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讀后感優(yōu)選(1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正面管教》讀后感1
《正面管教》應該按這個角度去閱讀:尋找日常教育、教導孩子過程中的思維漏洞。
如果,你是一個教育者或監(jiān)護人,那這是一本不錯的書。
但是讀好這本書,理解好這本書,運用好這本書,甚至掌握、完全理解這本書,還需要一個藥引子。
這個藥引子就是——給書換個標題(核心)及入門心法,《育人教娃的思維漏洞》——查找亡羊補牢的豁口以及木板釘子。
這本書,是不錯的方法書,但是個譯本,文字翻譯得很專業(yè)。但是因為太專業(yè),搞得想我這種英文不好,中文一般的人來說:看得費力,對書里的理念思想理解覺得生生且拗口。
我一直在求索,如何看懂這本書的理念和實操思想以及實踐方式,特別是父母和老師看這本書之后,有多大的實操空間。
時隔半年,在斷斷續(xù)續(xù)的醞釀中,終于領(lǐng)悟了書本的一些切入點:正兒八經(jīng)的書名和翻譯,把人引入了一個造神的場景,外國的圣書,銷量巨大,讀不懂是理所應當;都讀懂了,這書不就等于沒看嗎?
于是我想給他換個書名《育人教娃的思維漏洞》,多年來,我們的教育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就有很多思維的漏洞,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在閱覽這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我們帶著尋找漏洞的視角去學習,那么我們的目光就不會過多停留在作者(或者譯者)新造的詞上。把目光和念頭都放在我們在意的事情上,這才是我們看書學習的目的,也是項目教學法的精髓。
諸如“正面管教”“邏輯后果”這些詞拗口難記,詞意也不是通俗易懂,在外國運用的場景和背景不相同更是生中夾生。這些詞留給研究學者專用標明是他們最新研究成果是不錯的,最新的發(fā)現(xiàn)就是要配一個最新的名詞,最好是引領(lǐng)潮流,和舊的詞斷絕聯(lián)系(比如“微商”“股東價”)。
然而,寫一本書,是為了把自己的經(jīng)驗和知識傳達給更多的人,并不是為了標新立異。在這本書中,能看到很多干貨。但如果學習的心歪了,或者內(nèi)功心法不夠,看這本書,那么極有可能因為內(nèi)功不足導致學得不好,半途而廢是輕的,邯鄲學步就白費力氣了,要是變成走火入魔那就不好了。
從第一次看這本書起,我就在尋找比較合理的切入口,尋找合適的讀書心法。
功夫不負拖延癥患者,終于在今天有了突破:給書先換個臉:把書名換成“育人教娃的思維漏洞”,這樣高雅而又接地氣,同時點明看此書的目的以及核心。對,沒錯。把書改了名,從翻譯的角度換成了讀者的角度,姑娘還是那個姑娘,美的方式瞬間不一樣了,同時又了欣賞和追求的目標,讀書頓時又有了動力了。
育人教娃的思維漏洞:書里提到很多新的理念,都可以先瀏覽,先別記在心頭,因為死記硬背,你記得住,用不了。作者不單是在書里把他的理念和方法表述出來,她還列舉了很多例子,列舉了很多分析,讓你認識到了我們本來具有的想法和理念是和真相是有偏差的,或者說是沒有邏輯關(guān)系的。但是我們經(jīng)常把這些沒有多大關(guān)系的東西,聯(lián)系到一起,然后憑經(jīng)驗這么用了。而如今,既然作者把這些指明出來,我們當然是去尋找這些日常生活、育人工作中的漏洞,先注意找出來,把問題解決了;隨后順利的逐步接近書本的育人理念以及實現(xiàn)方法。
尋找自己的漏洞,鞏固自己比較模糊的領(lǐng)域,當然比學習一個全新的知識輕松多了。
譬如書中介紹了零花錢的問題。你對于大人給小孩零花錢的理念是什么?方法有哪些?
你是否繼承了老人傳下來的方法,比如我爸,能不給就不給,要給就問問人家給多少,看著給吧。或者是,給他安排家務(wù)完成多少給多少,又或者是獎學金、獎勵寫作業(yè)金的方式發(fā)放。
在書中P264分析了這個問題,零花錢不應當作為獎勵或懲罰的工具。
因為錢是用在市場做商品價值交換的中介。零花錢與作業(yè)、成績、家務(wù)進行綁定,那就給零花錢附加了“威脅”的意味,你完不成任務(wù)就拿不到零花錢。但讓孩子做家務(wù)的目的是培養(yǎng)家庭責任感(而不是為剩下請保姆的錢),做作業(yè)是培養(yǎng)孩子認真努力的品質(zhì)(而不是為了節(jié)省教育費),但就這么硬生生的就綁到了零花錢身上;而天然的零花錢并無培養(yǎng)責任以及認真學習品質(zhì)的屬性,這么攪和在一起,那就是混沌一盤。經(jīng)過這么一點撥,對零花錢該怎么配置給孩子的`問題,是否清澈許多?
錢的屬性,在于價值交換,定期的零花錢,培養(yǎng)孩子學會積累和規(guī)劃,甚至在攢錢花錢過程中學會割舍,培養(yǎng)金錢價值觀。而學習和家庭責任的價值觀,就應該在它該有的領(lǐng)域培養(yǎng)。
懷著怎么處理“零花錢問題”的心,去書里校核自己在“零花錢問題”處理上是否有錯漏?是否把它與其他問題混淆?這就是看書的心法——尋找我們在培養(yǎng)教育孩子過程中的漏洞,循著這個理念去看別的章節(jié),你會有很多收獲。
作者的教育理念以及實操,也是書里的精髓部分,但這精華的部分,應該建立在基礎(chǔ)的問題基本都已經(jīng)解決好的基礎(chǔ)上。這也是為何眾多譯本以及很多大家之作,在讀者手里卻水土不服的原因。 作者認為,你們都滿足了基本條件,就和你說要點和心法,可是讀者還沒弄明白他到底符合了作者的多少個指標,他只是個騎自行車的,你默認他開的是汽車,每當你說轉(zhuǎn)向要打轉(zhuǎn)向燈的時候,他就會心慌。他不僅僅因找不見轉(zhuǎn)向燈而心慌,更主要是因聽不懂什么是“轉(zhuǎn)向燈”而心慌。
《正面管教》讀后感2
這是本非常好、非常實用的教育書,無論是從實用性還是從理論深度來說。教我們?nèi)绾巫隼蠋煟绾巫龈改浮N蚁嘈牛瑳]有一位老師不愛自己的學生,沒有一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我常常思考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有時孩子犯錯,我常用的也是最簡單的教育方式是以言詞厲色或予以懲罰,因為這種教育效果最快,孩子因為害怕老師的威嚴而屈服做出暫時的妥協(xié)。教育者遇到問題時不能不知道怎么處理,只知道發(fā)火,當帶著情緒去教育別人的時候,卻往往會適得其反。有時覺得不聽話的孩子,尤其那些不良行為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作為老師或老師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需要成長,這本書也讓為人母的我有所成長。
老師的.情緒言語無形中影響著成長中的孩子。書中倡導對待孩子要“和藹和堅決〞,和藹堅決是正面管教孩子的基石。只有在和藹和堅決的氣氛里孩子才能更好的開展和掌握各種生活技能,和藹和堅決也有利于親子關(guān)系更加親密融洽。講求“和藹而堅決〞的前提,是教育者拋棄懲罰、羞辱孩子。因為沒有人會因為被懲罰、羞辱了而去更好地做好事情,頂多只是出于害怕而屈服,但傷了孩子的自尊,且在孩子心里埋下了反叛、敵意、報復等壞的種子。而不會去想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問題仍然是問題。這樣的懲罰會一點點地抹殺孩子的自我,變得討好或。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為根底。要正確解讀孩子不良行為背后的信息,他是想尋求關(guān)注,還是尋求權(quán)利,亦或是為了報復,為了。因為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當一個孩子行為不當時,要把這一錯誤行為看成一個密碼,揭秘:“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老師都想教育好孩子,這也是作為老師的根本責任,但苦于沒有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教育或引導孩子。《正面管教》給予我很好的指導,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教育方法,而本書所講的正面教管,是一種比擬科學的教育方法,值得我認真學習。在了解正面管教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么叫正面管教,它有什么好處,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何?我覺得正面管教就是兩個核心詞,那就是“和藹〞和“堅決〞,它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嬌縱的教育方法。跟傳統(tǒng)管教最大的區(qū)別是:它不羞辱孩子,以尊重合作為前提,和藹和堅決地與孩子一齊解決問題,通過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從而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培養(yǎng)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當于通過錯誤來進行教育的方法,把孩子犯錯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時機。
我的孩子并不完美,我也不完美,《正面管教》幫助我消除了對孩子不尊重的、沒有長期效果的錯誤管教方法。幫助我找到了這種對于不完美的相處方式,從而更好地與孩子們相處,從現(xiàn)在開始真正享受到為人老師、為人師的快樂。
《正面管教》讀后感3
《正面管教A—Z日常養(yǎng)育難題的1001個解決方案》這本書是我從單位借來打算這兩天看完的。我用了五天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了解了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讀完之后,我就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讀后感。
這本書的結(jié)構(gòu)是非常清晰的,共分為了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正面管教的基礎(chǔ)理論,在本書的第1頁到第44頁。
第二部分是書中第45頁到最后的422頁。第二部分就是把我們養(yǎng)育孩子過程當中遇到的1001個問題對應的解決方案。
這個解決方案分析起來也有一定的模式架構(gòu)。比如說我們家的孩子愛哭啊,有這樣的問題,那么我們家長應該怎么去解決呢?
