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五期讀后感
朗讀者第五期第一次主題播出之后,大家對自己永生難忘的第一次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朗讀者第五期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朗讀者第五期觀后感學生一
沒有炫目的舞臺,沒有熱辣的開場……18日晚,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朗讀者》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緩緩揭開了神秘面紗。6組嘉賓、6段故事、6種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在節(jié)目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的解讀中一一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節(jié)目首播后,網(wǎng)上好評不斷,豆瓣評分高達9.5,張梓琳、許淵沖等嘉賓紛紛登上微博熱搜,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節(jié)目亮相】 不喧嘩,自有聲
當晚,隨著李云迪的鋼琴伴奏,《朗讀者》亮相了。圍繞首期主題“遇見”,6組嘉賓依次登臺朗讀,他們來自社會各界,有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沖,有表演藝術家濮存昕,有企業(yè)家柳傳志,有世界小姐張梓琳,還有來自“鮮花山谷”的素人夫婦。嘉賓們念詩,讀散文,分享情書……通過熒屏,那些令人感動的文字悄然流向千家萬戶。
從節(jié)目形式來看,《朗讀者》擴展了讀本的范圍,首期節(jié)目中,6組嘉賓為觀眾展示了散文、詩歌、歌詞、小說、致辭等不同的文學形態(tài),朗讀嘉賓的真情流露令這些擲地有聲的文字大放異彩。此外,節(jié)目舞臺也省略了華麗的包裝,讓朗讀者始終以絕對主角的身份呈現(xiàn)在舞臺上,這樣的舞臺設計也極大地凸顯了文字本身的魅力。
而節(jié)目的嘉賓采取了名人+素人的“星素”組合,首期節(jié)目中,除了觀眾熟悉的許淵沖、濮存昕、張梓琳、柳傳志等名人外,素人嘉賓也帶來了自己的故事——其中有為了實現(xiàn)妻子夢想、花費十年時間建造1500畝花園的“鮮花山谷”夫婦,也有曾在阿富汗一天接生40多個新生兒的無國界醫(yī)生蔣勵。因為擁有特別的人生經(jīng)歷,他們的朗讀更加扣人心弦。與其說觀眾是被嘉賓朗讀的文字打動,不如說是為朗讀者背后的故事而感動!独首x者》不喧嘩,自有聲,于無聲處傳遞情感,傳承文化。
【節(jié)目反響】 濃度高,每組嘉賓都能單剪一期節(jié)目
節(jié)目播出后,網(wǎng)上好評如潮。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發(fā)文點評:“滿熒屏都是明星玩游戲,《朗讀者》卻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節(jié)目,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與此同時,網(wǎng)友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后感:
“在這個泛娛樂時代,《朗讀者》的出現(xiàn)增加了社會對國人閱讀環(huán)境缺失的關注,以文學的方式進行情感表達,讓觀眾體會到文學之美,明白讀書之于人生的重要性!
“當96歲的翻譯家許淵沖在董卿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走到舞臺上時,當許淵沖談到翻譯神采奕奕時,瞬間淚目……”
“以‘遇見’為主題,柳傳志暢談家庭教育、‘鮮花山谷’向我們傳達人世間最美的愛情……通過嘉賓飽含深情的朗讀,讓觀眾恰如其分地感受到文學的力量,確實是一檔值得推薦的好節(jié)目!
“這節(jié)目濃度太高,幾乎每一組嘉賓都能單剪一期節(jié)目,這是一種奢侈!
“看完節(jié)目,突然想放下手機 ,捧起一本書來讀一讀。嗯,這大概就是《朗讀者》最真實的意義體現(xiàn)。它體現(xiàn)了電視節(jié)目的社會引領作用,用溫度和情感,喚醒國民閱讀的生命力,重燃對經(jīng)典作品的情感共鳴和敬畏之心!
