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大全(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積極參與表演。能根據(jù)作品主題情節(jié)加以想象運用不同語氣,動作,表現(xiàn)作品的角色特征。
2、同伴間輪流扮演角色。
活動重點:積極參與表演及各角色。
活動難點:運用不同語氣,動作特征。
活動準備:頭飾,布置場地材料。
活動過程:
1、回憶上節(jié)課表演時好的地方和不足之處。并提出這次表演的重點,要注意角色的語言動作,表情,反映角色性格特征,還要根據(jù)作品主題思想和情節(jié)內(nèi)容進行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表演。
2、讓幼兒回憶故事內(nèi)容,說說角色的.出場順序,師和幼兒共同復習故事情節(jié),鼓勵幼兒用連貫語句復述。
3、幼兒游戲,提出要求:
。1)在游戲中能相互謙讓。
。2)能形象生動地扮演角色。
。3)愛護頭飾,在游戲中能做到“三輕”。
(4)懂得互換角色。
4、幼兒游戲,師巡回指導。
5、評價:請個別幼兒上來扮演個別角色。并問小朋友他們扮演好在哪里?
活動反思:
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表演的場地比較小,表演沖動內(nèi)化為主動活動,教師及時因勢利導,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提供自由空間和豐富材料,擴展表演內(nèi)容和形式,確保游戲展開,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并引導幼兒自制服飾道具,就地取材,充分發(fā)揮幼兒主體作用和創(chuàng)造潛能,使之不斷獲得愉悅的成功體驗。
小班教案 篇2
目標:
1、愿意用小手表現(xiàn)各種動作。
2、通過兒歌,初步懂得對人要有禮貌。
準備:
小熊娃娃手偶一只、兒歌《小小手》
過程:
一、出示小熊娃娃教師演示小熊用小手做出動作問:
1、看小熊會用小手做什么?
2、說說小熊用小手做了什么,你會做嗎?
二、模仿小熊請大家學小熊做做動作,并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熊?
三、兒歌游戲:小小手1、欣賞兒歌2、學念兒歌3、大家四散站立,邊念兒歌邊找朋友,念到"要拉許多好朋友"時,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面對面或圍成圓圈,與好朋友邊念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兒歌結(jié)束后再去找新朋友,游戲重新開始。
四、說說、做做小手還會做哪些動作
五、活動延伸:
看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會用手做哪些動作和事情。請你也來學一學。
《小小手》
我有一雙小小手,要拉許多好朋友,"你好,你好"招招手,"歡迎,歡迎"拍拍手,"謝謝,謝謝"握握手,"再見,再見"擺擺手。
反思:
孩子們通過學念兒歌,了解到自己的小手的本領,了解了原來自己的小手這么能干可以做這么多的事情,從而促使更多的孩子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去嘗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自己獨立就餐的好習慣。
2、讓幼兒知道愉快就餐有益于身體健康。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yǎng)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餐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幼兒讀物,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1、教師:小朋友,請你們仔細的看看,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吃飯)請你們看看這些小朋友進餐的時候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呢?
2、教師:貝貝是怎么樣吃飯的呢?這樣好不好呢?(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畫面說一說。)
小結(jié):貝貝沒有自己養(yǎng)成自己吃飯的習慣,還需要媽媽來喂,這樣是不對的哦,小朋友應該要養(yǎng)成自己獨立進餐的好習慣。
3、教師:亮亮吃飯的時候是怎么樣的呢?這樣做對嗎?
小結(jié):亮亮吃飯的時候拿小勺和小碗的姿勢不對,所以桌上總會灑出飯菜來。
4、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紅紅是怎樣吃飯的呢?她吃飯的時候?qū)Σ粚δ?