首先,本書教會我們要理解我們的孩子,也要理解自己和當時的這種情形。
其次,作者會給出我們幾個建議。有了這些建議后,我們還要預防這種問題的發(fā)生。在這些解決方案當中,孩子們能夠?qū)W到的'生活技能作者也會指出來。針對這個問題的養(yǎng)育要點,書中會有一兩點的提示和說明。
最后,再結(jié)合一個具體的案例來開闊我們家長的思路,從而能更好地去幫助家長解決這個問題。
這就是一個問題解決方案的大致框架。
第一部分的基礎(chǔ)理論就是告訴我們正面管教理論知識。正面管教的一個原則就是和善而堅定。這個是我們家長面對孩子問題解決時的一個態(tài)度問題。
第二就是行動勝于語言。我們中國的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總是習慣于長篇大論的說教,這樣很不利于孩子對于自己行為后果的理解和認識。我們家長如果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要讓自己也做到。
比如說,我們要求孩子少看電視或少使用電子產(chǎn)品,那么我們家長就不要整天抱著電視看或拿著手機刷著視頻等。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行為照出了我們家長日常的所作所為。
所以我們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到行動大于說教。
第二部分的問題解決方案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諸如分離焦慮、家務(wù)活等孩子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的列舉及解決之道。
比如,孩子有肥胖的問題,我們怎么結(jié)局呢?
首先我們要理解我們的孩子,肥胖問題會涉及孩子的健康,我們家長必須重視。我們要了解肥胖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肥胖可能是由于基因問題或身體問題造成的,我們認清原因和危害后,要清楚地知道減少和消除肥胖癥的關(guān)鍵在于多進行體育鍛煉、更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及加強健康教育。
其次,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給出的幾點建議。然后教給我們怎么做到預防。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學到的生活技能有哪些作者也詳細地做了說明。
最后針對這個問題會舉出例子來開闊家長思路,指出養(yǎng)育要點。
每一個問題都按照這樣的解決思路來說明,本書的第二部分真的是一個很實用的工具指南。
當我們家長在遇到各種各樣孩子問題的時候,真的可以靜下心來讀一讀這本書,然后它會教給你怎么去做,怎么去引導孩子和家長保持一致。
這本書是一本不錯的管教孩子指南,建議有育兒困擾的家長來讀一讀哦!
《正面管教》讀后感4
利用假期,把《正面管教》這本書拿出來認真讀一讀,感覺不論對自己孩子的培育,還是對教學過程,都有很大的啟發(fā)。下面詳細談一談我的感受。
一、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處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決的氣氛中,才能培育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力量,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yè)成果。我想這是這本書的一個大前提,也是一個宗旨,假如我們能帶著這個前提走在我們教學的道路上,信任,我們在對待同學的問題上,消失在大的問題,我們都能通過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決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來越糟。
二、理解了以下四種錯誤目的:
1、尋求過度關(guān)注錯誤觀念:只有在得到老師的關(guān)注時,同學才有歸屬感。
2、尋求權(quán)利錯誤觀念:只有當同學自己說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師對我發(fā)號施令時,我才有歸屬感。
3、報復錯誤觀念:同學得不到歸屬,但他至少能讓老師同樣受到損害。
4、自暴自棄錯誤觀念:不行能有所歸屬。我放棄。
這幾種發(fā)生在同學中的錯誤目的其實是他們行為不當?shù)恼嬲膬?nèi)在緣由,也是他們消失問題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但作為老師,我們往往只能看到同學們的負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實質(zhì),許多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其實,這或許就是我們的許多同學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誤的緣由。假如我們老師能真正解讀孩子行為背后的東西,或許很多問題我們處理起來就會簡單的多,也會更有效。
三、自尊,一個簡單造成錯誤的概念,讀了這本書,使我對我們以前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自尊有了新的熟悉。我信任,假如我們認為自己能夠賜予同學自尊,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損害。一場“給孩子自尊”的運動連續(xù)至今,內(nèi)容包括我們課堂內(nèi)外常常運用的贊揚、歡樂小貼紙、笑臉以及讓孩子做“今日最重要的人”。這些都可以是好玩兒而無害的,只要孩子不認為自己的自尊取決于外在的他人的評價之中。假如消失這種狀況,孩子可能就會變成“討好者”或“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他們就學會了觀看別人的'反應來推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而不是學會自我評價與內(nèi)省。他們培育出來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靠于別人的贊揚或觀點。這一觀點我要好好的琢磨,并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能不斷的通過改進而實行。
四、孩子們需要感覺到自己被人需要,我們怎樣來“贏得”孩子。當孩子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的觀點時,他們就會受到鼓舞。一旦他們覺得被理解了,就會更情愿聽取你的觀點,并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住,在孩子們感到你的傾聽之后,他們才更可能聽你的。
五、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是一個丟失信念的孩子。假如我們能夠牢記,在不良行為的背后,是一個僅僅想要有所歸屬并且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我們對不良行為就會有不同的感覺。而且,認真端詳一下是否是老師的行為招致了孩子信任自己無所歸屬或沒有價值,也會有關(guān)心。假如我們能正確熟悉到孩子的行為是以目的為導向,并意識到孩子行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我們對待孩子不良行為的態(tài)度就會不同了,我們就不會以為孩子總是在有意搗亂,總是喜愛跟我們對著干,而且也該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視了孩子的感受,或者損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的。
六、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我們自己要學會、而且也要教孩子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當我們把錯誤看作一個學習機會而不是什么壞事時,為自己的錯誤擔當責任就變得簡單多了。正像大多數(shù)成年人和孩子一樣,即使我很明白應當怎么做,可有時卻不肯定能照著去做。
七、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當老師記住了要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時,我們就不但能夠取得樂觀的效果,而且還會體驗到更多的歡樂。我深有同感,多少次我和同學們都是在愛的信息傳遞中消退隔閡,增進感情。“沒有愛就沒有訓練”!
