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種瓜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蛤蟆種瓜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蛤蟆種瓜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錄音。
2、西瓜(哈密瓜、甜瓜)一只。
活動過程
一、傾聽故事。
1、出示西瓜(哈密瓜、甜瓜),請幼兒說出名稱,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有一只蛤蟆也想種瓜,我們來聽聽蛤蟆種瓜的故事。
二、播放故事錄音,請幼兒傾聽。
1.結合掛圖,講述故事第二遍。
2.蛤蟆見種子沒有長出來,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3.青蛙告訴蛤蟆,種子怎樣才會長出來?
4.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來發(fā)現了什么?它是怎么說的?
三、討論。
1.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嗎?
2.為什么蛤蟆會說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故事:蛤蟆種瓜
蛤蟆看見青蛙在種瓜,他也要種瓜。他剛把種子種在地里,就對種子喊:“種子,種子,快快長出來吧!”
過了一會兒,種子沒有長出來。蛤蟆又趴在地上大聲喊:“種子聽見了沒有,現在就長出來!”種子沒有長出來。青蛙跑過來,對蛤蟆說:“你那么大聲地喊,會嚇壞種子的。種子睡在地里,陽光照著它們,小雨澆著它們,慢慢就會長出來了!
到了晚上,蛤蟆又著急了。他說:“種子大概怕黑吧,我給你們講故事、唱歌。”蛤蟆點上蠟燭,給種子講了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唱了好多好多的歌。
蛤蟆講一會兒,看一看;唱一會兒,看一看。種子一直沒有長出來。蛤蟆累了,倒在地上“呼呼”睡著了,睡了很久很久。
“蛤蟆,蛤蟆,快起來,快來看你種的瓜。”青蛙叫醒了蛤蟆。蛤蟆往地上一瞧,哇,長出了許多青青的小苗。
青蛙說:“青青的小苗會慢慢長大,以后會結出許多許多瓜!备蝮〈蛄藗呵欠,說:“種瓜真不容易。
蛤蟆種瓜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這是一首四川民歌,知道四川方言中把青蛙稱做"蛤蟆",使幼兒通過數蛤蟆的嘴、眼、腿,對青蛙有出步的了解和認識.
2.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提高幼兒演唱技能,訓練幼兒用各種感官(耳聽旋律、眼看畫面、嘴說歌詞、身體動作)來感受歌曲的內容,增強幼兒的感受力和節(jié)奏感
3.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重點:
在熟悉歌曲之后,能夠會表演.
活動難點:
讓幼兒掌握歌曲的內容及其旋律.
活動準備:
環(huán)境布置(池塘),青蛙頭飾,錄音機,磁帶,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謎語引出-主題"青蛙"。
2聽音樂做模仿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
1問話方式.
2欣賞、示范、表演、比賽.
3欣賞青蛙的演變過程.
4觀看青蛙怎樣捉蟲從而進行品德教育.
結束部分:
幼兒扮成青蛙在布置好的池塘里盡情的玩耍、捉蟲等,自然結束本節(jié)課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獲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選材成功:沒有歌詞卻很有特色音響效果的律動!稊登嗤堋放渖弦皇子變狠^熟悉,且有瑯瑯上口有節(jié)奏的兒歌《數青蛙》,使音樂、語言與動作的結合得到最充分的表達,形成一幅青蛙邊歌邊舞的熱鬧完美圖景。
2、程序設計:采用聲勢活動練習→嗓音造型練習→動作造型練習→圖譜識記練習→游戲練習的方式引導幼兒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調動原有的經驗來學習新知識,使幼兒腦中的舊知識得到激活,進行重新組合與匹配形成新知識。
3、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始終遵循幼兒音樂活動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即幼兒是音樂活動的主體,活動設計就須從幼兒的興趣和音樂作品滿足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體現活動設計的靈活性和自主性。
蛤蟆種瓜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分角色演唱歌曲《青蛙和蛤蟆》
2、根據掌飾的暗示,明確各自的角色進行演唱。
活動準備:
1、青蛙、蛤蟆的掌飾各一個。
2、已認識過青蛙和蛤蟆,知道他們叫聲的區(qū)別。
活動過程:
一、在《小蝌蚪》歌曲音樂的伴奏下進教室。
1、復習歌曲,注意唱準歌曲中的節(jié)奏。
2、邊唱邊表演,用動作表現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
二、出示掌飾
1、說出是誰也來了?
