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25個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于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現(xiàn)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齊白石勵志的故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1
齊白石出身貧寒,作過農(nóng)活,當過木匠,后以民間畫工為生。57歲時,齊白石到達北京,住在法源寺,以賣畫度日。他一個扇面,定價銀幣兩元,比平時一般畫家價碼還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問津?梢婟R白石當時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慘淡!
一天,在一個無人理睬場合,梅蘭芳跟他寒暄了幾句,使他稍微挽回了一點面子。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畫了一張《雪中送炭圖》送給梅蘭芳,并題句云:“而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笨梢娒诽m芳也并不能改變齊白石在畫壇地位。
齊白石認識了陳師曾后,齊白石藝術(shù)生涯才得以轉(zhuǎn)變。陳師曾雖然比齊白石小13歲,但其時已名滿天下,是吳昌碩之后革新文人畫重要代表。他鼓勵齊白石盡快自成一體,走藝術(shù)創(chuàng)新之路。于是齊白石開始了“衰年變法”。用他自己話說:“掃除凡格實難能,十載關(guān)門始變更!
從1920年到1929年,他“十載關(guān)門”大膽突破,艱難探索,終于“掃除凡格”,“變更”了面貌。他在美術(shù)史上可以自立門戶了。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正像他自己說:“懂得我畫,除陳師曾外,絕無僅有!
陳師曾于1923年便英年早逝了。失去唯一知己齊白石遭到了同行們口誅筆伐。北京畫壇保守派們罵齊白石畫是“野狐之禪”、“俗氣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極盡攻擊之能事。
但絕望中亦孕育著希望。齊白石在 “十載關(guān)門”最后一年————1929年,被到北京不久徐悲鴻慧眼識珠,一眼就發(fā)現(xiàn)了“衰年變法”之后齊白石。此時齊白石年已66歲。在徐悲鴻看來,齊白石絕對是大師級畫家。在反對派鼓噪聲中,徐悲鴻大聲疾呼:齊白石“妙造自然”;齊白石畫“致廣大,盡精微”……徐悲鴻在不僅在展覽會上貼條預定齊白石畫以提升其地位,而且為齊白石編畫集,親自寫序,送到上海出版。除此以外,徐悲鴻還請齊白石到自己任院長北京藝術(shù)學院做教授,并親自駕馬車接齊白石到校上課。徐悲鴻對學生說:“齊白石可以和歷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僅可以做你們老師,也可以做我老師!
齊白石曾在一封寫給比自己小32歲徐悲鴻信里說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道理很簡單,齊白石成名,主要得益于徐悲鴻慧識與提攜。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2
齊白石是我國最著名畫家之一,他最善長畫小蝦小蟲等小動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頗有建樹。
齊白石年輕時候,他就很喜歡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訪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說:“你去挑一擔礎石回家,等這一擔石頭都變成了泥漿,你印就刻好了!眲e人都以為老篆刻家戲弄齊白石,勸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齊白右卻真挑了一擔礎石來,夜以繼日地刻著,一邊刻,一邊拿古代篆刻藝術(shù)品來對照琢磨?塘四テ剑テ搅擞挚蹋稚掀鹆搜荩辉谝,他就那么專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礎石越來越少,而地上淤泥卻越來越厚。最后,一擔礎石統(tǒng)統(tǒng)都化為泥了,齊白石也練得了一手好篆刻藝術(shù),他刻印雄健、洗煉,獨樹一幟,達到了爐火純青境地。
有一次,他過生日。由于齊老是一代宗師,學生朋友來了很多。 從早到晚,客人絡繹不絕,老人笑吟吟地迎來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著了。
第二天,齊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顧不上吃飯,先到畫室去做畫,家里人都勸他吃飯,他卻不肯歇一歇?偹阄鍙埉嫯嬐炅耍胰硕奸L長松了一口氣,等著他吃飯。誰知他攤紙揮毫又繼續(xù)作起畫來。家里人怕他累壞了,都說:“您不是已畫夠五張了嗎?怎么還畫呀?”
老人輕輕抬起頭說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沒作畫,今天追畫幾張,以補昨天‘閑過’”。說完,他低下頭繼續(xù)作起畫來。
正是憑著這種勤奮精神,齊白石老人畫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喜愛。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3
小木匠變成了聞名世界的大畫家的故事,他就是以畫蝦出名的齊白石,齊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個叫白石鋪的鄉(xiāng)下地方,不過她小時候不叫白不叫齊白石,叫做齊純芝,27歲正式學畫學詩的時候才改叫白石,為了方便,我們統(tǒng)一叫他齊白石了。齊白石的家里是很窮,一家五口人,只有一畝田,他只上了半年的學,就回家?guī)兔Ω苫盍,小時候他經(jīng)常去放牛,他非常愛大自然,對,路邊的路邊草叢的小昆蟲像螞蟻,蜜蜂,蛐蛐這些特別感興趣,也喜歡看水里面的小魚小蝦小螃蟹什么的,齊白石從小力氣就不行,干不了田里的重活,15歲的時候,家里就讓他去學木匠,好以后養(yǎng)家糊口。齊白石就跟著師傅學做各種木工,他們每天去不同的人家,做桌子椅子和種田的工具。有一天,齊白石和師傅做完工,在回家的時候路上,遇見了另外三位木匠。師傅對那三位畢恭畢敬,可是那三個人卻理也不理,齊白石就非常奇怪問道,我們是木匠,他們也是木匠師傅,你為什么這么恭敬呢?師傅說,木匠分為粗木匠和細木匠,我們做的是粗活,他們做的是細活,他能夠做各種精致小巧的東西,還會雕花,這種手藝不是聰明人一輩子也學不成的。