《正面管教》這本書,是一本真正的好書,以后在工作中,信任它能引領(lǐng)我的教學之路越走越寬廣。
《正面管教》讀后感5
這一次再讀《正面管教》,恰逢寒假,終于有時間陪孩子了,從放寒假到正式開學,差不多也有兩個月時間,也修復了我和女兒的關(guān)系,使我終于收獲小棉襖的愛。
以前我在女兒眼里應該是個嚴厲的母親,在解決他的教育問題上,我總是最后出現(xiàn),這意味著前面的教育已經(jīng)失效,接下來他要面對的就是妥協(xié)或被懲罰,同時我之前過于沉迷工作,沒有太多的有效陪伴,用《正面管教》來總結(jié)我們的關(guān)系,那就是:堅定有余,和善不足!而《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當孩子缺乏歸屬,感他會通過一系列錯誤行為來找存在感,以為這樣能獲得歸屬感,卻適得其反,因為家長不能洞察孩子的本意,而只是簡單粗暴地回應,最終只會進入互相傷害的怪圈。所以,無論從一個老師的'角度,還是從一個父母的角度!墩婀芙獭范贾档梦覀兒煤脤W習和應用,它為家長和老師提供了一系列的管理工具,讓我們可以輕易上手,也有許多具體的案例讓我們可以借鑒模仿。但是他也有一些問題:語言攏饈敲攔誦詞櫚某L徊糠治淖只奚饈欠氳乃驕齠ǖ。让却T療鵠床荒敲此吵還諳鋼潞頹昂籩馗唇隙啵獾懶⒂諦“贅謎莆眨械愫姆咽奔。染J胍燜僬莆盞幕埃冶冉轄ㄒ檎庋畝粒旱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想要更快的話:第4章——第6章——第7章——第9章。
讀《正面管教》,還讓我領(lǐng)悟到了:
1、親子問題的根源在于家長要解決問題,家長首先要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這個可以看第10章記得做課后測評,每個組織包括家庭的管理風格是自上而下的,很多問題的根源是什么?為什么總會出現(xiàn)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搞不定,孩子就打罵)?
2、帶孩子和向上管理低水平的領(lǐng)導是一樣的,你要滿足他的權(quán)利感,不要和他爭權(quán),不要命令孩子做什么,而是讓他選擇做什么大孩子,則是要啟發(fā)他做什么,為什么很多領(lǐng)導更喜歡你帶著解決方案讓他選,這可以滿足他的權(quán)威力又不用動腦子,是不是有點像巨嬰?
3、家長和老師一方面希望孩子懂事自律,另一方面卻不愿給孩子學習的機會,典型的只要結(jié)果,不管過程是不是像你的領(lǐng)導?一切都是人性,無論大人還是小孩,當你開始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領(lǐng)導,而不是你的私有財產(chǎn)是一定就會子孝你笑。
《正面管教》讀后感6
《正面管教》書中指出:“大人的不良行為促成了孩子的不良行為,當大人改變自己行為的時候,孩子也會隨之改變!
也就是說父母應當對自己子女的很多行為問題承擔責任,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為自己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而每個成年人都是以自己孩童時代所作出的決定為基礎(chǔ)形成自己的性格,這個性格正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所以,《正面管教》一書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來講述成人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取向,并指出生活態(tài)度取向不分好壞,父母應當關(guān)注自身的生活態(tài)度取向?qū)逃优挠绊,并注意那些不好的方面并加以引導改善?/p>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更沒有完美的父母,父母在接納孩子不完美的時候,也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正面管教》一書中有一個理念反復提到,就是“錯誤是學習的機會”。其實這一條同樣適用于父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難免不會犯錯,要把每一次錯誤當成學習的好時機。
印象最深的是,書中講到的一個關(guān)于簡·尼爾森自己的例子。
故事經(jīng)過是這樣的:有一天,簡·尼爾森的8歲的女兒瑪麗,惹到簡·尼爾森生氣了,簡·尼爾森生氣的對瑪麗說:“瑪麗,你就是一個嬌被寵壞了你的淘氣鬼!”
瑪麗已經(jīng)很熟悉矯正錯誤的3個R了,她反駁道“哼,你待會兒可別來說對不起”
簡·尼爾森完全出于反應回答道:“你不用擔心,因為我肯定不會!
然后瑪麗聽了后,就氣哄哄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間。簡·尼爾森很快就恢復了理智,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并到瑪麗的房間道歉。
瑪麗當時還在生氣,她手上捧著一本早期版本的《正面管教》,正忙著用一支大號的黑色記號筆在書上畫著下劃線。簡·尼爾森從她的肩膀上看過去,看到瑪麗已經(jīng)在書白潦草地寫了兩個大字:騙子!
你看就連正面管教的創(chuàng)始人簡·尼爾森都會犯錯誤,更何況我們呢。
犯錯誤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懂得使用矯正錯誤三個r去修復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是在錯誤發(fā)生之后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是在錯誤發(fā)生之后我們下一次能做得更好。
我們要做哦能給予接受自己不完美的榜樣,這樣我們的孩子便能從我們身上看到犯錯誤確實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
理智的決定。我覺得這里可以用在《非暴力溝通》中學到的四個步驟“
1、描述一個事實;
2、說明自己的感受;
3、解釋原因;
4、提出自己的要求”。
千萬不要說“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你說了一萬遍都沒用,孩子可能不會當回事。怎樣要讓孩子重視,就要說的下一條:讓孩子自己學會解決問題。
二、讓一本書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紹如何用開班會和家庭會議的辦法,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這種教育方法肯定是滿足正面管教的四條公理化定義的。首先,你只有做到和善而堅定才能讓孩子們和你達成共識;其次,讓孩子們參加解決問題,而不是處罰和說教,帶給孩子價值感和歸屬感;再次,孩子自己想出的辦法,他也愿意長期遵守;最后,能夠培訓孩子積極解決問題的良好品格。那問題來了怎么做的到呢?
三、大人該如何做
首先要認識到孩子可能有的四種不正確的行為及其正確處理方法,其次要改變以前靠吼、靠打取得短期效果的方法,按本書中所講的解決問題的和善而堅定的方法,比如鼓勵、具體指導、自然后果、家庭會議、班會等等;最后,家長也要反復練習,即使有時實在控制不住發(fā)了火,也要及時向孩子道歉,還是回到正面管教上來。
總之,這本暢銷全球的經(jīng)典真不是蓋的,讓人耳目一新,我是先收聽《樊登讀書會》的節(jié)目接觸到本書相關(guān)信息,就找了電子書看了一遍,發(fā)現(xiàn)電子書不過癮,無法隨時翻閱,就又找來了紙質(zhì)書讀了兩遍。我明顯感覺我沖小孩大喊大叫的頻率明顯減小,但在讓小孩自己解決問題的招數(shù)還沒學會,所以還要繼續(xù)磨練。暑假在家讀了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的“讓數(shù)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jīng)典之作”的《正面管教》這本書,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jīng)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yǎng)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yè)成績,書中主要介紹了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書中用了非常多的例子來告訴我們?nèi)绾斡行У嘏c孩子溝通。書中還列舉了很多阻礙溝通的語言,同時還告訴我們改善溝通的話。讓我明白了怎么樣才能改善溝通。
