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數學教案范文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3冊《快樂的動物》。在整節(jié)課中運用做、說、練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探究 有關等分與除法之間的知識。
課時目的:
1、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感受倍的含義,使學生逐步體會倍與等分之間的聯系。
2、在理解倍含義的基礎上,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倍與等分之間的聯系。
教具準備:學生每人10個彩色小圓片,白紙一組8張;掛圖1幅;動物數只;幻燈片若干;獎品若干。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創(chuàng)設情境:
。ㄟ^渡語言):(放音樂)春天,氣候溫暖,動物王國歡聚!森林中的許多小動物都來到
河邊玩耍!它們是誰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課件提示:展示掛圖。
(過渡語言):誰來介紹一下?在什么地方?都有誰?它們有多少只各在做什么事情?A同
學你來。(能說完整話嗎?)
。ㄔu析語言:)(你成功了!回答得棒極了。┪覀儸F在來填填已知條件的數量是多少!
誰來試一試!H同學你膽子大一些!試試看!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把每種動物的只數填在方格里。
鴨□只 小松鼠□只孔雀□只
猴子□只小鳥□只 小雞□只
(用驚喜的語氣肯定,我們大家向他學習。
。ǚ此迹哼@一個環(huán)節(jié),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通過動物
王國歡聚、許多小動物都來到河邊玩耍為題,這時學生都樂于玩耍。在探究性學習里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tài)度,讓學生感覺非常有趣,在一種興奮、積極的心態(tài)下學習數學,激發(fā)他們探索、創(chuàng)新的欲望。
二、探究性學習
。、體會除法與等分活動的聯系
(過渡語言:)玩耍既輕松又愉快是很好玩,現在我們邊看他們玩耍邊學習數學好嗎?你能
用學過的知識來提數學問題嗎?(請其他同學口答)回答妙極了!
。ń虒W語言:)現在我們來學習新的知識---用除法解決的問題!請同學們分別用圓片代表猴 子、小鴨,擺出它們的數量。
猴子:○○○
小鴨:○○○ ○○○
(講解語言:)現在我們按3只一組,在小鴨右邊的圓片圖上圈一圈。注意觀察:6只小鴨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訂正:2個)
。ń虒W語言:)請再好好想想!想一想上面分的過程和結果用算式怎么表示,A同學你來一說:
板書:63=2
。ㄔu析語言:)猴子有3只,小鴨有6只,按每3只為一組,通過在小鴨的數量上圈一圈,
我們發(fā)現6只小鴨里面有(2)份3只小猴那么多。因此,我們可以說小鴨的只數是小猴只數的2倍,
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板書:小鴨只數是小猴只數的(2)倍。
。ㄖv解語言:)現在要注意的是倍不是單位名稱,得數2后面不要寫倍字。
。ǚ此迹貉芯啃詫W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在這種學習方式下,教師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
學生,而是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學生不再作為知識
的接收者,被動學習,而是能與教師一樣通過各種途徑獲取信息,帶著自己的興趣、需要與客觀世界
對話,從而使學習與探究統(tǒng)一。
。、做一做,生生互動
每個小組發(fā)一張表。(小組活動)(評出這節(jié)課聽得最認真、發(fā)言最積極的同學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組。分別獎勵小紅花、小紅旗。)
教學語言:請同學們注意,現在要求前后桌合作,用手中○代表,擺出松鼠、小雞的數量;
過渡語言:然后圈一圈,觀察8只小雞里面有( )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
式。
小雞的只數是小松鼠的( )倍。
□○□=□
教學語言:B同學你來回答。
。ㄐ〗Y性語言:每2只一組,8只小雞里面有4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所以小雞的只數是小松
鼠的4倍。)
。ǚ此迹嚎上н@里沒有留多一點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比如你問我答、我問你答。
3、說一說,師生、生生互動
實物投影出示問題。
小結性語言:我們通過前面的應用題的練習知道了這樣的應用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求一個數里面有(幾)份另一個數那么多?用除法來計算!下面我們再來看下面的幾道應用
題;教師讀題一遍。
(1)鴨子數是松鼠的( )倍。 □○□=□
(2)猴子數是孔雀的( )倍。 □○□=□
。ǎ常┠氵能提出什么除法問題?
