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蒹葭 《詩經(jīng)秦風(fēng)》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i洄從之,道阻且長。i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洄從之,道阻且躋。i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濉
i洄從之,道阻且右。i游從之,宛在水中b。
注釋:
1.蒹葭(jiānjiā):蘆葦。蒼蒼:茂盛深色狀。
2.伊人:那人。方:旁一方,即一旁。
3.溯洄:逆流向上。從:追尋,探求。阻:險阻;崎嶇。
4.溯游:順流而下。宛:好像、仿佛。
5.凄凄:同萋萋,茂盛狀。:干。湄:水草交接處,即岸邊。
6.躋(jí):高起、登上高處。坻(chí):水中小沙洲。
7.采采:眾多的樣子。已:停止。(sì):水邊。
8.右:向右轉(zhuǎn),道路彎曲。b(zhǐ):水中小沙灘,比坻稍大些。
譯文:
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jié)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賞析: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diǎn)明了時間和環(huán)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jié)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fēng)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一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里,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xiàn)于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一個友人!八^伊人,在水一方”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點(diǎn),表現(xiàn)了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一個勁地張望、尋求。“伊人”,指與詩人關(guān)系親密、為詩人崇敬和熱愛而未曾須臾忘懷的人。“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著的,然而現(xiàn)在他卻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霸谒环健保Z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并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不易。“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毖刂舆呅〉老蛏嫌巫呷ィ缆菲D險,且又漫長,即使花費(fèi)很長時間也難到達(dá);如果徑直游渡過去,盡管相距不遠(yuǎn),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動。詩人盡管立于河邊,但他那恍惚迷離的心神早已飛動起來,思見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癡的形象栩栩可見。詩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潤所說:“玩其詞,雖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實(shí)求之而不遠(yuǎn),思之而即至者。”(《詩經(jīng)原始》)
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兒,內(nèi)容與首章基本相同。但它體現(xiàn)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diǎn),增強(qiáng)了韻律的悠揚(yáng)和諧美,使表達(dá)的情感愈來愈強(qiáng)烈。首章的“蒼蒼”,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shù)念伾缮n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dāng)時所在的環(huán)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霜”、“未”、“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畫出了時間發(fā)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試想,他獨(dú)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描寫伊人所在地點(diǎn)時,由于“方”、“湄”、“濉比字的變換,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的活動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寫,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另外,像“長”、“躋”、“右”和“央”、“坻”、“b”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詩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lián)系起來加以品味,更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dú)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fù)進(jìn)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fēng)人深致!本哂小耙晕矣^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tài)!
這首被人傳誦不已的詩,對后世的影響也是明顯的。且看宋玉《九辯》中的一段描寫:“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栗兮若在遠(yuǎn)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兮收潦而水清;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边@里通過對秋天的氣象和草木搖落的情狀的描寫,制造一種肅殺的氣氛,表達(dá)了詩人悲涼凄苦的心情。這也許是受了《蒹葭》詩的影響,由此可以窺見《楚辭》對《詩經(jīng)》的繼承和發(fā)展線索!豆旁娛攀住分小段鞅庇懈邩恰返陌l(fā)端,賦中見興、以景托情的寫法,也沿用了《蒹葭》詩的筆法。其后的曹丕,從本詩中化出了“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詩句。由此可見,《蒹葭》詩在古代詩歌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蒹葭 《詩經(jīng)秦風(fēng)》】相關(guān)文章:
詩經(jīng)《蒹葭》原作及賞析03-28
改寫蒹葭作文07-24
蒹葭改寫成散文10-18
《蒹葭》改寫作文12-22
蒹葭詩歌閱讀及答案解析11-03
蒹葭輕拂待你而歸初三作文10-29
蒹葭蒼蒼,伊人如夢作文(通用20篇)12-19
精選蒹葭改寫作文500字三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