首先,核實能改善溝通。我們要多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真是想法和感受?梢酝ㄟ^核實,問啟發(fā)式問題來促進溝通。其次,探詢會促進溝通。我們可以用好奇心增進情感聯(lián)結(jié)并改善溝通。比如一種簡單的探詢方式就是要求“多告訴我一些”還可以接著說:“然后呢?然后呢?”孩子們不需很多鼓勵就會告訴你他們的。想法和感受。他們需要的是知道老師對他們的觀點真正感興趣。只要我們不評判、打斷或糾正他們,她們就會告訴我們很多。再次,邀請會鼓勵合作。邀請學生多參與一些有助于他們變得能夠自我指導的計劃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如果一味地指揮會招致被動會主動的抵制與反叛。然后,肯定也是一種溝通方式。要尋找機會肯定孩子們的成就和獨特性,特別像美術(shù)這種學科,就更需要我們美術(shù)老師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所特有的藝術(shù)感悟。不能要求他們的畫面一定要達到你所期望的那樣。當我們要求過多并且急于求成時,他們就會喪失信心。就像書中講到一個叫杰森的五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如何的搗蛋,杰森的老師在開始也試到這些懲罰,留下抄幾遍課文,請他站起,送校長辦公室,而結(jié)果是杰森只會做鬼臉。之后老師怎樣運用鼓勵,給與尊重和友善的態(tài)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哪怕是今天的課堂只是比前兩天的課堂少了幾聲亂叫,老師都會鼓勵并回以微笑,終于讓這個孩子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越來越愉快地相處。最后,尊重是最重要的溝通方式。當我們尊重學生時,我們就會認可我們和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尊重會創(chuàng)造一種接納的氛圍,并鼓勵成長和有效的溝通。不要因為別人不明白的事情評判他們,而要鼓勵學生尋求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當老師把學生們作為值得尊重的人看待時,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通過核實、探詢、邀請和鼓勵、肯定以及尊重賦予學生力量會更容易些。在良好的溝通中,會有大量的傾聽、尊重、好奇心和賦予力量。
《正面管教》讀后感7
初冬,不如隆冬神圣莊嚴,不如金秋給人已收獲的喜悅,然而它卻承載著別有的一份美麗,讓我眷戀……11月中旬,在園領(lǐng)導的帶著下,我們將一起跟隨Linda老師帶來的《正面管教》開啟四期的課程,可以說是為我們帶來一場身心的洗禮,為了我們學習的有效性,領(lǐng)導還為我們提供了《正面管教》書籍及踐行工具卡。在學習中我們一起頭腦風暴、一起分組討論、一起分享收獲、一起參與各種游戲。四次的學習讓我們彼此拉近了間隔,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理解彼此、溫暖彼此、最后到欣賞彼此……之后,我便以依依不舍的姿態(tài)利用工作之余閱讀完這本“讓數(shù)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jīng)典之作”——《正面管教》。對于學習正面管教,我有以下體會: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決孩子問題上會直接去糾正孩子,直接指出他的錯誤和缺乏。有時候,甚至還會講一大堆的道理,認為這些道理你應該都懂,因為我是為了你好。甚至我們還天真的認為,我們這樣糾正了孩子,孩子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可事實是:不良行為一直存在。問題出在哪里呢?為什么孩子就是聽不進我們的話呢?今天我學習正面管教之后完全明白了,原來都是因為自己沒能和孩子建立好聯(lián)結(jié)。
德雷克斯說:“愛不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關(guān)系”,先聯(lián)結(jié)再糾正是要我們通過傳遞愛的信息,建立親密和信任,而不是間隔和敵意。這其中往往透著這樣態(tài)度:“我愛你,而答案是不”;“我愛你,我相信我們可以找到一個相互尊重的解決方案”。比方,孩子在商場鬧著要買東西,可家里的這種玩具已經(jīng)很多了,你又不想縱容孩子這種出門就要買玩具的壞習慣。那么,就要在糾正孩子錯誤之前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聯(lián)結(jié)、認同感受,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再去積極的影響孩子,這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簡單的來說:就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一旦有了情感聯(lián)結(jié),孩子們就會愿意承受在相互尊重根底上糾正了。 這里的糾正行為,是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給孩子提供參與的時機,或者和他們一起來找解決問題的方案。買玩具這件事情,就可以和孩子就買玩具達成共識,而當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愛時,彼此之間才更可能達成共識并容易執(zhí)行。因為,此時,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下面的這個案例是我運用Linda老師講的認同感受的“你感到……是因為……你希望……”句式來幫助孩子解決了別離焦慮:周二早上我們班有個小女孩高快樂興走進教室,把玩具放進自己的抽屜里,接著跑回班級門口,往外張望著,這時臉上的笑容已經(jīng)變成了兩行眼淚,最后終于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便走向前蹲下來幫她擦拭眼淚,與她說話:“寶貝,程老師理解你的感受,你現(xiàn)在心理很傷心,很難過,是因為你還沒有來得及跟媽媽說再見,媽媽就走了對嗎?”孩子聽了我的話用力地點點頭,哭的更傷心了!澳悄阆M覟槟阕鳇c什么嗎?”我撫摸著她的背接著問。
這時孩子的情緒緩和了一些,對我說:“小程老師,我想讓你抱抱我。”接著我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又和孩子約定下次先和媽媽說再見,再進教室。孩子就快樂地去吃早飯了……擁抱是最天然的動作,是最能表達愛的親密接觸,也是情緒控制和安撫最有效的動作,在我的擁抱里,孩子得到了平安感,得到了愛。相信孩子在這一整天里都不會再因為這件事產(chǎn)生壓力了,因為她內(nèi)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懼。其實,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聯(lián)結(jié),愛人,親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聯(lián)結(jié)!
德雷克斯一直說:“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薄肮膭睢边@個詞一個法語詞根,其意思是“將心給與”,鼓勵能幫助孩子培養(yǎng)勇氣,增強自信。但模糊的“真棒”不是鼓勵,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讓你的鼓勵很詳細。比方,一個孩子剛完成一個泥工作品拿給你看,而你對孩子說:“哦,這是我見過最漂亮的作品,你簡直太厲害了!”那么你對孩子的幫助可能并沒有你想的那么大,你教給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不安和恐懼。其實,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聯(lián)結(jié),愛人,親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聯(lián)結(jié)!
德雷克斯一直說:“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薄肮膭睢边@個詞一個法語詞根,其意思是“將心給與”,鼓勵能幫助孩子培養(yǎng)勇氣,增強自信。但模糊的“真棒”不是鼓勵,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讓你的鼓勵很詳細。比方,一個孩子剛完成一個泥工作品拿給你看,而你對孩子說:“哦,這是我見過最漂亮的作品,你簡直太厲害了!”那么你對孩子的幫助可能并沒有你想的那么大,你教給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悅別人,這是一個危險的人生信條。告訴這個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喜歡紅色和黃色,你能跟我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嗎?”這樣,就會翻開交談和一起學習的大門。不過,我個人感覺這部分有點難,稍微不注意就又說成贊揚的話了。所以,這需要我們不斷反復的練習才行!寒假里我讀了簡·尼爾森的`“讓數(shù)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jīng)典之作”《正面管教》,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jīng)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書中第7章講述的:有效地運用鼓勵,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贊揚,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笔堑模⒆觽冃枰扇说墓膭,才能茁壯成長。那么什么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贊揚有效的區(qū)分開來。