小結(jié):紅紅坐得很端正,會拿勺子和小碗。做得很好。
5、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這三位小朋友地,誰吃飯的習慣最好呢?誰做得最好,你們喜歡哪個小朋友呢?為什么?(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好的進餐習慣,并教育幼兒應該向紅紅學習,自己吃飯,并且能夠坐得端正、吃得干凈。)
二、教幼兒學習正確的進餐方法,會使用勺子和小碗。
1、教師:小朋友,你們在吃飯的時候是會和誰一樣呢?你們自己有沒有一個好的進餐習慣呢?
2、教師:我們吃飯的時候應該要坐姿端正,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一口飯,一口菜,細嚼慢咽,安安靜靜,不把飯菜灑在桌上、地上,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
教師進行示范,請個別幼兒進行練習操作。
三、教育幼兒在幼兒園或在家里都要自己吃飯,吃飯時不能大聲說話,不吵鬧,要高高興興地吃飯,只有這樣,我們的身體才能長得壯,長得好!
四、學念兒歌《吃飯》
坐在小桌邊,寶寶學吃飯,右手拿小勺,左手碗扶牢,一口飯,一口菜,干干凈凈全吃完。
活動反思:
本活動適合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進行。在表演自己吃飯的時候,教師應在旁指導告訴幼兒怎樣正確吃飯。并教育幼兒珍惜糧食,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小班教案 篇4
設計背景
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結(jié)合我班小朋友的實際情況,我們重點培養(yǎng)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經(jīng)過近一年的培養(yǎng),大部分幼兒已經(jīng)掌握穿脫衣服、鞋子的方法。我班級幼兒午睡時要脫襪子,可起床時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幼兒不會穿襪子,或穿的不整齊。針對這種情況設計開展主題活動:《穿襪子》。
活動目標
1、根據(jù)一只襪子的色彩、圖案、大小找到相應的另一只襪子。2、 初步學習穿襪子的方法(襪口套進去,襪頭套住腳指頭,襪跟套住腳后跟),提高自理能力。3、注重及早抓起,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和獨立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學會穿襪子的方法,提高自理能力。 難點:找到襪根,會把襪根套在腳上。
活動準備
每人一雙襪子、在教室里鋪上防滑墊。
活動過程
師幼脫鞋子、襪子進場坐在墊子上。(襪子放在鞋子里,鞋子放整齊)
一、游戲?qū)?/strong>
導入語:我們光著小腳一起來玩一個游戲吧。動動動,動動腳指頭;跺跺跺,跺跺腳后跟;碰碰碰,碰碰腳底板。(配樂:《小腳丫》兒歌)
師幼互動游戲。
二、復習襪子的特征。
1、指示語:請你們每人找一只喜歡的襪子玩一玩。(幼兒每人拿一只襪子)
2、教師提問:你的襪子是什么樣子的?(請小朋友說說自己手里的襪子的特征,并區(qū)分襪口、襪跟、襪頭)
三、學穿襪子,提高自理能力。
1、幼兒嘗試穿襪子。
過渡語:襪子和小腳是朋友,我們幫小腳把襪子穿上。
2、根據(jù)幼兒的穿著情況討論交流,總結(jié)正確的穿襪子方法:
襪跟朝下張開口,小腳慢慢往里伸,襪頭抱住腳指頭,襪跟抱住腳后跟,輕輕一拉穿好了。
分析:幼兒嘗試穿襪子時,并沒有認識到腳的部位與襪子的部位的對應關系,只是憑自己的經(jīng)驗來嘗試。當幼兒坐下來互相觀察“襪子有沒有與小腳親親熱熱在一起”時,發(fā)現(xiàn)了問題:襪根的位置在哪兒?從而發(fā)現(xiàn)了對應關系:襪根與腳后跟。于是我再說出兒歌,完整而系統(tǒng)的總結(jié)了穿襪子的方法,幼兒的印象很深刻。
四、自己找襪子配對,知道一雙襪子是一模一樣的.。
1、過渡語:我們的一個小腳已經(jīng)和襪子交了朋友。另外一只小腳還光著呢,請你也幫它找一個襪子做它的朋友吧。(自由尋找、配對)
2、提問:你為什么要找這個襪子做小腳的朋友?
