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語文教案集合五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以自主創(chuàng)新教學為理念,巧妙運用鮮活有趣的CAI課件,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自讀、精思、感悟、吸納的過程,從而引導學生體會丹頂鶴的美麗,初步認識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
運用CAI課件輔助教學,教師“導”而不“牽”,引導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
一、借助媒體步入意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1、播放音樂和錄像:“丹頂鶴從北方向南方邊飛邊鳴的遷徙的場面”,老師朗誦第一自然段導入新課。
2、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相互評價。
3、請學生伴著音樂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增加密度開闊視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ㄒ唬、導讀第二自然段:
。ǎ保、提問:看了錄像后,你覺得丹頂鶴怎么樣?
。ǎ玻、(出示靜止的丹頂鶴的畫面和第二自然段)請學生在輕柔的音樂中一邊讀一邊思考:你從那些地方體會到了丹頂鶴的`美?讀好以后,同桌討論交流,并給紙上的丹頂鶴涂上顏色,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3)、選取作品,請學生上機作圖,并要求說出理由。
。4)、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學習重點句。
A:出示句子
1:“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
1、配樂播放錄像,引導學生欣賞丹頂鶴“潔白”、“黑”的顏色之美。
2、指導朗讀。
B:出示句子
。玻骸八念^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
1、配樂播放丹頂鶴的頭部特寫,理解“鮮紅鮮紅”。
2、提問:丹頂鶴頭上的顏色是紅色的,所以我們叫它丹頂鶴。課題中的哪個字是指紅顏色的呢?
3、出示畫面“美麗的丹頂鶴”(“丹”字閃動出現(xiàn))。
4、指導朗讀“鮮紅鮮紅”。
5、指導朗讀全句。
6、教師相機小結板書:顏色美
7、指導背誦:
(1)、出示提示:丹頂鶴有一身(),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它的頭頂就像嵌著(),()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
。ǎ玻┛粗崾緡L試背誦。
(3)、去掉提示,自由配上動作背誦。
(二)、導讀第三自然段
1、過渡:丹頂鶴很美,所以它很逗人喜愛(出示卡片:逗人喜愛)。
2、(出示靜止的丹頂鶴的畫面和第三小節(jié)),請學生繼續(xù)在輕柔的音樂下自讀,并且請學生邊讀邊思:看看還有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了丹頂鶴的美麗?
3、交流:
A:相機出示句子3:“它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
(1)師:丹頂鶴的身材多像芭蕾舞蹈演員。。ò鍟盒误w美)
。2)指導朗讀。
。3)連讀第三自然段的一、二兩句。
B:相機出示句子4:“丹頂鶴無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
。1)、請學生質(zhì)疑提問。
。2)、引導學生結合錄像、圖片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飛翔”、“高雅”的含義。
。3)教師板書“姿態(tài)美”。
。4)指導朗讀“引吭高歌”、“展翅飛翔”、“高雅”這幾個詞語。
(5)指導朗讀全句。
。6)連讀第三自然段的第一、第三句。
4、指導背誦:
。1)、出示提示:丹頂鶴很()。它的腿(),脖子(),嘴巴也()。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還是在天上(),都顯得那么()。
。2)、看著提示嘗試背誦。
。3)、去掉提示,自由配上動作背誦。
5、齊讀第二、三小節(jié)
三、欣賞畫面激活想象豐富說話內(nèi)容
1、過渡:丹頂鶴從北方飛向南方,它們是怎么生活的呢?
2、請學生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交流:
。ㄏ鄼C引導:A:第二故鄉(xiāng)是什么意思?第一故鄉(xiāng)在哪里?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黑龍江省和鹽城建立起來的一北一南兩個自然保護區(qū),都是供丹頂鶴棲息繁殖的場所。)
4、說說你最喜歡這一自然段的哪幾個詞語?(卡片出示:三五成群、無憂無慮)
5、丹頂鶴三五成群,無憂無慮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來看錄像。
6、看了錄像,你會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和“三五成群、無憂無慮”說一句話嗎?
7、看全文配樂、朗誦,齊讀全文。
8、丹頂鶴是珍稀動物,可是有些人卻還在捕捉它,你想對這些人說些什么?