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贊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么區(qū)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贊揚嗎?帶著疑問我繼續(xù)讀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假設(shè)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方時機、相互尊重、著眼于優(yōu)點等,讓我們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勵,自我反思,我在該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qū),比方:我經(jīng)常會用到這么一句話贊揚孩子:“你真是一個乖孩子,聽話、懂事,是大家學習的典范!”在這種贊揚下,該孩子會很快樂,會滿臉燦爛,她會覺得“大人認可我,我是有價值的”。作者提出:贊揚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凇皠e人會怎么想,怎么看”的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他會茫然與疑惑。這位孩子(長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于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可能會變成:“討好者”和“總是尋求別人認可”。
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為的,常常啟發(fā)對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現(xiàn)在該怎么做”、“我學到了、感覺到了什么”等,它能讓人內(nèi)省,更多地讓人思考并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態(tài)度。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老師在此運用的贊揚可能要比鼓勵更多一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之前的那句話只會使孩子們變得“變動”,缺乏自信。是作者讓我了解到同一句贊揚鼓勵的話對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jù)孩子的年齡、性格等真誠而恰當?shù)刭潛P和鼓勵。
及時的贊美猶如生病及時服藥一樣,對年幼的孩子會產(chǎn)生很大的作用。比方在活動課上時,當孩子們答復以下問題時表現(xiàn)的非常棒時,這時就需要我們老師及時的把握時機進展鼓勵:“你的聲音真響亮,答復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進展中,就給以適當?shù)馁澝篮凸膭,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時忘記了,應該設(shè)法補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師的說服下,吃飯時終于肯吃蔬菜了,那么我們馬上就要補上一句:“XX,真棒,葷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
在給予孩子的贊揚和鼓勵時,老師要做到實事求是,不能夸張和縮小。比方:在一次美術(shù)活動中,一個孩子在畫“春天里的花”,她畫了兩朵小小的、紅色的花,一個老師走過去看了看,用很夸張地表情說:“XX,你真聰明,畫的真漂亮啊,繼續(xù)吧!”當孩子們聽到這個贊揚,她非常快樂,繼續(xù)畫了起來……這是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的畫面,外表看看,該教師運用了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們繼續(xù)樂意的畫畫,但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讀了《正面管教》,我們就會了解到,鼓勵是幫助孩子改善,而不是完美。我們應該針對孩子的詳細行為和取得的效果,有針對性的實事求是的進展鼓勵和贊揚。對于上面的情況,其實我們可以嘗試一下說:“XX,這圖畫的真不錯,如果你能在畫的大一些,顏色再運用的多一些,那么你肯定會畫的更棒!”孩子就會肯定自己的行為并繼續(xù)努力。 書中說到:安排特別時光、試一試抱一抱孩子都向我們講述了,鼓勵是需要愛的支持。讓我們通過奉獻來讓孩子感受到鼓勵,這么感覺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經(jīng)常有那么一個孩子是大家公認的淘氣鬼,其實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邮且粋喪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責備、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試一試將孩子“抱一抱”,那么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該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在經(jīng)后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huán)境下快樂安康的成長。、
《正面管教》讀后感8
對于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教師,都面臨一個最簡單,但是也最棘手的問題,那就是作業(yè)問題。學生總是怨天怨地的大喊,老師作業(yè)的嚴酷,還說這homework真的是不可數(shù)名詞呀!而老師總是要學生復習,鞏固,預習等等理由給學生鋪天蓋地的作業(yè)。于是,老師為了能讓學生完成作業(yè),也制定了各不相同的規(guī)定。
下面就是一個班級對作業(yè)的部分規(guī)定,不過,要提醒大家,這些規(guī)定是學生沒有參與的規(guī)定:一次不交,課代表記名,兩次不交,課堂點名批評,一周內(nèi)所有學科作業(yè)不交超過五次,叫家長到校陪讀,觀察孩子的課堂作業(yè)表現(xiàn),第二周再出現(xiàn)這種情況,家教一周。這樣的規(guī)定,老師會認為,學生會害怕這些懲罰,而努力完成,認真對待所有學科的作業(yè),可是結(jié)果卻令人更加生氣。有些孩子為了不受到懲罰,他們就會抄作業(yè),而且抄的很是認真的樣子。他們這是出于恐懼和害怕,而不是證明自己有了對錯的概念。這些孩子為了證明自己還有可取之處,就會弄虛作假。另外一些孩子則捉摸著怎樣打敗老師,只抄一些單項選擇,讓后上交,表示自己做也交了呀,誰能說我沒有交作業(yè)呢。很有一些孩子,隨你怎么要求,我不會,我也不抄,就是不寫,任由你懲罰。在受到懲罰之后,有些孩子心里就會留下不公平的感覺,他們不會將心思集中在招致自己受到懲罰的行為上,而是對懲罰他們的人充滿了怨恨,或者感到自己很受屈辱。我不就是沒交作業(yè)嗎,為什么要請我的家長來陪讀,讓我的家長也跟著受到屈辱。
邏輯后果對孩子的作用可以是尊重性的,鼓勵性的,然而卻經(jīng)常被誤用或未被充分利用。在運用得當?shù)臅r候,孩子們就能從中學到有助于他們以尊重和有尊嚴的方式培養(yǎng)責任感和義務(wù)感的.大量東西。用邏輯后果而不是懲罰作為幫助孩子培養(yǎng)責任感的一種方式會更有效,更長效。
作者文章中舉例琳達寫作業(yè)喜歡在課桌上敲鉛筆,這會干擾到其他孩子。老師讓他選擇是停止敲鉛筆,還是交出鉛筆等別人寫好作業(yè)后她再寫。讓孩子選擇是停止不良行為還是體驗邏輯后果,是一個好方法。給孩子一個選擇,并且私下里把后果告訴孩子,并不是有效運用邏輯后果的唯一指導原則。倘若如此,讓孩子選擇是停止不良行為還是挨一頓打似乎也很合理了。吃苦頭不是邏輯后果需要的條件。因為邏輯后果的目的是為了停止不良行為并找到解決方法,而不是為了報復而給孩子造成痛苦。所以把孩子的不良行為轉(zhuǎn)變成有貢獻的行為,對于鼓勵孩子停止或大大減少不良行為很有效。
不論孩子錯誤的目的是什么,邏輯后果都有可能完全不適合;蛟S是我們給孩子布置的作業(yè)毫無意義,或許是老師根本就沒有讓孩子參與制定作業(yè)計劃,并且沒有讓學生感到寫作業(yè)的重要性,這個作業(yè)對自己的學生有多么的需要,或許是老師應該和學生一起討論應該做怎樣的作業(yè),怎么去做,為什么需要做。沒有什么事情比學生參與問題的解決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贏得他們的合作了。所以,我們可以定期召開班會,所有的班級事務(wù)都由學生自己參與討論,所有的班級規(guī)則都有學生參與制定,這些會帶給學生民主,帶給學生尊重,讓學生感受在在這個集體中的存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
從這里我們也會反思,我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對孩子的發(fā)展有多少引領(lǐng)的作用?對學生的未來有多少影響?
讀書吧,一本值得閱讀的書,帶給我們太多的反思,也許這些反思,會促我們循序成長!
《正面管教》讀后感9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是一本溫暖的書,很適合教育工作者閱讀,讀完會有一股愛的暖流從心里涌出。是的,一名教師不能只把眼光放在教學成績上,單純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會“愛”。因為“愛”是驅(qū)散一切黑暗的力量;“愛”是收獲滿滿幸福的源泉;“愛”是踏上成功之路的助力!皭邸睆暮味鴣恚课矣袃牲c深刻的感悟。
首先,“愛”會給予他人快樂,給予自己幸福。
“愛別人就等于愛自己!”當你用愛培養(yǎng)出具有愛心的孩子,他就會變得敏銳、聰慧。孩子領(lǐng)悟到了老師對自己的愛,他會積極樂觀、自發(fā)向上,成績自然就好。成績好了,作為老師的你不也會更加快樂嗎?
