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新編非攻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精選10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1
魯迅的小說總是很難懂,這給我的閱讀帶來了挑戰(zhàn)也帶來了樂趣。這八篇故事新編語言詼諧但內(nèi)涵豐富,魯迅自己說“不免有油滑之處”,也算中肯吧。
《補天》改自女媧補天的故事,將女媧的形象塑造成一位百無聊賴的女子,無聊地造人,補天,最終勞累而死。她喜歡在天地間的自然之美,而她造出的與她相貌相似的人類卻越來越多地制造了種種規(guī)矩,束縛自己,發(fā)動戰(zhàn)爭。由于反感于當時對文學情感的控制和束縛,特別地諷刺了那些宣揚控制或者克制情感以文學的形式流露出來的人。想必以魯迅的創(chuàng)作觀來看,文學就是抒情達意的東西,無需克制或者隱藏。同時,也不贊同對某些神乎其神的東西的崇拜,認為這只是人們愚昧的表現(xiàn)。
《奔月》改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新編的故事中,屬于后羿的英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后羿與普通人一樣,為養(yǎng)家糊口四處奔波打獵,但獵物一天天減少,只剩下烏鴉。嫦娥不滿足于日復一日的烏鴉炸醬面,偷吃了后羿的仙丹去了月宮。逢蒙是后羿的徒弟,其原型則是魯迅曾經(jīng)很看重后來卻對魯迅針鋒相對的青年高長虹,于是在這篇中與其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魯迅的性格是不吐不快,有別扭的一定要說出來,其實這事并沒放在心上。
《理水》改編了大禹治水的神話。飛往奇肱國的飛車上坐的為禹是否真有其人而爭嚷不休的學者們,正與現(xiàn)實中的學者研究會相似,各有道理,難以定論,甚至以此來賺錢,凡是都要質(zhì)疑、研究,找理據(jù),推論,辯駁,卻最終難以有結果。考察專員是諷刺的`對象,在現(xiàn)實中不難找到影子。禹屬于實干派,而且很有主見,也很有辦法。
《采薇》改編了《伯夷叔齊列傳》,兩人形象滑稽可憐,反對“以暴易暴”的行為,認為武王以臣弒君不合于禮,恥食周粟。在首陽山采薇來食,卻不料被婢女將自家主人的話“難道他們在吃的薇,不是我們圣上的嗎?”,一句話點破原來故事中的漏洞。
《鑄劍》改編《列異傳》、《搜神記》等古籍所載的“三王!保T工干將為楚王造劍被殺,其子報仇的故事。這篇故事讀起來非常精彩生動,也很怪誕,此篇原故事我不是很清楚,所以將《列異傳》原文附下:
“干將莫邪為楚王作劍,三年而成。劍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劍獻君,藏其雄者。謂其妻曰:‘吾藏劍在南山之陰,北山之陽;松生石上,劍在其中矣。君若覺,殺我;爾生男,以告之!爸辆X,殺干將。妻后生男,名赤鼻,告之。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劍;忽于屋柱中得之。楚王夢一人,眉廣三寸,辭欲報仇。購求甚急,乃逃朱興山中。遇客,欲為之報;乃刎首,將以奉楚王。客令鑊煮之,頭三日三夜跳不爛。王往觀之,客以雄劍倚擬王,王頭墮鑊中;客又自刎。三頭悉爛,不可分別,分葬之,名曰三王冢!
