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用的語文教案集合8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理論支持】
《新課標》的課程目標規(guī)定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個在閱讀中的學生都視為一個獨特的自我,這樣才能做到在閱讀中“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教學這篇課文,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fā)指導下,在學生的圈點勾畫、感情朗讀過程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在閱讀中感受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并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的真摯感情。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文本,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
2.了解文中鄉(xiāng)土情結的內涵,作者大量引用的古詩文的意思和作用。
3.體會鄉(xiāng)土情結的時代內涵,培養(yǎng)學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文章,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體會鄉(xiāng)土情結的時代內涵。
2.了解本文大量引用古詩文的意圖及作用。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延伸
一、識記字音
魂牽夢縈( )
忐忑( )不安
田塍( )
悠邈( )
崎嶇( )
三匝( )
鎩( )羽而歸欷歔( )
方興未艾( )
桑梓( )
搭訕( )
發(fā)軔( )
濠( )水
翰苑( )
締( )造
翹( )首
二、知人論世
柯靈少年因家貧失學,靠刻苦自學走上了文學道路。一生喜歡讀書,有深厚的丈學功底,是一位世紀文化老人。1926年在上!秼D女雜志》上發(fā)表了第一篇作品——敘事詩《織布的女人》。解放前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掠影集》,建國后主要從事電影創(chuàng)作,代表作品有電影劇本《腐蝕》、《為了和平》、《不夜城》、《春滿人間》、《秋瑾傳》(根據夏衍劇本改編)等,其他代表作品有散文集《遙夜集》、短篇小說集《同伴》等。
三、寫作背景
每個人都有鄉(xiāng)土情結。作為一位世紀文化老人,柯靈早年輾轉各地,飽受戰(zhàn)爭與災難的離亂之苦,對家園之思有特別的體會。因此,在《香港文學》創(chuàng)刊七周年之際,柯靈是懷著真摯深厚的情感寫下了《鄉(xiāng)土情結》這篇散文。
四、整體感知
全文的思路結構:
第一部分(第段):
第二部分(第至段):
第三部分(第段):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學習文章用例典型,敘說生動形象。
2、認知目標: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類的知識是有限的,勉勵人們不斷探索求知的世界,揭開事物愈來愈多的隱秘。
3、情感木:體會本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重難點
1、用例典型,敘說生動形象。
2、文中有關聲學的知識。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字注音。
啁啾(zhōu jiū) 臆斷(yì) 饒有興味(ráo)
迥然不同(jiǒng) 毋寧(wú) 翌日(yì)
愕然(è) 窒息(zhì) 寬宥(yu)
篤信(dǔ) 嗣后(sì)
2、解釋下列詞語。
夸夸其談:說話或寫文章浮夸,不切實際。
優(yōu)柔寡斷:辦事遲疑,沒有決斷。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臆斷:憑臆測來斷定。
迥然:形容差別很大。
嗣后:〈書〉以后。
愕然:形容吃驚。
寬宥:寬恕,饒恕。
二、導入
利用多媒體播放各種聲音,如鳥的叫聲、樂器的聲音、海浪的聲音等等,引導學生思考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引入課文《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
作者簡介。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主張研究自然界必須進行系統(tǒng)的觀察和實驗,是近代實驗科學與機械唯物主義的奠基者之一。他被認為是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先驅。也是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1、曾經有一個人,用一小一大兩個圓表示自己的知識由少到多的情況,圓外則是未知的世界,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試看看下面的圖形,請你結合本文的論述,說說他得出了什么結論。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明確:
自己無知。
思考:2、概述各自然段的大意。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第一段,寫作者的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知識淺薄者夸夸其談,而知識豐富者優(yōu)柔寡斷。
第二段,以'從前有一個人'對聲音的認識為例,表明知識愈多愈感自己無知。
第三段,以不知蟑發(fā)聲原理作類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四、探究活動
思考:課文第二段詳細敘說了一個人知識愈益增多卻又愈感無知的過程,找出文中的.幾個事實?又表明了什么?