9、師:同學們,現(xiàn)在全世界野生丹頂鶴僅剩1200余只,我們要努力保護它們,做它們的好朋友,讓美麗的丹頂鶴永遠飛翔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結合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zhì)疑
1、師: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過一首有名的詩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文用人們最熟悉的一句作為課題。
2、生讀課題。師:課文是緊緊圍繞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過渡:詩人為什么會思念親人?又是怎樣思念親人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讀中解疑
。ㄒ唬┲v讀第一、二自然段
1、師:詩人為什么會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從中找出四個原因。
2、學生討論交流:(投影逐條出示)
。1)15歲那年,他就離開了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
。2)時光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已經(jīng)兩年了。
。3)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
。4)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3、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4、師: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離家已有兩年了,恰逢重陽節(jié)到了,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可王維獨自一人,感到孤單、寂寞,思鄉(xiāng)之情便油然而生。請同學們齊讀第一、二自然段,把這種感情讀出來。
(二)讀第三、四自然段
過渡: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請聽錄音朗讀。
1、討論交流。
2、教師講述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jié)登高時,將茱萸插在頭上,據(jù)說可以消災避邪。
3、師:其實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書上沒有全部寫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表示的。(投影出示帶有省略號的兩句句子)
4、讀句子,小組討論:王維還會想些什么?兄弟們還會說些什么?各小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句來說說。
5、師:詩人王維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xiàn)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句話來表達呢?請讀第四自然段。
6、讀第四自然段,找出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指導感情朗讀。
7、師:于是他提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教師范讀引出全詩。
8、配上插圖,指導看圖,朗讀古詩。
9、結合前面的課文內(nèi)容請同學說說全詩的意思。先同桌練說,再交流。
10、感情朗讀第三、四自然段,讀到讓自己感動的地方可以站起來讀。
三、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jié)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搜集王維的其他古詩,準備下節(jié)課參加古詩朗誦大賽。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從品味語言入手,體會作者在不同時期對喝粥產(chǎn)生的各種情感。
(2)通過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認識世情所折射出來的滄桑,從而理解文旨。
分析學生:
學生學習過張抗抗的作品《故鄉(xiāng)在何方》,對作者的有關生平情況已有所了解,為本課堂中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
學生對“喝粥”這一生活現(xiàn)象比較熟悉,但是缺乏思考與認識,更不善于對生活現(xiàn)象作生動描述。
課文的篇幅較長,不宜在課內(nèi)朗讀。因此,在接觸文本探究之前,教師安排學生必須作一定預習工作。
學習類型:陳述性知識的學習與程序性知識學習相結合。
課的類型:新授課。
教時安排:兩教時。
授課班級:東門中學初二7班。
教學方法:探究質(zhì)疑,合作學習,學導結合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對課文內(nèi)容初步感知。
引導學生探究課文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教師出示課題。
▲教師讓學生回憶作者張抗抗的生平資料。
▲教師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并出示預習要求:
一、讀課文,清除文字障礙
要求給下列字詞注音:粥、粳、黏、翹、芍、舔、罄、炮制、豌、楂、獷、熬、舀、 煲、燜、舂、匱、掰、迭
二、思考與探究:
1、 你認為文中哪些段落寫得特別精彩?哪些句子描寫得生動形象?哪些字詞寫得極富有表現(xiàn)力?(請作圈劃)
2、 作者寫了自己哪些時期的喝粥經(jīng)歷,各有些什么感受?最終得出什么啟示?
3、 結合課文的內(nèi)容質(zhì)疑,提出你最想提的問題。
▲要求學生做自讀筆記。
第二教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入
出示課題并要求齊讀。
詢問:“稀粥”這東西同學們喜不喜歡喝?
作家張抗抗可以說是喝稀粥長大的,在她的《稀粥南北味》中, “南北”指的是什么?作者記敘了自己哪些時期的喝粥經(jīng)歷?她喜不喜歡喝粥?她對喝粥有些什么感受?