交流討論,知道一雙襪子(兩只 )是一!獦拥。
3、自我糾正,鞏固知識和經(jīng)驗。
小結(jié)指示:一雙襪子的顏色、圖案、大小都應該是一模一樣的。請你自己比一比,如果錯了,重新去找一找、穿一穿。(自己糾正)
五、簡短談話,活動結(jié)束。
小結(jié):小朋友們可真能干,學會了找襪子、穿襪子,以后穿襪子這種小事就不要麻煩媽媽、奶奶了,我們自己干,好不好?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愿意參與活動,對紙漿活動感興趣。
2.嘗試用分工合作的辦法制作簡單的紙漿作品。
活動準備:
實物葫蘆、各色紙漿若干、KT板、鑷子、一次性手套、一次性筷子。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葫蘆兄弟》,并提問:故事里都有誰?(葫蘆娃)
2.葫蘆兄弟一共有幾位?都有什么顏色?(七兄弟、赤橙黃綠青藍紫)
二、觀察葫蘆,感知葫蘆特征。
1.教師出示實物葫蘆,供幼兒觀察。
2.談談葫蘆的形狀、顏色、用途。
3.摸一摸葫蘆。
三、教師示范,交代制作要求。
1.我們要制作的是七彩葫蘆娃,大家可自由選擇顏色。
2.教師示范講解。
3. 交代注意事項。
四、分工合作,體驗制作樂趣。
1.一部分幼兒負責紙漿的填充和壓印,一部分幼兒負責戳花紋。
2.觀察幼兒活動情況,在幼兒遇到困難時點撥指導。
五、展示交流,享受成功快樂。
在教師引領下,集體欣賞作品。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受年齡特點的局限,對創(chuàng)作想象裝飾畫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們選擇了相對比較簡單的內(nèi)容,重在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制作過程中激發(fā)幼兒的興趣;顒又谐霈F(xiàn)的一些問題,教師都根據(jù)具體情況及時給予了指導。如:填充的時候紙漿不能太厚,要按照葫蘆的輪廓進行填充;在壓印的時候注意用手指輕輕地按,不要用手掌去拍,以免葫蘆變形;在戳花紋的時候鑷子要小心使用,不能戳的太用力,以免戳破底板;避免戳到同伴等等。
曬了兩天,在取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新問題:有幾個葫蘆粘在KT板上剝不下來,一用力卻連著底板一起撕下來了;而另外大部分的葫蘆一摸就能順利脫落。這是什么原因呢?觀察后發(fā)現(xiàn):如果用鑷子大力戳的,KT板會被戳破,紙漿中的漿糊就滲到KT板破裂的孔隙中,連在一起就很難剝了。而如果用鑷子輕輕戳或者用一次性筷子戳的,就很容易剝落。
幼兒用鑷子力度很難掌控,那工具是否可以做一些改變?我看到牛奶盒內(nèi)側(cè)有一層鋁箔,很光滑,如果把紙漿作品填充在鋁箔上,那剝落就肯定會容易些。戳的工具也可以用喝牛奶的吸管來代替,吸管易搜集,而且不同大小的吸管戳出來的紋路不一樣,更加美觀!另外,吸管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優(yōu)點:更安全。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知道小車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和表面光滑度有關。
2、運用材料自由操作,獲得小車減緩速度的方法,學習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3、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培養(yǎng)有條理、有序的操作習慣,激發(fā)探索與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紙板、小車、紙、毛巾、橡筋、席子、積木、沙、記錄表A、B、鉛筆)
2、VCD機,(有關斜坡的內(nèi)容)
活動過程:
1、引入:
小朋友你們玩過滑滑梯沒有?滑下來時的感覺是怎樣的?今天我們來玩小車滑滑梯的游戲,請你們用積木、紙板搭成滑梯,看誰的小車跑的'快。
2、幼兒自由操作探索小車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的關系。
。1)老師交代要求:幼兒三人為一組,兩人分別用不同數(shù)目的積木和紙板搭成滑梯操作一輛小車同時滑落,一人負責記錄比賽的情況,可輪著交換玩。
。2)幼兒自由操作實驗A,老師巡回指導。
。3)歸納小結(jié)實驗結(jié)果
提問:比賽結(jié)束了,你們的小車贏了嗎?告訴老師,做完實驗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怎樣才會贏呢?(幼兒自由議論,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說出來)
提問個別幼兒,在黑板記錄情況:第一局誰嬴了?為什么你的小車比他的跑得快?
