行萬里路”做不到了,“讀萬卷書”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會得到許多書刊,知道了許多事情,也認識了許多人物。同時,書看多了,我也會挑選、比較。比如說看了精彩的《西游記》就會丟下煩瑣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滸傳》就不會看索然無味的《蕩寇志》等等。對于現(xiàn)代的文藝作品,那些寫得朦朦朧朧的,堆砌了許多華麗的詞句的、無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風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從腦中抹去,但是那些滿帶著真情實感,十分質(zhì)樸淺顯的篇章,哪怕只有幾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動神移,不能自已!
書看多了,從中也得到一個體會:物怕比,人怕比,書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有個兒童刊物要我給兒童寫幾句指導讀書的話,我只寫了九個字,就是: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有選擇地運用適合的方法,理解“迫不及待、大搖大擺、懇求”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聽寫句子,能自己校對。
3.能選或編一個關(guān)于阿凡提的故事,作為課文的續(xù)篇。
4.了解阿凡提幫助窮人戰(zhàn)勝巴依的故事,體會阿凡提熱心助人、聰慧過人的特點。
重點難點:
學習聽寫句子,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題質(zhì)疑。
師:同學們,今天上課前,我們一起來看一段動畫片,猜猜主人公是誰?
1.播放動畫片《阿凡提》片頭。 師:他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對呀,阿凡提覺得:幫助人是光榮的事情,也是快樂的事情。
2.出示句子
幫助人是光榮的事情,也是快樂的事情。 (自由讀、指名讀、小組比賽讀)
師:今天,阿凡提又幫助了誰呢?讓我們來學習41、飯錢。
3.揭示課題,齊讀。
師: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疑問?
4.學生質(zhì)疑。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為什么要付飯錢? 誰付了飯錢? 是怎樣付飯錢的?
師:讓我們帶著問題先來自學課文。
二 自學生字,讀通課文
1.小組自學
(1)自學生字,按所拿到的卡片完成十字開花游戲。 煎 逼
藥 熬 湯 降 迫 強 夜 害
。2)用所學的方法理解詞義:迫不及待、懇求。
。3)讀通課文。
2.交流自學情況。
。1)匯報十字開花游戲。
。2)分節(jié)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解疑
師:讀了課題,同學們提出三個問題: (1)為什么要付飯錢?
。2)誰付了飯錢?
。3)是怎樣付飯錢的?
下面,請各組讀讀課文,試解決(1)(2)兩個問題。
1.小組讀課文,討論(1)(2)兩個問題。
2.交流。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理解詞義:懇求,并有感情地朗讀1-4小節(jié),注意讀出窮人懇求的語氣。 師:阿凡提是怎樣付飯錢的呢?
3.各組再讀讀課文,完成填空
巴依和卡子認為:吃了飯菜的( ),該付錢。那么,我讓巴依聽( ),也算( )。就這樣,阿凡提幫窮人解決了難題。
師: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阿范提狠狠地教訓了巴依和卡子。請同學們自己有感情地讀讀5-9小節(jié),然后在組長的帶領(lǐng)下分角色朗讀課文。
4.分角色朗讀5-9小節(jié)。
。1)指名一組讀,自由評論。
。2)師生配合讀。
四、排演小品《飯錢》
師:我們學了《飯錢》這個故事,想不想排成小品來表演給大家看呢?我們來按劇本自導自演,分組排練。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根據(jù)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過言行演出他們不同的人物特點。
五、教師總結(jié)。
通過這結(jié)課的學習使我們體會到了如何運用語言文字來具體反映人物的品行,學會了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能用小品的形式來展示課文的內(nèi)容。老師希望你們能夠再接再厲,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和本領(lǐng)運用到今后的學習中。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對子歌,爭取背誦下來。
2、初步了解對聯(lián)中對仗的特點。
3、感受對子歌中所寫的古代人景情趣。
重點及難點
生僻詞的意思及對子歌中的古代情趣。
教學準備
對聯(lián)的初步知識。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對聯(lián)是漢語家園的一種特有的文學樣式。學習對對聯(lián)的基礎(chǔ)是古代蒙學的.對子歌,我們上學期已經(jīng)接觸了《對子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二首。
二、利用多種方式熟讀課文
1.范讀課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2.學生自由練讀。
3.指生朗讀并正音。
4.齊讀課文。做到正確。
5.上下聯(lián)對比接讀。(男女生或小組間)
三、學習對子歌(一)
1.利用工具書結(jié)合書下注釋用自己的話還原古文。
2.注釋
牛女:牛郎、織女二星。
河,銀河。
參商:二星名!蹲髠髡言辍份d,傳說高辛氏有二子,長閼伯,季實沉。兄弟不睦,日尋戈矛。帝遷閼于商丘,主辰;遷沉于大夏,主參,使之永不相遇。
斗:北斗七星。
戍旅:守邊塞的兵卒。
3.交流互補。
四、當堂積累
1.齊讀,齊背。
2.同桌互相考:我出上聯(lián)你對下聯(lián)。
五、留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對子歌》(其一)并背誦下來。
3.預(yù)習《對子歌》(其二)。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jié)內(nèi)容
1.指生背誦《對子歌》(其一),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
2.提問《對子歌》(其一)中的個別對聯(lián)。
二、繼續(xù)學習《對子歌》(二)
1.齊讀課文。
2.用自己的語言還原《對子歌》(其二),邊默讀邊標記。
3.小組交流學習所得。
三、教師點撥
四、總結(jié)全文
1.你喜歡哪幾句?為什么?
2.做課后題
五、留作業(yè)
1.抄寫《對子歌》(其二)并背誦。
2.預(yù)習下一課。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09-19
語文《燕子》教案12-26
《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趕海》教案03-19
《語文天地》教案03-23
語文樹教案12-06
語文優(yōu)秀教案12-19
語文園地教案03-07
語文教案07-21
(經(jīng)典)語文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