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十五央視西安中秋晚會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2016央視八月十五中秋晚會觀后感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jié)”。以下是小編帶來的2016中秋晚會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6中秋晚會觀后感(一)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也稱仲秋節(jié)、團圓節(jié)、八月節(jié)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jié)。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jié)。
中秋節(jié)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jié)。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谔斓溃瑒t寒暑均,取于月數(shù),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jié)”。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2016中秋晚會觀后感(二)
從前有一戶人家,兄弟兩個,哥哥已經成家,嫂嫂潑辣兇惡。弟弟忠厚老實,哥嫂兩個都討厭他,不讓他吃飽穿暖,重活、累活、臟活都讓他干。
一天,嫂嫂硬說他偷吃東西,哥哥也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弟弟趕出門外。弟弟被他們弄得走投無路,哭哭啼啼走上山路,到了后山,越想越氣,覺得自己孤苦伶仃,不如死了算了。他走到一棵大樹旁邊,正要上吊自盡,有一位老公公從山路上走來,連忙過來問他為什么要自盡?他就把在家里受哥嫂欺侮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老公公。老公公勸慰他一番,然后告訴他,八月十五夜里戌時是天上開天門的時刻,你準備一只木桶,坐在桶里,等天門一開你就可以飛上天去。弟弟到底是小孩,聽了老公公的話,很是好奇,就打消了自殺的念頭,心想,要到天上看一看,如果好的話,就留在天上。
到了八月十五夜里,他照老公公講的,準備好一只木桶,靜靜地坐在木桶里。時辰一到,刮起了一陣風,真的連人帶桶被帶到空中,騰云駕霧一樣把他送上了天。他一踏上月亮,看見天門敞開,金童玉女請他進了月宮。月宮里只有一棵樹,非常高大,樹葉也非常茂盛。他看得出奇,就停在樹底下,忽然,樹上飄落一片樹葉子,他拾起葉子摸摸,覺得很好玩。
這時候玉女出來了,告訴他:“你回到人間,用這片葉子碰到什么,什么就會變成金子。”于是他把樹葉帶回到人間,從此,他就成了富翁。
嫂嫂看弟弟一下子成了富翁,覺得很奇怪。問弟弟是怎么回事?弟弟就老實告訴她。她聽了要丈夫也照樣到月宮去拿些樹葉來。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哥哥也坐在木桶里,身邊還帶了一把斧頭。時辰一到,哥哥也升到天上去了,天門也敞開著。他看到一棵大樹,就用斧頭狠狠地砍,可是根本砍不動。金童玉女聽到聲音出來,就把他綁在樹上,不許他下凡。從此他娘子只能在每年八月十五夜里,坐木桶上天看望一次月亮樹上的丈夫,夫妻團圓一次。以后人間就把八月十五作為中秋節(jié)人們團圓的日子。
【央視八月十五中秋晚會觀后感】相關文章:
2016年八月十五央視西安中秋晚會觀后感10-03
央視中秋晚會觀后感11-10
2016央視中秋晚會歌曲《月亮船》歌詞06-05
2016央視中秋晚會觀后感10-03
央視中秋晚會觀后感6篇03-10
2016央視中秋晚會“回”主題觀后感10-03
2016八月十五CCTV中秋晚會觀后感10-03
2016央視國慶晚會觀后感10-03
2016央視國慶晚會觀后感精選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