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觀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通用11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 1
7月6日上午,爸爸帶我去魯迅電影院觀看了《1894甲午大海戰(zhàn)》,我的心猶如波浪翻滾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877年,一批少年懷著強國之夢登上海輪赴英國,進入皇家海軍學院學習技術,并親自駕駛著清政府用重金購買的鐵甲巨艦駛回祖國。而他們的同學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學生,同樣帶著強國之志,同樣駕著日本政府購買的軍艦向遙遠的東方駛去,年輕的日本天皇正等待著他們,以加速他同樣是學習西方的“明治維新”…… 古老的紫禁城里,年輕的光緒皇帝立志變法強國,但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統治者,整個中國充滿了腐敗。
長崎事件極大地刺激了日本,天皇率先捐款,全國一心發(fā)展海軍,尤其發(fā)展新式的快速炮,使海軍實力迅速提高。而在隔海相望的中國,一座富麗的園林已近完工,為了討好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用來修建頤和園的錢竟是中國海軍的軍費。英國愿打算將一艘最新式的軍艦賣給中國,但由于清朝庭把購艦的錢修了頤和園,早已無錢購買軍艦。而日本知道這一情況后,天皇再次帶頭捐款,搶購下了這艘新艦,并命名為“吉野”號。
大戰(zhàn)在及,而中國的軍艦上還為沒有穿甲彈而發(fā)愁,鄧世昌把皮鞭狠狠地抽向還在尋觀作樂的牛大人,水兵裝上艦的只是用于演練的“教練彈”,但鄧世昌別了趕來相送的小妹,毅然駕著“致遠”號隨艦隊駛向茫茫大!S海上,炮聲隆隆,水柱沖天,在這場決定兩國命運的決戰(zhàn)中,日本的快速炮顯出絕對優(yōu)勢,而中國海軍的炮彈卻經常命中敵艦而不炸!北洋艦隊的軍艦連連被擊沉,關健時刻,“致遠”號突然沖出層層彈雨,裹挾著濃煙烈火,直向日本海軍的主力“吉野”號沖來!在彈盡重傷之時,鄧世昌毅然駕著烈火之艦決死相拼,水柱如林的海面上傳出他的吼聲:“我等從軍衛(wèi)國,今天一死,也要撞沉吉野”!但是在敵艦隊上百門快速炮的集中轟擊下,“致遠”號終于爆炸沉沒!悲忿交加的鄧世昌拒絕了戰(zhàn)友的救援,誓與“致遠”號同沉,但他的愛犬卻死死叼住他的肩頭不放,鄧世昌仰頭長嘯,抱住愛犬一同沉入波濤……驚天泣地,壯烈至極!連日軍也肅然起敬,被后人敬為“中華民族近代史第一英雄”。
黃海海戰(zhàn)失敗、威海衛(wèi)失守、北洋海軍全軍履滅,歷史就這樣把中國推向了更加苦難的深淵,李鴻章顫抖地在條約上簽下恥辱為名字,《馬關條約》將中國的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并賠銀二億六千萬兩……使中國完全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成為了任人斬殺的羔羊。
看了這部電影,我的'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不停的掉落。每當聽見一聲聲隆隆的爆彈炸毀我們的一艘艘軍艦時,我心如刀割,悲痛萬分。黃海上,海軍們在與中國的命運搏斗,可在古老的紫禁城里,一聲聲歡歌笑語慶祝著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我憎恨日本的殘暴與冷酷,更悔恨清政府的腐敗與懦弱。直到六十年后,日本在二戰(zhàn)中無條件投降,臺灣及附屬島嶼才回歸祖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落后就要挨打,就是一條古訓,我們一定要牢記。我們一定要發(fā)奮建設我們的國家,讓我們的國家強盛起來,強大我們的軍隊,建設我們的國防,讓中華民族擠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會有哪“1894”恥辱之事的發(fā)生。
觀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 2
當那塵封已久的歷史年輪緩緩倒回,定格在了1894年。此時那美麗、輝煌的東方,那顆曾多么耀眼的明星——中國,正染上層層塵埃。這秀美的地方正陰云密布,電閃雷鳴,硝煙彌漫,滿目瘡痍,戰(zhàn)爭、災難折磨著人民,使他們麻木。而他們的統治者——那不可一世、陳腐愚昧的靖王朝,也只不過在垂死掙扎罷了!