這一故事在魯迅的改編中有一種很強勁的復仇的力量。
《出關》我感覺是對老子與孔子主張的一種理解,老子主張無為,話說亦可,不說亦可,又極其聰明,正所謂大智若愚,能夠完全看透孔子,并有契合之處。但“譬如同一雙鞋子吧,我的是走流沙,他的是上朝廷的”,很分明地看出兩者道不同。老子,一個孤獨的老者,踐行著他的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我一向很難理解老子的主張,“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抱樸守拙”,“水利萬物而不爭”,那是另一個世界的吧,在現(xiàn)實中應該很難實行。
《非攻》改編了《墨子·公輸》,改編后的與原故事情節(jié)相差不多,不過更生動。墨子以義巧妙地說動公輸班,又用一個惦記鄰居東西的人的故事巧妙地向楚王進言,還與公輸班模擬攻守方法,公輸班輸了。又告訴楚王即使殺了他,他的學生一樣會用他的方法防守,于是救了宋國。墨子言辭的巧妙,令人佩服。但魯迅在最后又對墨子幽默了一下,墨子很是無奈。君王并不講義,“義”只是統(tǒng)治百姓的工具,而墨子想讓君王接受義,其主張也真難以實現(xiàn)了。
《起死》改編《莊子·至樂》寓言故事,我理解的也不是很到位,莊子與漢子的對話有點對牛彈琴,漢子找的是自己的包裹衣服,毫不在意自己身處何時,弄得莊子很是狼狽。想來應該是對莊子齊物論思想的批判。我對老莊思想都不是很理解。
這些故事中的內(nèi)涵我理解的還都不是很透徹,看來一涉及到哲學的層面,我的思想也是一片混亂吶。困惑難解,且行且學習吧。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2
寫下這個題目后,發(fā)現(xiàn)要開頭真的是非常困難。關于魯迅是基本沒有概念的,所涉及的最多的也就是他被選進課本的那些個文章。真正引起閱讀興趣的僅僅只有《故事新編》而已。且讀的時候所留意的也純粹是故事本身而從未想過更多更廣的意義。
說真的,不愿意過多的接觸與政治有過多瓜葛的文字。而今,在課堂上分析了魯迅的幾個文本后,又由于有了這樣一個作業(yè),才得需在淺薄的基礎上,認真分析這樣一個人,以及他的精神,作品。
不知用這樣的淺薄筆觸寫下這樣淺薄的文字,算不算是對魯迅的褻瀆。
但就文學本身來說。魯迅在世的時候或者是去世后,人們對他的作品大多還是矜持的一直在贊揚,可也不乏批評的聲音?蓵r至今日,僅僅可以從課本 上被動接觸到魯迅文章的人們,所抱的態(tài)度,大約也只是除了思考以外的被動接受以及像中國古代對四書五經(jīng)義務一樣的贊揚,主動的思考所能引起的波瀾已經(jīng)很 小,除了特有的研究圈子外,應該影響不到大多數(shù)的腦子。這仿佛與中國剛剛建國的前三十年情況相同。除非特別關注,否則毫無瓜葛。
順著這個話題,就在不知道幾年后,終于在文學上可以給出相對比較自由的批評空間。于是對魯迅的質(zhì)疑和攻擊一直沒有斷過。就淺陋的所知,好象有 王朔那廝。但那廝自己說自己是流氓,至少沒裝出一副悲痛欲決的面孔。也就不像其他人,高高在上的做悲天憫人狀。再者說,就淺陋的了解,魯迅大約是對當時社 會太過關注,所以不是純粹的為文學而文學。他同情所有被侮辱被損害的人,對人類靈魂倍加關注。這在他幾乎所有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出。但體現(xiàn)的最為明顯的,還 是在《吶喊》和《彷徨》中。幾乎篇篇有口皆碑,成了生活的楷模和模仿的范本,批評的對象。而《故事新編》歷來仿佛幾乎被遺忘了。甚至落得的批評過多,或者 被說為是失敗之作;或者被說是生活積累沒了,就從古書上找轍;或者干脆就是看不懂。
所以說大家應該只分析該分析的,分析大家分析過的,分析多的。研究研究多的?纯茨芊从衬硞時代最明顯的特征的。從而可以了解那個時代的人的麻木精神。以及先驅(qū)者的孤獨。
所以還是喜歡《故事新編》。不情愿去分析,不情愿去解剖,只想就這樣隨便說說,就好。
說老實話,真的很“好玩”,“有趣”。
譬如說《奔月》。如果有人問《奔月》寫的是什么,大約只會對其中的“烏鴉炸醬面”印象深刻。可大師們會說,《奔月》寫的是斬盡殺絕。寫的是殺戮。