教學語言:以小組為單位自己活動,爭取每位同學都來說說是怎么想的?有困難的同學別泄
氣,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說一說;
。ㄖv解語言)然后推薦一名同學說一說。慊卮鸬冒魳O了,哪組還有更好的?)
。ǚ此迹哼@個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自己活動,爭取每位同學都來
說說是怎么想的?;如果采用以小組為單位活動、匯報的形式,讓學生考教師、考學生;教師考學生等多樣活動,學生的積極性會很高,活動面會更廣,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4、過渡語言:質疑:你還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解決的問題?
學生口頭提問,教師板書:
小鴨的只數是小松鼠的( )倍。
小鳥的只數是小鴨的( )倍。
小鳥的只數是小猴的( )倍。
教學語言:現在我們來看問題口答,D同學你說一說用算式怎么表示。
三、課時練習。
。薄⒔虒W語言:翻開教科書p47找到練一練第1題。
老鼠數是小貓的□倍。 蜻蜓數是蝴蝶的□倍。
□○□=□ □○□=□
教學語言:⑴先自己仔細看第一圖和第二圖,通過看圖你知道了這道題告訴了我們什么條件,要
求的是什么?
、篇毩⑼瓿。有困難的同學呢就用學具畫一畫,圈一圈。
⑶評析語言:
。、 教學語言:現在找到練一練的第2題。
淘氣的身高是機靈狗的□倍。
□○□=□
教學語言:⑴先自己仔細觀察圖,通過看圖你知道了這道題說了什么條件,要求的是什么?
、篇毩⑻羁樟惺。
、窃u析語言:用8個小圓片代表淘氣有8個南瓜那么高,用3個小圓片代表機靈狗有3個南瓜那么
高。~~~
3、教學語言:找出練一練第3題。
講解語言:氣象組調查了近日來的天氣情況,見下表。
、畔掠辍跆欤缣臁跆,多云□天。
、魄缣斓奶鞌凳窍卖~的□倍。
、悄氵能提出什么問題?
、侏毩⑼瓿。
、诮M內口頭提出問題,并口頭解答。
四、課堂評價。
評出這節(jié)課聽得最認真、發(fā)言最積極的同學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組。分別獎勵小紅花。
反思):在評價中采用,教師評、學生評,評個人、評集體等多種評價方式,也是想達到對學
生的一個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由于課前就強調了最后要獎勵小紅花,所以,整節(jié)課學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動中也沒有出現混亂狀態(tài)。
五、課堂小結。
小結性語言: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一種除法應用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想求一
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那么多?所以用除法來計算!好了以后我們又多了一個本領,就是提出用除
法解決的問題并學會了解決。
五、(附)板書設計:
快樂的動物
1、小鴨只數是小猴只數的( )倍?
。 想:6只小鴨里面有(多少)個3只小猴那么多?)
□○□=□
2、小雞的只數是小松鼠的( )倍?
。ㄏ耄海钢恍‰u里面有(多少)個2只小松鼠那么多?)
□○□=□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教育心理學指出:知識的保持需要以識記為前提,識記的知識必須通過復習才能保持。根據《數學課程標準》關于運算能力的要求,本節(jié)復習課重視學生對算理和計算方法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準確計算,并學會尋求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使學生在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計算法則的基礎上,能比較熟練地進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結合習題復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筆算方法。
(1)課件出示:
(2)筆算并匯報筆算過程及結果。
(3)復習筆算加、減法的方法。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計算加法時,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計算減法時,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當10,與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減)
2.結合練習題復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1)課件出示:
29+35+9= 97-25-47=
75-46+31= 53-(9+37)=
(2)筆算并匯報筆算過程及結果。
(3)復習筆算方法。
(筆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時,可以按照運算順序分步列兩個豎式計算,也可以根據兩個豎式的關系采用簡便寫法。注意: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因為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所以只能列兩個豎式,沒有簡便寫法)
設計意圖:結合練習題復習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及算理,提高學生的筆算能力。
3.復習用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問題。
(1)復習“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問題。
①課件出示: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掌握億以上數的讀法,并能正確讀億以上的數
教學重點:
億以內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
含“0”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1、億以內數的讀法
同學們,前面我們一起學習了億以內的數,大家還記得嗎?現在我們來一起復習一下。(利用教具出示一個整萬的數:如70000000)誰來讀看看 大家一起讀下這個數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讀的呢?