學生閱讀第二段,討論、交流:
明確:
起先生活于'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的這個人,喂養(yǎng)了許多鳥,能夠欣賞鳥類美妙的歌喉,'聊以自娛',并對'那些鳥兒運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氣,能隨心所欲地叫出各種聲音'大為佩服?梢姶藭r此刻,他是自得的,愉悅的。后來他聽到牧童吹笛發(fā)出的'十分悠揚'的聲音,本以為是一只小鳥,便'出去捕之',待到發(fā)現(xiàn)真相,驚詫不已,表明這個人對笛的無知。'他通過思索意識到:假使牧童未從此地路過,他將永遠不會曉得,自然界有兩種產生聲音和樂音的方法',這一個'意識',表明這個人已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慚愧過去的自得自滿。于是'他決定離家出走',主動地進行探求。
接著,文章寫第二天這個人發(fā)現(xiàn)了提琴的演奏也能發(fā)出'各種悅耳的'樂音,并竭力讓讀者去想象他的'驚愕'之情,表明這個人進一步發(fā)現(xiàn)了新的天地,也越發(fā)認識到自己過去知識的貧乏。'他偶然見識了這兩種意想不到的產生聲音和樂音之新法后,遂開始相信自然界尚會存在其他方法',這名話總結了上兩次的發(fā)現(xiàn),指出笛聲、琴聲都是'偶然見識','意想不到',他的思想已經解放,相信還會有其他發(fā)出聲音和樂音的方法,似乎對于這個已經有了一定思想準備的人來說,不會再有什么讓他驚訝的聲音了。
但文章下面又寫了'然而又令他感到十分奇妙的是',開門之際門框和鉸鏈也會'奏樂','用一只手指的指尖,敲著一只杯子的杯口',也能發(fā)出清脆的響聲,還有昆蟲與鳥雀相比,發(fā)聲的原理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個人原有的聲學知識完全不能用來解釋昆蟲的發(fā)聲原理,他更有了無知之感。漸漸地,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樣的樂器,對聲音的認識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時,他以為自己無所不曉了,可他捉到一只蟑后,卻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無知和愕然之中',可見知識愈多,愈顯無知,愈加驚愕。這個人研究蟑發(fā)聲的方法,但一切方法都不能影響蟑的發(fā)聲,充分表明蟑的發(fā)聲是一個無法解開的謎,于是,'他感到自己的知識太貧乏了',他認為自己只是知道'某些'發(fā)聲方法,而不知的方法卻有'上百種'之多。已知的太少,未知的太多,隨著已知部分的增加,未知部分也進一步增大。全段文字,一次次寫他知識的增加,一次次轉折開去寫他愈感自己的無知。
五、遷移訓練
思考: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的理解。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六、小結
本文以人類對聲音和樂音的知識愈益增多而又愈感無知的情況為據,說明了人類和知識是有限的,勉勵人們不斷探索未知的世界,揭開事物愈來愈多的隱秘。
七、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積累有關“知識”的名言警句。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課題導入
1.猜謎游戲:“美麗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襯衫,綠裙水中漾!
2.觀看《荷花》錄像片段,試用優(yōu)美的語言來描述畫面上美景,引出課文;通過畫片簡單介紹作者葉圣陶。
3.初讀課文:如果有特別喜歡的部分可多讀幾遍,想想喜歡的理由。
二、自主自學合作探究
(一)自由選讀課文有關章節(jié),并說出選讀的理由。(可讓喜歡同一部分的學生齊讀,然后評一評。)
(二)重點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選擇學法:在教師提供的學法資源庫中了解學習的幾種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自學。
2.合作交流:組內交流段中最欣賞的語句,說明原因,把自己的體會向全班同學講解。
3.朗讀指導:引導學生讀出重點語句,通過教師分析句子結構和范讀、領讀、引讀等手段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理清文章敘述順序:在>課件畫面的引領下,學生進一步理清文章敘述的前后順序,體會文字的優(yōu)美。
5.指導背誦:根據下列學習提示,背誦文章的這一部分。
先寫荷花開了不少____;再寫荷葉____;最后寫三種荷花:剛開時____,全部綻開時____,未開時____。
6.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教師: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麗動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濃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難忘!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這時,作者情不自禁地贊嘆到:師生齊讀: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教師:是誰用她溫柔的風,溫柔的陽光雨露撫摸著大地,滋養(yǎng)著萬物生靈,是誰造就了這活生生的.美麗的畫卷?作者驚嘆:
師生齊讀: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大自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導讀過渡:教師配樂范讀。要求學生注意教師的語氣、停頓、感情等處理,也可以指出教師的不足之處,說說如果你來朗讀,將會怎樣處理。
2.全班交流:請喜歡第四自然段的學生談一談喜歡的原因,按自己的理解讀。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運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學習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和積累“志同道合、投緣、鄭重、拜見、風塵仆仆、感慨”等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講誠實、講信用。
3、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
重點難點:
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談話引入:古人說:“與朋友結交,言而有信。”就是說人與人交往,要守信用。人沒有信用,縱有天大的才能和學問,卻得不到人們的信任,終將無用武之地。
2、板書:守信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輕聲讀課文。
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
(2)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檢查,分節(jié)讀課文,糾正字音,回答問題。
三、研讀課文,感悟守信
1、默讀課文,找找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范式和張劭是個守信的人?
