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班音樂教案匯總七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1、對活動素材的思考
動物一直是幼兒所熱衷表達表現(xiàn)的內(nèi)容,結(jié)合現(xiàn)階段的主題活動《學本領》,圍繞本學期我們小班組的研究重點“小班融合集體活動教學活動中教學內(nèi)容、素材選擇的研究”,我借用《熊爸爸搬家》這個作品,讓幼兒親密接觸喜歡的動物。熊爸爸熬搬家,由于東西太多,需要請動物朋友幫忙。于是通過大動物、小動物出現(xiàn)時音樂的明顯對比,讓幼兒在音樂情境中充分感受兩種不同音樂(歡快的、低沉的)的性質(zhì)。同時,在幫助熊爸爸搬家的愉快過程中充分體會幫助朋友的快樂,從而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
2、幼兒經(jīng)驗的思考
小班幼兒對動物有著特別的喜歡之情,在主題活動中我們開展了“學本領”的活動,隨著主題活動的開展,幼兒對小動物的關注度逐漸增強,也了解了各種小動物不同的動作特征,并能進行相關的模仿,同時根據(jù)小班幼兒認知特點,我注重活動的生活化、游戲化,力圖“讓孩子在情景中學習”。所以我選擇了幼兒平時經(jīng)常接觸的小兔子和大象的形象入手,便于幼兒理解和模仿。
3、對活動價值的思考
二期課改強調(diào)教育的整合,對年齡越小的孩子來說,教育內(nèi)容與教育方式的多元整合顯得尤為重要。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我試著從教育的整體背景下思考整合的問題。《熊爸爸搬家》這個情境形象有趣,基于小班幼兒愛模仿的特點,采用聽辨和模仿兩種形式,極大地激發(fā)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情境性的音樂游戲能更好地幫助幼兒分辨音樂的不同性質(zhì)。
4、對教學方法的思考
在游戲?qū)氩糠,老師采用開汽車的方式激發(fā)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在音樂欣賞部分,教師采用傾聽的模仿兩種方式讓幼兒感知音樂不同的性質(zhì)。在音樂游戲部分,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聽辨性質(zhì)不同的兩種音樂。
游戲體驗法: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給幼兒帶來許多樂趣。小班的幼兒年齡小經(jīng)驗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動中多處采用模仿游戲。
操作體驗法:幼兒在教師地指導下,運用實物、教具、學具等各種材料,按一定的要求,通過幼兒自己動手、動腦活動,學習掌握有關知識、技能的一種方法。操作法對教師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教法,對幼兒而言是幼兒自身學習的重要方法,幼兒通過自己的動手、動腦操作去尋求答案的活動,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結(jié)果,是發(fā)展幼兒感知與思維的重要方式。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感受到兩種不同(歡快的、低沉的)音樂的性質(zhì)。(重、難點)
2、樂意扮演動物角色,體驗幫助朋友的快樂。
3、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xiàn)能力。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一起去郊游。
過渡語:今天天氣真好,讓我們一起去郊游吧。
提問:
1、這里有幢新房子,是誰的家呀?
2、熊爸爸的新房子怎么樣?它今天正準備搬新家呢,你們搬過家嗎?搬家的時候要搬得東西多嗎?
二、欣賞感知:聽聽誰來了?
1、播放歡快的音樂
提問:今天有兩種動物朋友要來幫熊爸爸搬家呢,聽一聽,是誰來了?
提問:這段音樂聽上去感受怎么樣?你覺得是誰來了?為什么?(先用手的動作嘗試后集體練習。)
小結(jié):小兔子走路蹦蹦跳跳,就像這段音樂一樣,很歡快。
2、播放低沉的音樂
提問:這段音樂聽上去跟前面一段音樂一樣嗎?你覺得是誰來了?為什么?
。ㄏ扔檬值膭幼鲊L試后集體練習。)
小結(jié):大象很重,所以走起路來腳步聲很重的,就像這段音樂一樣低沉。
3、幼兒聽辨完整的兩段音樂,并進行模仿。
三、嘗試表現(xiàn):動物們搬家忙。
1、提問:你們想不想也來做做小兔子、大象,幫熊爸爸一起搬新家。
。ㄓ變鹤杂蛇x取動物胸飾后互相講講自己是誰。)
2、請動物朋友們根據(jù)相應的音樂動一動、熱熱身,準備幫忙搬家。
3、幼兒聽音樂幫熊爸爸搬家。
。úシ乓魳,幼兒扮演的動物根據(jù)相應音樂選一樣物品進行搬家游戲。)
四、分享交流:給熊爸爸送禮。
過渡語:今天熊爸爸搬家,有你們的幫助他可開心了,熊爸爸帶來了一大罐糖果,熊爸爸要謝謝你們幫他搬家,請你們一起吃糖!