我的班里有一名女生,性格內(nèi)向,上課從不發(fā)言,和老師幾乎沒有語言上的交流。機緣巧合,學校成立了心理社團,第一次社團活動時,我在名單上看到她的名字,抬頭望了一眼,她笑了;顒又校敢夂臀乙唤M做游戲,游戲失敗,我會告訴她:“沒關(guān)系,重新來過就好!笔峙急硌,我會引導她勇敢表達,盡管她表達的內(nèi)容不是很清楚,但是相比之前的她真是有了極大的進步。八期社團活動,我們倆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她課堂上的變化,老師們都注意到了:喜歡笑了、敢于提問了、喜歡背書了、愿意回答問題了……我想這就是愛的力量,每一朵盛開的小花都需要“愛的雨露”來滋養(yǎng),將來,這朵小花也會將“愛”播撒到每一個角落。
其次,“愛”會給予他人尊重,給予自己幸福。
愛,是通向?qū)W生心靈深處的道路,教師只有熱愛、理解、尊重學生,關(guān)注他們豐富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通向他們的心靈。
一年春節(jié),我收到一條短信:老師,春節(jié)快樂,祝您闔家幸福團圓。在網(wǎng)絡(luò)信息平臺發(fā)達的今天,還能收到短信問候,讓我有些意外。馬上用微信搜索電話號碼,加了好友詢問。原來是曾經(jīng)的調(diào)皮學生小宇。我們聊得很愉快,當然也會聊到當年發(fā)生在班里的一些事。
小宇曾是出了名的“搗蛋娃”,下課打鬧、上課睡覺,分到我班上也讓我有些頭疼。隨著接觸增多,我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內(nèi)心有柔軟的地方:合唱比賽時他會把自己的白鞋借給前排忘換鞋的同學;運動會接力比賽時,他會用盡全力沖向終點……我想用“愛”來感化他。一次年級大會,主任要在大會上點名批評他。我當著主任和小宇的面,否定了這個做法。小宇詫異地看著我,我只說了一句話:“我想每個人都是有自尊的!笔潞笏鲃酉蛭页姓J錯誤,并保證用實際行動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以后的日子里,老師們發(fā)現(xiàn)小宇改變了許多:他會向老師問好了、他會主動打掃衛(wèi)生了、他會主動交作業(yè)了……我想這也是愛的力量,是尊重讓他有勇氣展現(xiàn)自己好的一面。讓我們一起愛學生吧,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播撒愛,收獲快樂;播撒愛,收獲幸福!皭蹖W生等于愛自己”已經(jīng)深植我心,因為在對孩子付出愛的同時,我收獲了更多更珍貴的東西。作為一名教師,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尊重每一個有尊嚴和價值的個體,要熱愛每一個正在成長的心靈。《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是一本讓我深感震撼的教育類書籍。作者簡·尼爾森通過一種以互相尊重和支持為基礎(chǔ)的教育方法,為解決師生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提供了有效的策略。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做法,并為我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
首先,這本書強調(diào)了正面管教的重要性。傳統(tǒng)的懲罰和獎勵方法往往在短期內(nèi)有效,但長期來看,這些方法可能會導致孩子們失去自信、產(chǎn)生抵觸情緒,甚至導致一些不良行為的加劇。而正面管教是一種基于互相尊重和支持的基礎(chǔ)上,通過引導孩子們參與自己的行為矯正和自我控制,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們獲得成功,還可以讓他們成為積極、自信、有愛心的人。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受啟發(fā)。我意識到自己在班級管理中過于依賴懲罰和獎勵,而忽視了引導孩子們積極參與自己的行為矯正和自我控制。通過學習書中的`方法,我開始嘗試用更多的鼓勵和引導來代替懲罰和批評。這種方法讓我和孩子們的關(guān)系更加和諧,也讓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中。
此外,書中還提到了一些有效的溝通技巧。這些技巧不僅可以幫助我更好地與孩子們溝通,還可以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想法。通過運用這些技巧,我發(fā)現(xiàn)自己能夠更好地處理孩子們的問題,也能夠更好地引導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的來說,《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教育類書籍。它不僅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還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通過學習書中的方法,我相信我們能夠更好地引導孩子們成為積極、自信、有愛心的人,并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正面管教》讀后感10
讀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大概有三、四遍了吧,每次都有不同感受,還記得第一次讀完的時候就記住了要和善要和善,不能懲罰孩子造成孩子心理創(chuàng)傷,然后導致自己都不敢嚴肅教育孩子;
第二次讀完記下了要鼓勵孩子,不要贊美孩子,然后每次孩子完成一件事、學到了一個技能后,每次開口鼓勵孩子前都反復默念:要鼓勵,不要贊美。
后來決心參與了一次線下正面管教家長課程之后,不斷通過自身體驗加深對正面管教的理解,通過頭腦風暴討論哪種教育方式更為有效,對正面管教的理念愈發(fā)認同。
所以在這里記錄一下自己的讀書感悟,文章較長,為方便閱讀,分兩篇推送。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一書自1981年出版以來,已經(jīng)成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暢銷美國400多萬冊,被翻譯成16種語言暢銷全球。
那正面管教到底是什么呢?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chǔ),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并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孩子的各項能力。
簡·尼爾森認為,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yǎng)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yè)成績。
所以《正面管教》這本書里,提供了大量的工具與方法供父母或老師使用,去培養(yǎng)孩子獲得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
和善而堅定
正面管教是以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和魯?shù)婪颉さ吕卓怂沟乃枷霝榛A(chǔ)的。在書的開始,作者就引用了魯?shù)婪颉さ吕卓怂沟脑捊忉屃撕蜕贫鴪远ǖ酿B(yǎng)育方法的必要性。
德雷克斯說:“當父親失去了對母親的控制權(quán)時,父母也就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權(quán)。”
現(xiàn)在社會男女平等,整個社會的大環(huán)境變了,父親和母親之間是平等的,而孩子總是以父母為榜樣開始模仿的,那么也就是說孩子會認為自己與父母之間也是平等的,因而當父母想要控制孩子的時候,孩子自然就反抗。
所以《正面管教》書里一直在強調(diào)父母要用和善而堅定的態(tài)度正面管教孩子。
《正面管教》讀后感11
這學期我一直在讀《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書,在讀的過程中,我對于“管教”一詞有了新的理解。在我原來的認識里,管教應該是一種威嚴,是約束,是賞罰分明的,首先要管,之后才是教。而這本書中談到一個詞語“正面管教”。
書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yǎng)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yè)成績!比绾芜\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技能,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
“孩子們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勵對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是至關(guān)重要的”。很多人認為學校的目的就是學習功課,而各種紀律規(guī)定應該以學生取得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yōu)槟康摹R虼,老師們普遍實行的是以獎勵和懲罰為基礎(chǔ)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為了控制學生。然而,研究表明,除非教給孩子們社會和情感技能,否則他們學習起來就會很艱難,并且紀律問題會越來越多。
《教室里的正面教育》中“在接受過正面管教的教室中,學生們能受到尊重的對待,有熱愛學習的.勇氣和激情,并有機會學習人生成功所需要的技能。正面管教的方法,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
正面管教的愿景是,孩子們在學校里遭遇失敗時永遠不會被羞辱,而是通過有機會在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中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在這種沒有威脅的環(huán)境中,孩子們會愿意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他們會知道一種感受是什么,以及如何將自己的感受與自己的行為區(qū)分開。以往的管教形式和正面管教的不同,前者是告訴孩子們?nèi)プ鍪裁矗缓笳呤茄埡⒆觽兯伎紤撟鍪裁础?/p>
從小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不僅是學習,更是做人。讓教室不是一個老師管教的場所,而是一個學生內(nèi)求、自律的樂園。
《正面管教》讀后感12
近期,我閱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書的作者是簡。尼爾森,她有著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多年親身育兒心得,同時還是專業(yè)的心理治療師。縱觀全書,作者都是圍繞著用一種不嬌慣、不懲罰的方法去正面剖析、解決育兒教育中的種種困惑難題。文中例舉了大量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深入淺出的灌輸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文筆通俗易懂,結(jié)構(gòu)清晰。讀后,使人獲益頗多。
誠然,書的作者是名外國作家,她生活的環(huán)境,文化氛圍與我們還是有區(qū)別的。我們所處的社會家庭環(huán)境及教育還是保留了些中國傳統(tǒng)的一些理念與方法。有人說現(xiàn)今的中國教育多為“虎爸狼媽”式,家長的觀點往往強加于孩子,“忘子成龍”、“望女成鳳”,使得現(xiàn)今的教育呈現(xiàn)節(jié)節(jié)攀比競爭心態(tài),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孩子個人成長過程,成為什么樣的人?