2、交流,研讀有關句子。
(1)出示句子:范式鄭重地對張劭說……
讀句子,體會語氣;句中的“拜見”可以換成“參見、探望、看望”嗎?為什么?
。2)出示句子:張劭十分肯定地說:“范式是個很講信用的人,他一定不會失約的`!
指導朗讀;配合理解:志同道合、投緣
。3)張劭把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到村口去等待好朋友。只見筆直平坦的大道上,一個的行人正在急急趕路。
抓住關鍵詞“等待、風塵仆仆、急急趕路”體會人物品質;
結合詞句活動室2完成練習:
出示:張劭等候好朋友。
張劭到村口等候好朋友。
張劭把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靜靜,到村口等候好朋友。
我們迎接爺爺。
我們迎接爺爺。
我們,迎接爺爺。
3、張劭的父母為什么感慨,他們會想些什么?
指名發(fā)言
4、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不同的語氣。
四、復述故事
五、總結全文
語文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進行口語交際
2、 看圖說成語
教具準備 圖片實物
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
一、教學前,詳細布置這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讓學生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
二、創(chuàng)設互教互學的真實情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交際興趣。
1、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絕招,如小制作、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
2、說說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領,再說說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獨到之處。
三、示范交際。
1、一個同學教,一個同學學;
2、扮演記者,對某個學生進行采訪。
3、然后引導學生對示范交際活動進行評議,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中心內容:
4、你準備教別人哪一招?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練成的?
5、提醒學生交際時要注意的問題:不但要講述清楚怎么做,還要解決學本領的同學提出來的疑難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
四、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的氛圍,讓學生自由組合,互教互學。
五、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評議,誰說得最清楚,誰的本領最拿手。
六、建議學生把自己學到的本領或竅門向家人或朋友介紹、演示,以增強他們的生活實踐能力。
【趣味語文】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了解圖上畫了些什么。
2、根據畫面以及自己的成語積累,猜出謎底:開門見山,大材小用,一舉兩得,三長兩短,小題大做,百發(fā)百中。
3、匯集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或編制此類謎語,開展猜謎活動。
4、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畫蛇添足,掩耳盜鈴,狐假虎威……
5、順勢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帶數字的或帶“大”“小”的成語。如,五彩繽紛,三頭六臂,九牛一毛,千鈞一發(fā),萬紫千紅;大同小異,小巫見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風大浪,大吃一驚,大吹大擂,大搖大擺,大失所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寫作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回憶,說一說自己都會哪些本領。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每個人都有一兩樣拿手的本領。這次習作要求寫一寫自己是怎樣學會一樣本領的。怎樣才能出色地完成這次習作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習作要求。
抽生說在寫作時應注意些什么?
教師歸納:
1、選材要精當
要挑選出自己最拿手的、最值得寫一寫的本領!
如:你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了什么本領呢?(如煮面條、洗碗、干農活……)
我們每天上學就是去學本領的,那么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你又學會了什么呢?畫畫?速算?還是彈鋼琴、做手工?
在課外活動中你們又學到了什么特長?你會溜冰、騎自行車、打籃球嗎?是怎樣學會的?
任何一個人都需要與人交往。在交往中你學會了什么呢?是寬容謙讓?隨機應變?還是誠實守信?
動筆寫之前一定要心中有數喲。
2、描寫要細致
掌握一樣本領或技術,往往是要流汗甚至流血的。小朋友在向別人展示自己學會某一樣本領的時候,重點要寫清楚自己由不會到學會的過程。怎樣詳細生動地展示這一過程呢?首先,我們要寫出在學習初期遇到的困難,當遇到這些挫折時自己是怎樣想、怎樣做的;身旁的家人、朋友對此又是什么態(tài)度,他們是怎樣鼓勵、幫助自己的?其次,自己是怎樣克服難的?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絆腳石又是怎樣解除的?尤其要注重描寫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這樣習作更具感人的力量。
3、感情要真摯
在習作中想做到感情真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哦!同學們一定要寫具體自己的情感變化,善于捕捉自已心靈的變化,有感而發(fā),相信你的文章一定會讓人動情。當然,有時真情實感也需要升華,讓讀者從中獲得啟迪。這就是說讀了你寫的文章,別人能從中受到什么樣的啟發(fā)。
三、 例文展示:
例文1:
我會理財了
不怕你們笑我,我以前是個購物狂,我的抽屜和書桌上全是各種各樣的.東西。只要是我想要的東西,父母不給買,我就發(fā)脾氣,直到他們投降為止。(點明以前是個購物狂。)
有一次,老媽實在忍無可忍了,就找了一個時間坐下來和我語重心長地談了一次。
“你想不想用自己的零用錢呢?”
“想,當然想了,誰都會想的!”