好一個漫漫長夜!黑暗充斥著這里的每個角落。厚厚的霧霾,太陽怎么可能升起?怎么可能普照大地呢?
曾是互相友好往來的兩個“好朋友”,曾宣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一對兄弟,一下正在水深火熱,另一個卻醞釀著,準備落井下石!那就是日本,一個被利益熏黑了心的家伙,開著一艘艘大船,一隊隊艦艇浩浩蕩蕩地沖了過來,登陸在這上已經對戰(zhàn)爭麻木的地方,這個曾經的好朋友——清朝。
不知這一次是否是真的激怒了中國的大辮子們,在黃海大東溝,上演了一曲英雄的壯歌。
當日本艦隊的槍林彈雨之下,在黃海的洶涌波濤中,中國,哦,不,是清朝艦隊開頭的是一只雄糾糾、氣昂昂的掩護旗艦,它如閃電,劃破硝煙彌漫,直逼敵人,迎擊敵艦,但中國有句俗話說“好吧難敵四手”,再勇敢的人,也怕自己勢單影孤,怕敵人人多勢眾。這艘掩護旗艦遭到了四艘日艦圍攻,在一片又一片、一陣又一陣的狂轟亂炸之后,雖它盡全力地躲閃,但還是多處中彈,“身負重傷”,艦身嚴重傾斜,眼看著這艘艦艇已無法逃脫,葬身在海底的命運。但這艘艦艇注定是不平凡的,它迅速地風馳電掣一般沖向另一只氣焰囂張的日艦——吉野號,看來它是決心與敵艦同歸于盡了,日艦風此景慌忙逃竄,卻已經來不及了,情急之下開了兩三只魚雷,正巧擊中,它在緩緩下沉,一切聲音都似乎消失,海浪敬畏,海風肅穆,似乎時間亦凝固了,世間只有這一個物體,一個救生圈,許久,卻不見有人跳下,無人知道艦上發(fā)生了什么,在其將要沉沒之時,一個決絕的聲音,回蕩在海上,“事已至此,義不獨生,誓與全艦將士共存亡!”是如此堅定又如此悲壯。不一會這艘艦艇就沉入滾滾波濤,連同那些將士。
這艘艦艇將被人銘記,它叫致遠艦,而這個人將萬古垂青,他叫鄧世昌。
若在如此時機下,再加大馬力,再強攻幾次,那么日本的野心也就不會實現了,可清朝皇帝,怕了,慌了,急了,軟了,急忙派李鴻章去簽訂條約,賠多少錢不怕,從民眾那兒搜,割多少地不怕,反正清朝地大物博,不在乎那一點半點的,于是一個條約又誕生了,其美名《馬關條約》。但其野心又怎么能滿足呢?瓜分中國者欲發(fā)猖狂,開始一點點吞噬中國。
但黑暗終透出一絲曙光,雖只是一絲一縷的,但終于開啟了一些人,讓他們不再麻木,讓他們不再逆來順受,不再愚昧,雖只是一些,雖只是絲縷那就夠了,因為他們就可以喚醒光明!過去是,現在亦是!因為——
因為黑暗并不會持續(xù)太久,再長的黑夜也有消散的時候!
觀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 3
今天,我和媽媽去看了一部電影,是馮小寧拍攝的《1894甲午大海戰(zhàn)》,看了這部電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電影講述了少年鄧世昌和一群福州船政學堂的學員們赴英國的皇家海軍學院求學,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而后和學員們駕駛著各自的祖國購買的當時世界上先進的鐵甲艦駛回祖國,組建了北洋艦隊,保衛(wèi)著祖國的領海,在后來的中日甲午海戰(zhàn)中,因為李鴻章的討好,本應該用來購置軍艦的六千萬兩白銀竟被用來修頤和園!
