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班音樂教案合集7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合唱來培養(yǎng)幼兒在集體歌唱活動中的合作態(tài)度和合作能力。
2、練習掌握輪唱和接唱的演唱技巧。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樂曲、課件
活動過程:
一、兒歌:《別說我小》
1、復習兒歌《別說我小》
2、邊打節(jié)奏,邊念兒歌,請幼兒注意兒歌節(jié)奏的變化。
3、看“指揮”,輪念兒歌
二、勞動最光榮:
1、請幼兒看圖欣賞樂曲,并嘗試看圖自己唱出歌詞,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歌曲的節(jié)奏。
2、再次欣賞演唱歌曲,引導幼兒唱出樂曲的熱情和奔放。
3、復習鞏固,練習分組演唱:
、賹⒂變鹤匀环殖蓛山M。
②幼兒觀看課件在教師的提示下,初步嘗試輪唱和接唱。
、劢處熤笓],幼兒輪唱。
④請一名幼兒嘗試做小指揮,幼兒輪唱。
4、播放音樂,鼓勵幼兒,自由設計動作
、 幼兒自由結(jié)伴分組,嘗試邊唱邊做動作。
、 請個別幼兒表演。
、 幼兒集體邊唱邊表演。
三、延伸活動:參加勞動
1、將全班幼兒分成若干小組,分別參加餐廳和超市的勞動,如送點心,收碗,擺放簡單的貨物等等。
2、將成人頒于小組內(nèi),細致觀察及時給予幼兒幫助和指導。
活動反思:
此次音樂活動是創(chuàng)新的,給予孩子的是全新的體驗,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設計充滿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在此活動中注重的是幼兒在真實的實踐活動中學會解決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讓幼兒從發(fā)現(xiàn)問題、學習思考,到動手操作在這個活動中幼兒能體會到勞動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傾聽音樂,嘗試在情境中用動作表現(xiàn)走路、由小變大、睡覺的音樂形象。
2、借助故事情節(jié)仔細觀察畫面,并且大膽進行想象。
3、引導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理解歌詞,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三段音樂錄音、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小老鼠來了
1、 播放課件圖1: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朋友,你們看看是誰來了?(小老鼠)
2、 過渡:原來是一只可愛的小老鼠。
二、進入情境:感受表現(xiàn)
1、走一走
1)播放課件圖,師:今天小老鼠帶著我們要到處走一走,它走呀走,來到了一片大樹林里,它看到了很遠的地方有個咖啡色的東西,你覺得會是什么呢?(幼兒自由說一說)
2)師:小老鼠也非常想知道這是什么東西,于是它就決定走過去看看,它是怎么走的呢?請你們聽一段音樂(老師播放音樂A)
△師:你聽了音樂后覺得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呢?誰來走走看。(請2-3個幼兒學學小老鼠的走路)(老師繼續(xù)播放音樂A)
3)小結(jié):原來小老鼠是聽著音樂有節(jié)奏的向前走的。
4)請大家一起試一試,學學小老鼠聽著音樂有節(jié)奏的走路。(老師關注幼兒是否有節(jié)奏的學著小老鼠走路)2遍
5)師:現(xiàn)在我們跟著小老鼠一起有向前走,看一看前面到底是什么東西等著我們。2—3遍
2、由小變大
1)播放課件圖3(從小逐漸變大):我們離那個東西越來越近了,那個東西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變大了)
△師:是的,我們離它近了,它就變大了。它是怎么變大的?(從小慢慢變大的)
2)師:我給你一段音樂,你來做一個變得越來越大的動作好嗎?(播放音樂B)
3)師:還有小朋友有不一樣的變得越來越大的動作嗎?原來可以做那么多的越變越大的動作啊。
4)師:讓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做自己喜歡的越變越大的動作。
(過渡:我們小朋友的動作做得真不錯,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大了。)
5)師:你覺得這個越變越大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幼兒自由猜說)我們繼續(xù)跟著小老鼠向前走看看那個東西究竟是什么?(播放音A)
3、睡覺
1)播放課件圖4(一半身體):那個東西是什么?(熊)你怎么知道是熊?(幼兒自由說)
2)師:你覺得他在干什么?(睡覺)
過渡:是的呀,你們聽,它還在打呼嚕呢。
3)師:那這只大熊是怎么睡覺的呢?我們來聽段音樂,請你來學學它睡覺的樣子(教師播放音樂C)。
4)聽第一遍后,請一個幼兒上前示范。
5)師:我們大家再一起跟著音樂身體像蕩秋千一樣的睡覺。(集體學做)
6)師:我們一起把這只睡熟的小熊叫醒好不好,讓他和我們一起做游戲。
三、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播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舞蹈。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根據(jù)音樂,用動作表示走路、變大、睡覺的音樂形象,重點是學習小老鼠走路的樣子。孩子們在課上興致很高,基本能跟著老師進行活動。但是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由于小班幼兒剛?cè)雸@不久,在此之前,沒有接觸過幾次類似的音樂律動,在節(jié)奏感、音樂表現(xiàn)性方面還很欠缺。此外,在請孩子們想變大的動作時,基本以教師引導為主,孩子們自己的動作很少,在聽音樂做動作時,基本以模仿教師為主,因此,在以后的音樂活動中,在音樂感受性、音樂創(chuàng)造性方面有待加強。
小百科:熊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斗起來非常兇猛。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著聽辨不同的音樂信號,能按音樂信號進行動作。
2、體驗與同伴音樂游戲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5、感知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
活動準備:
1、自制小汽車、紅綠燈。
2、教學掛圖《過馬路》。
活動重點:
學著聽辨不同的音樂信號,能按音樂信號進行動作。
活動過程:
1、出示教學掛圖,說說過馬路的經(jīng)驗:
――“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你是怎么過馬路的?為什么過馬路要看好紅綠燈?”
