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 <form id="etzky"></form>
          <td id="etzky"><tr id="etzky"></tr></td>

          大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4-16 13:22:52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數(shù)學教案范文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大班數(shù)學教案范文8篇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價值取向:

            利用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制作骰子,投放到數(shù)學區(qū)域中,供孩子們投擲,觀察、講述。發(fā)展幼兒目測、投準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細動作。能根據(jù)畫面列10以內(nèi)的加減算式,寓教寓樂,使孩子們在玩樂的過程中對數(shù)學活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材料設(shè)計:

            在數(shù)學區(qū)提供若干個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把空盒子的六面涂成紅色或綠色,在空盒子的六面分別貼上10以內(nèi)數(shù)字或10以內(nèi)物體的圖案也可以貼上10以內(nèi)的點子,記錄單若干份,記錄筆。

            玩法提示:

            讓幼兒選擇兩只相同圖案的綠色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合起來是幾,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后在記錄紙上列加法算式。

            讓幼兒選擇一只綠骰子和一只紅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比比誰多誰少,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后在記錄紙上列減法算式。

            指導要點:

            1、活動剛開始時,可由兩位幼兒各持一骰子進行投擲,再共同觀察、講述,待熟悉后可由一位幼兒獨立操作并記錄。

            2、鼓勵幼兒選擇多種骰子進行投擲活動。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能確定的現(xiàn)象可向老師或同伴請教。

            4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七只小猴在哪里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jù)花朵顏色的不同列出加、減法算式并進行7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看圖列組成式的經(jīng)驗,學習過6以內(nèi)各數(shù)的加減和7的組成。

            2、物質(zhì)準備: ,

            ――教具:圖片一張(上面畫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樹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蘋果。)

            ――學具:《幼兒用書》(P11、12、1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看猴子去。

            ――教師:還記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嗎?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nèi)タ纯此鼈儼伞?/p>

            ――教師(出示圖片):小猴在哪里?它們都在干什么?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并說一說每個數(shù)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來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繼續(xù)引發(fā)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才不一樣的算式嗎?

            2、幼兒操作活動。

            ――看圖按特征標記列算式。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樣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觀察連續(xù)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帶領(lǐng)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也可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騾^(qū)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操作中進一步感知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圖形的基本特征,發(fā)現(xiàn)幾種圖形之間的轉(zhuǎn)換關(guān)系,并嘗試用語言描述。

            2.感受圖形變化的多樣和有趣,產(chǎn)生觀察、探究圖形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正方形或長方形紙人手一張,剪刀、小盤子人手各一份

            三、活動過程

           。ㄒ唬┱f說正方形和長方形

            1.說說正(長)方形的特征

            師:看一看你的這張紙,它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是什么樣子的?(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長方形呢?(有四條邊,相對的兩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

            2.操作驗證

            師:你有什么辦法證明你的這張紙是正方形(長方形)的呢?

            引導幼兒用對折、比較的方法驗證紙的形狀。

           。ǘ﹫D形變一變

            1.變一變正方形(長方形)

           。1)用折一折的方法,嘗試將正方形變成長方形,長方形變成正方形。

           。2)交流“變”的方法。

            (3)將折去部分的紙剪下,放到盤子里。

           。4)再次變一變,將正方形(長方形)變回原來的形狀。(直接折和剪)

            2.變一變其它圖形

           。1)說一說用折的方法,正方形(長方形)還可以變成什么圖形。

           。2)引導幼兒先折后剪,將正方形(長方形)變成兩個三角形、兩個梯形。

            (3)交流“變”的方法,重點認識梯形的主要特征,辨識梯形。

            3.幼兒說說自己還想變的新圖形,根據(jù)情況簡單認識菱形等圖形,激發(fā)幼兒變圖形的興趣。

            (三)圖形拼一拼

            1.數(shù)一數(shù):一共變出了多少圖形?每種圖形有幾個。

            2.嘗試用變出來的圖形拼一樣東西或一幅圖,并交流。

            3.將變出來的圖形拼合成一開始的正方形(長方形)。

           。ㄋ模┬〗Y(jié)

            師:今天你們玩得開心嗎?一張看起來沒有用的廢紙 ,可以讓我們玩圖形拼一拼、變一變的游戲。以后當你無聊的時候,你可以找一張紙來玩一玩,像今天這樣剪圖形、拼圖形,也可以……