說真的,大部分人說《奔月》是最好懂的。是民間故事里有的,是大家口頭承傳的,是白衣飄飄時代的夢想。月下童年時代的畫面,古老歲月里悠悠的.歌聲。甚至在初讀的時候,覺得與悲涼有關,與無奈有關,與好笑有關,與孤獨尤其有關。但惟獨聯(lián)想不到殺戮之事。
可能是感覺。感覺到整個《奔月》都籠罩在孤獨的悲涼中。從紙面上透露出的是一種涼的空氣。只有后羿一個人貫穿整條涼森森的路。整個英雄形象給人展現(xiàn)的是一個完整的孤獨的背影。沒有功成名就,從來就沒有。只有伴隨著如迷霧一樣的凄涼,散不去。
延伸到現(xiàn)在來看。真的是個孤獨的時代,人人都孤獨。都在叫囂著寂寞,或者拿出青春揮霍,有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可以用來奢侈。而骨子里都感覺到寂 寞。不同的只是多少而已。不愿去的處所太多,無論是天堂地獄,或是黃金時代。有些是可以拒絕的,有些是無形中沖著大腦襲來的,根本無從抗拒。人與人之間從 表象到本質(zhì)(除了有鮮明時代與政治特征的),本就相差甚遠。
然后好玩的篇目就是《鑄劍》。那幾個頭互咬的場面給人一種華麗的詭異感。一直對這個場面的描寫有深刻的印象。也并不像一些評論中所說的,給人 感覺荒誕,“不成樣子”。只是覺得很動態(tài),很戲劇,很生動,很華麗。文字里浮現(xiàn)的是鬧哄哄的現(xiàn)場感,是簡潔直接的體現(xiàn)。仿佛直接從文字里擊打到人的視覺中 樞。
就是這樣的感覺,可以讓人記憶深刻。
再來就是《采薇》!恫赊薄穼懖氖迤妗安皇持芩凇,“餓死首陽山”的故事。讀的時候只覺得好笑。
后來聽說那個時代在存在主義之后,尼采來過一小會兒,后來卡夫卡來過一大會兒,再后來弗洛伊德斷斷續(xù)續(xù)的也來過。反正全是發(fā)育不全的角兒,將 完整的主角退下了臺。自己演繹起來。然后小說必然要講魯迅的《孔乙己》。還有別的名篇,比如《祝!返鹊,都是歸納人生。相對而言,《理水》《采薇》,有 人說是用了“演繹”,看來不甚應手。
又有人說《故事新編》里“思想大于形象”。這話貌似很行家的樣子,不便在淺陋的見識上解毒?雌饋聿皇恰罢`區(qū)”,就是“毛病”。讀書的時候,總還是要想著故事本身是“以情動人”的,雖然要求思索,可真的要硬著頭皮去解剖出憂患的意識,在有的閱讀中真的是一種累贅情緒。
比如對《故事新編》,姑且認為,想輕松的讀完,最好懷抱這樣的心態(tài)。至于思索,乃是后話了。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3
《非攻》出自魯迅先生的小說集《故事新編》,是根據(jù)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改寫的。主要講的是,楚王讓大夫公輸般造云梯攻打宋國。當時的'思想家、軍事家墨子主張各國和平相處,不要打來打去,他知道這件事后,便來到宋國。墨子看到了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宋國的貧窮,又來到楚國,看到了楚國的繁榮。于是,墨子找到了公輸般,勸他別再幫助楚王攻打宋國。公輸般說不過墨子,只好帶他去見楚王。楚王也被墨子說得無言以對,只好讓墨子和公輸般用皮帶當城池,木片當武器來比試攻城。公輸般攻了九次也沒成功,墨子只攻了三次就成功了。楚王只好暫時不攻打宋國了。墨子完成任務后又回到宋國時,在城門口被宋國“募捐救國隊”搶了包,想到城樓下避避雨,也被宋國士兵擋住。
這篇小說明是寫春秋時期的宋國、楚國、墨子和公輸般之間的事,其實是在諷刺“九·一八”事變后賣國求和、不思抵抗的丑惡行為。表面上發(fā)表過不少收復失地的言論,像小說中“我們給他們看看宋國的民氣!我們都去死!”這句話,看上去很有氣概,事實上卻絲毫不采取行動!澳季杈葒牎逼鋵嵲诖呵飼r期沒有,文中提到它是為了揭露借救國名義搜刮民財,用來享樂的丑行。在文章的結尾,作者借宋國人對墨子的忘恩負義,寫出了嫉賢妒能、忘恩負義,自私自利的本性。
這篇小說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由、民主和光明生活的向往,對獨裁統(tǒng)治黑暗的憎惡和他的愛國情懷。生活在新世紀的我們,要做正直、有思想、辨是非的人,要懂得感恩,不要做忘恩負義的人。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4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有關春秋時期的歷史書,書名《東周列國故事》。此書分上下兩側,講述了東周的屬國之間發(fā)生的故事,是一本好書。