活動延伸:
可在角色游戲中提供其他類型的音樂讓幼兒聽辨,模仿。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盡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jīng)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nèi)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guī)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復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音樂選自海頓的第94交響曲片段,音樂有較明顯的強度與力度變化。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jié)合故事、圖譜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結(jié)構(gòu)與強度、力度的變化,并引導孩子用身體動作的幅度力度的變化來表現(xiàn)樂曲力度結(jié)構(gòu)的變化。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表現(xiàn)的強力度給人的驚愕、震撼的感覺。
2、愿意用身體動作的幅度、力度來表現(xiàn)音樂力度結(jié)構(gòu)的變化。
活動準備:
圖譜,紙偶,音樂
活動過程:
一、看圖譜聽故事,理解圖譜所表達的意思。
二、看圖譜聽音樂講故事,讓音樂與圖譜提示的符號及故事情節(jié)線索建立聯(lián)系。
1、完整欣賞:你聽到音樂里一個什么聲音很特別?
2、聽到這個聲音的時候小老鼠怎么了?你有什么感覺?
3、嘗試做嚇一大跳的動作。
4、完整欣賞:小老鼠怎么走路的?圖譜里小老鼠的腳印為什么不一樣?
5、模仿小老鼠走路。
三、看圖譜玩游戲,感受音樂的結(jié)構(gòu)與強弱變化。
1、理解游戲的玩法。
2、聽音樂游戲。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目標:
1、感受進行曲的力度和均勻的節(jié)奏。
2、學習隨音樂創(chuàng)編模仿的解放軍的動作。
準備:
在電視上看過解放軍操練。
過程:
1、聽音樂。
。1)幼兒完整地聽音樂《我是小兵》。
。2)老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合拍地拍手,幼兒熟悉律動,振奮地合拍地拍手,初步感知樂曲的雄壯、有力。
2、組織幼兒隨音樂創(chuàng)編動作,
(1)引導幼兒討論:解放軍叔叔是怎樣走路的?請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如:有地踏步走、扛槍走等。)
。2)引導幼兒討論:解放軍叔叔是怎樣打敵人的?請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如:吹號、開槍、開炮等。)
3、幼兒隨音樂練習。
教師引導幼兒隨音樂合拍地做解放軍操練的動作,如:第一遍的第一、二句做吹號動作,第三、四句走步;第二遍的第一、二句做開槍動作,第三、四句做開炮動作等。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并認識基本舞步小碎步,能在舞蹈韻律活動中運用小碎步。
2、模仿蜜蜂飛翔采蜜,感受小蜜蜂勤勞不懶惰的精神。
重難點:小碎步的步法,手腳動作協(xié)調(diào)
活動準備:
《小蜜蜂》mp3音樂,小蜜蜂手偶一個,小蜜蜂胸飾若干,紅黃藍大小花朵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過程:
方法:道具導入,圖片導入法,兒歌導入
過程:
出示手偶小蜜蜂引出主題。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了一個特別的朋友來和大家認識呢!
2、出示手偶小蜜蜂,念出兒歌《小蜜蜂》。
小蜜蜂,嗡嗡嗡。
飛到西,飛到東。
不怕雨,不怕風。
采花蜜,勤勞動。
二、學習基本舞步—小碎步。
1、師:小蜜蜂可愛不可愛呀?你們喜不喜歡小蜜蜂呀?(可愛,喜歡)那有沒有能干的小朋友知道小蜜蜂有什么本領?(會飛,會采蜜等等)
2、師:小蜜蜂是怎么飛的呢?
(幼兒自由想像各種小蜜蜂飛的樣子)
教師總結(jié):
、亠w的時候高高的,小腳尖點地,后跟踮起,飛起來的時候輕輕的,小腳輕輕點地踏步。 ②我們把這種腳的動作叫做“小碎步”。
、壅埬芨傻男∨笥焉蟻硎痉侗硌,全班小朋友配上音樂跟隨教師一起來表演一遍小碎步。
3、師:小蜜蜂是怎么采蜜的呢?