            幾何圖形的學習,從小班到大班,從幼兒園到小學,都有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不同之處在于,認識的深度,對幼兒的思維要求有所不同。同樣,小、中、大班幼兒認識圖形也有一個過程:

            ●小班:能正確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但他們不是從形狀的特征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所以幼兒會把圓形說成太陽,正方形說成是手帕。

            ●中班:能正確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和梯形,且能逐步理解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能逐步做到圖形守恒,不受圖形的大小、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地辨認圖形;能對相似的平面圖形加以比較,理解圖形之間的簡單關(guān)系;對平面圖形的組合拼搭活動表現(xiàn)出較高的積極性以及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

            ●大班:能夠理解一種圖形的典型特征,并在頭腦中形成某種圖形的“標準樣式”,從而進行正確的判斷;能進一步理解圖形之間較復雜的組合關(guān)系,如:長方形與三角形、梯形之間的組合關(guān)系。

            一、對活動價值的思考

            設(shè)計這一活動,目的就在于讓幼兒親歷探索圖形特征的過程,在看看、折折、剪剪中進一步豐富有關(guān)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基本特征的直觀經(jīng)驗。因為有了小、中班的圖形學習經(jīng)驗的積累,到了大班階段,已不僅僅局限于辨認圖形。一方面,我關(guān)注了引導幼兒運用一些數(shù)學學習的方法,如觀察、比較等探索圖形特征,另一方面,引導幼兒嘗試用語言描述圖形的特征,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所以這也是一個幫助幼兒梳理思維的過程。這對幼兒以后進入小學學習幾何圖形是很有價值的。

            二、對活動設(shè)計的說明

            1.力求“簡單、真實、自然、有效”!昂唵巍⒄鎸、自然、有效”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追求 ,本次活動我也盡量做到這一點;顒又刑峁┙o幼兒的就是一張紙(而且是廢紙),一把剪刀,幼兒在玩“圖形變變變”的游戲中獲得了新的經(jīng)驗。我推崇自然、融洽的教學氛圍,以整合理念為指導,自然滲透多種對幼兒長遠發(fā)展有價值的東西。如:傾聽的習慣、按要求操作的習慣、有序的操作習慣、多角度思考的習慣、環(huán)保的理念等,讓幼兒在豐富數(shù)學經(jīng)驗的過程中,能力得到發(fā)展,習慣得到培養(yǎng)。

            2.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

            本活動一共有四個層次,每個層次的設(shè)計都考慮了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和學習特點。第一層次是辨識正方形和長方形,一是運用已有經(jīng)驗回憶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二是用對折、比較的方法驗證。我采用先說正方形再說長方形的'方法,主要是考慮到幼兒的認識特點,正方形的特征比長方形的特征容易描述,在描述完正方形特征后再說說長方形的特征并比較兩者的異同也比較自然。而驗證圖形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難點。在分享同伴學習經(jīng)驗和方法的基礎(chǔ)上,幼兒學習正確的驗證方法,從而知道了“很多東西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還要動手比一比、試一試!

            第二層次是正方形變長方形,長方形變正方形,然后再反過來變回原來的形狀。這樣設(shè)計一方面讓幼兒感受了圖形之間的轉(zhuǎn)換關(guān)系,另一方面給了每個幼兒都有嘗試兩種變法的經(jīng)歷。很明顯正方形變長方形對幼兒來說很容易,而長方形變正方形就有點難度,這里還是用了同伴資源,讓幼兒相互學習變的方法,在“變”中進一步感知圖形的基本特征。

            第三層次是“變一變其它圖形”,主要是變?nèi)切魏吞菪。這一步相對前面幾步有所放開,只要求幼兒用“先折后剪”的方法,變出除正方形、長方形以外的圖形。其實這次“變”并不是很難,而難就難在操作的要求上 ,有一些孩子習慣拿剪刀隨意剪,而今天恰恰要求他們先折后剪,讓圖形更加標準,這對他們也是一個挑戰(zhàn)。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采用“變式”的方法進一步認識梯形的特點是一重點,將一個梯形變?yōu)閮蓚梯形就是對其特征的鞏固。

            第四層次是匯總數(shù)數(shù)圖形的種類和數(shù)量,嘗試用變出的圖形紙拼圖,在拼圖過程中感受圖形的組合與變化。而拼出完整的一張紙,一方面給幼兒一種成功和有趣感,另一方面也讓幼兒體驗了整體與部分的關(guān)系;顒咏Y(jié)束前,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一張廢紙的用途,滲透環(huán)保理念。

