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勵志電影觀后感3篇
在我的印象中,印度影視一貫以其異域風情及歌舞魅力感染人,《摔跤吧!爸爸》卻將父愛和夢想結合得如此完美,并且聚焦金牌意識和女權意識,整部影片呈現出一種破而后立的格調,既有對現實的鞭笞,又有打破傳統(tǒng)的勇氣,動人心弦,令人熱淚盈眶.下面cnfla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摔跤吧爸爸勵志電影觀后感,希望對您有幫助!
摔跤吧爸爸勵志電影觀后感(一)
從昨天讓我們忽略的一部影片,到今天讓我們連聲贊不絕口的影片,我都不知道是什么讓我們變化那么大。而且不管從影名還是海報,都讓人感覺有點喜劇成分。
首先,要從印度說起,印度是一個非常重男輕女的國家,女孩14歲起就要出嫁,認識一個完全陌生的男人,只是為家庭減輕負擔。而影片中有這么一個家庭卻是個例外,這個爸爸沒能參加國際摔跤比賽。于是,他一心想生一個男孩實現他的愿望,但是生下四個卻都是女孩。有一天偶然發(fā)現兩個女兒有摔跤過人之處,就訓練她們直到進入國家摔跤比賽,并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學習。
這個教練誤導大女兒吉塔,讓她忘掉爸爸教她的技藝和規(guī)矩,教一些無用的技巧,讓吉塔錯失了良機,并改變了吉塔的看法。
妹妹巴比塔卻不忘初心,繼續(xù)堅持爸爸的教摔法,吉塔最終被巴比塔的忠言說服了。她爸爸繼續(xù)輔導吉塔,讓吉塔奪得冠軍。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而且把人生的大道理天衣無縫地拼接起來;人不能固執(zhí)己見,要學會換位思考;再是要堅持不懈,不能輕易放棄,半途而廢;要懂得將心比心,站在別人角度看問題;然后是不忘初心;最后,你就能獲得成功,但也是所有支持你的人的成功!
摔跤吧爸爸勵志電影觀后感(二)
一開始想去看這部片子是聽說其中的演員阿米爾·汗為了完美詮釋劇中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這一角色做了非常勵志醒人的行為:先是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隨后舍棄化妝特技,在短時間內增肥28公斤,以演出該角色55歲時發(fā)福的狀態(tài),體重97公斤,儼然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胖子。最后為了貼合該角色29歲摔跤手生涯黃金時期的體型,用五個月的時間,在健身房揮汗如雨,不僅減掉了25公斤的贅肉,更學習摔跤技巧,練出了擁有八塊腹肌的魔鬼身材。在演藝圈為拍戲增肥減肥的都有,但是增重且隨后又減重這么多的也是很罕見的。抱著對演員的敬畏之心去了電影院……
電影情節(jié)一點也不辜負我投入的45元,而且真的非常超值!!這部影片乍看起來是一個專制的父親將自己的理想強制壓于子女身上,是一種非常自私的行為,但是從更廣大層面,從印度當地的等級制度而言,這顯然微不足道。在影片里借助一位14歲的新娘口吻描述了當地婦女的悲慘生活:自小與鍋碗瓢盆為伍,待稍長便被送給陌生的男人為妻,只為減少家里的支出。
這種完全無自由無地位的狀況,是所有當地婦女的悲哀,逆來順受早已習慣,也恰恰因為如此,為辛格一開始對兩位女兒的訓練(在女兒眼里即懲罰)打造了良好的開始。當然堅持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舉動,頂著身邊所有認識人的嘲諷的眼光,壓力是非常大的,父愛如山,大愛無疆。為國爭光,這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父親自小對兩閨女的諄諄教導,成功的將夢想與榮譽傳達給了下一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辛格帶著他的兩個女兒成功的走到了最后,打造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名摔跤金牌者——貝塔,一個印度小村莊里走出的姑娘。
從感性角度來看,劇中有無數個亮點感動和感染了我,喜劇效應加理念傳達,銜接十分自然。在這主要說3點。
第一點:夢想
這個夢想不僅僅是辛格的想要為國家爭得金牌的夢想,更是其想要兩個女兒打破常規(guī),蛻變當地婦女狀況,走出小村莊實現更多自我的夢想,在決賽前夕,辛格對貝塔指出,這次決賽的成功不僅代表著個人,更是要證明給那些瞧不起女孩的人看,女孩也是有能力的。可以說第二個夢想是老天安排的,但辛格能打破傳統(tǒng),由小夢想轉為更深層次的夢想,這種遠見與格局是十分令人欽佩的。
第二點:父愛
劇中關于父愛的描寫是最最感人的'地方。中年的辛格給我們的印象是一個非常專橫的父親,強迫自己的兩個女兒脫掉花裙,剪掉頭發(fā),每日晨起鍛煉,練習摔跤,完全不符合當地女子的教養(yǎng)。但是為了女兒營養(yǎng)跟上,舍下老臉與賣雞商販講價,為了有一個合格的摔跤毯,與體育局人員談判碰了一鼻子灰,為了能讓女兒可以參加當地的稍正規(guī)的摔跤賽,千里迢迢還差點被趕出門外……這是一個非常自傲的人為了可以給女兒提供極好的條件作出的各種讓步,碰了無數的釘子,也接受了無數的鄙視與諷刺,但是他對于女兒的要求只有認真訓練與鼓勵,外界的壓力從未發(fā)泄在孩子身上,也從未中斷其對兩個女兒的期望。中年辛格的父愛是感染,老年辛格的父愛是感人。首先一個造型一看就讓人莫名想起了家里的父親,霜染鬢發(fā),父親一輩子對我們的關愛。其次老年的辛格,一輩子的驕傲,卻因為條件的限制,失去對大女兒貝塔的管控,看著她逐步走上彎路無能為力的悲哀,在每次其流露的憤怒無奈落寞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女兒失敗了,不是責罵其為何不聽勸,而更多的是鼓勵與自責。