先告訴老師你讀數的步驟(分級,萬級的數按個級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 那你是怎么分級的呢?(從右往左,每4位分為一級)
師:為什么這里這么多零你都沒讀出來?(每級末尾的零都不讀)
師:現在老師把這個數變一下 70000060 現在這個數怎么讀呢?生1.......
大家同意他的讀法嗎?大家一起把這個數讀一遍
怎么只是把其中的一個0變成 6,讀的時候就出現了零呢?剛剛這幾個零都沒有讀啊?(每級末尾的零不讀,其他數位上的零,不管連續(xù)出現幾個零,都只讀一個零、)
所以那幾個0讀了?那幾個0沒讀呢?
2、學生總結出億以內數的讀法。
現在數能說說億以內的數要怎么讀?讀的步驟是什么呢?有什么要注意的嗎?
看來大家對億以內的數學習的很扎實
3、現在,老師在這個數后面再加上2個0,大家看看這個數現在讀作什么? 7000000000
二、新課教學
看來有的`同學已經會讀了,有些同學還有些猶豫,沒關系,學完今天的課,老師相信每個同學都會讀這個數。大家看看,這個數跟剛才老師給大家的70000000相比,在數位上有什么變化嗎?那他還是億以內的數么?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這樣的數——億以上數的認識(板書) 出示ppt,這個數還是我們20xx年全球的人口總數,看我們的地球都快背不動。 大家覺得我們地球上的人多不多啊?如果不控制人口增長,將要威脅到我們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
剛給有同學已經吧這個數讀出來了,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對照順序表看看
1、讓學生利用數位順序表讀出7000000000
那我們先一起回顧一下數位順序表(板書:個位、十位。。。。。。。。億位)這是我們學習億以內的數的數位順序表,現在我們要學億以上的數,夠嗎?這張表不夠了,那怎么辦呢?10個一億該是多少呢?(十億)10個十億該是多少呢?(百億)那往后呢?(億,十億,百億,千億)接著相應的數位(十億位,百億位,千億位),。
當然,肯定有同學在想,有沒有比千億更大的計數單位啊?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可以自己去查下資料
現在用數位順序表大家在讀看看是多少呢?大家一起吧這個數讀一下 有沒有同學愿意來說說你讀這個數的步驟是什么樣的(讀億級的數要按個級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億字)
2、讓學生利用數位順序表讀出100 4000 20xx,4003 0500 0000兩個數
那這兩個數有分別讀作什么呢?自己讀一讀,再跟同桌交流一下,說一說,你是怎么讀的?先從哪一級開始讀?有0時,該怎么讀?
分別請兩位學生來讀這兩個數,在全班一起讀。400305000000
3、學生總結億以上數的讀法,教師引導補充。
請一位同學完整的把億以上數的讀法總結一下。。。。。(ppt)
4、讀法練習:學生讀出四條信息。
既然我們已經掌握了讀數的方法,那我們就來用一用。下面有四個數,老師要看看誰是學習小能手
(1)做一做
請2位同學進行板演(1.讀法不能寫阿拉伯數字2.零的讀法)
好,現在大家一起吧這4個數讀一遍,1.2組讀左邊這列,3.4組讀右邊這列,看看那邊讀的又準確又響亮
(2)今天我當小老師
讓學生自己來出數,其他同學快速的讀出數
三、課堂小結
請你們談談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學到了哪些知識,用了什么學習方法。
這節(jié)課,通過同學們的努力,學會了讀億以上的數,還了解了不少知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使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更好的發(fā)揮。
板書設計:
億以上數的讀寫法
數位順序表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和筆算。
2、通過引導,讓學生自行探索,得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 直接揭題:同學們,這段時間我們都在上有關小數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部分知識,出示課題:
2、 情境設置:同學們,我們經常要去超市購物吧,當你選好東西到付款機處付好款后,付款員阿姨還回給你一張小票(實物出示),這是許老師去超市購物得到的`一張小票,你從上面可以看懂哪些信息?