(老師操作教具“空中滑道”)示范、小結(jié):剛才小朋友都發(fā)現(xiàn)了:積木越少,滑梯的坡度越平緩,車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積木越多,坡度越斗,車子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3、幼兒操作探索車子滑落跟滑梯表面光滑有關系。
“開車的司機叔叔說,在下斜坡時 車開得太快會很危險得,得想個辦法減慢車速,小朋友你們也一起來想想辦法,讓車子開得慢起來。
(1)老師交代要求:兩個滑梯下面都是放五個積木,幼兒在一個滑梯上用老師給的材料進行嘗試,另一個滑梯保持原狀,然后兩輛小車同時滑下,看一看車子的速度有沒有減慢,最后填好記錄表。
。2)幼兒自由操作實驗B,老師巡回指導。
。3)歸納小結(jié)實驗結(jié)果
提問:小朋友都很聰明,用了各種方法使小車慢了起來,誰能告訴我,你用了什么方法使小車慢起來,為什么會這樣的呢?(在黑板簡單記錄)
老師示范、小結(jié):原來我們的小車速度的快慢,也跟滑梯表面的光滑度有關的,表面光滑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會,表面粗糙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慢。
4、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幼兒積極去探索的精神。
。1)(向幼兒介紹斜坡防滑的方法)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與我們實驗有關的例子,請小朋友先看看錄像,再想一想,為什么?
。2)知道小車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規(guī)律,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應不斷去探索,發(fā)現(xiàn)更好的方法。好!那我們就把我們發(fā)現(xiàn)去告訴開車的爸爸媽媽和叔叔阿姨。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安安靜靜的排隊洗手,懂得排隊洗手的規(guī)則。
2、教育幼兒能懂得節(jié)約用水,增強環(huán)保意識。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寶寶們,誰來說說你們每天洗手是怎樣洗的,有沒有排好隊?”(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2、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寶寶是則怎樣洗手的,誰做得對,誰做的不對!(幼兒根據(jù)幼兒園視頻說一說,教師再進行小結(jié)。)
二、教師組織幼兒洗手。
1、師:“今天我們來學一學正確的排隊洗手的方法,學好了以后洗手要每天這么做!
2、教師帶領幼兒一組一組排隊去洗手,首先要安安靜靜的進入衛(wèi)生間,然后站在水池前,(、教案網(wǎng)出處)挽起兩個袖子,先開一點水,把手浸濕,然后擦上肥皂,注意肥皂不能擦得太多,最后過洗干凈,在洗手的過程中千萬不能把水龍頭開的太大,要節(jié)約用水,不能浪費水寶寶。
3、第一組幼兒洗完了就輪流換第二組幼兒,也是這樣的方法,然后在洗完手后,提醒幼兒別忘了在水池上邊甩三下,再去擦自己的毛巾,毛巾不能擦錯,要講衛(wèi)生。
三、小結(jié)活動
師總結(jié)一下今天寶寶們練習的情況,對于有問題的地方進行強調(diào),要求幼兒一定要做到安安靜靜,有禮貌的排好隊去洗手,最重要的不能浪費小水滴。要懂得節(jié)約用水,做一個文明的寶寶。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排好隊,洗洗手》教育幼兒洗手時要排隊,水龍頭開小點,不能浪費水資源從而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本次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不僅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常規(guī),同時又初步培養(yǎng)了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整個活動幼兒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好。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名稱:語言領域