“但是我供應有限啊,用完后不許找我要!
“沒問題!蔽艺f。
媽媽見我沒問題了,又補了一句說:“你怎么用這筆錢,我不管,但是你每用一分錢都必須記錄下來。”
“這有何難!”我爽快地答應了媽媽所提的要求。(用對話描寫來擺事實,找對策。)
我拿著零用錢去各個商店逛著,想買什么就買什么,看到漂亮鞋子我就買來穿,看到好吃的東西我就買來吃,就這樣,不到一個月零用錢都用完了,還貼了不少壓歲錢。望著筆記本上所買的東西,我驚呆了,我突然發(fā)現(xiàn)有的東西買來卻沒有用,簡直是廢品一堆,我望著這些廢品無比懊悔地說:“
我花光了我這個月的零用錢,卻買來了一堆廢品,連一件像樣的東西都沒有!保ㄓ涃~發(fā)現(xiàn)大問題。)
從這件事起,我上街不該買的東西我忍住不買,渴了我盡量回家喝白開水,餓了盡量趕回家吃飯,從此我的錢包逐漸漲了起來,那些錢我沒拿來買沒用的廢品,而是拿來買了一些學習用品。(心動更有行動。
媽媽見我會自己管理了,特意在家里煮了很多好吃的飯菜,請了許多同學來慶賀我學會了理財呢。(有進步,當慶賀。)
例文2:
我學會了滑冰
“嘰嘰嘰……”小鳥站在樹枝上高興地叫著,它們用歡快的歌聲迎接著新的一天的到來。樹枝上、屋頂上、地上……院子里的各個角落都被一層厚厚的白雪覆蓋著,一下子使以往古銅色的院子變得明亮了許多。今天可真是個滑冰的好日子呀!吃過早飯,爸爸媽媽便領我來到了什剎;鶊。(交代時間、地點。)
爸爸按我的鞋號給我租了一雙冰鞋,我迫不及待地就把它穿上了,蹣跚地走到“人煙稀少”的冰場中央,剛抬起左腳,身子就一晃,摔倒在冰上。當時,我真像一個不會走路的孩子,坐在冰上等人攙扶!傲址,你就這么倒下了嗎?”媽媽在一旁開著玩笑,卻沒有要幫我的意思。看著媽媽臉上的表情我又氣又惱。不就是滑冰嗎?我一賭氣站了起來,踉踉蹌蹌地走了幾步,剛要加速就又趴在了冰上。(“蹣跚”用得惟妙惟肖。雖不服氣,可只能如此。)
這時,爸爸穿著冰鞋熟練地滑了過來。我看爸爸滑得那么自在,心里很不服氣,但又免不了有點羨慕!皼]關系,慢慢練,一會兒就會適應的。”爸爸鼓勵我說。我吃力地爬了起來,小心翼翼地站好,爸爸告訴我要先站穩(wěn)然后再慢慢滑。我用心記著爸爸的話。我試著照爸爸的樣子,兩腳分開站好,爸爸正要教我下一個動作,我的第一步已經邁了出去,接著右腳緊跟著一蹬,兩只手自然地隨著腳的節(jié)奏擺動起來了。就這樣,我在冰上滑了半天,累得滿頭大汗,一大意又險些摔倒。爸爸見我這副狼狽相,忍不住笑了起來:“你的動作雖然做得不錯,但還不熟練!甭犕臧职值脑,我又努力練了起來。在練習的過程中,也不知摔了多少跤,但我并不灰心。漸漸地,我滑得越來越好。媽媽笑著夸獎我,我的心里美極了,結果一走神,“哎喲!”又摔了個跟頭,此時,我們一家都笑了起來。(在爸爸的指導下刻苦訓練,進步之大。適當的鼓勵是必要的。)
時間過得真快呀!快到吃午飯的時候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滑冰場。回到家,雖然渾身的疼痛還沒消除,但我的心里卻甜滋滋滋的──我終于學會了滑冰。(學會之后的喜悅心情。)
語文教案 篇6
一、喚醒交際需求
本課的教學對學生交際的真實心理需求有較高的要求。學生有交朋友的愿望,交際才有進展的可能。因而喚醒真實的交際需求,是本課口語交際的基礎。
教師可讓學生說說,開學以了哪些同學,交了哪些好朋友。也可以說說自己還想了解誰、和誰交朋友。在談話中,激發(fā)學生愿意交往的愿望,喚起交際動機。
二、拓展的范圍
可以提醒學生,在做時,可以多說說別人可能不知道的信息。同時詢問別人相應的信息,引起別人了解自己、和自己交談的興趣。
建議老師先和學生做示范。雙方先互相問好,介紹自己的名字等基本信息,然后說己的喜好,詢問對方的喜好,邀請對方參加某項活動或游戲。
教師應鼓勵學生說出能夠引起交流的'話題,形成自然的交際情境,避免學生機械地,而忘了交流。
三、設計多層次的交際情境
充分利用教材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小朋友是如何開展交談的,先模擬插圖,再開展真實的交際活動。教師需設計多層次的交際情境,滿足學生的交際需求。
1.模擬情境交際。請兩個學生面對面,模擬圖上小朋友的交際場景。師生對他們的模擬表演給予,也可提出改進建議。在時,重點關注說話的時候是否看著對方的眼睛。
2.真實情境交際?山柚魳、教具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如:
(1)借助音樂《找朋友》開展交際。教師播放《找朋友》音樂,音樂停止,學生站到自己想交往的朋友面前,向對方做,并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和對方交流。
(2)借助教具開展交際。教師課前折一架紙飛機。課堂上,教師說:“我的飛機飛飛!睂W生接:“飛到哪里去?”教師說:“飛到×××那里去!辈扬w機飛向該生,該生站起來做,并問“誰想和我交朋友”,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學生站起來,開展交際活動。學生在說話的時候,教師要關注和提醒“看著對方的眼睛”。