由于清政府的腐敗,導致了我們在甲午海戰(zhàn)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其實到了后來,日本國力衰敗,國庫空虛,只要再堅持一個月,他們就會由于后勤補給困難,肯定潰敗。我們竟連一點打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無能的`清政府于是派了李鴻章去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條約規(guī)定:將遼東半島、臺灣半島割讓給日本,并賠償白銀二億五千萬兩!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才四千萬兩,全國人民不吃不喝,不用一分錢也要好多年才能還清,中國人民的血汗錢就這樣白白流失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非常氣憤,既恨當時的清政府多么腐敗、無能、一心只想貪圖享樂,不顧國家安危,可憐那么多的年輕學子,一心精忠報國,卻被日本打的潰不成軍。同時,我也想到自古以來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在世界上有尊嚴,不受欺侮,就要自強、自新,我們國家現在的面貌已今非夕比,與一百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但我們與世界強國還有差距,這就靠我們這一代人好好學習,長大建設祖國,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世界強國,讓世界各國都對我們中華民族刮目相看。
觀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 4
《甲午大海戰(zhàn)》該片敘述了國家的落后就會招致他國的侵略,要國家屹立于世界之上就得強大。該片充分表達了甲午海戰(zhàn)失敗的原因和清政府的腐敗,一個壽宴、一個頤和園,導致了甲午海戰(zhàn)的失敗,導致了中國的落后。是中國從此走上了半殖民的道路。
1877年,一批大清朝的精英少年學子,懷揣強國的夢想,登上遠渡英國的輪船,進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深造。他們對祖國的任人宰割深惡痛絕,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一心學習西方先進科技以富國強兵!
電影前部分重點表現了少年精英的報國之志以及中日的海上軍力對比,并在多處暗示了清政府的腐敗,為后來清政府的慘敗做了鋪墊。可以說,在甲午戰(zhàn)爭之前,日本的海上力量是不足與清朝相抗衡的,僅“吉野號”相對于北洋水師來說是比較先進的,但是,戰(zhàn)爭的結果卻出人意料。鄧世昌一行來到日本展示清朝的武力時遭到日本浪人的攻擊,這也為后來中日爆發(fā)戰(zhàn)爭埋下了伏筆。電影后半部分向我們展示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渲染了愛國志士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英雄氣魄!把整部電影推向了高潮。
對于這部電影,我有幾點感觸。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
雖說戰(zhàn)爭之前,清政府的海軍實力并不比日本弱,甚至擁有比日本更為強大的海上力量,但是,戰(zhàn)爭從來都是政治的延續(xù),清政府的腐敗才是導致戰(zhàn)爭失敗的主要原因。中國延續(xù)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它在某個特定的時期,對于國家的發(fā)展確實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19世紀,隨著工業(yè)革命在西方各國的興起,這種制度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潮流,但是當政者卻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自詡為“天朝上國”,不接受西方先進的文化,試問,這樣的政府焉有不失敗之理?作為清政府的實際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為了籌備壽誕,竟然挪用海軍軍費,致使后來北洋水師用沙子填充的炮彈去打日本侵略者。腐敗誤國!
第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學過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北洋水師的先進艦船和武器都是從外國購買的,尤其是德國和英國。一個國家要想保衛(wèi)自身的安全,必須要大力發(fā)展科技!不能依賴別國!北洋水師的覆滅就是一個教訓。只有掌握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真正的獨立自主。目前,我國的軍事科研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殲-10、殲-15等我國已經掌握了這些戰(zhàn)機的核心技術,雖然殲-10在外形上與俄羅斯的蘇—30很相似,但是它的發(fā)動機等核心技術已經掌握在我國手里。相比印度,這個一直視中國為最大假想敵的國家,它在戰(zhàn)機研究方面就顯得十分不足。雖然印度和俄羅斯合作研制新型戰(zhàn)機,但是,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俄羅斯手里。
雖然這部電影給人很沉重的感覺,但是,在電影的高潮階段,我被鄧世昌等愛國軍人的激情深深感染了,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身為一名中國人的骨氣!勇于面對挑戰(zhàn)、敢于面對死亡!
