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觀后感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只有幾小時就落幕了,但是它所觸碰的人性的內(nèi)核不會結(jié)束,依然閃耀著感動的力量。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2017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觀后感,歡迎閱讀!
2017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觀后感(一)
今年,是感動中國舉辦的第十五年。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主創(chuàng)者們的初衷與堅持。
一段拍攝于15年前的視頻中,兩位小朋友正在為即將進行的頒獎儀式反復排練。他們一副“小大人”的模樣,逗笑了節(jié)目組的工作人員,于是他打開攝像機,留住了這普通又珍貴的片段。在晚會上,正是他倆將獎杯交在了大學教授、籃球明星、集團總裁、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的手里。讓小孩子為大成就者頒獎,《感動中國》開創(chuàng)了頒獎典禮走下神壇、走向百姓的先河。
感動中國主持人 白巖松:很多人特別驚訝的是,感動中國這樣一個節(jié)目居然頒獎,不是領導不是名人,而是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一轉(zhuǎn)眼15年前頒獎的這一個小男孩和小女孩大學畢業(yè)了。
15年間,不止小朋友脫胎換骨。隨著科技飛速發(fā)展,今年的《感動中國》,多處加入了最先進的虛擬技術。虛實結(jié)合,視覺效果更加震撼。然而,舞臺上最重要的元素始終未變。
感動中國的總導演何昊:舞臺當中的那個豐碑,實際上是一塊屏幕,那個屏幕大概有九米高,尤其是那紅綢落下來那一剎那,大家印象都很深刻。我們做一個符號,把它保留下來,什么后面都可以變化,但是它永遠是沒有變化。
這顆宛如紅綢飄動的心,是感動中國的符號。它既是舞臺上為英雄樹立的豐碑,也是當選者手中揮舞的獎杯。15年前,設計者孫偉這樣解釋自己靈感的來源。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孫偉:在我腦海里,感動,就像陜北的大秧歌,腰鼓,那些黃土中飄舞的彩帶,紅綢帶。用這種綢子在飄的過程中旋轉(zhuǎn)轉(zhuǎn)出心一樣,又有一種整體節(jié)奏感,又有激越的情緒,這就是我理解的感動。
15年前老視頻 白巖松談感動
已經(jīng)連續(xù)主持了15屆《感動中國》的白巖松說:感動就是一粒種子。記者還找到了一段15年前拍攝的視頻,十分生動有趣,一起看一下。
感動中國主持人 白巖松:讓每一個人感動的內(nèi)容都各不相同。比如說可能2002年對我來說就是,那年孩子自己睡了,4歲多,自己睡了。我突然覺得,哎喲,特感動,我一感動有時候會起雞皮疙瘩。但平常好像人們不太敢用感動這樣的詞了,覺得挺酸或者怎么著,其實前兩天在報紙上看見一個標題,挺像一個問號,它說你有多久沒被感動過了。其中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他說,心好久沒被感動,就像花好久沒被澆過水。我覺得挺代表我對感動的'理解的。
感動中國主持人 白巖松:ok?朱波,那我先去把飯扔肚子里?