寧波三江購物俱樂部商場
品名 單價 數量 金額
保鮮膜 5.38 1 5.38
立白洗潔精 4.79 1 4.79
農夫果園飲料 3.30 1 3.30
三笑牙刷 1.41 1 1.41
、賹W生暢所欲言
、趲煟耗悄愀鶕覀兘裉焐系膬热荨啊,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并列出哪些算式?
生答師板書:5.38+4.79 3.30-1.41
5.38+3.30 4.79-3.30
4.79+1.41+5.38 5.38-4.79
……
二、進入新課
1、嘗試解決:我們說出了這么多算式,現在請你選擇其中幾道試著列豎式做一做,有問題可以同桌討論。
2、你做了哪幾道?你是怎么做的?能告訴大家嗎?(生上臺實物展示)
①問:你為什么要這樣列?你有什么辦法來證明你這樣列是對的?
。ǹ蓮脑、角、分方面來說,也可從數位方面來說)
②還有誰做了其他不同的題目,上來展示,并介紹你自己的做法。
3、深入
師:大家仔細看,這4個小數都有什么共同特點?
那你能不能舉幾個其他位數的小數相加減呢?(注意;整數部分不要超過3位,小數部分不要超過4位)
4、小組活動:請你任意寫兩道小數加減法的算式,整數部分、小數部分位數都可以不一樣,然后同桌交換做,做后再讓出題的同學批,看哪組合作得又快又好。
5、 反饋:實物展示,并讓學生介紹自己是怎樣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
、偻怀鲵炈惴椒ǎ耗阌惺裁崔k法知道自己做對了呀?
、谕黄齐y點:我這里有這樣兩道題目:10-0.48 9.46+10.34
請你仔細觀察一下:這兩題有什么特別之處嗎?你有什么建議嗎?
6、 :那我們上到這兒誰能比較完整地說一說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呢?(后實物投影展示“法則”)
三、鞏固練習:
1、 專項練習。奪
8.35+4.65= 21.37-8.37=
16.74+5.238= 3.4-0.56=
10-4.8= 6.42-4.2=
2、 生活實踐題。
老師身高1.59米,凳子高0.64米,老師站在凳子上能摸到2.4米高處的光管嗎?
一群小動物在渡口過江,現有一大一小兩只渡船,大船限載重0千克,小船限載重600千克,5只動物同時過渡口,該怎樣乘船?
老虎 獅子 大象 猴子 袋鼠
408.26 532.5 1571.9 8.1 58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tǒng)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
3.理解復式統(tǒng)計圖的實際意義,能從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教學難重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理解繪制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必要性以及意義,能由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教學過程】
一.計錄數據。
教師在課前要將學生分成實驗小組,提前布置學生栽蒜苗實驗,要求學生記錄好蒜苗15天的生長情況,教師在之前要適當作記錄指導。
二、交流整理數據,并填表。
全班交流記錄數據的.方法和形式,并說說從15天蒜苗生長的情況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組活動交流,交流后,每小組記錄得數據填入統(tǒng)計表中。
三、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1.出示第15天蒜苗生長情況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看圖并回答,從條形統(tǒng)計圖中你發(fā)現了什么?討論得到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征和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統(tǒng)計圖的興趣.,
2.分小組討論制圖的注意事項,要求學生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縱軸和橫軸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夠怎么辦等,提問:你認為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將本組記錄整理的數據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并展開討論、誰的蒜苗長得快等。
4.教師出示課件:小亮、小麗栽的蒜苗半個月生長情況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征,探索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制作方法。
四、鞏固與練習,
1.試一試第1、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tǒng)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tǒng)計圖,再進行交流,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3.調查雅典奧運會獲獎牌數前兩名國家獎牌情況,并繪制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4.記錄你和其他4名同動前后脈搏跳動的次數,并繪制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4中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能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能根據提供的素材,估計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通過對100以內的數的認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教具準備:每個小組四樣獎品:糖、小星星、橡皮、鉛筆各100個。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ㄔO計意圖:教師通過與學生自然和諧的交談了解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的認知基礎,掌握學生口頭唱數的情況,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意識,使學生感知到口頭數數容易,但要準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可不太容易,指導學生數數時要注意手口一致。)
教師與學生交談:
1.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誰能從0數到20?(請一名學生數。)誰能接著往后數?(預計學生能比較準確地數到100,但數到100后學生可能數得不整齊了,部分學生開始出錯了。)
大家能數那么多數,真了不起啊!