            3.關(guān)注幼兒良好的學習和操作習慣的培養(yǎng)

            在這個活動中,幼兒按要求規(guī)范操作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也比較強調(diào)這一點:“我們今天玩的這個游戲每一步都會有不同的要求,不聽清楚的話你可能會玩不下去,所以一定要認真聽清要求哦!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按自己的意愿制訂一周的游戲活動計劃。

            2、嘗試、探索運用表格、繪畫和文字等形式記錄游戲計劃內(nèi)容。

            3、在學習制定游戲計劃的過程中獲得做事將球計劃性、條理性的經(jīng)驗,并養(yǎng)成習慣。

            重難點嘗試、探索運用表格、繪畫和文字等形式記錄游戲計劃內(nèi)容。

            活動準備

            1、實物投影儀1臺,游戲標記若干。

            2、鉛筆、記錄單人手1份。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教師:我們每天在幼兒園都可以參加那些游戲活動?

            2、教師:你們最喜歡在幼兒園玩什么游戲?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二、學習制訂一周游戲計劃。

            1、教師:我們在幼兒園一個星期有幾天玩游戲?這5天你都玩了哪些游戲呢?

            2、教師介紹活動內(nèi)容與要求,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4、幼兒活動,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如是否是5天的'計劃?如合區(qū)分出5天?游戲內(nèi)容能否讓大家看清楚。

            三、展示幼兒的操作結(jié)果。

            1、展示幼兒的記錄單,讓幼兒自由觀察所展示的記錄單,鼓勵其學習同伴清楚地記錄方式。

            2、集體觀察一份游戲計劃。

            四、幼兒再次活動。

            教師鼓勵幼兒運用、遷移新經(jīng)驗修改自己的游戲計劃。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會根據(jù)實物圖片用三句話講出圖意。

            2、幼兒會根據(jù)各種實物圖片的內(nèi)容列出算式。

            3、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實物圖片若干張;分組活動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復習順數(shù),按要求數(shù)數(shù)。(從4—13、17—29、56—65)

            2、碰球游戲,復習9的分解組成。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實物圖片,教師啟發(fā)幼兒逐幅觀察圖片,并用

            自己的`語言講出圖意。(用三句話講述)例:樹上有5個

            蘋果,掉下來3個,樹上還剩下幾個?

            2、請幼兒列出算式,并把算式讀兩遍。

            3、分組活動:

            第一組:看花瓣顏色記錄。第二組、第五組:看算式寫答案。

            第三組:圓點涂色記錄。 第四組:看圖填算式。

            第六組:看圖編應用題。

            【結(jié)束部分】:

            1、活動評價。

            (1)請玩第六組活動的幼兒講述活動結(jié)果。

            (2)表揚活動時遵守規(guī)則的幼兒。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鐘表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其表示時間的關(guān)系。

            3、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培養(yǎng)幼兒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樂趣卡:認識鐘表

            2、聲音:鐘表的秒針

            3、涂色:鐘表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興趣

            教師壓低聲音:請小朋友安靜,仔細聽,這是什么聲音?

            播放鐘表的聲音,請幼兒聽。

           。ǖ未鸬未痦懀

            二、觀察活動

            1、出示鐘表

           。1)觀察一下鐘面上都有什么?

           。2)鐘面上有多少數(shù)字?這12個數(shù)字是怎么排列的`?

           。ㄖ攸c認識幾個數(shù)字位置12、3、6、9)

            (3)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

            短短粗粗的這根針我們叫它時針,長長細細的這根針我們叫它分針。

            三、實踐操作

            1、教師演示課件,幼兒說出時間。

            3-65認識鐘表

            請幼兒觀察后說出是幾點。

            1點,4點,8點.

            課件:3-64認識鐘表

            4點,2點,7點,10點。

            2、教師操作,讓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shù)字的關(guān)系。

           。1)觀察時間為12點鐘表

            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shù)字上?(12)

            仔細看!把分針撥1圈,時針有什么變化?(時針走一格)

           。2)教師再次操作,讓幼兒觀察分針和時針的變化。

            小結(jié):當分針走1圈,時針走一個數(shù)字(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的規(guī)律

            1、看看12點、1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12)

            小結(jié):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2、對比時間為12點半、1點半鐘表

            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6)

            小結(jié):當時針指在兩個數(shù)字中間,分針指在6上,就是半點。

            3、課件:3-69認識鐘表

            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總結(jié)出:分針指6,時針前面的數(shù)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培養(yǎng)幼兒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1、你們家里有鐘表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表?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表呢?

