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合集五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談話導入
同學們,生活中到處都有數(shù)學問題,就連火車上都有很多數(shù)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用乘法的知識解決乘火車中的數(shù)學問題。想試一試嗎?(板書課題:乘火車)
2、出示學習目標
①、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
②、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③、提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自學指導、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自學指導
自學內容:教材32~33頁。
自學時間:3分鐘。
自學要求:圍繞思考問題進行自學,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和同桌小聲地進行交流。
思考問題:怎樣計算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
2、反饋交流。(學生匯報)
3、出示問題,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問題,你們能解決嗎?出示問題:5節(jié)臥鋪車廂可乘多少人?
(2)獨立計算,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請小組同學派代表板書計算過程,并口頭說明計算過程,只要學生的算法是正確的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全班交流時,教師讓學生再討論豎式得數(shù)360的“0”漏寫得“36”是否正確,引導學生關注積的個位上的“0”處理問題。
(4)比較歸納。
將本題與上節(jié)課例題(出示16×4的豎式計算過程)相比較,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這兩題的豎式計算過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改編三位數(shù)、四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試題。
三、檢查點撥,探尋規(guī)律
1、學生完成 “練一練”中的1、2、3、4題。
2、課本第33頁第二題。
3、總結方法:筆算連續(xù)進位的乘法,關鍵是不要忘記加低位進上來的數(shù)。
四、練習達標,拓展提高
1、教師出題:4351×4= 8972×5=
2、回歸學習目標。
3、總結
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學到哪些知識。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8~6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回顧本單元學習內容的基礎上,總結自己的收獲,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的估算和筆算的方法,并感受算法的多樣化。
3.能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數(shù)學問題,并能解決問題。
4.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整理知識、回顧學法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xiàn),回顧學法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這一單元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你又有什么收獲呢?學生可能回答: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我們可以解決簡單的買文具的問題;我們可以簡單地記賬;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租船……今天我們就來把這些內容進行整理與復習。(揭示并板書課題)
。2)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問題嗎?
二、結合實際,解決問題
1.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的計算出示:小明家有圖書587本,小紅家有圖書239本。
教師:同學們,根據(jù)這兩個條件,你想到些什么?
學生可能想到:小明家和小紅家的圖書很多,小明和小紅都喜歡看書……
教師:根據(jù)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學生可能回答:小明家和小紅家一共有多少本圖書?小明家比小紅家的圖書多多少本?小紅家比小明家的圖書少多少本?
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出算式。
587+239 587-239
學生估算第1個算式,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學生1:587+239≈80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00,600+200=800。
學生2:587+239≈85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50,600+250=850。
學生3:587+239≈830,我把587看成590,把239看成240,590+240=830。
教師:誰估算的答案與正確答案最接近呢?該怎么辦?學生4:同學3估算得比較接近。
學生5:我們可以通過計算來進行比較,看誰估算的答案與正確答案最接近。
學生用豎式計算,一人板演,全班齊練。587+239/826
集體訂正后,說說計算時要同學們注意什么。
學生: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就應該向前一位進1。
學生計算第2個減法算式,要求先估算,再用豎式計算,看自己的計算是否正確。
2.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數(shù)學問題,并能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下面的動畫:小明的爸爸和小明一起到超市買東西,剛好買了50元的商品,小明的爸爸從錢包里摸出了一些錢,發(fā)現(xiàn)只有2元和5元的面值。同學們猜一猜,小明的爸爸可以怎樣付錢?
。1)學生獨立思考。
。2)學生匯報。(略)
。3)怎樣才能得出盡量多的答案而又不重復呢?小組討論交流,并完成如下的表格:
2元的張數(shù)(張)5元的張數(shù)(張)第1種第2種第3種第4種
(4)學生匯報,出示表格:
2元的張數(shù)(張)5元的張數(shù)(張)第1種58第2種106第3種154第4種202
。5)仔細觀察表格,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2元的張數(shù)如果增加,5元的張數(shù)就減少;2元的張數(shù)如果增加5張,5元的張數(shù)就減少2張;2元的張數(shù)只能5張5張的數(shù);5元的張數(shù)都是雙數(shù)……
三、反饋練習,拓展運用
。1)明明一家3人到動物園去參觀,參觀的門票有兩種:價格最低的為30元,價格最高的為50元。明明買了3張票,一共可能用去多少元?
。2)完成教科書練習十二的思考題。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經(jīng)歷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加法。
2、感知算法多樣性,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和進位的計算道理。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遷移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的計算道理。
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
學 法:觀察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準備:課前小研究、多媒體、小棒、計數(shù)器。
教學過程:
一、數(shù)學小故事。
《加號和減號》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導入。
2、如何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的問題?
3、提出探究任務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4、四人小組匯報計算方法,同學和老師互相質疑、補充。
匯報用擺小棒計算時師質疑:
(1)為什么要從5根小棒里拿1根給9根,怎么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數(shù)?
(2)看來,這1根小棒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3)為什么要從9根小棒里拿5根給5根,怎么不和剛才一樣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數(shù)?
