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勵志感人電影《世界屋脊的歌聲》觀后感
乍看影片《世界屋脊的歌聲》,就是一個北京青年吳小遠在藏區(qū)支教的故事。然而,創(chuàng)作者十分智慧地將這一常見的題材賦予了民族融合的視野和現(xiàn)實主義的意味,生動形象地闡釋了中國夢的主題,傳遞出正能量的精神特質(zhì),可謂舉重若輕。以下是小編帶來的世界屋脊的歌聲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世界屋脊的歌聲觀后感(一)
剛剛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山東小伙吳小遠(王仁君飾)意外留在西藏教藏族孩子們唱國歌。待他從西藏回到山東才得知合伙人攜款而逃,在吳小遠惱火、郁悶、迷失之際,善良的西藏朋友讓他感受到溫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吳小遠的故事打動了很多人,女友秦沫沫(孟麗[2]飾)從最開始的不理解變成了大力支持,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西藏那片純凈的地方,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以不同的形式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劇中,吳小遠因為自身的現(xiàn)實困境一次又一次地失信于孩子們,但是洛桑校長和學生們卻始終不離不棄。吳小遠從一開始的被動留下,到被孩子們的行為所感動,到成為一名志愿支教者,最終在他的幫助下,孩子們實現(xiàn)了到天安門唱國歌的夢想。
《世界屋脊的歌聲》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該片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滿了社會正能量。電影沒有僅僅在援助上做文章,而是深入挖掘那片高原上藏族同胞們對祖國的摯愛之情,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大團結(jié),同聲唱響中國夢”的主題升華。
《世界屋脊的歌聲》拍攝主要在山東省泰安市和西藏自治區(qū)兩地進行。雄偉壯麗的泰山、博大精深泰山文化與雪域高原純凈圣潔的自然風光巧妙融合,描繪出一幅各民族團結(jié)和諧、共同繁榮進步的美好畫卷。
《世界屋脊的歌聲》由多次榮獲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的國家一級導演王文杰執(zhí)導,編劇張華鋒、呂品品,主演王仁君、孟麗、羅丹(藏)、索朗旺姆(藏)。電影講述的是代表單位赴西藏送教具的青年小伙吳小遠幾經(jīng)波折成為一名志愿者進藏支教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在與藏族師生的交往中從一個幫助者、幫教者同時也變成了受助者、受教者。
世界屋脊的歌聲觀后感(二)
乍看影片《世界屋脊的歌聲》,就是一個北京青年吳小遠在藏區(qū)支教的故事。然而,創(chuàng)作者十分智慧地將這一常見的題材賦予了民族融合的視野和現(xiàn)實主義的意味,生動形象地闡釋了中國夢的主題,傳遞出正能量的精神特質(zhì),可謂舉重若輕。
主人公吳小遠的生活靠富二代女友秦沫沫的經(jīng)濟支撐。他只是偶然替朋友到藏區(qū)贈送教具,壓根沒想留在偏遠又貧困的瓦座小學當老師,只是因為延誤了回京的班車,在校長洛桑的勸說下,才勉強決定暫時留下來教小學生唱漢語國歌。影片選取了這個獨特的起點,情節(jié)的主線沿著吳小遠一波三折兩赴西藏的經(jīng)歷展開。
起先吳小遠并沒有教孩子們漢語歌詞,只是應付地教孩子們用“當當當”來唱國歌的樂譜,在洛桑的嚴厲批評下,他為能盡早回京,靈機一動向孩子們順口許諾:只要在國歌比賽中獲獎,就帶大家去北京天安門前唱國歌!然而,他的許諾竟成了一句謊言,當孩子們比賽真的獲獎時,小遠卻回北京了,臨走時他把電腦上在河邊唱國歌的孩子們的照片背景換成了天安門。影片圍繞誠信的線索,鋪陳出洛桑與小遠關系的變化。洛桑氣憤地跑到北京,指責小遠用謊言欺騙了孩子們,他說:“一個堂堂的男子漢把信譽丟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這句話點醒了小遠,讓他悟到了承諾和尊嚴在人生中的意義。小遠在病重時得到洛桑、洛桑女兒卓瑪以及孩子們的無私救助與關懷,他們不僅是小遠的救命恩人,而且更促使小遠的精神發(fā)生蛻變,他逐漸明白了依靠秦家父女的恩賜,生活毫無尊嚴;他意識到不能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哪里還有誠信可言。于是,他忍受著女友與他分手的痛苦,毅然回到瓦座小學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當沫沫依仗自己有錢要包車將孩子們拉往北京時,又是洛桑教導孩子們同時也是告誡小遠,必須堅持用自己的勞動掙路費。最終,小遠和孩子們拒絕了有錢人的施舍,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了去北京唱國歌的夢想。從被動留在西藏到和洛桑、卓瑪、孩子們產(chǎn)生割舍不下的情感再到自己的精神世界發(fā)生變化,這些正是小遠內(nèi)心對于人生價值不斷追尋的生命體驗。當小遠把個人夢想與社會需要聯(lián)系起來,他才是一個通過勤奮勞動自食其力的快樂青年。影片昭示出個人夢想與中國夢想相統(tǒng)一的時代精神。
影片運用低視點來描畫洛桑的高境界,他雖然過著艱苦、貧窮的生活,但他的精神富有。他身上蘊藏著藏族文化優(yōu)秀的特質(zhì),他堅守的仁愛、誠信都是對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與發(fā)揚。影片通過洛桑和吳小遠之間的沖突,卓瑪和孩子們對小遠的感情,演繹出了民族差異間的互通、互補關系。《世界屋脊的歌聲》的創(chuàng)作者們有意識地探討了“支教”與“被支教”的相互關系,突破了先進地區(qū)對落后地區(qū)支援時居高臨下的視點,傳遞出中華各民族間平等、包容、互補、和諧、不可分割的融洽關系的思想,對同類題材創(chuàng)作具有啟發(fā)意義。
《世界屋脊的歌聲》運用藏族小學生唱漢語國歌貫穿全片,“國歌”不僅是情節(jié)進展的推動力,而且更富有象征寓意,它象征著國家意識、民族感情和精神力量。當孩子們看著中國地圖,查找北京所在地的時候,洛桑校長告訴他們“北京是心臟,西藏是胸膛”,這是多么有力量的比喻啊!片尾反復高唱的國歌,升起的國旗,天安門前莊嚴的升旗儀式,在各民族人民注視下升起的五星紅旗,把影片推向了振興中華民族實現(xiàn)中國夢的崇高境界。
【勵志感人電影《世界屋脊的歌聲》觀后感】相關文章:
感人的勵志故事10-09
感人經(jīng)典勵志的故事08-09
感人勵志故事10-08
感人電影《網(wǎng)絡媽媽》觀后感10-05
關于《“世界屋脊”多寶藏》閱讀練習附答案07-20
歌聲的作文04-26
感人電影《可愛的你》觀后感(精選26篇)03-23
勵志電影觀后感03-17
觀看勵志電影觀后感04-05
勵志電影《高興》觀后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