“過馬路時還有誰要看好紅綠燈?”
“小司機怎樣開汽車?今天我們就來學做小司機!
2、體驗游戲“過馬路”:
老師手持紅綠燈,幼兒學做小司機按信號游戲(紅燈停,綠燈行)。
3、聽音樂,辨認音樂信號:
老師彈奏不同的音樂(高音、低音),幼兒討論各代表的信號:
――“這兩個聲音有什么不一樣?”
“高、低音可以代表什么顏色的燈呢?”
教師根據(jù)幼兒討論的傾向,決定高、低音代表不同顏色的燈。
4、游戲――小司機:
老師彈奏劃音,幼兒探索其代表的信號:
――“這個聲音像小司機開車時的什么動作?”(剎車)
老師交替彈奏三種音樂信號,幼兒愉快的游戲。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chǎn)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fā)揮想象,表現(xiàn)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chuàng)造。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初步學習用花開和蝴蝶飛舞的動作表現(xiàn)音樂。
2. 能根據(jù)教師出示標記的顏色進行結(jié)伴。
3. 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帶來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 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1、人手2條紗巾。
2、紅色、黃色標記牌各兩個。
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蘋果》
能用好聽的聲音,邊唱邊做動作。
2、探索花開的動作。
提問:你們看過花嗎?花是什么樣子的?花一開始就是開的嗎?
3、教師將紗巾成團用兩手握住,然后慢慢打開,引導幼兒觀看“花”的開放。
提問:花是怎么開的?花兒什么時候全部打開?
4、幼兒隨音樂做“花”開放動作。
。1)幼兒用手模仿做花兒慢慢打開動作。
。2)幼兒與老師一起做花開動作。
5、探索小蝴蝶飛舞動作。
。1)聽音樂做蝴蝶飛舞。
。2)蝴蝶結(jié)伴飛舞。
6、完整聽音樂表演。
7、 師生共同收紗巾結(jié)束活動。
活動反思
在優(yōu)美樂曲的熏陶下,孩子們大膽用自己想象的動作表現(xiàn)蝴蝶飛、蝴蝶聞花香等不同情景下的動態(tài),孩子們將兩種角色表現(xiàn)的非常準確,兩兩合作比較融洽,也很開心。但對音樂節(jié)奏的把握上,不夠準確。
小百科:蝶,通稱為“蝴蝶,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tǒng)稱。全世界大約有 14000 多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
小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內(nèi)容:音樂——撓癢癢
設計理念(或教材分析):
活動來源于孩子們的生活,撓癢癢對于孩子來說,蘊含著情感體驗和操作探索等多反面的發(fā)展價值,對幼兒形成積極的情緒、情感,樂觀、開朗的人格品質(zhì)具有直接的作用。孩子們在真實的體驗中產(chǎn)生了愉悅的情感,體驗到“癢”這一生理反應令人暢的感受,同時在與同伴的撓癢癢游戲中將生理反應的笑與愉悅的情緒體驗建立起了聯(lián)系,對于幼兒情感的發(fā)展,情緒的宣泄和釋放都是非常有益的。而且本活動要求有直接的身體接觸,針對夏秋季幼兒的衣著情況來說也比較適合開展。
活動目標:
1、樂意模仿毛毛蟲爬,能運用動作、聲音表現(xiàn)“撓癢癢”
2、 感受身體接觸以及游戲帶來的愉悅情緒
重點:能運用動作,聲音表現(xiàn)“撓癢癢”
難點:幼兒在戶外玩此游戲時,可互相做撓癢動作,增進同伴間的交流,體驗身體接觸的快樂。
活動準備:材料包:毛毛蟲胸飾若干,音樂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 熱身運動
1、教師扮演毛毛蟲媽媽,跟著音樂帶著小毛毛蟲向前爬:“孩子們,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到外面去玩吧,快,跟著媽媽,出發(fā)(可以繞教室爬)
2、快快爬,毛毛蟲們真能干,媽媽真喜歡你們,找個朋友拉拉手,頭碰頭,肩碰肩,抱一抱,我們是快樂的毛毛蟲。
3、咦,那是什么?(教師帶領小幼兒爬到大樹下)哇“毛毛蟲爬出來了”教師模仿大叔講話:“我才不怕呢”毛毛蟲使勁喊:“我來了”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幫大樹撓癢癢,許多樹葉寶寶便一片一片地從樹上掉下來
5、提問:樹葉寶寶是怎么掉下來的?