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各種蜜蜂采蜜的動作
教師總結(jié):
① 采蜜動作,屈膝微蹲,彎腰,頭向下低,手臂向后輕輕扇動,輕輕搖晃小腦袋。 ② 請能干的小朋友上來示范采蜜動作,全班幼兒跟隨音樂來完整做一邊蜜蜂采蜜動作。
三、游戲—集體舞 小蜜蜂采蜜
把花朵撒在空地上裝扮成花園,教師帶領小朋友繞花朵跳蜜蜂舞,模仿蜜蜂采蜜的情景。
師:我們的小朋友真能干,下面老師來當蜜蜂媽媽,你們來當小蜜蜂。小蜜蜂很勤勞,采
蜜從不偷懶,小蜜蜂們跟媽媽學好本領了,媽媽帶你們?nèi)セ▓@采蜜吧!我們出發(fā)咯!(播放音樂兩遍)
( 小朋友在花園里自由自在地飛,在花朵上采蜜,老師加以言語鼓勵與引導)
四、結(jié)束。
師:小蜜蜂們!我們采了那么長時間的蜜,都累了吧,讓我們停在花朵上休息一下吧! (播放搖籃曲,蹲下來作休息狀結(jié)束)
小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
2.理解歌曲中小烏鴉愛媽媽的美好情感,從而培養(yǎng)小朋友愛媽媽的情感。
3.啟發(fā)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jié)構(gòu),創(chuàng)編新歌詞并演唱。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表現(xiàn)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活動準備
音樂 畫有“小鳥愛媽媽”圖片若干幅、打擊樂器若干。
活動過程
1、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師: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著烏鴉媽媽和它的寶寶們,今天我們一起跟隨著音樂區(qū)感受它們動人的故事。
2、 欣賞音樂《小鳥愛媽媽》
幼兒完整聽樂曲,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引導幼兒嘗試語言或動作,描述聽了音樂后的初步感受。
3、 結(jié)合觀看圖片,再一次欣賞樂曲。
(1)欣賞第一段音樂。
師:聽了這段音樂后,你感覺如何,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用
小結(jié):這段音樂歡快活潑,好像看到了小鳥和鳥媽媽在小樹林里幸福、快樂地生活著。
(2)欣賞第二段音樂。
師:你覺得這段音樂與第一段音樂有什么不同,你覺得好像發(fā)生了什么事,如果你是小鳥,你會怎樣照顧生病的媽媽。
小結(jié):這段音樂平穩(wěn)、低沉,講的是鳥媽媽病了,小鳥細心照料、關心媽媽。
(3)欣賞第三段音樂。
師:這段音樂聽了后有什么感覺,
小結(jié):這段音樂優(yōu)美抒情,鳥媽媽恢復了健康,帶著小鳥在樹林里又過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3, 討論:怎樣象小烏鴉學習?平時,小烏鴉怎樣愛媽媽?
4, 完整欣賞樂曲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在欣賞樂曲的`同時,對孩子進行愛媽媽的情感教育。在欣賞的過程中,通過多重形式來感染幼兒,使孩子的心靈受到震動,從而從小烏鴉身上學會如何關心自己的媽媽,孩子們在這個活動中,能很投入地去參與活動,但在表達對音樂的理解與感知上缺乏對愛的表達,出現(xiàn)了表達不是很豐富的現(xiàn)象,孩子們習慣了被愛,愛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但當孩子如何去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時,不是很好地去理解與行動,愛與被愛間的平橫需要日常當中加以引導,讓濃濃的親情伴隨孩子更好地成長。
小班音樂教案 篇6
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體驗游戲的快樂。
2、聽辨音樂,并能用動作表現(xiàn)小魚不同的動作。
3、游戲時,注意不要與同伴碰撞。
準備
1、組織幼兒觀察小魚游和小魚吃食的動作,引導幼兒用雙臂來表現(xiàn)小魚游。
2、熟悉歌曲。準備一個魚網(wǎng)和若干個小魚頭飾。
過程
1、熟悉歌曲《小魚網(wǎng)》(一)。
師頭帶小魚頭飾走進活動場地,同時邊唱歌《網(wǎng)小魚》邊做動作。“我是一條小魚,河里小魚游……”,“寶貝們,你們想和我一起玩小魚的游戲嗎?”(幼兒回答)。
師: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都是小魚了,你們知道小魚是怎樣游的嗎?