白巖松打招呼的對象朱波,是第一屆感動中國的總導演。我們可以看到,白巖松的藍襯衫、黃領帶,和主持那屆感動中國的裝束完全一致,可見視頻正是錄制于上場前不久。回答完總導演的問題“感動是什么”,他就匆匆趕去吃飯了。
白巖松連續(xù)主持了15屆《感動中國》,時間也改變了白巖松的臉。從方里帶著圓,到逐漸棱角分明。15年后,面對同樣的提問,白巖松的答案,和當年的答案居然有相似的地方。
感動中國主持人 白巖松:我今年的開場白特別說的是,如果感動是一粒種子,這15年它長得怎么樣了?普通的人給你的那種最大的感動,從來都像細水長流一樣,就在你身邊流過,也許有的時候,不滿意或者憤懣遮住了你的雙眼,你以為一切都流失了,不會,我覺得,所以我說感動就是一粒種子,你只要還可以感動,你自己還不錯,如果身邊還有那么多的依然會感動你的人,其實這個時代還在向前走,還有很多正向的能量。
2017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觀后感(二)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給我很深的感觸。每一個時代的頁碼上都站著一位我們的主人公,往下一頁傳遞著“信”與“真”這兩種質(zhì)地機器堅硬的情懷。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情感更是彌漫著一絲真情的氣息。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它能深入到每個人的心坎里,沁如心脾,久久回蕩著。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隱形的'翅膀,發(fā)揮出自己的能量,創(chuàng)造奇跡。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感,可是它補心,并且化作繼續(xù)前行的信心和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能觸碰你內(nèi)心里最柔軟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時候,感動讓人堅強,因為當你看到身邊還有那么多人善良堅強的活著。你,也就有了更多向前的勇氣。
其實我認為,生活中,有太多太多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有了他們。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我無法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集體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們也會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中國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將越來越好!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一種充實感,支撐著自己。讓自己受到洗禮。
這,正是感動的力量!
2017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觀后感(三)
“倔牛”蔣傳春
“倔牛”蔣傳春。敢于創(chuàng)新的戒毒所長,七年來他倡導“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業(yè)立人”,讓戒毒人員“出去不再進來”,把衡陽市強制隔離戒毒所變成“心靈再造的學校”。
“熊貓爸爸”陳玉村
“熊貓爸爸”陳玉村。幾十年來,他同照顧自己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一樣,與熊貓無語相伴。73歲高齡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線,想陪大熊貓走到最后。
“最美睡姿”李金龍
“最美睡姿”李金龍。端著盒飯睡著的照片背后,是在抗洪前線4天3夜的堅守。他用行動告訴我們,最美不是光鮮華麗的.外表,而是赤忱為民的丹心。
“好姐姐”劉美
“好姐姐”劉美。一個80后自閉癥康復治療師,11年來她為1000余名自閉癥兒童及家長提供康復訓練和咨詢,為100余名教師提供培訓,帶動了社會對自閉癥的關注。
“膠鞋書記”龐啟淵
“膠鞋書記”龐啟淵。一個深入一線摸底走訪,精打細算制定規(guī)劃的第一書記。他是村民口中的“膠鞋書記”“過細人”,更是鄉(xiāng)親們心里溫暖的自家人、脫貧的領路人。
“碑林長征”張崇魚
跨越世紀的“碑林長征”張崇魚。從滿頭青絲到白發(fā)染鬢,他發(fā)出3000封信,走過70萬公里,找到了13.8萬老紅軍的資料,推動建立了全國最大的紅軍碑林。
“筑夢人”王春
南海島礁上的“筑夢人”王春。天命之年扎根西沙島礁,他用了兩年時間讓漁民家喝上淡水、亮起電燈、通上環(huán)島路,讓祖國的最南端,漁民安居樂業(yè),海鳥繁衍棲息。
“守邊老人”魏德友
“守邊老人”魏德友。駐守邊疆長達半個世紀,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76歲的他住土屋、喝咸水,與星月羊犬為伴,與風雪餓狼較量,被稱為邊境線上“活的界碑”。
“80后村醫(yī)”賀星龍
“80后”村醫(yī)賀星龍。他是一名村醫(yī),駐扎貧困鄉(xiāng)村16年。鄉(xiāng)親有病,他24小時隨叫隨到;付不起藥費,費用他能免則免。鄉(xiāng)親們說他“比親兒子還親”。
“公益達人”劉天明
“公益達人”劉天明。他是一位農(nóng)民工志愿者,16年來,眾籌助學金350多萬,幫助留守兒童300多名,成為外來工榜樣,帶動了更多普通勞動者投身慈善事業(yè)。
【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觀后感】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06-01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13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2-07
十大中國感動人物事跡07-1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優(yōu)秀11-28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心得01-12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1-09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薦]12-09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優(yōu)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