2、他們各自的叫聲是怎樣的?
3、幼兒根據教師不規(guī)則的出示掌飾,發(fā)出他們相應的叫聲,
4、幼兒用雙手模仿掌飾的動作,邊與教師一起按歌曲音樂旋律唱歌曲。
三、學唱歌曲
1、教師和幼兒輕聲地跟隨歌曲音樂旋律學唱歌曲。
2、幼兒在教師的提示下練習歌曲。
四、分角色唱歌曲。
1、將全班幼兒分成兩部分,分別扮演青蛙和蛤蟆,在教師的暗示下,分角色演唱
2、教師交換掌飾位置,幼兒交換角色歌唱。
3、教師用指揮動作進行分角色歌唱。
4、幼兒嘗試做小指揮,指揮幼兒分角色演唱。
五、重復欣賞《小烏鴉愛媽媽》
“小蝌蚪找到了媽媽,快樂的唱起了歌。小烏鴉也在照顧他的媽媽,我們都來學學可愛的小烏鴉吧!”邊聽邊用動作即興表演。
蛤蟆種瓜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一、聲音造型荷塘歡歌
二、學唱歌曲花蛤蟆
三、表現歌曲花蛤蟆
教學目標:
一、通過學唱《花蛤蟆》,領會歌曲描繪的意境,感受當地兒童的生活情趣。
二、通過表現歌曲《花蛤蟆》培養(yǎng)學生音樂表現力及合作意識。
三、通過聲音造型《荷塘歡歌》培養(yǎng)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積極主動的表現歌曲是重點;聲音造型是難點。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頭飾(荷花、荷葉)、手巾花、打擊樂(雙響筒、木魚、蛙鳴筒、舞板)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快樂節(jié)奏三分鐘,引導學生用青蛙的叫聲來模仿各種節(jié)奏。
二、聲音造型游戲:荷塘歡歌
出示“荷花圖”:這么美的荷花池,到夏天的時候會有很多青蛙蛤蟆來與荷花做伴并唱歌,下面我們用青蛙的叫聲來營造“荷塘歡歌”的景象。
請同學們想好一個蛤蟆叫的節(jié)奏,師隨意點名模仿,看誰的節(jié)奏創(chuàng)作得最好。
請一名同學上臺像老師一樣指揮,師和其他同學坐在一起模仿。
三、學習歌曲《花蛤蟆》。
1、老師這里有首歌也是表現夏夜荷塘歡騰的景象的,請聽。(放錄音)
請你根據歌詞唱的內容描述花蛤蟆有趣的樣子。
邊聽歌曲邊請幾名同學把歌詞描繪的花蛤蟆畫到黑板上。
全班朗讀歌詞檢查各位選手的畫。
2、這首歌有幾處花蛤蟆的叫聲?請找出來。這些模仿蛤蟆的叫聲都用了哪種裝飾音?(倚音、下滑音)
跟琴學唱這四個樂句。
3、再聽歌曲,找出你已經聽會的樂句教大家唱一唱。
4、師生交流:你還有哪幾句不會唱,請大家來幫幫你。
跟琴唱不熟悉的樂句。
5、齊唱全曲。
6、歌唱前加入花蛤蟆叫聲投入演唱歌曲。
四、表現歌曲《花蛤蟆》。
1、自由選擇小組:歌唱組、表演組、打擊樂伴奏組。
2、分組設計、創(chuàng)作隊形、練習。
3、集體演繹。
4、評出優(yōu)秀表演隊、績優(yōu)秀創(chuàng)意隊。
五、結束。
聽曲出室。
蛤蟆種瓜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名稱:數蛤蟆(大班音樂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這是一首四川民歌,知道四川方言中把青蛙稱做"蛤蟆",使幼兒通過數蛤蟆的嘴、眼、腿,對青蛙有出步的了解和認識.