在此書中,東周的屬國都想爭當霸主,并不擇手段。其中有許多好君王,當然也有昏君。有的'君王治國有方,善待大臣。有的君王花天酒地,虐—待百姓,令人發(fā)指。他們都想成為中原霸主,好君王是靠贏得民心成為霸主,但是再好的君王都有做錯的時候。有時他們會因做錯一件事兒得不到小國的信任從而失去霸主的名稱。其實君王難當,好君王更難當。如果想成為好君王,就要體貼民眾,但這不免會得罪有權勢的奸臣。他們很可能會勾結一起拉你下馬。但是如果你成為一個昏君,奸臣會奉承討好,但是你一昧的花天酒地會引起民眾和忠臣的不滿。你的統(tǒng)治最終不會長久。這是難處之一。另外的難處是,當你決定選擇一個兒子繼位時,又不得不面臨后宮的妃子都想讓自己的兒子繼位而引發(fā)的風波。有的兒子甚至去殺父來爭奪王位。你又不得不提防自己的親兒子。而這一切都是王位惹得禍。
如果你是個小國君王,你就得面對被大國吞并的可能。你必須時刻警惕,否則隨時會被大國吞并。有時經(jīng)管你做到了這些你還是被吞并。東周的許多小國都被吞并,并在后來秦始皇統(tǒng)一了中原,結束了周朝迎來了一個新時代。
這本書講述了周朝屬國的故事,講述了秦國從小國到帝王的過程,令人感嘆!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5
世界上的故事有很多,它可能是天真快樂,也可能是悲傷、痛苦。
魯迅先生是一名著名的文學家,一生寫了很多作品。《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以遠古神話為題材的短篇小說。
《起死》這篇文章就像一枚印章一樣,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莊子正悠然自得地走在路上,忽然看見了一具白骨。心生憐憫,心一軟,找來了司命,復活了那堆白骨,那白骨一根接一根連起來,拼成了一個人,長出了肉,漸漸有了潤色。轉眼間神奇的變成了一個裸身的漢子,那漢子有點兒不知所措,看到此時狼狽的自己,又看到邊上的莊子,把矛頭指向了莊子身上,誤會了莊子。而莊子呢,運籌帷幄,好像早有準備,吹起警笛喚來了巡警,上了馬揚長而去......
文中的.漢子赤身露體向衣冠整齊的莊子要衣服遮蓋時,遭到莊子拒絕,并對他大講“相對主義”哲學:“衣服是可有可無的……”漢子扭住他不放,他摸出警笛吹響喚來巡士驅(qū)趕漢子。
他以自己的前后自相矛盾的言行,揭出了他的“唯無是非觀”的相對主義哲學的內(nèi)在矛盾和欺騙性。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人看問題不能太片面了,不要僅僅相信眼睛看到的,還要用心去體會,要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事情。人不能心胸狹小,要心胸開闊,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包容別人。即使別人做錯了,我們也要耐心地去告訴他,這便是為人之道。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6
《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以遠古神話和歷史傳說為題材而寫就的短篇小說集,包括他在不同時期所寫的8篇作品。這八篇小說分別是:《補天》、《奔月》、《理水》、《采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書主要以神話為題材,故事有趣,想像豐富。