3.“介紹我的新朋友”和“答記者問”。請新結交的一對朋友上臺,向全班同學互相介紹對方。其他同學隨機提問,增進了解。
四、實踐活動
1.課間和新朋友一起玩游戲。
2.和鄰居小朋友交朋友。
3.開展班級新朋友介紹會。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小交通員巧妙地跟敵人作斗爭的事,學習李勇機智勇敢的好品質。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釣魚竿、秘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交通員、情報、鐵桶、出發(fā)、經過、敵人、滿不在乎、活蹦亂跳、直瞪瞪、惡狠狠、機靈、乘機”等詞語的意思。
3、能體會練習中帶點詞語的意思,學會把句子寫具體。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抗日戰(zhàn)爭、八路軍、游擊隊、情報”等詞語。
2、讀懂課文第一段,了解事情的緣由。
3、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字音——扎、瞪;字形——秘、密;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時代背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出示課題:
2、學習生字:秘密
。1) 正音
。2)什么叫秘密?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秘密是什么?為什么放在釣魚竿里?)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釣魚竿里的秘密是什么?
2、全班交流:秘密是情報。(教師簡介故事背景)
3、看課件:理解“抗日戰(zhàn)爭、八路軍”
4、自學課文
5、生字卡片認讀,重點正音:扎、瞪
(1)一份( ) 一桶( )
。2)口頭組詞:扎() 靈、戰(zhàn)
6、這篇課文有幾段?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評議。
三、學習第一段
1、讀讀第一段,還有哪些不明白的詞語,把它劃下來。
2、板書:交通員 讀讀課文,想想交通員是干什么的?
說說:李勇是( )。
李勇幫( )送情報給( )。
3、齊讀第一段
四、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第三段,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小交通員巧妙地跟敵人作斗爭的事,學習李勇機智勇敢的好品質。
2、理解“滿不在乎、活蹦亂跳、直瞪瞪、惡狠狠、機靈、乘機”等詞語的意思。
3、能體會練習中帶點詞語的意思,學會把句子寫具體。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讀好第三段
教學難點:理解李勇對敵斗爭機智勇敢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詞語復習:讀詞語(自由準備――指名讀――全班齊讀)
書寫―――秘密、瞪、狠(課件出示)
(上節(jié)課小朋友們都學得很認真,現(xiàn)在我們來比比詞語誰讀得好。自己先試著準備一下。我們一起來讀。
聲音響亮,又整齊,真不錯。那這幾個比較容易錯的字,你們記住了嗎?)
2、復習第一段。在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不僅學習了生字,而且也讀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李勇是( )。李勇幫( )送情報給( )!保ㄕn件出示)
3、李勇有沒有勝利完成任務?你覺得李勇是個怎樣的人?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翻開語文書,帶著這兩個問題,讀讀課文。
4、全班交流。指名說。(李勇勝利完成任務了嗎?你覺得李勇是個怎樣的人?要求學生把話說完整。)(聰明、機智、勇敢、沉著)
5、我們書上就有一個詞語,請你找一找。
A學生自由找。
B交流。(指名說詞語,讀句子。全班圈劃,讀。)(誰找到了?這個詞語在第幾自然段的哪句話里,請你來讀一讀 。都找到了嗎?“不動筆墨不讀書”請你把這個重要的詞語圈劃下來。
二、學習第二、三段,體會李勇的“機靈”(機智)
1、你從哪里地方體會到李勇的“機靈”?請小朋友再認真讀讀課文的2、3自然段,找一找并劃出句子。
2、學生自己研究。
3、同桌討論、交流。(同桌相互交流一下,有沒有可以補充的地方?)