2.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提高幼兒演唱技能,訓練幼兒用各種感官(耳聽旋律、眼看畫面、嘴說歌詞、身體動作)來感受歌曲的內容,增強幼兒的感受力和節(jié)奏感
3.教育小朋友要從小愛護小動物.
活動重點:在熟悉歌曲之后,能夠會表演.
活動難點:讓幼兒掌握歌曲的內容及其旋律.
活動準備:環(huán)境布置(池塘),青蛙頭飾,錄音機,磁帶,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謎語引出-主題"青蛙"。
2聽音樂做模仿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
1問話方式.
2欣賞、示范、表演、比賽.
3欣賞青蛙的演變過程.
4觀看青蛙怎樣捉蟲從而進行品德教育.
結束部分:幼兒扮成青蛙在布置好的池塘里盡情的玩耍、捉蟲等,自然結束本節(jié)課.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獲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選材成功:沒有歌詞卻很有特色音響效果的律動!稊登嗤堋放渖弦皇子變狠^熟悉,且有瑯瑯上口有節(jié)奏的兒歌《數青蛙》,使音樂、語言與動作的結合得到最充分的表達,形成一幅青蛙邊歌邊舞的熱鬧完美圖景。
2、程序設計:采用聲勢活動練習→嗓音造型練習→動作造型練習→圖譜識記練習→游戲練習的方式引導幼兒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調動原有的經驗來學習新知識,使幼兒腦中的舊知識得到激活,進行重新組合與匹配形成新知識。
3、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始終遵循幼兒音樂活動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即幼兒是音樂活動的主體,活動設計就須從幼兒的興趣和音樂作品滿足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體現活動設計的靈活性和自主性。
蛤蟆種瓜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利用故事、游戲等形式,學習歌曲。
2.引導幼兒利用薯片筒,探索出不同的聲音來表現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3.在游戲情景中體驗同伴間的友好合作,感受音樂游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單數幼兒,因為加上老師正好雙數。便于游戲。
2.青蛙和蛤蟆的掌飾。以及節(jié)奏譜。
3.人手一個薯片桶、紗巾。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幾肢著地“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師來做個游戲,那聽好老師的口令,是“幾肢著地”?
二.主題活動
1.講故事導入(把歌詞內容融入進去)
2.學習歌曲①,引導幼兒討論青蛙與蛤蟆的叫聲“小朋友都想學它們的叫聲,那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出示道具)——傳遞游戲根據節(jié)奏,念讀:東邊來只青蛙(傳到念蛙的小朋友叫呱呱);西邊來只蛤蟆(傳到念蟆的小朋友叫咕咕),連續(xù)傳遞,重復這兩句話的節(jié)奏練習,把握“呱呱”和“咕咕”的節(jié)奏。
3.學習歌曲②,出示薯片桶,“這是什么?”“你能讓它發(fā)出聲音么?”引導幼兒用薯片桶的不同部位發(fā)出聲音,請幼兒拿出薯片桶,幼兒自由探索。然后讓每個幼兒都把自己發(fā)現的聲音表現一下,讓其它幼兒模仿!扒嗤芎透蝮∫埠芟矚g薯片筒的聲音,我們也給它們配上不一樣的聲音.首先請小朋友想一想,青蛙是怎么走路的?(跳)出示青蛙跳的節(jié)奏,教師選取幼兒探索出來的聲音打節(jié)奏,”蛤蟆是怎么走路的”(爬)出示蛤蟆的節(jié)奏× ×,教師配上聲音.引導幼兒觀察兩種節(jié)奏的不同.教師邊唱邊打擊薯片桶,帶領幼兒學習“青蛙在跳.蛤蟆在爬”這兩句歌.