《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的最后的創(chuàng)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寫于魯迅生命的最后時期。面臨死亡的威脅,出于內(nèi)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編》整體的風格卻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從容、充裕、幽默和灑脫。盡管骨子里依舊藏著魯迅固有的悲涼,卻出之以詼諧的“游戲筆墨”,這標明魯迅的思想與藝術都達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具有某種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或隱或現(xiàn)、或濃或淡的存在著“莊嚴”與“荒誕”兩種色彩和語調(diào),互相補充、滲透和消解。
魯迅曾說,《故事新編》里的全部作品“是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其中,《補天》洋溢著贊美,亢奮,欣喜的調(diào)子,其畫面瑰麗而壯美,結構宏大。雖然女媧補天源于古籍,但在此的描繪中多了些許浪漫主義氛圍,創(chuàng)造了十分奇異動人的藝術畫面。而《奔月》《鑄劍》雖然也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但同時也有著壓抑的沉重感!惰T劍》中關于眉間尺以頭與劍托付黑色人報仇的情景,以及黑色人混入皇宮,施展計策的描寫,雖然不符合現(xiàn)實的邏輯,但也正因為這樣獲得了令人訝異的感染力,加強了浪漫主義色彩,卻又不缺乏沉重感。
比起《補天》、《奔月》、《鑄劍》來,魯迅后期所寫的《理水》等5篇歷史小說,從總體上說浪漫主義色彩稍有減弱。這主要表現(xiàn)在故事本身的奇幻性不如前期的3篇。但是,在別的方面,主要是在穿插現(xiàn)代生活細節(jié)方面,卻又增強了浪漫主義氣息。《理水》、《非攻》、《出關》、《采薇》里有現(xiàn)實中資產(chǎn)階級學者等類人物的影子,有現(xiàn)代生活的某些片斷。如《理水》對大員、學者們進行了古今雜揉的描寫,“文化山”使讀者想到了現(xiàn)實中所謂的“文化城”,而“O.K”、“好杜有圖”等外語詞匯的出現(xiàn),在幽默中隱然指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洋奴;《非攻》中寫墨子在宋國遇見“募捐救國隊”,這實際上是對30年代國民黨反動政府在日寇侵略面前用“救國”名義強行募捐這種欺騙、掠奪行徑的影射。此類例子,在《故事新編》里除了《鑄劍》,其它各篇均有。而《起死》,由于題材采自《莊子》中的寓言故事,本身就帶有奇異性,經(jīng)改編之后它的浪漫主義色彩愈益加濃,更見妙趣。這篇小說中,亦有“自殺是弱者的行為”這樣的“油滑”之處。相對而言,后期的幾篇中“油滑”之處較多。魯迅將他在歷史小說中采用的這種穿插現(xiàn)代生活細節(jié)的寫法,稱之為“油滑”。他自謂在《補天》中寫了一個“古衣冠的小丈夫”,“是從認真陷入油滑的開端。油滑是創(chuàng)作的大敵,我對于自己很不滿!钡髞砀髌叭圆幻庥杏突,過了13年,依然并無長進!边@就表明,在歷史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魯迅對自己“油滑”的寫法,既有不滿的一面,又有有意無意繼續(xù)為之的一面。
一直運用了“油滑”的寫法,正說明這一寫法在魯迅的創(chuàng)作心理中有內(nèi)在的根據(jù),成了他創(chuàng)作心理整體結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側面。從大的方面講,從問題的實質(zhì)講,這與魯迅雜文中的諷刺藝術,包括某些被批判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出以虛擬),漫畫化的人物速寫片斷(主要以人物的語言表現(xiàn))等是相通的。在這一點上,魯迅的雜文與歷史小說,在創(chuàng)作心理上有著某些相同的依據(jù):主體有一種內(nèi)在的情感與意志張力,這種張力促使作家采用漫畫化的手法,表現(xiàn)被批判對象滑稽可笑的面目,以達到強烈的諷刺、批判現(xiàn)實的目的'。以神話、傳說和歷史為題材的《故事新編》,在這方面得到了強化和突出的表現(xiàn),這可以看作一旦離開現(xiàn)實題材時,主體的創(chuàng)作心理中一直居于次要地位和潛伏狀態(tài)的浪漫主義才情被有力地激揚了起來。 其實,不論《故事新編》中穿插現(xiàn)代生活細節(jié)的具體聯(lián)想形式是哪種,它們都一無例外地是主體在長期的思維與寫作中建立了將歷史與現(xiàn)實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動力定型的表現(xiàn)。我們認為,這是魯迅《故事新編》“油滑”問題在創(chuàng)作心理上的奧妙所在!將古今雜揉在一起,正是
