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巨人貝多芬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走進文本,感受貝多芬,體味貝多芬的精神感召力
2. 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穿插朗讀指導
教學重點:
感受貝多芬的精神感召力,啟迪學生應該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挫折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師:來看一下這里出現(xiàn)的文字,你覺得應該用什么形式來讀?我們一起來用你的第一感覺來讀一下。
生齊讀。
師:你為什么采取這樣的語氣語調(diào)來讀?
生答,并背誦。
師:這就是貝多芬自己對生活的宣言,音樂家也正是按著他的宣言去生活,去奮斗的,帶著戰(zhàn)斗的宣言,我們一齊走進音樂家的心靈世界。
二、 課文品讀
1. 化身為文章中的一個人物,以人物的身份向同學介紹貝多芬,搭建巨人和同學之間的心橋。
師:以往我們都站在文章外鑒賞文章,今天我們換一種方式學習課文,讓我們化身為課文中的人物,用人物的語言告訴我們的同學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為“巨人”和同學之間搭一座心橋。
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物,重新調(diào)整位置,分小組討論。
學生向同學介紹討論所得。
教師準備:
女傭:心地善良、性格孤僻、生活簡樸孤獨、處境艱難、自立自強
客人:他是一個可敬的人,在諸多的生活重壓下能夠創(chuàng)造如此奇瑰的音樂;但他又是一個可憐的人,在他的創(chuàng)作道路上,他有太多的磨難卻少了人們的理解,我要把他的真實的好靈魂告訴眾人,讓大家都能理解我們偉大的音樂家,他不僅僅只有厭世和孤僻。
貝多芬:誰能知道我的孤獨和苦悶,在這個寂滅的世界里;誰能懂得我的孤獨和苦悶,在這個缺少溫情的世界里。只有音樂一直那么忠實地跟隨著我,于是我在音樂里抒發(fā)我的孤獨和苦悶,抒發(fā)我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可誰能讀懂我的音樂,誰能?只有音樂才是我永遠的知音。
2. 提問、反思
師:橋梁已經(jīng)架起,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走近了“巨人”,在對話的過程中,還有什么疑惑嗎?
生問,生答,師點撥。
教師準備:
“你們竟敢到獸穴里抓老獅子的毛”——體現(xiàn)貝多芬在嚴肅的外表下有一顆幽默善良的心靈,使得他能夠在被打擾的情況下這樣表達他的吃驚。
“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其一、透露出他對大自然的向往,向往那種純凈和諧的環(huán)境,暗示出這個時候的他處境不佳;其二、同時也透露出他自己對現(xiàn)狀的深深地無奈,樹可以諦聽大自然的.聲響,而他作為一個人,卻跟人世遠遠的隔離了……
“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永恒指的是浸透貝多芬心靈的音樂。可以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去理解,也可從摯愛的角度去理解。
“聽我心里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一分鐘內(nèi)希望寫出的音樂!”——貝多芬創(chuàng)造的音樂蘊涵著貝多芬整個的生命和熱情,樂隊無法很好的解讀貝多芬的心靈,因此他們無法完美地表達音樂家心靈的律動和生命的節(jié)奏。
……
師:學到這個時候,讓我們靜靜地思考一會,你覺得貝多芬身上最感動你的地方是什么?
生生交流。
師:是的,貝多芬之所以偉大,就在于他能在無聲的寂滅中創(chuàng)造音樂的輝煌,他能用痛苦譜寫“永恒”的快樂,他深深地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成了命運的主宰者。正是貝多芬這樣的堅韌不屈成就了音樂史上的一位巨人,他永遠值得后人緬懷、追憶。
3. 貝多芬的啟示
這個時候,你從貝多芬身上獲得什么啟示?
生答。
師:讓我們牢牢記住那成就巨人的原因,也希望我們在座的有一天就會出現(xiàn)巨人。
三、 結(jié)束
大家還能記住貝多芬對生活的宣言嗎?
讓我們在齊背中結(jié)束這堂課。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設計02-26
音樂巨人貝多芬語文教案08-04
貝多芬的音樂世界12-02
莫扎特與貝多芬音樂的區(qū)別是什么12-16
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簡介08-31
貝多芬抒情作文10-28
貝多芬的啟示作文01-29
感悟貝多芬作文550字10-23
《貝多芬傳》觀后感范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