為了女兒的比賽,孤身一人(雖然帶了個侄子)住在學校附近,指導女兒訓練,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和自尊,一個邁入暮年的老人,在學校領導面前祈求女兒的學習資格,自我批評的無力與心酸無人可體會(自己還沒有任何真正過錯的情況下)。這讓我想到了超級演說家崔萬志《不抱怨靠自己》中父親為了讓自己可以在學校念書給學校領導下跪的那個情節(jié),作為一位女性同胞,更作為一位不算成熟的心高氣傲的自己,以前的我的確無法理解這種行為,但現在我也開始逐漸理解了“忍一時風平浪靜”的意義。人的這一生,每一個舉動,沒有必要過多計較得與失,遠大的目標與卓越的格局會指引我們的前進的道路。
第三點:堅持
要說堅持,這部劇中無時無刻不在體現這一點。從生孩子追求男孩(一下生了四胎)到不顧妻子朋友的反對培養(yǎng)自己的女兒成為摔跤手,從一貫要求孩子認真學子自己所教到一路指引貝塔在比賽中的表現(即使被學校驅逐也不放棄指導),這種近乎頑固的、不畏他人異樣眼光、放棄驕傲的堅持的精神,是十分令人欽佩的,F實生活中,能做到不畏他人異樣眼光不為他人所擾的又有幾人,就拿現今的保險行業(yè)來說,很多人聽了保險就拒絕,卻從未涉足,從未給予機會去了解,與那些個一開始說不可能、說辛格瘋了的人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放棄一時的自尊與驕傲成就更偉大的理想,這種卓越的犧牲又有幾人可以毫無猶豫的去執(zhí)行?自尊是自己給自己的,驕傲也是自己給自己的,他人的吹捧僅是一種表面形式,塑造強大的內在自己,那是真成功!
從理性角度來看,這部劇的優(yōu)點在于真實。沒有炫酷的特效,人設對比十分自然,沒有抬高也沒有貶低,與現實十分貼合,整部劇的進展也十分具有邏輯性,銜接十分自然,以第三口吻講述故事的模式,貫穿首末。主角間的矛盾由第三方一語道破,沒有妥協沒有夸張的感情戲,在勵志過程中,人設的幽默風趣、高冷自信的表現,比賽過程中緊張壓迫的渲染為整部劇添磚加瓦。人物造型也是非常的成功。
總體而言,這部劇給我的感觸太多,還需慢慢體會,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十分感性的勵志片,沒有炫酷的技巧,唯有真實。
摔跤吧爸爸勵志電影觀后感(三)
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是一部體育競技類電影。印度摔跤運動員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飾)一心想為國家贏得一枚摔跤獎牌,卻因為生活所迫無法完成夢想。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fā)現自己的女兒們有運動天賦和潛力,他不顧社會和周圍人的反對和嘲笑,開始對女兒們進行“魔鬼”訓練,最終培養(yǎng)出獲得國際競賽冠軍的一流女性摔跤運動員。
在觀影的同時,觀眾被片中深深的熱血勵志氛圍所打動,并多次擊中淚點,140分鐘的緊湊的片長更讓人“無尿點”,觀眾的心被緊緊的抓住了,尤其是三場扣人心弦的競技對決,更是看得不少觀眾心跳加速。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在觀影后說,“從劇作到表演,從節(jié)奏到音樂都相當驚人。”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成功的勵志電影,也是一部口碑爆棚的商業(yè)電影。
劇中演員蠻拼的!此劇背后,我們了解了戲骨級演員阿米爾·汗的拍影經歷。雖然他有“印度劉德華”之稱,中國觀眾對他也不陌生,但為了出演這部電影,他在戲外也是一個勵志典范。為了最真實的表現劇情,他在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后;短時間內從130多斤增肥到200斤,演出該角色55歲時發(fā)福的狀態(tài)。然后又在五個月內減掉25公斤的贅肉去拍壯年的戲份。而劇中扮演兩個女兒的女演員也進行了一年的摔跤培訓,這也是為什么片中摔跤場景看來很真實的原因?上攵,從胖大爺到型男,這一增一減,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執(zhí)著!其背后付出的艱辛和汗水非常人所能承受!精益求精的精神展現無遺!
在給演員點贊的同時,我們不禁要為那些假唱事件的主角,驚險時刻靠替身的“明星”汗顏,職業(yè)的操守哪去了?專業(yè)、敬業(yè)的精神哪去了?是走心還是走錢?僅靠顏值圈粉,注定不會深入人心。影片戲里戲外體現出的實力、專業(yè)、敬業(yè),何嘗不是一種工匠精神的體現?
演藝界如此,其他行業(yè)也如此,只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是當下最有生命力的。C919首飛,以工匠精神鑄就高品質的中國制造。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我們每個人對所干的工作不懈努力,精益求精,注重細節(jié),才會有更多的完美,才會有更多的中國制造和中國智造。
【摔跤吧爸爸勵志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2017勵志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后感05-16
摔跤吧,爸爸電影觀后感范文04-11
關于電影《摔跤吧!爸爸》的觀后感03-14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后感05-24
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后感范文07-04
2017熱門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后感05-15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后感-精品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