4.完整演唱我們已經編好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先來聽老師唱一唱吧!芭渖鲜砥啊薄澳銈兿氩幌雭硗嬉煌妗睅ьI幼兒演唱歌曲。最后一句,讓幼兒與旁邊的好朋友,握握手。
5、分角色表演出示兩種顏色的紗巾,分別代表青蛙和蛤蟆。讓幼兒戴上并加上動作表演,在間奏的部分換舞伴。
三.放松練習“小青蛙,小蛤蟆,你們的朋友找到了嗎,那跟著我到田野里去走一圈吧。《蝸牛舞》
蛤蟆種瓜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旋律及歌詞,用對歌的形式較清楚地學唱歌詞,唱準6 1 6 1 2之處。
2、在問答游戲活動中,學習記憶歌詞內容。
3、在學歌過程中,體驗與教師對歌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蛤蟆圖片。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圖片,進一步感知蛤蟆的外形特征,在教師的提問引導下,對歌曲有初步的興趣。
師:小朋友,看這是誰?再仔細看看,蛤蟆長得什么樣?
師:那老師出幾個問題,看看你們能不能回答出來。
2、幼兒與教師玩問答游戲,初步學習有節(jié)奏地念歌詞。
。1)師:一只蛤蟆幾張嘴?(幼兒答:一只蛤蟆一張嘴)
師:接下來我會提什么問題?
幼兒猜測問題。
師:幾只眼睛幾條腿?(幼兒答:兩只眼睛四條腿)
還會有什么問題呢?
幼兒繼續(xù)猜測。
師:蛤蟆怎樣跳下水呀,蛤蟆跳下水叫的啥,蛤蟆跳下水叫的啥?
教師揭示歌詞:乒乒乓乓跳下水呀,蛤蟆跳下水叫爸爸,蛤蟆跳下水叫媽媽。
。2)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學習有節(jié)奏的念歌詞:乒乒乓乓跳下水呀,蛤蟆跳下水叫爸爸,蛤蟆跳下水叫媽媽。(教師完整的提問,幼兒完整的回答)
。3)在教師的提問引導下,明確蛤蟆叫聲處的歌詞及節(jié)奏。
師:蛤蟆是怎樣叫的呢?呱呱,咕兒呱。
幼兒有節(jié)奏地念蛤蟆叫聲:呱呱,咕兒呱。
(4)教師請個別幼兒進行問答游戲。
3、完整地演唱歌曲讓幼兒欣賞。教師先完整地演唱第一段,再完整地演唱第二段。
教師唱到“蛤蟆跳下水”的地方與幼兒互動,讓幼兒跳進手做成的水里。
4、幼兒用對歌的形式學唱歌曲。
(1)、唱著問,幼兒唱著答,練習對歌。
。2)、師生跟隨琴聲,練習問答式對歌。
5、幼兒分組隨琴聲練習對歌。
幼兒兩兩商量,一問一答。
6、與客人老師進行互動。
幼兒問,老師們回答。
活動反思:
活動中為了達到第一個目標:唱準6 1 6 1 2之處。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與幼兒一起玩青蛙跳水的游戲。請每個幼兒用手指來做蛤蟆跳水的動作,我的手做湖面,與幼兒互動,幼兒一個個的跳的同時,我在唱著“蛤蟆跳下水”的樂句。幫助幼兒在游戲中保持傾聽的興趣。因此幼兒在演唱過程中,基本上都能唱準這一樂句。由于幼兒在平時習慣了用一些簡單的語句回答問題,因此幼兒在回答第一句時“一只蛤蟆幾張嘴”時總是會忘記“一只蛤蟆一張嘴”中的“一只蛤蟆”而用“一張嘴”來代替,在歌曲中間部分的`3、4兩句樂句后面和前面部分都是“蛤蟆跳下水”,幼兒又只唱一句,這是我預先沒有猜測到的。如果在這里我的提示性動作能夠明確些,能夠幫助幼兒比較完整地演唱歌曲了。