大家化五六分鐘時間對這些問題作些思考,并作好回答這些問題的準備。
二、 指導探究文本
層次梳理:
引導學生關注課文22段。
作者記載了自己兩個階段三個時期的喝粥經(jīng)歷:
①童年與少年時代,在家鄉(xiāng)浙江杭州喝大米粥;(稀粥初級階段)
、谇嗄陼r期時代,在北大荒喝大楂子粥、小米粥;(稀粥初級階段)
、叟紶柣刈婕畯V東訪親時喝魚生粥、煲粥等(稀粥高級階段)
留意文中的兩個過渡段:9段、17段。(它們作了怎樣的過渡?)
品讀揣摩:
你認為文中哪些段落寫得?說說自己的理由。(啟示探究文本)
1、 關注課文③—⑧段
指導品讀關鍵詞:
喝(吃)粥;飄起香氣;一搶而空……
指導品讀表述生動的語句:
◆ 灶上鍋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滾的聲音,像是有人唱歌一樣……
◆ 滾燙的喝下去,似乎五臟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 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是見鍋見底,一搶而空。
◆ 必得用舌頭把粘在粥碗四邊的粥湯舔干凈。
——作者對喝粥的感受:有些單調(diào)、別無選擇、出于習慣、某種需要……真是一種奇妙的東西。(探究:母親愛粥如命,祖母舔凈粥湯碗底,作者為什么卻時常不滿?……饑餓使然)
2、 關注課文10—16段
指導品讀關鍵詞:
涌入;
指導品讀表述生動的詞:
◆ 等到粥香四溢,開鍋揭蓋,眼前金光燦燦,一派輝煌,盛在碗里,如捧著個金碗,很新奇也很莊嚴。
◆ 它的米粒飽滿又實沉,咬下去富有彈性和韌勁,嚼起來挺過癮。從每一粒馇子里熬出的粘稠漿汁,散發(fā)著秋天的田野上成熟的莊稼的氣息,洋溢著北方漢子的那種粗曠和力量。
◆ 五彩的豆子在鍋里微微脹裂,沉浮在金色的稀湯里,如玉盤上鑲嵌的寶石……
◆ 小米粥比之大馇子粥,喝起來感覺要溫柔些細膩些
◆ 每天每天,幾乎每一餐每一頓,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掛滿白霜的土屋里,冰涼的手捧起一碗黃澄澄冒著熱氣的小米粥,我覺得自己還有足夠的力量活下去……
——作者對喝粥的感受:熱粥一滴滴溫熱我的身體烤干我的眼淚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懼,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原來稀粥遠非僅僅具有外婆賦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載人生可以疏導痛苦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探究:在父母的`羽翼下過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大米粥居然食之無味無趣,獨自在外,屢嘗人生艱苦,小米粥卻食之津津有味,為什么?……化作自己闖蕩世界的精氣。)
3、 關注課文18—23段
指導品讀關鍵詞:
指導品讀表述生動的語句:
◆稀粥竟以我從未見過的豐富絢麗,以其五彩斑斕的顏色和別具風味的種類,呈現(xiàn)在我面前
◆ 魚生粥其味鮮美無比。其粥人口便化,回味無窮,其魚片鮮嫩可口,滑而不膩。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達舒暢,與世無爭,別無它求
◆ 阿嫦的早粥不但味道清香爽口,讓人喝了一碗還想再喝,每天早晨都喝得肚子溜圓才肯作罷,而且內(nèi)容豐富,色澤鮮艷——綠的菜葉紅的肉丁黑褐色帶花紋的松花蛋和金黃色的海米,襯以米粒雪白的底色,真像是一幅點彩派的斑斕繪畫。
——作者對喝粥的感受:白而黃的稀粥“初級階段”,躍入五彩繽紛的“中級階段”。稀粥的功能也從一般聊以糊口、解決溫飽的實用性,開始邁向?qū)ο≈嗟膶徝、欣賞、以及精神享受的“高度”
(探究:作者如何突出魚生粥的鮮美無比?……與“燒鵝乳豬蛇羹野味”對比)
4、 探討文旨
作者從喝粥的經(jīng)歷體驗,談到了自己對喝粥的認識。她從中得到了哪些啟示呢?