魯迅思維的宏觀性與清醒的現(xiàn)實戰(zhàn)斗精神的體現(xiàn),又是魯迅創(chuàng)作心理結構的一個重要側面,或稱之為魯迅創(chuàng)作心理深層的動力定型。
實際上,不僅《故事新編》貫穿著浪漫主義線索,而且魯迅的整個文學生涯,都貫穿著一條浪漫主久線索,只是它起伏變化,行跡不定而已。
通過此書,對于魯迅或多或少有了更多的認識,或許淺顯,但卻受益匪淺。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7
《故事新編》是魯迅的小說集,其中大部分是根據(jù)老故事改編而成。
魯迅先生的作品寓意深刻,殺傷力強,歷來都是諷刺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就像鋒利而且?guī)с^刺的弓駑,直刺敵人的心臟。一直以來,魯迅先生都以大文豪的高大形象聳立在每一個年青學子的偶像位置,但是自從讀了這《故事新編》之后,我忽然有了一種很失望的感覺。
《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根據(jù)我國古代一些著名故事改寫而成的。有些文章,例如《鑄劍》,便是改自《干將莫邪》,只是將故事背景、少數(shù)情節(jié)略作改動。評心而論,改寫是成功的。改寫后的故事更加完美生動,也更吸引人了。但是,《奔月》卻是令人(或許只是我)大倒胃口!侗荚隆窌棺x者聯(lián)想到故事的本體——“嫦娥奔月”。在《奔月》中,魯迅變得有些“惡搞”,把射日大英雄塑造成整天怕老婆、只會打烏鴉的“窩囊廢”,把大美女嫦娥寫成嘮叨羅嗦、不善解人意、不理解丈夫,而且潑勁十足的婦人——這完全顛覆了后羿嫦娥英雄美女的良好形象,就連情節(jié)也由“嫦娥偷仙丹是為了永葆青春而守護在愛人身邊”杜撰成“嫦娥嫌后羿無能而迫不及待想要離開”——讀到這里,我真有一些鄙棄這位享譽幾十年的大文學家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為何能流傳千古?只因它情節(jié)優(yōu)美,寄托了古代勞動人民大膽而美好的愿望?婶斞赶壬摹侗荚隆穮s完全背離了這個美好傳說的.創(chuàng)作初衷。
這就是我對《故事新編》的膚淺認識;蛟S有人會對我大加鞭撻,指責我對大人物的不敬,但我“初生牛犢不怕虎”,我還是把心中的話說出來了,敬請前輩學人也以同樣的心態(tài)來討伐我。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8
《鑄劍》是魯迅歷史小說的代表,根據(jù)干寶的《搜神記》中的《三王墓》改寫,原載1927年4月25、5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8、9兩期,題作《眉間尺》,副題是《新編的故事之一》。1936年1月,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故事新編》。
這些故事里面,我最感興趣的一篇是《鑄劍》。故事講的是一個叫眉間尺的人,當時的皇上給了他父親一塊鐵,那種鐵很不一般。因為當時他的父親是最好的鑄劍師,所以皇上叫他來做劍。
眉間尺的父親用自己的汗水,經(jīng)過多年才把劍做出來。一共有兩把劍:一把是雄劍。一把是雌劍。而他的父親拿著雌劍給皇上,他知道如果交給了皇上必定會把他殺死,因為這樣皇上就沒人能再造一把一模一樣厲害的劍了。
當天他的父親走了,走之前父親告訴眉間尺,你要拿這把青劍來給我報仇。他父親說的這把青劍就是雄劍。他長大以后知道了這個事情,就準備去報仇。
在途中他遇到了一個人,那個人說你是打不過皇上的,我有一個辦法可以幫你報仇,但是有兩樣東西必須要,那就是你的頭和青劍。
他信任了這個人,就把自己的'頭和青劍給了他。之后那個人把頭給皇上看還說他要用煮尸,皇上同了。