“節(jié)目中的每段文字都讓我深深地感動。文字的魅力在于它對生活的提煉升華,沒有故事的支撐,所有文字的影響力也都會相形見絀。所以,當柳傳志講起自己的兒子女兒,并朗讀著在兒子婚禮上的致辭那一刻,在觀眾的眼中,他已不再是商界大佬,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古稀老人。”
朗讀者第五期觀后感學生二
文化饗宴、綜藝清流、喚醒文學……一前一后,兩個有關讀書的電視節(jié)目在熒屏和朋友圈同時攪起了一股熱潮,那些難得一見、堪稱殊榮的標簽也隨即貼在了節(jié)目的名字上,這是對節(jié)目制作者的褒揚,也是對當下收視環(huán)境的批判。
不可否認,《見字如面》《朗讀者》的成功,是多種因素交疊之后產生的聚光:既有依然需要明星名人的光環(huán)效應,也有相對克制、不以煽情爆料為看點的制作理念;既有對人生價值、人生情感的挖掘,也有對紙上文字的重塑和重新演繹。
這些成功的因素也再一次證明文學不朽,文字不朽。無論穿越怎樣的時間空間,無論歷經(jīng)怎樣的社會變遷,那些或久遠、或晚近的文字還是會和心靈很近,滋潤人心,溫暖生命。
然而,觀賞追光下的電視讀書節(jié)目,贊譽其為清流的同時,至少還有幾個需要強調的背景。
一是清流也未能免俗。
真人秀節(jié)目大行其道,各類綜藝花活輪番上演,觀眾已經(jīng)審美疲勞,厭倦之情溢于言表。所謂綜藝清流正是相對于這些“濁流”而言的。
在一圈低級趣味、過度娛樂化甚至低估觀眾智商、大量抄襲復制的綜藝節(jié)目的反襯下,傳遞日漸缺失的溫情和責任感的電視讀書節(jié)目自然鶴立雞群,贏得了觀眾的認可。
不過,清流也未能免俗,名人依然是看點,深廣的舞臺、絢爛的燈光依然不可或缺。
二是電視讀書對閱讀的重啟,究竟有多大的作用。
顯而易見,《見字如面》《朗讀者》這種節(jié)目的核心內容,是傳統(tǒng)電視讀書節(jié)目為適應時代需求的嬗變,是對讀書的重啟,是一種文字在其他平臺上的再生。
可是,正如現(xiàn)代媒介批判經(jīng)典《娛樂至死》一書的作者尼爾·波茲曼所說,影像要求造成視覺沖擊,要求有更多的畫面。或者說,電視這種媒介的天然屬性,本身就很難給人以完整的理性思考,只能是一種碎片化的,感官沖擊強烈的敘事。
比如,《見字如面》也好,《朗讀者》也罷,都在——讀,這種讀,是有聲音的讀,是有情感的讀,也是有選擇的讀,選擇語速、選擇重音、選擇聲調,等等。這是節(jié)目的亮點,可能也是和正常讀書最大的不同。
比如,電視節(jié)目節(jié)奏的推進是線性的,而讀書則是可以跳躍的,甚至是可以停駐的、反復的、回旋的。比如讀信,我不知道怎樣的聲音可以讀出“意映卿卿如晤”,怎樣的心情才能讀出“少卿足下”,我不知道“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應該怎么表達,“我的良心就是你”應該怎么尋找重音?墒俏抑,在閱讀這些文字的時候,每個人的體驗可能都不一樣。
朗讀者第五期觀后感學生三
201x年的10月,38歲的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在太空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完成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實現(xiàn)了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想,使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lián)、美國之后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本期《朗讀者》將邀請到航天英雄楊利偉分享他難忘的“第一次”飛行,“其實這個第一次絕不僅僅屬于我,它屬于我們共同奮斗的航天人,屬于在座的以及電視機前的每一位炎黃子孫,它屬于我們深愛的國家和民族,甚至屬于全人類!