當我請許恩琦上來和我一起對唱時,他在第4樂句停頓了一下,而劉宇軒馬上用太好的口氣幫助其糾正,第二次當我請劉宇軒來演唱時,他同樣也范了相同的錯誤,而同伴沒有糾正他而是耐心地等待他想出正確的歌詞。我抓住時機讓他體會這種感受。本次活動也因此升華了教育的價值。
蛤蟆種瓜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養(yǎng)成愛洗澡、愛干凈的好習慣。
2、幼兒嘗試自主表現青蛙和蛤蟆的不同外形特征。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彩色皮紋紙、油畫棒、鉛筆。
知識經驗準備:觀看青蛙和蛤蟆的圖片,觀察不同的外形特征。教師掌握油畫棒邊緣手抹法。聽過《灰蛤蟆和綠青蛙的故事》。
空間準備:活動室可播放ppt。
活動過程
一、情境感知
1.圖片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小朋友我們都知道灰蛤蟆和綠青蛙是一對好朋友,它們有著大的腦袋,大大的眼睛,寬寬的嘴巴,鼓鼓的肚皮,走起路來蹦又跳。(我可以一邊比劃,一邊讓孩子們說)
——他們除了樣子一樣,還有一樣的地方么?(哦原來他們還是捉蟲的高手,保護莊稼人類的好朋友呢。
2.幼兒觀察灰蛤蟆和綠青蛙的特征區(qū)別。
——那小朋友們再看一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呢?(蛤蟆身上有疙疙瘩瘩的)
——原來啊灰蛤蟆不愛洗澡,他身上疙疙瘩瘩,灰頭灰臉的。而綠青蛙可愛干凈了,所以身上滑溜溜,綠油油的。(我們可要學習小青蛙愛干凈)
二、組織教學
教師講解“青蛙”作畫要點。
——讓我們把這一對好朋友都請到我們的畫紙上來吧。
——我們先畫一個大大的青蛙腦袋。(開啟我們的小火車嘟嘟嘟的往前走,慢一點不要緊,記住小線頭要拉好手)
——再畫青蛙鼓鼓的肚子。(畫的不圓不要緊,慢一點)
——青蛙的眼睛大大的,鼓鼓的。眼珠不要忘記哦(除了向前看還可以向左看看、向右看看、向上、向下都可以)
——青蛙的大嘴巴是寬寬的(可以讓它們張開大嘴巴唱起歌)
——青蛙身上滑溜溜,綠油油,所以我們要用綠色油畫棒沿著邊緣給青蛙穿上綠衣服(小手使勁握住油畫棒,慢慢的往前走,要用力哦,向開啟小火車一樣,可不能偏離了軌道呀,要不然會發(fā)生危險的哦。)
2.引導幼兒區(qū)別“青蛙”與“蛤蟆”的不同特征。
——灰蛤蟆不愛洗澡,他身上疙疙瘩瘩,灰頭灰臉的。(疙瘩有大也有小,除了身體有,頭上、胳膊、腿上都會有,不要忘記哦)
——老師準備已畫好的圖片給大家看。(好朋友要頭碰頭,肚子靠在一起,好朋友還可以一起做游戲呢)
——它們玩的好開心呀,你們想不想把這對好朋友也請到你的畫紙上呢?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青蛙和蛤蟆的外形表現,注意線條要接住。
——先畫一個大大的腦袋。
——再畫它們鼓鼓的肚子,它們的眼睛可大了,還有一個寬寬的嘴巴。
——線條要接住哦,不要畫出頭了。如果不小心畫錯了,別著急,動動腦筋想個辦法改一改,這樣你們就學會“添加修改法”了。
難點:區(qū)別青蛙、蛤蟆表現方法。
——綠青蛙最愛干凈了,所以身上滑溜溜,綠油油的,可漂亮了。
——灰蛤蟆不愛洗澡,它身上疙疙瘩瘩,灰頭土臉的。
——油畫棒沿著邊緣給他們穿上衣服,灰蛤蟆和綠青蛙哪里長得不一樣,用顏色大膽表現。
三、欣賞作品
——小朋友你們知道小伙伴的畫里哪只是青蛙哪只是蛤蟆么?為什么?
——小朋友平時要不要干凈漂亮?我們向誰學習呢?那我們要不要經常洗澡?