觀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 5
今天,我看了《甲午大海戰(zhàn)》這部電影。看完后,我不禁為清政府的無能無能和慈禧太后的懦弱而氣憤。
這部電影主要說李鴻章上書,建議光緒皇帝建立海軍學堂來培養(yǎng)海軍,光緒皇帝同意了。少年時期的鄧世昌和劉步蟾等人就在這里認識了。長大后,鄧世昌與他的兒時的同學們一起加入了北洋艦隊,并當上了致遠號鐵甲艦管帶。此時,日本正在密謀并吞。可是,日本眾大臣認為中國已經有一個比美國艦隊還要恐怖的龐大的艦隊,如果開戰(zhàn),可能會慘敗。日本令全日本大小官員從每月的俸祿中拿出十分之一來組成一支和中國一樣的艦隊。日本首先買了一艘新式快速艦——吉野號。這時,李鴻章發(fā)現導彈數量嚴重不足,有的艦艇上只能用打木頭船的導彈來打鐵甲艦,而從外國買一批導彈最快也要幾天后到達,劉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終,日本主動挑起事端,北洋艦隊被迫應戰(zhàn)。
這場戰(zhàn)爭最后以日軍勝利而告終。一位洋人曾說過:“中國一直在沉睡,有一天,他醒了,我們以為他要干一番大事業(yè),結果他伸了個懶腰,喝口茶,吸了一口煙又睡著了!
戰(zhàn)后日軍統領東鄉(xiāng)平八郎的助手問東鄉(xiāng)平八郎為什么在清國境內的軍艦沒有過來救援?東鄉(xiāng)平八郎說:“這正是中國的特點,如果有朝一日他們能團結起來,那現在站在這里的就不是我們了。”
看完電影后,我不禁感到一陣陣失落和氣憤。清政府的無能才使這次海戰(zhàn)的'失敗,慈禧太后意從北洋水師的軍餉中拿出幾百萬來修整頤和園,導致北洋艦隊導彈用盡。我對日本這種侵略他國的惡劣行徑深感憤怒。現在,日本還在對蠢蠢欲動,這是多么可恥的行為。
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為青少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后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使祖國更加強大,不再讓其他國家侵略我們。
觀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 6
1894年7月25日,中日爆發(fā)了甲午戰(zhàn)爭,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都孜绱蠛(zhàn)》這部電影就是根據甲午戰(zhàn)爭改編的。
這部電影從主演鄧世昌的童年說起:1877年,鄧世昌的同學們懷著強國的夢想進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幾年后,鄧世昌到歐洲,帶著中國第一只鐵甲船接他們回國了。這些人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回到了祖國,但是,令他們失望的是,當時的清朝在慈禧太后的統治下已經非常:慈禧太后的60大壽所用的.銀子竟是海軍的軍餉;朝廷因修頤和園而無力購買英國一艘新式的軍艦,而日本卻帶頭拿出自己的俸祿,購買下了這艘軍艦,命名為“吉野號”。
侵略擴張的野心終于使日本發(fā)動了戰(zhàn)爭,鄧世昌駕著“致遠”號隨艦隊駛向前線。大戰(zhàn)之中,鄧世昌率領水兵奮勇作戰(zhàn),而他們的炮彈卻經常命中敵艦而不爆炸。無奈之下,鄧世昌駕駛“致遠號”撞向“吉野號”,決心與“致遠號”共存亡。在敵艦上百門快速炮的轟擊下,“致遠”號終于沉沒,鄧世昌抱住愛犬一同沉入波濤……
北洋水師戰(zhàn)敗了,而此時此刻的北京,慈禧太后正在頤和園內過她的60大壽,置海軍們的生死于不顧。
最后,清朝簽下了屈辱的“馬關條約”:將中國的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并賠償白銀二億兩。同學們,我們不能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不能忘記在甲午戰(zhàn)爭中戰(zhàn)死的英雄們,不能忘記清政府所造成的后果。讓我們向這些英雄們致敬!