第二天,那個人就把眉間尺的頭丟進去煮后,又叫皇上來看。在看的時候,那個人趁皇上不注意把皇上的頭也砍到了鍋里。眉間尺和楚王兩顆頭在鼎中進行殊死搏斗。
眉間尺年幼,不是楚王對手,被楚王的頭咬住不放。晏之敖見狀,拔劍自刎,頭顱掉入鼎中,加入戰(zhàn)局,終于把楚王頭咬得無聲無息。
三個頭都煮成了白骨,無法分出彼此,楚國王公大臣出于無奈,只好將三個頭顱均以王禮分而葬之。這就是三王冢的來歷。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9
魯迅先生用白話文和現(xiàn)代的寫作方式對神話故事進行了改編,打破以往對神和英雄形象的認知,更是對世人的告誡。
《補天》中女媧出場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唉唉,我從來沒有這樣無聊過!”很難想象,這是我們神話故事中偉大的女神的開場白。造人,也只是女媧解悶的方式而已,對于自己造出的人類,女媧似乎并無其他感情可言,只是游戲時是意外產(chǎn)物。
《奔月》越看越覺得悲哀,射日英雄竟然每天為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條件――食物而發(fā)愁,自己曾經(jīng)的英雄事跡被人篡改被人遺忘,徒弟暗算想取他性命,食不飽腹,妻子最終忍受不了饑餓棄他而去,不說作為一個大英雄,就是普通人也難忍受這樣的生活,后羿卻每天早出晚歸辛勤地打獵。作為一個丈夫,能看出來他真的很愛嫦娥,生活的艱辛徒弟的背叛不足以擊垮他,可能嫦娥的離去對他來說才是真正的致命一擊。
大禹治水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纳裨捁适,傳說大禹子承父業(yè)治理水道,與部下同吃同住,淤泥褪盡了腿毛,河水泡落了指甲,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才將河道疏通,使百姓免遭洪澇之災!独硭分械陌傩詹栌囡埡髮Υ笥淼恼務摚阂估镒兂梢活^大熊,三兩下就扒開了河道等,被神話,一點一滴實實在在的努力被神話,這是怎樣的可悲。最后英雄也被統(tǒng)治階層同化,對舜帝沒有了威脅,這就是禹的結局。
《鑄劍》使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莫過于故事最后三頭共葬萬民同樂的場景,兩個方面,第一,王和刺客的頭一起入葬,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然而萬民同樂,這一天過得像一個盛大的'節(jié)日一般,很諷刺。第二,刺客刺殺王,除了一部分為父報仇的成分,更多的是為民除害,暴虐的王死了,兩個勇士犧牲了,然而萬民同樂,沒人記得英勇犧牲的人,為民而死,為民遺忘。《非攻》中墨子說停了攻宋后回魯國的路上,戲謔式的悲劇,墨子作為宋國的恩人,卻被宋人剝削,使我想起“人血饅頭”,革命者被人民遺忘和吃掉,其中的悲劇意義使我心涼。
《起死》中的莊子顯然是魯迅先生批判的對象,不是批判歷史中的人物莊子,而是批判莊子的學說,批判當下國情緊張還在秉持莊子學說的人。起死回生的漢子沒有衣服穿,找莊子理論,莊子說衣服不重要云云,漢子讓莊子脫下自己的衣服的時候,莊子卻讓他別扯破了云云,可見“莊子”的虛偽和利己。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 篇10
魯迅先生的雜文里,我對八篇《故事新編》情有獨鐘。覺得它們很耐讀,在欣賞過程中也無時無刻不感受著先生文筆的幽默與犀利,讀到后來,甚至想象著是一位閱歷豐富的伯伯在夏日傍晚的大樹底下給我講述著不僅僅是“故事”的故事。
在這以前,我不否認我是絕對內(nèi)容主義的倡導者。因為認為作品的內(nèi)容是唯一的,它所傳遞的作家以獨特的視角挖掘出的深刻的見地是其作為文學作品最重要的閃光點。同時,文學的另一組成部分——文學形式無非就是小說、散文、戲劇等幾種,除去古老的詩、詞、歌、賦,近現(xiàn)代的文學幾乎可以清一色的歸納進前者所舉的題材中去。而與此同時,至今被我們爭相傳閱的文學佳作都存在著互不雷同的思想主旨,這才是我們“為伊消得獨憔悴”的部分。所以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在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剖析中,漸漸地就將它與作品內(nèi)容徹底隔離,甚至時常將其在思考中忘卻。