二、跟著音樂做動作
1、幼兒傾聽一遍錄音
2、提問:哪里像是毛毛蟲在撓大樹爺爺?shù)陌W癢?請幼兒一起跟著教師唱歌兩遍。
3、“撓癢癢“的動作是怎樣的?(啟發(fā)幼兒用手指來比劃:左手扮大樹,用右手的食指,中指當毛毛蟲在左手掌上演示“爬行”。)
4、引導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邊唱邊做動作。
三、玩游戲
1、教師扮演毛毛蟲,幼兒扮演大樹,唱到13 54 32 1—處,教師撓“大樹”癢癢,幼兒發(fā)出哈哈大笑聲或做出怕癢的樣子。
2、請幾個幼兒掛上胸飾扮演毛毛蟲,教師和其他幼兒扮演大樹,游戲反復進行。
通過角色扮演,引出主題人物
通過肢體動作增進同伴間的交流,體驗身體接觸的快樂
注重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在有層次的感受音樂中自然而然習得歌曲。
借助語言、動作引導,來激發(fā)情感、分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幫助幼兒記憶歌詞,動作幫助幼兒感受說唱歌曲的特征;顒臃此
小班音樂教案 篇6
目標:
1、能看著圖形節(jié)奏卡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喜歡的動物。
2、愿意和大家一起游戲,體會音樂活動的樂趣。
準備:動物節(jié)奏圖形卡、動物腳印貼紙、FLASH動畫、錄音機、磁帶。
重點:大膽表演
難點:按音樂節(jié)奏唱歌和跳舞
過程:
一、出示小動物圖形卡,激發(fā)幼兒模仿興趣。
1、出示小豬:“小豬怎樣叫?”
2、老師放FLASH,幼兒欣賞。
3、模仿小豬叫的聲音表演動作。
二、幼兒自由選擇其他喜歡的動物,進行表演。
1、自由選擇,表演叫聲。
2、請個別表演。
3、集體學習。
4、出示動物圖卡,按圖卡模仿動物的叫聲。
三、踩動物腳步節(jié)奏
1、選擇喜歡的動物胸飾。
2、找到動物腳印,隨音樂節(jié)奏踩腳印。
3、教師指導幼兒用好聽的聲音演唱。
4、教師簡單小結(jié)。
活動反思:
歌唱《在農(nóng)場里》的集教活動,我將活動目標定為:1.能初步控制聲音進行歌唱,學習仿編歌詞。2、敢于在集體中大膽表現(xiàn),體驗合作創(chuàng)編與歌聲交流的快樂。
我使用了生動的動物手偶,以及相應小動物的圖片,讓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地方,各種動物在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時我將活動形式分為歌唱、體態(tài)律動等,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歌詞。通過幼兒對農(nóng)場里各種聲音的模仿、想像與創(chuàng)造歌唱使幼兒的聽覺、觀察力、模仿力、創(chuàng)造力等諸多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還能使幼兒拉近與小動物的距離。
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回憶農(nóng)場里的動物:“農(nóng)場里有哪些動物朋友,我們把它們也請到農(nóng)場里?”然后出示相應的小羊、小狗、公雞等動物圖片,并讓幼兒討論:“小羊、小狗、公雞是怎么叫的?如果小羊、小狗、公雞在農(nóng)場里,歌曲應該怎么唱?”這是創(chuàng)編的準備階段,為創(chuàng)編新的歌詞內(nèi)容作準備。本環(huán)節(jié)幼兒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時都很積極,都有創(chuàng)編的欲望,并且幼兒創(chuàng)編的也很好。最后是創(chuàng)編的練習階段,請幾個能力較強的幼兒到前面根據(jù)圖片分別領唱并表演,以帶領其他幼兒進行創(chuàng)編和模仿。此環(huán)節(jié)幼兒非常輕松、愉快地體驗了創(chuàng)作成功的喜悅。最后活動在輕松、愉快、活潑的氣氛中進行、結(jié)束,還讓幼兒體驗了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愉悅和成功。
小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感受ABA三段體的音樂結(jié)構(gòu)。
2、能跟著音樂合拍地做蹦跳步和揮手動作,并表現(xiàn)花的不同造型。
