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慌張張的莎莎》大班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慌慌張張的莎莎》大班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慌慌張張的莎莎》大班教案 1
一、分析教材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
《慌慌張張的莎莎》是一個來自幼兒生活的小故事,描寫了一個慌慌張張、拖拖拉拉的小姑娘形象,像鏡子一樣反應了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很多幼兒的行為,現(xiàn)在的幼兒自己能力普遍較差,凡事都要父母代辦,所以本次活動,我將引導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續(xù)編故事,并且讓幼兒懂得做事有序有條理,物歸原處,保持環(huán)境整潔能給生活帶來方便的道理,鼓勵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活動目標
根據(jù)以上我對教材內容的分析以及大班幼兒知識、能力的發(fā)展水平,我主要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設計了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故事內容,了解莎莎從起床到上學的全過程,結合生活經(jīng)驗,討論、分析莎莎遲到的原因。(重點)
2、能力目標:能用連貫完整的語言續(xù)編莎莎改正缺點后的故事。(難點)
3、情感目標:懂得做事有條理就不會慌亂,養(yǎng)成晚上睡覺前整理自己生活和學習用品的好習慣。
三、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活動目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主要做了以下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活動前豐富幼兒上小學前的相關經(jīng)驗。
2、物質準備:故事情境錄像、莎莎的圖片。
四、教法
著名教育家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應該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恰當?shù)倪\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幼兒的發(fā)展,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將運用以下教法:
1、直觀形象法:運用圖片直觀形象的展示以及錄像的播放,讓幼兒仿佛置身在莎莎慌慌張張的早晨的故事情節(jié)中,讓幼兒能直觀的感知故事,以幫助幼兒更加深入的了解故事內容,了解莎莎從起床到上學的全過程。
2、問題討論法:結合故事情節(jié)設計有效的提問,如:莎莎在早晨都做了什么事情?莎莎在什么時間收拾書包?莎莎為什么會遲到?等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語言來講述回答問題,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五、學法
根據(jù)《綱要》精神,教師應該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會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運用以下學法,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1、觀察法:讓幼兒在觀看直觀形象的錄像中能夠更好、更加形象的理解故事內容。
2、交流討論法:主要是引導幼兒針對提出的問題,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學習,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在說一說的輕松氛圍中掌握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并且懂得做事有條理就不會慌亂,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晚上睡覺前整理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用品的好習慣的道理。
六、活動過程
最后我來說一下我的活動過程針對本次活動我設計的目標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談一談,師幼談話,導入活動。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以談話的形式帶領幼兒輕松的進入活動,以上學前應該做什么為主題,喚起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為下面的教學活動做好鋪墊。接下來我會出示莎莎的圖片,向幼兒介紹:小朋友們,有一個小朋友,瞧!就是她,她叫莎莎,是一個小學生,她會發(fā)生生命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導入活動。