家長們教育的方式總在嚴厲、溺愛、說教中徘徊,無法正確把握平衡。而尼爾森的書一開始便切入主題,什么是正面管教,就是本著相互尊重,不懲罰、不嬌縱,共同參與制定規(guī)則,能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案。家長必須去贏得孩子,這里的贏得是指得到孩子的信任、理解、尊重與合作。出了問題后,家長怎樣去和孩子溝通,運用什么樣的言語、肢體動作、行為去了解孩子內(nèi)心想法,共同找到根源所在,一起制定規(guī)則,使孩子們自我轉(zhuǎn)變意識,糾正錯誤,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最終目的。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父母在這一系列事件中,總是起著關(guān)鍵作用。這本書中多次提到大人們應該轉(zhuǎn)變思維,運用正面管教工具,帶著友善、關(guān)心與尊重這個基本核心思想,才能與孩子建立起合作,產(chǎn)生共鳴去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歸屬感、價值感和責任感。
這本書可以說是教育類的經(jīng)典之作,雖然短時間之內(nèi)我們不可能完全按照書上的方法去實施,但要看到的是,只有家長們做出一點努力去改變,那么孩子就會呈現(xiàn)不同的進步。現(xiàn)實中,我可以試著用平和的語態(tài)與孩子交談,哪怕是從食堂的飯菜說起,而不是一味的追問著“今天的作業(yè)多么?做好了么?考試考得怎樣啦?”這已經(jīng)讓她聽了無數(shù)遍的問題。我可以試著發(fā)火前冷靜處理自己,而不是過后看著孩子熟睡的臉龐時心中升起的陣陣心疼悔意。我也可以試著放下家長的姿態(tài),跟她說聲對不起,給她個擁抱,因為大多情況下,孩子已經(jīng)原諒了你。我也會試著給孩子更多的空間,下棋、散步、讀書陪伴著她。欣賞過一句話:參與生命,見證成長。這已足夠。
《正面管教》讀后感13
深秋的田野廣袤而蕭瑟,只剩下收割后農(nóng)作物的枝干在涼風中颯颯作響,山坡幾簇開得正好的野菊花在這滿目蕭條中,顯得格外鮮亮。野菊花的葉子已見頹敗之勢,稀稀疏疏的黑色斑點見于其上,花也開敗了許多,饒是如此,遠遠望去,它依然是讓人眼前一亮的那抹。殘菊傲霜,果然是秋天最值得欣賞的景,最值得品味的情。
喜歡這抹殘菊。喜歡它傲霜的筋骨,喜歡它不隨波逐流的堅貞,喜歡它淡泊處世的清醒。望著這抹深秋的精靈,我進入了深思,不期然又想起了曾經(jīng)的班主任歲月,想起了與孩子的種種斗智斗勇的水深火熱。要是我與孩子們相處,也能像這淡泊的野菊這般平靜該多好;要是孩子們也能擁有野菊這種沉得住氣,處變不驚卻又斗志昂揚的銳氣該多好;要是家長能夠放手,放任著孩子在深秋的冷空氣中堅韌地成長該多好。
然而想想現(xiàn)下的處境,理想與現(xiàn)實的距離似乎是山幕重重,任重道遠;可轉(zhuǎn)念一想最近閱讀的簡·尼爾森《正面管教》似乎又有路可尋。
一座山:不要做什么與要做什么。
我自認為是一個嚴厲的老師,也是一個沒脾氣的人。是的,你沒看錯,這看似矛盾的兩樣特質(zhì)全集中在了我的身上。之所以說我嚴厲,那是因為每到開學的時候,我就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擺出一副厲害面孔,把他們壓住,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上瞧さ难蛟傧褚步K歸是羊,久而久之我的孩子們就開始漸漸地不聽指揮了,我的班級管理之道漸漸地趨于崩塌。以往這是最讓我疑惑、也是最讓我頭疼的一個問題。讀了《正面管教》之后,我突然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
其實孩子什么道理都懂,我們天天都在給孩子們說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孩子們聽得煩,上心的就更少了。他們的病根不在于不知道應該怎么做,而在于沒有動力去做;蛟S這就是簡·尼爾森所說的“要”“不要”的問題吧。
簡·尼爾森認為:傳統(tǒng)的教育關(guān)注的是給孩子不要做什么,或者因為別人是那么說的而去做什么;正面管教關(guān)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么,關(guān)注問題的解決,關(guān)注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這讓我想起了尤老師最近眉飛色舞給我說的他們班級的變化。
他們班的孩子其實不笨,但是卻很懶,好像什么事情都調(diào)不起他們的積極性似的。班級整體性集體榮譽感不強,邢老師苦口婆心地說了一次又一次,批了一次又一次,然而收效甚微。
不得已,他改變了管理策略。最近他把班上分成了7個小組,每個小組實行加分減分政策,前兩名有獎勵,最后一名有懲罰。你是選擇獎勵還是選擇懲罰?他把選擇權(quán)交給了學生。這一政策一開始實施,他們班級的各項管理迅速好轉(zhuǎn),班級凝聚力也提升了不少。
兩座山:贊美是手段,挫折卻是成長。
周三放學的時候,走在路上的我與小雨老師不期而遇。她正在和家長交流,恰巧那個家長我也認識,正是我去年教的學生小澤的家長。
“老師,你說這孩子這是怎么回事兒呀!他這次考試是不是考得不好?我和他要考試卷子,他告訴我要落在學校了。我讓他回去拿還不樂意,總是在推三阻四的!毙蓩尵o緊地皺著眉頭,“他考好考壞這個我都有心理準備,但是對于他現(xiàn)在這種不服管的態(tài)度,我很是頭疼!
“這件事我知道,當時是我給他們監(jiān)考!蔽医舆^話茬,向小澤媽媽講起了當時的情況:“當時他心情有些不好,我催了他兩句,他就生氣不寫了,一年級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奮發(fā)向上,我們給孩子太多的鼓勵、太多的贊美了,現(xiàn)在孩子聽不得我們的批評了!
簡·尼爾森認為:要贏得孩子,就要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以尊重孩子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貢獻他們的一份力量。這也是書中我最有疑惑與最不能贊同簡·尼爾森的地方。這個理論有道理嗎?有。甚至可以說,這是一條金科玉律。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時代已經(jīng)賦予了我們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現(xiàn)代社會,從上到下普遍宣傳贊揚教育,在孩子成長中,最不缺少的就是贊美與鼓勵了。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過猶不及,F(xiàn)在的孩子許多就像小澤一樣,聽不得一句不好的話,野菊一般抗壓耐挫折能力在孩子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越來越少了。
換個角度想,我們成人整天處在一個阿諛奉承的環(huán)境里都會被糖衣炮彈所侵蝕,何況孩子呢?所以我認為,贊美是手段,挫折卻更是成長,孩子的成長離不開中庸之道。
三座山:千夫所指應思變
簡·尼爾森認為:當父母和老師對孩子太過驕縱時,孩子培養(yǎng)不出來責任感。對于這句話,我特別能夠感同身受。
有一次放學,我又看到浩浩媽媽在陪讀。此時鈴聲還沒響,浩浩媽媽身邊正圍著一群小朋友在告狀:逢人就吐口水;別人不借東西給他,他就把人堵墻角揍一頓;老師管教就朝老師大吼大叫,甚至揍老師;閑著沒事兒就罵罵人打打架……浩浩身上的一切都顯得那樣的不合時宜。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學生,在老師與家長多次溝通后,家長卻依然我行我素地奉行“我的孩子沒錯,錯的是別人”“哪怕孩子有錯,打孩子也不是教育的辦法。”
打孩子不是教育的辦法,這點我支持。然而現(xiàn)在孩子的品德已經(jīng)出行問題了,已經(jīng)被千夫所指了,浩浩媽媽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改變一下教育策略?畢竟我們生于社會,長于集體,最終還要融于社會,既然我們是社會人,就要有社會的責任感,要遵守社會的規(guī)則。
從這本書中,有幾個思考點值得關(guān)注我去思考。
1、教會孩子把犯錯當成學習的大好時機。
就如書中所說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所以更有益的做法是把錯誤當做學習的機會,而不是表明了自己能力不足。當學生能夠真正理解了可以通過犯錯誤來學習時,他們就能從錯誤中獲得有價值的幫助的機會,讓孩子意識到錯誤是一個讓事情變得更好的機會。
2、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作為老師,要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讓其能夠感受到我們的愛,這樣不但能夠取得積極的效果,而且還會體驗到更多的快樂。這點我深有同感,許多次我和學生們都是在愛的信息傳遞中消除隔閡,增進感情!皼]有愛就沒有教育”。
《正面管教》這本書中常說,我們總要學生控制自己的行為,其實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正是如此。我會克制自己易怒的脾氣,努力把自己修煉成為一個更理性更溫和的好老師。以和善而堅定的態(tài)度和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正面管教》讀后感14
初冬,不如隆冬神圣莊嚴,不如金秋給人已收獲的喜悅,然而它卻承載著別有的一份美麗,讓我眷戀……11月中旬,在園領(lǐng)導的帶領(lǐng)下,我們將一起跟隨Linda老師帶來的《正面管教》開啟四期的課程,可以說是為我們帶來一場身心的洗禮,為了我們學習的有效性,領(lǐng)導還為我們提供了《正面管教》書籍及踐行工具卡。在學習中我們一起頭腦風暴、一起分組討論、一起分享收獲、一起參與各種游戲。四次的學習讓我們彼此拉近了距離,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理解彼此、溫暖彼此、最后到欣賞彼此……之后,我便以依依不舍的姿態(tài)利用工作之余閱讀完這本“讓數(shù)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jīng)典之作”——《正面管教》。對于學習正面管教,我有以下體會:
一、先聯(lián)結(jié)情感、認同感受再糾正行為。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決孩子問題上會直接去糾正孩子,直接指出他的錯誤和不足。有時候,甚至還會講一大堆的道理,認為這些道理你應該都懂,因為我是為了你好。甚至我們還天真的認為,我們這樣糾正了孩子,孩子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可事實是:不良行為一直存在。問題出在哪里呢?為什么孩子就是聽不進我們的話呢?今天我學習正面管教之后完全明白了,原來都是因為自己沒能和孩子建立好聯(lián)結(jié)。