齊白石第二年就找了一位細木工師傅,開始學雕花,他細心觀察,學得非常好。他的雕花在方圓百里都有了名氣,大家都愿意請他。在他20歲那年,他在一位主人家里發(fā)現(xiàn)了一本畫譜,他就借回家,每天晚上用薄紙蓋在畫上,把所有的畫都描下來。他畫的在當?shù)匾渤隽嗣_@樣一直到27歲,他就是一直是一位生活在鄉(xiāng)村的木匠,每天幫人畫點畫,做點木工。
直到有一天,當?shù)氐囊粋有名的畫家胡沁園看到了齊白石的畫,他找到了齊白石,發(fā)現(xiàn)他很有天賦,但他畫畫的技巧不夠,讀書也太少,這樣是很難成為大畫家的。胡沁園非常熱心,他問齊白石愿不愿意跟他學習畫畫和讀書。齊白石非常感動,就去到胡沁園家,每天跟著胡沁園每天認真學習,每天天不亮就起來認真地讀書,練字,畫畫。胡沁園不僅不收學費,還經(jīng)常給齊白石的家里送米送糧,好讓齊白石能專心學習。
齊白石不僅畫畫越來越好,讀書也非常用功,能熟練地背誦唐詩三百首和許多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他因為會雕花,很快也學會了刻印章。
他跟著胡沁園一直學了十年,終于成了當?shù)刂漠嫾伊恕?/p>
每天,每天悠閑自得地讀讀詩啊,做做畫,過得非常的舒服,直到四十歲的時候,有一位朋友想請他去西安去教畫畫,并且把路費也給寄來了,再此在這之前,齊白石連湖南省都沒有出去過,但因為是朋友的邀請,齊白石還是去了西安,那個時候的交通不便,所以路上走得很慢很慢,齊白石一路慢慢走,一路欣賞著大好河山,一個人只有經(jīng)過很多的事,走過很多的路,看過很多的風景,才能開闊自己的眼界,西安之行是齊白石第一次遠行,他覺得收獲非常大,后來又有四次她去了,不同的地方,教畫畫,在旅途中他看到了洞庭湖的煙波浩渺,看到了黃河的巨浪滔天,華山的險峻,桂林山水的秀美。這些美麗的景色,像畫卷一樣,珍藏在他的心中。
齊白石后來去回到湖南,那時他已經(jīng)50多歲了,如果正常的話,他就這樣平靜走完這一生,但是,那時的湖南局勢很亂,發(fā)生了很多戰(zhàn)爭,當?shù)剡有很多土匪,土匪們知道齊白石畫畫教畫很有錢,就想著要綁架他,再問他家要錢。為了安全齊白石離開了家鄉(xiāng),來到了北京。北京有很多的畫家,齊白石在北京,沒人在意他,在扇子上面畫一幅畫,一般的畫家,可以收四個銀元,齊白石只收兩個銀元,也很難賣掉。不過齊白石還會做印章,他做的印章還是有人買,所以他勉強可以生活下去。直到有一天,北京城,一個有名的畫家,叫做陳師曾發(fā)現(xiàn)了他的印章做得很好,就,跑來找到齊白石,發(fā)現(xiàn)齊白石的畫也非常不錯,他們兩人成了很好的朋友,陳師曾和齊白石互相討論,互相學習,齊白石的畫畫得更好了,陳師曾后來把齊白石的畫帶到日本去賣。結(jié)果都賣很高的價錢,以后,還有很多外國人還專門跑到,北京來買齊白石的畫。
齊白石的畫越畫越好,還被北京最好的藝術(shù)學校請去進去當了教授。1937年的時候北京被日本占領(lǐng)了。藝術(shù)學校也被日本人管理,齊白石是很愛國的,他就離開了學校,回到家里,閉門不出,日本人想請齊白石來管理學校,還給送去聘請書,齊白石就在信封上面寫上齊白石死了,然后,把原信退回去。在日本占領(lǐng)北京的時候,齊白石家缺吃少穿,日本人給他送來了冬天燒的煤和糧食,但齊白石都每次都說我不是這個學校的人,所以不要。齊白石告訴家里人,凡是日本人來拜訪來拜訪,一律回答主人不見,日本人的`來信,齊白石一律不發(fā)不回復,齊白石還畫了一幅畫畫的橫行的螃蟹,然后在旁邊寫上,看你橫行到幾時,表示自己對日本鬼子的痛恨。
齊白石活到了96歲,只要他能還能起床,他每天早上都會起來畫畫,他曾經(jīng)回憶說,自從他學畫開始,一輩子只有兩次連續(xù)幾天沒畫畫,有一次,那是因為他生了一聲大病起不了床,還有一次是他母親是母親去世,非常傷心,所以沒畫,齊白石畫得最好的是蝦 ,他從三十歲就開始畫蝦,但是,一開始是畫得不滿意,覺得畫得就是一團肉蟲子,看不出什么活力,于是他就買了,幾只蝦放在碗里,每天觀察蝦的動作,每天不停的改進,終于在七十歲的時候終于才畫好了蝦。他還在鄉(xiāng)下的時候,經(jīng);◣讉小時仔仔細細地觀察昆蟲,看他們的每一個小動作,所以畫得非常的活靈活現(xiàn)。
齊白石像一個老頑童,一直有一顆純樸的童心,他畫的畫幾乎都是他認真觀察過的,他的畫全部都是表達他的陽光快樂,幸福有越。他從不會畫出悲傷的畫。只是把最真最美最樂觀留給了我們。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4
很多人不理解齊白石在門口和客廳里都貼著賣畫刻印的潤格,詬病于老人的吝嗇。他們哪里知道齊白石的藝術(shù)道路是怎么走過來的,若知道,也許就不會怪罪了。
齊白石的小兒子齊良末回憶父親時說:“經(jīng)濟上他很拮據(jù)。他也是考慮到今后,他有兩家子人要養(yǎng)。家鄉(xiāng)那些人都沒辦法了,也沒有田地,什么都沒有,常常有親戚會到北京來看他,臨走時再帶走點錢,沒辦法。這兩家的困難都壓在他一個人的肩膀上,他的壓力是相當沉重的!
《白石老人自述》里有這樣的話:“我不希望發(fā)什么財,得到一點潤筆的錢,就拿回家去,奉養(yǎng)老親,撫育妻子。只圖糊住了一家老小的嘴,于愿已足!
從齊白石賣畫的潤格中,不僅可以見其吝嗇,見其性情、心境,也可見得白石老人的.耿直,見其冷澀的幽默。
1920年,他寫道:“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出錢。庚申秋直白!
后來,此潤格增補如下文字:“花卉加蟲鳥,每一只加十圓。藤蘿加蜜蜂,每只二十圓。減價者,虧人利己,余不樂見。庚申正月初十日。”
1922年增補:“有為外人譯言買畫者,吾不酬謝!
1940年的一則,則有弦外之音:“絕止減畫價。絕止吃飯館。絕止照相。自注:吾年八十矣。尺紙六圓,每圓加二角。賣畫不論交情,君子自重,請照潤格出錢,切莫代人介紹。心病復作,斷難報答也。與外人翻譯者,恕不酬謝,求諸君莫介紹,吾亦苦難報答也!
1941年的一則亦頗有意思:“凡藏白石之畫多者,再來不畫,或加價。送禮者,不答。介紹者,不酬謝。已出門之畫,回頭補蟲,不應。已山門之畫,回頭加題,不應。不改畫,不照相。凡照相者,多有假白石名在外國展賣假畫。廠肆只顧主顧,為我減價定畫,不應。九九翁堅白!
這里竟然要用到“堅白”二字!其實,這樣的潤格告白,內(nèi)里也應該是辛酸以至于無奈的。齊白石身上曾發(fā)生過這樣一個故事。1921年,他從北京到長沙,遇到老友索畫,多年故交,老人欣然畫了給他。第二年,齊白石再到長沙,這位朋友照樣又拿著畫紙來索畫。齊白石無奈又畫了,不過把畫畫好后,在上面題寫了一首詩:“去年相見因求畫,今日相求又畫魚,致意故人李居士,題詩便是絕交書!