(4)看來,這5根小棒也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5)這種方法和剛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之處?有什么相同之處?你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三、游戲鞏固9加幾的進位加法。
四、全課總結。
五、板書設計:
9加幾
情境圖
9+2=11
9+3=12
9+4=13
湊十法: 9 + 5 = 14 5 + 9 = 14 9+5=14
9+6=15
1 4 5 4 9+7=16
9+8=17
10 10 9+9=18
六、教學反思: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沒有機械地強調讓學生進行湊十練習,而是借助小棒的直觀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為何要從5里面拿1給9的道理,又為何要從9里面拿5給5的道理,然后利用計數(shù)器上珠子動態(tài)變化過程,借助學生對“10個一是1個十”的認識,幫助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計算道理,真正達到了“授之以漁”。另外,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肯定了學生把9湊成10,而且還引導學生用湊十法的原理把5湊成10這種不常見的湊十方法,為以后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了基礎,也為以后簡便算法中的湊十、湊整等計算方法奠定了基礎,生活中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其實他們是同根同源的,那時學生就會很容易地運用這種湊十的基本方法來解決了,也就發(fā)揮了數(shù)學的工具性作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能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式題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個數(shù)乘兩個數(shù)的和(或可以轉化成一個數(shù)乘兩個數(shù)的和),可以直接應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結果;另一種是求兩積之和的算式里有一個乘數(shù)相同,可以逆向應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結果。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的式題的特點,學會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2、讓學生學習應用估算的方法判斷計算結果的合理性。
3、讓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問題主動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感受數(shù)學規(guī)律的普遍使用性,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獲得運用數(shù)學規(guī)律提高計算效率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加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過程:
一、講解學生作業(yè)錯得較多的題目
1、99×37+37=37×(□○□)
指名說說這題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實就是合起來乘可變成分別乘或是分別乘變成合起來乘。在這個算式中,只有一個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裝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別乘37,應該等于合起來乘37,括號里應該填寫的是“99+1”
2、把左右兩邊相等的算式用線連起來
11×58+49×11 12×77+8×77
(12+8)×77 36×25+4×25
(58+12)×14 27×21+27×29
27×(21+29) 11×(58+49)
(36×4)×25 58×14+12
先讓學生說說哪幾組是肯定能連線的,還有哪幾組有問題?說說為什么不能連線?
(1)(58+12)×14應該等于分別乘14,但“58×14+12”中的12沒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
(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它只能用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連線。
二、學習例題
1、出示例題圖
說說例題的信息和問題,說說相關的`數(shù)量關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
說說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積應該略大于3200。
還可以怎么算?(用豎式算)
3、3200元其實是幾件衣服的價錢?那要算102件,還要怎么辦?
(加上2件),這2件是多少元呢?總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這個過程完整地用算式表達出來呢?
板書: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們可以把這類題目進行簡便計算。
學生完成書上的例題剩下部分。
4、完成試一試:用簡便方法計算46×12+54×12
觀察算式特點,并完成簡便計算。交流:=(46+54)×12
=100×12
=1200
比較兩題,說說在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時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時候是合起來乘容易,有的時候是分別乘更容易。要根據(jù)具體的題目來選擇。)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在○里填上運算符號(題略)
學生獨立完成,再校對。
2、口算下面各題,并說說是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題)
學生說出口算的過程,體會也是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3、讀第5、6題,觀察數(shù)據(jù)的特點,說說怎么算才更簡便?
四、探索思考題
99×99+199○100×100
觀察算式,說說它們之間有怎樣的大小關系呢?說說是怎么想到的?
在交流過程中完成板書
99×99+199
=99×99+99×1+100
=99×(99+1)+100
=99×100+100×1
=100×(99+1)
=100×100
學生自己嘗試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索過程
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 )×( )
五、布置作業(yè)
p.57第2、4、5、6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體驗與參與,使學生感知自然數(shù)序數(shù)的含義,知道自然數(shù)除了可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增強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教具學具:
主題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第18頁購票圖
創(chuàng)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1、師:暑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xiāng)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讀一年級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xiāng)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于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買票上車
[將數(shù)學與生活情境緊密聯(lián)系,讓初入學的小學生真切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親切感。]
a.教師演示買票課件。
b.學生觀察畫面,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個?
如果以紅衣服排第一,再說一說誰排第二,小聰聰后面的解放軍叔叔排第幾,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幾?
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處各組巡視、傾聽,并加以指導。
c.各小組抽代表匯報交流。
d.師:看到聰聰一個人排隊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明白
自己已經(jīng)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yǎng)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于接受。]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買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師提問:這時有幾個有在買票?誰排第一?小聰聰排第幾?聰聰后面的兩位叔叔呢?讓學生再一次在具體環(huán)境中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同樣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合集五篇】相關文章:
【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02-02
【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五篇01-16
【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六篇01-07
【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5篇07-16
【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05-27
【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3篇04-20
【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四篇03-11
【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篇03-08
【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4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