。ㄒ龑в變河貌煌瑒幼鱽肀憩F(xiàn)小魚游)
引用幼兒動作來表現(xiàn)《網(wǎng)小魚》,繼續(xù)熟悉歌曲。
2、熟悉《網(wǎng)小魚》中的曲一、曲二。
提問:小魚都喜歡在哪里游泳?(幼兒回答,引導幼兒根據(jù)歌詞內(nèi)容回答)
那我們一起去小河里游泳,好不好?[播放音樂(一)、(二)段]。
3、熟悉《網(wǎng)小魚》曲(三)
師:小魚游啊游啊,肚子餓了怎么辦?
。ㄒ龑в變河脛幼鱽肀憩F(xiàn)小魚吃東西)
那我們一起去吃東西,好不好?(熟悉曲三音樂)
4、熟悉《網(wǎng)小魚》曲(四)
你們聽,抓魚的人來了,他拿著一個大大的網(wǎng)來抓魚了[聽曲(四),感受曲四的急促和緊張]。
抓魚的人要來抓魚了,我們不能讓他把我們抓住,我們要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說出趕緊游回家,或找個地方藏起來)
5、完整游戲(聽音樂)
抓魚的人走了,我們都出來玩吧。
小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了解歌詞熟悉旋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唱歌曲。
2、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小圍裙
2、每人一把小鏟子
3、炒豆豆的錄象。
活動過程:
1、觀看錄象,引入課題
T:“美麗的秋天來了,許多莊稼都豐收了!黃豆也成熟了,我們來看看老爺爺、老奶奶在干什么呢?”(教師播放錄象)
T:“他們在干什么呢?”(幼兒看,教師介紹打豆豆、炒豆豆的內(nèi)容)
T:“有什么顏色的豆豆啊?豆豆在鍋里還干什么了?”(認識黃豆和青豆,知道豆豆還在翻跟頭呢!)
觀看完,教師
T:“他們剛才在干什么啊?”(幼兒說說,幫助幼兒回憶)
2、熟悉歌詞
T:“剛才他們在炒豆豆!”(教師有節(jié)奏的說歌詞)
T:“你會象我一樣來炒豆豆嗎?”(教師帶領幼兒有節(jié)奏的念歌詞)
3、學唱歌曲
T:“今天我來做媽媽,給你們炒豆豆吃!”(教師系上圍裙)
T:“我這還有一首關于炒豆豆的歌曲呢!想聽嗎?聽仔細了!”(教師清唱)
T:“還想再聽一遍嗎?”(再次傾聽,加上鋼琴伴奏)
T:“今天我用我的小手當鏟子也來炒炒豆豆!我們一邊炒一邊唱!”(教師帶領幼兒邊動作邊唱)
T:“我請來了小鏟子,我們一起用小鏟子邊炒邊唱!”(教師帶領幼兒邊做邊唱)
4、活動延伸
T:“豆豆炒好了,好香啊!”(教師做聞豆豆的動作)
T:“你聞聞香不香?你來嘗一嘗!給旁邊的小朋友吃一吃!”(幼兒做動作)
教師唱第二段歌詞,引導幼兒送給別人吃
活動反思:
在幼兒階段,音樂教育的重點是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幼兒審美能力,首先得幫助幼兒感知、理解、熟悉音樂語言。本次活動的樂曲簡短,歌詞簡單,活動進行之前幼兒已經(jīng)很熟悉,民間韻味有了較深的感受,在充分感受音樂的基礎上進行游戲情節(jié)和動作的創(chuàng)編,自主體驗、表現(xiàn)了對游戲音樂的審美感受。
【【精華】小班音樂教案匯總七篇】相關文章:
【精華】小班音樂教案匯總5篇02-21
【精華】小班音樂教案匯總八篇06-27
關于小班音樂教案匯總七篇02-14
【精華】小班音樂教案6篇02-28
小班音樂教案02-28
【實用】小班音樂教案七篇02-27
【必備】小班音樂教案七篇02-18
小班音樂教案范文七篇01-22
【精華】小班音樂教案模板九篇05-18
【精華】小班音樂教案范文7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