觀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 7
今天我窩在家里,想著周五看的《甲午大海戰(zhàn)》。
甲午大海戰(zhàn)中,我軍有四艘艦船被敵艦擊沉,只有濟遠、鎮(zhèn)遠和致遠幸免于難。不久,致遠號也不幸中彈,但鄧世昌下令向敵艦沖去,不幸被魚雷擊中,炸成了兩半。鄧世昌等人誓與敵艦同沉,可惜后來沒碰到敵艦,就沉入了深淵。
鄧世昌等人愛國和寧死不屈的精神令我感動。他們是人民的榜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
如果每個人都像鄧世昌一樣,那中國一定會繁榮富強。然而,現在的`中國卻不是最和平的國家,F在有多少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有多少不法分子在擾亂社會治安?有多少人因為吸毒從國家棟梁變成了一無是處的人?這些我們都應該反思。
如果中國多一些清正廉潔的官員,多一些遵紀守法的人,多一些自覺遠離毒品的人,那么中國將會有一個嶄新的、美好的明天!
觀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 8
1894年的甲午海戰(zhàn),距今已經119年了。戰(zhàn)火的硝煙早已消失,喪權辱國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今天,看了《甲午大海戰(zhàn)》,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電影主要講述了:鄧世昌從小就有一顆愛國之心,長大后成為了北洋海軍“致遠”艦的艦長。中國從英國買回重甲艦,日本也準備花重金購買軍艦。但是因為日本買不起,明治天皇便以身作則,縮衣節(jié)食,一天只吃一頓,還從自己的薪水中抽出十分之一來捐款,在明治天皇的帶領下,日本逐漸強大起來。而我們中國,卻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慈禧太后的揮霍無度,終于使中國走向衰弱。而鄧世昌在甲午海戰(zhàn)剛開始的時候,因“致遠”不幸被魚雷炸為兩節(jié),鄧世昌本來有機會逃走,可他寧死也要和日艦同歸于盡。他的`愛犬——太陽,也隨著他一起犧牲了?吹竭@兒我不禁為他們的英雄主義所感動,他們真是太偉大了!
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要永遠記住“甲午海戰(zhàn)”這段屈辱的歷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一定要發(fā)奮學習,將來報效祖國!把她建設成繁榮富強,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
觀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 9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甲午大海戰(zhàn)》,看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甲午大海戰(zhàn)》講述的是1894年9月18日,在海上,清朝政府的北洋海艦和日本艦隊交戰(zhàn)的情節(jié)。當時清政府十分腐敗,權力被慈禧太后掌握了,她天天只管自己的`吃喝玩樂,一點也不重視軍隊建設。而且在國家危機時刻,宮廷還在給她做六十大壽。
我們的敵人——日本卻剛好相反,他們很重視軍隊,為了有新式鐵甲船,政府把官員的工資都減少了,一天只吃一頓飯,節(jié)約糧食給海軍。如果中國能像日本一樣重視軍隊建設,我想這場戰(zhàn)爭就不會輸得那么屈辱。
甲午大戰(zhàn)剛開始,日本就用了新式武器,不一會兒就擊沉了我們好幾艘海艦。北洋海艦首領鄧世昌下令進攻,在他和手下齊心協力的合作下,他們擊沉了日軍五艘海艦?捎捎谖覀兊奈淦鲊乐夭蛔,后來炮彈打光了,就只有用穿甲彈,但這對日軍根本沒有殺傷力。于是鄧世昌下令升上艦旗,開足馬力,向日本的吉野號沖去。鄧世昌說死也要和吉野號一起同歸于盡。日軍見勢不妙,連放了五六顆魚雷,致遠艦被擊中,炸成了兩半。鄧世昌本可以抱上救生圈逃走,可他誓死要和日艦共存亡。他的狗——太陽也和他一起殉職了,他十分的偉大,讓我非常的感動,震撼。
清政府還是在亂花錢,最終讓中國一次次戰(zhàn)敗,F在,新中國成立后,一個個國家領導人對軍事十分重視,我們中國也有了很多“高、精、尖”的武器。
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更應該好好學習,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
觀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 10
11月28日,學校組織我們看了電影《甲午大海戰(zhàn)》。片中一些鏡頭深深打動了我、使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我看見,艦長鄧世昌在致遠號快要下沉時,升起沖鋒旗,威風凜凜地站在船上,風在耳邊呼嘯著,戰(zhàn)袍隨風飛揚,命令艦艇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快速沖去,要和吉號同歸于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是多么值得我們敬佩!