(二)看一看、聽一聽,播放故事錄像,讓幼兒直觀形象的感知理解故事內容,引導幼兒學會用觀察的方法來學習。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完成我的第一個目標,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點,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我運用直觀形象法,播放第一部分錄像(從故事開始到再不走就遲到了),讓幼兒仿佛置身在莎莎慌慌張張的早晨的故事情節(jié)中,直觀的感知故事內容,接著我會運用問題討論法向幼兒拋出問題:莎莎都做了什么事情?她是怎么做的?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語言來回答問題,學說慌慌張張,理解慌慌張張的意義,感知體驗莎莎的慌慌張張。
2、接下來同樣運用直觀形象法,想幼兒播放第二部分錄像,同樣讓幼兒運用觀察法直觀的感知莎莎的慌慌張張,進一步理解莎莎遲到的原因,同樣的我會運用問題討論法,向幼兒拋出問題:莎莎在什么時間收拾書包?她還與哪些事情沒有做?為什么媽媽讓她做完再去上學?莎莎為什么會遲到?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語言來回答問題,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ㄈ┚幰痪帲龑в變豪m(xù)編故事,讓幼兒懂得做事要有條有序,養(yǎng)成晚上睡覺前整理自己生活和學習用品的好習慣。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完成我的第二個目標,解決本次活動的難點,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我會運用問題討論法向幼兒提出問題:這天晚上,莎莎回家后,她會怎么做?第二天早上她還會遲到嗎?來引導幼兒根據(jù)故事內容,運用交流討論法,分組交流討論,并且能用連貫完整的語言續(xù)編故事。
2、情感升華,組織幼兒交流討論:如果你是一名小學生應該怎么做?來引導幼兒懂得要養(yǎng)成晚上睡覺前整理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用品的好習慣。
。ㄋ模┚氁痪殹⒅v一講,分組練習講述自己續(xù)編的故事。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主要將幼兒分為四組,每組四個人,來練習講述自己組所續(xù)編的故事,之后我會請每個組選出一個代表來講述自己組所續(xù)編的故事。
綜上所述,通過對幼兒的理解,以及直觀形象法等教法的運用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預見能基本完成我的活動目標,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慌慌張張的莎莎》大班教案 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恰當?shù)脑~語描述莎莎的動作表情。豐富詞匯:慌慌張張。
2.能結合錄像,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講述莎莎遲到的原因。
3.懂得做事要有條理,為上小學做準備。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幼兒活動時遵守秩序的觀念。
活動準備
情境錄像,豐富幼兒上小學前的相關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與幼兒談話,引入主題
師:過一段時間,小朋友就要上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了,你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有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叫莎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關于她的故事。
二、分段播放情境錄像,幼兒觀看并講述
1.播放第一段
觀看前要求:請小朋友仔細觀看,莎莎在什么時間做了哪些事情?她是怎樣做的?
(1)觀看后提問:莎莎在什么時間做了哪些事情?她是怎樣做的?
(2)引導幼兒進一步講述(莎莎起床后先穿什么?她是怎樣找襪子的……豐富詞匯:慌慌張張)
(3)幼兒討論并完整講述
(4)情感提升:引導幼兒談談怎樣做就能避免上學前慌慌張張。
2.播放第二段
觀看前要求幼兒注意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以及莎
莎和媽媽之間說的話。
(1)觀看后提問: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莎莎和媽媽之間會說些什么?
(2)引導幼兒進一步講述(收拾書包時,媽媽會對莎莎說些什么?來到學校門口莎莎不用說話就會有人給她開門嗎……)
(3)請幼兒完整講述,鼓勵幼兒講評。
(4)情感提升:莎莎在上學出門前收拾書包合適嗎?應該什么時間收拾?她還有哪些事沒有做?為什么媽媽沒讓她做完再去上學?遲到有什么不好?
3.討論莎莎遲到的原因
(1)討論:莎莎為什么會遲到?她該怎么做?
(2)共同小結:每天晚上睡覺前要把第二天需要的東西整理好,就不用慌慌張張找這找那了。
三、鼓勵幼兒完整講述
1.同伴間互相講述,教師指導。
2.幼兒個別講述,鼓勵幼兒講評。
3.情感提升:你覺得你成為小學生后會怎樣做?
四、幼兒看改變后的.莎莎
莎莎遲到后心情特別難受,后來她怎樣了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附講述參考:
慌慌張張的莎莎
“莎莎.快起來!起來,穿衣服了!”媽媽對莎莎喊。莎莎醒過來,可她不想起床,還想再躺一會兒。
“莎莎,起來!再晚就來不及了!”媽媽又高聲喊起來。莎莎沒辦法,只好起來。先穿襪子,一看,襪子不見了。
“我的襪子在哪里?”莎莎喊起來。媽媽和莎莎一起找。椅子上——沒有.地上——沒有,沙發(fā)上——還是沒有。
媽媽抱起被子一抖,啊呀!找到了.就在被窩里呀。
該穿鞋子了?墒切釉谀膬耗?桌子下面——沒有,床底下——也沒有!霸诖芭_上呢!”媽媽生氣地喊起來。
莎莎就這樣慌慌張張地找襪子、找鞋子、找衣服,不停地找。
媽媽看急地喊:“快走!再不走,就要遲到了!”