絕交書似過于嚴肅了?墒前啄萌思矣脕眇B(yǎng)家糊口的畫,也不合適吧。
還有一件事,也能說明齊白石老人的性格。
1932年,家里來了客人。是熟客。也就不是諱,可是客人走后,老人一幅心愛的《蝦》卻不是了。老人氣不過,后來寫了一幅《告白》貼在墻上:“去年將畢,失去五尺紙草蝦一幅,得者我已明白了。壬申。白石老人。’即便是清楚誰拿去了,老人也不會去追索。不過是用這種方式泄一點兒埋怨;再見面時候,那人自然羞愧,不過是兩個人心照不宣罷了。
白石老人靠賣畫為生,難免有應酬,也難免有無奈之作。齊良末說:“應酬之作是有,有些他不喜歡但人家非強買強賣這一類的,他不得己也畫。比如說畫一只蝦10塊錢,兩只蝦就是20塊錢。人家說了,我沒有那么多錢,只有15塊錢,怎么辦?他就這樣了,那邊畫—只整蝦,那上頭再畫一個蝦腦袋,15塊。這樣的事常常有。所以有時候那一張紙四尺長,右下角底下就畫倆小雞。四尺長條一尺寬,左上角寫著‘白石老人’四個字,中間全是空白。因為人,家不給錢,或給得少。這類畫現(xiàn)在成了了不起的絕版畫。我父親跟人家說,您哪有這樣做的明?你弄那么一張紙來逼著我這么弄,我給你畫倆小雞就完了,別的沒有。我父親是很執(zhí)著的一個人。”
白石老人一輩子不畫沒見過的東西,可址偶爾也有例外,畢竟南北兩大家子人要生活。
一次一個買主非要齊白石畫一條龍。齊白石沒畫過,可是一轉(zhuǎn)念,有了辦法。只見齊白石在紙上畫了一只大花瓶,又在花瓶上畫了一條龍。畫完,齊白石笑了,買家也笑了,倆人痛快成交。
毋庸置疑,生活的壓力很深地影響了齊白石對于金錢的意識和行為。齊良末回憶道:“他有錢了不存銀行,東西都放在身邊,就在院子里頭。就這么大的一木頭疙瘩,平常誰也不注意,就扔在院子里,風吹雨淋日曬都沒事兒。后來有收破爛的過來,我媽一看這東西沒用,就想換點火柴。破木頭有什么用?那么大,劈又劈不開,我媽就把它賣了。我爸正巧回來——就說我爸不破財——我爸看見了,說,哎!這不是我們家的嘛。人家說賣給我了,我爸說那不行,你回來,這個我不賣,我還有用處呢。我爸把這木頭弄回來后,狠狠地罵了我媽一頓。他說這個你怎么能賣?那里頭藏著金條!他托人給弄的金條,他就怕別人拿,扔在那不起眼的墻犄角里。
“還有一個,我們家那院子、那房子該整修了。年久失修,政府說幫忙給弄弄吧。那會兒我爸還活著呢。政府說修,就讓拆吧,從上頭拆,拆到墻半腰往下頭一點兒了,突然上頭的工人就在那兒打起來了。大家伙/L說怎么回事?哎喲,那里有金條出來了。我爸在磚頭里頭藏了金條。我爸說別挖了,他突然又想起可能底下還有什么東西,他說你們都走吧,這房不修了。從此我們家那房就拆到這兒,底下沒再拆,就重新給恢復了。”
在拍攝的齊白石的紀錄片里,能看到他身上掛著一大串鑰匙。他管這個家,早晨起來他會去把大門打開,晚上親自關(guān)門。屋子里的哪個抽屜里放了什么東西他都是有數(shù)的,他閉著眼睛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東西。
但是,我們同樣不能忘記的是,齊白石在京城的生活條件稍好一些之后,對來自湘潭的故人,甚至是平生未曾謀面、只要是來自家鄉(xiāng)的生活無著的人,都會慷慨解囊。這與他日常的吝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齊良末回憶:“除了自己至親的這些人,只要是湖南鄉(xiāng)下來的人,湖南老家來的人,能夠說湖南話,能夠通報說自己是湖南什么地方來的,可能沒錢回家了,不夠路費了,現(xiàn)在很艱難,我父親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就是先請人家吃頓飯,然后拿出50塊錢來,給他做路費。那時候的50塊錢,除去北京到湖南的往返車費,還能剩余好多。我親眼見過一個人,拿著錢,我父親給的錢,那人的手直在那兒抖!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5
齊白石原是一個雕花木工,學畫只是他的業(yè)余愛好。36歲那年,他遇到了書畫家湖沁園。
那時,齊白石已小有名氣,按胡沁園出題“飛來佳禽對語”,畫了一個人打開窗戶,窗外一對燕子正展翅歸來。胡沁園很滿意,就鼓勵他研讀古典名著。胡沁園還讓齊白石觀摩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畫,使他眼界大開。由于齊白石刻苦學習,并博采百家之長,他的繪畫技藝突飛猛進。與此同時,他還刻苦練書法和篆刻。
從那之后,齊白石每天都堅持作畫,一年只允許自己休息兩天,一天是自己的生日,一天是國慶節(jié)。
85歲時,齊白石一天連畫了4張條幅,吃午飯時還在揮筆,想要再畫一幅。畫完最后一幅時,他在上面題字:“昨日風雨,心緒不寧,不曾作畫,今朝特補之,不教一日閑過也!边@種惜時的精神令后輩敬佩。
名人取得成就,除了天分之外,還要用時間來打磨。
齊白石不僅喜歡畫畫,而且十分勤奮,一年中除去兩天,每天都與畫為伴。
他充分利用每一天,潛心創(chuàng)作,最終成為世人仰慕的'藝術(shù)家。
堅持是一種態(tài)度,它能讓零散的時間連貫起來,成就一番事業(yè)。
生活中有人慨嘆:時間都去哪兒了?與其感傷,不如珍惜。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6
齊白石是我國最著名的畫家之一,齊白石最善長畫小蝦小蟲等小動物,另外,在篆刻方面齊白石也頗有建樹。
齊白石年輕的時候,齊白石就很喜歡篆刻。有一天,齊白石去拜訪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說:“你去挑一擔礎石回家,等這一擔石頭都變成了泥漿,你的印就刻好了。”別的人都以為老篆刻家戲弄齊白石,勸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齊白右卻真的挑了一擔礎石來,夜以繼日地刻著,一邊刻,一邊拿古代篆刻藝術(shù)品來對照琢磨?塘四テ,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專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礎石越來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卻越來越厚。最后,一擔礎石統(tǒng)統(tǒng)都化為泥了,齊白石也練得了一手好篆刻藝術(shù),他刻的印雄健、洗煉,獨樹一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有一次,他過生日。由于齊老是一代宗師,學生朋友來了很多。從早到晚,客人絡繹不絕,齊白石笑吟吟地迎來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齊白石再也支持不住了,齊白石躺下很快睡著了。
第二天,齊白石一早就起床了,齊白石顧不上吃飯,先到畫室去做畫,家里人都勸齊白石吃飯,他卻不肯歇一歇?偹阄鍙埉嫯嬐炅耍胰硕奸L長的松了一口氣,等著齊白石吃飯。誰知他攤紙揮毫又繼續(xù)作起畫來。家里人怕他累壞了,都說:“您不是已畫夠五張了嗎?怎么還畫呀?”
齊白石輕輕抬起頭說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沒作畫,今天追畫幾張,以補昨天的'‘閑過’”。說完,他低下頭繼續(xù)作起畫來。
正是憑著這種勤奮精神,齊白石的畫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愛。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7
齊先生接受徐悲鴻邀請授課,可以不登講臺,不拿粉筆。徐對齊先生說:“你不上講臺,我替你講,你在下面演示就行了!睂W生自然歡迎兩位名師同時授課。
但齊先生還是很少來授課,一般多是礙于交情,面子拉不下來,才去上課,所以寫齊先生的文章便很少有寫他授課的一些事情?箲(zhàn)期間,白石老人授課四塊錢一小時,授一次課三小時,十二塊錢。他有輛黃包車,外面包著藍色布幔子,簾子上繡著兩個醒目的白字:“齊宅”。先生頭戴氈帽,帽頂縫一個大紅球,手持藤杖,鞋上縫了個銅鈴,走路時發(fā)出丁零、丁零的聲響。
齊先生每次上課,一般都有幾個女學生特別殷勤賣力,研墨鋪紙,整理課桌,再用宜興壺泡好上等茶,等齊先生一到,好多學生跑下樓梯圍著他鼓掌。老人邁步下車,滿臉堆笑。當走到蕭瓊面前,老人伸手掐一下她的小臉蛋,問:“你爸爸在家嗎?”——該學生的父親是蕭龍友,北京城內(nèi)四大名醫(yī)之一。蕭瓊回答:“去天津了!薄案嬖V你爸,過兩天我去看他!彪S后齊先生又和別的女孩子問東問西,閑聊個沒完,當他走進教室時,已經(jīng)過去了半個多小時。