4、全班交流。
。ㄒ唬⿵睦钣碌臏蕚涔ぷ骺矗
反饋,出示句子:
李勇晃著手里的小鐵桶,滿不在乎地回答:“賣魚去!”
李勇故意把小鐵桶往身后一藏。
李勇上前一步說:“把桶還我,我還得上街賣魚去呢!”
李勇嘴里嘀咕著:“給魚錢,給魚錢!”
。1)(這是李勇的準備工作。)你為什么覺得這句話可以看出李勇很“機靈”?(指導學生把句子說完整!拔覐摹闯隼钣潞軝C靈,因為……)
著重理解“塞進釣魚竿”、“還準備了鐵桶和兩條魚”(如學生沒說完整,問其他小朋友有沒有補充?或讀讀句子,想想 “李勇為什么還要準備鐵桶和兩條魚”?他是怎么想的?
(3)齊讀句子。(能把剛才的體會讀出來嗎?自己先試試,齊讀。)
。ǘ⿵睦钣屡c敵人的斗爭看:
李勇晃著手里的小鐵桶,滿不在乎地回答:“賣魚去!”
李勇故意把小鐵桶往身后一藏。
李勇上前一步說:“把桶還我,我還得上街賣魚去呢!”
李勇嘴里嘀咕著:“給魚錢,給魚錢!”
反饋,出示句子:
李勇晃著手里的小鐵桶,滿不在乎地回答:“賣魚去!”
(1)指名說。重點理解“晃 滿不在乎”
(2)如學生未說完整,請其他孩子自由讀這句話,從哪幾個詞看出李勇很機靈?重點理解“晃 滿不在乎”(板書:晃 滿不在乎)
。3)李勇為什么要晃小鐵桶,而不是釣魚竿?如學生未說則引導學生體會。
(4)指導朗讀。請你學著李勇做做“晃”的動作,用滿不在乎的語氣讀讀李勇說的話,然后想想:你體會到了什么?(自由讀,男女賽讀,齊讀。)
李勇故意把小鐵桶往身后一藏。
(1)指名說。請其他學生補充。(如學生沒有說到,則
* 引導學生體會:李勇為什么要故意把小鐵桶往身后一藏,而不是釣魚竿?)
。5)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讀。
李勇上前一步說:“把桶還我,我還得上街賣魚去呢!”
。1)指名說。重點理解“上前一步”、“把桶還我,我還得上街賣魚去呢!”
* 引導學生體會:這時敵人的注意力已經在“兩條小魚”上了,李勇應該趕緊溜走呀,為什么還要上前一步說:“把桶還我,我還得上街賣魚去呢!”?(加深理解李勇的.機靈)
。2)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對讀。
李勇嘴里嘀咕著:“給魚錢,給魚錢!”
。1)指名說。重點理解“嘀咕”
* 引導學生體會:如果說剛才是怕敵人懷疑,但這時敵人已經惡狠狠地說:“快滾開!”,李勇怎么還不趕緊走,嘴里還要嘀咕著:“給魚錢,給魚錢!”
。2)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對讀。
機靈的李勇乘機跑過了敵人的崗哨,把情報送給了游擊隊。
(1)理解:“乘機”
5、從這些地方,除了可以看出李勇很機靈外,還有什么?(勇敢、冷靜、沉著)
6、日本鬼子好像一下子就李勇給“蒙”住了,那是李勇的什么把敵人給蒙住了?
三、研究日本鬼子,側面烘托李勇(機動)
1、看來敵人的那崗哨好像很容易過嘛。▽W生會說不是)
請你找找理由:
日本鬼子跑過來,搜遍了李勇的全身,連扎在頭上的毛巾也解下來查過了,什么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他還不死心,嚷道:“小家伙, 把手里的東西給我看看!”
“惡狠狠地說”、“舉起刺刀”
。1)重點理解:“搜遍全身、頭上的毛巾、不死心” “惡狠狠地說”、“舉起刺刀”(敵人很狡猾,很兇狠,很不容易騙過去,李勇很機靈。)
板書:
37釣魚竿里的秘密
塞進
晃 滿不在乎
李勇 機智 藏
上前一步
嘀咕
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演講的特點,在有層次的閱讀中達到正確流利地演講課文。
2.學會生字,結合課文語境及生活體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3.通過探究性學習,感悟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問”,培養(yǎng)學生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課文講了哪些內容,是分幾方面來談的;演講稿的特點。
三、教學評價設計:
1.通過查看預習、自由讀、同位輪讀及指名讀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認識生字及正確、流利讀書情況。
2.采取默讀、圈畫、討論、交流、分角色讀、小組演講等方式推進學生讀懂課文從而感演講稿的特點。
3.借助分段、概括課文大意、復述課文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
4.讀寫結合訓練,培養(yǎng)學生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四、教與學的準備:
學生:完成預習,搜集陶行知的資料,了解演講稿的特點
教師: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課時: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環(huán)節(jié)一、整體感知——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一)導課
1.理解“演講”。
1)板書“演”,說說寫“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組詞,適時寫上“講”。
2)說說演講是怎么一會事。
(在群眾集會或重大的會議上就某個問題說明事理,發(fā)表見解。)
2.板書:陶校長的演講
3.齊讀課題
4.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估計:陶校長是誰?演講是怎么回事?給誰演講?內容是什么?)