3、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4、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5、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活動準備:
1、音樂。
2、圖譜。
3、頭飾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故事導入:
1、老師講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捉迷藏》:有一天,小兔子一蹦一跳地出了家門想到花園里去玩,一路上小兔跳三次揮一揮手和好朋友打招呼,來到了花園里。花園里的花真美呀,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大有的小,小兔可高興了。這時,兔媽媽來找它。小兔想和兔媽媽玩捉迷藏的游戲。于是,它就變成一朵小花的樣子,一動也不動地躲在花園里。果然,兔媽媽怎么找也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后來,小兔玩累了,就和媽媽又一蹦一跳地回家了。
二、幼兒初步傾聽音樂。
1、師:今天老師講的故事藏在了一段好聽的音樂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的時候可以想想哪里的音樂講小兔一蹦一跳地去公園,哪里的音樂是講小兔變成了一朵小花。
2、聽后提問:聽音樂的時候感覺怎么樣?音樂可以分成幾段?
3、教師引導語:接下來,我們再來仔細聽音樂,聽聽哪里的音樂講小兔一蹦一跳地去公園,哪里的音樂是講小兔變成了一朵小花。
三、分段欣賞,跟著音樂合拍地做蹦跳步和揮手動作,并表現(xiàn)花的不同造型。
1、聽A段音樂猜什么事情。
2、出示圖譜,幼兒跟著音樂練習A段節(jié)奏,然后跟著音樂合拍做蹦跳步和揮手動作。 (強調(diào)幼兒要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跳,針對幼兒情況進行再練習。)
3、聽B段音樂猜什么事情。
4、創(chuàng)編表現(xiàn)花的造型。
指導語:小朋友都認識很多的花,誰來說說你知道什么花?會用什么動作來做出這種花的樣子。(個別幼兒回答并表現(xiàn)花的造型)
5、請全體幼兒表現(xiàn)不同的花的造型。(坐在椅子上)
四、完整游戲。
1、幼兒完整地跟著音樂做蹦跳步和變花,教師提醒小花不能動,以及提醒幼兒音樂變化時要馬上變成花。小兔子要先想好你要變成什么樣子的花。
2、老師或小朋友做兔媽媽,分角色表演。
五、結(jié)束。
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教學反思:
本活動設計以“捉迷藏”的游戲情節(jié)貫穿始終,既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又滿足了幼兒以角色身份參與活動的愿望。小班的幼兒很樂意玩“變一變”、“找一找”的游戲,他們能很快完成從兔子到花朵的角色轉(zhuǎn)換,這種轉(zhuǎn)換同時又體現(xiàn)了動靜交替的原則,避免了連續(xù)跳造成的疲勞,集中展示了藝術表達的形象性和愉悅性功能。
本活動目標中“合拍地做蹦跳步”,對小班幼兒的動作合樂性是一個挑戰(zhàn)。因此,在活動設計中,教師特別注意了此教學重點、難點的分解。在環(huán)接2中,教師將這一動作的學習進行了由易到難的層次處理。在動作方面,從上肢到下肢,從局部到全身,從簡單到復雜,動不移動到移動。如:拍手、手指在腿上跳、坐在位子上雙腳動、站在座位前跳、到場地中間自由跳等,幫助幼兒逐漸掌握、控制。在音樂方面,先讓幼兒用拍手感受;再用教師哼唱音樂節(jié)奏跟隨幼兒的動作,讓幼兒感受音樂和動作的關系;最后,播放錄音,讓幼兒跟隨音樂節(jié)奏做動作,從而逐步幫助幼兒熟悉和掌握音樂的節(jié)奏和動作的要領。
【實用的小班音樂教案合集7篇】相關文章:
【實用】小班音樂教案合集6篇04-21
【實用】小班音樂教案合集九篇04-06
【實用】小班音樂教案范文合集八篇02-27
實用的小班音樂教案九篇02-01
實用的小班音樂教案6篇01-21
實用的小班音樂教案5篇07-17
實用的小班音樂教案四篇06-20
實用的小班音樂教案4篇05-25
實用的小班音樂教案三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