(2)稀粥這玩藝,歷經(jīng)歲月滄桑朝代更疊而始終長盛不衰的種種魁力!瓕τ谠S多中國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鍋一勺一點一滴,從中生長出精血氣力、聰明才智,還有順便喝出來許多陳規(guī)和積習。
(25)節(jié):“……貧窮。糧食的匾乏加之人口眾多,結果就產(chǎn)生稀粥這種頗具中國特色的食物……”
(26)節(jié)“如今……喝粥是因為祖先遺傳的粥的基因……”
(27)節(jié)“……粥是貧窮的產(chǎn)物,也是時間的產(chǎn)物……”
——告訴人們:要懂得生活的甘與苦,要珍惜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多一種人生經(jīng)歷,多一份生活感受,自己的生活反而充實。
三、課堂小結:
作者述說了她人生道路上與喝粥有關的一段經(jīng)歷,她深切地體驗到: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喝粥有著不一樣的意義,人們對它的感受也會不完全一樣,內(nèi)中折身著世情與滄桑真是:少年不識“粥”滋味……而今識盡“粥”滋味;只有經(jīng)歷風雨,才能喜見彩虹啊。
四、作業(yè):
親自實踐一次喝粥經(jīng)歷,并記錄所觀察到的粥形及自己喝粥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稀粥的“初級階段” 稀粥的“中級階段”
少年時代/杭州 青年時代/北大荒 多年之后/廣東老家
〔大米粥(白)→大楂子粥、小米粥(黃)〕 〔魚生粥(街頭)→煲粥(親戚家中)
白而黃 五彩繽紛
清爽可口∝ 奇妙 過癮、細膩溫柔∝新奇莊嚴 鮮美無比、回味無窮∝舒暢
(南方) (北方) (南方)
是貧窮的產(chǎn)物,是時間的產(chǎn)物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語文園地二由“口語交際”、“我的發(fā)現(xiàn)”、“習作”、 “日積月累”、“趣味語文”這五部分組成。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對誠實守信、自尊自愛、尊重他人這些美好的品質(zhì)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向往,所以園地二的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將所學轉(zhuǎn)化為所用?谡Z交際的主題是“以誠待人”,這與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一致的。可以結合課文,進一步體會真誠待人、處事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要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吐為快的寬松環(huán)境,使學生通過師生之間無拘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等,把自己心里想說的話說出來。這可為成功寫作作好準備。
本次習作的要求貼近學生生活,是說說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心里話。在表達方式和內(nèi)容上要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我的發(fā)現(xiàn)是對習作方法的指點。
日積月累的的內(nèi)容也是關于誠信的名句。有幾句學生已有耳聞,如“精誠所加,金石為開!薄芭c朋友交,言而有信”。有幾句較難理解,要作解釋,讓學生會在適當?shù)恼Z文環(huán)境中運用。趣味語文是“說信”,這項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的豐富,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感,是進行詞語積累與辨析的好練習,可讓學生用上這些詞作一填空練習。
教學目標:
1.學習以誠懇的態(tài)度、真誠的語言與他人交流,懂得真誠待人是一種良好的品德。
2.學會在合作中說真話,告訴別人心里話。
3.積累有關誠信的詞語及古詩文名句。激發(fā)學生待人誠懇、講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積累有關誠信的名句名言。
在作文中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時間:
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以誠待人是一種美德,它既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又能使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增進友誼。
揭題:以誠待人
2.回憶第二單元的課文,你能談談你的想法嗎?
3.教師講述班級同學的'一個以誠待人的故事啟發(fā)學生的話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明辨是非。
1.觀看幾個學生表演的小品:一學生在校園里亂扔紙屑,另兩個學生據(jù)理勸導。
2.你看了后有什么話想說?
面對這樣的情況,你該怎么辦?
是簡單地批評幾句,還是用更好的辦法去說服他?
3.想一想,平時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這樣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樣對待的?
三、聯(lián)系生活,感受“以誠相待”。
1、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些情況,你該怎么辦?
、偌依飦砹丝腿,當時父母不在家
②班里的一位同學病了,好幾天不能來學校上課。
2.指名交流:
熱情地招待,打電話問候,幫他補習,這些都是“以誠相待”的表現(xiàn)。
3.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也是“以誠待人”呢?