5.介紹陶行知:(出示課件)
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創(chuàng)辦了馳名中外的曉莊師范,并親自擔任校長。在曉莊師范,陶行知脫去西裝,穿上草鞋,和師生同勞動、同生活,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自勉勉人。陶行知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為中國教育探尋新路。他學識豐富,人格高尚,堪稱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師的楷模。陶行知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
(二)檢查預習
1.出示詞語:否則、鍛煉、堡壘、私德、需要、激勵、鞭策)自由讀一讀,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寫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檢查朗讀課文。
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文章中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了什么,是分哪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的?
(陶校長主要談的是“每天四問”,分別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方面談每天有沒有進步這個問題。)
(板書:健康、學問、工作、道德)
環(huán)節(jié)二、部分理解——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三)感悟演講內容,學習演講
1.學習演講“問健康”部分
1)理清層次
A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從哪些方面來講的?也可同座交流。(在”讀”字上加圈
B交流討論,投影文字燈片。(問健康:問什么——為什么問-——該怎么做——提出希望)
2)理解“健康第一”的觀點
A現(xiàn)在你覺得能演講好“問健康”這部分內容了嗎?如果不行,再讀讀(“讀”字上加圈),抓重點句子,不太理解的地方讀讀想想,體會一下作者的見解是什么,想說明什么。
B交流討論
a“有,進步了多少?”(應該有進步,還應該爭取大進步。)
b“因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體,我們才有本錢去尋求幸福,實現(xiàn)崇高的理想!
(本,事情的根本,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健康。讓學生談談對“尋求幸!钡睦斫,然后抓“有了……才有……”體會健康的重要性,是一切的根本。
c “否則”是進一步肯定健康的重要。(“否則”:不這樣的話。)
d“健康的身體,離不開自覺持久的鍛煉,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要有健康的身體要從兩方面去做。讓學生說說是怎么鍛煉的,猜猜“鍛煉”為什么是金字旁,火字旁?投影畫面明白鍛煉本意,明白鍛煉要吃得了苦,經受得住考驗。舉例說說對“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的理解。
e說說對“健康堡壘”的理解。(“堡壘”,從字形上猜是什么東西,然后看圖片)
2.練習演講
1)各自練習演講這部分。2)指名演講,學生評議。3)指導感染性演講
3.指名演講
(三)小結
1.讓學生說說這堂課的收獲。
2.這堂課我們從這篇演講稿中進一步明白了健康、學問的重要,受到了感染,得到了
啟發(fā);知道了什么是“演講”,也初步學會了演講,這都得感謝——“陶校長的演講”。
(四)作業(yè)
1.從第二、第三自然段中挑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抄下來,然后寫一寫自己的體會,可舉例談自己的認識。
2.用一讀再讀的方法學習第四、第五自然段,練習演講。
板書:
2.陶校長的演講
健康 生命之本
四問 學問 前進活力源泉
工作 也是學習
道德 做人的根本
第二教時
環(huán)節(jié)二、部分理解——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一)學習演講“問學問”部分
1.四人小組學習,邊學邊討論這部分的中心話題是什么?看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講的?陶校長想要告訴聽眾什么?然后練習演講,可動動筆動動手,有問題可舉手。
2.交流討論
1)中心話題是“學問”,層次:問什么——為什么問-——該怎么做
2)指名說說這部分演講要注意些什么,那些地方很重要。
3)結合同學發(fā)言,師出示文字燈片,添加符號。
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
求知是我們的主要任務,有了……才能……。
(強調有學問的重要性,結合生活體驗講;在學生演講時指導停頓及重音。)
要……就要專心致志,就要……堅韌不拔
要認準目標,鉆進去,展開來。
(舉例說說怎么做就是“專心致志”,“堅韌不拔”,“鉆進去”,“展開來”。怎么做要讀得有力,讓人覺得必須這么做。)
3.齊聲演講性讀課文
(二)按照第二節(jié)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三、四、五節(jié)。
具體指導:
1.問的什么問題?