            2、總結(jié):鐘表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朋友認識了鐘,就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了。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小朋友,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你們記住了嗎?

            延伸活動

            涂色:鐘表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日歷的用途,學會看日歷。學習“年”、“月”、“日”、“星期”、“一”、“二”、“三”、“四”、“五”、“六”等字詞。

            2、讓幼兒知道一年有12個月及其排列的.順序。

            3、讓幼兒知道1個星期有7天以及排列順序。

            活動準備:

            1、掛歷一本、漢字卡片若干張、活動指導:

            1、教師以猜謎引入:“一個本子墻上掛,1年365天全裝下。它那上面都有啥?紅字黑字還有畫!

            2、出示一本掛歷,教師提問:這是哪一年的日歷?日歷有什么用?

            3、向幼兒介紹日歷。

           。1)、1年有12個月及月份的排列順序。

           。2)、1個月有30天或31天(2月只有28天或29天)

          (3)認識某一天是星期幾。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7

            蒙氏數(shù)學:

            郵票游戲——不進位加法

            活動構(gòu)思:

            “數(shù)”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幾乎沒有一個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這些與“數(shù)”有關(guān)的概念或名稱。僅就最單純的數(shù)東西來說,便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數(shù)學是抽象的科學,要是幼兒學好數(shù)學必須使其具備相當豐富的感覺經(jīng)驗以培養(yǎng)邏輯思考的能力。蒙臺梭利數(shù)學教育正以感官教育為基礎(chǔ),讓幼兒在操作感官教具時,不斷積累感覺經(jīng)驗,將數(shù)量,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逐步形成數(shù)概念。在過程中開啟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的操作,觸類旁通,真正成為一個懂得思考的孩子。本節(jié)數(shù)學活動中,我將利用郵票上的數(shù)值進行加法運算游戲,借用蒙氏的錯誤訂正,讓幼兒自己自由地進行工作,加深對數(shù)位的理解。

            適合年齡:

            5歲以上

            直接目的:

            1、利用郵票游戲教具做加法運算。

            2、加強大數(shù)目加算練習。

            間接目的:

            1、加深對數(shù)位的理解。

            2、培養(yǎng)運算的興趣。

            準備材料:

            1、托盤

            2、郵票箱教具

            3、彩筆、題目卡

            4、加法訂正板 紅線

            基本操作:

            一、復習10以內(nèi)的加法,并進行錯誤訂正。

            二、介紹本次工作名稱:郵票游戲的加法工作。

            三、復習郵票的一些簡單知識。

            1、取出寫上加法的題目卡,為幼兒鞏固加數(shù)的含義。

            2、用郵票表示數(shù)字。

            3、請幼兒觀察數(shù)字,詢問幼兒數(shù)字有哪幾個數(shù)位。示范拿取對應的定位籌碼,將定位籌碼按個、十、百、千的順序排好。

            4、按照題卡選擇郵票,分別把與數(shù)字對應的郵票放在對應的定位籌碼的下面。

            5、操作郵票得出豎式結(jié)果。

            四、給幼兒不同題卡引導幼兒獨立進行計算。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強調(diào)安靜進行工作。

            五、工作結(jié)束,請幼兒將教具放回原處,離開課室。

            區(qū)域延伸:

            提供郵票箱進行進位加法橫式練習。

            活動反思:

            這是一次蒙氏數(shù)學教學活動在本班的的初步嘗試。孩子們通過操作形象的郵票教具,初步學習了不進位的加法。整個過程中,孩子們都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自由有序地進行工作。

            本堂課加強了幼兒大數(shù)目的.加算練習,也加深了對數(shù)位的理解,為小學的加法運算奠定基礎(chǔ)。活動過程中,采用了三段式教學法復習不同顏色的郵票代表不同的位數(shù),加強幼兒數(shù)位的理解。最后的錯誤訂正,讓幼兒對照該標準自已發(fā)現(xiàn)并自動糾正錯誤, 無需老師的提醒,提高了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自主性,培養(yǎng)細心、耐心、認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自覺性和獨立思考能力。但在進行新工作展示時,老師的語言還需要更加簡練些,減少幼兒等待的時間,提供更多的時間給幼兒進行自由練習,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幼兒。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8