你有沒有真誠待人的經(jīng)歷或者是別人以誠相待的經(jīng)歷?
四人小組交流(盡量用一兩句話概括出來)
4. 派代表向全班匯報
四、再創(chuàng)情境,實踐“以誠待人”
1.在我們與人交往的時候,到底該怎么說,怎樣做才能讓人感覺到你的誠意呢?請同桌選擇你們感興趣的一個情境進行表演。
2.全班交流:表演情境
、俾飞,有人向你問路,你真誠地告訴他怎么走。
、趧窀嫘⊥瑢W不要亂摘花草樹木。
③攙扶同學到醫(yī)務室擦藥。
、苷\懇嚴肅地幫同學指出缺點。
3.同學評價:哪些語言,哪些行動做到了“以誠待人”。
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并隨機規(guī)范其語言。
五、總結經(jīng)驗,交流建議。
1.通過學習,聯(lián)系你的生活,就做到“以誠待人”,你可以提供哪些建議?
2.交流:共同板書溫馨提示:
用語禮貌
態(tài)度誠懇
真誠助人
以理服人
3.作業(yè):寫1——2條“以誠待人”的建議。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本課生字,理解詞意。
3、了解秋天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3、初步理清詩歌的條理,學習第一小節(ji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看了課題,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有一位山東作家,叫王宜振,他寫下了一首非常美的描寫秋天的小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學生自讀
2、指名朗讀
有不懂的詞嗎?
3、再讀,想:這首詩歌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
主要寫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田野里、小路旁、果園里)
4、你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園里都看到了什么?那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ń瘘S的)稻穗
。ǔ墒斓模┫蛉湛
三、學習第一小節(jié)
1、指名朗讀
讀第一小節(jié),你認為哪個字使整段都充滿了生命力?
2、小結:秋天到了,紅紅的蘋果,紫紅的`葡萄,舉著紅纓的玉米,紅著臉兒的蘋果——這些能不讓太陽更紅更嬌嗎?
桂花飄香,菊花盛開,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花香,這不讓空氣更甜嗎?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紅更嬌”“更甜更好”寫處了秋天的與眾不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讀詩歌,領略詩歌簡潔的語言中的意蘊,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說一段話。
3、能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讓我們繼續(xù)感受詩歌字里行間的深厚情感,感受這美好的秋天。
二、品詞析句
1、秋天,涼風習習,秋風到過哪些地方呢?他們在干什么呢?
秋天來到(),在那兒()。
2、秋風所到之處留下了秋的足跡,你能舉例說說嗎?
秋風飄到()()。
3、默讀詩歌,你最喜歡哪個地方?
說說原因
4、交流
秋風“打滾”、“奔跑”——秋風調(diào)皮!翱蓯邸薄髡邔η镲L的喜愛,對秋天的喜愛。
“抓一把......涂掉!薄那镏,空氣的清香。
“嚷著”、“舉著”、“穿紅襖”、“披紫袍”、“紅著臉”,靜態(tài)寫成動態(tài)。
5、指導朗讀
三、理解課文意蘊
1、面對這樣美麗的秋景,詩人的內(nèi)心涌出怎樣的想法呢?
讀第6小節(jié)。
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句話。
。1)“柔韌的梳子”、“井井有條”
植物的果實成熟了,高低交錯、顏色分明,讓人賞心悅目。
(2)“發(fā)亮的汗珠”、“閃耀”
豐收了,人們在田野上辛勤地勞動,灑下勤勞的汗水,內(nèi)心卻無限喜悅,他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成熟的果實,更是一種希望: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獲累累碩果。
(3)小結
詩人不僅贊美了秋天,更是蘊含了這樣深厚的道理。
2、讀最后一節(jié),你讀出了什么?
“黃葉”是秋天的象征,通過“珍藏”“黃葉”,表達詩人對秋天的贊美和依戀之情。
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練習冊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11-07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一》教案05-04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五》教案04-08
小學語文《春聯(lián)》教案02-16
小學語文《趕海》教案02-28
小學語文《回聲》教案04-24
有關小學語文的教案08-31
小學語文拼音教案08-28
小學語文教案08-31
小學語文《假如》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