2.為什么要問?
3.希望怎么做?
4.用了哪個關聯(lián)詞語?你會用它說一句話嗎?
5.記住了“問”的內容了嗎?說說。
6.還有什么疑問嗎?
讓學生分小組學習,分別交流匯報。教師靈活處理。過程要簡潔流暢。
關聯(lián)詞義涉及到“即使……也……”和“既要……也要……”
詞語:公德、私德 人格長城
(三)齊讀課文最后“如果……就……”部分。
環(huán)節(jié)三、回歸整體——積累拓展,讀寫訓練
(四)實踐拓展
1.陶行知先生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淺出的演講,要求我們做到每天四問,以次來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其實,我們每位同學的具體情況都不同,存在的問題也不同,除了這四問,我們還可以問些什么?
2.每位同學向自己提一個問題,仿照陶校長演講的層次有條理地說一說。
比如:讀書有沒有進步?寫字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沒有,
是什么原因? 以后準備怎么做?小組內互相說說。
(五)練習復述課文,進行思想教育
1.陶校長談了“每天四問”是指什么?
2.分四部分,讓學生分別復述主要內容,進行評價。
3.教育啟發(fā):我們記住了“每天四問”,并且也“每天四問”,那就能進步了嗎?要想真的有進步,必須怎么辦?
(關鍵要去行動,這也是陶校長一貫倡導的重要觀點:“知行合一”。)
出示陶行知的名言警句:
1)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2)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3)教育是立國的根本。
4)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
(六)作業(yè):
仿照課文某一問的寫法,向自己提一個問題,有條理地說一說,然后寫下來。
也可以對照陶校長的演講內容,回答“每天四問”,看看你到底有沒有進步。
板書設計 2.陶校長的演講
健康 生命之本
四問 學問 前進活力源泉
工作 也是學習
道德 做人的根本
【教學總結】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往往會遇到看似簡單,卻實際上卻不然。例如《陶校長的`演講》一文中有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否則”,這個詞語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那學生理解起來是否就十分容易呢?我想到以前人教版教材中有篇《詹天佑》的課文,在引導學生理解這個詞語的時候,表面看來學生理解并不困難,他們會很自然地以“代詞法”將“否則”解釋為“不然”。學生在說出這個答案以后,是否代表著他們已經完全理解并能靈活運用這個詞語了呢?從以往的教學來看,事情并不那么簡單。當我讓學生說出“否則”(或者“不然”)在課文中的意思時,他們大多無所適從;讓學生運用這個詞語,也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在《陶校長的演講》這篇課文中,“否則”是以生字組成的詞語形式出現(xiàn)的,我在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就更加注重了這個詞語的教學。
在《陶校長的演講》一文中,“否則”的語境是這樣的:“因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體,我們才有本錢去尋求幸福,實現(xiàn)崇高的理想。否則,一切都將是空的。”我是這樣教學這個詞語的。
像以前教學《詹天佑》一樣,我先讓學生對“否則”一詞有個比較模糊的理解,這個層次的理解放在學生初讀課文的時候。在學生自學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學生或者聯(lián)系語境,或者借助工具書,將“否則”解釋為“不然”。我讓學生以“不然”替代“否則”讀讀句子,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到這樣的解釋是正確的。
在精讀課文的之后,我設計了讓學生透徹理解“否則”一詞的環(huán)節(jié)。在和學生圍繞“為什么要問身體有沒有進步”時,學生能很容易地理解作者正面的闡述,但對于作者反面的論述,即“否則,一切都將是空的!睍驗閷Α胺駝t”這個詞語不夠透徹的理解而忽視。在這關節(jié)眼上,我引導學生再次理解“否則”。學生當然還是只能以“不然”來解釋。我進一步問學生“不然”的意思,學生就不知道怎樣來回答了。我指導學生理解“則”和“然”在這里是“這樣”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上句來說說“這樣”是指怎樣。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感悟到了“這樣”是指“有健康的身體”,同時也明白了“否則”是指“沒有健康的身體”。聯(lián)系具體的內容,學生透徹地理解了“否則”,同時對于作者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闡述的方法也就有了感性認識。
《陶校長的演講》一文作者用相同的結構提出了四個問題,因為結構相同,因此在設計“否則”一詞教學的時候,當學習到第二問的時候,我安排了讓學生用“否則”說話的環(huán)節(jié)。作者在說為什么要“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時,他只從正面進行了闡述:“因為‘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我們是學生,求知是我們的主要任務,有了學問,將來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痹谧x了這一段闡述以后,我讓學生接著這段話用“否則”說話。其他兩問也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這一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詞語運用的訓練,另一方面還鞏固了學生對正反兩方面闡述的說理方法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