“不行!我的書包還沒收拾呢!”莎莎慌了神,手忙腳亂地收拾起來。書本、作業(yè)簿、鉛筆盒……莎莎找一樣往書包里塞一樣,慌慌張張拿上書包。
“媽媽!我還沒吃早飯!”“帶上面包和牛奶,快走吧!”媽媽一邊看手表,一邊喊。
莎莎跟著媽媽出了門。一邊走,一邊啃面包、喝牛奶。她忽然想起來,自己還沒刷牙、洗臉呢?伤匆妺寢屢荒樕鷼獾臉幼,什么話也不敢講。
“每天早上。都是這么慌慌張張的!”媽媽生氣地對莎莎說。
莎莎聽見遠處傳來上課的鈴聲,她的心慌得“怦怦”亂跳!霸愀!今天又遲到了!
“你知道為什么你每天都這么慌慌張張嗎?”媽媽問莎莎。
活動反思
在講述完一遍故事后,我通過提問讓孩子先回答再討論,最后小結:每天睡覺前應該把第二天需要的東西都整理好、準備好,需要的時候一找就能找到。
最后一環(huán)節(jié)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jīng)驗續(xù)編故事。老師給幼兒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放手讓幼兒大膽講述的莎莎是怎樣做事情的,同時讓幼兒明確了方向,知道今后我上學要怎樣做,怎樣整理自己的物品。
《慌慌張張的莎莎》大班教案 3
活動目標:
1.觀察并講述圖片內容,知道做事有條理,就不會慌亂。
2.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事件的過程。
活動準備:
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25-30頁《慌慌張張的莎莎》。
活動過程:
一、莎莎的故事
有一個孩子名字叫莎莎,她做事慌慌張張的,我們完整聆聽故事。
觀察圖一,看著掛在墻上的時鐘,現(xiàn)在幾點?莎莎在做什么?這個時候 她應該做什么?
觀察圖二,莎莎一起床,慌慌張張的在找些什么?襪子在哪里找到的?
觀察圖三,莎莎在哪里找的鞋子?其實,鞋子在哪里?
觀察圖四,墻上的鐘走到幾點了,莎莎正在收拾什么?書包應該在睡覺前收拾還是早上收拾?
觀察圖五-圖六,莎莎還沒吃早飯,可是已經(jīng)來不及了。莎莎只好在路上,還是在家里吃早飯?
莎莎每天都這樣慌慌張張的,媽媽會生氣嗎?
莎莎為什么會慌慌張張?
二、如果你是莎莎
莎莎每天這么慌慌張張的`,你們是這樣的嗎?
如果你是莎莎,你會怎么做呢?
三、活動小結
每天睡覺前把第二天需要的東西都整理好,就不會像莎莎那樣慌慌張張的這個找不到,那個找不到了。
《慌慌張張的莎莎》大班教案 4
活動目標:
1、觀察并講述圖片內容,知道做事要有條理,就不會慌亂。
2、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事件的過程。
活動過程:
一、莎莎的故事。
1、引導幼兒觀察圖一。
2、教師:看看掛在墻上的時鐘,F(xiàn)在幾點鐘?莎莎在做什么?這時候她應該在做什么?
教師小結:現(xiàn)在六點半了,莎莎還在睡覺,這時候她應該要起床啦!
3、觀察圖二。
教師:莎莎一起床,慌慌張張在找什么?襪子和鞋子在哪里找到的?這時幾點鐘了?
教師小結:莎莎一起床,慌慌張張在找襪子、鞋子,襪子和鞋子分別在被窩里、窗戶上找到的。這時8點鐘了。
4、觀察圖三。
教師:莎莎背著書包,跨出大門的.時候幾點鐘了?她為什么還要拿著一個點心出門去?莎莎會遲到嗎?