德雷克斯說:“愛不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關(guān)系”,先聯(lián)結(jié)再糾正是要我們通過傳遞愛的信息,建立親密和信任,而不是距離和敵意。這其中往往透著這樣態(tài)度:“我愛你,而答案是不”;“我愛你,我相信我們可以找到一個相互尊重的解決方案”。比如,孩子在商場鬧著要買東西,可家里的這種玩具已經(jīng)很多了,你又不想縱容孩子這種出門就要買玩具的壞習慣。那么,就要在糾正孩子錯誤之前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聯(lián)結(jié)、認同感受,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再去積極的影響孩子,這才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簡單的來說:就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一旦有了情感聯(lián)結(jié),孩子們就會愿意接受在相互尊重基礎(chǔ)上糾正了。這里的糾正行為,是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給孩子提供參與的機會,或者和他們一起來找解決問題的方案。買玩具這件事情,就可以和孩子就買玩具達成共識,而當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愛時,彼此之間才更可能達成共識并容易執(zhí)行。因為,此時,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下面的這個案例是我運用Linda老師講的認同感受的“你感到……是因為……你希望……”句式來幫助孩子解決了分離焦慮:周二早上我們班有個小女孩高高興興走進教室,把玩具放進自己的抽屜里,接著跑回班級門口,往外張望著,這時臉上的笑容已經(jīng)變成了兩行眼淚,最后終于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便走向前蹲下來幫她擦拭眼淚,與她說話:“寶貝,程老師理解你的感受,你現(xiàn)在心理很傷心,很難過,是因為你還沒有來得及跟媽媽說再見,媽媽就走了對嗎?”孩子聽了我的話用力地點點頭,哭的更傷心了!澳悄阆M覟槟阕鳇c什么嗎?”我撫摸著她的背接著問。這時孩子的情緒緩和了一些,對我說:“小程老師,我想讓你抱抱我!苯又医o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又和孩子約定下次先和媽媽說再見,再進教室。孩子就高興地去吃早飯了……擁抱是最天然的動作,是最能表達愛的親密接觸,也是情緒控制和安撫最有效的動作,在我的擁抱里,孩子得到了安全感,得到了愛。相信孩子在這一整天里都不會再因為這件事產(chǎn)生壓力了,因為她內(nèi)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懼。其實,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聯(lián)結(jié),愛人,親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聯(lián)結(jié)!
二、含糊的贊揚不是鼓勵。
德雷克斯一直說:“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勵”這個詞來源于一個法語詞根,其意思是“將心給與”,鼓勵能幫助孩子培養(yǎng)勇氣,增強自信。但含糊的`“真棒”不是鼓勵,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讓你的鼓勵很具體。比如,一個孩子剛完成一個泥工作品拿給你看,而你對孩子說:“哦,這是我見過最漂亮的作品,你簡直太厲害了!”那么你對孩子的幫助可能并沒有你想的那么大,你教給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悅別人,這是一個危險的人生信條。告訴這個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喜歡紅色和黃色,你能跟我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嗎?”這樣,就會打開交談和一起學習的大門。不過,我個人感覺這部分有點難,稍微不注意就又說成贊揚的話了。所以,這需要我們不斷反復的練習才行!
鼓勵的方法:
1、描述行為
2、強調(diào)努力,而不是結(jié)果
3、對孩子有信心,給孩子力量
4、關(guān)注孩子的感受
5、關(guān)注正面
6、指出孩子的進步
7、表情夸張,帶有煽動情緒。
三、把犯錯作為最好的學習機會。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著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我們應當給孩子更多的包容和成長空間,理解他們對于自己未知的問題犯錯很正常,相信他們自己已經(jīng)在犯錯中感受到了悔恨,并有機會和能力在我們的正確引導下改進。將犯錯作為最好的學習機會。如果孩子在一個問題上反復犯錯,我們需要“翻譯”一下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不要膚淺的應對孩子當下的行為,而是要找到產(chǎn)生這樣行為的,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才是我們?yōu)槿烁改、師長可以、更應該采用的正確的方式。
隨著正面管教學習的不斷深入,以及回到工作中的不斷實踐和思考,我會給自己制定一個每周愛心計劃,每個周我都將認真踐行正面管教的一張工具卡,無論對孩子們,還是對身邊的每一個人,我都將學以致用,以便幫助我、維護我改善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親密關(guān)系。尊重他人,帶領(lǐng)著溫和而堅定的態(tài)度,允許他人發(fā)表看法和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
愛孩子,愛自己,洞見缺憾,尋求第三選擇,就是美好人生!
《正面管教》讀后感15
剛上完一節(jié)課,筋疲力盡回到辦公室,桌面上放著一本嶄新的《正面管教》,本學期教研組共同書目,書名早已耳熟能詳,但是從未認真閱讀,剛好趁此機會,平心靜氣,提升自己。
其實在閱讀此書之前,我曾以為,正面管教這本書應該是大多親子教育書籍一樣,引導家長、老師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淡化或者忽視孩子身上的存在的問題,但是第一頁中“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地管教孩子”卻引起了我的興趣,雖然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大浪潮下,我們更多的是給予孩子“自主、自由、平等”但是,如何平衡它與“管和教”之間的關(guān)系,其實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問題。
此書作者為美國教育學博士,杰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其英文名字為Positive Discipline,直譯為積極的.紀律。何謂正面管教?我想書中的這句話可以簡單地概括一下: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用嚴厲也不用嬌縱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chǔ),把和善與堅定融為一體,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孩子的各項生活技能。
書中的信息量很大,列舉了大量家長、老師管教孩子的實例并對其進行具體的分析,越看越能引我的共鳴,梳理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在教學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多的誤區(qū)。盡管經(jīng)常告訴自己要學會心平氣和,但是不得不承認,自己還是需要多多修煉,總是壓抑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為了孩子的這點那點小錯誤而生氣。繼而開始對學生們苦口婆心地進行說教模式或讓讓她們?nèi)コ袚恍┻壿嫼蠊,靜下心來想一下,是因為我單純地在孩子們犯了錯誤時給予她們的更多是說教而不是讓她從自己的錯誤中本能地去體驗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教育方式中,孩子也許是被動地去接受這種教育模式,而非自己真正地意識自己的問題所在,更沒有給予他們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機會。因此,有的時候教育的成效是那么的低。
那么怎樣做才算著有效管教或者說是正面管教呢?這就要回到書中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了。即:
1、是否和善與堅定并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心靈紐帶)
3、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
4、是否能交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guān)心他人、善于解決問題、敢于承擔責任、樂于奉獻、愿意合作)。
手捧《正面管教》一書,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構(gòu)建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和師生關(guān)系上,我覺得自己的確不斷地學習與嘗試著改變,書還沒有看完,期待下面的章節(jié)能帶給我更多的啟發(fā)。
【《正面管教》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讀《正面管教》心得03-23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0-03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范文10-10
讀《正面管教》心得7篇05-01
《正面管教》讀后感05-23
正面管教讀后感02-10
《正面管教》讀后感01-20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05-16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02-25
讀《正面管教》有感01-20