我們男學生因為受到冷遇,心里不平衡,低聲向女學生喊話“半袋面粉沒有了”,因那時一袋面粉四元錢。齊先生邁步走進教室張望一下,見課桌上紙已鋪好,墨也研好,就拿了一支大斗筆醮墨,但不畫,又開始閑聊。女生圍著桌子兩三圈,把我們男生擠在外層。齊先生問問這個女孩子,又問問那個女孩子,一個鐘頭過去了,才畫了一個像大蘿卜一樣的.東西。同學們都不知道畫的是什么,只見他又取了小筆,信手勾幾筆,原來是一只雄鷹,同學們又拍掌叫好。
隔壁是西畫科的教室,我們的聲音引得隔壁的老師學生跑來圍觀。他們感到很奇怪,上課怎么還拍巴掌。齊先生讓女孩子把畫掛在墻上,半天不吭聲,然后才添松枝。同學爭著說:“齊老師給我題款呀。”他說:“題款就不夠本了!崩先思倚睦锩靼,薪資一共才十二元,抵不上一張畫。半天勉強畫了兩張畫,都不題款。
得了畫的女孩子高興極了。她們想出了一個點子,過兩三天拿著畫去齊家,說:“齊老師,我們來看您了!庇谑浅鍪井嫾骸褒R老師給我們題上款呀!”齊先生搖搖頭,這時上去兩三個女孩子,逮住他的左右手,另一個拿筆舐墨說:“你題不題?”齊先生無可奈何,笑著說:“好,好,我題,我題!狈砰_他的右手,左手還逮著,題了款,還得蓋章。齊不肯蓋。女孩子們就到處找圖章,齊的圖章很多,有兩百多方,找到幾方,齊見了搖搖頭,忙說:“那些圖章不能用!彼米炫慌,指指抽屜里。同學們打開抽屜,取出圖章,在一張畫上蓋了六七個!褒R老師,我們走了,過幾天再來看您。”老人家捋著胡子,目送幾個女孩子的身影,兩眼瞇成一條線,甜甜地笑著。我的女同學收藏著齊先生的一些畫,那都是精品。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8
日子過得真快,轉(zhuǎn)眼之間齊白石遷居北京已經(jīng)快10年了。這10來年,是他含辛茹苦、艱難奮進的10年,也是他繪畫藝術(shù)不斷超越、大放異彩的10年。特別是在日本東京舉辦的中日畫展,獲得了空前的成功。說是中日畫展,實際上簡直成了中國畫展,甚至可以說是齊白石畫展。帶去了那么多他的畫,僅3天時間就被搶購一空。他的名字不僅震動了日本畫壇,還傳到了歐洲、美洲、大洋洲。許多不同膚色、操著不同語言的國際友人遠涉重洋,千里萬里,奔赴北京,千方百計地尋求他的畫。
京城古玩字畫店的老板突然發(fā)現(xiàn),平時不太為人們注目的齊白石的畫,突然被一批又一批黃發(fā)、碧眼、白皮膚的外國人搶購一空。他們來到畫店,拿著一張寫著“齊白石”三字的紙,嘴里嘰哩哇啦,指名非要買他的畫不可。于是,老板們就把齊白石的畫價提高了幾倍甚至幾十倍,可是仍然滿足不了這些操著不同語言遠方來客的需求。京城古玩字畫店,都出現(xiàn)了這種在世俗眼光看來簡直是神奇的現(xiàn)象。
齊白石的家,那個曾經(jīng)冷落了相當一段時間的院落,突然熱鬧起來了。古玩字畫店老板的態(tài)度,一夜之間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zhuǎn)變。他們親自上門請齊白石畫畫,一個個笑容滿面、彬彬有禮、態(tài)度謙和,而且潤筆費也不斷上漲。
所有這一切的轉(zhuǎn)變,齊白石當然知道是為什么。作畫,是他畢生為之嘔心瀝血的事業(yè)。這不止是他個人的`榮譽,也是養(yǎng)育了自己的祖國的榮譽。對東京畫展的成功,他自然是欣喜的。他揮筆寫下了一首詩:“著點胭脂作杏花,百金寸紙眾爭夸;平生羞殺傳名姓,海國都知老畫家!
但是,面對東京畫展的成功,面對許多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驟然間由冷落變得異常熱情,面對自己在海內(nèi)外的聲名越來越大,齊白石的頭腦更是清醒的。
1930年,齊白石度過了67歲生日。這年夏季的一天,艷陽高照,天氣炎熱,人們揮汗如雨。他到照相館,不顧盛夏酷暑,翻穿皮馬褂,手里拿著白折扇,照了一張相。他在白折扇上題詞曰:“揮扇可以消暑,著裘可以御寒;二者均須日日防,任世人笑我癲狂!
當時這張照片陳列于海王村照相館,很快傳遍了京城。不少人都不理解,甚至議論紛紛:“哪有既穿皮襖,又搖折扇的道理呢?”
然而,許多有識之士從齊白石的“癲狂”里,看到了他對當時社會世態(tài)炎涼的譏諷與抨擊,也看到了他知人與自知的大智慧:“熱”時,要防人趨炎附勢;“涼”時,要防人落井下石。他把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的酸、辣、苦、澀,絕妙地凝聚在這一幀穿著皮襖搖著折扇的小照上。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9
齊白石乃一代國畫宗師,向來有“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之說,其畫價格在當時也自然不裴。據(jù)說有一天,齊白石看到昔日一位好友流落街頭,衣衫襤褸,是以因貧困而潦倒,他心頭十分酸楚。于是他把朋友叫到家里,展紙研墨提筆,幾只蝦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然后送走了朋友。
或許你也和我會有同樣的疑問,齊白石為何不給朋友以錢而給其一張畫呢?現(xiàn)在想來,齊白石不愧為一代宗師,一張畫似乎舉手之勞,朋友拿著心里踏實,不欠大人情,心安理得,充分尊重了朋友的自尊心,其價在當時出賣也著實不裴吧!這就是藝術(shù)的價值,這就是真摯的友情!
人以群聚,物以類分,F(xiàn)在的朋友圈似乎與身份、地位密切相關(guān),朋友的身份地位變了,如果你不與時俱進,你就會被甩出朋友圈。卑人一好友,曾經(jīng)六年同窗,親如兄弟,畢業(yè)后朋友先在烏江邊一所小學任教,邊研習美術(shù),98年在經(jīng)過幾次失敗之后終于接到了川美的.錄取通知書,然而就在此時,一紙到某鎮(zhèn)政府當辦公室文書的通知也同時到手,真可謂雙喜臨門,他陷入了兩難境地,權(quán)衡之后,他放棄了一生熱愛、追求且似乎帶有幾份天才的美術(shù)藝術(shù),艱難地選擇了步入仕途,那時還不盛行手機,彼此書信往來頻繁,且許諾,有事相告一聲,會傾力助之;蛟S是仕途環(huán)境的造化,朋友也由一個木訥,本份之人變成了能阿諛奉承,逢場作戲的好手,官話,套話,變的油腔滑調(diào),而我此時正在一個山溝里,成天無所事事,不思進取,與牌為伴,消磨著屬于人生的黃金歲月,成了井底之蛙,使我這個本份之人沒趕上時代節(jié)奏,漸而落伍,現(xiàn)以幾無往來。
人啊不學就會落后,連做朋友都如此,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學呢?!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10
光緒14年(公元1888年),24歲的齊白石還是個雕花木匠,叫齊純芝,人稱芝木匠。附近有個會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又喜結(jié)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園先生,從芝木匠的一舉一動中看到了他天賦才氣過人,且有剛直不阿的品格,認為他是個非凡之人,若有名師栽培,定會前途無量。于是,胡沁園決定將他收為門生。胡問:“你愿不愿意讀讀書、學學畫?”芝木匠答:“愿意倒是愿意,只是家里窮,年歲又大了,怕學無所成。”胡沁園說:“怕什么!《三字經(jīng)》里面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你正當此年齡,只要有志氣,什么都學得好,我有意收你為徒,你可以在我家一面讀書,一面賣畫養(yǎng)家!敝ツ窘陈犃,激動萬分,立即向胡沁園深深地三鞠躬,九叩首,行了大禮。
從此,純芝在胡家住下,“燒松煙以夜讀,步落月而晨吟”,潛心鉆研詩詞書畫。胡沁園是書香門第,教育子侄外甥和家人不得對純芝有任何怠慢、冷落的表現(xiàn),并準備了15擔谷、300兩銀子,著幾個力夫送到他家,解除其后顧之憂。
胡沁園為便于純芝將來作畫題詩,給他取了幾個名字。胡沁園對為純芝授課的陳少蕃先生說:“按照老習慣,在授課前需要給純芝取個名、取個號,是不是取個璜字,斜玉旁的璜!标愓f:“好,有意思,半璧形的玉。取個什么號呢?”“你看,瀕生如何?”“不錯,湘江之濱生,湘江之濱長。”胡沁園說:“畫畫恐怕還要取個別號。純芝的家離白石鋪近,就叫白石山人吧!”從此,“齊白石”這個名字,伴隨著他輝煌的藝術(shù)生涯,傳遍了祖國大江南北,傳遍了五洲四海。
齊白石自稱在詩書畫印中其“詩第一”。齊白石很愛詩,作畫從學詩開始,從學詩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齊白石開始攻讀唐詩,不到半年就把《唐詩三百首》基本讀完。一次,胡沁園詢問他學唐詩的情況,他對答如流,把唐詩背得滾瓜爛熟。又過了2個月,他讀了《孟子》、《春秋》,然后攻讀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硬是把一部164卷的《唐宋八大家文鈔》攻下來了。齊白石在胡家日夜吟詩作畫,進步神速。