教師小結:莎莎背著書包,跨出大門的時候已經(jīng)快9點了。因為她沒時間吃早餐,只好拿著一個點心出門去,莎莎肯定會遲到的。
5、教師:莎莎為什么會慌慌張張?
教師結合孩子的回答小結:因為莎莎的東西亂丟,在睡覺前沒有準備好第二天要用的東西。所以莎莎會慌慌張張的。
請幾名幼兒將三張圖片的內容連成一個小故事。
教師再把故事完整的說一遍。
二、如果你是莎莎。
1、教師:莎莎每天這么慌慌張張,你們是這樣的嗎?
教師結合孩子的回答小結:莎莎每天這么慌慌張張,你們可不能這樣,我們馬上就要上小學啦,養(yǎng)成這種習慣是不好的。
2、教師:如果你是莎莎,你會怎么做呢?
(幼兒結伴交流后,進行講述)
3、共同小結:每天睡覺前把第二天需要的東西都整理好,就不會像莎莎那樣慌慌張張,這個找不到,那個找不到了。
三、課后延伸:
教師:如果莎莎改掉了壞習慣,不再那么慌慌張張了,結果又會怎樣呢?請你們下課后和好朋友說一說吧。
收拾材料,結束本次活動。
《慌慌張張的莎莎》大班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通過故事《慌慌張張的莎莎》讓幼兒了解做事情要有條不紊、有計劃地進行,學會保持冷靜、不慌張。
認知目標:理解故事內容,能夠復述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并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
技能目標: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角色扮演等活動,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學準備
《慌慌張張的莎莎》繪本或圖片。
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書包、鬧鐘、鞋子等。
多媒體教學設備,用于播放故事視頻或音頻。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
開始課堂之前,與幼兒進行簡單的'互動,詢問他們平時做事情是否慌張,以及慌張時會有哪些表現(xiàn)。
引出故事主題:“今天我們要聽一個關于慌張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慌慌張張的莎莎》!
2. 呈現(xiàn)故事
使用繪本或圖片向幼兒展示故事《慌慌張張的莎莎》。
教師講述故事,注意語速適中,表情生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在講述過程中,適時提問,引導幼兒思考并回答問題。
3. 理解故事
故事講完后,與幼兒一起回顧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并討論莎莎為什么會慌張。
引導幼兒思考:如果我們像莎莎一樣慌張,會發(fā)生什么事情?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慌張?
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和想法,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4. 角色扮演
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出一名幼兒扮演莎莎,其他幼兒扮演莎莎的家人或朋友。
小組內討論并設計莎莎一天的行程,包括起床、洗漱、吃早餐、上學等環(huán)節(jié)。
角色扮演開始,教師觀察并指導幼兒進行表演。
表演結束后,組織幼兒進行互評,指出表演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
5. 總結
與幼兒一起總結今天的課程內容,強調做事情要有計劃、有條不紊、不慌張。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一道理,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6. 延伸活動
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幼兒回家后與家長一起制定一份日常作息計劃表,并嘗試按照計劃表進行生活。
在后續(xù)課程中,組織幼兒分享自己的計劃表執(zhí)行情況,并討論如何更好地執(zhí)行計劃。
四、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個幼兒的表現(xiàn)和反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
注重幼兒的實際操作和體驗,讓他們在親身參與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鼓勵幼兒多思考、多表達,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慌慌張張的莎莎》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慌慌張張的莎莎》教案04-17
大班語言教案慌慌張張的莎莎!11-16
我家的小魚匡莎莎作文09-11
白兔莎莎過生日作文10-19
迪莎的生日02-20
金莎《諾》的歌詞10-10
金莎的《諾》歌詞10-16
【集合】迪莎的生日02-20
“麥莎”臺風來了作文10-07
金莎他不愛我歌詞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