活動內(nèi)容:《小烏龜旅行記》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學會傾聽的習慣,激發(fā)幼兒的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興趣。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通過語言、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3、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生命,養(yǎng)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觀察烏龜?shù)耐饷蔡卣鳎私鉃觚數(shù)纳盍曅浴?/p>
2、背景圖若干張,小烏龜圖片,白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
1、自我介紹,出示禮物小烏龜,觀察欣賞,教案《語言領域《小烏龜旅行記》-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2、引出故事《小烏龜旅行記》,有生動、形象的講述故事。
二、說一說
1、教師引出問題,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講述小烏龜去旅行的故事,
2、幼兒之間相互討論、傾聽、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畫一畫
1、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畫出來,(介紹提供的背景材料),鼓勵幼兒大膽表現(xiàn)。
2、幼兒繪畫,教師細心觀察,根據(jù)幼兒的實際需要給予適當?shù)闹С、幫助、和指導?/p>
四、講一講
1、教師引導畫完的幼兒講話幼兒拿著自己的畫,把小烏龜去旅行的經(jīng)歷講給老師、小朋友、小烏龜聽。
2、教師把幼兒的作品訂在一起變成一本書,引導幼兒給書起名字,放入語言角,互相欣賞、交流。
小班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愿意用小手表現(xiàn)各種動作2、通過兒歌,初步懂得對人要有禮貌。
教學準備:
小熊娃娃手偶一只、兒歌《小小手》
教學過程:
一、出示小熊娃娃,教師演示小熊用小手做出動作,問:
1、看小熊會用小手做什么?
2、說說小熊用小手做了什么,你會做嗎?
二、模仿小熊請大家學小熊做做動作,并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熊?
三、兒歌游戲:小小手
1、欣賞兒歌
2、學念兒歌
3、大家四散站立,邊念兒歌邊找朋友,念到"要拉許多好朋友"時,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面對面或圍成圓圈,與好朋友邊念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兒歌結(jié)束后再去找新朋友,游戲重新開始。
四、說說、做做:小手還會做哪些動作
五、活動延伸:
看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會用手做哪些動作和事情。請你也來學一學。
《小小手》
我有一雙小小手,要拉許多好朋友,"你好,你好"招招手,"歡迎,歡迎"拍拍手,"謝謝,謝謝"握握手,"再見,再見"擺擺手。
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 、仔細觀察圖片,理解圖意,樂意表達自己的感覺。
2 、了解猴子愛模仿的特點。
3 、能對猴子、老公公的'動作各表情進行故事表演,激發(fā)表演興趣,擔高表演能力。
活動準備:
掛圖四幅。
故事表演用的道具:草帽若干、扁擔一根、樹、猴子的面具。
活動過程:
1 .引起興趣。(出示猴子),它是誰?有一群猴子在樹上玩,它們發(fā)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我們來看一下。
2 .出示圖一:你看到什么?老公公挑了一擔帽子到城里去賣,走累了,坐在大樹底下睡覺,發(fā)生了什么事?
3 .出示圖二。猴子在樹上又叫又跳,老公公怎么了?急得怎么樣?猴子在干什么?老公公怎么說?猴子有沒有把帽子還給老公公?
4 .出示圖三。老公公急得怎么樣?猴子看見了怎么做?猴子為什么看見老公公這樣做它也這樣做?老公公開始想辦法,結(jié)果拿到了帽子,老公公想出了什么好辦法?
5 .出示圖四。老公公想出什么辦法?
6 .教師完整講述圖意一
7 .這個故事還沒題目,請幼兒取個題目
8 .表演故事二遍。
。 1 )現(xiàn)在你們來扮猴子,老公公來扮演這個故事。
。 2 )這個故事小朋友都很喜歡,下課后,還要表演的繼續(xù)表演。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經(jīng)典】11-06
小班教案03-24
小班教案[精選]08-03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9-04
[精選]小班教案08-13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8-08
小班的教案04-08
小班美術教案06-13
安全小班教案05-24
小班音樂教案[精選]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