一年一度的詩會到了,詩友們歡聚一堂,吟詩作賦,大家在吟誦自己的得意之作。胡沁園來到齊白石身邊悄悄地說:“你也吟誦一首吧!”齊白石走上前去,深深地向大家行了鞠躬禮,然后吟誦自己的第一首詩:“盛名之下豈無慚,國色天香細品香。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橘有余甘。”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詩友們報以熱烈掌聲。胡沁園說:“盛況難再,是不是還要瀕生畫幅畫,助助興!饼R白石答:“試試吧。”十來分鐘后,一枝傲霜斗雪的臘梅出現(xiàn)在宣紙上。這是齊白石拜師后的第一幅畫,表現(xiàn)得是那么有詩情、有畫意,又獲得一陣陣掌聲。有人提議胡沁園題上款以作留念。胡先生揮筆寫下七言詩:“藉池相聚難逢時,丹青揮灑抒胸臆。寄意臘梅傳春訊,定叫畫苑古今奇。”落款是“瀕生作畫,沁園題詩并書”。
齊白石全家7口,4代同堂,全靠他維持家庭生活。每當想到貧寒的家境,總是徹夜難眠。胡沁園看透了他的心事,說:“把畫學好了,還怕沒飯吃!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你有了這支筆,什么都可以改變!饼R白石決心按照恩師的指點,走賣畫養(yǎng)家之路。首先,在胡沁園的引薦下,齊白石為胡的姐夫、一位70多歲的長者云山居士畫像。傍晚時分,一張高3尺多、寬2尺多的巨幅畫像完工了,大家稱贊他畫得傳神。此后,請齊白石畫像的越來越多了。每畫一張像,人家就送他一二兩銀子。齊白石走上了賣畫養(yǎng)家之路,家庭生活有了轉(zhuǎn)機。
一次,齊白石精心畫了兩幅畫:一幅是《耕牛圖》,意思是像牛一樣老老實實耕讀在硯池里;一幅是《蘭竹園》,蘭氣飄溢,意思是虛心學習永不驕傲。他將這兩幅畫掛在室內(nèi),又寫了一個條幅,上面寫著“甑屋”兩個大字。意思是說可以吃得飽了,不像以前那樣鍋里總是空空的了,心里也踏實了。齊白石61歲定居北京后,為了永遠不忘這段艱辛學畫生涯,他又在自己的住處布置了一間屋,取名“甑屋”,在匾額上寫著:“余未成年時喜寫字,祖母嘗太息曰:‘汝好學,惜來時走錯了人家。俗語云:三日風,四日雨,哪見文章鍋里煮!明朝無米,吾兒奈何!’后二十年,余嘗得寫真潤金買柴米,祖母又曰:‘哪知今日鍋里煮吾兒之畫也!掖矣嗔灰,猶賣畫于京華,畫屋懸畫于四壁,因名其屋為甑,其畫作為熟飯以活余年,痛祖母不能同餐也!边@是齊白石賣畫養(yǎng)家的真實寫照。
1895年,31歲的齊白石被詩友們推選為龍山詩社社長,向他求畫的也越來越多。一天,齊白石正在裱畫以便送人,開始上漿時,胡沁園來了,他看到那幅畫很滿意,覺得題詞落款也好,但總感到這幅畫中還缺點什么,就問:“瀕生,你怎么不落印呢?不要以為只要把畫畫好就是好作品,印在每幅畫中能起關(guān)鍵作用,中國畫是以詩書畫印為一體的姐妹藝術(shù),印在藝術(shù)中也是一個門類,學問深著呢!”后來,胡沁園送給齊白石幾方壽山石,要他去陳家垅找長沙來的那位刻印的名家丁可鈞刻方印自備。齊白石把壽山石送去時,丁可鈞愛理不理,齊白石把石頭放在刻桌上就走了。第二天他去接章,連叫三聲“丁師傅”也不見答話,齊白石氣了,大聲叫了一下,丁才回過頭,把那方壽山石往齊白石身上一扔,說:“拿回去磨平再來。”齊白石為這方石磨磨送送已是5次了,他再也忍不住,一氣之下把石章拿了回去。晚上,他用修腳刀自刻一方印,叫“死不休”閑印章。
1914年5月22日,被齊白石稱為“半為知己半為師”的胡沁園不幸逝世。噩耗傳來,齊白石失聲慟哭。他參照舊稿,畫了20多幅為恩師生前賞識過的畫,并親手裱好,拿到胡沁園靈前焚化,還作了14首七絕、1篇祭文和1副挽聯(lián),表達對恩師的深切哀悼。挽聯(lián)寫道:“誘我費盡殷勤,衣缽信真?zhèn),三絕不愁知己少;負公尤為期望,功名應無分,一生長笑折腰卑!边@既是對恩師的悼念,也是自我勉勵。
白石老人曾明碼標價,畫一只小雞一塊錢,有人討價還價,要用四塊半錢求畫五只小雞。白石不大情愿,畫了四只小雞,再畫一只躲在樹后只露出一半的`小雞,這樣一來,雞價雖不吃虧,卻白畫了一棵樹沒有算錢。他為人畫蝦也是按只計價,一次,有人要求多畫一只,白石老人給他添上一只,卻毫無生氣,說:“這只不算錢的,是只死蝦。”
臨近冬天,齊白石上街買菜,見一鄉(xiāng)下小伙子拉的白菜又大又新鮮,就問:“多少錢1斤?”小伙子正要答話,仔細一瞧,這不是大畫家齊白石嗎?他笑了笑說:“您要白菜,不賣!”白石老人說:“那你干嘛要來?”小伙子緊接著說了三個字:“用畫換!饼R白石明白了,看來這小伙子認出我來了,便說:“用畫換?可以呵,不知如何換法?”小伙子說;“你畫一棵白菜,我給您一車白菜!饼R白石來了興致“快拿紙墨來!”小伙子買來毛筆紙墨,齊白石提筆很快就畫出來了。小伙子接過畫,把白菜全放下,拉車就走。齊白石忙攔住他,笑笑說:“這么多菜我怎么吃得完?”說著,拿幾棵白菜走了。
白石65歲時,農(nóng)歷五月家中來了一位求畫的客人。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魚雛雞,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單求白石從未畫過的《發(fā)財圖》。齊白石有些納悶,便說道:“這發(fā)財?shù)拈T路太多,到底您要畫哪一種財路呢?”客人說:“就畫一只算盤,如何?”白石老人聽了這話,連連說道;“太好了!欲人錢財而不施危險,乃仁具也!”于是一揮而就,畫了一幅算盤圖,取名為《發(fā)財圖》。在空白處題字,便把剛才跟客人有趣的對話寫在畫面上,客人攜畫而去?腿俗吆,齊白石越琢磨越覺得回味無窮,展開手邊的宣紙,按原樣再畫一幅《發(fā)財圖》作為家藏,這便是北京畫院所藏的齊白石作品第116號《發(fā)財圖》。
上世紀30年代后期,跟齊白石學畫的一群孩子,大部分生活比較困難,有時連紙筆都買不起。齊白石來了靈感,他把學生分成兩班,一班到市場上賣畫,一班留在家里磨墨,磨好的墨倒在一個大臉盆里,然后叫兩個調(diào)皮的胖學生脫去褲子,在他們屁股上抹上墨,讓他們在裁好的宣紙上坐,坐一下,紙上就印下兩個黑墨團,也就是兩片墨荷葉。兩個學生一氣就坐出來一二十張。這時候,齊白石笑瞇瞇地提上筆,在墨荷葉上刷刷幾筆,迅速畫上幾枝斜莖,勾出兩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再在荷葉上勾上幾條筋絡,題上兩句詩,一幅荷花圖就畫成了。等晾干后,鈐上印章,馬上讓學生送到街上去賣。學生們把這些畫戲稱“坐畫”,拿到市場上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11
齊白石是我國最著名得畫家之一,他最善長畫小蝦小蟲等小動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頗有建樹。
齊白石年輕得時候,他就很喜歡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訪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說:“你去挑一擔礎石回家,等這一擔石頭都變成了泥漿,你得印就刻好了!眲e得人都以為老篆刻家戲弄齊白石,勸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齊白右卻真得挑了一擔礎石來,夜以繼日地刻著,一邊刻,一邊拿古代篆刻藝術(shù)品來對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專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礎石越來越少,而地上得淤泥卻越來越厚。最后,一擔礎石統(tǒng)統(tǒng)都化為泥了,齊白石也練得了一手好篆刻藝術(shù),他刻得印雄健、洗煉,獨樹一幟,達到了爐火純青得境地。
有一次,他過生日。由于齊老是一代宗師,學生朋友來了很多。從早到晚,客人絡繹不絕,老人笑吟吟地迎來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著了。
第二天,齊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顧不上吃飯,先到畫室去做畫,家里人都勸他吃飯,他卻不肯歇一歇?偹阄鍙埉嫯嬐炅耍胰硕奸L長得松了一口氣,等著他吃飯。誰知他攤紙揮毫又繼續(xù)作起畫來。家里人怕他累壞了,都說:“您不是已畫夠五張了嗎?怎么還畫呀?”