是先生的《故事新編》將我從意識誤區(qū)中拉出,慢慢地又找回了辯證的思考。是的,正是這八篇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的以拾取古代傳說為基礎,新構人物經(jīng)歷以表達情感的雜文化引發(fā)我對文本形式作用的重新認識與肯定。這種非常有趣的,全新的以雜文為基礎的寫作手法,對于作品的意義,明顯已不再局限于類似散文體裁使文章詩化,倒敘使作品充滿神秘感等類似的作用。應該說它是以一種全新的表達,展現(xiàn)著全新的思考。它產(chǎn)生的作用就像是通過對未來天氣的假設性預報來表達當下環(huán)保的重要性一樣,放大了說,是一種新的視角。
這種文本形式的存在,使《故事新編》獨具欣賞的價值。它將古人寫活了,以至于作品的主人公能在古今兩個時空中自由穿梭。如《奔月》中“烏鴉炸醬面”等流行詞匯的插入,借羿之口說“我去年就有四十五歲了”反擊現(xiàn)實中以誹謗先生為能事的高長虹的誣蔑,都是很好的例證。八篇中的《補天》、《奔月》等前期創(chuàng)作可能僅僅是這種創(chuàng)新寫法的練筆,但到《鑄劍》、《出關》、《非攻》、《起死》時,已是先生將其運用得爐火純青,自由自在的時候了。
另一方面,這種堪稱“古今雜糅”的手法將中國傳統(tǒng)中的圣人、英雄徹底“人化”,通俗地說,就是將偉人生活化。它已拋棄了對英雄作無盡謳歌的傳統(tǒng),轉而揭露起高貴的人物被世俗牽絆的事實。在和傳統(tǒng)逆向的思考中,描繪頗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戲說衣冠楚楚者,一語道破作者所要表達的荒誕。比方說《奔月》中曾經(jīng)的射日英雄對妻子百般聽從,不顧勞累,只為滿足時常無理取鬧的嫦娥對于肉食的渴望。從一個英雄式后羿,到俱內(nèi)的丈夫,最后在被視如己出的徒弟背叛,往日疼愛有加的妻子的離棄后,又重新消逝在瑣屑的`日常生活中。這種半傳說半想象的刻意安排,在荒誕中對現(xiàn)實中的種種進行了有力的嘲諷和深刻的揭露,像是訴說著昔日的“戰(zhàn)士”失去對手后的無可著落與逐漸沒落的趨勢。相信,“骨子里仍藏著先生固有的悲涼,卻出之以詼諧的‘游戲筆墨’”是對于先生歷時13年的最后的創(chuàng)作的最恰當?shù)脑u價。雖然先生自己在《序言》中說到對《補天》后半段油滑的寫作表示否定,但不得不指出作為試驗性的創(chuàng)作,這種誤區(qū)是很容易踏入的,因為對于“丑角”的插科打諢,“度”的把握實在重要的很,畢竟多一份則膩,少一份則無味。可惜在先生意識到時,上天卻決絕地帶走了一代文學巨豪,將這份永遠無法填補的遺憾作為為了忘卻先生的紀念。
其次,雖然知道先生極力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學,認為那是戕害心靈的玩意,但若是沒有被先生視為污垢的傳統(tǒng)文學,像《故事新編》這樣優(yōu)秀的作品應該也只是化于天地之無形了。所以當今國學的興起,看來也是歷史的必然。畢竟“存在即合理”,或糟粕,或精華,作為閱讀者的我們,只需培養(yǎng)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是可以站穩(wěn)腳跟的,不至于像魯迅先生擔心的那樣被“黑洞”所吞噬,但這種能力的形成,可謂有待磨練,而像先生那樣將其活用,更是任重而道遠。
【故事新編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故事新編非攻讀書筆記02-10
故事新編作文05-26
狐貍和烏鴉新編故事作文09-01
故事新編作文15篇05-29
精選新編故事作文300字三篇05-27
《農(nóng)夫與蛇》寓言故事新編范文03-19
龜兔賽跑故事新編作文04-10
成語故事新編作文(精選20篇)02-26
寫龜兔賽跑故事新編優(yōu)秀作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