我看見,就在鄧世昌跳入海中后,他的愛犬太陽也奮不顧身地跳入水中,緊緊咬著他的戰(zhàn)袍,不讓他下沉,多么忠誠的感情!但鄧世昌見船員們都已沒有了生路,只好一狠心,把太陽壓入水中,與它一起沉入碧波蕩漾的大海,前往天國……我的眼睛濕潤了。
當我看見清朝政府挪用軍費,用來修建后花園、皇太后只顧貪圖享樂,一點也沒有危機感,不顧大事臨頭時,我思緒萬千,怨恨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怨恨他們的貪婪,怨恨他們的自私!
雖然電影中有許多鏡頭我還不能理解,但我知道落后就要挨打,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建強大的海防!
觀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 11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甲午大海戰(zhàn)》。
回到家,眼淚就不爭氣的從我的臉上往下流,那感人的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
這部電影的內容是這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鄧世昌的人,他很愛國,也很好學。從廣東到北京的一個叫“船政學堂”的校園來求學,最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完成入學考試。全校師生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一致決定去英國留學,而鄧世昌并沒有和他們一起去,因為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人。
十幾年后,鄧世昌到英國的軍校來尋找自己的好朋友劉步檐,而再去英國軍校的路程中碰到了劉步檐的表妹小妹(化名),兩人相見,互相都覺得曾經好像見過一樣。一問,兩人正好同路。當小妹去攔車時,英國人嘲笑鄧世昌,說鄧世昌是中國人,不應該得到尊重,而鄧世昌卻冷靜的對這位英國人說:“如果我們中國人不應該得到尊重,那么你們英國人更不應該得到尊重,難道不是嗎?”鄧世昌的話激怒了這位英國人,這位英國人就想拿刀來刺鄧世昌,而鄧世昌不僅靈巧的躲過了英國人的暗器,還拿著刀對英國人說:“如果有下次,你認為我會放過你嗎?”
就這樣,小妹和鄧世昌去英國軍校找到了已經畢業(yè)的`劉步檐,湊足了兵力,開始了海上大戰(zhàn)。
在中國湊足了兵力時,也就是中日兩國開戰(zhàn)之時。鄧世昌帶領著自己的“致遠號”在中國的海疆開戰(zhàn)了,在中國一籌莫展的時候,鄧世昌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為了戰(zhàn)爭的勝利,他決定用自己的“致遠號”去撞擊日本的“吉野號”,可是,由于撞擊的裂縫非常的大,所以當時船上所有人都淹沒在海中,只有十幾人活了下來,這些活下來的人不惜自己的生命代價,打出了最后一戰(zhàn)。他們用已經破損的“致遠號”,對著正在得意洋洋的“吉野號”發(fā)出了一顆魚雷,可是讓“吉野號”跑掉了,真可惜,然后中國又向日本連續(xù)發(fā)出了兩顆魚雷,在發(fā)出第三顆魚雷的時候日本已經無路可逃了,被我們中國的魚雷炸毀了!最后我們還是失敗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鄧世昌的愛國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的感想是:我們小學生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后做祖國的棟梁!
不曾料到之后再也無法放下。
《震動》講了六名少男少女因為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改變了彼此之間的恩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微妙復雜。這幾位少年的性格、經歷完全不同,有的只是別人眼中的“問題學生”。但在經歷災難后,他們的心靈發(fā)生了變化,他們憑著意志走出了大山,去尋找他的家人……
【觀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相關文章:
甲午大海戰(zhàn)觀后感10-07
觀國學經典的觀后感范文06-04
《袁隆平》觀后感09-24
長城觀后感06-29
孔繁森觀后感09-08
防火觀后感03-28
寵物觀后感04-18
《鏡子》觀后感04-22
焦裕祿觀后感04-06
畫展的觀后感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