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語》里仁篇的讀后感800字
《里仁篇》是《論語》的第四章,是論語核心思想“仁”的重點闡述,在《論語》中占據(jù)著重要位置。其闡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范圍,如何去做一個有仁德的人,君子與小人之別,都是圍繞“仁”這一是非辨別標準進行的。
開篇,孔子便提到,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孔子說:“住的地方,要有仁德這才好。選擇住處,沒有仁德,怎么能是聰明呢?”里,為動詞,居住也。仁,并非只能存在大道理中,也是存在生活瑣事之中的。居住的地方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居住地人們的修養(yǎng),都可以上升為仁。人與人之間形成社會,社會之風氣來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這便是仁最本初意思。因而,要提升到仁的地位,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氛圍。這讓我想起了,我學院所組織的學風建設月活動,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學風,首先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是不能長期安于貧困的,也不能長期處在安樂之中。有仁德的人安心在生活中,處處講究實行仁德之道,聰明的人知道實行仁道對己對人對社會都有好處!睕]有仁德修養(yǎng)的人,在逆境中只會失意忘形,在順境中得意忘形。而有仁德修養(yǎng)的人則會安貧樂道,富貴不淫。真正的智慧,修養(yǎng)達到“仁”的境界,無論處于貧富之際,得意失意之間,都會樂天知命,安之若素。此種仁的修養(yǎng),是要成為堅持不懈的信念才可達成。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笨鬃诱f:“君子關心道德,小人關心田地;君子關心刑律法制,小人貪圖財利實惠。”君子是對于違背道德事情堅決反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小人對于物質利益可以不擇手段,不考慮法律的制裁。這也可以聯(lián)系到個人修養(yǎng),對于眼界的問題,也是對自制力的一種沉淀。很多人犯罪,并非不擔心法律懲罰的后果,而是被利益所蒙蔽雙眼,看不到。其實小事也是如此,學生雖然知道曠課,無節(jié)制的玩游戲不利于身心,但是無法自拔于眼前的快樂,也只能接受自身前途的坎坷。我們作為思政工作者,應該盡自我所能去提升自我眼界,完善自我,提升學生眼界,教書育人。
“仁”,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實施起來任重而道遠。
【《論語》里仁篇的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論語.里仁篇》讀后感10-22
《論語.里仁篇》第四章的讀后感1000字10-22
仁的成語故事11-10
馬仁奇峰作文11-12
游馬仁奇峰作文07-23
[經(jīng)典]游馬仁奇峰作文11-02
索爾仁尼琴經(jīng)典名言(精選)02-18
(優(yōu)選)游馬仁奇峰作文01-24
”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跡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