反思:
整節(jié)課孩子們表現的還是很不錯的,能積極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大膽的畫出二者不同的地方。
在導入部分,我問幼兒:“請你找出綠青蛙和灰蛤蟆不同的地方?”這下好了,小朋友們開始暢所欲言,孩子們確實觀察的很仔細,“老師他們的爪子不一樣”,這下給我蒙了,這和這節(jié)課無關啊,我只好硬著頭皮說“你看的真仔細”“灰蛤蟆的腳有尖”這也沒錯,但是我的重點不是在他們的爪子上。
蛤蟆種瓜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數蛤蟆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童謠,它選取了生活中一種常見動物,表現了它們可愛的形象,襯詞的運用也很有特色,不僅增添了民歌風味,而且使兒歌結構更加完整。通過學習《數蛤蟆》讓幼兒體會民間童謠的特點。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童謠,理解童謠內容并學習創(chuàng)編童謠。
2.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編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道青蛙是益蟲,教育幼兒從小愛護青蛙。
活動準備:
視頻 玩具蛤蟆 蛤蟆的叫聲 歌曲《數蛤蟆》
教學過程:
一、放錄音,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幼兒:聽一聽是誰在叫?
二、放視頻,請幼兒欣賞。
1、提問幼兒:圖上有什么?它們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本領?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
2、教師小結:青蛙還有一個名字叫蛤蟆,蛤蟆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它會捉害蟲幫助我們保護莊稼,我們要愛護它,別傷害它。
三、引導幼兒學習童謠。
1、出示一只蛤蟆,請幼兒說說蛤蟆的特征。
(1)提問幼兒:一只蛤蟆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
(2)引導幼兒完整說第一段童謠。
2、出示第二只蛤蟆。
(1)教師提問幼兒:現在是幾只蛤蟆?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撲通幾聲跳下水?
(2)引導幼兒完整說第二段童謠。
3、教師引導幼兒完整誦讀整首童謠。
四、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童謠。
1、出示第三只蛤蟆,教師提問幼兒:現在是幾只蛤蟆?幾只眼睛幾條腿?撲通幾聲跳下水?
2、引導幼兒把創(chuàng)編好的童謠連起來朗誦一遍。
3、引導幼兒給童謠取名字。
五、復習童謠。
1、引導幼兒復習童謠一遍,教幼兒用方言說一遍童謠。
2、小結: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蛤蟆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所以,我們要保護它。還學會了朗誦童謠,又有了新的本領,你們真棒。
六、結束部分:放音樂《數蛤蟆》,師幼一起朗誦童謠。
活動延伸:請家長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觀察并了解蛤蟆。
附童謠:數蛤蟆
一只蛤蟆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
撲通一聲跳下水。兩只蛤蟆兩張嘴,
四只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
蛤蟆種瓜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篇10
游戲目標:
1、引導幼兒用歌聲和動作感受春天的美景。
2、能跟隨歌曲有節(jié)奏的進行游戲。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游戲準備:
音樂磁帶
游戲過程:
1-4小節(jié):由一部分幼兒扮演下雨的動作。
5-8小節(jié):由一部分幼兒扮演種子。
在場地中間自由做動作。隨著音樂種子做慢慢長大的動作。
交換角色扮演。
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年齡小,對角色游戲很感興趣,他們喜歡把自己扮演成各種小動物和老師一起做游戲,尤其喜歡能在游戲情節(jié)中加入“大灰狼、大老虎”等角色, 來滿足心理受刺激的需求,因此,我設計了音樂游戲《小白兔和大灰狼》想讓幼兒在感知游戲情節(jié)的同時,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并能感受音樂游戲所帶來的樂趣。
【蛤蟆種瓜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語言教案《蛤蟆種瓜》06-26
《蛤蟆種瓜》小班語言教案11-29
蛤蟆種瓜小班語言活動設計12-21
蛤蟆種瓜主題小班語言活動設計范文03-21
數蛤蟆小班語言活動教案03-22
幼兒園大班語言種瓜教案01-13
大班語言《種瓜》教案03-17
小班音樂教案:種瓜01-11
種瓜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