老人輕輕抬起頭說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沒作畫,今天追畫幾張,以補昨天得‘閑過’”。說完,他低下頭繼續(xù)作起畫來。
正是憑著這種勤奮精神,齊白石老人得畫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得喜愛。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12
從小讀《三字經(jīng)》,就知道了古人"負薪"、"掛角"的勤學故事。"掛角"說的是唐朝李密,初為隋煬帝宿衛(wèi),后辭去發(fā)憤讀書,騎牛到外地尋師,以《漢書》掛牛角,行、止皆展讀。閱《齊白石狀略》,知道這位杰出藝術(shù)家少時也曾"掛角"讀書,打下古文基礎。
白石老人留下的'古文作品,不及他寫的詩多,但從他的《自狀略》中,可以看出其古文功力和特有的風格。他出身貧苦農(nóng)家,11歲以前放牛、砍柴,在勞動中抓緊時間讀書,還以樹枝在地上、墻上練習寫字。有一天,在山上專心讀書,忘了砍柴,糞也揀得不多,吃完晚飯又提筆寫字時,他祖母就嘆息著說:"伢兒,你投錯了人家。"對于這一兒時經(jīng)歷,他在《自狀略》中這樣寫:
王母(即祖母)曰:"今既力能砍柴為炊,汝只管寫字。俗語云:“三日風,五日雨,那見文章鍋里煮?”明朝無米,吾孫奈何?惜汝生來時走錯了人家。"于是將《論語》掛于牛角,日日負薪,以為常事。
上面的引文只有幾十字,逼真地描摹了祖母當時口語,表達了她既憂傷又惋惜之情,也記述了齊白石為了勵志成材,每日外出砍柴然又不廢讀的真實情況。這樣簡潔的文言,自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13
齊白石原是一個雕花木工,學畫只是他的業(yè)余愛好。36歲那年,他遇到了書畫家湖沁園。
那時,齊白石已小有名氣,按胡沁園出題“飛來佳禽對語”,畫了一個人打開窗戶,窗外一對燕子正展翅歸來。胡沁園很滿意,就鼓勵他研讀古典名著。胡沁園還讓齊白石觀摩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畫,使他眼界大開。由于齊白石刻苦學習,并博采百家之長,他的`繪畫技藝突飛猛進。與此同時,他還刻苦練書法和篆刻。
從那之后,齊白石每天都堅持作畫,一年只允許自己休息兩天,一天是自己的生日,一天是國慶節(jié)。
85歲時,齊白石一天連畫了4張條幅,吃午飯時還在揮筆,想要再畫一幅。畫完最后一幅時,他在上面題字:“昨日風雨,心緒不寧,不曾作畫,今朝特補之,不教一日閑過也!边@種惜時的精神令后輩敬佩。
名人取得成就,除了天分之外,還要用時間來打磨。
齊白石不僅喜歡畫畫,而且十分勤奮,一年中除去兩天,每天都與畫為伴。
他充分利用每一天,潛心創(chuàng)作,最終成為世人仰慕的藝術(shù)家。
堅持是一種態(tài)度,它能讓零散的時間連貫起來,成就一番事業(yè)。
生活中有人慨嘆:時間都去哪兒了?與其感傷,不如珍惜。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14
齊白石是我國現(xiàn)代書畫家和篆刻家。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余暇學畫和篆刻。二十七歲那年,他的人生出現(xiàn)了重大轉(zhuǎn)折。
1889年春節(jié)的一天,書畫家給齊白石出了個畫題,讓他畫一張橫披。作完后,胡沁園十分驚喜,遂即收齊白石為徒。他教齊白石讀唐宋詩,并引導他看小說。齊白石非常珍惜這個機會,常常讀到深夜。
經(jīng)過幾個月的苦讀,齊白石背熟了《唐詩三百首》,還研讀了不少古人濤文,瀏覽了許多古典名著。他作的詩也別具一格,具有唐風宋骨的韻味。
胡沁園從“立意”、“用筆”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齊白石,還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畫借給他觀摩。齊白石眼界大開,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臨摩、領(lǐng)會其用筆之妙,吸取百家之長,繪畫技藝突飛猛進,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鳥的基本畫法和技巧。
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下,他苦練書法和刻印。短短幾年時間,齊白石在繪畫、篆刻、吟詩、書法、裝裱等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進展,成為名滿天下的書畫家。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15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終年九十三歲。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并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
白石爺爺小時候,家里很窮。他八歲就給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在地上畫畫。后來,他當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燈下學畫。夏天蚊蟲叮咬,冬天兩腳凍得發(fā)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畫到燈油燃盡為止。就這樣,他畫的`畫越來越好了。
白石爺爺家里種著許多花草,招來許多小昆蟲,水缸里還養(yǎng)著魚和蝦,他每天仔細地觀察它們。他要畫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滿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躍時雙腿的動作為止。別人勸他把蚱蜢拴住,他說拴上繩子蚱蜢不舒服,動作不自然,那就畫不準了。
勤于觀察和刻苦練習使齊白石爺爺獲得很大成功,他的畫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16
齊白石的蝦幾分鐘便能畫好幾只。雖然完成的速度極快,但個個小蝦也都是極為生動活潑的。齊白石的蝦的軀體顏色通常比較淡,眼睛為了突出有神,有生命,經(jīng)常是濃墨點一豎點。而橫著寫一筆,蝦的腦袋就出來了。再用細筆畫一下蝦的觸須和鉗子等,這樣寥寥幾筆,一只小蝦便完工了,體現(xiàn)了齊白石高超筆墨功夫。齊白石的`蝦看起來畫的很簡單,但那種生命的活力,喜慶是很多畫家都畫不出來的。曾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畫界大師這樣評價齊白石的蝦,說“白石翁畫蝦,乃河蝦與對蝦二者愜意的合像”。也是意在表明齊白石的蝦能夠給人一種自然,舒服的感覺。