2.那么你猜猜今天有多少位同學來上課嗎?到底有多少位同學呢?請你們自己數一數,好嗎?(學生自己數一數。)誰能說說你數的.結果是多少位同學?
3.誰愿意領著大家一起數?(請一名學生邊點邊數,這位學生指著,大家跟他一起數。)
今天來上課的人數比我們以前學過的20多一些。
4.剛才大家數數的時候數得那么好,可是數人數的時候卻遇到了困難,看來要準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還真不太容易!不過沒關系,只要大家像剛才那位小朋友一樣,邊點邊數,點的和數的一樣快,相信你們一定能數對!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米、厘米量,認識線段 量、畫線段。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能力點:1、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1、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6、養(yǎng)成認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1、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1、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A、數,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fā)現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么進行測量?(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米尺、軟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的寬是1厘米。
2.讓學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學教科書的長和寬,并回答量的結果。
4、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fā)現了什么?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作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板書課題:認識米 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一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這根繩子有多少厘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
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并讓學生齊讀兩遍。
三、拓展運用:
1、教師出示1盤卷尺,告訴學生這是1盤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較長的距離。量跳遠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實踐活動:試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度。
量跳遠的距離。
。ㄖ笇W生:要先確定兩個點,一個是跳的起點,另一個是跳完后腳后跟所在的點(終點)。量的時候,尺子要從起點拉到終點,尺子要放平拉直,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5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學難點: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直尺、各種直、彎的實物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一幅圖,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彎的,問:走哪條路比較近?
為什么?師: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
1、認識線段。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牙膏盒、藥盒、直和彎的吸管、鉛筆、繩子、直和彎的鐵絲等,看一看、摸一摸,你發(fā)現了什么?
找出你認為直的東西。
從鉛筆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們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把這兩個點叫做端點,書本的'邊等都有兩個端點。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并在線段的兩端點兩個點,告訴學生這就叫做線段。
問:我們身邊哪些東西的邊可以看作線段?為什么?
判斷下面哪些是線段?
2、線段可以度量嗎?
試量課本第5頁的線段,互相交流量法。師總結:先將尺子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點,再看線段的右端點對著尺上的刻度數是幾就是幾厘米。
3、畫線段。
用手勢表示3厘米大約有多長。是畫3厘米長的線段,并說出畫法。
總結: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起,鉛筆尖沿著尺子的邊一直畫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標上兩個端點,并且在線段下面寫上3厘米。
討論:用斷尺怎樣畫出3厘米長的線段?
三、拓展運用:
1、下圖有四個點,每兩點之間畫線段。
2、下面是小明從家到學校路線圖,你認為走哪條路最近?
3、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實踐活動:估一估,再量一量。
課后小結: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6~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鞏固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教學難點:估測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尺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這單元我們學了什么?小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學生匯報整理的結果。
誰能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1米呢?我們身邊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什么是線段?估測線段的長度。
三、拓展運用:
1、拿一張紙條,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組合作量鉛筆、本子、墨水瓶、成員的身高、課桌。
3、練習一第6題。先估測一下所量物體有幾個小方塊長,再用小方塊實際測量一下,然后將估測與實測的結果對比,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4、練習一的8題。先估計每條邊的長,再實際測量,交流測量的方法。
5、第9題,學生動手試一試,再計算,說明計算的方法。
6、第10題,先估計,再量一量。
開放題:1、數線段。
2、小紅離學校有三條路可走,走哪條路最近?
課后小結: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9-16
小學數學教案反思02-18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07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08-26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0-27
小學數學教案【熱】01-17
小學數學教案【薦】01-19
小學數學教案【精】01-20
小學數學教案【熱門】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