            活動設(shè)計背景

            讓幼兒通過直接觀察、直接操作、具體表現(xiàn)的活動中能動地建構(gòu)著知識,從而使幼兒對本次的知識點達到長時記憶的目的。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參加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2.使幼兒樂意了解球體和圓柱體的基本特征,感知球體,圓柱體是什么樣子的。

            3.知道球體和圓柱體的基本特征。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本次活動到達長時記憶的目的。

            難點:真確分清并記住球體和圓柱體的特征。

            活動準備

            1、墻面布置球體和圓柱體兩個區(qū)。

            2.各種皮球,乒乓球,紙筒,易拉罐,瓶蓋等

            3.報紙。

            4.《幼兒用書·科學與數(shù)學》

            活動過程

            1.觀察球體和圓柱體

            教師出示《球體和圓柱體》

            看一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什么來?這些是什么呢?

            幼兒:這是足球,

            幼兒:這是積木,

            幼兒:這是皮球(乒乓球),

            幼兒:這是小凳,杯子,還有飲料。

            教師:孩子們你們知道,這些東西那些是球體?那些是圓柱體嗎?

            2.操作球體和圓柱體,感知他們的特征,

            教師:我們,玩一玩,看一看,他們有什么一樣?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請小朋友們拿一個球體,在拿一個圓柱體摸摸他們,然后在地上滾一滾,看看球體和圓柱體什么地方不一樣?

            幼兒:我發(fā)現(xiàn)易拉罐倒下來的'時候滾得好快好快!立起來的時候滾不動為什么呀?

            幼兒:是啊,倒下來的時候想車門兒一樣滾來滾去,立起來的時候是平平的。

            教師:你們看的時候很仔細,那我們再看一看,摸一摸還有什么樣的東西跟它一樣?

            幼兒:教師我的小登立起來的時候可以做,我搬不動的時候就把放到滾著走,

            教師:那你們看一看,這個足球和那個小登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足球到處都是圓圓的,

            幼兒:看這個足球滾得多快啊

            幼兒:這個積木可以滾著走,開可以站住,足球卻站不住。

            教師:這個足球摸起來到處都是圓的可以滾著玩,我們把形狀像它一樣東西叫球體。

            教師:這個小板凳,上面和下面都是一樣大的圓形,放到以后還可以滾著玩,像這樣的東西叫圓柱體。

            教師:請小朋友們想辦法把球體摞起來,再把圓柱體摞起來,看看你發(fā)現(xiàn)什么?

            幼兒:易拉罐可以摞起來,可是皮球摞不起來,

            教師:對,球體可以摞起來。圓柱體摞不起來。

            2.制作球體和圓柱體。

            教師:“請小朋友用報紙做一個球體的東西、再做一個圓柱體的東西,然后把它們站到墻上去!薄跋胍幌耄蝮w的東西要從到哪兒?圓柱體的東西要從到哪兒?”

            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科學與數(shù)學》,做一做書上的

            教學反思

            一、在備課時,我考慮了活動內(nèi)容、教學理論和幼兒的接受能力,如果這節(jié)活動又不適合幼兒的我會隨機應變,調(diào)整活動的內(nèi)容。

            二、通過這節(jié)活動課的展示后,我進行了以下的反思:

            1.對幼兒發(fā)展的反思:這節(jié)活動課,總的來說還不錯,不僅調(diào)動了每個幼兒的積極性,而且?guī)熡着浜系姆浅:,通過這次的活動,使幼兒在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的方面得到了全面、自主的發(fā)展。

            2.對師幼互動反思:本次活動,幼兒能很好的和老師配合,我也會因幼兒的需要調(diào)整活動內(nèi)容。

            三、整個活動的效果是不錯的,能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活動,就連平時不愛參加活動的幼兒都能積極地參與到這次的活動中來。不足之處在于活動的時間沒掌握好,有點短了;其次這次活動的的內(nèi)容對幼兒來說還不夠,還應再加點游戲。

            通過教學反思,正確認識自己,不斷努力、學習、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

          【大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算式數(shù)學教案03-25

          大班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02-04

          大班數(shù)學教案04-08

          大班生活中的數(shù)學教案03-25

          幼兒大班趣味數(shù)學教案04-01

          大班月歷數(shù)學教案03-29

          分類大班數(shù)學教案03-05

          【推薦】大班數(shù)學教案02-02

          【熱】大班數(shù)學教案02-02

          大班數(shù)學教案【熱】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