當主持人董卿問到當時是否會擔憂風險問題時,楊利偉坦言道:“我們身為軍人,本身就準備風險和犧牲,存在風險是載人航天的正,F(xiàn)象,這不會動搖我!蓖瑫r,楊利偉表示特別想借《朗讀者》的'舞臺,表達對于戰(zhàn)友、同事以及為中國航天事業(yè)做出貢獻的背后的每一個人的敬意。
王學圻第一次當導演的經(jīng)歷
提到王學圻,大家首先會想到這位資深老戲骨塑造的軍人、硬漢等形象。但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他在1998年的時候還當過電影導演,拍的是舞蹈家楊麗萍的故事,名叫《太陽鳥》。時隔近20年,王學圻在《朗讀者》與大家分享他第一次當導演的故事,現(xiàn)場他時而開懷大笑,時而神情凝重,時而滔滔不絕,時而陷入沉思。
“這是自己第一次做導演,所以從前期籌備到最終成片一共花了5年的時間。在這5年里,幾乎放下了其它所有工作,期間的經(jīng)歷現(xiàn)在回想起來對于我來說是一段痛并快樂的經(jīng)歷,記得每次送審甚至連出租車都不敢打!蓖鯇W圻坦言道。他會朗讀什么?又將把這段朗讀獻給誰呢?
許鏡清圓夢30年西游記音樂會
“丟丟丟!登登等登,凳登等燈……”讀著讀著是不是就唱起來了?腦海中還有孫悟空騰空飛起的身影?這段86版《西游記》的開篇曲目,有著自帶音效與畫面的魔力。2016年12月,這首伴隨著無數(shù)人成長的曲子在人民大會堂里兩度響起,拉開了作曲家許鏡清“2016《西游記》主題音樂會”的大幕。
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許多難忘的第一次,對于許鏡清先生來說,人生最深刻的第一次莫過于舉辦音樂會,這也是他輾轉了30年的心愿。此次,許鏡清先生首次走上《朗讀者》的舞臺,與董卿講述舉辦音樂會的“九九八十一難”,“資金是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去年四月份的時候有公司老板說可以出資辦這個音樂會,前前后后忙了兩個月,但是人家最后跟我提各種要求,甚至要上臺演唱,這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
京劇名角王佩瑜成京劇推廣第一人
王佩瑜14歲時由票友舅舅領進京劇大門,初學老旦,短短幾個月就以一出《釣金龜》獲得江蘇省票友大賽第一名,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在王佩瑜小的時候,她就發(fā)現(xiàn)京劇受眾大都是一些老觀眾,并深感京劇文化生存環(huán)境日益嚴峻。于是后來王佩瑜開始走下舞臺有意識地推廣京劇,不僅在各地開辦公開課、清音會,還走進大學、中學甚至小學校園里推廣和普及京劇。前不久,因為在某檔網(wǎng)絡綜藝上的驚艷表現(xiàn),王佩瑜還曾引發(fā)過網(wǎng)友的熱烈討論,被稱為“京劇推廣第一人”。而談及推廣京劇過程中的艱難,王佩瑜則淡然表示:“做京劇演員的分內事,其他的委屈、艱苦都沒什么!
劉震云第一次用稿費請女友吃飯
劉震云回憶起第一次給《安徽文學》投稿的情形,拿到了70多元稿費,被問到用在哪了,“請女朋友吃飯!”他風趣的答道。
2016年,劉震云的兩部作品《我不是潘金蓮》和《一句頂一萬句》電影版上映,掀起熱潮。《一句頂一萬句》由他的女兒劉雨霖執(zhí)導,這是父女兩人的第一次合作。在現(xiàn)場,睿智又風趣的劉震云朗讀了《一句頂一萬句》選段,創(chuàng)作者劉震云會朗讀出怎樣一種風情呢?
棋士柯潔首次與人工智能對弈
年僅19歲的柯潔從小學習圍棋,現(xiàn)在是職業(yè)棋手,目前排名世界第一。今年1月,谷歌宣布推出真正2.0版本的阿爾法圍棋。對人工智能來說,圍棋一直是一個禁區(qū),柯潔是否會與阿爾法圍棋進行人機大戰(zhàn)?他又會帶來怎樣的朗讀呢?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朗讀者第五期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朗讀者第五期讀后感】相關文章:
寄小讀者讀后感15篇12-14
《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15篇10-08
《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15篇10-19
讀者優(yōu)秀作文03-02
讀者好詞好句賞析11-17
朗讀者好詞好句11-11
讀者高一優(yōu)秀作文12-08
諾日朗瀑布作文4篇09-13
讀《讀者》有感作文1000字10-22
2017《朗讀者》熱點作文素材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