齊白石自己也曾經(jīng)這樣說過,“予年七十八矣,人謂只能畫蝦,冤哉”。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很有意思,但也確實表明在齊白石都已經(jīng)七十八歲高齡的時候,不了解他的人們卻還一直以為他就會畫蝦,就憑這一點,就可以推斷出齊白石的蝦在當時確實是一絕。
齊白石是近現(xiàn)代畫家,他除了具有極高的繪畫藝術(shù)價值外,還有這特殊的時代文化藝術(shù)價值。他是第一個開創(chuàng)現(xiàn)代繪畫宗派的國畫大師,同時也突破了古代封建制度藝術(shù)階級壁壘,讓藝術(shù)從高高在上的貴族階級走進了廣大的工人農(nóng)民階級中。齊白石工筆草蟲就是其中一個有力的例子。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17
齊白石一生訂過許多份潤格,有的親訂,有的是弟子代訂,以下這份潤格,為齊白石20世紀30年代親手訂的,全文如下:
余年七十有余矣,若思休息而未能,因有惡觸,心病大作,畫刻目不暇給,病倦交加,故將潤格增加,自必叩門人少。人若我棄,得其靜養(yǎng),庶保天年,是為大幸矣。
白求及短減潤金、賒欠、退還、交換諸君,從此諒之,不必見面,恐觸病急。
余不求人介紹,有必欲介紹者,勿望酬謝。
用棉料之紙、半生宣紙、他紙板厚不畫。山水、人物、工細草蟲、寫意蟲鳥皆不畫。指名圖繪,久已拒絕。
花卉條幅,二尺十元,三尺十五元,四尺三十元,以上一尺寬。五尺三十元,六尺四十五元,八尺七十二元,以上整紙對開。中堂幅加倍,橫幅不畫。冊頁,八寸內(nèi)每頁六元,一尺內(nèi)八元。扇面,寬二者十元,一尺五寸內(nèi)八元,小者不畫。如有先已寫字者,畫筆之墨水透污字跡,不賠償。凡畫不題跋,題上款者加十元。刻印,每字四元。名印與號印,一白一朱,余印不刻。朱文,字以三分四分大為度,字小不刻,字大者加。一石刻一字者不刻。金屬、玉屬、牙屬不刻。石側(cè)刻題跋及年月,每十字加四元?躺峡罴邮。石有裂紋,動刀破裂不賠償。隨潤加工。
無論何人,潤金先收。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18
從小讀《三字經(jīng)》,就知道了古人"負薪"、"掛角"的勤學故事。"掛角"說的是唐朝李密,初為隋煬帝宿衛(wèi),后辭去發(fā)憤讀書,騎牛到外地尋師,以《漢書》掛牛角,行、止皆展讀。閱《齊白石狀略》,知道這位杰出藝術(shù)家少時也曾"掛角"讀書,打下古文基礎。
白石老人留下的古文作品,不及他寫的詩多,但從他的《自狀略》中,可以看出其古文功力和特有的風格。他出身貧苦農(nóng)家,11歲以前放牛、砍柴,在勞動中抓緊時間讀書,還以樹枝在地上、墻上練習寫字。有一天,在山上專心讀書,忘了砍柴,糞也揀得不多,吃完晚飯又提筆寫字時,他祖母就嘆息著說:"伢兒,你投錯了人家。"對于這一兒時經(jīng)歷,他在《自狀略》中這樣寫:
王母(即祖母)曰:"今既力能砍柴為炊,汝只管寫字。俗語云:“三日風,五日雨,那見文章鍋里煮?”明朝無米,吾孫奈何?惜汝生來時走錯了人家。"于是將《論語》掛于牛角,日日負薪,以為常事。
上面的`引文只有幾十字,逼真地描摹了祖母當時口語,表達了她既憂傷又惋惜之情,也記述了齊白石為了勵志成材,每日外出砍柴然又不廢讀的真實情況。這樣簡潔的文言,自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19
從小讀《三字經(jīng)》,就知道了古人負薪、掛角得勤學故事。掛角說得是唐朝李密,初為隋煬帝宿衛(wèi),后辭去發(fā)憤讀書,騎牛到外地尋師,以《漢書》掛牛角,行、止皆展讀。閱《齊白石狀略》,知道這位杰出藝術(shù)家少時也曾掛角讀書,打下古文基礎。
白石老人留下得古文作品,不及他寫得詩多,但從他得《自狀略》中,可以看出其古文功力和特有得風格。他出身貧苦農(nóng)家,11歲以前放牛、砍柴,在勞動中抓緊時間讀書,還以樹枝在地上、墻上練習寫字。有一天,在山上專心讀書,忘了砍柴,糞也揀得不多,吃完晚飯又提筆寫字時,他祖母就嘆息著說:伢兒,你投錯了人家。對于這一兒時經(jīng)歷,他在《自狀略》中這樣寫:
王母(即祖母)曰:今既力能砍柴為炊,汝只管寫字。俗語云:‘三日風,五日雨,那見文章鍋里煮?’明朝無米,吾孫奈何?惜汝生來時走錯了人家。于是將《論語》掛于牛角,日日負薪,以為常事。
上面得引文只有幾十字,逼真地描摹了祖母當時口語,表達了她既憂傷又惋惜之情,也記述了齊白石為了勵志成材,每日外出砍柴然又不廢讀得真實情況。這樣簡潔得文言,自有一種獨特得風格。
齊白石造“烤”字得故事講得是齊白石是20世紀世界十大畫家之一,是著名得世界文化名人。有一天有一位記者請他去吃烤肉,可是齊白石因為年齡大了,牙口不行,都不吃這些東西了,不過有家烤肉嫩如豆腐......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20
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大師。1952年的一天,詩人艾青前來拜訪已是88歲高齡的齊白石,艾青還帶來了一幅畫,請他鑒別真?zhèn),齊白石拿出放大鏡,仔細看了看,對艾青說:“我用剛創(chuàng)作好的兩幅畫跟你換這幅,行嗎?”
艾青聽后,趕緊收起這幅畫,笑笑應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換!饼R白石見換畫無望,不禁嘆了一口氣:“我年輕時畫畫多認真呀,現(xiàn)在退步了!痹瓉恚嗨鶐淼腵這幅畫正是齊白石數(shù)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后,齊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兒子起來上廁所,發(fā)現(xiàn)父親沒再房間,正要四處尋找時,卻發(fā)現(xiàn)書房里的燈是亮著的,走進一看,原來父親正坐在書桌前,一筆一畫地描紅。
兒子不解,便問道:“您都這么大年紀了,早就盛名于世了,怎么會突然想起來要描紅,而且還描這般初級的東西?”
齊白石搖了搖頭,不緊不慢地回答道:“現(xiàn)在我的聲望高,很多人說我畫得好,覺得我隨便抹一筆都是好的,我也被這些贊譽弄得有些飄飄然了,無形之中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幾天,我看見年輕時畫的一幅畫,才猛然驚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實之詞蒙蔽了,所以還要重新認真練習,要自己管住自己!
此后,即便是年齡越來越大,但齊白石卻依然堅持每天必畫畫,從不敢慢怠,甚至有時為了畫一幅畫,往往要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
不被贊譽沖昏頭腦,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也許正是這位書畫大師成功的原因。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21
齊白石曾明碼標價,畫一只小雞一塊錢,有人討價還價,要用四塊半錢求畫五只小雞。齊白石不大情愿,畫了四只小雞,再畫一只躲在樹后只露出一半的小雞。這樣一來,雞價雖不吃虧,卻白畫了一棵樹沒有算錢。他為人畫蝦也是按只計價,一次,有人要求多畫一只,齊白石給他添上一只,卻毫無生氣,說:“這只不算錢的,是只死蝦!
齊白石一個遠侄要到南洋經(jīng)商,臨行前,請叔父施一畫以作紀念,齊白石欣然命筆。侄子到了新加坡開了個小店,因為經(jīng)營不善,不久就關(guān)門大吉了。他生活無著,很想回國,無奈缺少路費。他想到了叔父給他的那幅畫,打算將它賣了當做路費。于是他在門外將畫高高掛起,又在一旁貼了一張告示,寫明此畫系齊白石所作,迫于生活,忍痛出售。但是,當大家看到此畫只在紙上畫一直條子,下面胡亂點了七八點,都不明畫意,紛紛離去。
幾天后,來了一位白發(fā)老人,他仔細端詳了許久,才問:“此畫要賣多少錢?”侄子說:“老先生要買,就請隨便給幾個錢吧!”老人一聽,翻臉說道:“虧你還是齊白石的侄子,竟如此作踐你叔叔此幅名畫!”說完老先生要走,侄子一驚,連忙攔住老人道:“老先生請息怒,我本不懂得叔父此畫的.真意,請老先生明教。”老先生說:“要說此畫的價值,恐怕隨你說多少錢都不嫌貴。不信,你可以寫信去問問你叔叔。我等你的回音!
原來,此畫寓意深刻,當中一根直條,表示為一棵樹;下面的七八點,表示落葉,此畫的寓意就是葉落歸根!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22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北平偽警司令、大特務頭子宣鐵吾過生日,硬邀請國畫大師齊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畫。
齊白石來到宴會上,環(huán)顧了一下滿堂賓客,略為思索,鋪紙揮灑。轉(zhuǎn)眼之間,一只水墨螃蟹躍然紙上。
眾人贊不絕口,宣鐵吾喜形于色。
不料,齊白石筆鋒輕輕一揮,在畫上題了一行字——“橫行到幾時”,后書“鐵吾將軍”,然后仰頭拂袖而去。
一個漢奸求畫,齊白石畫了一個涂著白鼻子,頭戴烏紗帽得不倒翁,還題了一首詩:
烏紗白扇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
將妝忽然來打破,渾身何處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軍占領(lǐng)了北平。齊白石為了不受敵人利用,堅持閉門不出,并在門口貼出告示,上書:“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 名言名句摘抄)
齊白石還嫌不夠,又畫了一幅畫來表明自己得心跡。
畫面很特殊,一般人畫翡翠時,都讓它站在石頭或荷徑上,窺伺著水面上得魚兒;齊白石卻一反常態(tài),不去畫水面上得魚,而畫深水中得蝦,并在畫上題字:“從來畫翡翠者必畫魚,余獨畫蝦,蝦不浮,翡翠奈何?”
齊白石閉門謝客,自喻為蝦,并把作官得漢奸與日本人比作翡翠,意義深藏,發(fā)人深思。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23
在“珠算宗師”程大位的故鄉(xiāng),流傳著一個“齊白石畫算盤”的故事:算盤入畫,自古有之。但無論是北宋名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還是元初畫家王振鵬的《乾坤一擔圖》,算盤都僅作為畫面小小點綴物而已。將算盤作為畫幅主體,并出自名家之手的`地道算盤圖,大抵只有齊白石的《發(fā)財圖》了。
那是1927年丁卯年五月初的事兒,時年65歲的白石老人家中來了一位求畫的客人。這位客人與其他求畫者不同,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魚、雛雞,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單求白石老人從未畫過的《發(fā)財圖》。
齊白石有些為難,脫口便表示:“這發(fā)財門路太多,到底您要畫哪一種財路!倍腿吮硎荆骸奥闊┫壬f幾路聽聽!卑资直硎荆骸耙灰斏駹斱w公元帥圖!笨腿藫u頭。就這樣反來復去問了好多種,可客人一直在搖頭。
客人見白石實在無法猜到自己心之所想,便和盤托出自己的心思:“就畫一只算盤,如何!卑资先寺勓赃B連稱妙:“太好了。欲人錢財而不施危險,乃仁具耳!庇谑且粨]而就,畫了一幅算盤圖,取名為《發(fā)財圖》。在空白處題字時,白石老人回想剛才與客人的對話,覺得非常有趣,于是以紀實的風格將這些對話題寫在畫面上?腿藬y畫滿意而歸。
客人離去后,齊白石仍然未能從剛才的對話和話趣中拔出,越琢磨越覺得回味無窮。于是展開宣紙,按原樣再畫一幅《發(fā)財圖》作為家藏,這便是北京畫院秘藏的齊白石作品第116號《發(fā)財圖》,每次展出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24
京劇大師梅蘭芳,他不僅在京劇藝術(shù)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畫家齊白石為師,虛心求教,總是執(zhí)弟子之禮,經(jīng)常為白石老人磨墨鋪紙,全不因為 自己是外名演員而自傲。
有一次齊白石和梅蘭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賓朋皆社會名流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褂,齊白石顯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蘭芳到,主人高興相迎,其余賓客也都蜂擁而上,一一同他握手?擅诽m芳知道齊白石也來赴宴,便四下環(huán)顧,尋找老師。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讓開別人一只只伸過來的手,擠出人群向畫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向他致意問安。在座的人見狀很驚訝,齊白石深受感動。幾天后特向梅蘭芳饋贈《雪中送炭圖》并題詩道:
記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貴動公卿。
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梅蘭芳不僅拜畫家為師,他也拜普通人為師。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劇《殺惜》時,在眾多喝彩叫好聲中,他聽到有個老年觀眾說“不好”。梅蘭芳來不及卸裝更衣就用專車把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崩先酥赋觯骸伴愊ф蠘呛拖聵堑呐_步,按梨園規(guī)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以后梅蘭芳經(jīng)常請這位老先生觀看他演戲,請他指正,稱他“老師”。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 25
在齊白石小時候,他的家里很窮,八歲大的時候他便出去給人家放牛,干活,他深知自己家里給自己交不起高昂的上學費用,于是他便每天用一個小樹枝在地上練習畫畫,將自己所看到的小動物畫在上面。
后來,為了謀生,家里讓他去跟著別人學習木匠這門手藝,白天勞累的'生活并沒有讓齊白石放棄繪畫,晚上在別人都睡下后,他借著微暗的燈光,依然練習畫畫,不管夏天還是冬天,一直堅持到深夜才睡去。這便是齊白石的故事。
再到后來,齊白石在當?shù)匾呀?jīng)小有名氣。有一次,他一直想畫螞蚱這種小動物,但是這個動物非常敏捷,往往是還沒來得及觀察就已經(jīng)跑了。很多人都勸齊白石抓一只來觀察,而齊白石卻說,如果把螞蚱抓來觀察的話,他會恐懼不舒服,也便不是自然界真正的螞蚱了。于是他依然每天堅持自己悄悄的觀察螞蚱。正是憑借著這樣一種認真執(zhí)著的態(tài)度,齊白石繪畫的技藝也一天天的開始進步。這是關(guān)于齊白石第二個故事。
第三個關(guān)于齊白石的故事是他和白菜。齊白石從小是吃過苦在農(nóng)村長大的孩子,所以白菜對于他來說并不陌生,他畫的白菜葉子是翠綠色的,莖也是白亮亮的,看起來就給人一種水靈靈的生機,這時候也有一位出身于富貴家庭的畫家,一直都想學畫齊白石的白菜。但不管怎么畫,總是感覺有差距。于是他便去請教齊白石,齊白石知道了事情的經(jīng)過后,笑著說,“你全身上下沒有一點蔬筍的氣息,怎么能畫的和我一樣呢?”這便是關(guān)于齊白石幽默風趣的故事。
【齊白石勵志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齊白石學畫的名人故事11-02
齊白石的七戒名人故事10-22
中國名人故事:勤奮的齊白石10-10
徐悲鴻三請齊白石名人故事09-23
意志堅強的齊白石作文10-05
大班《齊白石的蝦》美術(shù)欣賞教案10-26
我喜歡的藝術(shù)家齊白石作文精選10-07
故事只是故事的勵志故事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